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1:45

微课程论文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1

顾名思义,微课程是课程时间非常短的一种教学活动,其目的是用于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内容大多是处理教学中的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进行的教学活动,其采用的形式以声音和视频为主,比如采用数分钟的时间对某一单一主题录制的声音解说或者视频演示。一个完整的微课程的操作步骤一般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介绍和说明环节(一般15~30秒钟)、制作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题背景、课程介绍的视频环节(一般1~3分钟)、布置学生学习和思考课堂知识的任务环节(一般1~3分钟)、将教学视频和教学心得上传到管理服务器上。

2探寻微课程在教学研究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微课程的课堂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课题和关注的知识点研究的有效手段,微课程的设计方案意味着教师在其教学研究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踪的教学问题或者知识点,通过一系列的探讨研究,寻找到解决这个教学小问题或者知识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正因为微课程具备了很多优点,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体会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性,微课程的特点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微课程的时间短小精干,语言言简意赅。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或者动辄几个小时的课堂培训,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只有4~5分钟,而文字一般只有300字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少的文字内想要将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阐述清楚,就要求讲师必须对文字做到精益求精、通俗易懂。

(2)微课程的课程内容实用,策略目的明确。微课程的目标往往是课程设置中比较小的学习单位,而其截取的问题都是比较有针对性和难度的,这样的微课程设置可以真正解决教师在课程讲解中所经历的难题,而其解决方法能真正做到为教师排忧解难,容易引起共鸣。

(3)微课程的课题选择多样,教学种类丰富。微课程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目的是解决自己在教学研究中发现的值得追踪和探讨的课题。因此,教师在微课程的课堂选择上拥有非常多的选择性,只要是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思考都可以转换成课题,使得众多教学种类都可以转化为微课程的研究对象。

(4)微课程的制作丰富多彩,学习自主性强。微课程的课件制作方法可以采用PPT模式,可以采用讲课式,也可以采用情景剧式,而播放形式可以是声音或者视频,这就使得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拥有了非常多的制作手段。在学习微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教学模式进行收听或者观看,充分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3微课程对提升中职课堂教学效果中的积极意义

微课程倡导针对各种不同学科的不同小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课程细分和课程讲解,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制作成PPT模板,进而录制成5~6分钟的视频短片,提供给其他老师或者本班同学收听或者收看。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微课程因为其倡导积极的教学思考、师生之间的互助探讨和改革创新而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使用。

3.1微课程的制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老师的教学思考

微课程倡导的是教师通过积极的课堂教学思考,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技术来解决课堂实践中所发现的教学课题。教师为了制作出好的微课程教程就必须积极地去挖掘课堂教学环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将一个小的问题或者知识点讲解清楚,并给人以启迪,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的关键,有深入挖掘,才能震撼观众。现实情况为中职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思想波动比较大,传统培训体系下的中职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比较强,但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严重欠缺,很多时候的课堂教学都只是在灌输知识,而对学生的反馈程度则置之不顾。通过微课程的制作和分享,中职老师真正做到了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很好地提高中职老师的教学思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2微课程的制作有利于中职学校师生的互学互助

微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问题为核心,针对有价值的教学小课题,组织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共同探讨研究,集体攻关,从而深入解决实践教学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微课程的开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本学科的老师、本班的学生开展针对疑难问题的集中会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而在微课程的上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对制作微课程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修改、重制,加强了对课题的探讨和研究。当前的中职教学课堂,教师大多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的教学模式,教学知识事无大小,一概灌输,失去了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的机会,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性,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起来一知半解。通过微课程的制作,教师在创建课题、互动交流、提交方案、探讨研究、达成共识和制作课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供了对小课堂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法,而教师提供了专业的课堂知识和清晰的教学脉络,真正做到了各展所长,互助互利,共同提高。

3.3微课程提倡的高效课堂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创新性

微课程提倡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研究,来锻炼教师和学生思考和解决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采用高效、快速的研究手段,才能确定丰硕的成果。所以,微课程是高效课堂理论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而其最终目标是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思考和教学创新性,进而改变当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微课程运用可以提高教学课题研究的高效性,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平台去积极探寻有用的设计方案,从而做到中职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以此达到了通过教学研究来改进教学实践的目标。反过来讲,通过微课程的运用又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帮助中职生和教师在不断探讨总结、归纳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再创新的过程。

4结语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2

微课程表现为微型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微课程是信息化教学前移,课前的自主学习,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学习视频,还需要在线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这样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同时将课堂上的作业、实验探究、展示与交流研讨、评测等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整体。使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具有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性质,即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了。具体而言,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微课程以“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为职业中学的数学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微课是微型课,是课的精华部分的浓缩,表现为课件形式。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可见微课程中包含着微课,微课被包含于微课程之中,两者紧密相关,但是两者是两码事。

二、数学微课程开发的具体操作

为了保证微课程的优势和特点,微课程的设计遵循知识容量小、播放时间短、单个视频知识完整性强、使用常规格式储存,便于传播和学习等原则。具体的做法如下:

1.组建开发团队

微课程教学讲究适当的策略连贯的战略而非随机行动,注重趣味性和重要性。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以个人的实力单枪匹马是难以实现的,要汇集集体的力量。组建团队,分工合作。运用每周三的组内研讨会,运用集体的智慧对原有课程再开发。在原有课程分解到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再把课时教学课程化。微课程选题内容要直接指向具体问题,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微课程从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高效解决,不泛化,不拖沓。集体研讨时最主要的是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把教师从演员向导演转移。再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有负责教学视频(微课)的制作人员、有知识点的讲解人员等。某一知识点的微课程从选知识点到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优化设计成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到最终的“成品”出炉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这样可以使组内每个成员的时间和精力得以保证,提高微课程的效率,同时也让每个人得以锻炼。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步步得落实”。每一节微课程学习完成后根据师生的反映进行修改,逐步完善。

