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5-28 09:51:12

高效农业技术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1

1.1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资金投入。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现阶段的农业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过去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土地的价值。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参差不齐,对于新型的技术及设备的引进资金缺失,比如新型杀虫设备,这则制约着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因此引进资金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1.2农民素质相对偏低,农业技术普及困难。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作为技术推广的主体,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解释不能够准确理解,同时农户对于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持有排斥心理,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完全发挥出农业技术的应有价值,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对玉米的杀虫措施进行讲解和杀虫剂的配置比例掌握,所以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注重推广方式[2]。1.3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完整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在现阶段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推广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对技术推广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具有盲目性,这样的技术推广工作则效果不明显,比如对于不同区域的作物追肥的时期控制,这些对于作物的生长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1.4专业技术人才缺失。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专业的技术人才是确保农业生产高效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大多是农业技术站的技术人才,其具备较高的农业知识储备,但是其对于复杂的环境不能够准确分析,从而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农村基础设施较差,难以吸引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进行工作。因此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是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2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

2.1加大资金投入。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相应资金的缺失,从而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缓慢,针对于此类问题,当地农业发展合作社应该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给予农户相应的无息贷款,使得农户及时引进专业的技术及设备,避免因为资金问题导致的农业技术发展缓慢的状况出现,实现农业经济稳步高效发展。2.2注重培训力度,使得农民掌握相应的农业技术。农户由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农业技术普及过程中难以接受,针对于此类问题,首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普及渠道,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技术员可以在耕地时期进行实地教学,使农户充分掌握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其次,农业技术人员可以录制整套的农业实地操作教学视频,这样农户则可以直观的获取到相应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以便于更好的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2.3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从而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果偏低,因此,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首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小组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乡镇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其次,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实现责任制,将区域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责任明确到个人,实现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4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是确保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现在的部分区域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技术人才缺失的状况,针对于此类状况,首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该及时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效稳步推进;其次,当地应该加大对基础办公设施建设,确保技术人员在办公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工作环境,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

3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农户文化素质偏低等,其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探索,实现农业经济稳步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菲.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33.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2

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号)和《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通知》(办〔〕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职能主导和带动作用。

二、工作目标

以理顺体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构为目标,以明确职能、创新机制、发挥作用、提高效能为突破,科学整合,优化布局,明确职责,健全制度,构建统筹兼顾、分工明确、服务到位、工作高效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

三、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原则。按照国家、省和要求,在多模式,多途径地开展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同时,要结合镇(区)产业布局、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科学设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性质为公益性。

二是坚持人员配齐配全原则。在设置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上,核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要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技人员不低于全农技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技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对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

五、具体措施

一是机构设置及职能。

机构设置:相关镇(区)共设置基层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27个,每镇(区)1个,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机构设在镇(区),镇(区)提供办公场所。主要职能包括:特色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和总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并加以推广应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投入品安全性检验评价及农技责任事故的认定;组织农民开展公共特色技术培训教育;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指导特色农业生产,咨询、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特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配合镇(区)工作。

二是人、财、物权管理。

按照省要求,“统筹、县主管的原则”,基层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财、物“三权”由农经局统一管理,业务上由农业中心负责。依据耕地面积、行政村及户数重新核定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27个,核定各相关镇(区)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每镇4人,编制总数108个,人员工资和固定办公经费3万元(参照司法所标准执行),均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由农村经济局统一核发。在人员管理及录用上,各镇(区)特色站的人员采取由农村经济局主管、镇(区)人民政府分管的双重管理模式,实行聘用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的特色站人员应具备农业院校毕业资格;具有农业专业职称;非农专业需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5年以上;能够独立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熟练掌握和运用农技推广政策法规;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业绩突出人员可适当放宽聘任标准。由农村经济局组织相关单位对被聘人员进行考核,签订聘用合同。

三是特色站与所在镇(区)工作关系。

各镇(区)特色站农技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聘用要充分听取所在镇(区)政府的意见。各农技人员所在镇(区)政府要加强对农技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提供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六、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直有关部门和各镇(区)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工作,农业系统的各部门要加强改革工作的指导工作,各镇(区)要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抓紧落实,加快推进,确保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直有关部门和各镇(区)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抓实此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全稳定,深入细政地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妥善处理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按时平稳完成改革任务。

三是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激励竞争机制,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及技术职称晋升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任期考评、考核结果等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技推广工作考评制度。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创新;高效应用

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机构的开设,其目的是为乡镇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持。而要想带动乡镇农业产业发展,则有必要注重乡镇农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实践工作发现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科技人力资源缺乏问题、缺乏和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问题等[1]。为了实现乡镇农业技术创新,便需要认清现状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对策,进一步带动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由此可见,从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及高效应用等层面考虑,本文围绕“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探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技术创新相关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发展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面对偏僻的乡村环境,加之融资渠道缺乏,乡镇农业科技资金不足,这样便使得农业技术创新工作难以得到快速进步及发展。从目前来看,乡镇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部分资金主要由上级相关部门提供,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便使乡镇农业技术创新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2]。与此同时,针对部分投入的科技资金,在管理上显得有些涣散,使资金的实用价值难以有效提高。此外,乡镇农业科技资金融资渠道缺少,使得农业生产力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进而影响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发展。1.2科技人力资源缺乏。要想促进乡镇农业技术创新,保证科技人力资源的丰富性非常关键。但是,从现状来看,大部分乡镇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呈现缺乏的问题。总结起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基于农业科技推广期间,由于农民的素质水平还有待提升,在科技意识方面显得较为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精神,因此使得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推广及发展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缺乏合理科学的方法把新型的农业技术向农户推广,使得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工作进度受阻。此外,将乡镇农业科技使用至实际农业生产期间,由于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在资源配置及人力分配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下,使得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难以得到有效提升。1.3科技覆盖面存在局限性。要想使乡镇农业科技效能有效发挥出来,需逐步扩大科技覆盖面积。然而,从目前来看,乡镇农业科技覆盖面还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在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及教育培训工作方面,执行力度不足,尚未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组织部门独自开展相应工作的局面突出,使得乡镇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受到影响[3]。另一方面,现状下,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模式普遍存在,从吸引农户的注意力角度考虑,需重视完善的信息通讯渠道的构建,使大规模大范围的综合经济经营模式有效构成,这样才能带动乡镇农业技术全面创新,并带动乡镇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2乡镇农业技术创新相关优化对策的实施分析

