中华护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8:00:01

中华护理论文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1

1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可刊用的518篇护理论文中,抽取50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的论文原稿进行检查和分析。

检查内容:①论文编写格式中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论文编写格式包括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就其前置部分的题名、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1]进行讨论;②名词术语;③计量单位;④数字;⑤参考文献;⑥图表。

检查标准: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名词术语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依据;计量单位以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标准,要求以单位符号表示;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标准;参考文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他内容以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期刊登的稿约要求为准。

2结果

2.1一般情况50篇论文作者的年龄:20~29岁11人;30~39岁16人;40~49岁22人;50~60岁1人。作者职称:初级11人;中级30人;高级9人。50篇论文标准化方面的主要问题如表1。其中存在1个方面问题的论文6篇,2个方面问题的19篇,3个方面问题的27篇,4个以上方面问题的9篇,无1篇论文不存在标准化方面的问题。

2.2具体表现

2.2.1参考文献方面: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上的问题主要有:2个以上作者,仅列第1作者;标点符号不符合要求;缺少文题、杂志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出版地点、期卷号及页码等。在文献使用上主要表现为:在论文核心内容如护理方法上标注参考文献,实际上仅是部分观点使用了参考文献;内部资料等非公开出版物做参考文献;缺少必要的参考文献,如“据报道”后无参考文献等。表150篇论文在标准化方面的常见问题问题次数百分率(%)参考文献3774数字3468名词术语2856计量单位2754中文摘要1428题名918图表816关键词714

2.2.2数字方面: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及计数、计量等未使用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为20世纪90年代;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用表示概数时用错,如5、6个人,七、八十年代,正确的表示分别为五六个人,七八十年代。

2.2.3名词术语方面:使用《医学名词》中明确规定不再使用的旧名(曾用名),如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括号内为规范名词,下同)、脑梗塞(脑梗死)、血液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人工晶体(人工晶状体)、眼底镜(检眼镜)、眼内压(眼压)、神志(意识)等;1篇论文中主要名词的使用不统一,如患者、病人混用;英文药名采用商品名(应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未注释的情况下,使用中、英文缩略语代替医学名词,如慢支(慢性支气管炎)、扩冠(扩张冠状血管)、心梗(心肌梗死)、AMI(急性心肌梗死)等。

2.2.4计量单位方面:使用国家标准中已经废弃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如能(量)单位符号使用cal、血糖使用mg/L,国家标准分别为J和mmol/L;计量单位没有以单位符号表示,如8小时、2天,应分别为8h、2d;将单位名称或中文符号作为单位的符号,如把压力100pa改成“压力100帕”或“压力100帕斯卡”;同一篇论文中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用,如mg•kg-1•天-1应改为m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未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应采用m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mg/kg•min-1形式。

2.2.5中文摘要方面:将前言内容作为摘要内容;简单地重复论文题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将医疗的方法、结果等作为摘要要素,未交代主要护理内容;开头冠以“本文”,未用第三人称。

2.2.6题名方面用词不确切,如一般的临床观察或护理,用某某课题的研究,又如“护士在生命网中的作用”一文,只看题名很难明白“生命网”的意思,其实作者描述的是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中的作用,因此生命网应以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代替;题名不能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题目大、数据小,言过其实;或简写、或缩写,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2.2.7图表方面:主要表现为表中主谓语位置颠倒;图的纵标目未顶左底右,自下而上;说明性的资料未置于图表下方等。

2.2.8关键词方面:不符合医学主题词表规范,使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标引;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如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急性某某中毒等;漏标或误标,使选择的主题词与论文主题概念不符或造成过度标引。

3讨论

3.1护理论文在标准化方面较差的原因

3.1.1护理学科的标准化较其他学科的范围大、研究浅:护理学科的标准化不仅受医学的影响,还受数理化及人文科学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大;对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其标准又参考医学标准,并且无标准可循的情况也存在,故在执行时存在一定难度。

3.1.2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作者认为护理论文只要科研内容有创新、设计合理就可以了,标准化问题可忽略不计;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家见怪不怪,更觉得不是问题;一些资深作者,往往采用已习惯的表达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标准、规范。

3.1.3在标准化方面知识缺陷:我国于1979年才开始建立文献标准化工作,多数作者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该方面的教育;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对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要求也不高,有些甚至列为自学内容;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来自临床,对于复杂的理化单位和符号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临床中一些与标准相驳的习惯用法更影响着作者对标准化的使用。所有这些决定了护理工作者在此方面知识不足,甚至知识缺陷。

3.2护理论文执行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1标准化源于科学与实践:某一领域在世界范围的统一是在科学和客观的基础上实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也是如此,它是有科学和客观依据的。我国的国家标准是在参考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与无数次实践,由国家颁布的。因此,它具有权威性、标准性和严肃性。

3.2.2学术要交流、学科要发展,必须执行标准化:现代科学活动已成为一项国际性活动,现代科学研究工作需要的情报、资料和信息是全球性的。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与检索数据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际、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有利于其进入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及被有关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使国内外的读者更方便地进行查阅和检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的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护理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标准做规范,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家标准才能使自己的学科更严谨、更科学,才能保证其护理信息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3.3对策

3.3.1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护理论文标准化学习:我国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虽然都设有护理科研课,但对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重视不够,要求不高。这样的基础对护理工作者的论文撰写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应从学校基础教育开始,并将此做为考核内容,使学生既明白学习标准化的重要性,又知道其主要内容,为今后自觉认真地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3.3.2提倡自学,重视继续教育:对绝大多数已不再可能接受学校基础教育的护理工作者来说,自学将是必然之路。特别是在撰写论文之前,阅读杂志的稿约及相关标准将有助于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与运用。医院、学校及各级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可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传授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知识,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