2.以指数函数为例的数学微课程开发步骤

(1)分解课程

以高一课程《指数函数》为例,该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微课程中是一问题一视频,因而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作为该节的重点,可制作成三个视频单元:指数函数的定义,比较指数函数和以往一次、二次、正比例、反比例函数的区别,使学生深入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牢记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形式;指数函数的图象,由指数函数的表达式通过描点作图法或计算机辅助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总结两类图象和表达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奠定基础;指数函数的性质。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因而要给学生自己更多做的机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消化理解。当然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是毫无目的地去观看微视频,而是让学生以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导向地展开微课程的学习。老师要精心设计好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自主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单好比一张线路图,让学生预先知道课堂上必须掌握的内容、开展的学习活动及达成的目标等,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好的学习任务单可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指南包括课题的名称、要达到的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等;学习任务栏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困惑与建议栏由学生填写。

(3)制作微课

在团队的帮助下,通过录屏软件、录像(摄像机、手机等)、手写板、数位板等实现。

(4)检查修改

微课制作完成后一定要检查内容和视频质量,包括:知识点正确与否、内容是否精练,思路清晰与讲课同步;是否具备暂停、后退、重复、前进等操作按钮等。经过检查—修改—检查—修改……一切准备就绪确认合格后再上传微课程网络平台。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3

广州大学田秋华老师(2009年)认为微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4]。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研究员胡铁生老师(2011年)提出“微课”概念,将其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5]他认为,“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2013年)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讲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6]。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微课程、微视频还是微课,虽然内涵上存有差异,但也具有共性,即都在强调: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被分解为更为具体、仅说明一个问题的知识,内容呈碎片化状态。

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研究现状

对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无论从政策指引还是学术讨论,国内均有着较为丰硕的相关政策文献和研究成果。自2003年“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项目启动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导向性的指导意见,其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7]18号)中,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义、目标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表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发展经由了前期试点、扩大试点和全国推广三个阶段,已经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信息化、为农服务资源优化整合、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成绩。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民培训提供了雄厚的硬件保障。国内学者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研究角度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和丰富了对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如何提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撮冗其要,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以下六大方面。第一,功能意义方面。主要从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意义及其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汪烜(200年6)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和重要意义,提出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王虹等(2007年)从新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和精神建设、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主体等方面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强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建设现状方面。主要从硬件技术、资源应用、管理等层面探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现状和初步应用。在硬件技术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刘志东(2005年)在“如何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保障工作”方面提出有效策略;张世波(2007年)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硬件平台建设、维护和管理以及技术支持服务。在资源应用方面,牟明福(2008年)从“资源应用的载体、资源应用的服务队伍、市场化运作解决经费”等几个视角总结了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信息资源应用的经验[7]。另外,还有研究者从技术、资源、管理、应用等综合视角进行了研究,如谭双翼(2005年)重点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管理模式及规范运作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金秀媛(2007年)指出,应开发适用农民学习的资源,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远程教学模式,加大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适应教育需求。第三,区域个案研究方面。主要从地域的角度,特别是对民族地区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工作进行个案总结。贵阳市远程教育调研组(2004年)总结了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实践,并对乡土课件开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周真刚(2006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夏雁(2007年)以河南省为个例,探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的问题。第四,资源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和模式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杨晓宏等(2011年)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类型,探讨了基于不同技术的已有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和相关的数字资源共建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可行的资源整合模式。林芳宇(2011年)梳理了2008年-2011年甘肃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年度工作要点中的教学资源的特点,指出在本土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实现角度而言,米川(2010年)从特有的政治意义、农村市场的需求、产业价值链的研究、技术的应用等几个角度,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8]。代宏(2011年)根据农村电子党务中存在的信息冗杂、信息孤岛、信息需求与匹配、信息的有效传递、信息素养这五类问题,运用Web流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架构技术、分类算法设计、安全技术设计建立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协同机制,并构建了基于县、乡两级党政机关的信息平台[9]。第五,学习方式方面。相关研究有:张敬辉、谢宜学等(2011年)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杨晓宏等(2012年)从学习者原有经验特征、学习心理特征、行为表现特征、社会影响特征四个维度入手,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特征,并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建议[10]。第六,组织管理方面。相关的研究主要有:谭双翼(2005年)以山东、湖南、贵州三个试点省为例,提出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基本原则、管理机制及相应政策保障措施。甘乐平(2009年)指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法律空白区,在“与其他正规教育联合及实现学分课时互换问题”、“网络课程与共享课件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远程教育人才评价及质量认证标准问题”等多方面都急需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约束[11]。陈文韬(2011年)依据约束理论,分析了诸如社会结构、系统规范、意见领袖、资源建设体系、管理制度等制约因素,并提出建立资源整合指挥协调中枢、创新资源整合的保障运行机制、让企业走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应对措施[12]。纵观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还基本局限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本身,对工程的功能、意义、实施经验及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探讨较多,而对于实施过程中的终端建设、质量监控和应用价值关注不够;概念探讨多,实施方案少;理论模式多,应用评价少;特别是在学习方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相关研究较为匮乏,研究视野还不够开阔,研究也不够深入,有关移动学习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极少。

