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反思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52

数学考试反思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1

选择题是数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选择题得分对数学成绩的高低影响很大。而数学学困生往往在选择题部分得分率就非常低,致使总分也很难提高。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造成“学困生”选择题错题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在选择题考察概念时遇到易混淆的选项就不知所措。例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他们分不清图像之间的关系,弄不清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选项中将这些知识摆在一起时就会分不清是与非。

2.课堂上仅是听懂知识,而未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仅变换了数字,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对知识的掌握则是另一回事。如果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出求解欲望,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

3.不能正确对待练习和作业。学困生常常是只将作业做完交差,而不注重作业的质量。课后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了事,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考试中遇到做过的题型依然瞠目结舌。

4.缺乏迎难而上、追根究底的精神。在学习中,学困生在遇到难题往往不去认真思考,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就愈来愈低。对于选择题中较难的题目,他们一般也不愿意动脑筋去做,而是抱着25%的可能性抓阄碰运气了。

5.缺乏解选择题的技巧。高考数学选择题试题多、考查面广,不仅要求应试者有正确分辨能力,还要有较快的解题速度。为此,需要研究解答选择题的一些特殊技巧。

二、解决的对策

1.激发高昂的学习热情。赫尔巴特认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感染无比重要,教学中对情感的关切应当丝毫不亚于对知识的关切。”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有意无意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点燃学习的热情。

2.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学困生由于对高考中数学的地位认识得很清楚,还是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只是由于基础薄弱,让他们灰心。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们,要赶上去必须依靠自己,想一朝一夕赶上去是不现实的,必须有个长远计划。

3.完成合理的学习目标。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习成绩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于知识链条断裂的学生必须帮助他们找准“盲点”,针对“盲点”制定具体的目标,采取自学、质疑、自测三步法学习。通过自学对“盲点”知识有个基本的掌握,通过“质疑”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不遗留问题,通过“自测”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落到实处。

4.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我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中讲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新课程中也提到“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如此,教师每周要有意识地布置几道典型题目,让他们去解答,要求写出反思,并对典型问题的解法和典型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小结归类。再设计相关变式习题,让他们去解答,通过解题后变式拓展问题、深化理解。还需让学生感受设计变式习题的意义和方法,逐步让学生通过变式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解后的反思与变式,生化出更多的习题。

5.创设促进理解的课堂。促进理解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有着显著的不同,在促进理解的课堂中,理解是目的,而非传统课堂中将理解作为掌握知识的手段。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发展有效联系的机会,组织他们交流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使得新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并让学生交流与思考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以获得对数学的理性认识。在课堂的黄金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反馈学情,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

6.掌握解题的技巧。总的说来,选择题属小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能大做”。解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充分利用题设和选择支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一般说来,能定性判定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定的,也不必采用常规解法;能使用间接解法的,也不必采用直接解法;对于明显可以否定的选择支,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于选择最简解法等。解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接法: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确定选择支的方法。一般的选择题我们都采用这种做法。

特殊值法:使用直接法解答某些选择题时,往往费时间,或是因能力不够不会答题,为此我们可根据选择题的特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满足题设的特殊值代入结论或考虑特殊图形、特殊情况等,从而选出正确的选项。特殊法是“小题小作”的重要策略。

淘汰法:根据数学选择题的特点:一题只有唯一答案,利用题设的条件把不符合条件的选项逐一加以否定,最后剩下一个选项必是正确的。

验证法: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代入题干逐一检验,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树形结合法:借助于图形或图像直观性把数形结合,再经过推理判断或必要的计算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以上分析了学困生在选择题这一题型中错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但这仅就共性而言,落实到每个学困生,会有特殊的情况,教师还需因材施教。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2

1理性思维与机械性思维的区别

机械性思维是靠简单的加减运算及硬背的方法,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这种思维模式在初学数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理性思维的基础。但随着对数学知识深层次学习的发展,机械性思维就表现出较强的不适应性,会造成学生对疑难问题的畏惧等不良影响。理性思维是机械性思维的新提升,能够较好的应对复杂状态下数学运算,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相辅相成。

2课堂效应提升归纳概括中的作用

良好的课堂效应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附属内驱力,让小学生在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寻找到持续的内在的愉悦感,促进学生在相对分散的知识点中进行知识甄别与提升,从简单的数字相加到抽象的推理性运算,从浅表性理解到知识点综合把握,可以实现质变到量变的飞跃,相关资料表明,三四年级的学生很多可以对奥数的相关问题解答自如,一些计算加理解的题目对没有经过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些难题,但对部分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通过训练就能够较为快速的实现。

3课堂成效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对课堂综合把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设计目标难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模棱两可,会与不会之间,对知识掌握的精准度不高,对知识点存在较大的模糊度。一面是教师在努力的教授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限于综合能力的制约,在与老师的配合上衔接度不高,学生的思维理解力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程有着不同步的现象,课堂效果达不到预想的目标,有时会较大地挫伤教师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反面效应。

4课堂效应成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发挥课堂效应在提升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因素,在老师的支持与激励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开发自身的潜力,从而获得正能量的成长因子,精准进行数学学习。反之如作家三毛,因与数学老师产生误解,天生超强记忆的三毛发现老师每次出题都是出的课本原题,在超强大脑支配下将数字答案全盘记下,每次数学考试都是第一个交卷而且是满分,事后老师认为三毛是在欺骗自己,在三毛的眼睛上画了两个黑圆圈以示惩罚,从此给三毛心理上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最终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假如当时能形成和谐的师生交流对话,我相信在中国将会有一个文学与数学交相辉映的大师级人才。二是做好课堂前知识预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最好的兴趣有来自于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源于对知识或其他食物的熟悉与把握。师生活动或者对话交流,以至于自我对知识的创新性学习,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由表及里、又陌生到熟练的学习与练习。良好的课堂效果需要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熟能生巧,然后师生间进行拓展性训练,甚至可以进行奥数系列的试题探究,进行深度的数学课程的学习,深度的数学学习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是自己进入一种创新性学习的思维模式,所以说课前预习是一项重要的准备活动。三是引导学生全身心学习。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小动作较多,一会儿扭扭身子,一会儿东张西望,甚至走神,究其原因在于对知识缺乏新鲜感与关注力,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让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探索,出现了思维懒惰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教学主题高度明确,训练的科目循序渐进,适时恰当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全身心的学习模式换句话说也就是深度学习模式,大家知道苹果落到牛顿的头上,全世界物理学界出现了万有引力这个经典性理论,其实就是深度学习模式带来的积极性效应。四是做好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课堂教学下步的该进性方向,这是一个教师自身成长与不断完善的必由之路。课堂效果最好的检验方式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假如一堂课下来,学生对知识点云山雾罩,回答问题含含糊糊,其实不是含糊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多数情况下是对知识点的精准掌控不到位。一旦站起来回答问题,心里就失去了底气,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预案。进行多元化的课堂反思,及时对学生知识的把握方面的反馈,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应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斌.精心组织教学与创造良好的课堂效应[J].教育教学,2018(12).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变革问题;回归策略