3.3.3护理期刊身体力行,促进护理论文标准化:护理期刊是护理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体,期刊编辑要把宣传和使用标准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与作者交流、修改稿件、约稿、编撰护理书刊及讲座等形式传播标准化的重要性与内容,使护理论文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3.3.4重视研究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新问题:护理专家及有关管理部门对标准化在护理论文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产生的新名词、新表达方法等要及时进行研究、规范,以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护理科研;管理;护理论文

护理科研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并通过研究来进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学科水平。为加强和规范我院护理科研工作,培养护理人员学科学、研究科学的创新意识,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我院于**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方法

(一)建立运行机制与规范科研管理:

1.建立护理科研管理小组:我院护理部于**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与科研信息小组。护理科研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科研工作,其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年度护理科研规划、组织课题立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成果申报及帮助指导立项课题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二是负责对全院护理论文进行审核、修改;三是负责举办护理科研学习班及论文交流会;四是分析进行护理科研阻碍因素,提出解决办法;五是小组成员每年要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l篇。科研信息小组负责科研信息的检索工作,每人每年完成综述1篇论文,小组每月活动1次。

2.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护理科研基金项目管理规定》、《护理学术论文管理制度》、《护理论文评奖标准》等,使护理人员搞科研、发表文章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障了科研管理工作的落实。

3.实行科研目标管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立科研目标,确保科研计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定期检查、讲评、指导护理科研工作,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员,护理人员每年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中不断调整。

(二)具体做法:

1.注重护理骨干科研训练:成立护理科研小组是提高整体科研水平的手段之一,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我们邀请统计学专家对骨干进行科研选题、文献检索、基金课题申报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统计处理方法等培训。护理部每年组织1次课题招标,鼓励骨干个人申请,由护理部组织开题报告会,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评审,上报医院科研科审批。聘请内、外、妇、儿等各科专家作为护理科研小组评审顾问,在基金课题开题论证、终期评审及护理论文评审时做现场指导。

2.抓好学术论文管理:一是设计护理论文审核表格:根据各类论文体裁的结构特点,制定护理论文审核表格,评价护士写作中存在问题。二是制订论文审核程序:成立以病区、科护士长、科研小组及护理部四级论文审核管理组织结构,根据论文不同专业进行4个层次的审稿。除对论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真实性审核外,重点审核论文撰写质量,对涉及学科新技术或引起歧义、不能定论的论文进行集体交叉审稿。

3.分析护理科研实施存在问题: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人员科研心态、护理形式与当前护理状况,科研变革的场动力分析见表2,另外,考虑本院大部分护士未受过系统培训,缺乏应有的科研素质,我们积极鼓励护士参加提升学历的学习,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继续教育,进行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与培养,通过自学、函授、短期学习班等多种渠道,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专家讲学等。同时通过学习,反复强调科研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护士认识到科研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护理学发展的关键。护理科研课题申报情况:**年获得校级医学教育类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项,院级护理科研课题基金资助10项,护理部科研立项5项。

二、讨论

(一)将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现代科研管理正由以往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学术管理,要求管理者能够按照学科自身特点和固有规律进行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科研管理的专门组织进行护理科研管理。我院护理部将护理科研管理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对科研工作进行调控,及时发现与掌握有创新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动向,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难。

(二)充分发挥护理科研小组作用:护理骨干在护理科研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护理科研小组作用,使科研工作呈网络式、循序渐进向全院发展。科研小组成员精选于各临床科室,均是硕士学历,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开展护理科研工作中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践证明护理科研小组确实起到了带动全院护理科研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了一批护理科研骨干力量:护理科研管理小组的成立,不仅使小组成员边学边提高,优先享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在指导他人的同时,对自己又是一个促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她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年科研小组成员在核心期刊的比例占36.1%,个人申报科研项目14项,其中获得校级医学教育类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项、9项获院级科研资金资助。

(四)提高护士论文写作技能:科研管理技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者实施科学的科研管理是科研技能提高的前提。要想提高护理科研的整体技能,应从论文管理人手。2005年护理部根据护士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设计护理论文审核表格,制订论文审核程序,选派科研写作老师指导护士如何撰写、修改论文。公务员之家

(五)强化护理人员情报意识以提高科研创新性:一项赋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通常有90%以上的知识是以往文献获得,独创部分不到10%。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如果视线和思维局限在自己的临床资料与工作上,不善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则要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科研水平也很难提高。从我院护理人员来看,护理人员缺乏情报意识,表现为引用文献量小、吸取国外文献能力低。因此成立了科研信息小组,她们由本科以上学历,精通计算机,英语六级以上的人员担任。小组成员本着科研合作的宗旨,及时掌握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为临床科研课题选题、撰写论文提供依据,使科研成果更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9.

2.张立新,赵崇梅,刁惠民,等。护理论文刊用情况统计分析。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35—37.