三、微课程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老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而有些年轻党员学识能力俱佳,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有待加强。一些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却缺乏新知识、新思维,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缺乏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13],以往学习内容单调、呈现方式单一的远程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当前,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移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对现代远程教育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管理,而与之相适应的资源建设与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有利于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2013年)认为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对于移动学习时代的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14]。微课程能够结合文字、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重点讲解一个具体问题的知识点,具有图文并茂和学习内容个性化的特点,10分钟以内的微型学习视频的时长十分符合成人学习者的注意规律,有利于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微课程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不仅不会加重学习负担,还可以在生活工作的闲暇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使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微课程还可以提供与教学相配套的微课件、微练习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便于成人学习者反复观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微课程占用空间小,耗费流量较少,利用已经联网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微课程的分享、收藏和下载,既能实现在线的移动学习,也能实现线下的反复播放学习,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质量。综上分析,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新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将微课程资源应用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使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环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教室、光盘播放点或者卫星接收点,而是能够使用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收看或下载微课程资源,利用闲暇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能够帮助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更能迎合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4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花,全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电商人才的电子商务能力也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网店客服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涉及消费心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这些课程奠定了基础。当前的网店客服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滞后、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引入网店客服教学中,构建一个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网店客服是一门新兴起的课程,它起源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目前,关于网店客服课程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尚不丰富,教师在面授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课程重点、难点与考点知识的讲解,而其网络学习也以在学习平台提供讲稿、布置作业以及进行简单的测评为侧重点,有时可能会对“课堂迁移”的放任自学型课程形态予以采用。电子商务的网店客服岗位群通常包括售前、售中与售后岗位,虽然这些岗位在企业架构中处于最低层,却是中职毕业生的第一对口就业岗位。通过该岗位的工作,能够直接与快速地熟悉企业的文化与定位,对企业产品价格、特色及卖点加以掌握,因而属于所有电商的首要岗位,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网店客服采用的简单“混合”式课程形态只是将网上学习视作面授课程的一种辅助与课堂延伸形式,对课程教学中人这一主体存在的认知差异性与能动性特征有所忽视,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的一体化设计还很欠缺,学生面授课程出勤率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资源的利用率亦十分低。这种浅层次的“混合”形态已经对网店课程的开放式教学以及学生的深层次自主学习产生抑制作用。在网店客服翻转课堂中,对以视频为核心建构的微课教学模式加以应用,可以更大范围地对学生把握“见习客服”“初级客服”“客服专员”“资深客服”“客服经理”的职业成长路径及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予以满足,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强化已有知识,因而可以成为以往混合式网店客服课堂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拓展资源。在手机等移动数码产品以及无线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以微课为基础的移动式在线学习将会得到更多师生的关注,其势必会发展为一种新型且极为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学生可以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课程安排,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由基层至高层的学习路径,针对“见习客服”“初级客服”“客服专员”“资深客服”“客服经理”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与要求看,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何种学习资源,并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学习特点所在,进行专题化与模块化的学习,强化训练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教师来说,充分发挥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优势进行教学变革,可以使教师将以往的“混合”式网店客服课程形态转化为微课程教学,为其电商认知、网店软件管理、网店客户服务、网店美工、视觉设计、网店推广、多平台经营、网店实战等多样化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与呈现提供优质的帮助,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的记录,使教师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掌握学生对网店客服课程各子模块的具体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难题之时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外,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还能够将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拓展至网络空间中,这样一来,师生的交互时间增多,效果势必会得到大幅度增强,使辅导教师摆脱沉重的重复性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方法。而且针对任意一个专题化的重难点,都可以寻求经验最为丰富的教师来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并通过视频这一直观的形式呈献给学生观看。例如:针对网店美工模块,可以指定教师进行拍摄器材使用、图片基本处理、景物拍摄以及宝贝内页制作等的教学;针对网店客户服务模块,可以指定教师进行客户销售、售后问题处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的教学。这样可以实现对教师资源的集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最终在整体上提升学习能力与实践成绩。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市场对客户服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以往的混合式课堂形态对学生传授的网店客服理论与实践及其相关知识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学生毕业后以客服职位的快速晋升为目标,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与电商发展及客户服务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分析网店客服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部分。其中,知识目标的内容为了解网店客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能够知晓网店客服在网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网店客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掌握网店客服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技能目标为能够有效地处理订单,能够较好地管理客户,能够运用网店客服知识处理交易纠纷。情感目标为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有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形成主动为客户服务的习惯。教学资源设计网店客服的教学资源包括预设性教学资源、形成性教学资源、关联性教学资源以及泛化性教学资源。其中,预设性教学资源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求,事先制作或设定好的,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的资源;形成性资源指教学环节由学生的困惑、感受以及见解等动态生成的资源;关联性教学资源指针对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搜索范围的资源;泛化性教学资源则是指在网络平台中广泛存在的各类资源。预设性教学资源是经过优选组合而形成的,因而是教学中的核心资源。在进行网店客服课程预设性教学资源的设计时,需要制定科学、系统且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对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予以明确,提出对沟通客户能力、应急问题应对能力、客服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案的编写,设计具有一体化特征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设计完成之后,便需将其应用于PPT式微课形式、视频微课程、电子学案微课程以及导图式微课程中,或者放置到云平台、QQ平台和Moodel平台等课前学习平台上,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针对性以及相互之间学习与交流积极性等的提高。教学过程设计网店客服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一般分为知识点总结、布置任务、课上指导和课堂总结这四个环节。以如何排除买家购物疑问这一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网店客服工作的沟通技巧及网购客户购物心理需求分析等知识,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网店客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娴熟地运用到实践中,考验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将常见的案例引入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按照自由结合的形式进行分组,将任务细化到每个成员身上,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互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当发现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在课堂总结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汇报,通过组与组进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反馈学生网店客服课程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应试教育下结果性评价方式不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店客服课程教学实现对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采用,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便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4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发生在教室外,课前通过运用视频、图片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梳理知识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和锻炼各种能力,感受团队合作力量的平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学习,引领学生将知识层层深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通过课堂内容方式的颠倒改变,使师生角色关系转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消化。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着差异性。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统一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忽略了接受知识能力弱的学生。这就导致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导致他们对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不足,不愿意在课后主动进行学习。而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教学视频,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可以在学习平台上与优秀学生或者教师进行交流,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态,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微课程突破传统学习条件的限制,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成为新一轮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在网店客服教学中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宋卫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江梅.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5(3):61-62,66.