高中数学教育,指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结束后对学生开展的继续教育活动,需要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便推动学生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的增强,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品质.由此可见,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教育的变革与回归,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变革的现状问题

(一)教师未精准了解数学教育理念.新课标把学生作为高中数学教育活动的核心,因此,高中数学教育应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指导思想与教育宗旨.但是,何为发展?依据什么样的方针推动学生发展?这是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育者应该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通过解读新课标我们了解到,高中数学教育的定位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教学、学生及教师构建成一个有机、和谐的系统,就需要大胆打破传统的淡化情感态度、重视智力发展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在走访中发现,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个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通常都会布置大量的类似习题,从而使得他们都能在考试中顺利解答该类题目.针对提升高中生数学素养的问题,大多数师生都认为较难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高中数学考试的频率很高,通常情况下是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这就使得数学教育中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而学生也终日忙于学习及考试.(二)学生不能适应新课改教材编排.在调研中很多高中生反映,数学教材内容过多,教师天天安排新知识学习,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与时间理解、复习及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这就使得他们都有一些吃不消.而只有到了期末,教师才能给学生安排数量极少的复习课,但是复习的目的也是应付考试,通常是“一遍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点,更做不到灵活应用了.

二、有效应对高中数学教育现状问题的对策

(一)深度剖析新课改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只有确保教师明确了解新课改教育观念,才能给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目标的落实提供条件.针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变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想实现数学教育的回归,就需要教师深度剖析新课改教育观念,精准了解什么是学生发展,该如何为学生发展服务.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应明确数学知识与能力孰重孰轻,主动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重视对学生大数学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数学教育中推动教育活动回归生活,并使得学生可清晰地了解到生活因有了数学才能变得更精彩、更美好、更和谐,最终高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比如,在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应将理论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中学生家庭开支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统计学知识分析与计算家庭收支情况,使得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应明确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素质的提升、能力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恰当处理好高考及新课改的关系,推动两者的良性互动及相辅相成,只有确保高考成绩与数学教学变革成效相契合,才能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二)提高教材知识编排合理性.高中数学教材在近30多年中做了4次大幅修订,内容更为广而宽,并融入了大量人文元素与现代思想,也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暴露出了学生吃不消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高中数学教育的回归,还需要颠覆教材模块中知识堆积的现状,提高高中数学知识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就有一些知识点之间缺乏恰当衔接.比如,在教授古典概率知识之前,教材应编排计数原理相关内容;教材将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分开,降低了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中各个板块知识难度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必修一知识有较大难度,这就导致新生心理压力过大,并且各个板块的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教学活动松紧不一.因此,高中数学教育应结合国情、学情,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编排内容方面有所取舍,在融入现代知识的过程中,还应保留传统的优秀内容,合理提高实用性知识在教材中的占比,使得学生都能从教材中汲取较多的可用来指导与服务现实生活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加充分地彰显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可形成逻辑性强、一气呵成的数学知识链,并可最大化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最终为数学教学效率的优化做好铺垫.

总之,要想显著优化高中数学教学实效,就需要一线数学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反思原因,并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及优化教材质量的途径提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实效性,从而确保高中数学教育变革中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实现教学活动真正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刚.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索性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11-112.

[2]罗国云.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6(1):232-233.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4

(一)落实考试大纲的要求

《广东省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立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其中,有一项要求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才能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程度。”为了落实高考的目标,教师必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解决当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解决教学停留在技能和技巧训练的问题解题在数学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解题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解题方法,然后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巩固这些解题方法,导致有些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一旦遇到形式不熟或少见的习题就显得不知所措。2.解决学生不喜欢思考的问题在解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只满足于用某种方法解答,而不会深入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表明,过分强调问题的归类,并要求学生机械地记住相应的解题方法,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注意问题内在数学结构的分析,努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这是新时期赋予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以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为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和理解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其渗透到教学中。一方面,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分层教学,防止学生出现“消化不良”或“吃不饱”的情况。2.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新旧知识的对比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解题思路的思考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机会。如在进行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刚接触集合这个概念,一时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集合的另一种表示方法———维恩(Venn)图,即用平面内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然后让学生讨论两条封闭曲线能有多少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并把它们画出来。经过讨论,学生画出了四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观察这四种关系的异同点,并引导他们用集合语言加以描述:①没有公共的部分,即集合A、B没有共同的元素;②有公共的部分,即集合A、B有共同的元素,但有些元素不在另一个集合中;③A完全在B的内部;④A与B重合,即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把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A哿B)。再进一步分析,学生发现③中集合B有的元素不属于集合A,而④中集合A、B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笔者再把子集分为两类:真子集,即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集合相等,即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反过来,集合B的每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通过维恩(Venn)图的直观表示,学生很快理解了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这些抽象的概念,领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在解题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解题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且也是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必要途径。学生所做的习题应该是包含各种典型思路、反映各类解题方法的题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代数法、几何法、三角法、解析法、向量法、复数法等方法挖掘、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各种数学知识、数学运算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求f(x)=3sin(x+20°)+sin(x+8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部分学生会直接利用公式展开,不仅解题过程繁琐,而且极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学生可以把x+20°(或x+80°)看成一个整体,把x+80°转化为(x+20°)+60°。这里涉及了换元思想方法和化繁为简的化归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从函数解析式的特点来解题。如∠A的一条边AB上有4个点,另一边AC上有5个点,连同顶点A共10个点,以这些点为顶点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在解这道题时,学生在画出∠BAC及10个点后,利用分类讨论法探索三角形的共性,不难发现A点的特殊性。因此,含有点A的三角形有C14•C15=20(个),不含点A的三角形又可分为两类:AB边上取一点,AC边上取两点,有C14•C25=40(个);AB边上取两点,AC边上取一点,有C24•C15=30(个)。一共可以组成90个三角形。

(三)在反思中评价数学思想方法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回顾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总结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数学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把握知识脉络,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数学、欣赏到数学的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解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最佳的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解完上道例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回顾,通过反思学生发现,分类讨论法使他们从纷乱复杂的思维中,找到了清晰的思路,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在评价数学思想方法时,思考一题多解的可能性,有些学生会发现有如下的解法:C310-C36-C35=120-30=90(个)。这是从逆向思维出发得到的解法。

(四)在复习与小结中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5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数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其具有实践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数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从小的方面来说,学生买东西付账、学习计算机编程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大的方面来说,未来学生想要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参与科研,或参加像《最强大脑》这种智力性节目都需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作支撑。所以说,学好小学数学计算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新课改要求下除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全新的数学计算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分有必要。其不仅奠定了学生日后数学学习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此类推,掌握数学运算规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运算的规律,使其能够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在不断地深入学习中,发现最为便捷的运算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应用技能,了解所谓的数学运算,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计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只会计算的应试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计算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二、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措施

