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3 17:22:36

思政课案例教学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1

关于案例教学的内涵与定义,综合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案例来讲解理论。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政课这种理论性、抽象性与晦涩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向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立场及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特性决定课程内容更注重于政治性、理论性、严肃性和抽象性,尤其是概论课,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教材内容的枯燥晦涩,文字的条理化、系统化及可读性不强势会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更好地将教材跟社会实践结合,是讲好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就强调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与生命所在。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教师授课其魅力就在于将理论跟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沟通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采用来自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愉悦性和实效性。

(二)确立以“以生为本”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长期以来,思政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言堂”,过度强调理论的传授,最终演变成“填鸭式”的灌输,其结果是老师讲台上高高在上、“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睡倒一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思政课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度”灌输模式,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强迫式的“要我学”让学生对思政课拒绝甚至反感。现代思政课教学应逐步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那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形成自我见解。从案例的选择到分析讨论甚至教学效果的评价,整个过程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氛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自我意识。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理论灌输实际上是注入式教育方法,注重过程,忽略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倾其所有”,学生却“听不懂”、“学不进”,甚至“坐不住”。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案例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突破教师权威,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早有论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讲的是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和督促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牵制、强迫学生,简单地直接灌输理论。思政课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以“讲”为主,变为以“听”为主,学生则由“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多采取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对学生提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进行中肯的引导与评价,对于个别学生错误或肤浅的回答,教师绝不能动辄批评甚至挖苦讽刺。案例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切实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态度,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高校扩招,专任教师的增长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协调。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必然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它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授课能力,熟练驾驭案例教学方法,创新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途径,让案例教学充满新意、充满激情。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么对案例教学作用与效果认识不足,认为案例教学可有可无,对传统教学的路径有较强的惯性依赖;要么就是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不足,教学水平有限,把案例教学方法局限于举例讲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这样一些应对措施:其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广纳贤才,高起点引进思政课教育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总体素质。其二是对现有的师资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思想认识,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其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鼓励他们深入工厂、企业、农村、社区,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更新知识,了解并掌握更多的鲜活生动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但从根本上来说,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必须服务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毕竟只是现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讲解理论。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都会出问题。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两者之间应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案例教学必将迷失方向。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理论的具体化与形象化,离开了案例的佐证,空洞的理论说教苍白无力。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实施案例教学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这并不是为了弱化教师的角色与地位,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走向极端。今天,我们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样是错误的。现代思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并非具有绝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可以变动,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关系。

(三)必须处理好教学案例本身的问题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选择有着必然联系。教师要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准确、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一般来说,选取教学案例要注意这几点:其一,案例要有真实性、完整性。所谓真实性指的是案例必须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案例才有说服力,也才能激发学生关注、思考、讨论的热情。所谓完整性指的是案例要有头有尾,不能随意切割,断章取义。其二,案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在某一类社会现象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越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越是能够揭示规律、阐述理论。其三,案例要有正面性,以正面案例为主,要注意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避免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走向定型而又尚未定型的阶段,教师要注意正面引导,课堂中切忌过分渲染社会不好的、丑陋或者负面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其四,案例要与理论吻合,能够揭示教材理论,不能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不能哗众取宠。理论是案例的精神支柱,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为理论服务,这样的案例才是有价值的,具有针对性的。最后,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精心准备,切忌信手拈来,教师必须对案例的背景、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前瞻性地设想到案例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思考、会提出什么疑问以及如何去引导。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案例教学;微课

党的以来,深入贯彻、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2019年,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更是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因此,“持续不断地融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主线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原动力。”[2]思政课作为大学生入学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政治信念等的主要课程,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助力书写新时代奋进之笔。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吸引学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时代的特征和学生特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大学生对思政课枯燥、呆板、灌输的传统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思政课教学真正“活”起来,实现其教学内容、理论观点入脑、入心的根本教学任务。案例教学作为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的案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思政课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的目标要求。2012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逐渐兴起,直观的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有益补充。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案例教学和微课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一、思政课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而这一目标的形成又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是思政课教师随意而定的。一般来说,思政课教师在确定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时必须重视以下因素。一是充分反映社会的发展与客观要求。在进入新时代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党的奋斗目标来确立,必须反映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近期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从本质上说,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工作必须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求思政课在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才能被受教育者真正接受,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目标。三是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的科学程度。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所以,要突出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从思政课的实践来看,科学的教育目标具备针对性、具体明确、可行性和主次缓急清楚四方面特征。

二、收集思政课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信息

制订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教学方案,其目的是为了妥善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与微课协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先发现问题。因此,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发现问题就成为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一步。在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是多种多样,并不断改变的。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有主有次,性质各不相同,发展趋势也存在各种差异。思政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错综复杂的问题或矛盾中,把握关键的问题,找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这就是所谓的信息收集,充足的信息是制订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方案的基本依据。收集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满足下面四个要求:一是“全面”。思政课教师所获取的信息不应该是零散的、残缺的,而应该是十分丰富的、全面的。二是“准确”。收集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方案的信息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真实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三是“针对有序”。收集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必须具备针对性和有序性。四是“及时”。收集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必须及时有效,能够及时有效地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收集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问题后,制订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

三、制订思政课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

制订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主要是指思政课教师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生活实际、情感认知、关注兴趣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合点,实现双目标,遵循一定原则和程序,制订出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制订教学方案是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关键阶段,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制订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过程中,针对收集的有效信息与确定的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提出问题”指的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确定目标”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制订方案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拟订备选方案,一般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提炼大纲,构思模型。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应包括六项内容:为什么做、做什么、谁去做、地点、时间、怎么做。为什么做即为教学目标;做什么即为教学内容;谁去做即为教学主体;地点即为教学场所;时间即为教学时间及学时;怎么做即为教学方式。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中“谁去做”的“谁”作为教学主体,不仅包括教育的实施者思政课教师,也包括教育的接受者大学生。因为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过程是施教和受教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二是关于怎么做,明确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模式,选择的就是注重引导学生“学”和“做”的案例教学与微课协同应用的教学方式,既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第二步,设计细节部分,优化方案。在提出各种可能的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后,淘汰掉优越性不强的方案,对余下的方案精心设计,确定方案细节,加以优化。一方面从思政课教学目标出发,聚焦到每一个章节,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有机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具体案例的选择,既要反映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又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