[2]李志宏,林珍平,李如姣,等.产教融合阶梯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客服”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88-92.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微课程;ARCS模型;初中数学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开放性和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愈加受到学习者青睐。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微课程以其短小的教学时长、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突出的教学主题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追捧,被视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一次创新。然而正是因其表现时长的有限性、应用情境多样性、使用时间的碎片化,较之传统课程,微课程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有着更高的要求[1]。ARCS动机模型理论揭示了动机的生成机制,并提出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支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生成与维持。基于ARCS动机模型开展微课程设计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对知识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从而提升其学习效果。本文以ARCS动机模型为设计出发点,注重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提出了微课程的设计模式,并以初中数学为例开展微课程的设计探究,使之能够有效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在我国微课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由胡铁生发表的名为《“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的文章,此后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经过五年多的时间,微课的发展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并且综合了多个学科知识,其中包括教育学、教学设计、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了多种网络与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开发等;综合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等[2]。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胡铁生教授认为,微课程又名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4]。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微课程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对其特点已基本达成共识:(1)短小的教学时长:由于授课现场一般没有学生参与,所以教师在授课时无需考虑学生是否已完成了之前的学习任务,只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这便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由此奠定了其短小的基础。(2)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由于“小知识点”的内容较少,所以用于学习的时间便会相对减少,进而使得学习者们可以利用他们相较于零散的时间来学习一些内容,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3)突出的教学主题:将复杂繁琐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拆分,使完整的一节课的知识变成一个个“微”小的知识点后进行合理的设计,微课程设计中只着重突出这一个点来对知识的讲解。(4)多样的教学形式:每一个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可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教授的内容。这也让微课程的教学拥有了众多的教学形式。(5)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微课程利用了虚拟化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依靠网络技术,只要学生拥有一台网络终端并且所处环境覆盖网络,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微课程中的知识。微课程以短小的教育时长、多样的教学情境和不受限制的“授课时间”等特点开始大范围的出现在校园教学里。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微型的教育表现形式让微课程承载着教学,使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和“人性化”。

二、ARCS动机模型有关

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John•M•Keller教授于1979年提出的,他在《动机与教学设计:理论视角》一文中指出了基于期望价值理论与动机系统设计的思想。通过不断的研究测试,Keller在1983年正式提出动机设计模型的四要素,即兴趣(Interest)、相关(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和满意(Satisfaction),后经修改最终形成了相对完善的ARCS动机模型[5],如图1所示。在教学设计中,ARCS模型界定了构成主体学习动机的四个有所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关键因素,即: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1.注意(Attention)———学习者要对学习内容与目标产生兴趣,学习主体会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的选择性注意,注意到的对象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行为,学习者有了学习积极性则会开启学习动机。2.相关(Relevance)———当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切合学习者的需求、认知习惯、学习经验,并与学习者当前的认知结构有了一定的联系,使学习主体找到了所注意到的对象与自己的预期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则其学习动机便得以维持。3.自信(Confidence)———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情境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相信自己能够达成预期的目标并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学习情境,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支持,动机则得以继续维持。4.满意(Satisfaction)———学习结果要符合学习者的期望,并能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则动机得以长效的维持[6][7]。ARCS模型是常用的一种动机模型,而与其它动机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ARCS模型注重在实践上分析学习的动机,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制作出合适的教学策略,并更加重视对学习动机的维持。

