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5-28 09:51:12

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1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会财务管理水平

我作为一个工会财务干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更需要结合工会实际,掌握好工会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兼职担任工会财务会计以来,我能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工会法》、《会计法》、《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工会会计制度》和《基层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以工会财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导自己的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自己对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街道工会财务科目设置合理,经费使用管理符合政策法律规定,在市、区总工会组织的多次财务经审检查中,对我街道工会财务管理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注重自身学习的同时,我能把自己学习掌握的工会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指导街道下属工会财务管理人员,促进下属单位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近10年来,街道及下属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从未发生违纪违规行为,基本做到“三满意”:即工会组织满意、领导满意、会员满意。

二、专兼并重,认真做好工会经费拨付核对工作

财务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工作中我总是仔细、细致、严格按照工会财务管理要求,力争做得更好。在日常收支活动、往来款项中,及时准确地向领导汇报收支情况和往来情况,并督促每一笔款项是否按实际准确运用,保证资金使用符合法律规定,做到专款专用。街道财政所工作十分繁重,兼任的街道工会财务工作还要面对下属近千家单位工会经费往来和财务管理,工作量大,来不得半点差错。在两块工作都比较繁重的情况下,我能正确处理好专职与兼职的关系,做到专职不耽误,兼职更细致。对市总汇入街道工会的经费,我能及时做好与银行的对帐工作,并认真细致地与直属工会及基层8个村所属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工会进行核对。在核对无误的基础上,再按市总规定进行工会经费回拨。多年来,街道上百万工会经费回拨工作从未发生过差错,得到工会领导和基层工会的一致好评。

三、坚持原则,以管理制度和创新手段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在工作中,我做到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做到“用得合理,群众满意”,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为工会事业发展服务,是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兼职担任街道工会财务管理人员以来,我能主动与街道工会领导沟通,提出自己对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对年度工会经费预算、工会开展活动的经费安排等,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工会经费使用管理的原则、开支范围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等,为领导提供参考。在我的努力下,近几年来,街道工会先后制定出台了工会财务管理的有关文件,建立健全了以街道为核心的工会经费和资产审查监督机制,为基层工会经费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我还主动与街道工会主席一起,深入基层单位工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工会财务工作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严格按规定帮助其整改,直到规范为止。由于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既维护了国家财经法纪,又规范了工会经费使用管理,真正发挥了工会财务的监督服务作用,为基层工会有效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

在单位中,财政改革步伐一直都没有停止,且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也随着发展在改变,从当前情况看,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政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制度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是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要想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控制,必须要从单位内部管理方便抓起,可以说单位的财务方面直接体现着廉洁奉公、贪污腐败现象,所以从单位内部进行控制是最有力、最高效的管理手段,这样能够促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避财务问题的出现。

一、内部控制简述

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单位或者企业为了让自身的经营活动效率更高、经济更强、资产更完整、目标更明确而在单位或者企业内部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自我规划以及自我约束等相关的措施和办法。内部控制可以让单位或者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是单位和企业在经济管理上重要的管理机制。如果单位的内部控制足够完善,员工的工作将会更加规范,无形当中就会给员工带来一定的约束力,在财务管理方面也能进行很好的控制,让单位的财产安全有所保障。内部控制机制还能让单位的责权更加分明,方便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监督,非常适合在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

二、财务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有些单位中,都没有将财务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看待,也没有依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其内部控制意识相当薄弱。同时,我国多数单位都没有内部保障政策,在内部控制方面更是有着较大差距,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2.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政策在任何管理工作中,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都是制度建设,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更是如此,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政策支持,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才能更加顺利。而我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内部的责权不够明确,还有很多财务人员还没有充分了解到工作的实质是什么,对单位内部的制度和相关条例更是不清楚,这种情况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阻碍,造成了管理混乱的现象。3.财务管理工作的缺失从我国诸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主管领导几乎都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所重视,也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异常松散,而财务部门的工作通常的是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核算和支付,完全不了解资金的去向、流动,更没有合理的依据可言。同时,单位财务工作中还存在非专业人员,也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指导,在进行财务预算上通常都没有科学理论上的支持。我国单位财务部门对这些制度建设也缺乏指导性,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在预算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预算的随意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行政单位财务部门所具有的权威性以及约束力全部丧失,流于形式。