四、实施思政课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

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确定后,进入具体教学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制订方案实施计划,以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其次是在实施准备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对方案实施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否则将导致教学的失控和方案的落空。高校思政课是引导学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特征。因此,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的实施,关系到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实施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方案这一环节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其二,每次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其三,尽可能将教学活动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其四,教学活动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具有吸引力;其五,教学活动要讲究实效,不能单纯只为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忽视思政课的教学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实质。具体实施步骤为五个方面:一是理论讲解,主要是思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相互结合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点在理论上有一定认知和理解。二是案例呈现,通过微课形式将选择的具体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观看微课这种直观的声像教学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三是提出问题,微课的思政课教师最后要结合案例与知识点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课堂讨论,利用部分课堂学时,组织学生对案例内容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课下思考、分析的答案,最后每一小组形成统一的小组意见进行课堂交流。五是总结提高,思政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具体案例内容及学生的讨论内容,对案例进行深入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论认知,深化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五、评估思政课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方案的实施是否完成了教育目标,而这一教学方案则需要完成思政课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双重教学目标,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进入评估环节,既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也是为下一个教学过程做准备。从这个层面来说,评估环节同样是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思政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有效分析,评估内容既包括思政课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估,还包括学生的客观评估,同时,还可以请教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专业评估。综合各方面的评估结果,发现其存在问题,为今后的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

六、结语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1]因此,通过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方案五个环节实现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务必重视每一环节的运作,并注意各个环节的联系,同时,任何一场教学活动都是一项富有艺术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其运行过程的组织和开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完善,以提高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获得感,进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人民日报,2019-03-19(01).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新医科;课程思政;案例库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教育质量的政策,包括深化医教协同、双一流建设、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四新学科建设等高等教育战略。新医科是在以“医”为本质核心的基础上,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对传统医科进行全面反思和守正创新,重点是从生物医学科学为支撑的模式,向“医学+X”的交叉学科为支撑的新模式转变。新医科和理、工、文学科深入融合,推动传统医科的培养模式创新、知识更新和学科升级,以培养“医学+X”的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1]。医科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医科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挖掘医科专业课、实践课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意识形态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科教育的全过程[3]。传统医科的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将救死扶伤和医德医风作为核心内容,没有融入“医学+”的思政元素,已不能适应新医科思政教育的要求。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是缺乏专业思政素材以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4]。挖掘新医科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引入一系列“医学+X”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制作案例库是快速提高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5]。思政案例应具有互动性、启发性[6],建设的思政案例库具有共享共用的特点,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丰富实用的案例和素材资源[7-8]。文章以该院医学类专业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为例,讨论对传统医科思政案例的扩增过程。为了适应新医科课程思政教育,文章深入挖掘“医学+X”的思政教育元素,梳理案例库的建设思路和案例纳入原则,展示典型的思政案例,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务新医科教育,典型实用,共建共用”为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过程中,采取“多学科协同,顶层设计,师生共建,以评促建”的策略,广泛发动医学、工科和理学等学科的相关专家,根据新医科的本质内涵,提取专业教学中和医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做好案例库的顶层设计。从顶层抽取思政元素,编制目录。依据思政元素目录,收集素材编写案例,统一审核后,分类入库。考虑到思政案例的共享性特点,案例库不针对具体的专业课程,即先建设新医科教育思政元素的通用案例库,然后由课程选择案例,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

1.2案例纳入原则

在案例库编写进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基本原则是“新医科主题明确,典型实用,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首要原则是符合新医科主题,即“医学+X”的要求,不纳入传统医科的思政案例,以区别于现有的医学思政教育案例。典型实用是指有一定影响、有代表的事例,并且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时效性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事件。案例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网友观点,形式有文字、图片和视频。对同一思政元素选择数个不等的案例,对相似案例择优纳入,采取以评促建的策略。在案例编制中,应充分注意案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规范性是案例的格式规范,包括背景材料、思政元素解析、专业知识点、思辨过程、思考题、教学方式等主要内容,形式上具有统一的格式;系统性是内容齐全,特别是某些具有争议性的案例,包括正反面观点和历史发展过程,避免案例内容的碎片化,填鸭式的灌输观点,增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思辨和思考题。

1.3案例库组织结构

建设的新医科思政案例库包括社会主义信念和价值观、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和医师职业素养四个层面,由大到小,依次贯穿了理想信念、法律、道德和职业素养。每个层面分别设置多个子模块,包括“马列哲学”“四个自信”“家国情怀”“文明和谐”“有法可依”“公序良俗”“科学精神”“医学伦理”“仁心仁术”“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等。每个模块中包括几个不等的案例,体现了一个主题的思政教育元素。为便于教师使用,以“医学+X”的相关知识点作为关键词,方便检索,例如“图像增强”“基因组学”“特征和指标抽取”“机器学习”“生理信号”“数据准备”“数据偏见”等,每个案例均为具体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模块和关键词,将思政案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快速融合。

1.4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案例

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原则是共建共用,同时服务于多门新医科的专业课程。首先,根据新医科教学需要,围绕培养目标,确定思政教育的主线;第二,根据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由主线确定每门课程思政教育的主题任务;第三,从思政案例库中选择具体的模块,以支持思政教育主题;第四,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用关键词从模块中提取具体案例,构造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案例。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主题相互补充,形成新医科思政教育的网络。以“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医学大数据类的重点课程,是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的结合,体现了“医学+人工智能”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鉴于当前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在医科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学术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多个环节,因此思政元素在案例库的四个层面均有体现。从思政案例库的各模块中,用知识点为关键词,提取思政案例,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部分案例设计如表1所示。基于思政案例库,任课教师可快速获取和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思政资源,代入到医学图像主题,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

2基于案例库的课程思政实施和效果

2.1促进思政案例库的完善,推动课程思政发展

新医科思政案例是在新医科背景下,从“医学+X”的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编制完成。采取建设和应用齐头并重的原则,边建设边应用,从应用中进行第二次挖掘,获取更多的思政元素和案例。经过连续两年的建设,已经编制了思政案例100余个,形成四个层次,20多个模块。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为医学类专业开设了数据库与医学存储、医学图像处理、计算神经系统基础、医学大数据分析等专业选修课程,实现了“医学+X”的新医科教育模式转换。思政案例库为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快速推动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在思政案例库的支持下,各门专业课均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中新发展的优秀案例又丰富了案例库。