三、基于ARCS模型的微课程设计模式

依据ARCS模型的思想,并结合微课程特点,构建了微课程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1.前期分析此阶段主要是为了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包括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确定利用何种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对知识进行概括、对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选取。首先,对学习者进行系统分析,如其年龄、性别、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等,然后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情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列举实例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目的在于可助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2.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包括对资源的准备、素材整合、教学设计和界面与互动设计。该阶段对设计者的艺术审美有着较高的要求,教育离不开艺术的包装,在教育教学中充斥着多种艺术,不单指教师讲课的艺术,还有对课程设计的艺术,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感受,帮助学习者全面发展。设计者要撰写一个初级脚本,内容要切合学习者的需求,设计界面要包括互动环节,帮助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做到及时的反馈。3.开发制作开发制作部分是整个微课程的灵魂,其中短小的视频是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学习者通过小视频进行学习。设计者首先选择创作的主要工具和辅助工具,随后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相关课件例如PPT,录制微课程后上传到网络供学习者观赏学习。在学习界面中还要链接其它相关学习资料,帮助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在制作的过程中,设计讲授的课件将会是最为费时的一部分,设计者要突出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相应的设置出清晰明确的若干教学环节并使其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在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后便要适度的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并注意如下问题。在学习开始之初,要清楚的告知学习者希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程度与期望目标,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有效的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对自身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建立起自信心,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8]。因此这个“度”便是此课件设计的一大难点,也是亮点。设计者对于目标的设定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因为当目标设置过高会使学习者们产生挫败感,而目标过低又会让学习活动缺乏挑战性变得乏味导致学习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此在进行微课设计时需要进行学习者分析,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了解学习者原有的学习能力水平,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难度。在学生学习新授知识前,也就是在设置虚拟的情境时,设计者便要在期间穿插多个“试验点”用以检验学生的认知程度。通过适当的知识回顾和情境的导入使得学习者的兴趣倍增,此外在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外还要具有娱乐性、启发性和交互性,使学习者在受到知识点吸引的同时更能够维系他们的这种快乐学习的感受。微课程设计不只是传授他们新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将学习者带入到学习活动中,启发他们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4.测试评价该阶段中“学习评价”为学习者间的互评,通过参照标准答案,评阅他人的试卷,既能让学习者注意到答题的关键,又能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并及时改正;“教学评价”则为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学习者依照自己的喜好和标准进行打分,学生可以指出教师在授课时出现的问题,无论是讲授逻辑或是语言的用词,亦或是学习者更希望的授课方式。“综合评价”则为学习者对微课程设计的一些改进看法、建议与意见的集中营,通过学习者使用的感受来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对于网上的最新学习资料和学习的资源也会进行实时的更新,方便学习者使用和学习。微课程并不只是传授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更是锻炼学习者思维,提升其阅历的“伙伴”,帮助学生在每一个学科里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模式,促进其深度的思考和探索,确保学习者对核心知识的充分理解并做到巩固和有效的运用。根据ARCS模型,想要更容易地引发学习的热情,就要利用趣味的案例创设情境,并对学习内容加以介绍,使零散的知识点转变成美丽的图画或是故事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

四、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微课程设计

1.前期分析数学学科是一种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初中数学作为承接小学数学(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和高中数学(数学教育的中期阶段)的桥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许多方面有着个人见解,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且敏感是初中生的普遍特点。以往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于学习者的要求和发展,笔者尝试以微课程形式开展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首先,通过一定的调查进行学习者分析,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数学课程时遇到的常见问题,然后以ARCS模型作为引导和辅助,展开微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能够培养出使学习者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方案设计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习者分析结果选择相对合适的教学素材,并将其整理归类。依照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和流程,拟定教学设计并绘制出界面效果图。教学内容设计如图3所示。在创设情境部分设置多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并在问题中设置符合实际意义的挑战,例如商品买卖、路程问题、水流问题等等。通过挑战的引导任务根据学习者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当学习者得到数学问题的解时,整体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适度的提升挑战难度最后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并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挑战任务。微课程不能仅有知识的传授,还要能够起到引导学习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有当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才使这个知识真正成为学习者认知领域里的一部分。在ARCS模型下,将学习内容赋予一定的难易梯度,让学习者先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根据学习者的得分和答错的习题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进行系统判定,让他们对自身的认知程度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该定位将会在学习者面对后期的挑战时做出一个充分的备战准备,就像在挑战游戏里的每一个关卡一样,帮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拟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规划,此方法有助于学习者进行阶段式学习,巩固式提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并能长期维持他们的求知欲。3.开发制作ARCS模型中的启示可以看出,微课程内容的结构设计含义包括三个方面:①注意当前课程与其它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当前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要保证知识点间的结构统一。②学习内容难易要有一个梯度,以渐进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③在当前的课程内容中也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和梳理,将学习内容设计出一套学习导航系统,帮助学习者用最短的时间明确他们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如图4所示。将上述图片中阴影部分设置为红色,表示学习者已选中这一部分,随后将开始这个部分模块的学习,而最左侧的字体设置为绿色,用以解释说明,告知学习者他现在所选择的学习内容的难度为初级部分,以后出现的问题则多以简单化问题为主。根据ARCS模型特点,若学习者可以对学习进度进行控制和调整那么学习者自身将更容易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导”者,这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因此,微课程的设计界面一定要具备交互作用,方便学习者进行选择和更改实现对学习环境和内容的控制。此外一个界面美观内容丰富的微课程也是众多学习者首选的客观条件之一,因为学习者在这样的教学软件下更易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个性化的整合,让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的内容中进行创新和创造,提升学习者对学习的自信心和满意度,进而维持学习动机。4.测试评价测试评价主要针对学习者使用后对课程的评价,包括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与界面设计等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优秀的微课程不仅仅要有正确的知识内容、严谨的逻辑分析还要能够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知识整合的过程应注重每一门学科的思维方式与讲授方法,想要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便要考虑如何进行思维条理的搭建,让学习者对知识有一个深度的认知,并且要附有一定的艺术性。在ARCS模型的视角下,微课程的界面要让学习者感受美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如何突出主体内容,可以让学习者在最快的时间内捕捉到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重点内容,重视界面的整体构图和素材的搭配,合理排版以增强界面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吸引并激发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五、结束语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微课程

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Internet互联网传递情境化知识,运用微视频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具有“情景真实、主题突出、形式灵活、方便快捷”等优点,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语微课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英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内涵式发展,改变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这一教学手段巧妙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

一、“英语微课”的内涵

“英语语微课”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短。一般为5到10分钟,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它集文字、音乐、画面于一体,从深层次、多角度进行剖析,启发学生思考。二是主题突出。“英语语微课”针对某一知识点、技能点或问题点进行教学设计,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如热点、难点问题或某个知识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症下药,化解难题。三是教学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微课力求语言简洁,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轻松获得所学知识。

二、微课设计的原则

微课具有以学习为中心、情景化、可视化的特点,是翻转课堂的重要学习资源。设计精美、制作良好的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微课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1.准确选取微课题材和内容,注重科学性。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习。微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因此教师平时要下工夫,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注意积累和收集在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和制作微课,一般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及共同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主动学习。