3.卢秀美。护理管理。台北: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0.14.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护理研究;论文,学术;护理,监督

护理科研论文是传播护理科研成果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学术交流不可缺少的途径。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比较晚,目前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有加的初始学历为护理中专。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重视,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逐渐提高。但是仍然有多数护士感觉进行护理科研及撰写护理论文难度较大。我们对本院600名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

96%的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欠缺。针对这种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成立了护理科研组及科研专家组(下称专家组)。着重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全程督促与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护理科研组及专家组的人员组成和资质情况

我院护理部成立了由护理部负责人和护理科研骨干组成的护理科研组。组长由具有一定护理科研能力及管理能力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年度护理科研管理工作计划、各项管理制度及科研督导流程,并组织实施、指导与检查等工作:聘请了本院的6名教授组成护理科研专家组,其中2名从事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1名为统计源医学期刊副主编。1名是科研管理工作者(医学统计学硕士),另2名是护理科研专家(曾为统计源护理期刊审稿专家)。专家组的任务是负责授课、审题与护理论文修改等工作。

二、全程督促与指导的方法

2.1前期强化培训

针对多数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不会撰写护理论文这一突出问题。护理科研组在年初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聘请院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讲授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相关知识。针对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不同。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有差异的培训难点。进行了分层次培训。对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首先培训中文文献检索、选择科研与论文题目的方法、个案及专科护理论文的写作:对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增加护理科研常用统计学方法的学习、科研论著的撰写、英文文献检索及英文摘要的写作。

2.2初期督促选题与课题指导

为了督促护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科研组在当年1月份。将科研督导流程从院内信息网发给各科室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2月份要求护理本科生、大专生将自拟的课题或论文题目、所查阅的文献、科研或写作思路通过院内信息网发给护理科研小组:经科研骨干对以上内容进行初审。对有价值的课题要求研究者(作者)制订科研或写作计划。并采用多媒体幻灯进行课题开题报告或论文写作思路汇报。聘请专家对其进行面对面指导。起初,多数护理人员不知道如何进行开题报告。有的连多媒体幻灯都不会做。科研骨干就将“开题报告”模板从院内信息网发给大家,还专门组织她们学习多媒体幻灯的制作方法与要求。为了防止现场指导时研究者对专家提出的意见理解不透,科研骨干将专家对课题提出的意见一一记录。以便会后帮助研究者进一步理解。力求科研设计合理、周密,少走弯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取得丰富可靠的资料。并完善论文的写作思路。此外,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报告会。起到了一人报告众人受益的效果。

2.3中期上报科研或论文写作进度

由于护理工作较忙,进行护理科研或论文写作通常是利用业余时间。这对按时完成科研或论文写作进度增加了一定难度。为了提醒和督促她们按时完成任务。护理科研组建立了“护理科研或论文写作进度上报表”分别在开题报告后的3个月、5个月和7个月从医院信息网发至各科室,由研究者填写并回复给科研组。上报表需填写的内容除作者姓名及题目外,其他项目如:课题在研究中、写作中、已投稿、已修稿、已交版面费、已发表等内容只需打钩标示。科研组根据上报的情况进行统计后,发至护理部及各科室,让护理部领导和护士长及时了解科室护理科研及论文写作进度。并在当月护士长会上公布。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2.4论文完成后的修改

撰写论文是科研全过程的最后环节。是将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和分析等一系列思维劳动后而形成的文字总结。研究者能否将所有研究的课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现其先进性、科学性,可读性。必须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不断进行推敲修改。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将写好的护理论文从信息网发给护理科研组。科研骨干根据论文的特点分类,送给专家组专业对口的专家修改,并登记在册。l周内将修改稿返还作者。通过对修改后的论文投稿情况的统计后发现。对于问题较多、修改难度较大论文,作者常常会动摇继续研究或写作下去信心。于是。科研骨干协助作者完成修稿,对问题较多又有价值的论文。再请专家对其给予面对面指导,以保证了护理论文的数量与质量。

2.5指导投稿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作者写好了文章不知道投哪个护理期刊,有的论文没有按照期刊格式要求写,有的不清楚有哪些护理期刊是统计源期刊等问题。于是,我们将十几个护理统计源期刊名、投稿方式从信息网发给各科室。供护理人员投稿时参考;根据其论文的特点指导作者选择期刊投稿。如论文质量较好的。建议其向影响因子排序靠前的护理期刊投稿。如:《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及《解放军护理学杂志》等。为了让护理人员了解期刊。

我们还请护理期刊的资深编辑讲授护理论文的写作要求、期刊的投稿要求以及年度期刊的主题等。供护理人员在研究选题、投稿时参考。

三、效果

3.1论文数量增加

经过2年来的实践,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自2006年至2008年,在统计源期刊分别发表护理论文47篇、71篇、91篇。

3.2作者群扩大

发表护理论文作者群逐渐扩大。2006年度仅21名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2007年和2008年度分别有32名和46名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

四、讨论

4.1全程督导是提高科研水平及论文质量的基础

为了督促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多家医院采用下达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指标、给予一定的奖金。以及将论文完成情况作为星级护士评选指标之一等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年前,我们也要求工作4年以上的护理大专生、护理本科生、高级职称人员每年发表1-2篇论文,但成效不明显。由于本院护理人员中13%为护理本科生,其余87%为大专及中专学历。学历层次低,科研知识的缺乏是困扰她们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让其掌握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更注重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反复进行护理科研与写作知识的强化培训、科研与写作初期请专家给予面对面的指导、科研与写作中斯督导及论文完成后的指导等措施,从2006年仅47篇。到2008年发表91篇,论文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4.2科学管理为全程督导提供保障

护理科研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的前提。我院采用了以精神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对篇数最多的护理单元及个人,发给证书和奖金;对尚未发表的论文,通过举办论文报告会。由专家现场评选出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发给证书并根据奖励等级发给相应的奖金。以上获奖情况均在全院护理人员大会表彰以及张榜公布表彰;凡在护统计源期刊上的第一作者,根据数发给相应数额的奖金;医院将每年护理科研、教育训练经费单独列项,由护理部统一管理。保证了请院内外专家授课、论文修改、学术交流等活动的经费支持。以上管理措施为全程督导提高论文数量提供了保障。公务员之家

4.3护理论文质量的提高是护理质量与学科发展的体现

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导航。要靠科研成果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进。护理论文是护理科研的主要产出形式,是护理人员将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升华。护理人员在科研与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到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动态,指导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献资料中的相关信息丰富了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促进临床经验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此外,通过发表护理科研论文,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得到快速的互通,达到知识共享,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妍。护理论文动笔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7,15(1):52.53.