2.1保证技术创新相关资金投入的充足,合理利用资金。为了保证乡镇农业技术创新相关资金投入的充足得到有效保障,需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科技资金进行合理利用,树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理念,适当增加政府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农业科技资金的充足性。另一方面,需合理对民间资金合理科学利用,在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民间资本,使农业技术创新资金进一步增多[4]。此外,加强科技资金管理,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各项资金落实到实处,禁止徇私舞弊、擅自挪用资金等行为,为科技资金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将投入的部分资金应用到良种推广工作当中,对于乡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来说,需重视“良种”推优工作的开展,对国家粮食生产与粮食价格政策的倾斜合理利用,基于稳定播种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品种布局,对于老品种给予淘汰,及时更换优质新品种,对优质高产小麦、玉米良种、山药新品种积极引进并推广,进而将良种的增产潜力及价格优势有效体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本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在合理利用资金的基础上,目前全镇良种已达到4666.67hm2,其中优质小麦面积0.4万hm2、优质玉米0.4万hm2、优质山药666.67hm2,推优率在95%以上,实现了全镇范围内基本淘汰老品种的目标,进而有效完成了全镇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的预期目标。2.2加强专业农技人才培养。通过加强专业农技人才培养,可以为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需重视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完善激励机制及收入分配机制,加强对农技人才的教育培训。例如:通过开设讲座、做示范、办科技宣传栏、设置技术咨询点、搞科技赶集等活动的开展,在提升农技人才农业科技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将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当中,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水平,进而确保各项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推广及实施效果增强。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农技人才,还有必要发挥当地政府部分及高校的职能作用,为农业技术人员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及政府支持,保证农业技术人员能够参与实际的农业技术创新实践工作当中,不断提升农技人才的知识储备及实践能力水平。例如:通过提升农技人才的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水平,从2018年至今,本人参与组织农业讲座48场次,回答农业技术咨询1508条,发放农业科技明白纸5000多份,有效地解决农民疑难问题326起。这一数据说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及创新急需专业农技人才的支持,所以,需充分做好专业农技人才培养工作,进而保证为更多的农民提供知识及技术支持。此外,还有必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构建健全的农技服务组织例如:单县蔡堂镇南部地处黄河故道,沙质土壤比较多,且存在保水性差、土地贫瘠以及粮食单产率低等鲜明特点。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的种植问题,促进全镇经济发展,有必要做土地改良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科技企业之间的协作,由当地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由科技企业及农业服务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农民进行土地整合,通过深翻地细耕作,加深耕作层;同时,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通过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等土地改良技术,使大约1300hm2的贫瘠土地得到有效改良,进而促进了许王庄、张辛庄、高台子、梅庄、段庄等黄河故道自然村经济水平的提升。2.4加强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农业技术创新来说,其最终的目标即为“促进科技进步”。而对于技术创新来说,为经济与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在乡镇农业技术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加强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大力推行“科教兴农”政策,将科技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利用科学技术推动乡镇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需认识到在乡镇农业种植产业过程中,易受到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质量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所以,需从根源抓起,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理念,做好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报及综合防治工作。以本镇为例,在今年1—7月份,了病虫害9起,向群众印发病虫害防治资料3.3万份;冬小麦春季发生的病虫害包括条绣虫、白粉病、小麦蚜虫,病虫严重,发生面积2133.33hm2次,防治面积2133.33hm2次;夏玉米主要发生的病害包括玉米铁甲虫等,发生面积2333.33hm2次,防治面积2200hm2次。基于病虫害防治紧急期间,严格落实了“531”工作制度,5天汇报一次全面防治工作情况,3天出一次防治通知和虫态发生情况信息,1天进行一次防治工作交流会和培训进展情况汇报。通过上述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使综合防治能力提升,进一步使本镇粮食遭受虫害的损失降至最低化。

3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农业技术创新问题较多,例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及创新相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科技人力资源缺乏问题、缺乏和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需投入充足的技术创新资金,加强专业农技人才培养,并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构建健全的农技服务组织,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和经济之间的有效结合,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与防治工作,以此使乡镇农业技术在乡镇农业产业中得到高效应用,最终带动我国乡镇农业产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治海.“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和存在问题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0):71-72.

[2]沈静.关于加强盐城市亭湖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20,(9):220-222.

[3]刘国强.农村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决策咨询,2020,(4):77-80,86.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先进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县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能稳步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通过集中办师资骨干培训班、农业专家电视科技讲座、农业科技大集、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走村入户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农户有一个结构调整及种田明白人,每个村屯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市级师资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带队参加举办的培训班,主要参加人员有县级骨干教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等。全县参加人员20人。

(二)县级骨干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培训人员30人。

(三)乡村农业技术培训。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针对2012年县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在各乡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电视科技讲座。县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播放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专家录制的科技讲座内容。同时,针对县内无法收看电视台节目的村屯,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下发,实现全县各村屯农技培训全覆盖。

三、培训时间

市级师资培训班在2011年11月14日—18日举办。县级骨干培训班在2011年12月上旬举办。自2011年12月中旬到2012年4月,开始全县技术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县2012年种植业调整规划及农机十二五规划,结合广大农民对培训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项目有:2012年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脱毒种薯栽培技术;水飞蓟、白瓜子、芸豆栽培技术;配方肥使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先进农机技术等。

