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档案范文10篇

时间:2023-05-28 09:51:12

人员档案

人员档案范文篇1

第二条凡人事档案在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代管人员,需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流动人员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工作,统一归口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并在同级人事职改部门(以下简称当地职改办)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流动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严格按照当地职改办制定的有关职称评定的政策和规定掌握。

第五条流动人员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在当地职改办所下达的指标限额内进行。

第六条流动人员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严格按照省职改办制定的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及有关政策和规定执行。

第七条流动人员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和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专业年限或任职时间的计算,按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八条流动人员委托代管人事档案期间,其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管理工作,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并将年度考核结果载入本人技术档案。

第九条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人才档案的大中专(硕士、博士)毕业生,如符合认定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依据有关政策书规定,到相应人事职改部门办理认定手续。

第十条流动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进行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一条流动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结果,应以相应职二部门所发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通知(或人员名单)》为依据,并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将该文件及评审材料载入本人技术档案,下发由当地职改部门签发验印的相应资格的任职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流动人员获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聘用单位可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式、聘任期限、工资待遇由聘用单位自行决定。

第十三条流动人员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未按时报送评审材料或未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的,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十四条在职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如发现弄虚作假的单位或个人,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取消其三年参评资格。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河北省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使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号)精神,针对我省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问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人事档案在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口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代管人员,需调整档案工资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流动人员晋升、调整档案工资条件、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晋升的各项政策。

第五条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其工资构成中的津贴比例可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津贴比例即—般为5.5:4.5。

人员档案范文篇2

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与个人的主观原因有关系;另一方面,与现行人事档案管理的混乱且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1)要立法。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通过立法、执法,建立信用档案的规范管理和失信惩罚机制。同时,对档案管理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保护好个人隐私权。

(2)分类管理。国家公务员的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建立并管理;其余人员的档案,则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地域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建立并统一管理。

(3)建立信用档案,构建征信体系。明确与公安、银行、工商、税务、民政、法院、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关系,及时收集信用记录入档,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资信证明材料,联合征信,资源共享。强制规定,哪些材料需入档,哪些单位及个人需提供材料,经济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提供资信证明材料等。人事档案管理机构逐步蜕变为独立的富有权威的征信机构。

(4)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行许可证并年检制度。要制定硬件、软件标准,并加强执法检查;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并实行资格证制度,并定期考试,更新知识。此外,要统一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5)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人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的运用,开拓创新,运用新的方式,对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开发研制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档案和多媒体档案,并实行联网,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

人员档案范文篇3

关键词:人才服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

档案是人一生的履历记录,更是人一生的奋斗证明。在非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从事自由职业、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外出务工人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私企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由于没有固定单位或所在单位无档案管理权限,用人单位(个人)委托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单位职工(个人)人事档案。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这部分人员的人事档案就是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一项工作职能,是政府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流动人员的数量逐日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障民众的权益,199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人才服务机构负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接收、鉴别、整理、组卷、保管、转递等管理工作,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并按照规定为其政审、出国、留学、案件审理、落户等出具证明、接待来访、查阅、咨询等服务利用工作。通过走访调查、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查阅智研咨询集团的《2019-2025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等资料发现,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呈现人力资源行业规模扩大、机构数量增长、高端业态快速发展和市场配置能力得到提升的态势;流动人员数量、流动性呈现出上扬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的特点,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的现状,摆脱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不平衡、信息来源分散、档案利用率低的困境,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管理需要和流动人员的服务需求,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

一、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人事档案中包含有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情况、学历学位变动、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变化等方面的内容,用人单位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就可以对流动人员的个人情况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至今已二十余年,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流动人员流动性大、档案工作人员少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1.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档案整理不到位、档案转递不及时,出现“人档分离”“人档不一”的现象,导致人事档案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用的信息,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价值作用。2.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更易发生丢失、损坏档案资料现象,不利于长期保存和利用。3.档案管理过程缺少标准化,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尤为明显,一旦档案资料受到破坏便无法实施有效管理,这也是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未能及时改变,无法满足流动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需要。(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结构配比不合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这项管理工作。《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7万家,其中,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180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523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情况———行业从业人员64.14万人,与2012年33.6万人相比增长了9.89%,平均每家机构的从业人员仅有18人,存在严重的配比不平衡。通过走访调查、查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各地市人力资源机构网站公布的数据资料、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当前人力资源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自身不是档案专业毕业,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门的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与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不相符。特别是有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责任心不够、服务态度冷漠、执行政策僵化,甚至推诿刁难,违背档案管理原则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人社部门的形象。我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结构配比不合理,制约着档案管理质量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是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设备过于老旧,内容不健全,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人事档案的办公需要有专门的场地、独立的库房,有密集柜(架)用于存放档案,有专用设备保证库房环境达标。因专业的档案管理设备费用较高,由于资金有限,设备更新不及时;受条件限制,库房面积与存档数量不相匹配,这些都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档案资料不健全、档案管理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影响了档案利用效率。(四)流动人员档案意识不强,“死档”“弃档”现象增多。通常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不具备管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权限,私企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的人事档案都委托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来保管。很多流动人员把档案放到人才中心托管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有的人对自己的档案长期不闻不问,更有甚者档案早已丢失,有的人对自己能享受哪些人才公共服务更是不清不楚,造成档案“失联”,时间一长将难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如取得新的学历、劳动合同或其他材料时没有及时归入个人人事档案,导致个人人事档案无法及时、完整地反映存档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经历,在评定职称、考研、出国等情况下需要依据档案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时,个人人事档案不能提供有效的材料和依据,就会面临诸多不便。