[2]刘晓华,成守珍。临床护理人员护理论文写作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21):76-78.

[3]万丽红。粱碧玲。双因素理论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52-154.

[4]孙京文,壬在英,魏爱华。将护理论文撰写纳入星级护士管理体系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3):633-634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4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5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6

一、理论上的创新性

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学科发展只有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其学术水平才能相应得到提高。护理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学术水平的提高,理论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学术性或学术价值。当前,护士偏重于研究各种具体的护理技术及其操作规程。这些研究当然重要,但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从目前护理学所处的科学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把护理的理论现状同社会对护理学的要求及护理学所要实现的目的联系起来,在护理学研究领域,提出新观点,或把已有的理论系统化、完善化。总之,对理论上的创新我们必须从当代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认识。

理论上的创新需要理论思维方法参与,掌握理论思维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护理理论思维是护理工作者运用理论和智力对护理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理性结论的过程。理论的基础是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护理学概念的变化影响着护理工作者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科学的日益综合化,护理工作者在理论思维方法中应用的理论还应当包括一些其它自然科学,可以开辟护理工作者认识的新思路,建立新学说,获得护理学理论上的新发现。比如心理学理论对于认识心理因素的致病和治病机理,护士掌握心身护理也是必要的;行为科学理论用于研究人类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进行行为疗法研究,对卫生、科普、提高遵护行为,对护理工作也是必要的;逻辑学运用于护理学,对护理这既成的事实和材料,形成概作者单位:2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念,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实现护理学理性认识的思维阶段;伦理学运用于护理学,建立了护理伦理学,也开拓了护理学的视野;哲学理论或方法运用于护理学,能使现代护理学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

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应用性和使用价值。从护理学的发展来看,护理学虽然是研究理论的人少,实践者多,但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熟能生巧者并非很多,其原因可能与护理学的思维方式有关。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静止的、主观的、片面的护理思维,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束缚着护理技术或方法的创新。护理技术、方法和与之有关的理论相结合,正在形成护理学本身的学说与观点,也就是说,护理学是既包括护理理论,同时也包括实践这种理论的各种技术的一门科学。若满足于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护理论文也不会有什么创新。

随着健康概念的提出,整体的、系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代替传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都要求护理工作者运用新的护理思维方法,新的护理方法和新技术,或对原有技术、方法加以引进和改善,或把已有的技术、方法引进到护理工作的新领域。还要注意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多方位思考问题;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从机械性的操作中悟出与众不同的技巧、方法;善于怀疑,针对难点,寻找思维的特性。针对当前护理方法中最困难的问题进行思考,把手头的材料进行大胆的建构,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使新技术新方法得以创见,也可把边缘科学的新技术融会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得以体现。

三、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

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理论文一方面来自护理实践,为社会而写,有较强的社会性;一方面要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验证,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护理论文是体现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工具,能够准确、客观、科学而具体地反映出作者的观点、方法和效果,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性主要反映在社会实践的效益上。

护理道德的效益原则植根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它与商品经济和各种经济形式相联系。护理道德效益原则集中体现在病人利益和公益问题上,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是要增进人民的健康和长寿,要有利于社会公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富强。经济效益是指护理社会卫生保健康复活动的耗费和成果的比较。要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降低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扩大服务范围和方式,发掘潜力,提高效率,增加合理收入。个体效益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两大方面。前者从病人的生命价值和健康价值、护理质量来衡量。后者以护理、保健、康复工作效益,个人的各种收入以及素质的提高为尺度。各种效益都要从整体全面综合考虑,使其协调发展。要避免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个人效益,过分着眼经济利益而忽视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基本职责。

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上的创新表现在护理科研和实际工作中的扩大实验和观察范围,或大样本统计报告,或降低成本、缩短疗程等方法。因此,进一步完善护理理论体系,为护理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带来生机,使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科技含金量提高。

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护理论文的创新性实质是要求护理论文传达作者亲自创造的原生信息和次生信息。护理论文直接来自信息源,其传达出原生信息的可能性越大,论文所载的原生信息越多,其创新性也越强。“创新性”也可称为“信息性”,是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护理科研;课题;科研管理

科研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从而发现与发展对有关事物的认识。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研活动,护理科研能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临床护理研究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它有助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更新,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但护理科研起步晚,起点低,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为此,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一2008年12月的护理科研状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科自身特点和固有规律,寻找护理科研管理思路,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素质和医院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共3l项院级护理科研课题;200篇护理论文,其中核心期刊53篇;10项有护理人员参与的科技成果奖,其中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省级新技术引进二等奖l项,市级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我院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有: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制度,各种科研配套经费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论文、著作奖励规定,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评选办法等。

1.2方法

通过我院科教处及护理部查阅科研档案资料,对科研课题的来源及经费情况、情况、科技成果奖的等级及获奖人员排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我院科研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及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等进行分析,提出护理科研管理的思路。