五、培训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迅速落实,经费上给予保障,及时安排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我县科普培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我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进程。

(二)强化培训质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2012年我县现代农业建设任务,广泛进行科技培训。重点要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加强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根瘤菌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技术、玉米小麦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农业生产科技组装。全力推广应用农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5

近年来,新疆的农技推广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农民素质的提高、粮食的增产、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保障,新疆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但仍存一些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民生产的需要。本文对伊宁县农技推广体系进行研究,在分析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对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总结与创新。主要研究目的有是明确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基本原则及方向,提出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主要内容,指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议、对策。

1伊宁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

从2014年7月起,伊宁县各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三权,乡镇技术员由乡政府进行考核。伊宁县农业局及农技推广中心对乡镇农技推广站只做业务工作指导。这样对积极发挥农业局及农技推广中心统一管理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作用存在较大障碍。

1.2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县乡两级。由于县级财政和乡镇财政投入不足,伊宁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设施落后、推广方式简单、工作环境艰苦,难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县乡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缺少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激励政策,制约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效果。

1.3设施条件仍待改善

“十二五”期间,通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各乡镇农技推广站配备简单的办公设施,但截止到2014年底,再未添置新的办公设备。以愉群翁回族乡农技推广站为例,乡农技站办公场所仅为28m2,10余个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共用1台电脑和打印机,没有文档柜、公用照相机、U盘和公用交通工具等办公实施,不仅降低办公效率,同时严重影响着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效果。

1.4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做好农技推广工作的根本所在。农技推广人员知识单一、技能水平低下,是农技推广工作中的关键薄弱环节。伊宁县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4.1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伊宁县共有乡镇农技人员编制157个,实际在编的133人中仍有10余人不在岗。乡镇政府抽调、借用现象普遍,造成了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

1.4.2各乡镇农技人员配置不均

根据编办核定的基层农技站人员编制数,最多的是16人(愉群翁回族乡),最少的是5人(萨地克于孜乡和维吾尔玉其温乡)。县城周边乡镇实际在岗人数较多,在一些偏远乡镇农技人员严重缺乏。

1.4.3技术人员技能素质较低

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41.3%;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占36.1%,占主体地位的是初级职称者。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多数是90年代初分配的农学栽培专业的少数民族中专及技校毕业生,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新技能、新知识掌握不足。

1.5农民文化程度偏低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中很多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面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现有劳动力,开展农技推广工作难度更大。

1.6推广服务模式单一

伊宁县技术推广仍然存在着手段和方法陈旧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模式效率不高,农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以及培养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完善伊宁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措施

2.1改革体制

改革体制是解决目前政办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的重中之重,全面总结伊宁县农技推广体系多年来体制改革与机制运行,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技术干部“职称评聘”制度,实行国家、省、区级的高级职称干部技术包县、包乡制度,让他们参与基层的技术革新、结构调整、产业规划、重大问题的解决;同时把县级以下技术岗位设置和技术干部“评聘”的权力真正下放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2.2创新机制

一是双向选聘:建立“产业定岗、竞聘上岗、岗定职称”的激励评聘机制,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实行“人选岗、岗选人”的“双向选聘”办法,转换用人机制,巩固并加强技术人员待遇和职称分开的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二是建立“361”考评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针对不同职称的技术人员结合其所在乡镇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于年中、年终进行交叉、公开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定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比例为“361”,即30%优秀、60%合格、10%不合格)。奖励考核优秀者,考核合格者全额兑现绩效工资,不合格者的绩效工资奖励给优秀人员。三是制定“三定三挂钩”责任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结合每位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技术人员签订“三定三挂钩”(定岗位、定指标、定任务,并与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资分配、评优选先相挂钩)目标管理责任书。“三定三挂钩”考核结果直接与次年技术人员的岗位评聘相结合。

2.3强化工作保障及改善推广条件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切实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投入力度,鼓励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使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等得到保障。二是设立农业专项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县财政每年从新增财力中再提取1%,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对科技示范户、优秀技术员等给予适当补贴或奖励。三是争取项目资金。立足伊宁县资源、产业、环境优势,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的储备、筛选、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利用上级扶持资金,改善伊宁县农技推广条件,提升农技推广水平。四是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涉农企业及民间资本,坚持“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农技推广活动,进一步拓宽农技推广经费来源渠道,缓解政府投资压力,使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急需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上。

2.4拓展推广方式,构建多元体系

建立政府型、企业型、自助型等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点内容。

2.4.1突出重点示范、构建四级示范体系

积极推进并完善、提升县级示范园、乡级示范区、村级示范片、科技示范户四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县级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诞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要产物[6]。通过示范园的试验示范来带动周围的农民,同时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7]。伊宁县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项目为依托,今后进一步完善、提升3个县级示范园的高效种植、高效养殖、特色林果、设施农业、休闲观光等功能区的示范作用,并完成国家3A级休闲观光农业景区申报与创建工作。乡级示范区:继续完善、提升20个1000(666.7m2)乡级示范区。示范内容主要包括:玉米良种繁育、玉米标准化栽培、小麦标准化栽培、冬小麦高产创建、冬小麦复播胡萝卜、冬小麦高产创建复播玉米、树上干杏套作薰衣草、高效设施农业、葡萄标准化、留兰香标准化栽培、高效露地蔬菜种植、有机农产品基地、甜菜高产栽培、薰衣草标准化栽培、休闲农业等。村级示范片:每年建设100个50亩以上的村级示范片。建设内容以粮食高产创建、高效模式、高效作物、特色作物为主。科技示范户: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每名农技推广人员每年服务10户以上,每年发展科技示范户1000户以上,每户面积10(666.7m2)以上。