二、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模式。针对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设施设备老旧的现状,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组建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和信息监督检查机构保证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建立流动人员数据库,分析流动人员的专业情况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岗位需求信息,提高他们就业的成功率。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流动人员的需求和单位需要,提高社会认可度。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委托存档的流动人员可在网上办理查询存档信息、出具相关证明、开具调档函、预约申请个人退休、变更个人信息和代办个人社保信息变更等多项人事档案业务,如,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大力应用数字影像档案提供网上办、掌上办、邮箱办、电话办、咨询办等多种“不见面”服务,既减少群众办事聚集,又优化简化服务流程,为劳动力就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存档单位也可通过网上查询单位立户信息和单位户内现有存档人员名单。同时,加强人事档案的动态性管理,丰富和扩大人事档案的内涵,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提升人事档案的“含金量”,实现人事档案的“再增值”。(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参与者主要是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党的提出要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快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全国联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机构的职能,人力资源机构在现有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特别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改变传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人力资源机构与相关人员或组织机构签订委托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协议,明确双方的利、权、责,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及时、齐全、完整。二是人力资源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应认真检查档案材料,若发现档案材料不齐全、缺页少页或者出现丢失时,要向有关人员或单位去函询问,以此来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备齐全。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场地和人员,完成档案数据录入、信息审核、标签张贴、入架(柜)存档等工作,并由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工作调度、数据审核、督导和统计上报工作。提高人事档案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三)采用多维度培训方式,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人力资源机构要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和深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内部互学”+“定期考核”方式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通过边学、边练、边促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综合理论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同时,要广开招贤之路,吸收一些懂档案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管理能力、熟知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四)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有些高校开设了档案专业,很多高校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司法助理等专业都开设了《档案管理实务》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缺少社会历练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2019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注重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融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技能型人才。这些正是目前人力资源机构的短板,本着“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原则,人力资源机构与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满足企业对应用型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出口”问题。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训、顶岗实习机会,加深产教融合深度,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五)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互联、服务便捷高效成为流动人员的诉求。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提供良好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之一。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人力资源市场要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创新“智慧人社”服务模式,就要抓基础建设,在充分维护广大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情况下,用好、用活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做实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公众需求和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档案管理内容,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利用效率,体现档案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惠民”作用,对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意义。(六)借助新闻媒介加强档案知识的宣传。人力资源机构在办公大厅张贴服务指南、办事流程、注意事项、人事人才信息等,印制人事档案内容、作用、转递流程等宣传画册,利用网站、云平台建立公众号,宣传档案相关的知识,及时人事人才岗位需求和招聘信息等,特别是今年新的《档案法》实施,新闻媒介都在大力宣传,人力资源机构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宣传人事档案;在流动人员办理相关事宜时工作人员详细解答、指导,使他们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机构是保障个人利益的机构,在国家公务员选拔、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时都要审查人事档案,作为甄选人才的证据;在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出具各种相关证明时也要依据个人人事档案。只有流动人员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才会配合人力资源机构及时补充完善人事档案材料,有效发挥档案的作用。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流动人员自身认识不到位、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有关,需要挖根源、找差距、补短板,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浩媛.浅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9(03):127-129.

[2]江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27):92.