二、现状分析

2.1护理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院设有科研管理机构,并有一系列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条例,但未配备专职护理科研管理人员,未建立护理科研管理制度和条例,无护理科研专项经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理科研的发展。因为护理学和医学均为健康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医学主要任务是寻找疾病的原因,研究由于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它从分子、原子、基因等方面研究健康和疾病。而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它关注的是整体的人,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2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不重视

我院护理人员本、专科学历占85.26%,但系统的学习过科研知识者较少。各层次护士在使用和培养上没有明确的区分,无论学历和能力高低都从事一样的工作,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护理管理者重视临床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忽视了护理人员获取信息能力、阅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护理人员难以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

2.3护理人员自身的科研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每天超负荷运转,整日忙于完成大量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没有养成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没有主动地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习惯,一些护理人员为了晋升撰写论文。缺乏科研选题、设计等知识,缺少课题申报、成果报奖的信息。没有认识到护理科研对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护理科研对推动学科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的重要作用。

三、管理思路

3.1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

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意识决定着一个群体的科研意识,护理管理者要从思想观念上把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认识护理科研对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由护理部一科研小组一护理人员三个层次组成的护理科研管理组织。科研小组由护理部一名副主任负责,科研小组成员应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较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较好的中英文阅读能力、较强的探索和创新意识。科研小组负责收集和最新护理科研信息和动态,负责全院护理科研课题的审核和申报,负责科研成果鉴定的申请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推动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3.2培养护理科研领军人才

护理科研的进步必须依靠科研人才,护理管理者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规范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如科研设计、卫生统计、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引导她们主动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护理科研选题的方向和趋势,挖掘她们的科研潜力,指导她们将临床工作经验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然后解决问题。培养一支想做、敢做、会做的护理科研队伍,以此带动全院护理科研工作,逐步提升整个护理群体的科研素质。

3.3指明护理科研方向

护理科研的任务是研究、探索、防治、护理疾病,维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护理科研的目的是将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先进的护理手段进行实践,并探索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护理方法。英国的Vincent保健中心改变了对护理科研的固有看法,鼓励护理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即由创新性研究转变为应用性研究。护理科研应以临床应用性研究为主,把丰富的临床实践作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鼓励护理人员研究患者的需求和安全,研究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暴露的问题,研究和选择最合适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等,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科研的意识。公务员之家

3.4开发护理科研资源

在院内争取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和政策上的扶持,与多部门合作,拓宽科研基金来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申报护理科研课题,规范科研经费资助程序,争取学会、厂矿、企业、个人等资助。

四、小结

护理科研是一项集体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护理科研的管理水平影响着护理科研的发展速度,建立完善管理方案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对护理研究的责任感,有利于护理科研的深入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惠,吕久余。护理研究概述[J].现代护理,2004,10(5):489.

[2]杨红叶,那文艳,姜晓冬,等。护理科研管理流程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内科,2008,3(1):121.

[3]肖春秀,姜小鹰。从管理的五要素浅析我国临床护理科研管理的缺陷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6(5):29—31.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健康概念的变化促使医学模式改变,使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职责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专业信念坚定,行为目标明确,精通学科研究方法,掌握精湛专业技能,把握学科方向动向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门人才[1]。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是以血液净化患者为服务对象,并为患者提供系统治疗、监测、支持和帮助等专业性护理服务工作者,其综合技能水平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成功及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关键作用[2]。培养新型的护理学人才中,培训模式是关键[3]。我院为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及实践基地,于2014年6月~2014年9月举办了贵州省第三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接受了全省30家医院的45名学员,其中有24名学员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参加临床实践培训,现将培训方法及经验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1.1.1对象选择: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对证书进行执业注册的护士;②热爱本职工作,有献身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刻苦钻研业务,具有良好医德修养;③具备本专业较强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能力,有一定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

1.1.2一般资料:本次参加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45名。年龄:22~42岁。工作年限:1.5~20年。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年限:0.5~8年。学历:本科:22名,大专20名,中专3名。职称:主管护师:9名,护师:20名,护士:16名。

1.2方法:在护士长的统一部署下,挑选一名获得全国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担任班主任,并为每位学员安排临床实践带教老师。

1.2.1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根据血液净化专科护士需要具备的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对学员进行专科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培训、专科理论小讲课,培训内容包括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腹膜透析技术及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及护理、常见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护理操作程序、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五个大项80个内容。采用全脱产培训方式,培训时间3个月,其中,第一个月为理论知识培训,第2~3个月为临床实践培训及专科理论小讲课。临床实践培训前填写《临床实践意向表》,根据学员个人意愿及临床实践基地情况分配学员至5个临床实践基地,完成临床实践内容。

1.2.1.1专科理论培训:①课程设置: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文艳秋主编的《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为授课教材,同时增加了专科护理发展现状与进展、血透护士行为规范、我国专科护士的管理与发展、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等讲座。②师资条件:由肾脏病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血液净化中心获得部级及省级血液专科护士证书的护理人员,肾内科和腹膜透析中心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并邀请院内相关专家及省内护理及血液净化方面的知名专家授课。③培训方式:共146个学时,其中上大课学时142个,考核4个学时,将理论知识由浅及深,统一进行学员集中培训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提供相应学习资源,让学员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并完成理论考试。