(一)明确目标,丰富形式。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所制定的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保障整个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数学课堂不仅是学习计算能力,还要学会分析,了解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都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1]。例如,在讲解《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的课堂目标。单元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6至10这几个数字,学习与之相关的计算技巧,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6和7这两个数字的内容讲解,下节课中则可以将重点放在8和9上等。在确定好课堂目标后,则要把所讲的知识带入到实际问题中,举出一个简单明了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计算方式进行解答,如“小明有7支棒棒糖,给了小红1支,小明还剩几支棒棒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以免教学过于枯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快速答题比赛等形式为课堂增添一些趣味。例如,在教授《十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讲解完计算技巧后,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参加速答比赛。由教师出题看哪组学生最先准确回答,获胜者可积一分,最终胜利小组可获得奖励。(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在讲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在出应用题时可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为题,甚至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这一场景。例如,教师让学生模拟逛超市的情景,购买了一块儿橡皮3元,一支钢笔10元,两个软抄本共7元,计算在付款的时候该付多少钱。这一问题通过实际演练的方式提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讲解计算内容的目标。(三)科学评价,充分利用资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评价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时不可只重视对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还应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以及其计算应用能力。虽然数学考试的结果十分重要,但最终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尤其是素质教育改革中,其需要的不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学生,而是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学生。因此,在实施数学计算教学评价的时候,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而应当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即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和态度。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看能不能计算出正确答案。若是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予以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进行反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了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学生之间也能互相评价,从而使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学生也可以给教师进行评价,使教师得到教学反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数学计算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一些趣味性,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进行问题抢答,答对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励,可以是积分也可以是小红花等,然后在下课之前,进行统计,表现最优异的学生则可以获得奖励,以作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积极性。(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授学生数学计算的时候,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和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考核,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数字解答,而是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在题目考核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基于这一点,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题目的时候,可以举一反三,以一个题目为例,来介绍同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式。例如,教师在讲习《混合运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便可利用一道应用题来为学生传授解体技巧,从中挑出相关的条件,将所有的数字提出,然后考虑其之间的关系,并遵循混合运算的规律,即“先乘除,后加减”,来进行运算得出正确结果。另外,当前的很多数学计算题中,虽然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体的方法却有很多种。那么教师在讲解计算题的时候,不应当统一一个解法,而是鼓励学生去创新,思考出更多不同的解法,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真正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本质。

三、结束语

所谓核心素养的培育其实指的是学生的多面化发展,不仅是着重于学生某项能力的教授,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便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当前的教学状况。基础的计算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但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此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理解困难的数学问题,使其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数学计算的学习。作为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束缚,积极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计算教学效益最大化,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6

由此李林子开始思考现行的教育改革。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他觉得如果不从考试的方式、内容入手进行改革,那么一切的改革也只能算是应试教育范畴内的改革。于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酝酿,林子写出了这篇5000字的《实行素质教育不妨来一个双轨制》的文章,并很快寄到了“征文组”。在他的这篇文章里,他提出实行素质教育也应来一个双轨制:建立一套与现行教育体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质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竞争,并由市场(学生、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调节,提高教育质量。

和其他进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同的是,李林子在呼吁实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如何实行素质教育的建议。在他的双轨制建议中,对应试教育不予彻底否认,而是在应试教育的同时实行并行的素质教育体系,并让市场来选择,看最终市场选择谁,淘汰谁。李林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教育体制就像铁路线,每个站只埋头管自己的一段,而没有看到与它相连接的站。他希望教育改革能把各个段很好地连接起来,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开。

一个普通中学生,如此强烈地说出在应试教育下他们的感受,对教育改革提出意见,让人欣喜的背后,更多的是让人去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

高考疯狂作弊,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高考最能体现这种教育制度的特点。应试教育所要应付的考试主要就是高考。一切以高考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高考就是指挥棒,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应试教育。

就像李林子在他文中所写“隋唐的科教制度是一大杰出贡献,而到了明清的八股就成了思想文化的桎梏”一样,高考制度下的应试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灌输。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高考逐渐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下,老师在正常的教学范围外,不断地给学生增加辅导资料、开辅导班。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学习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是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老师一心只看重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到了忽视不管的地步。在某些学校里甚至流传着“宁做大姐大,不做班长、学习委员”的“做人原则”,一位家长就对记者忧心忡忡地说:“我们上学那会儿,老师经常家访,还组织我们参加各种兴趣活动。而现在我们家孩子上了两年高中,老师一次家访也没有。”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缺陷不断暴露,2000年全国高考出现的问题更是发人深思。

2000年7月7日上午,全国高考语文考试,湖南嘉乐一中考场出现疯狂作弊现象。考场内考生传递纸条,前后交流答案,打手势,交头接耳……手段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都在监考老师眼皮底下,但他们就是视而不见。在交卷铃声响过两分钟后,考场内甚至出现这样一番情景:监考老师站在仍奋笔疾书的考生边耐心等待。高考结束后,经调查查明,嘉乐的考试卷大面积雷同,涉及236份试卷192人次。最终该考点203名考生被取消当年高考资格,77名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无效。

还是2000年高考,广东电白水东中学高三数学老师、教导处主任并担任高考监考人员的杨汉辉,在7月8日数学考试期间,在试卷启封并发给学生后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就在他负责监考的考试教室内做出了数学试题选择题的答案,然后用手机通知其表弟,再由其表弟把答案由寻呼台发送到已向他们交钱的8位考生的BP机上。

仍然是这一年高考。河南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上线人数多达213人,创下该县近10年来最高纪录。然而经有媒体调查采访揭露,这所1999年还在驻马店市排倒数第一的省级重点中学,能在短短一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竟然是该校花钱“雇佣”大量外地学生参加高考取得的。该校校长在2000年4月的一次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宣布: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线,该校要全校总动员,每个老师都要出去“挖”学生。到时候,只要成绩超过省级专科分数线的,谁“挖来”的学生奖励谁2500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一支“雇佣军”组成了,并且让确山一高的成绩“连跨3个台阶”。

嘉乐、电白舞弊案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严重的高考舞弊案件。河南确山一高的雇佣生高考事件被有关人士指出是应试教育结出的又一个怪胎。在这里,高考成了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场所;成了某些学校追求教学成绩的徇私枉法的地方。面对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现在的教育怎么了?

3+X=?