2.4.2大力提倡涉农企业参与农技推广

采取政府推介、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引导涉农企业自主或与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探索农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服务水平和带动能力。一是及时采集技术需求信息,按照农民需要、市场需求、产业要求,依托各类、各级农技服务组织,建立农户与推广机构的直接沟通渠道,以便提供有效服务。二是扩大技术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偏重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服务延伸,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一起抓;由原来的偏重传统农业技术服务向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服务延伸;由原来的偏重为个体提供服务向为农业组织(农企、合作社等)服务延伸。三是丰富技术服务手段,既要用好用活推广现场会、观摩培训、田间学校等传统手段,又要善于创新服务模式。推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服务模式、以农资经销商为主体的农资服务模式、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主体的示范推广模式等。

2.5狠抓技术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2.5.1稳步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及培训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弱,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展缓慢,这也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2]。根据历史经验,结合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最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就是示范带动,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试验示范来带动周围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水平,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3]。一是通过辐射带动,培养农村种植大户和科技骨干,带动周围农民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加大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让农民目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从而促进农民学习和使用科学技术;三是鼓励县乡两级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农民在学习中用,在实践中学,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科技技术[4]。农业科学知识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农业科学水平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同时也是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5]。结合“科技之冬”、“科技之夏”、“科技巴扎”等活动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及职业技能教育。

2.5.2强化技术人员培训学习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学习力度。一是通过选派技术人员到内地、自治区、自治州大中专院校进行培训,每年培训比例不少于技术人员的30%;二是聘请自治区级、州级专家及本单位技术骨干开展最新实用技术讲座,每年受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00人次。通过培训让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农业科技的新成果、新技术,农技推广的新方式、新方法,使其能够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民需求,有效的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5.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平台开展培训

将“三农”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所提供的高效服务项目融入到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与产后的各个环节,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和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准确的在“三农”信息网上,同时对农牧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安排专人解答。

2.6争取项目资金,提升服务效果

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要有项目支持,今后,要继续实施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项目,完善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施设备,保障技术人员工作补助,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成要件。

3结论

本文充分运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全面的摸清了伊宁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提出了伊宁县十三五期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该建立以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力,准公益性和盈利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辅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强化保障、改善条件、提升技能、拓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强有力的建议和创新举措。

作者:赵国军 单位:伊宁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许新.扬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06.

[2]朱方长.面向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J].农业科技管理,1998(6):7-10.

[3]石龙阁,蔡忠杰.辽宁省农业科学阜新基地建设20年回顾[J].辽宁农业科学,2002(2):25-29.

[4]云德奎.加强三个基地建设发展区域经济[J].现代农业,2002(3):1-2,4.

第二篇: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及农业发展趋势

1概述

所谓的现代农业就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依托于现代科技,并且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在城市非农产业中占据着部分生存空间,在大中城市市场、资金、技术及信息等优势的充分发挥基础上,借助于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以及经营的国际化等趋势,促使现代农业发展更加成熟。同时,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民为对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使人们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由此也促进了当前农业的生产效率。

2当前农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2.1农民所掌握的资金十分有限。由于生产资金有限,现有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和采用就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大部分农户对生产资金的掌握是有限的,因此就无法有效支付新技术的费用。在零成本条件下,要想获得相应的技术成果,农户就不得不在可支付的范围内选择一项技术成果最好的技术,这样在经济上才不被制约。另外,有的农户还要求改进信息和技术,当反馈到科研部门后,就会增加科研主管部门的研究成本,不利于获得利润。

2.2农户的科技文化觉悟差。农户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不能及时的吸收和理解。将农业技术提供给农户的过程中,农户自身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文化程度低、经营方面缺少远见,没有科技意识,这些问题就使新技术的能力没能被广泛认可。

3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3.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养一支现代农业推广人才队伍一是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以便明确各级农技部门职责,从而使责任农技员制度得以全面实施,并发挥出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以及首席专家在产业指导、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坚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三是推进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农业远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此外,为了确保农技推广事业能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还要加强政策监管制度,使农业科技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3.2落实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工作,力求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并将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定为:如何解决生产与科研相脱节问题。彻底根除科研、生产和推广相分离的现象,重新整合当前分散的管理体制,摒弃以往的保守观念,不能继续重成果、轻转化。

3.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改革,不仅有利于普及农业技术,同时也能不断完善以政府引导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扩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应的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制度,最终有效的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职业教育体系和经济服务功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得以完善,可以促使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也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此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制化建设,执行好技术市场管理法、新品种保护法、农业技术合同法等。调动起农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出一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为我国农业发展树立起一个新的方向。

3.4农业推广内涵要拓展,提升农业产业。一是对农业的多种功能进行开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升级当前的农业结构,丰富产业形态,提升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将科技知识送入到农户家中,多给农户提供农业政策、农产品信息和产品流通状况信息等,高度重视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并将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政策支持力度也要加大。

3.5健全农业产业,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及管理。一是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对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实行继续优化,与此同时,还要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例如: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和工业龙头企业。二是制定并完善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保障农副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安全都符合规程进程的实际要求。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并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产后加工以及产地环境实行标准化管理。

4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4.1纯农业向综合企业转变。现代农业发展应该是以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作为基础,并坚持以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为长久的发展目标,应该是集农业种植、养殖,环境绿化,观光旅游,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在这一基础上就兴起了“都市农业”。

4.2“平面式”转变到“立体式”发展。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是有“空间差”和“时间差”的,利用这个条件就可以进行各种综合技术的组装配套,有效利用光照、土地、作物、动物资源,由此形成一个多功能、多途径、多层次的优质农作物生产模式。

4.3单纯生产逐渐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发展。以往单纯的生产企业逐渐转变为繁殖、养殖、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企业。有一些企业已经有自己的研究机构,研究项目,一大批龙头企业由此兴起。

4.4农业机械化转变为电脑数字化、自控化发展方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轻了体力劳动。同时,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农业机械装备及其监控系统迅速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使农业生产过程更精确,也更科学。使用带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计量仪器和各种检测仪器的农业机械,有利于人们采取相应的操作处理好各种变异情况。

5结束语

总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发展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要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并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作者:安士婧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张洁.浅析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趋势[J].科技信息,2014(2).