人员档案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5、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7、其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第十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第十二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材料的;

4、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要视情节的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人员档案范文篇5

【摘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大力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总之,政治理论知识扎实,档案专业知识深厚,科学文化知识广博,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档案政治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

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必要的物质条件、档案专业人员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人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要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又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当前档案事业的规模日益扩大,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化,档案管理现代化逐步推广,对档案提供利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势在必行[1]。

1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素质

1.1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维护档案真实和历史真实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决定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此外还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品德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品德素质是指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它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大力倡导和坚持立档为公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腔热情的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档案服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对自己从事职业执著的追求,始终以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档案专业和其他各种事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档案专业人员有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决心。

1.1.2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档案专业人员的责任心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自觉的管理好、利用好、维护好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严守国家机密”等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情操都来源于档案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

1.1.3要有勇于创新精神。树立勇于创新的进取心,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大胆开拓,勇于尝试,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改善档案管理条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1.2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结合档案工作职业特点提出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职业道德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1.2.1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勤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的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档案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1.2.2尊重档案,尊重历史档案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的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1.2.3遵纪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由于档案工作是不同于其他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者对于利用者不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当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都在日益扩大,外事活动不断增加,这给国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提供了可乘之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必需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1.2.4工作作风要严谨细致档案工作是一项科技性、服务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案内容、利用档案咨询及信息反馈等各个工作环节中,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2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面。一般的说,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2.1政治理论知识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思想,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南。档案专业人员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并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思想,才能确定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的探索、总结档案工作的规律,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2.2档案学知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知识,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档案学理论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工作实践又迫切需要档案学理论的指导。档案专业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一方面,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档案专业人员要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专业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中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种科学的研究活动。档案专业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档案专业人员应重点学习、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文书学》、《档案分类学》、《档案目录学》。这是档案专业人员必学具备的专业知识。

2.3相关科学文化知识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面广,知识门类繁多,特别是在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仅有档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

2.3.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的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3.2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应有重点的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2.3.3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2.3.4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扩大,档案专业人员掌握和熟悉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以确保外文资料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顺利进行。

2.3.5掌握宣传知识。改革开放的形势强烈要求档案专业人员走出“馆堂”,面向社会。档案部门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档案工作,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档案专业与其他相邻专业的渗透与联合,培养自己的信息编研、开发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办公文秘—档案管理—信息开发一体化管理多面手”,并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从经验型的手工操作模式向现代型的技术操作模式转变[3]。综上所述,政治理论知识扎实,档案专业知识深厚,科学文化知识广博,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

3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人员档案范文篇6

一、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建立

医院离退休人员往往是具有较高学历,同时是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很多的离退休人员在医院工作时都是专家级别的医护人员,而他们的退休对于医院来说是有一定损失的,大多数医护人员在退休时仍然有良好的医学修养,为了鼓励医护人员继续为医院工作,很多医院开始为离退休的医护人员建立简历档案,为医院保留优秀的医护人员提供信息支持。建立相关档案管理也是为管理离退休人员的重要手段,促进医院有序发展。同时,离退休医护人员的档案管理也将医护人员的医疗经历作为案例,可以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会专注建立离退休医护人员档案的建设和管理。

二、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普遍对档案管理重视不足。医院更注重的是医疗方面的问题,而对档案管理这方面的关注不多,医院不同于行政单位或者企业,运行中需要档案作为资料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医院对档案内容所产生的利用价值认识不足。只有准确掌握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档案信息,才能准确开展医护人员工作安排。而当前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导致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不足,不能准确将档案管理和医院的整体管理结合在一起。同时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对于医院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硬件投入不足以及经费支持不够,都是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落后的因素,需要不断加强重视。2.管理档案的团队素质不高。随着互联网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将互联网技术渗透入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必然的现象,医院档案管理不断进行信息化建设。既需要互联网技术又需要了解医学方面知识的人才。而目前医院管理人员大多还是老员工为主,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对互联网应用知识认识不够,对计算机掌握不足,因此与现代信息化医院管理的实行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3.档案管理系统设备落后。医院档案管理系统不仅需要医院重视硬件配备,也需要对档案管理的软件系统不断更新和管理,医院的离退休员工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往往是使用时间过长且不注重保养的,甚至是医院其他部门多余和闲置的设备,在档案信息输入的过程中陈旧的设备就会造成档案信息整理漏洞百出,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不仅需要重视硬件设施,同时进行软件系统的更新和完善是促进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使得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相对落后,无法实现档案资料的快捷整理和有效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