2.2提高了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在思政案例库的启发下,广大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深入融合,提高了思政教学水平。近年来,专业课教师立项各级各类课程思政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思政论文10余篇。响应国家号召,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积极发展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从专业课学习思政元素,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医科创新人才,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2.3思政教学成果显著改善

长期以来,医学课程思政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课前专业课教师列举思政案例,但和教学内容无密切相关性,被学生当成课前小故事。新医科思政案例库的出现,实现了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反映平常的“医学+X”的知识点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人生观、家国情怀,反映了科学精神和仁心仁术,对所学的专业更加具有自豪感和使命感。

3结束语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的思政元素更加丰富,充分体现了“医学+X”的特点,传统的医学思政教育已不能满足新医科思政教育的要求。文章讨论了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建设的新医科思政案例库,包括建设思想、建设原则、组织结构等关键内容。通过思政案例库,可以快速帮助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推动优秀的思政案例库的共享,可以丰富新医科思政教育的内容,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彭树涛.“新医科”的理念与行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45-152.

[2]章小峰,杨永,谢谦,等.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1-5.

[3]姜冬乐,郭晓佳.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政类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的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30-32.

[4]刘艳艳,代爱英,李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5):28-30.

[5]吴中华.案例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9):241-242.

[6]郧在廷.基于学科背景的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20(12):85-87.

[7]于力,陈忠道.“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与实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33-41.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联系实际;本土化

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只顾理论、原理的讲述,但是忽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问题,再加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普遍欠缺和对不良社会现象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致使思政课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很好体现,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政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做到教学案例本土化,更能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有亲近感,多用本土化的案例,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对思政课产生兴趣,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学要实现教学案例本土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思政理论知识时,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了解、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理论和原理。因为思政理论和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客观存在的直接呈现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思政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掌握思政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思政理论和原理的理解,而且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生活化的思政教学内容或生活化的思政教学案例的选择,为学生不久将来的社会生活作了必要的准备,培养了学生在真正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些生活化的思政教学内容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基础》课程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时,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视频资料,2015年9月3日的阅兵视频等;又如,在讲《基础》课程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围绕“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和学生展开讨论,请学生列举出身边有哪些不适度消费的行为?生活中有哪些盲目攀比现象等?这些源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既贴切又很有说服力。

二、思想政治教学案例本土化

思政教学案例的本土化,主要是指搜集整理学生身边的事物和当地发生的事例作为思政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本地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思政理论教学内容。思政教学案例的本地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也符合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要求,有助于思政课堂教学取得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如果选用了一些脱离学生、脱离现实的教学案例,就会造成思政课教学没有说服力,无法实现思政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如果在思政教学中能够选用和学生贴近的身边案例、本地案例,学生就会印象深刻,感同身受,有助于对思政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对于这些平时所见、所闻甚至所经历的案例,学生对其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看法或观点,当运用这些案例来解释思政理论或原理时,就愿意听,感兴趣,也能理解。例如,在讲第七章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时,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学校周边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学校周边其它校园招聘会的情况、并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以及讲授教师自身择业与就业时的经验教训等,学生就听得很入迷,教学效果很好。要使本地化案例的列举达到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效,案例的贴切性、典型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能够准确驾驭,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及时地收集相关案例。同时学生也要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活动中。1.教师精选素材。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全面了解本地新闻事件,积极分析本地重大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掌握本地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养成剪报、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为思政教学积累案例素材。这些案例素材和学生生活较贴近,自然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学生集思广益。“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人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毫无疑问,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在讲授思政理论知识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提前给学生布置收集各种信息、事件资料、视频影像等,既可以作为思政教学参考,也可以用于学生开展思政课堂探究。例如,在讲《基础》课的法律部分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等材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展示所整理的资料时学生都很投入。在思政课教学中尝试教学案例本土化,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参与中扩大知识面,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教学目标。

作者:闫青会 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令超.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经营与管理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承担着为各类医药生产企业、医药营销企业及医药管理企业等培养具备较强的药品零售与管理、批发、购销、储存、养护及质量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公关协调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人才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进而促进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高专业技能和高职业素养的各类人才[4-5]。我校于2017年就单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并要求马院分派思政教师对各个二级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指导。但即便如此,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仍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思政概念模糊,育人意识不够。由于以往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各自为政。思政课程主要负责学生的德育,专业课程负责学生的智育,由此就形成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专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同时,专业课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得心应手,但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和认识度均不够。(2)教学模式陈旧,切入方法欠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虽然不矛盾,但切入点很重要,切入课程思政内容需要良好的技巧,思政与专业过渡自然,授课才显得连贯。但有些专业课教师对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切入课程思政不是很清楚。而且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不能紧跟时事政治变化,课程思政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3)缺乏思政考核机制,开展频次不够。有些教师虽然清楚课程思政概念,在平时教学中也有开展,但开展的次数不多,主要原因是缺乏课程思政方面的考核机制,是否实施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实施课程思政的随机性很大。此外,由于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再加上科研压力和职称压力,没有课余时间去认真准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2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从思想、管理和制度3个层面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2.1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高职院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培训,帮助教师逐步理解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恰当合理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相对思政课程而言,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要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并不冲突,课程思政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和道德素养,有利于专业课教学的开展。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专业课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自己的观念,真正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我校从2019年开始就在每学期初和学期末邀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自己也要多主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训练。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平时多关心时事政治,有意识地搜集课程思政素材,如在课外多利用互联网或手机App进行碎片化学习;另一方面,要求专业课教师多开展企业社会实践,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大多数高职教师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就到高职院校工作,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但欠缺实践经验,导致无法用具体的案例开展教学,课程思政内容枯燥乏味。因此,我校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去相关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开阔视野,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2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教学团队至少由两部分教师组成:一部分为专业课教师,一部分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或行业兼职教师,如一线医药代表等。这样的教学团队可将企业实践案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起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必要时,还应加入思政教师。在学期初课程教学团队就注意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授课计划和教学设计,共同挖掘每次课的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同时还邀请思政教师给予指导。期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反馈,针对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期末再次对课程进行诊改。我院经常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思政教师从政治角度给予指导,他们的思政功底更深厚,能挖掘出更丰富更深层次的课程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可包括与专业课联系紧密的经典案例,如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可结合具体真实的药害事件开展课程思政,将药害事件的危害和处罚通过视频或图片形象生动展示,让学生从视觉上产生触目惊心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讲特殊药品的管理时,着重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如针对我国新药研发的成就和困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在专业实训课上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3引入课程思政教学考核,建立课程思政考核机制