[2]闫敖宏.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2015(6).

[3]黄娟.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3(5).

[4]刘晓磊.农业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分析[J].现代园艺,2015(11).

[5]窦铁岭.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65-67.

[6]张志.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0(2):52-54.

[7]白和盛,苏建坤,杨建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培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9):74-77.

第三篇: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利用不断更新的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使农业技术本身得到不断完善并创造更多的价值,既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也有利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起源于建国之初的计划经济阶段,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经过建立、恢复,到发展创新的一系列过程,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也日益走向法制化、现代化,对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第一,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证明,由政府带头联系各部门组织“三农”协作,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进行有效结合,分工承担农业资源开发、承包、重点项目推广及农业科教兴农,是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精细化、科学化、规划化的手段。第二,农民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展,增加了利用农业技术的可能性。农技推广平台的建设可以及时地展示新技术、农产品的相关信息等,可以丰富农民的眼界和认识,并间接提高他们对农业新技术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农业技术的推广主体就是农民自身,而尽快地了解到有利的政策与法规,以及教育、信贷、运输及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为农民增加采用新技术的机会,可以让农民群体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收益,进而激发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第三,试验、示范进而逐步推广的模式是普遍采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业科研部门如农科院、农业研究中心或农技推广站等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培育出新品种,并通过水肥土壤测试等方式确认了适应该品种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确认之后,会对新品种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试种,从而证实这些新品种在其他环境的适应性和表现情况,成功后树立样板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为此,我国多采用科技示范户和建立示范田的方式,向农民展示成功的样板,使该项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实现该项技术由知识形态生产力向物质形态生产力的转化,进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展开。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互动性不够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向广大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人员——农民群众却成为了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这样一来,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进行思考和生产实践的积极性,有部分农民由于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限制,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讲授的知识并没有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2.2农业新技术推广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心里的期望值不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途径也日益拓展,农业收入并不是主要来源,农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心里预期也不断增加,如果农业技术应用的成本过高、周期过长,会影响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这也和农民利用新技术提高经济收益的期望相悖。

2.3追求技术推广的速度而脱离实际,效果不佳

第一,过高地追求推广速度,而忽略了农民的接收程度和应用的可行性,在农民群众还未完全掌握该项新技术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就盲目地让农民投入使用,出现问题后不细分析原因,查找解决途径,而是逃避责任,撇清关系。第二,农民采用新技术与否和该项新技术带来的收益息息相关。毕竟经济效益才是农民考虑的首要因素,而价格波动引起的农产品收入的变化,对农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性也会带来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因为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带来农产品产量提高,而单价下降,从而导致总收入下降,那么农民群众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是会打折扣的。第三,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带来的成本增加会导致农民对某项推广技术产生怀疑。因为投资项目的成本增加,而销售价格却没有大的提高,会使农民群众在计算收益时把该项成本计算在内。

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3.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体系的培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人才储备

农业技术推广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与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是分不开的。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不同层级的推广人员不断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然后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向下一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传播,通过层层传播,最后使农民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实现推广和发展。

3.2科技创新要有针对性,便于生产应用

农民要想采用一项新技术,首先该技术必须符合生产需求,新技术应用后,要能给农民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而当农业新技术所带来的效益有充分的说服力时,广大农民都会参与其中,进而使新科技成果得到很好地推广。

3.3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及时收集农业技术应用的反馈信息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技术档案;创新机制;开发;推广;应用发展

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农业技术档案效能的新使命,树立创新精神[1],不断完善、加强与提升对是农业技术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构建农业技术档案效能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成果转化能力,发挥在丰产增收、集约高效、防害减灾、改良土壤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为我国强化农业现代化和科学、可持续性发展服务[2]。

1农业技术档案综述

1.1农业技术档案特征。农业技术档案,是在农业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农林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科学技术资源,是进行农业科研、生产基建等产生活动的重要依据[3]。1.2农业技术档案的作用。农业技术档案是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在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和研发出的具有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成果。通过对农业技术档案的应用,探索农作物生长和水产养殖规律,改良农作物栽培技术、改善养殖产业结构,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运用农业技术档案资源,为正确决策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档案数据,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化。同时,农业技术档案也是农业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和借鉴作用,可以帮助农业科技人员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2]。1.3农业技术档案的重要性。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正确引导和启发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思路,激发灵感,少走弯路[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由于科研成果推广的滞后性,利用档案资料可达到以迅速推广的目的;有利于农业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科研成果定性和鉴定,通过最新农业技术档案信息的研发,可以改进和优化科研成果达到最佳效果,还可以利用农业技术档案对科研成果开展追踪、鉴定工作,确保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质量。

2农业技术档案管理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档案管理现状。个别地区对农业技术重视程度较低,档案意识不强,对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许多科技人员不够重视农业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造成农业技术档案材料不足,甚至缺失、不完整;由于农业科技研发周期较长,不同的合作单位、不同的农业技术人员在各个环节的实践、科研、生产活动中衔接不够周密严谨,造成档案收集困难、资料不够完整齐全,难以完成系统化的要求,严重影响开发利用效率。2.2农业技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农业技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由于农业体制的影响,农业技术档案管理相对落后,主要是缺乏资金投入,设施简陋,传统的手工立卷、归档仍然得不到改善,计算机应用水平落后,管理软件缺失,这极大地影响了农业技术档案的检索与利用;缺乏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档案管理人才。农业技术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资质水平低、专业化知识水平不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3农业技术档案效能创新体系的构建措施