1.2.1.2临床实践培训:①课程设置:将临床实践分为两部分,血液透析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实践内容包括:透析器及管路预冲操作程序、血液透析治疗引(回)血程序、血液灌流操作程序、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操作程序、免疫吸附操作程序、内瘘穿刺操作、长期留置导管上下机操作程序、血液滤过治疗操作、CRRT操作程序等。②师资条件:选拔职业素养高、理论知识全面、操作技能水平高的护理人员担任临床实践带教老师。③培训方式:共360个学时,采用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和集中统一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即一名带教老师负责带教一名学员,根据培训手册内容,逐项进行带教,并进行评估。集中统一培训,即安排专门课时,由专门的操作技能老师教授各项操作程序,纠正各临床实践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1.2.1.3专科内容小讲课:每周二、三、四安排获得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的人员及工程师,针对设备维护、院感相关知识、水处理系统以及血液净化方面的新技术、新项目,为学员授课。

1.2.2考核方法: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取带教老师评分、统一命题结业考试成绩、结业操作考试三项考核的平均成绩,并于毕业前完成毕业论文一篇,并制作成ppt。

1.2.2.1带教老师评分:根据学员在基地实践期间,工作表现、专业学习、组织纪律、综合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实践结束由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填写《临床实践考核成绩表》,算出临床实践考核平均分,书写评语。

1.2.2.2统一命题结业考试成绩:由班主任,针对理论授课内容统一命题,进行结业考试,实行百分制;结业操作考试成绩:统一一项操作内容,根据操作流程制定规范化操作评分标准,采取百分制,由班主任担任主考老师,学员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有序考试。

1.2.2.3毕业前要求完成一篇血液净化方面的毕业论文,并制作成ppt,由班主任及专业老师,仔细查阅后,选出两篇优秀论文。

2教学反馈

阶段性召开临床实践学员意见反馈会,毕业前对每位学员发放《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反馈表》,并如实、客观填写。由护士长和班主任定期对各实习基地学员学习实践情况及基地教学情况进行巡查。

3结果

45名学员均在培训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全部培训内容,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3.77分,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95分,全部学员均顺利通过统一结业考试,取得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

4讨论

4.1培训方法

对于血液净化护士的培养方面,最传统的方式是师傅带徒弟,没有统一的培训机构,无法保证培训质量,开展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作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是培养专科护士的有效途径。因此,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开展和规范迫在眉睫。

4.2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系统、全面、规范的教材是培养专科护士的关键,教材也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工具书。我基地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文艳秋主编的《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为教学大纲,教材立足于对各类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模式、护理实施的操作指引的介绍,特别注重了护理要点的提炼。教程包含了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腹膜透析技术及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以及常见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护理操作程序等全面的护理培训内容。在操作安全、患者指导、新理论及新技术等应用方面提供了使每一个专业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都能遵循的原则内容,是一部全面、系统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教材。但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血液净化护理的内容也不断更新,我基地在文艳秋教材基础上并参考孔繁莹等人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和李亚洁等人的《肾脏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4,5],增加了有关肾脏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的内容,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实用,为培养合格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旨在培养直接的临床实践能力、专科护理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导和教育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领导与创新的能力等综合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培养,本科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问题,应增设或加大护理管理、健康教育、情景模拟等内容。

4.3反馈评价机制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服务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培养一批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而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教学反馈与评价指导来衡量的。多年来,只注重对“学”的评价,而忽视对“教”的反馈分析,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查阅李继平等人的《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马晓军的《临床护理学多样式教学法》和BoelenC的《医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基础上[6~8],结合我基地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反馈表》,此表调查内容包括血透室内教学氛围浓郁、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强、带教老师带教能力强、带教老师专业技术过硬、有完善适用的带教计划、血透室内仪器设备齐备利于学习、培训课程中的理论问题能在血透室内得到应有用、培训课程中的技术操作能在血透室内得到实践、您认为此血透室是否符合教学基地要求9项内容,分值从0~10分,由差到好。同时编制了《贵州省第三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教学评估反馈表》,包括您认为培训课程安排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举例)、您认为培训课程还应增加哪些方面的知识、授课老师讲解专科理论知识是否到位,您最满意的授课老师、您认为专科护士培训形式是否对专业知识的普及有所帮助、您对基地工作是否满意6个项目,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总之,必须制定双向反馈考核机制,每周开展师生双向反馈会,师生分开进行,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4师资力量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护理领域高学历人才严重不足,高年资人员缺乏规范性培训。因此我们需要对带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和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培训过程,不仅是学员的一次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教学老师的一次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带教思想、带教业务、带教作风,不仅帮助和促进学员学习工作取得了进步,其自身素质修养与教学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血液净化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全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激发了专科护士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血液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我国专科护士的教育刚刚起步,在经过严格资质认证后的医院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培养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重视和发展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强血液净化护理专业的竞争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为培训其他学科的专科护士提供依据。

作者:郑娟 何珊 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血透室

参考文献:

[1]冯金元.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体会[J].当代护士,2010,3:97-98.

[2]王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2,1:64-65.

[3]马艳娟,黄莺,莫玲玲,等.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4:162-163.

[4]孔繁莹,李秋洁,吕东梅,等.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1):1-4.

[5]李亚洁,张立颖,王秀岚.肾脏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34-436.