三、从内部控制角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我国单位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单位内部的领导以及所有员工都有着直接关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是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那么领导和员工就都会缺少一定的管理意识以及自我约束意识,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情况会让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障碍,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员工的责任感低,更会让财务管理失去意义。因此,在对单位财务管理的时候,要从内部控制入手,加强意识方面的控制,首先是让员工的责任感有所加强,让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在单位内部进行全体学习,让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感增强,同时也能让员工的责任感提升上来;此时是通过内部控制机制中,有效利用法律来约束员工,让员工明确知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员工的整体意识都提高上来,并进行有效的管理。2.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从当前的单位发展现状看,多数的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并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和规则,就算有规章制度,其中也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进和修订的。所以说对单位进行财务管理还是要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入手,让规章制度由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单位完善相关制度,不光能够为单位内部员工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还能够让单位内部员工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都有所增强,让员工潜意识中就要的力争向上。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问题上,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划分好职责范围,避免在财务管理上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此外,还要完善审批制度以及财务预算制度,对单位经济上的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责权划分,避免出现一人兼两职的现象,这样能有效防止以权谋私额现象出现。对于单位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将控制和监督职权用好,明确划分责权问题,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以及效率性就能有所保证,同时还能避免单位内部或者外部的不法分子对单位的财务资金图谋不轨,将所有的隐患都降到最低。3.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当前,单位中财务管理方面的落后与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于财务管理的专业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有相关的会计证,并且如果会计人员等级比较高,就必须要有相关的等级证明,而且必须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在岗位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对于新的会计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学习,以便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所以必须要对于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才能够促进我国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进步。4.增强预算管理控制力。单位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要想对于预算管理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要使得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则进行有效的改进。首先要在单位进行各种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对于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记录,其次要对于各种活动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以便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按照需求来进行。在单位中,领导必须要按照该单位发展的趋势以及实际的资金情况对于以往的发展进行总结,从而提出新的一年的发展整体规划,以便使得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在单位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改革比较明显,这也导致了有些单位的发展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出现问题较为严重的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同时,内部控制机制又是我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条件,又关系到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在单位内部有效采取内部控制机制,能够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再加上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崔春玉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素云.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95-96.

[2]苏效圣.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4-25.

[3]张寒蒙.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河北企业,2015(6):40-40.

[4]姚震.浅析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资产与财务,2012,34(6):141-143.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3

一、三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年以来,三地经过不断探索,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明确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占有、使用单位的职责分工,完善了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有效地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

(一)*省“统一政策、分级监管”体制。*年*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后,省委、省政府明确了*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管理局)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负责省直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根据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定省直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省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国有资产处置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省管理局与财政厅、国资委的职责划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中涉及资金问题的处理意见由省管理局与财政厅会商;事业单位转制的企业,由省管理局会同国资委办理资产划转手续,并移交国资委监管。

*省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模式,即建立统一政策、分级监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省管理局受省政府委托,作为一级政府(省直)资产所有者代表,以省直113个行政事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建立了省直各主管部门对1361个基层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的分级监管体制。同时,为发挥各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法定权限内切实履行资产监管的责任,针对垂直管理单位占用的资产分散于各市县区的特殊情况,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突出的行业特点,省管理局委托部分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目前,已委托省工商局、地税局、劳教局、教育厅、广电局、卫生厅等13个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有资产,其所属实行独立会计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达600多个。

(二)*市“政府委托授权管理”模式。*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起步于1997年,其改革探索被概括为“*模式”,即“政府委托授权管理”模式。主要是推行国有资产委托监管制度,由市国资委与有关管委、办、局签订委托监管协议书,委托其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在国资委登记建账,其中的非经营性资产由市国资委委托*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管理局)管理,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由国资委社会事业处管理。