随着应试教育缺陷的不断暴露,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服从高考,因而教育制度改革最受人关注的也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3+X”方案的出台是我国改革高考制度的一项尝试。“3+X”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3门基础科目,但是“X”在不同的省份范围是不同的。有的省份如较早实施这一方案的广东省,“X”是指综合能力测试并加考一门任选科目;但在其他一些省市,“X”就是指文科或理科的综合能力测试。“3+X”方案本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诸如高分低能的怪现象。但是从一些省市试行的情况来看,这个未知的“X”很可能会成为学生新的负担。在李林子的文章里,他说到了“3+X”的“X”已由一个未知量变成了一个未知集合,结果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记者在采访中有学生反映,综合考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只要高考要考的,老师就要督促他们学习,如此一来,作业多了,原来不用考的一些考试也有了。而且老师的教法也和别的科目大同小异:题山题海式的练习。有的学生担心这会让他们陷入另一个应试的“怪圈”。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7

一、熟悉教材,摸清知识结构

总复习是把全部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纲目化和综合化,并且进一步归纳总结的一种复习方法。于是,在组织总复习之前必须摸清全部知识结构,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够保证做到“多而不散,快而不漏,繁而不难。”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组织复习。根据《大纲》的要求,中考数学考查的知识结构大致如下:

数与式

代数部分方程与方程组

函数及其图像

统计初步

数学相交直线与平行线

直线形三角形

四边形

几何部分相似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二、结合教研通迅,抓住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纳入到了基础知识范畴,因此,近年来的中考知识特别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诸如方程、数形结合、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转化、运动变化、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渗透在上述几个方面,事实上,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自觉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抓住考试要求,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

考试要求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一致起来。考试要求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掌握:一般而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灵活应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程度,从而形成能力。

四、进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

中考数学考试,有史以来都是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但全卷分值和结构不断有所改变,自2001年以来,全卷满分改为120分,试卷结构由二卷合为一卷,考试时间恒为120分钟。全卷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它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30%,填空题30%,解答题40%。试题按其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其中,难度为0.7以上的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为0.4以下的题为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约为5:3:2,全卷难度为0.60左右。所以,复习时应该是狠抓基础,不偏重繁难题目,不钻牛角尖。

五、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数学试题内容体现了对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图能力、综合运用代数与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力的要求。根据考生实际,还设计一些联系实际问题和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试题,不出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

5.1、培养运算能力。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绝大多数的代数试题、几何试题中的计算题代数几何综合题,都要涉及运算。所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时,不仅要求学生要熟记并掌握运算法则、公式及一定的程序、步骤、技巧,而且要求学生要理解运算的推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题目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最终能够掌握运算题的基本类型及解答各种类型题的一般规律。诸如多年来的考题中的“解答题”部分——化简和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就是考查学生的就应算能力,难度在0.4—0.7之间,因此,复习时应作重点训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拿到相应的高分。

5.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中考数学试题中,无论是几何中的证明题,还是几何中的计算题及代数中的解答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逻辑推理,特别是几何中的证明题更为突出,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推理,思维不容紊乱。几何证明题是数学中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题型,其难度也是在0.4—0.7之间,所以,复习时必须加以强化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掌握其解题思路及方法。

5.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的意识。”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考察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题目逐年明显增加。(在6.2中给予逐一加以说明。)

5.4、培养学生作图或画图的能力。作图的试题,虽然在中考试题中不一定专题出现,但它却是中考试题解答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一种能力。此类题型主要体现在“添辅助线”、“设计”等方面。

5.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中等难度试题和较难的试题上。一般而言,考查这种能力的试题,往往题目较长,条件也比较多。解答时,首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迅速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其次是提醒学生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沟通结论与条件的内在联系,寻求可行的解题思路,将思路组织、归纳后,清晰、明确、规范地表达出来。此类题型分值较高,难度属于中上,并且在每年中考的“解答题”中都要有1-2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让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都加以强化训练。

5.6、培养学生解答探究型等灵活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及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试题中探究型等灵活试题不断涌现。这种题型具有开放性,条件复杂隐蔽,结论多样,解题思路无现成模式可套,因此,解题时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标准,注重开放探究,引导发现创新,并要求学生做到:在动中求静,变中求恒,学会对基本图形的剖析,提高识图能力,要立足课本,灵活变通。此类题目属于压逐题,难度较大,是为中上水平的学生而设计的。在复习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加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从而形成解答探究型等灵活试题的能力。

以上各方面能力,都是中考试题内容中所考查的范围,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组织学生多训练,并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或训练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最终,才能在实战中正常灵合发挥。

六、安排好阶段性复习。

中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安排,即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综合创新复习阶段,题组训练复习阶段和模拟训练复习阶段。

6.1、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从中考试题结构来看,基础知识的分值占50%以上,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复习阶段,一定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顺序可与教材知识体系相一致,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熟悉常见题型,掌握一般解法。选用的题目要以教材上典型例子和习题为主,适当配备一些课外题目。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对于不掌握的题目一定要反复练习,最终人人都应该拿到基础分。

6.2、专题复习阶段。此阶段是把所学知识按内容进行分类,分成若干个知识块,使知识条理化、纲目化,便于理解和记忆。至于所划分的知识块,可因人而异:可结合教材分块,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划定知识类别分块,或是结合《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数学(下面简称《中考考试说明》)一书中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提要”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非常关键,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点非常多,要抓住各知识点间的链接关系很困难,所以这个阶段选用的题目一定要突出每个知识间的小综合,认真归纳总结常见题型及解法。

下面主要谈谈应用型问题这个知识块。常见的应用型问题主要有四类:利用数与式解决应用型;利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应用型;利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应用型;几何中的应用型。

(1)利用数与式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用来解决储蓄、贷款、税收等实际问题。解决时可以参阅某些关于储蓄、贷款、税收等专业书籍,当某些问题看似玄妙时,不妨列代数式试一试,另一方面掌握相关的公式或会找出各量间的相等关系。

例题(2003,玉溪)张大妈参加了2003年4月18日经中国保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人保理财——金牛投资保障型(3年期)家庭财产保险。她一次投资金2000,投保3年,每年须交保险费12元,期满后,保险公司从收益金中扣除每年须交的保险费,连同保险投资金张大妈一共能领到2096元,试问:(1)张大妈投保3年期的年收益率是多少(收益金=投资金×年收益率×保险年数)?

(2)若张大妈把这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又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请你为张大妈算一算,上述两种投资,哪种更合算(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3年期年利率是2.52%,利息税是20%)?