2.3.1纳入教师考核,以赛促教课程思政的落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制度保障。目前,不管是国家层面、省部级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存在大而不实,操作落实起来有难度的问题[6]。为此,我校从2019年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要求每堂课至少有3分钟思政内容,期中和期末考试试卷必须有3分的课程思政题,这种做法让教师落实起来更容易一些。同时还建立学校领导、学校督导、学院督导三级督导制度,三级督导不定时不定期进入课堂听课,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督导。当然,课程思政内容及考核方式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只有建立一些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先解决有无,再提高质量,让课程思政制度化、常态化,才能达到专业课立德树人的目标。我校于2019年开展的教学质量提升年之优秀教案比赛、2020年举办的全国教学能力赛中,课程思政均被纳入考核指标。2019年我校还专门组织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2020年设立了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专项研究基金,对课程思政改革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同时还开展了“课程思政优秀教案奖”比赛活动,编制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教案,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并在全校范围进行宣传学习,从而保证了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2.3.2纳入学生考核,以分促学传统的专业课考核基本只针对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很少。纳入思政考核后,能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不仅要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更要注重日常课堂表现及实训规范等。我校近两年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中,要求对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的思政教学进行诊断与改进,其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必须加入职业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必须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和职业素养的考核。

3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3.1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学校的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培训,我校专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逐渐意识到课程思政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这个观念的指引和学校督导机制的运行下,教师逐渐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培训中讲到的一些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地实践积累又使课程思政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程思政系列比赛使专业课教师更加重视课程思政。目前,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成功立项市级和校级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项目各1项,获得校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课程思政优秀教案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得“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三等奖1项。

3.2课程教学质量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后,教师的团队意识得到加强,课程教学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体作战,集体备课,就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融入等展开研讨。凝聚了集体智慧的教案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企业实践案例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课程思政的融入又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进而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后,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从之前的76%上升到91%。

3.3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

将课程思政纳入学生课程教学评价后,学生开始逐渐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平时课堂表现。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考试优秀率和及格率达到了较大幅度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到95%。同时,就业面也从单一的制药企业和普通药店拓宽到医药连锁企业和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1]孙加燕,毛小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7):24-25.

[2]张小斌,吴小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双创”学科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9(11):124-128.

[3]郭慧,李峻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J].职教论坛,2020(7):163-167.

[4]李峰,马靖忠,张嘉威,等.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管理科学,2019(33):78-79.

[5]张瑞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3(1):73-76.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1.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层面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分析企业的财务活动,具备基本的理财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一般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能够正确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有关财务决策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因此,笔者在讲授本课程时,设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为: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政策、国家战略、最新财经法规;培养学生热爱财务管理工作,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关注社会现实,深入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科学理财等职业素质。

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教学策略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以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为对象,并进行营运资本管理和合理利润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如何处理四大财务关系,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本课程在国家开放大学会计学(财务会计方向)专业(专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专业(专科)、金融专业(专科)的专业核心课、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方向)专业(专科)专业基础课。具有开设范围广、专业层次多的特点。本课程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为载体,通过情景教学法、案例导入法、混合式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使课程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阵地。

2.2教学实施

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责任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实践能力的提升,更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发展规律、通晓财务管理道理,丰富财务管理学识,增长财务管理见识。因此,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对课程的重难点进行了划分,以实现知识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枯燥晦涩,是本课程的重点,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指标,公式多,参数设置复杂,比如货币时间价值、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等内容难点。因此笔者对《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沿三条主线进行设计。2.2.1理论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本课程整体框架上以财务活动即按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运营活动和利润分配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安排教学内容,在上述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中适当融入思政元素。2.2.2课堂学习过程与思政元素融合远程学习中的课堂形式主要是混合形式,面授课上在新课导入,通常以案例形式设计思政元素,并以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课下通过在国开学习网学生论坛专项任务和专项练习,以练促学,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堂总结中总结归纳课程要点和专项任务中的思政元素。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实现线下线上每个环节的学习模块嵌入思政元素,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2.2.3国开学习网专设课程思政专栏本课程在国开学习网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在本课程的学习资源中,专门开设“形势政策”专栏,介绍财务管理领域内的相关法规、政策和国家战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现实问题,增强其社会实践的意愿。比如开设课程思政话题讨论区,设定话题引到学生进行讨论。作为本课程的责任教师,笔者组建了《财务管理》课程网络教学团队,并依据这三条主线,深度分析本课程重难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课程的理论、课堂和国开学习网三条教学主线进行有机融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思政元素切入点如表1所示。

2.3教学方法及手段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能够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讨论法、混合式教学法等形式,将提前设计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兴趣,润物细无声。2.3.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的目的是在课堂上模拟一种场景,比如在开学初将班级设定为你一家企业,在学生中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决策在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利润分配中分别扮演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经历各个财务活动中,明白《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实施和运作,体会财务管理从业者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2.3.2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一般在翻转课堂中穿插使用。课前,笔者会根据授课内容提前与之相关的案例,例如讲到筹资管理章节,会某上司公司资本充足筹资案例,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流程和相关的政策,另一面使学生思考与筹资相关的知识和搜集更多的案例,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思维;课上,反馈学生的讨论和案例资料,开展分组点评和互评,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课后对整个案例进行复盘,结合课程知识点进行案例分析,并对整个案例进行总体评价。2.3.3混合式教学法综合运用国开学习平台,针对新知识的预习,提前在线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思考;在面授课堂上,首先对学习任务进行点评和反馈,然后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课后布置国开学习网的作业,通常使用学生论坛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讨论,以巩固本课程的讲授内容。通过案例分享学习,激发学生思考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课上:分享搜集的案例资料并引入基本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是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拓展计划经济时期,产值最大化;改革开放之初,利润最大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财富最大化;科学发展观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关于财务的目标的发展及优缺点分析。课堂讨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否需要强制要求?与财务管理目标有什么关联?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增加上市公司党建要求,规定现金分红政策,确立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等,这些变化,对于企业的财务目标设定有什么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情怀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后:在国开学习网学生论坛开设非实时讨论,鼓励学生梳理重难点,绘制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图谱或者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大家非实时组内互评。开设实时讨论,拟定具体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实时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4教学反思