2.合理设计微课各个环节,注重实效性。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是课堂实录,教学应该具有启发性,创意要新颖。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设计、课件设计、教学反思设计等,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学过程应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易于理解和掌握;其次,课件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应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由浅入深地进行剖析,使学生明白和理解。

3.多媒体元素应用得当,可操作性强。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搜索和传播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有多媒体特性,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课件要制作美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能够很好地表现主题;视频音画与字幕同步,提示、标注简明实用,图像清晰稳定,多媒体元素应用得当,界面安排科学合理,无学习干扰因素。视频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通过网络便捷传播,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和操作。学生除了网上学习外,还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微博等方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微课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微课与课堂活动相结合。以微课为依托,开展小组讨论(WorkinPair)、角色表演(rolePlay)等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教学互动,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质量。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收获到学习空间与大家分享,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2.微课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要经常使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课前预习、课后辅导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微课程只是众多学习方式的一种,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要因材施教,合理应用。微课适合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合用微课表达,通过黑板教学或进行实践活动就可以完成,不要制作和使用微课。

3.进行教学反馈,吸纳学生意见。要广泛征求和吸纳学生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和提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取良好的微课题材和内容进行讲解、录制,有的放矢地制作微课。根据教学经验准确分析和判断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微课帮学生排疑解惑,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理念。

作者:刘素艳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将微课程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以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基础,针对知识点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手机电脑等多媒体以形成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被发现是在2008年,当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了这个概念。渐渐的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中,随着科技与研究的改进和优化,对微课程这一教学新形式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学术界很多教授也开始加入了对微课程概念的讨论。大多教授指出,其中“微”这一字对微课程的特点有很好的诠释,也就是课程的细小精致,以及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及教学内容向外拓展的资源活动结合体。综合各方的说法来看,微课程是一种借助网络科技,由教师本身自主研发的,少于十分钟却拥有整体结构的短小教学视频资源,可用于大多数一般课程,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与按部就班的老固课程教育形式相比,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短小高效,领域性广;其二,方便简洁,个性化强;其三,丰富多彩,趣味性高;其四,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微课程的作用

初中的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一个基础学科,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层面。所以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课内课外知识的吸收与巩固是很关键的,培养学生将知识用在实际当中的能力,加强交流互作、创新思维能力。微课程的出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对知识的记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等问题都有所改善,为初中语文课程良好的完整性教学目标提供推动力。

1.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老固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循规蹈矩、单一无味,生感到乏味无聊,渐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抵抗的心理,也就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实施的阻碍,影响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微课程的引入,有效的化解了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加入微课程,利用更多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无聊的要点趣味化,将层面较宽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整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纳。

2.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化性

在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对知识进行传授,在讲解重点前还要进行适当的铺垫,也就占用了一定的课内时间,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程的引入,将即将进行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减少了铺垫所浪费的宝贵时间,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对提高他们思维创造力也有良好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原则

1.规范性

微课程在时间长短上有相对明确的要求,需要控制在几分钟内并针对知识点做好相应主题的内容。与固有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不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停下来与同学进行互动,教学内容需要适应短小的微课程,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看”和“听”是微课程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在设计微课程时,所选的背景图片及整体结构的构建都要与所讲内容相适应,一些细微之处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上都会有所影响。还有语言的标准性也很重要,作为贯穿整个微课程的要点,语言对整体构架起着支撑作用。微课程中所应用的语言需要达到流畅规范的普通话。优质的微课程,既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推动力,又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

2.完整性

微课程同普通的语文课程一样,遵循“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编排、过程的建立、情景的设定、后期判定与评价”等等的设计流程。但由于微课程多借助网络科技,教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判定与评价方面相对难以实施。但学习后的测评系统,对于语文微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反馈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加强。

3.系统性

根据微课程的短小及针对性等特点,在对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细节进行推敲时,相当于完整全面的把握过程。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不需要明确的划分出不同个体,而是互相逻辑相依有所联系的整体结构,在各个知识块之间的网状系统性。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接受大块知识,有条理的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接纳有所帮助。目前在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已经逐渐对完整系统化的见识加强了重视程度,也是对过去单调的微课程的新改良。

四、微课程的实际运用及注意事项

1.教学中的PPT

PPT作为一个全面应用性很强的软件,有助于复杂的语文知识教学。看起来杂乱的语文知识在经过PPT的整理排序后,更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内,完成知识点的传递,也使学生更加有热情的积极参与进来。在普通的教学内容中添加了相对应的图片与音乐,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2.视频音频的播放

在教学中提前对知识点进行录制整理与剪辑,在课堂中以微视频的模式将知识点体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反复播放,不但对知识点起到加深与巩固的作用,也能快速的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期望目标。

3.情景剧模式

对前两者而言,情景剧的完成难度较大,不但需要教师在编排过程中的合理科学易懂性,还要求了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通过情景剧来学习知识点,既保证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使知识能够融入实践中。通过对台词和角色的理解与体会,也是对所学知识认识与思考的过程。在实际运用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有明确针对性;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各知识点相互关联但不可多次反复,保持新鲜性;还有我们要知道的是,微课程在初中语文课程运用中,可利用的内容、入手角度类型多种多样,细致的观察与准备会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帮助。

五、结束语

文章结合微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与初中语文中的设计原则及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使阅读者了解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希望对提高学生思维与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吴艳红 单位:乌鲁木齐第66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新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论文集,2014.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已经出现有关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而且有一定的教学成果。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能够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我国现代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不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之中,本文首先对于在现行的远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微课的特点与优势,最后对于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展开探讨。