此题中已经给出了公式,只要加以分析就能解决了。但是考试时不一定给出公试,所以,平时一定要牢记公试(解法从略)。

(2)利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方程思想,大部分应用题基本都是靠列方程(组)来解决,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熟悉有关计算公式,同时,掌握写出等量关系的常用方法——译式法和列表法;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用技巧——逆推求解、整体思考、设参数、利用比例关系等。

例题(1999,昆明)甲乙二人相距8千米,二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2.5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二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此题的解法,只要熟悉公式s=vt,再通过画图和列表分析,就能轻松解决了(解法从略)。

(3)利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正确识别图表和图像,因此,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作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画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图像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题(2001,云南)某商店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100元/件的运动服,规定试销时的销售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180元/件。经市场调查,发现销售量为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之间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y=kx+b(k≠0),共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

(2)当销售单位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销售

量y不低于80件。

此题着重是要结合实际找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据相关的函数关系式进行解答即可(解法从略)。

(4)几何中的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中此类题型较多,通过练习,归纳总结一些基本型,如“架管饮水”,“航海”问题等。

例题(2001,昆明)建设中的昆明高速公路,在某施工地段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加快施工速度,要在山坡的另一边同时施工,如图所示,从AC上的一点B取∠ABC=150度,BD=380米,∠D=60度,那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使A、C、E成一直线?ABCE

此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特殊值及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只要添加辅助线

把图补全,问题就解决了(解法从略)。D

6.3、综合创新复习阶段。此类题目,在最近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常常出现,并且题量多,分值大。常见的题型有:条件探究型;设计方案型;观察归纳型;阅读理解型;跨学科型。其特点是:题目较长,条件多(包括隐藏条件),问题多,难于归纳总结。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各分支的内在联系,解决时需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所以此阶段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数学能力和中考应试能力的重要阶段。训练的着眼点应放在解题思路上,训练的方法应以独立思考、互相研究为主,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具体介绍各自的解题思路。

(1)条件探究型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分类、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探究问题方法。学生要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拓展综合运用能力。例如,2003年的省中考题第21、24、26三个小题都是条件探究型问题。此类题型属于“新题型选编”内容,这正是新课改命题的趋向。

(2)设计方案型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要发掘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主要通过动脑分析,动手实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例如,2004年的省中考题第18小题的第(1)题“花圃设计”。随着新课改的走向,我相信,此类题型将会在考题中明显增多。所以,要要加以防范。

(3)观察归纳型问题。此类问题的思维特点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处理、概括的方法,拓展思维能力。例如,2003年的省中考题第17小题,就是典型的观察归纳型问题。

(4)阅读理解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阅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的解题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挖掘所给材料提供的信息,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题。例如,2004年的省中考题第19小题,其特点是:题目较长,所涉及的量较多,难以理解。平时要多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5)跨学科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之前,要求学生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题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与电阻R成正比例。当电阻R=3Ω时,电流I=1A。(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0.2A时,求电阻R的值。

此题涉及到物理学科的内容,如果不理解“殴姆定理”的内容,不知道殴姆公式R=U/I,就无法完成这两个小题。

6.4、题组训练复习阶段。此阶段的复习特别关键,主要是按学科常见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解答各种题型的能力。中考数学题组中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大类。其中,解答题还可以分为计算题、证明题、问答题、作图题等。至于这些题组的来源,主要是靠教师通过《中考考试说明》,《大纲》要求及教研通迅的一些可靠信息,从而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研究编制而成。数学题组的一般顺序为:

代数题组

节题组章题组综合题组。

几何题组

事实上,在《中考考试说明》一书中安排的“题型示例”和“练习题”及《招生考试标准》一书中安排的“典型例题”和“模拟练习”都是节题组。这些例题和练都习都是通过教研专家们的认真研究而编排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无论题目的难度,还是解答的要求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复习时一定加以特别训练。同时,不要忽视教科书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及重要定理,因为,这些例题和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定的,不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是中考题的主要出处,例如,在1998年的省中考试题22小题就是初三几何教P27中的例4,另一方面还是编拟中考题的重要材料;对于一些重要定理一定要掌握其推理过程,例如,在2001年的省中考试题第23小题和2002年的省中考试题第25小题就是分别对“三角形中位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的直接考查。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在每个题组的各大题型中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教师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作重点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每个知识块中各个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对于基础知识,应熟练到见到题目就立即想到有关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应用。知识块形成了,按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知识串也就形成了,就构成了知识系统,从而形成了应有的数学能力,这就是中考取得理想成绩的基础。

6.5、模拟训练复习阶段。一般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复习阶段,主要是选择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作为模拟试题,这些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们的认真磨合,题目的难度、编排顺序、解答要求、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试题尽管不同,但各份试卷都是以《大纲》和《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都体现了中考改革的精神。

做模拟训练时,要像正式参加中考一样,要努力防止差错,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模拟考试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重犯的错误,特别要加以注意,认真反思。

模拟训练也是一次心理训练,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进入最佳状态。如果从模拟训练中逐步把握这些要求,相信学生会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8

关键词:数学成绩;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学科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之一,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即意味着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习习惯等,影响学生学科成绩的因素较多,如理论基础薄弱、解题方法不够恰当、学习自觉性较差等方面原因,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也需要面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还主要集中在频繁的习题练习上,运用“熟能生巧”的方式使学生依靠练习经验提高学习成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上看,此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理论应用能力。因此,在后续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整合学生素质培养与实质性数学成绩提高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础上,锻炼学科思维,提高理论应用能力。

一、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

(一)学科思维缺乏有效培养

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性较强,并且各个理论之间还具有多种交互性,这使得学生需要建立较好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缺乏足够重视,课堂教学也主要以自身为主导,带领学生按照固定模板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思维缺乏训练,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依赖性较强,在试题多变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进而影响解题效率和质量,数学成绩也受到影响。因此,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通过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理论知识。

(二)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重要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属于长周期性质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周期活动中,需要具备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所制订的自主学习成长计划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所讲解的教学重点也能够做好笔记进行着重学习,为提高数学成绩提供保障。部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上,由于缺乏相应重视,并且缺乏深入的教学统筹规划,使得学生容易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阶段,进而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造成影响。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确保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计划可以稳步推进。

(三)解题指导缺乏趣味性

数学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解题能力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理论基础、思维能力与理论应用能力等。在以往的解题方法指导工作上,部分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模式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对于模板化的解题方法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进而对提高数学成绩造成影响,在后续的解题方法指导上,教师还应重视理论指导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