远程教育对象多为成人学习者,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其价值观基本定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将通过班级群课程预习作业,学生可提做好预习准备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国开学习网完成互动、讨论等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利用网络播放和新闻案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参与和表现情况,给学生进行评分奖励,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课后可通过学习网完成讨论、测评作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要与时俱进,观点要实事求是,课程思政与知识点融合,避免机械教条。

3教学评价与成效

经过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规划学习的良好习惯,训练了观察国情、民情,了解经济政策、国家战略、最新财经法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热爱财务管理工作,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关注社会现实,深入社会实践。将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带着强烈的目标意识去学习,从而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95%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开学第一课”做了学习和职业规划,85%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方法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期末复习考前动员中,对诚信考试倡议书活动中,增强了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在课上及课后的作业中,通过实时和非实时讨论、知识图谱等任务,学生将重难点中有疑虑的地方重点标注,分组讨论,小组互评等,80%的同学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团队和创新意识,经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实施,使更多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参与网上讨论,关注财经热点问题,深入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明睿,侯荣新,朱晓佳,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5).

[3]秦晓华.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20,(7).

[4]胡彦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1,(1).

[5]温琳,葛凤丽.精细化理念下《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1,(35).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职业精神培育

高等医学院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挖掘每门医学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理念的升华与延伸,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与拓展,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塑造学生品德、品格、品行的领路人。课程思政从理论维度看是教育理念的发展,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可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职业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同时,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如火如荼,但必须清楚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门课,而是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其核心目标和主旨是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海大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为实现课程思政目的,紧扣教学计划和大纲,充分发掘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品德塑造、立德树人等元素,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求真求实的职业素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最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为此教学团队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发掘课程思政问题导向

病理生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认知疾病本质,为临床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按照以往教学设计惯例,专业课教师以传授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由此专业课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被无形边缘化,专业课在立德树人、人格塑造方面的卓越优势反而被弱化,专业课教师的德育责任也被淡化,进而无法实现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总目标。病理生理学因其学科特点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很多思政元素有待发掘。由于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不到位,教师授课可能存在生搬硬套、为思政而思政的问题,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没有达到盐化于水的效果;部分学生认为病理生理学学习跨度大、学习难度大,且不易理解,使其学习主动性大打折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有的新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举出发人深省、启迪开智的思政案例等。因此,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存在没有充分挖掘出课程思政元素;授课内容抽象枯燥,缺少以情化人、以情感人的生动案例;教师授课过程中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需要提升和加强,未让授课内容活起来、有温度、感染人、打动人、启迪人等问题。

2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深刻领悟课程思政内涵,明白这些文件的一个共性中心思想是“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其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在思政育人上有理念、有办法、有付出、有效果、有建树,要坚定头脑之中有育人、心目之中有学生的信念,不能将专业课讲成思政课,同时教师要带着热情、带着感情、带着真情面对学生,进而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并不是课程教学中夹杂的思政素材多就是好课程。病理生理学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这段渠、种好责任田,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将树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为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总目标。

3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充分挖掘蕴含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实现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关键,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广度及是否合情合理。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参考,需循序渐进地去挖掘整理,提炼隐藏在课本字里行间的思政元素[4]。可以说,凡是与病理生理学相关且蕴含有形或无形思政教育和人格塑造的元素与资源都是课程思政可挖掘、可运用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史实纪事、传统文化、改革发展、科技文化、传承变革、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及使命担当等[5]。结合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依据课程思政总目标重新修订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围绕立德树人进行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并且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为依据逐步完善思政教学内容。

4研究课程思政融入方法

4.1提炼思政元素,撰写教学设计,丰富德育内涵

除了在主阵地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思政外,还在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答疑教学、论证教学、观察教学环节及线上微课和慕课、实践课教学中或多或少融入思政元素,以期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实现病理生理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3]。如表1所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融入唯物史观、爱国主义、文化自信、职业精神、严谨治学、医者仁心等思政元素。

4.2结合案例,创新思政元素融入方式

讲解疾病概论章节营养性病因时,可展示两张对比明显的图片,一张为营养不良儿童的照片,另一张为胖嘟嘟儿童的照片,由此展开营养性因素的讲授内容,讲授在过去,我国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更不用谈健康饮食、饮食营养、饮食文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提出了在2049年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力量格局在较量中剧烈演变,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大踏步前进。总之,在专业课教学中要采用学生不易察觉的授课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做到从专业内容到思政内容再到专业内容间的自然转换。

4.3依托课内课外,拓展融入渠道

依托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如通过慕课等创新教学模式,通过钉钉、云班课、雨课堂、腾讯课堂、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课外学习资料、布置课程作业及进行测验等,创新“互联网+”线上智慧医学教育教学方法[6-7]。无论在何种形式或环境条件下的课程思政,都应按照不同学习环境、授课形式、案例场景融入相应的思政要素,依托基础理论和基本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索精神、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5落实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若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必须让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内涵,课程思政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教学,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授业,举止端庄,学高为范,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教师通过经典案例穿插、学术专题嵌入、思政隐性渗透、讨论辨析等方式,讲述病理生理学抽象的理论知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回答学生困惑,与学生所思、所求、所需、所惑产生强烈共鸣,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8]。根据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在课程教学环节中找准教学主题和课程思政的结合点,让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在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制作教学幻灯片,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引申和体现思政元素,以灵活和新颖的方式使思政更加贴近教材、贴近案例,以情化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产生共鸣,革新枯燥乏味、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如在讲解酸碱平衡紊乱章节中的胃液酸碱度时,讲授Mar-shall和Warren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事例,以往主流学说认为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pH值为1.0~3.0酸性很强的胃液里,传统医学认为胃溃疡主要是由于压力、刺激性食物和胃酸过多引起的,Marshall和Warren提出的“幽门螺旋杆菌(Hp)引起胃溃疡”被大多数科学家和医生嘲笑,为验证自己的观点,Marshall吞服了自己培养含有大量幽门螺杆菌的菌液,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证明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罪魁祸首。几天后,Marshall出现了典型的胃炎胃溃疡症状,胃镜检查表现与自己预期结果完全符合,胃黏膜上附着“弯曲的细菌”,可看到穿过胃壁的白细胞吞噬幽门螺杆菌。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结果揭晓,其授予了Marshall和Warren两位科学家,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使人类认识了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9]。通过此次课程思政专题,使师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此次思政专题依据课程章节进行思政教学,依据讲授课时的具体情势进行教学,达到了学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浑然一体的效果。