[6]李继坪,宋锦平,成冀娟.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59-161.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一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3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李传兵[4]曾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缺位”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专业性、研究性、创新性、应用性和规范性5个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筛选出10个二级指标,其中专业性包含论文选题和研究设计,研究性包含文献综述和分析论证,创新性包含创新运用和创新成果,应用性包含应用实效和推广价值,规范性包含操作规范和写作规范,该评价体系简洁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邓晓红等[5]将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划分为应用研究、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并针对每一类型构建详细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模型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能够合理、有效地对多形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质量评价。杨扬等[6]致力于构建全面、系统的针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根据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最终确定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42项,并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体现与强调临床硕士的培养要求与特点,从而为专业学位硕士的科研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程姗姗等[7]旨在构建一套针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量性研究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经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一级指标8个(即论文选题、创新性、文献综述、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科研设计、写作、诚信、所获成果),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40个,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较强,侧重护理学专业特色,指标体系全面、细化、操作性强,获得专家认可,可作为各护理院校科学有效评价量性研究学位论文质量的工具和标准。

4提高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水平的策略

4.1优化分类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和有效引导培养质量的方向。为了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效率和水平,提升培养质量,应该明确区分学科类别,建立多元质量评价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首先,要充分了解评价学科,针对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制定出符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可靠,有利于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推进。其次,进一步细化成多个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筛选出多个二级指标,还可进一步确定出三级指标,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有效发挥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均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所有指标的总和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而且评价指标要具有全面性,指标的总和必须充分反映论文的各个方面,不能忽略任何方面的指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应充分体现评价目标的本质。4.2坚持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制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双盲评阅即评审人和被评审人双向匿名的评审制度。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论文质量监控力度,双盲评阅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双盲评阅使评审人不需再为“碍于情面”而担忧,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对学位论文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综合评价,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保证学位论文的评审质量。还可进一步完善盲审评阅办法,组织非本校专家或非导师专家进行评审匿名的论文,加强研究生及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4.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评审组织与参与人员的协作管理。由于评审组织与各实施参与主体之间缺乏及时的反馈信息,导致难以发现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评审中需要加强信息的收集与互动,以便及时发现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在加强协作的同时,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护理学院的管理部门应对该学院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定期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展开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其工作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主观性过大,受非学术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应该公开整个评价信息,保证评价细节的透明,力求让每个相关的人都有所了解,来加强社会监督的约束作用。4.4加强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建立学位论文抽查制度。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建立预答辩制度,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应筛出并修改,直至合格再参加正式答辩。答辩程序应严格、规范、严谨,应由符合规定的专家组建答辩委员会,并做到答辩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可将评审专家的表决票改为对各要素分项目、分指标的打分制,使学位论文答辩的评分过程更加科学、有说服力。为了推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及监控,研究生处应组建抽查小组,建立事后学位论文抽查制度,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后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进行再审查,如若发现有严重问题的论文,除追究该学院组织责任和相关专家的评审责任外,还要严肃处罚相关导师和研究生。

总之,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不仅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和检验能否达到硕士学位标准的重要依据。要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需要通过科学、客观、高效的评价标准对其评估分析。因此,要重视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建立健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使其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学位授予的质量评价和保障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瑛,王鲁娟,于丽,等.关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3-144.

[2]刘金,邢军.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盲审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74-75.

[3]曹利美,张培莉,马梦柯,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92-1895.

[4]李传兵.新时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5):150-156.

[5]邓晓红,宫磊.多形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8):89-94.

[6]杨扬,仰曙芬,付玉,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2):1205-1209.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篇10

1办刊历程:危机带来的冲击与反思

本刊位于西部贵州省,创刊于1986年,30余年来,历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被多家数据库收录。1992—2008年连续5次作为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2年至今,多次入选“中国统计源核心期刊”。本刊以高质量的办刊实践取得了较多荣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护理学科学术交流和人才成长的平台,为我国护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发展态势日新月异。本刊创刊之际,全国仅有3家公开发行的护理类科技期刊,至2020年,全国公开发行的护理类期刊已有28家(含中英文)之多。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护士仅有3万余名,至2019年,全国注册护士的总数已超过400万[5]。随着0我国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教育层次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也在逐渐加强。虽然我国护理期刊办刊规模和水平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护理人员人均拥有的护理期刊资源仍然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建设和人才成长的需求。加之我国护理期刊科研论文质量较其他科技期刊存在一定差距,学术影响力水平仍非常有限。近10年来,由于办刊理念、办刊手段滞后等因素,本刊的发展遭遇了瓶颈,影响力也呈下降趋势。如何才能发挥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本护理期刊的优势,助推护理学科的发展,真正能够服务临床和护理人才的培养,本刊在进行多次自检、自查的基础上,邀请护理专家、编辑大家审读杂志,共同评估杂志现状,找出存在的3点主要问题:1)优质稿源不足;2)办刊理念较传统,创新意识薄弱;3)传播手段相对不足。经与各方专家反复讨论分析,本刊对期刊发展进行了新的方向判断和目标调整,提出在自身不具备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不唯指标论、不唯数据论,在传承继往办刊定位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集中在“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学科占位”内功构建上调整,着力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2夯实内功建设的发展策略

2.1约组优质稿件

“内容”是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优质稿源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本刊年来稿量在10000篇左右,但优质稿源明显不足。关注学科热点、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动态,采取约稿方式争取优质稿源是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最佳途径[6]。为此:1)我们打破传统主要依靠自由来稿的被动局面,由主编挂帅,依托专家资源,主动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拜访业内名家,约组具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高质量论文。2)外派编辑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倾听临床专家的声音,关注学科发展动向。3)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专家、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为专家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优质服务。4)在用稿过程中发掘优质作者,并为青年作者的快速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2018年,本刊在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JBI循证护理中心多次沟通后,以连载的方式对Joanna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年发表的13个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详细的解读,为国内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供工具和参考。2019年,在得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方面在业界有较好的口碑之后,编辑部立即与该院护理部白姣姣主任取得联系,约组了有关糖尿病足病和甲病护理的多篇优质文章。近年来,编辑部还通过编委向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潘绍山教授约组了“人文护理的机遇与挑战”等;向香港理工大学陈胡和安琪博士、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朱明霞教授约组了“护理的关顾与关爱实践”“第三种爱浅析”;向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BrendaNevidjon教授和MarryGullatte博士约组了“肿瘤护理的循证实践”和“中国肿瘤护士在癌症症状管理中的新角色”等优质文章。开拓了学术视野,助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2.2策划专刊专题