学科内容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巩固,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学科理论知识的特点。在复习指导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基础知识的演变规律和一般特点,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为后续深入复习做好准备。例如,在复习面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基础知识时,教师按照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规则体积计算和不规则体积计算的顺序帮助学生指导复习,对于简单的数字计算,学生只需在记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插入数字即可;在特殊图形面积或者体积的计算中,学生需要在应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逐步思考,思考特殊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和顺序。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指导旨在巩固理论基础,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因为小错误而丢分,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如图1。图1从图1这一类型的试题中可以发现,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通常由几部分基础面积组成,教师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重视基础性知识的讲解与应用,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应用基础知识、思考面积或者体积计算的一般规律。在基础学科理论知识讲解与解题应用的整合过程中,学生可以由浅入深进行学科理论知识学习,进而逐步树立起理论应用的学科思维,对其后续的数学成绩提高能够起到较好帮助。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较好的帮助。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消化所学知识的关键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对此,为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阶段能够稳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教师可引入辅助学习工具,使学生在掌握某种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工具的应用指导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一环,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由于缺乏较好的学习方法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导致整体的学习效率较低。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教师也应尽量避免应用让学生大量做题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可根据思维导图工具的特性,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在知识点模块化的过程中可以逐步理清单元知识、公式性质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与思维特点,对于理论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教师可指导其通过画树状图来自主划分知识结构;对于思维灵活、但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学生,教师可在设置思维导图的基础上,使其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关联性进行填空,并回忆相应的知识点性质、用法或者注意事项。该种学习方法也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周期性考查和评价,以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起到监督的作用。通过周期性教学指导与监督管理,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能够进行纠错反思性学习。纠错主要起到强调知识点、查缺补漏、优化知识结构的作用,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因为思维惯性或者认识不够全面,导致频繁出现解题错误。对此,为使学生可以规避常犯错误,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常犯错误、知识体系缺陷等,通过依次纠错的方式,使学生可以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理论知识大都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其在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拓展学习思路,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从生活化的视角上进行理论学习,创设情境有很多类型和方式,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实践。在以往的课程理论内容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主要通过单边输出来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虽然这种方法在早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在潜意识中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进而很难对理论的应用产生良好的热情。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理论内容。例如,“小黄身上有190元,在玩具店买了3个乐高玩具,每个乐高玩具25元,在小吃店买了2袋薯片,每袋薯片x元,小黄最后剩的钱刚好可以购买2本教材书,每本10元。问每袋薯片为多少元,价钱是否合理?”在将数学问题引入现实生活情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另外,根据生活化教学中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当前的情境创设上,还需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历与相关经验等进行主动探究和思考。最后,在课后的教学点评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理论探究能力与应用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可以逐步意识到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四)加强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与其理论应用能力的高低具有密切联系,随着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下锻炼自身的理论应用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设定的主题,在小组内共同合作、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逐步提高其理论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学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问题,这样学习小组就可以根据共同的兴趣进行理论实践。例如,学生对体育赛事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将体育赛事的特殊内容融入到数据统计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般需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同时根据所学理论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理论案例中进行实践探究,以此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等。此外,教师可以在讲解简单数据统计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课外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如扇形统计图等,对班级人数、男女生比例或者期末考试成绩等进行统计,使学生在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共同探究数学理论知识。该环节的教学培养工作可以建立在校园生活的视角上,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应用能力。

(五)构建互动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阶段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方程》一章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口头提问让学生解决相关的方程问题,并在指导学生方程的特点和问题解决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例如,教师设置x+28=48;x-136=32;29x=1;对于x/42=12的方程类型,要求学生通过口头回答说出相应的答案,以测试学生对方程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出发,使学生具有提高数学成绩的“实力”,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良提出了相关要求。因此,在后续的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整体学情出发,针对影响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因素,制订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杨远虎.浅析提高小学高年级学困生数学成绩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2):2.

[2]彭剑.如何开展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J].2020(5):34.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9

一、熟悉教材,摸清知识结构

总复习是把全部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纲目化和综合化,并且进一步归纳总结的一种复习方法。于是,在组织总复习之前必须摸清全部知识结构,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够保证做到“多而不散,快而不漏,繁而不难。”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组织复习。根据《大纲》的要求,中考数学考查的知识结构大致如下:

数与式

代数部分方程与方程组

函数及其图像

统计初步

数学相交直线与平行线

直线形三角形

四边形

几何部分相似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二、结合教研通迅,抓住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纳入到了基础知识范畴,因此,近年来的中考知识特别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诸如方程、数形结合、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转化、运动变化、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渗透在上述几个方面,事实上,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自觉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抓住考试要求,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

考试要求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一致起来。考试要求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掌握:一般而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灵活应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程度,从而形成能力。

四、进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

中考数学考试,有史以来都是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但全卷分值和结构不断有所改变,自2001年以来,全卷满分改为120分,试卷结构由二卷合为一卷,考试时间恒为120分钟。全卷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它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30%,填空题30%,解答题40%。试题按其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其中,难度为0.7以上的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为0.4以下的题为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约为5:3:2,全卷难度为0.60左右。所以,复习时应该是狠抓基础,不偏重繁难题目,不钻牛角尖。

五、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数学试题内容体现了对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图能力、综合运用代数与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力的要求。根据考生实际,还设计一些联系实际问题和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试题,不出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

5.1、培养运算能力。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绝大多数的代数试题、几何试题中的计算题代数几何综合题,都要涉及运算。所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时,不仅要求学生要熟记并掌握运算法则、公式及一定的程序、步骤、技巧,而且要求学生要理解运算的推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题目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最终能够掌握运算题的基本类型及解答各种类型题的一般规律。诸如多年来的考题中的“解答题”部分——化简和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就是考查学生的就应算能力,难度在0.4—0.7之间,因此,复习时应作重点训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拿到相应的高分。

5.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中考数学试题中,无论是几何中的证明题,还是几何中的计算题及代数中的解答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逻辑推理,特别是几何中的证明题更为突出,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推理,思维不容紊乱。几何证明题是数学中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题型,其难度也是在0.4—0.7之间,所以,复习时必须加以强化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掌握其解题思路及方法。

5.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的意识。”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考察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题目逐年明显增加。(在6.2中给予逐一加以说明。)

5.4、培养学生作图或画图的能力。作图的试题,虽然在中考试题中不一定专题出现,但它却是中考试题解答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一种能力。此类题型主要体现在“添辅助线”、“设计”等方面。

5.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中等难度试题和较难的试题上。一般而言,考查这种能力的试题,往往题目较长,条件也比较多。解答时,首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迅速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其次是提醒学生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沟通结论与条件的内在联系,寻求可行的解题思路,将思路组织、归纳后,清晰、明确、规范地表达出来。此类题型分值较高,难度属于中上,并且在每年中考的“解答题”中都要有1-2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让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都加以强化训练。

5.6、培养学生解答探究型等灵活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及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试题中探究型等灵活试题不断涌现。这种题型具有开放性,条件复杂隐蔽,结论多样,解题思路无现成模式可套,因此,解题时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标准,注重开放探究,引导发现创新,并要求学生做到:在动中求静,变中求恒,学会对基本图形的剖析,提高识图能力,要立足课本,灵活变通。此类题目属于压逐题,难度较大,是为中上水平的学生而设计的。在复习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加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从而形成解答探究型等灵活试题的能力。

以上各方面能力,都是中考试题内容中所考查的范围,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组织学生多训练,并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或训练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最终,才能在实战中正常灵合发挥。