3.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上不重视农业科技档案作用的发挥,便很难有强烈愿望管好农业科技档案,必须转变观念。各级部门对农业技术档案工作要充分重视起来,建立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做好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科研人员要认识到科技成果只有与农业生产力结合起来,科技成果才能表现出其价值。档案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档案为科研服务的理念,与相关科研人员协调好、沟通好,做好收集、归档等基础性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3.2树立档案意识,注重效益,创新服务理念。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打破传统模式,改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引导农业技术人员积极与档案管理人员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指导农业技术档案管理机构加强对技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规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档案管理规程系统,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档案自身科技含量,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处理,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农业科技档案的检索体系,为准确快捷服务提供保障,简化服务程序,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资源共享,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1]。3.3多层次、多渠道开发和应用档案资源。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做好农业技术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等基础工作,健全信息利用和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的顺利实施。强化农业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意识,务必确保资料的完整性,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农业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同时对农业技术员进行培训,让其清楚农业科技档案的种类、形式、内容,及时上报归档资料,严格把握档案分类组卷及信息整理,增强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促进农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推广应用顺利实施;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农业技术档案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拓宽科技档案的利用渠道。规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档案管理规程系统。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化,传统的农业科技档案整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建立完整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系统,利用高质量的农业技术档案,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既能帮助农业科技远程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又能为农业科技档案利用提供更好的利用模式,实现农业技术档案资源共享,有助于拓宽农业技术档案利用渠道。3.4积极调整思路,着力完善和构建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体系。新时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给农业技术档案体系的发展提高了新的契机,也为其应用领域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作为引领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的农业技术档案,要充分发挥其效能,为农业发展建设提供更为超前、优质的服务。首先找准农业技术档案工作与民生工作的结合点,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树立正确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农业技术档案信息。同时,树立科技兴农的理念,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为农业技术档案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及时准确的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信息资源,促进和推动农业生产发展。3.5打造新媒体推广平台。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进步,农业技术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农业技术档案资源信息,可以为农民增产增收带来巨大不客观估量的经济效益和实惠。实现这一目标的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打造和利用新媒体平台。利用卫星广播、有线电视、电子传媒、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新型传播媒介,为具有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的农业技术档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拓宽农业先进技术的传播空间,指导和帮助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档案,收集整理有关惠农政策资料、农业科技资料、农产品产销信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资料,为农民致富提供智力支持[2],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档案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4结语

新时代赋予农业技术档案以新的生命力,也赋予农业技术档案以新的效能,使其成为推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原动力,更广泛地为农业决策、科研创新、生产增收和各项工作提供全新、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农业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集思广益,众志成城,积极组织并参与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改良水土配方施肥等科技项目,推广优质高效、资源节约与绿色环保型重大农业技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和不段提升,努力为农村经济、农业科研体系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志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工程操作模式与创新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5(1):20-21.

[2]王茜.农业科技档案利用障碍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7733-7734.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加快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

人员编制、财政经费、服务条件等方面大力支持,二基本原则。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化和完善。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坚持公益性定位。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为农服务实效;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切实解决乡镇农技人员服务缺位问题,全面推进改革与建设工作。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建设措施,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其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真正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机构建设。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设立在基层的公益性服务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病虫害防治和植物疫情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推广和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734号结合我县实际。以乡镇为单位单独设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

三理顺管理体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县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农业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晋升。

四科学核定编制。根据职能和任务。由县编委按照有关规定核定人员编制。县乡镇农技推广站属于公益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县共设10个乡镇农技站。

三、加强队伍建设。

一改革用人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二强化人员培训。要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储备新生力量。三创新用人机制。引导鼓励专业素质高、工作扎实的涉农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到乡镇农技站服务。

四、创新运行机制。

一全面推行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合理确定岗位责任。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

二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将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积极推进由农民群众、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机制。将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考评结果要与农技人员工资报酬、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等挂钩。

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推广工作新机制。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合作社、企业、基地等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

五、加强条件建设。

一加强设施条件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和多功能、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实现乡镇农技站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场所建造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试验示范有基地,保证乡镇农技人员能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现有科研教学单位试验基地、良种繁育场、示范农场、农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为依托。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建设稳固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创新试验示范基地的运行管理模式,将试验示范基地建成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的学习基地、农情信息的采集基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基地。

三探索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模式。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技术支撑。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设施,依托村级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等。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逐步建设村级服务站点,探索对农民的服务机制,使其成为连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点,党的农业政策的宣传点。

六、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我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决定成立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副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农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编制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委负责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沟通协调,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农场经济;数字化;农业技术;运用策略

在我国整体产业发展结构中,农业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要比其他产业的占比高出许多。从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农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当今时代,应该注重加强现代化技术在农业产业领域的运用,以此促使其朝着数字化农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农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数字化农业技术

在农场经济发展中运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实质上就是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对农场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从而确保农场经济能够更加健康高效的发展。数字化农业技术,是结合我国农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对农场工作人员、基础机械设备、财务数据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性管理。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的农场管理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研发出一种更加有利于农场经济发展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综合农场管理系统,弥补传统农场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优化农场资源配置,提高农场基础机械设备的利用水平,为农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有效的、先进的技术支持。另外数字化农业技术在农场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可以促使农业产业在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定技术上的优势。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相对来说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化农业技术运用的规模相对更大[1]。因此,若想在农场经济发展中全面的加强数字化农业技术的运用,就需要加大数字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并加强对区域农场经济的发展的重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其发展,只有区域农场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数字化农业技术的运用。