三、加强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措施

1.提高对医院档案管理重视程度。医院加强档案管理政策顺利实行的前提,是能够使医院领导人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医院领导人正确认识档案管理,提升自身的认识,将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问题提上日程,及时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从医院档案管理的制度制定做起,结合医院管理的特点,在相关档案管理制度的范围内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建设,规范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手段,将档案管理系统设置计划进行合理规划并逐步实施,促使适合医院自身的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2.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团队综合素质。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逐渐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医院档案管理顺利实行,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更加全面,特别是医院特殊的工作环境,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互联网知识,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方面的知识,在整理档案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更有成效。3.更新医院档案管理硬软件设备。医院档案管理数据量大且较为复杂,而过于陈旧的硬件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对医院档案管理硬件条件的更新迫在眉睫,设备更新会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精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及时对软件系统更新和完善,软件系统的完善能够更好地处理大量的信息,降低档案管理的难度,更加快捷有效地管理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档案。

在进行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中,首先,医院要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其次,积极对管理系统践行建设和创新,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渐提升医院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促进医院更加有序的管理。

作者:张义梅 闫玉华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参考文献:

[1]周美群.做好医院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之我见[J].企业家天地,2010(02)

[2]段友汉.新形势下医院离退休工作初探[J].重庆行政,2003(05)

人员档案范文篇7

关键词:新形势;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解决措施

一、档案管理新形式分析

在世界经济信息化的大潮中,档案信息化也成为我国档案信息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档案事业的要求,因此作为我们档案管理人员要抓住这个契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敢于创新,科学谋划,把档案信息资源这个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夯实,使我国的档案事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大跨步向前迈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信息量不断扩大,导致档案信息数量的剧增,同时新时期的档案信息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分散性和交叉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和电子业务的普遍应用,大大拓宽了档案信息的服务空间,对档案资源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目前的档案管理人员改变旧的传统观念,认真学习新时期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专业技术,利用现有的条件,逐步实现档案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创新为人民服务的新方式,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满足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人员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的,因此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快,投资比较少,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人员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新老人员交替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发展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快,目前国内在岗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数都是70后,少部分80后,大多数人员对计算机和网络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深,仍然沿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因此接触新事物的能力比较欠缺,与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由于编制的问题,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比较专业的80后和90后无法进入到相应的岗位上,因此造成当前的档案管理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

2.档案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日常的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能够将档案信息科学管理、维护,如局域网、数据库、网站、软件系统、网络设备等,也需要这些管理人才能够推动应用好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资金投入少,一些档案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工资低、待遇差、发展空间小,不喜欢去档案部门工作,因此使档案管理部门的人才十分短缺。由于工资、待遇低,一些高级专业人才更不愿意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3.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少的问题。由于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少,一些软件开发商不情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开发与档案管理相关的软件,使得在档案信息化软件开发方面的人才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档案信息化在软件开发方面,如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平台建设,还有大量的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转换、档案基础数据库的建设,都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特别是系统化、工程化的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没有资金投入软件开发商不情愿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开发,使得在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但目前国家与地方财政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因此不能系统地、由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建设,因此严重地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制定财政专项经费,造成档案数字化等工作的不可持续性,不仅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同时也影响了档案信息化软件开发人才的素质提高。

三、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对策

1.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做好新老交替工作。(1)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素质,培训后要采取考试的方法对他们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进行筛选,对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流,安排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和档案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到档案管理部门中,做好新老交替工作。(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请进来是聘请具有高级职业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现有的档案管理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的适应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走出去是更多与其它地区优秀的档案室(馆)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的经验,更好的武装自己。

2.加大人才资金投入,为档案信息化人才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录用门槛,录用的门槛高了,技术级别就高了,工资、待遇就都相应的提高了,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使档案管理方面人才短缺的问题迎刃而解。

3.加大软件开发方面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档案信息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地方政府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财政资金投入计划,逐步提高,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在软件开发方面,可以采用与开发商技术合作的方式,逐步带动档案信息软件开发人才的素质提高,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软件开发的队伍,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积累人才。

四、结束语

作为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者有机遇,也有挑战,任重而道远,但一定要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关丹 单位:大庆市让胡路区创业二社区工作站

参考文献:

人员档案范文篇8

一、档案干部队伍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档案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从而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也更加重要。如何提高档案干部的管理水平,首先我们应对档案干部队伍的现状有个全面的认识。

下面是顺义县专职档案人员人数、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务情况。

从表中分析:

1有利形势:

1专业档案人员队伍逐年壮大。从1994年的45人,增加到1997年的143人,1997年的专职档案人数是1994年的217倍。这说明,我们有了一个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有了一支稳定的档案干部队伍。也表明,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在增强,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提高。