六、安排好阶段性复习。

中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安排,即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综合创新复习阶段,题组训练复习阶段和模拟训练复习阶段。

6.1、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从中考试题结构来看,基础知识的分值占50%以上,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复习阶段,一定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顺序可与教材知识体系相一致,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熟悉常见题型,掌握一般解法。选用的题目要以教材上典型例子和习题为主,适当配备一些课外题目。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对于不掌握的题目一定要反复练习,最终人人都应该拿到基础分。

6.2、专题复习阶段。此阶段是把所学知识按内容进行分类,分成若干个知识块,使知识条理化、纲目化,便于理解和记忆。至于所划分的知识块,可因人而异:可结合教材分块,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划定知识类别分块,或是结合《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数学(下面简称《中考考试说明》)一书中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提要”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非常关键,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点非常多,要抓住各知识点间的链接关系很困难,所以这个阶段选用的题目一定要突出每个知识间的小综合,认真归纳总结常见题型及解法。

下面主要谈谈应用型问题这个知识块。常见的应用型问题主要有四类:利用数与式解决应用型;利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应用型;利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应用型;几何中的应用型。

(1)利用数与式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用来解决储蓄、贷款、税收等实际问题。解决时可以参阅某些关于储蓄、贷款、税收等专业书籍,当某些问题看似玄妙时,不妨列代数式试一试,另一方面掌握相关的公式或会找出各量间的相等关系。

例题(2003,玉溪)张大妈参加了2003年4月18日经中国保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人保理财——金牛投资保障型(3年期)家庭财产保险。她一次投资金2000,投保3年,每年须交保险费12元,期满后,保险公司从收益金中扣除每年须交的保险费,连同保险投资金张大妈一共能领到2096元,试问:(1)张大妈投保3年期的年收益率是多少(收益金=投资金×年收益率×保险年数)?

(2)若张大妈把这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又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请你为张大妈算一算,上述两种投资,哪种更合算(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3年期年利率是2.52%,利息税是20%)?

此题中已经给出了公式,只要加以分析就能解决了。但是考试时不一定给出公试,所以,平时一定要牢记公试(解法从略)。

(2)利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方程思想,大部分应用题基本都是靠列方程(组)来解决,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熟悉有关计算公式,同时,掌握写出等量关系的常用方法——译式法和列表法;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用技巧——逆推求解、整体思考、设参数、利用比例关系等。

例题(1999,昆明)甲乙二人相距8千米,二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2.5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二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此题的解法,只要熟悉公式s=vt,再通过画图和列表分析,就能轻松解决了(解法从略)。

(3)利用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正确识别图表和图像,因此,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作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画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图像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题(2001,云南)某商店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100元/件的运动服,规定试销时的销售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180元/件。经市场调查,发现销售量为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之间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y=kx+b(k≠0),共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

(2)当销售单位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销售

量y不低于80件。

此题着重是要结合实际找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据相关的函数关系式进行解答即可(解法从略)。

(4)几何中的应用型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中此类题型较多,通过练习,归纳总结一些基本型,如“架管饮水”,“航海”问题等。

例题(2001,昆明)建设中的昆明高速公路,在某施工地段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加快施工速度,要在山坡的另一边同时施工,如图所示,从AC上的一点B取∠ABC=150度,BD=380米,∠D=60度,那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使A、C、E成一直线?ABCE

此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特殊值及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只要添加辅助线

把图补全,问题就解决了(解法从略)。D

6.3、综合创新复习阶段。此类题目,在最近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常常出现,并且题量多,分值大。常见的题型有:条件探究型;设计方案型;观察归纳型;阅读理解型;跨学科型。其特点是:题目较长,条件多(包括隐藏条件),问题多,难于归纳总结。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各分支的内在联系,解决时需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所以此阶段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数学能力和中考应试能力的重要阶段。训练的着眼点应放在解题思路上,训练的方法应以独立思考、互相研究为主,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具体介绍各自的解题思路。

(1)条件探究型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分类、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探究问题方法。学生要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拓展综合运用能力。例如,2003年的省中考题第21、24、26三个小题都是条件探究型问题。此类题型属于“新题型选编”内容,这正是新课改命题的趋向。

(2)设计方案型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要发掘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主要通过动脑分析,动手实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例如,2004年的省中考题第18小题的第(1)题“花圃设计”。随着新课改的走向,我相信,此类题型将会在考题中明显增多。所以,要要加以防范。

(3)观察归纳型问题。此类问题的思维特点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处理、概括的方法,拓展思维能力。例如,2003年的省中考题第17小题,就是典型的观察归纳型问题。

(4)阅读理解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阅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的解题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挖掘所给材料提供的信息,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题。例如,2004年的省中考题第19小题,其特点是:题目较长,所涉及的量较多,难以理解。平时要多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5)跨学科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之前,要求学生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题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与电阻R成正比例。当电阻R=3Ω时,电流I=1A。(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0.2A时,求电阻R的值。

此题涉及到物理学科的内容,如果不理解“殴姆定理”的内容,不知道殴姆公式R=U/I,就无法完成这两个小题。

6.4、题组训练复习阶段。此阶段的复习特别关键,主要是按学科常见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解答各种题型的能力。中考数学题组中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大类。其中,解答题还可以分为计算题、证明题、问答题、作图题等。至于这些题组的来源,主要是靠教师通过《中考考试说明》,《大纲》要求及教研通迅的一些可靠信息,从而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研究编制而成。数学题组的一般顺序为:

代数题组

节题组章题组综合题组。

几何题组

事实上,在《中考考试说明》一书中安排的“题型示例”和“练习题”及《招生考试标准》一书中安排的“典型例题”和“模拟练习”都是节题组。这些例题和练都习都是通过教研专家们的认真研究而编排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无论题目的难度,还是解答的要求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复习时一定加以特别训练。同时,不要忽视教科书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及重要定理,因为,这些例题和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定的,不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是中考题的主要出处,例如,在1998年的省中考试题22小题就是初三几何教P27中的例4,另一方面还是编拟中考题的重要材料;对于一些重要定理一定要掌握其推理过程,例如,在2001年的省中考试题第23小题和2002年的省中考试题第25小题就是分别对“三角形中位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的直接考查。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在每个题组的各大题型中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教师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作重点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每个知识块中各个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对于基础知识,应熟练到见到题目就立即想到有关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应用。知识块形成了,按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知识串也就形成了,就构成了知识系统,从而形成了应有的数学能力,这就是中考取得理想成绩的基础。

6.5、模拟训练复习阶段。一般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复习阶段,主要是选择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作为模拟试题,这些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们的认真磨合,题目的难度、编排顺序、解答要求、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试题尽管不同,但各份试卷都是以《大纲》和《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都体现了中考改革的精神。