二、农场经济发展中数字化农业技术的运用策略

1.运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建立数据采集系统。近几年,我国相关农场经济的统计工作并未能够得到明显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历史详细数据缺失以及基础数据信息的流通不顺畅。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没有构建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实效性的数据库。因此,在运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发展农场经济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构建数字化农业集成系统,为农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并且还应该运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并通过终端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动态录入,以此更好的落实和完成农场经济发展数字统计与采集工作。另外,还应该运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对农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绩效评价,对农场信息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进行创新。2.数据采集系统的指标选择。对于我国农场来说,各个农场不仅仅是企业,同时还肩负着区域农业管理的重要职能[2]。因此,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农场经济发展中数字化农业技术运用的经验,根据农场经济实际发展的需求,合理的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农场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指标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指标。数据采集系统指标的选择,需要设计农场经济发展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并且还需要反映出数字化农业技术运用的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确保其与农场经济发展方向和管理水平相适应。3.农场经济数字化系统的综合评价。在运用数字化农业技术构建农场数字化系统的过程中,其涉及的相关指标较多,在年度间对每一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数字化农业技术难以在农场经济发展中广泛的运用[3]。为了有效的提高数字化农业系统与平台的便捷性和使用率,应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从而更好的实施农场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降低评价指标的数量。在降低评价指标数量的同时,还需要确保数字化农业系统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证其不会因为指标数量的降低,而造成评价结果上的偏差。在对数字化农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防止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应该选择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像因子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数字化农业系统的真实情况,其所得出的结论也更具有科学性。另外,应该加强对综合评价结果的综合利用,结合评价结果对农场下一年度的经济发展管理进行预警,从而确保农场经济可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场经济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数字化农业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农场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同时还为我国农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因此,各农场应该注重加强数字化农业技术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汝梅.数字化托起绿色农业梦——黑龙江农垦鸭绿河农场数字化农业纪实[J].中国农垦,2018(8):73-74.

[2]白小乘.数字化农业,你准备好了吗?[J].农经,2017(3):89-91.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种植业;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技术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打破传统农业在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局限性,促进农业种植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重视及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转变农业种植业发展理念,实现最新科研成果与实践活动的相互结合,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技术服务机制,实现种植结构优化升级。

1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

1.1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展开,能够推动农业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农业种植生产提供现代化的专业技术指导,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作物质量。农业种植业从业者关注的核心在于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农业用地数量不断减少,因此为保证社会粮食安全与稳定供应,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有效利用率。而开展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基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农业机械种植农作物,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劳动力紧缺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降低劳动难度与劳动量,减少人员与资源等方面的投入,还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种植的产量及质量,实现最新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造福社会大众[1]。

1.2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农业技术推广能够在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先进农业技术不断地调整及优化产业结构,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生产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且传统农业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及生态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因此必须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其次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农业种植活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

2.1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一般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或者机构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与上级指示组织各项工作,这样直接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与区域内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相背离,且并未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无法达到农业生产实际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并未建立健全的推广激励机制,导致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欠佳,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此外,政府部门并未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导致推广工作的资金、人员及配置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2]。

2.2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对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职业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因为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导致工作欠缺充足资金及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另外,欠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导致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而限制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良性发展。

2.3农民思想观念传统

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民无法轻易地尝试先进的农业技术,且并未正确了解农业技术与农业产量和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普遍认为种植结构的调整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推广方式与模式存在落后性,无法让农民直观地了解农业技术的优势,影响区域内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部分地区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农民对新技术存在排斥心理,并且随着劳动力转移,农业种植人员大多文化素养较低,很难接受新型的农业技术与机械,因此限制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展开。

3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策略

3.1加大推广机制的创新力度

为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保证其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应当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与优化力度,保证技术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从而充分发挥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创新推广方式及理念。农作物类型不同,其对环境、土壤及气候等生产要素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种植地区和农作物特点展开针对性的创新与优化,从而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科研、教育等机构的联合力度,采取分工协作且共同参与的原则,构建完善的农业种植业推广工作体系。加大科研力度及经费投入,研发最新的农业技术,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技术保障。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方法的创新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与支持职能,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种植服务组织,并且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基础保障体系,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示范性项目的建设力度,开展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地拓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大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体系及农业产权交易管理体系等项目的建设力度,实现农业新技术及最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根据地区内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为农民直观地呈现农业技术的成果,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与效果[3]。

3.2做好基础组织建设工作

为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正确认识到推广人员的重要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等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及效果。因此,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建设力度,积极引进专业型技术人才,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展开。针对在职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必须增强专业培训工作,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与考核机制、内部培训与外出学习结合,督促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并且不断地积累成功的实践经验,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够充分掌握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了解区域内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情况与实际需求,正确地处理农民遇到的问题,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树立信心,从而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招聘录用机制,充分考虑应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加大农业技术相关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做好岗前培训与岗位考核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展开。

3.3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项经费,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科研机构等提供充足的运作资金,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农业技术示范性基地等科研机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保障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专项农业技术补贴资金及优惠政策,加大规模化与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扶持力度,为规模化农业生产人员提供必要的资金补贴,以点带面加速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相关政府部门必须不断地完善及优化惠农政策,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质量完成。提高推广人员及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以此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展开。与此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规章制度,落实各个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等,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证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加大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效,针对不达标的工作情况必须给予一定处罚,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落实,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重视及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深入分析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遇到的难题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与完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加速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分析[J].科学与财富,2020(8):155.