1针对于远程教学的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详细的分析

1.1用于远程教学的资源质量不佳,约束着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质量与远程教育的质量有直接关联,它能够决定远程教育能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也涉及到社会对于网络远程教育教学的认可度。在当前社会中,尽管网络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然而能够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资源却少之又少,教育内容较为老套,同时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不够精细,展现的教学内容多是对于教材的复制,而且课程的精讲部分与重点部分不过是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情景再现,不具备创新性,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没有依据具体的学习对象进行教学,较难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致使远程教育的效果不尽理想。1.2远程教育趋于模式化,致使教育资源被浪费。在现代社会中诸多高校已经开始展开远程教育,但是存在同样的专业领域涉及的教育教学内容较为相似,缺失个性化,高校为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招生的门槛设置较低,致使生源的质量不佳。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有一部分主要是为获得学校文凭,这与远程教育的设置目标相悖,最终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

2浅析微课程的特点以及优势

2.1微课程的特点。首先,微课教学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学内容广泛。微课程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教学,且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微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一般是针对于较为具体的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性知识,尽管视频较短,但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会使学生对于学习感到枯燥。其次,微课程具有较明确的目标,且独立性较强。微课程主要的内容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知识专题,具有容量小,时间短,目标明确以及针对性强的特点。微课程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能力。2.2微课程教学的优势。首先,微课程教学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微课程教学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某知识内容为核心教学,做好组织设计,重视学习的主要情境与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微课程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能够把一个完成的课程或知识点区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以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主要运用在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和设计方面。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微课程教学方案,与对微课程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编辑微课程教学的图形文字,文本文字以及动画文字等等,运用多样化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微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目的进行视频的制作。而且微课程的整个流程均需要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此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3.1重视人机交互,微课程的设计需要在细节上做好深度设计。微课程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某一个课程切分成多个小的专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的细节上,注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制作微视频,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的二次开发,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人机互动中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够激励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3.2建设好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有助于师生之间展开交流。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济宁学习,利用微课程中的搜索功能,及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中的账户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惑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扩充学习的内容,在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展开师生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3.3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型微课堂。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普及,每个学生手中都会有信息技术设备,促使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9

1融合发展规划

在信息爆炸时代,传统纸媒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作为创刊于年的科技期刊,《煤气与热力》的目标不仅是做行业学术水平的领军者,更要成为业内人士交流沟通的平台与桥梁,为促进行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杂志社积极探索适合自身融合发展的道路,在努力做好出版工作的同时,建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举办行业学术研讨会,整合延伸产业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内容传播体系。利用微信公众号、“燃气&热力”大讲堂、学术研讨会等平台,打通传统出版读者群和新兴出版用户群,着力增强黏性,广泛吸引用户。借助微信、微店等渠道,不断扩大出版物的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2实施路径和发展状况

2.1微信公众号

6年,杂志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煤气与热力杂志”每日推送一次,内容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行业新闻、标准规范动态、标准原文、论文精选等。除每日推送外,还包括作者服务,会议报名、签到,“燃气&供热大讲堂”等功能。公众号现有关注人数人(截至1年5月20日),日均活跃用户近0人。日常推送的主要文章篇均阅读量近1人次,“燃气&供热大讲堂”注册用户5800余人。在内容推送方面,坚持“用做期刊的态度做公众号”,力求审稿严格、数据准确、语言精炼、观点明确。日常推送内容包括经过精心筛选、编辑的行业新闻,由编辑整理归纳的标准动态、标准原文,在《煤气与热力》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原文,以及会议通知、会议宣传、广告等内容。在服务功能方面,公众号基于微信创新开发了“投稿查询”“论文检索”“写作指导”和“规范与专著”模块功能。作者向《煤气与热力》投稿后,可以自行从“投稿查询”菜单中查询稿件录用结果。有意向投稿的作者及业内人士也可以从“论文检索”“写作指导”“规范与专著”中,查询已在刊物发表的论文、稿件发表流程、格式要求,以及标准规范、学术专著等信息。

2.2“燃气&热力”大讲堂

创新开发了“燃气&热力”大讲堂在线学习平台。平台入口位于公众号底端菜单,采用录播课程的方式,观众可在线免费观看课程。目前已上线4项国标、行标的宣贯课程,主讲人全部为规范起草人,录制课程清晰,画面流畅,在标准规范实施期间可以无限次免费观看。

2.3论文+视频

为了提高期刊数字化水平,加强论文表现力,鼓励期刊论文作者在论文中加入视频。作者提供的视频经三审三校后,上传至网络平台,生成二维码,并将二维码印刷在纸质期刊上。读者可通过扫码查看论文附带的视频。对附带视频的论文的责任编辑,给予奖励,以鼓励编辑挖掘优质论文,增加附带视频论文的篇数。

2.4学术研讨会

为了促进线上线下传播渠道融合发展,扩大杂志影响力,杂志社每年举办2个学术研讨会。会议同期召开小型展览会,为业内人士搭建交流的平台。至1年每个会议的参会人数均超千人,展位超过个,会议论文逾篇。基于公众号,创新开发了会议报名和签到系统,既方便了参会代表,提高了会议的数字化水平,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扩大了期刊和公众号的影响力,一举多得。在会议的筹备阶段,利用公众号全方位地宣传和报道会议日程、主题演讲、学术交流活动和参展企业,通过公众号的影响力为会议扩大宣传。会议报名和举办期间,通过会议报名系统和签到系统,吸引更多参会代表关注公众号,会议和微信公众号二者相辅相成。在微信公众号创办后,尤其是微信会议报名系统运行后,2个学术研讨会的参会人数均有显著增加,增强了用户黏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2.5VR产品合作开发