专刊与专题的策划既可体现办刊人的办刊思想、职业水平及创造能力,也是构建精品期刊的重要步骤[7]。同时,专刊专题针对临床热点、难点进行多维报道,其时效性更高、针对性更强、信息量更大、更具学习性和交流性,因此会受到更多的关注[8]。循证护理(EBN)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循证医学的发展而新兴起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工作方式和理念,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自2002年起,本刊在贵阳召开了“全国循证护理暨介入医学护理学术研讨会”,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成翼娟主任对循证的相关理念进行介绍,并组约、刊发了循证护理的稿件。在此影响下,有关循证护理的论文逐年增多,但论文的同质性也非常高,甚至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随着循证护理研究发展的突飞猛进,原有的认知已存在明显片面和不足。而学术出版与学科建设的强耦合关系,使科技期刊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为此,编辑部与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循证护理学科发展的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取得联系,陆续派出编辑参加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组织的“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培训班”。2014年,本刊与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达成共识,联合推出“循证护理专刊”,所有来稿由该中心组审,其内容涵盖了循证护理的理论、循证教育、系统评价、证据汇总、证据转化、最佳证据、循证护理实践推荐等。专刊出版后,反响极强,既提升了护理人员对循证理念的认知,又促进了循证护理在临床的落地,被编辑和作者誉为“循证护理的写作蓝本”。循证护理专刊为循证护理研究及论文的规范起到引领作用。2020年,本刊再次与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合作,对“推动证据临床转化:证据实施方法学系列文章”进行连载。2019年,“患者报告结局中国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利用参会的契机,本刊主编与“患者报告结局中国中心(PNC-China)”负责人约组相关稿件,并于2020年开设了“患者报告结局”专题。专题围绕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OMIS)的开发、研制、测试、管理及临床应用,多视角全面介绍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和实践进展,以助力推动患者报告结局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近几年来,编辑部与中华护理学会各专委会合作,陆续推出了“肿瘤护理专刊”“口腔护理专刊”“糖尿病护理专刊”“人文护理专刊”。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难点、疑点及稿源情况,又陆续推出了“中医护理”“延续护理”“互联网+护理”“质性研究”“工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肺炎护理”等专题。专刊、专题一经出版,下载量、引用率、影响力呈持续提升趋势,其中,专刊的多篇文章[9-13]被评为“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

2.3活用传媒技术,增进群体影响

随着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模式的多元化,期刊出版的媒体融合已成为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化媒体的介入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为医学专业期刊注入活力。本刊自创刊到2010年一直采用纸质投稿,2011年开始尝试电子邮箱投稿,但由于观念固化及时机不成熟,1年后又回归纸质投稿。在历经多次努力实践后,2013年才正式启用数字采编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了作者投稿、专家审稿、回修、校对、缴费一体化,大幅缩短了稿件处理时间,优化了出版流程,改善了作者的投稿体验,提高了审者、编者的工作效率。近年来,在线发表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和争取首发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印刷厂停工停产导致出版滞后,在线发表对助力抗疫成效显著。目前,编辑部对具有创新性、时效性较强的论文开通快审、快发通道,三审通过并完成编辑加工后均先予以网络首发,再纸质出版。此外,对刊发论文中图表较多或有动态图示的,在纸媒中植入二微码,读者通过扫码即可观看,这既增加了可视性,又节约了版面资源。本刊自2017年开通微信公众号后,利用其不受时间、空间、篇幅限制,以及传播快、受众广、参与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及时学科新动态。对已刊发的重点文章以“论文速递”的方式进行精准推送,充分发挥期刊的导向、导读作用。在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号刊发的抗疫指南、专家共识、论文速递等专题,为抗疫提供了学术支撑;同时,“一线日记”分享护士抗疫心得和战“疫”经验,引发共鸣和讨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刊也以“防疫抗疫主题”入选“中国期刊协会BIBF2020中国精品期刊展”。2020年,本刊在公众号上推出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得到作者的积极回应和踊跃参与,最终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并向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加快了数字化建设,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提高了作者和读者的参与度。

3期刊质量与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

一流的科技期刊发表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二者相辅相成;支持一流人才的科学研究既能提升期刊影响力,又能为科技发展做贡献[3],形成期刊质量与学科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本刊名誉主编、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胡雁教授,名誉副主编、苏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李惠玲教授在学术交流中多次提到从第一次投稿与本刊结缘,到与本刊共同成长的过程和感慨。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杨昭霞作者,读研期间先后在本刊发表了2篇论文,从投稿到刊发,责任编辑反复与她沟通,指导修改,曾多次来信表示感谢,此后凡在学术上有新的动态,均会及时与编辑分享。现特邀审稿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米元元老师,最初也是本刊作者,编辑发现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之后经多次组约稿取得互相认同,目前已成为本刊青年编委。由此说明,学科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期刊的培养,而期刊的发展也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优质的稿源。在期刊建设过程中,本刊编辑努力提高组织策划能力、与专家和作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为读者作者服务的意识以及职业认同感,实现了要成为护理工作者“进修提高的实用指南,最新科技的瞭望窗口;以文会友的理想园地,排忧解难的知心朋友”的办刊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