6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保障课程思政效果,改革原来“学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机制,依托平时成绩、快速测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思政元素相关综述撰写报告成绩、实验课成绩、平时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的过程性评价[6]。由于德育成效是难以评价的动态变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如果说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是“物质场域”,主要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获取,那么课程思政教学应是“物质场域+精神场域”,评判维度应是“知识+能力+精神”的综合实现。为此适当增加了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测量指标和权重,一方面从课程思政目标制订、思政内容选择、思政内容融入方法、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获得感等维度进行全面评价;另一方面在量化测评基础上加强质化评价,如增加教学督导的随堂听课评价及对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深度访谈、进行师生满意度的调查等,建立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体系建设方面的综合评价。

7课程思政实施的不足之处

当然,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有待改善的地方。从专业课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实践后发表的感慨和交流来看,能感受到教师的的确确想把课程思政做好,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可在授课时没有达到意想之中的理想状态和效果,进行课程教学时不自然流畅,只能机械的展示和表演,部分教师在自己熟悉的专业中如鱼得水,但在思政教学时就不自信,自己都觉得讲的牵强。由此,在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时要精心备课、精确把握。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引发课程思政热潮的“引子”,在此次会议上突出强调了立德树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部分教师是在“红头文件”“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开始进行课程思政的,而对究竟什么是课程思政本质、课程思政的内涵如何定义和理解并没有完全弄明白。最为致命的错误是把课程思政理解为在专业课中讲思政。从课程思政提出以来,一系列讲话、文件、指导、纲要等体现出的是要把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落到实处,绝不是搞一堆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实则是空洞的、没有支撑的词汇。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定时间,不可能通过一节几十分钟的课程或是一门课程就让学生思想得到根本性改变;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价值观等的培养、树立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累积沉淀下来的,育人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坚持,避免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课程思政。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专业课教师的个体素养及教师团队的整体力量滞后于课程思政的高要求、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内容的拼接化现象及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浅表化等,还需今后逐步完善并加以优化。

8结语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核心在于深入挖掘学科和专业课中潜在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当前社会多元文化交织、渗透的背景下,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和“单兵作战”局面,是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的根本举措[10]。教学团队通过病理生理学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校思政教育体系和教学目标,丰富了专业课程内涵,将价值引领与思政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真正实现了育人与育才双赢的局面[11]。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四个自信”,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理想、有担当的医学人才。目前专业课思政改革还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但随着课程思政的建设,所有课程协同育人的效应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将会落实。

参考文献:

[1]胡霞,宋烨.课程思政理念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导弹武器系统概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52):76-79.

[2]云兵兵,马国超,王景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21(3):155-157.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A].教党[2017]62号.

[4]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70.

[5]李晓宇,单清,李皓.病理生理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要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7):177-180.

[6]孙银辉,唐群,王理槐.基于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9):10-11.

[7]李晓宇,单清,杜华丽,等.课程思政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6):95-98.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廉洁;廉洁教育;思政课;立德树人

党的报告中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1]2019年1月,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时,提出要“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确保党的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到位”。[2]“巩固压倒性态势”转变成“巩固压倒性胜利”,虽有两字之差,说明当前反腐败斗争有了新的变化,下一步反腐工作的重点是从根源上解决腐败问题。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把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的能力,推动国家政治生态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当前廉洁教育尚未充分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这将影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以立德树人的视角探索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强调在吸收传统廉洁教育经验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廉洁素养,从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价值观。大学是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高校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一些错误的观念或者社会恶习,比如好逸恶劳、权钱交易和滥用权力等,会对其职业发展和成长成才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廉洁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廉洁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学生心中早日埋下一颗“清正廉洁”的种子。(二)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推进教学改革。廉洁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一方面需要从历史出发,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优秀廉洁文化;另一方面需要从时代出发,系统规划思政课中廉洁教育的内容,主动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举措,增加廉洁教育案例、专题等。这样,对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当前,反腐败斗争有了新变化,下一步反腐工作的重点是从根源上解决腐败问题。要想根治腐败,必须在教育上下功夫,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廉洁教育,加强对各种腐败形式的抵制,包含隐性腐败、微腐败等等。高校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渠道。将国家传统优秀的廉政文化资源、新时代的廉政理论和制度、警示案例等引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和实践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减少和杜绝高校可能出现的学生干部微腐败问题,而且有利于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规教育“前移”,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筑牢思想防线,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廉洁从业者奠定基础。因此,把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利于为未来的人才涂上一层“防腐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奠定基础。

二、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融入的主动性,甚至忽视将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廉洁教育,但是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相对不足,也未充分认识到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方面缺乏主动性,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科学规划,缺乏制度等方面的保障。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成为一种“形式”和“走过场”,难以走进教师、学生心中,自然也难保证融入的效果。(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高校思政课中廉洁内容的教学形式单一,偏重理论灌输,与实践严重脱节,师生互动较少;在教学手段上,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把握不够,对周边的廉政文化实践基地资源整合不够,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学信息获取的多元需求。部分学生反映教师课堂很少使用案例,即使运用案例,也是陈旧的案例,缺乏对新时代反腐倡廉案例的分析。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呈现“在场缺席”的状态,大大降低了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从而影响大学生廉洁价值观和廉洁习惯的养成。(三)部分思政课教师廉洁素养有待提升。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3]。只有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培养出政治觉悟水平高、思想素质强的学生。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廉洁文化素养相对欠缺,且专门从事廉政相关研究的较少;部分教师对全面从严治党、廉政建设相关理论、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甚至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熟悉程度还不如新一代大学生。此外,一些高校由于师资不足,一部分思政课由行政人员或辅导员兼职担任,这些教师对思政理论掌握不够深刻、不够系统,廉政意识和相关理论水平都有待提升。因此,加强思政课教师廉政专题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廉政文化素养,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廉洁教育示范者、传播者,成为提升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三、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具体路径