与第三方合作开发基于VR技术的燃气领域技能培训VR产品,内容包括:VR实景教学、VR多人沉浸式操作训练、3D互动培训课件、跨平台应急演练、纸质操作规程、远程教学等。通过可视化阶梯式培训体系,帮助学员高效地学习和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安全快速地投入运维检修的实践操作,节省培训成本,规范生产操作流程。

2.6“煤气与热力”官方网站

4年,《煤气与热力》杂志社官方网站注册建立。涵盖杂志介绍,协办单位展示,论文查阅,会议报名、宣传,信息资讯等内容。为了扩大读者群体,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官方网站支持免费阅读和下载所有《煤气与热力》杂志上刊出的文章。

微课程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是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目标明确,结构紧凑,突出关键知识点,满足现代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呈现趣味化的视频教学内容[1]。国内最早提出和实践微课的是广东省的胡铁生,他在2013年对微课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成适合支持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的在线网络视频,并将其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微课一般5~8分钟,符合人们学习规律,可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1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可行性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是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突出关键知识点,满足现代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呈现趣味化的视频教学内容。国内最早提出和实践微课的是广东省的胡铁生,他在2013年对微课进行了重新定义[1],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成适合支持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的在线网络视频,并将其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高中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最开始两位教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制作成视频,帮助缺课的学生课下学习,慢慢的这种教学方式被未缺课的学生接受。由此,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课上教学”,转变为课下预习—课上加深—课后巩固,国内外掀起翻转课堂的浪潮。翻转课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传统的教师占主导的角色定位,体现的是“先学后练”[2]。目前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在一起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资源,将二者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学生来说,改变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和惰性,培养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对信息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疫情下,各门课程的微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2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情况,现将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过程进行一定的设计研究。

2.1课前学习

传统的微课多是概念性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新的微课形式应打破传统的模式,课前教师将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进行疑难点的讲述。结合热门话题,加入一些讨论、练习并制作微课,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前设计教学计划。在制作微课时设计“关卡学习”,避免出现微课只放不看的现象[3]。

2.2课上讨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矛盾心理,既有接触新鲜事物的畏难的情绪,又有在大家面前表现的欲望,渴望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认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课前学习及反馈情况,提出一些知识延伸性的问题,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查阅文献、整合资料的能力。关于成果交流形式,可采用比赛、辩论、报告、演讲等形式,丰富课上教学内容。通过计分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不参与的学生,采取末位淘汰制,并计入本人期末成绩。

2.3课后巩固

微课最大的作用是可以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很多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反复观看微课回放,同样可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课后针对本课程内容的特点,制定专属学结表,因为是计分制,计入期末成绩,既让学生有竞争感,又有危机感。下面是针对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详见表1)。表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示意图

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以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为例开展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首先,按照章节内容梳理知识点。《应用文写作》课程共五章,知识点比较固定,有条理性。关于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在知识点方面更多侧重于举例说明,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说与写。结合学生特点,利用网络技术,将微课程与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章节内容完成微课建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涉及到绪论、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信息传播文书、毕业论文等内容。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基础不同,将各章内容大致按照讲授型、举例型、任务型等方式进行微课设计。在制作方法上主要采用板书型、PPT型、动画型等方法,并将微课视频传至学校教学平台,供学生们学习。例如,事务文书中的一个文种求职信,在微课设计上除了设计基本知识点外,还要添加学生在实际面试时的注意事项、方法等,可以加入动画和视频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设计课上教学内容。为了教师对课上教学内容有更好的设计,课前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本课程的学习更侧重于说与写的练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课上内容的设计是重中之重,着重锻炼学生的总结和探究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例如毕业论文文种的设计,首先每组派代表总结毕业论文文种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教师一一解答。其次,梳理完知识点,教师针对学生反馈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向专业教师借鉴往届学生论文内容,布置学生讨论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和论文大纲写作的规律和规范性。最后,每组总结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果交流,提高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在课后,学生可根据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问题和观点反馈至平台,真正做到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衔接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4]。最后,对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对《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的学生分成两队,一队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队是开展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随机抽取400名学生,并安排六名教师对所在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分析,开展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从最开始的逆反心理逐渐接受此种教学模式,师生们对课上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后的互动交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支持。

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4.1对微课制作技术的支持

传统的微课技术比较简单,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目前,要求微课的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微课的设计要合理,例如,图像与解读的文本若距离过远或继时出现,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而且解说的内容与屏幕文本应有不同,以免产生冗余效应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每个班级可以派代表成立一个制作团队负责微课的制作,支持学校微课制作的工作强度。

4.2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突破

“制作技术与教学设计”是制作好微课的两大基石,只有将教学设计与制作技巧深度融合起来,才能让微课真正成为吸引学生的法宝,,才能切实提高微课的效能。首先是微课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些直接影响之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无疑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最后,课后学生能否认真总结反馈,能否很好的进行收尾,这是非常重要且不容易组织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计本课程内容的评价体系表来提高学生们的紧迫感,进而做到有序的学习。

5结语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教学元素。对于教师而言,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打破教师的惰性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新的方式、新的技术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微课的翻转课堂为网课提供一定的便利,为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开辟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1.

[2]迈耶.多媒体学习[M].牛勇,邱香译.北京:商务图书馆,2006:105-171.

[3]张艳萍.微课教学要以“微”见长[J].教育与管理,2019,(26):21-23.

[4]周南.基于“android”地方高校微课平台的设计思路与资源建设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08):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