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有一定比例。1994年有25人,占总人数的55%;1995年有43人,占总人数的50%;1996年有73人占总人数的51%;1997年有72人,占总人数的50%,大学本科毕业的人数逐年有所增加。从中看出,我们不仅有一支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敢打硬仗的档案干部队伍,而且在文化知识的结构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2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从1994年至1997年这四年看,专职档案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44%,186%,176%,244%。社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文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占有极其微弱的比例,是目前档案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2档案专业人员贫乏。几年来,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和文化水平虽普遍有所增加和提高,但档案专业人员却极其贫乏,毕业于档案专业学校的寥寥无几,包括档案专业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内,1994年5人,占总人数的11%,1995年3人,占总人数的34%,1996年6人,占总人数的42%,1997年5人,占总人数的35%。

目前,我们虽然有了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但这个队伍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人才十分匮乏,跨世纪人才短缺,如果不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档案馆功能将受到很大制约。

二、几点思考

1注重人才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着变化,现代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中,这些无疑需要人去操作、去管理。因此,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这些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1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

2注重人才的使用,要敢于大胆使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年青干部,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应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胆启用。

(3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渐适应或逐步完善。档案干部的频繁调动,无疑将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必须抓紧做好档案干部的稳定工作,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档案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另外,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加强对现有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面对目前档案部门知识老化,新技术知识贫乏的状况,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继续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实用性

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便于实际操作,讲究实效。

2拓宽知识面

面对二十一世纪档案工作的未来,为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必须拓宽知识面,学习技术,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以适应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3因材施教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方法与手段,可因人而异。有些单位的档案人员,由于人员变动,需要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但也有些单位的档案人员稳定,又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需要补充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各层次人员的情况,因人而异。

人员档案范文篇9

一、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二、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为干部工作服务。

三、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档案管理整理工作细则》,保护档案的安全,不得泄露档案内容。

人员档案范文篇10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不到位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有地域分散、流转性强的特征,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在档案形成过程中,由于经手人多变,管理区域跨度大等原因,往往存在着手续不全、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对个人信息量的反映不足,无法全面详实地体现个人情况;此外,在具体的档案管理、整合工作中,字迹模糊、以讹传讹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影响了档案的准确性和凭证价值。例如,在个人的年度考核资料中,加盖公章不清楚、有关的个人签字和评价空缺;许多时间较长的资料字迹退化模糊,难以辨认;有些档案资料残缺不全,连续性不够等,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档案利用程度不高

许多用人单位往往只注重档案的管理和保密工作,却忽略了人事档案的功能使用。个人的档案在许多单位看来是个人私密的象征,因而进行严格的保密。但是,由于只注重保密而不注重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加之严格的档案信息采集制度,使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利用程度不足。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受地区发展差异影响

受到地区发展程度影响,各地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在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息流通渠道通畅多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更有关于档案管理的完善制度。但在诸如我们阳泉这样的一些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信息较为闭塞,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员流动本身较少,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科学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意识。

(四)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配置薄弱

档案管理配置的薄弱也是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体现在管理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录用上标准过低,使得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缺乏专业知识,科学的档案管理便无从谈起。另外,档案管理器材和制度的陈旧、落后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设施过于陈旧,有的甚至已经不能达到使用标准,致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存在安全隐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盲区。

二、如何做好传媒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事档案工作体系的完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积极做好传媒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一)从思想和制度上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面对传媒单位人员、部门较多,人员流动频繁的基本特点,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成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职能科室,对流动人员档案进行统一、集中、高效管理。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要按照其社会经历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可以分为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生毕业、部队转业、地方借调等等。并划分相应的区域,建立健全分类目录,进行严格管理。要注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心,把好收集关,出现差错及时更改,并加强与人事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补充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同时要根据上级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制度。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率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对于参与到档案管理的人员,首先,要严格把关,挑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有责任心、品德良好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次,要加强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将传媒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单位的区别和特殊性讲清楚,提高管理队伍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认识水平。最后,单位领导要进行不定时抽查,督促工作人员将工作做细做好。

(三)不同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不一,对待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认识及措施也就不同。为此,传媒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尤其是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根据当地的不同实况区别对待和发展。具体说来,像我们阳泉这样的欠发达的内陆地区,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本地区本单位内部形成重视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而对于信息渠道较为畅通的经济发达地区,则要进一步思考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查找解决对策。

(四)建立电子档案,促进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进程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越来越成为档案管理的一个未来趋势。其具有突出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要建立专门的电子档案室,并且寻求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多个网络平台的共享,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就拿我们传媒单位来说吧,我们单位的流动工作人员,有记者,也有主持人,还有很多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为了避免部分流动人员在此锻炼几年后就跳槽的现象,可以将每位流动人员进入我台后的成长路程记录下来,制作成电子档案,增强流动人员的归属感,还可建立奖励机制,对认真负责的好的流动人员进行转正待遇,留住人才。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