(一)培根固本,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廉政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对象、内容、层次、结构、价值与功能等方面相通[4]。高校党政部门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主动性。第一,形成制度、人员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并落实主体责任,使之成为各部门协力合作的制度化工作;第二,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思政课中廉洁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及各阶段目标,以更好地将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中;第三,重视理论和实践研究,将廉洁教育研究和思政课研究并行推动,两者相互作用,进一步将廉洁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中。(二)科学规划,整合优质廉洁教育资源。高校应主动寻找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机结合点,使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中,以达到融廉洁知识、情感、行为于一体的廉洁教育目标。第一,遵循课程建设规律,合理设置思政课中廉洁教育部分的内容,并和思政课其它部分内容相得益彰、相互支撑,整体呈现出科学性、阶段性的特点。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为例,在“人生的青春之问”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两部分,应引导学生树立敬廉崇洁的价值观念,加强廉洁自律的道德修养。第二,发挥学校优秀思政课程教师的力量,主动开发符合地域特色、本校学生特点的廉洁教育宣传辅助读本和本土化的案例教程,突出特色内容教学。第三,借助网络渠道,高校可以快速地在海量廉洁教育资源中,获得优质教育资源[5],如先进人物的廉洁事迹、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等。(三)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反腐倡廉的实践平台。当前,廉政文化融入思政课中存在偏知识轻实践的现象。高校应增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廉洁教育教学模式,打造“金课”“网红课”。为了达到融廉洁知识、情感、行为于一体的廉洁教育目标,高校应采取廉洁教育专题思政课和“渗透式”思政课题教学,尤其要重视后者的教学,以达到耳濡目染和春风化雨的效果,促进学生将廉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高校应利用廉洁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挖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功能。例如,很多高校正在推广使用学习通、爱课堂等网络平台,将教学设计的相关教学资料、案例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并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使“网络”也成为反腐的“战场”。高校应积极利用廉政教育的教学实践资源,主动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等合作,将思政课中廉政文化教学过程延伸到教学实践基地,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廉洁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些高校积极和当地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和创新当地的廉政文化资源,使其成为高校思政课的日常教学实践基地。(四)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廉洁素养。有较强的政治素质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条件。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培训,特别是对反腐倡廉政策、廉政知识、廉政资源开发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廉洁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带头廉洁自律,才能增强廉洁教育的效果。一方面,高校应将理论培训、体验式培训相结合,增强教师对廉政文化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将传统廉政文化思想、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和优秀案例等融入到日常宣传中去。这有利于增强全体教师的廉洁意识、提高教师的廉洁理论素养、廉洁品质,营造敬廉崇洁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有利于大学生参与廉洁宣传,促进大学生从廉洁教育的“接受者”变为“传播者”“践行者”。

总之,高校思政课和大学生廉洁教育在根本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即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只有廉洁教育真正融入到思政课中,才能将廉洁意识根植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促进大学生从廉洁教育的“接受者”变为“践行者”“传播者”。提高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整合廉洁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廉洁素养。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

[2]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9-01-11).

[3]非常必要!不可替代!这样谈思政课[EB/OL].(2019-03-19).

[4]邓纯余.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与同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17-19.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OBE理念;案例教学;思政案例

1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是时代所需

在进行思政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建设中,以“育人为先、规范实用、共建共享”为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定位和工程专业特点,将课程思政案例按照类型可以划分为工程实际案例、学术前沿案例、卡脖子技术案例、典型模范案例等。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案例都要注意思政点的概括总结,可以是爱国情怀,也可以是道德、精神、价值观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教师要起到适当的引导和把控作用,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主动进行反思。

2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库建设和实践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本学校土木建筑学院所有5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门课程需要有工程地质和工程制图的基础,它又是其它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因此在五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授课时间都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在本科四年中本门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测量课的思政库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治学的专业精神和家国情怀正确的价值观。根据新工科认证下的专业课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内容,以身边用到测绘地图和典型案例为课程导入,以工程测量发展历史及地图发展为课程主线,从多个方面对新型电子仪器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现代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讲述和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丰富的获取地图数据的方法、现代测量仪器的操作、数字绘制地图能力、数字测图仿真和创新能力等;剖析思政元素、内容与线上线下教学一起融合。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专业课教学,不能潜移默化的融入思政精髓,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本文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实现土木工程测量中各个知识点与要引入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达到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家国情怀的正确价值观和体现本校的航空特色的融合,具体的思政案例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如表1)。

2.1测绘学术前沿案例

土木工程测量中包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一章节,本章节主要学习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系统、信号接收及信号处理系统、卫星定位的坐标系统、定位原理和卫星测量的实施等。而这些知识中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独立研发的系统正是学术前沿的知识。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素养,让学生体会到在科技发展中中国人的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举例将“2020.6.23中国北斗卫星全球系统组网完成,星耀全球,历史性成功!”的案例引入课堂。引入学术前沿经典案例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组网过程,卫星组成等前沿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在科技发展中中国人的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危机意识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科研贡献一份力量。

2.2典型经典测绘案例

土木工程测量重点章节高程测量,本章节主要学习高程测量的两种常用的测量方法水准测量基本原理和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分别实践这两种方法所对应的不同年代的测量仪器的操作过程,学习本章时将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典型案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此让学生体会到对工程数据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数据必须通过多次实践才能求真理的实践价值观。举典型事例,国家工程测量队每隔几年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1975年,2005年都分别进行了测量,并订正了高程数据。在2020年疫情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又派出高程测量登山队进行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经过艰难险阻登山队成功登顶,测出高程8848.86米,对比前几次数据来进行订正高程原点的高程。通过对国家关注度比较高的这种实际测绘工程中典型案例的引入,把工程测量的抽象概念以形象具体的工程案例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理解,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在雪山的严酷环境下,工程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为科技事业奉献的精神。

2.3工程实际测绘案例

工程测量是“土建管环”这些所有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最终目的培养出的人才可以直接在工程单位可以熟练使用测绘仪器进行工程实践。因此老师教授该课程时必须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减少学生进入工程中的适应期。工程测量中涉及各种测绘仪器的使用和各种工程基础地形图的绘制和地形图的识读。绘制和识读中,工程测量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唯一标准。举实际工程应用例子,国家“十四五”计划中强调的乡村振兴,以郑州市、登封市李窑村测量绘制基础地图项目为例。通过讲解从选择已知控制点,定北方向,再到选择什么仪器可以完成坐标、高程等基本数据采集,然后针对采集的数据,应用合适的绘图软件进行绘制等高线、绘制地物等工作。并在讲解过程中把一些容易出现的错误点让学生自己利用仿真软件去操作体会。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负责、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2.4工程测量中新技术案例