[2]梁秀雪,杨君,刘娜,等.探究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J].消费导刊,2020(23):35.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

昌吉州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为出发点,紧扣“放管服”要求,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实现全面小康“三农”短板提供组织保障。在实施中高屋建瓴,统筹兼顾,创新发展,构建立体化、多层次服务格局,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果。

1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

1.1创新体制建设及增强服务效能

昌吉州为加强农业产业技术供给,提高技术服务的适用性,在乡镇一级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各机构成立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构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以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主要产业为出发点,发挥专业技术协同优势,按需求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各类农业经营组织以自身需要出发协同开展技术服务,开放思维,政策上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引导驻地农业高职院校发挥人才平台优势开展农技服务,承办人员培训、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注重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扶贫,针对性地培养乡土人才,让“土专家”发挥大作用,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对脱贫攻坚技术性帮扶力度和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组织农技人员、技术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开展帮扶工作[1-2]。

1.2提升素质能力及补充专业人员

鼓励支持乡镇一线技术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对原有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鼓励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提升从业人员学历。把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打造成爱岗敬业、服务高效的骨干力量,成为乡村振兴中流砥柱。州内各业务主管部门持续开展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在公共课、专业课课程体系和培训师资库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结合本地特点采取案例讲解、理论教学、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有现场经验的相关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讲授前沿技术,有效提高了人员培训的实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根据产业升级需要,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通过实行“千名硕士进昌吉”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吸引普通高等院校农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目前已引进四批人才。于此同时,在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以政策支持。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政策倾斜措施,制定颁发昌吉州“乡镇职称”评审方案,从2020年开始在昌吉市、阜康市进行试点,让乡镇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留得住、用得上。此外,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还重新制定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及兽医师职称评审条件,并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这一职称,为乡镇及以下农业农村一线、涉农企业从事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开辟晋升途径。

1.3强化激励机制及打造特色产业

强化激励机制,明确业绩考评内容,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内容,让长期扎根农村一线、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增加满意度、获得感。开展特色产业技术推广示范。聚焦产业需要,构建多层次技术推广示范,实现村有技术示范区、镇有科技展示板、县有特色产业技术示范基地。把新技术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增效作为主要路径,以科技应用、人才开发驱动乡村产业发展,打造有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展示区,形成以科技要素为核心、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4创新服务机制及高效组织实施

推进农技推广在线服务,鼓励高技能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各类APP平台开展直播,在线开展咨询指导、互动交流、问题解答、技术普及等服务。紧跟农业生产需求,准确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支持信息。增容现有绩效评价系统,进行任务成效线上考核,建立在线管理数据库,实时展示本年度项目任务完成进度和初步成果。对示范基地基本情况、人员配置、示范内容、技术推广单位实行线上动态公示[3-4]。

2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经过顶层设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已形成技术引领、协同、落地三级分工格局。县乡技术服务推广机构主动找问题、明目标、看结果,瞄准“三农”领域短板和重点领域,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履行职责,为实现农业农村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

2.1新技术推广支持产业发展

基层推广单位牵头实施新技术推广项目,农村产权股份制改造形成的新型经营主体组织落实技术推广示范内容,近年重点推进了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基于北斗导航的粮食全程机械化技术等技术集成示范。各县根据种植特点和优势产业布局确定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大力推进各类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机具新技术。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仓储保鲜设施,提升农产品产供销能力,打通鲜活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环节。

2.2有力支撑产业大局

面对“抗疫”新形势,把准国家战略意图,积极应对疫情发展及国际粮食贸易禁运风险,努力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扩大主要粮油作物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油料自给水平,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供应,牢牢把“饭碗”掌握在自己手里。发挥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畜产品稳产保供。根据国家现实需要以节本增效、生态环保为技术取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做好农业技术服务指导。组建技术指导专业组,制定规范易用的技术操作规程,构建“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到田。2.3农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2018年以来,农业部门严格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以保障粮食安全。对种植小麦的耕地优先补贴,保证小麦生产的稳定,保持政策实施连续性,按照小麦、玉米、青贮饲料、苜蓿、特色作物的顺序依次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标准为:冬小麦220元,春小麦115元,青贮饲料地120元,苜蓿100元,玉米(不含复播)和特色经济作物18元。大力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深松耕整地、残膜回收、农药化肥使用少量化、有机肥科学施用等技术,切实进行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对耕地地力保持的积极性,推进畜牧业和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根据发展需要,推动农业“三项补贴”由激励性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由覆盖性补贴向环节性补贴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多渠道增收,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2.4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昌吉州立足“三农”新要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乡村新型服务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农村创新创业等方面尝试引入社会资本。根据种养业实际,推广示范抗性品种、绿色高效药剂、水稻机插、玉米籽粒机收、果蔬机械采摘、畜禽水产设施养殖等集成技术,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养殖减量提质等关键技术,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5-7]。

2.5贫困地区农技服务实效提升明显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农业技术推广公益属性,不断加大贫困地区技术供给,提高技术服务的精准性和效果持续性。细化任务要求,在贫困地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做到贫困村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加大技术帮扶力度,有效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完善措施,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与产业扶贫任务紧密衔接,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口帮扶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上下联动,细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帮扶任务,强化技术服务对产业扶贫的保障。注重持续发展,围绕脱贫攻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针对性地培养乡土农技人才,加大特色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助力贫困村产业提质增效,支持产业对脱贫攻坚的持续带动能力。鼓励技术扶贫全社会参与,壮大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力量,引导支持企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作为公有服务机构的有益补充。另外,正在试点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承担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

3结语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牵动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统防统治、农资供应、深松整地、农产品营销等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今后还要建设一批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农业技术服务单位要在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上更好发挥政府公益性机构作用。在“点、线、面”结合的乡村产业振兴格局中,鼓励特色产业,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带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彦敏.论农业技术服务能力视野下基层畜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畜禽业,2020,31(12):81-82.

[2]易中懿.重塑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模式[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6):5-7.

[3]王作斌.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和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30):105+139.

[4]吴骏泽,郭静如.农业农村系统国有单位机构改革进展研究[J].农学学报,2020,10(9):83-88.

[5]尤魏巍.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0.

[6]张淑敏.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