做模拟训练时,要像正式参加中考一样,要努力防止差错,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模拟考试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重犯的错误,特别要加以注意,认真反思。

模拟训练也是一次心理训练,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进入最佳状态。如果从模拟训练中逐步把握这些要求,相信学生会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在各个复习阶段,教师都要正确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引导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目前,中考复习资料发行的套数很多,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实情,选择某套含金量较高的资料作为参考组织复习。总之,教书育人,教无定法,复习也无定法,但是,只要每位教育者都忠诚于国家的教育事业,怀有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和愿望,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并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我相信,最终一定会是棋开得胜,如我所愿。

参考文献:[1]、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

[2]、邓宗福和吴晓燕著:《中考数学专项练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3页至第6页和第165页。

数学考试反思范文篇10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的教育都是把高考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正式因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也没有付诸实践。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受到了制约,也就产生了低效率学习的恶果。当前,我国多地已经开展了高中教学新课程改革,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教学观念的重要性。一般而言,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以教学过程中为多,尤其是当前一言堂、满堂灌等授课方式的盛行。正因如此,高中数学教学就必须要引起这方面的重视,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只有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曾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推广的导学案就有一定的优势,另外,随着我国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设备的配置与日俱增,运用现代化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能大大的拓宽学生视野。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对策

(一)注重学习交流

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但是要落实好这一理念,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知识的获取大多都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时间与交流所获取,例如平面图形答案中的很多定理都是需要依靠学生的自行推理来完成,而教材中的理论证明所起到的是补充作用。又比如在立体几何学习过程中,很多公式、定理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因此教师还须认识到数学思维提高的关键是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若单纯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会非常困难,但是若老师及时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亲手推理、自主探究,并及时构建与内容相关的平台则会达成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个抽象机械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具象鲜活的数学情境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并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育改革针对高中数学的特点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可针对数学学习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学习要求:1.课前预习,至少花20分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大致了解;2.上课听讲,理清教师讲课思路、解决自学过程中疑惑的问题;3.课后练习,对学习中重点、疑难点加以巩固,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4.归纳复习,将自己平时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用错题本的方式记录下来,进行加深理解与记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此一来,通过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势必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三)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更应该在实际生活中搜集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素材进行加工,将其引入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生活中主动实践数学知识与数学理论,从而达到具备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条件之外,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某学生家里装修时,那么可以引导学生帮父母计算房子的面积、地板费用。具体来讲就是让学生首先对房子的面积进行测量,然后利用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再深入建材市场了解各种地板砖的面积、形状与价格。然后组织同学们研究哪一种地板砖能够无空隙拼装?哪一种形状、价格的地板砖能够满足最优化方案?这一问题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线性规划知识、函数知识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学习的根本。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法应用能力也是教育中应该被充分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理论运用能力的增强。

三、结语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传统的纯理论、题海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得以转变,但在当前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落实,甚至不少教师和学生尚未涉及,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发展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因此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总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充电、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大背景,才能取得教学效果和高考成绩的双丰收,才能不断促进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作者:谢杰工作单位:广西岑溪中学

第二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师素质等几方面。具体内容为:1.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整堂课都是数学教师在进行不停

的讲解,缺少创新,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学生会在数学课堂上昏昏欲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2.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只是表象,实际效果并不好,既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

3.教学理念落后。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只讲解考试大纲中的知识,运用大量的时间做习题。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多数学生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数学考试成绩,可是却忽视了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对策

针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内容为:

1.改善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更加直观立体地了解所学内容,并对其留下深刻印象,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个性特点等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喜欢探索与分析,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就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比较慢,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很多内容都不能及时地理解与吸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3.运用先进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与学习工具,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大量丰富的信息,还能将各种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与相关概念有个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进行职业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们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可以结合实际状况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探索的精神。通过这种实际操作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主动地从不同方向去领会与理解相关概念,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以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作者:肖飞工作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成区柳影中学

第三篇

1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招录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增加了高等数学教学的难度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局限性,导致录取学生的分数普遍较低。而这些在高考中未取得较高分数的学生可能在其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表现也欠佳,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数学这种高难度基础学科中的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为匮乏;另一方面,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有待加强。所以进入高职后,很多学生一接触高等数学便觉得高等数学太抽象、太枯燥。特别是对高等数学中逻辑严密性要求特别高的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推导及证明,容易搞不懂,产生类似“听天书”一样的感觉。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思维惰性增加了高等数学的难度。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就是背公式、做题的机械重复,而缺少了概括、推理、质疑、反思和总结的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使得高等数学学习困难成为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有不少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技工的地方,只要学好专业技术课程就可以,对于高等数学这种实用性不大的基础课程并不重视,从而缺乏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些学生甚至自我放弃了高等数学的学习。

1.2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教材选择不当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欠缺,是直接导致高等数学教学困难的原因之一

首先,虽然高职院校设置的最根本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重点快速培养不同行业领域的高技能紧缺人才,但现阶段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教学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高等数学教材,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还是针对本科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材版本。这些教材的部分习题和例题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可能难度还是过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方面也不是很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缺乏实用性和与专业技术的潜在联系性。其次,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也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为止,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未经过专门的高职教育培训,教学思想和方法可能并不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学方法上,大部分高等数学教师还是习惯性采用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闷头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及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模式。另外,很多从事高等数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工程背景,讲授的知识偏多、偏深,而并未注重与学生专业技术的联系性,导致高等数学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关联性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学习高等数学,甚至认为学了也没用、学了也没不懂,干脆放弃了高等数学的学习。

2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措施总结

2.1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首要任务是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建立高职院校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而非普通的技术工人。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比本科生差,不能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并不代表将来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将来的社会也不需要一个只懂机械操作的技术工。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专业技术的操作,更要掌握这样操作的原理,具备在此操作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的能力。要成为这样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因而学好基础理论课尤为重要。此外,还应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就业的好坏,但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对专业技术水平的形成和提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盖房打地基与砌楼的关系,没有牢固、坚实的好地基绝对盖不出好房,就算盖出了房也是危房,根本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因此,学好高等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程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应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新,采用以学生为“主角”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高等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还要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与思维惰性。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去推理,并在探索和推理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体系。

2.2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编写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高等数学专用教材要改变现行高职高等数学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缺乏高职特色的现状,就必须进行高职高等数学教材改革。应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降低教材难度。删去非必需、应用价值不大的内容,重点增强必需的概念、公式、定理的直观性和应用性。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编写教材,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等数学教材。

2.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还应该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高职教师素质,切实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让高职院校的教师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不同,其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应用为目的,而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教师在高数的教学中不能按照本科教学理念去进行高职数学的教学。其次,高等数学教师还应该熟知高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和准备教案,并充分了解高职教育学生的专业需求,“因材施教”地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此外,高等数学教师还应该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摒弃传统“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尝试以学生为“主角”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