测绘行业从传统的手绘地图到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工程测量是测量学的一种,需要学习新技术案例。例如,随着测绘仪器的更新换代,无人机测绘的出现,使一些传统的工程测量无法完成的任务,在无人机航拍的发展下变得很简单,使工程测量的外业工作越来越简单,而内业处理需要的技术越来越多,所有科学家开发出多种数字绘图软件,配合无人机开发的,航测绘图软件,让学生们大开眼界。通过引入技术案例,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融入无人机的案例,加入了本校航空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

2.5针对不同专业找相关的更专业案例

本校五个专业都开设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不同的专业后面章节会有不同的对应章节学习,主要有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测量、桥梁与交通施工测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等,因此需要对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引人相关案例。不同专业引入有针对专业不同的案例,通过相关案例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工程测量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学生,引入“港珠澳大桥跨海测量”的例子,此大桥建设过程中涉及三大测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高精度测量基准的建立与维护技术;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立与维护;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与维护。此测量跨海底隧道6.7公里和总长22.9公里的桥梁组成,测量难度大,需要精度高。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案例的引出,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感触到测量在本行业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课程思政背景下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设计

3.1拓展教学方式

该课程已经为河南省在线精品课程,已经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6个学期,学生可以线上自主学习。因此,该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近几年都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将线上课程优势和传统线下课堂优势相互结合,根据学生反馈,每学期都做出适当调整,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实现信息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开发出更能适用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方式。线上资源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线下课堂主要采用反转课堂的形式比如问题导引、案例分析等进行,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相关案例,自主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在适当时候进行解决问题,并潜移默化中引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严谨负责、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3.2依据

OBE理念,修订大纲在教学内容上,根据OBE理念,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增加思政元素在理论知识点和不同案例之间的融合,增加该学科的学术前沿案例、工程技术案例和经典案例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3.3建立综合评分机制

思政评价和理论教学的评价机制区别很大,很难通过定量的考核机制进行评价,不能找到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课程是在原理论知识点的教学考核评价中增加思政评价这一考核指标,占平时成绩的一定比例,然后建立相应的思政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思政表现进行评价。思政评价主要从线上线下课堂表现和结课考核两个方面进行。线上线下课堂表现包括线下随堂检测、随堂讨论和线上的答题讨论等参与度,设置权重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响应问题的态度等进行线上记录,记录到所有的过程。结课考核是包括实践操作和作业态度反馈。通过看上交的作业的规范度可以反映他们是否态度认真,从而体现思政元素。实践操作是采用小组的形式,更能体现出团队合作精神。

4总结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篇10

基于学制原因,长久以来,高职护理专业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将救死扶伤视为己任[3]。很多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为了好就业,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并不清晰准确,实习后繁重的劳动和工作中的困难往往令他们困惑,甚至产生转行的念头,增加了护士流失率,造成了护理专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可以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人文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4]。尤其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渗透,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学生的价值引领。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思政素养分析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价值观。研究发现,我国在校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学生或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人文素养有待提高[5,6]。同时,孙菲等[7]调查发现高职护理学生在职业道德、爱国情怀、心理健康、理想信念、自我行为规范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46%的学生上课会迟到、玩手机。实施线上教学时,34%的学生自学时会常常不在线;42%的学生未设计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随遇而安的职业态度;39%的学生有焦虑表现。高职学生较差的思政素养影响了她们择业和从业状况。研究显示,很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诚信和敬业精神,奉献意识较弱,择业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考虑角度,不愿意从事基层和一线工作,或者在工作中挑肥拣瘦,职业认同感和主动性不高[8]。

3课程思政改革途径

3.1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是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者,教师的思政素养决定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开展课程思政,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思政觉悟和思政教育能力提出了挑战。护理专业课程教师由于自身教育背景,往往不熟悉思政教育,很多教师存在“重专业,轻思政”的观念。在教学中“只教书不育德”,消极片面地认为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无关,自己的职责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完成育人任务[9]。同时,由于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经验,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应将师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德育意识,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10]。部分学校开设的思政教育讲座、外出学习、线上培训、督促教师在“学习强国”APP上学习等多种途径切实增强专业教师的理论自信,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素养、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11]。也有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实现跨学科合作,让思政课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开展集体备课,帮助专业课教师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12,13]。

3.2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不是增开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而是把立德育人“基因”嵌进所有专业课程[4]。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各门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设计适合护生认知能力特点的教学过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过程。让护生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同时,形成敬畏生命、尊重患者的职业态度。护理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课包括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应结合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设计中。如在基础护理学第一章绪论中,通过介绍南丁格尔生平,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护理礼仪的体态礼仪这一章,通过站姿、行姿、坐姿等体态的练习,磨炼学生意志。

3.3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典型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多种网络平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突破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壁垒。根据各科目内容特点,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将每个章节思政映射点制作成小案例。如在护理礼仪课程中,护患沟通礼仪这一章学习前,把案例提前发给学生,由学生自行设计脚本,课上指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课下要求学生完成反思日记并上传网络。针对部分专业课如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多的特点,可以采用“三明治”教学法,课前启化、课中引导、课后拓展,完成课程思政的理实一体化。课前教师在学习平台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分析和知识预习。课中结合典型案例,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如在排泄护理这章,通过分析排泄异常患者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异常排泄患者的症状和护理措施,并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实训课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如在注射法实训课程中,制定考核制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课后利用见习实践,带领学生进社区和医院,把专业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正确实施护理措施为患者解除痛苦,从而提高职业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

4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护理专业课程后,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到了正确塑造,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吸引了学生兴趣。方秀新等[14]研究显示,在对150名护理学生实施课程思政后,92.47%的学生认为将思政教育融入护理研究非常重要;95.21%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思政目标明确;90.41%的学生认为思政目标切入点恰当;89.04%的学生认为思政目标实现路径适合;92.47%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有助于强化学习动力;91.10%的人认为思政教育能增强专业教学魅力。蓝花红等[15]将课程思政引入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经过实践后发现,课程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自身和专业的认可度,提高了学生对老年人的认识,增进了学生与老年人之间的感情。申洪娇等[16]通过研究发现,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入了课程思政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仁爱精神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