根据市国资委《关于授权*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属*市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的批复》,成立了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即市管理局国资处,以下简称国资办),对市级机关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实行单一注册管理。管理范围包括由财政拨款形成的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来自市级机关100多家单位(包括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形成了纵向由市级机关各部门到所属事业单位、横向由经营性单位到非经营性单位的管理格局。在资产的配置、处置上,建立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资产购置预算和配置由市管理局负责,申请使用和报废资产由财政局与国资办会签,避免了国资管理部门“管而不理”的问题。

(三)*市*区“分工合作、协同管理”模式。*市*区政府从20*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基本做法是,将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建立产权政府所有、管理部门监管、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管理体制。具体由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区管理局)和资产使用单位构成“分工合作、协同管理”模式。区财政局作为固定资产产权所有代表,行使固定资产购置资金的监管职能,负责监管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形态,并对资产实施调控;区管理局在财政局监督下,负责统一管理授权范围内的固定资产产权,即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监管;资产使用单位负责对占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实物信息的及时、准确,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一模式充分考虑了区管理局与财政局、资产使用单位之间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了比较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体制。

二、三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成效

三地在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分工的前提下,从加强基础工作入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拓展管理范围,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一)*省主要工作成效。省管理局首先开展了国有资产专项检查,进行了产权登记,摸清了国有资产存量,为解决国有资产使用管理中的问题打下了基础。开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强化了国有资产日常监管。同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投资收益监管方式。今年4月,经省国资委同意,制定了《*省属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对省属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

(二)*市主要工作成效。市管理局自2001年开始,实行了“三核一评”(即核准单位户数,核定产权性质,核实资产存量,评比管理单位),并与资产使用单位签订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2005年签订责任书的单位已增加到60个。同时,由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专项审计,防范资产监管风险。在资产配置和处置上,市管理局与财政局、国资办会签审批,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预算约束。

(三)*市*区主要工作成效。从20*年开始,区管理局连续三年开展了资产清理核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推行“资产条形码”网络信息管理手段,建立了一整套分级网络体系,实现了对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的全过程网络动态管理。在资产处置上,采取集中收缴、集中处置的方式,优先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教育事业、社会公益事业,然后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拍卖。同时,制定了经营性用房管理办法,由区管理局对经营性用房及相关收益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三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经验与启示

(一)理顺职责关系,注重协调配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必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和权责分工,相互支持,积极配合,才能做好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等各项工作。如*省实行委托管理,充分调动了各主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市管理局将日常核查与协同相关部门监督相结合,一方面与财政局对限额以上资产配置、处置申请进行会审,另一方面配合审计局对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区建立“分工合作、协同管理”模式,区财政局从财政监督角度把好资产生成支付入账和对账关,区管理局从实物信息监督角度把好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实物动态变化关,各单位从日常管理角度把好资产使用维护关。

(二)做好基础工作,规范管理行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中,重实物轻价值、重购买轻处置、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资产家底不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还很严重,资源配置标准不一、各部门占用资产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只有从夯实管理基础入手,以规范管理行为为重点,才能切实抓好资产日常管理。如*省建立了产权登记和资产统计制度,定期开展资产专项检查工作,并且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市自2001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清产核资,并对固定资产进行了专项审计;*区也从2005年开始,由资产管理办公室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了网络动态管理系统。三地都把基础工作和规范管理作为重中之重,采取的措施针对性强、执行到位,有效地加强和改进了资产管理工作。

(三)创新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手段。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显现,要求相关部门必须不断适应形势要求,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三地在近年来的资产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广泛应用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一是在资产购置和处置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市通过整合后勤资源,进行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区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采用招投标等社会化、市场化手段进行资产评估、出让、出租等操作。二是在资产使用的管理上,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和程序设计的作用,引入目标管理等理念。如*省对省属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市通过开展“三核一评”活动,与经营者签订经营性资产管理责任协议,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各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四、对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今年6月,财政部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后,我局至今未能与其在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能分工达成一致意见,相关办法也没有及时出台,对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我们认为,我局应积极借鉴地方的实践经验,理顺外部关系,转变传统观念,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体制、夯实基础、健全制度和加强研究上,更好地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一)理顺与财政部的关系,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抓紧出台中央级管理办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由于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的特殊性和管理的复杂性,财政部、国管局、各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应当探索建立财政部—国管局—各部门分级分类管理体制,具体分工如下:

财政部作为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其工作重点是进行业务指导、信息交流和监督检查,负责审批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并对国有资产处置收益进行管理。国管局在财政部的政策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其工作重点是开展清查统计、健全制度标准、规范管理程序、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审核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并向国务院和财政部定期报告资产管理情况。各部门按照相关制度标准和管理程序,负责具体实施本部门下属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审核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并审批其他事项。对于垂直管理系统的行政单位和行业特点突出的事业单位,如海关、国税、科教文卫、新闻出版等,还可以实行委托管理,由各部门根据统一政策,制定本系统、本行业的实施办法。

在这种体制下,管理方式将由以行政审批为核心转变为以制度规范和监督检查为核心。具体而言,国管局主要负责制定制度标准,规范管理程序;各部门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审批,报国管局备案;国管局通过专项检查和清查统计对各部门国有资产情况进行监督,并将结果报国务院和财政部,也可根据情况向社会公告。这种管理方式,一是扩大了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权限范围,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负起资产管理的责任;二是减少了财政部、国管局日常管理的事务,使其集中精力于完善制度标准和加大监督力度;三是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四是为实行资产绩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改进管理手段,切实做好基础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必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改进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一要进行资产清查,摸清底数,这是规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当前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全面开展资产清查难度很大,可以考虑先进行专项资产核查,如土地、房屋、公务车辆等。前不久,国办转发了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单位用地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开展中央单位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工作,为土地资产清查创造了良好条件。二要进一步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创新资产处置方式。目前,由于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管理行为不够规范,部分单位不仅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而且在资产的出租、出让和报废等方面也存在较大随意性,资产处置后很难通过资料准确地反映出来。为此,必须切实加强资产处置管理,规范“非转经”审批,对长期闲置或超标配置的资产,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统一处理。要认真执行报废审批制度,防止可用资产提前报废,尤其要严格防范一方面报废可用资产、一方面申请购置同类资产的现象发生。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手段实现各部门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使其及时转化为有效资源。

(三)健全制度标准,规范管理程序,加大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1998年以来,我局先后制定了《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初步建立了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但在以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根据财政部的两个办法,尽快出台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二是制定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等配套办法,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健全国有资产标准体系,包括配置标准和处置标准等;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垂直管理系统和特点突出的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五是针对公务车辆、经营性用房、闲置资产等,制定专项资产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4

关键词:热力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策略

热力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速度逐步加快,而且各项工作业务都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但是仍然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可持续运营的能力,进而造成经营管理水平的降低。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热力公司必须从自身发展实际着手,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加大财务管理工作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热力公司财务管理环节的问题和缺陷,为热力公司的可持续运营注入动力。

一、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意识

要想有效完善热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切实解决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问题,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改变过去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观念,真正将财务管理纳入到管理的核心环节,并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热力公司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意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热力公司领导要注重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培养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在决定企业战略和推进各项工作时都需要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将财务管理的优化贯穿始终。除此外,公司领导还要具备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努力的接受以及吸收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并在企业运营当中进行实践落实。其次,要提高热力公司职工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使得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参与财务管理工作,优化财务管理体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逐步形成上下一致的凝聚力,使得公司上下都能够共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作出贡献和积极努力。最后,热力公司要在正确财务理念的指导下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和战略需求的长期规划,强化投资信心。

二、积极推进公司技术改革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热力行业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也在推进着供热体制的改革工作。供热体制改革为热力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出现财务缩水问题,为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阻碍。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热力公司不能够坐以待毙,而是可以从技术层面着手,运用技术的改革来降低公司运营和发展的成本,从而有效的保障收益,解决财务缩水的严重问题。这里提到的技术改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的是热力技术的改革。热力公司之所以能够长远持续性的发展,是因为拥有着热力技术,而且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从而能够为热力公司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通过热力技术的改革可以有效降低供热公司的成本,进而提高收益,解决财务管理的困难。另一方面指的是财务管理技术的改革。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超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技能作为有效支持。热力公司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并在实践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和做好总结反思,抓好财务管理的细节,从全局以及公司的发展实际出发,推动技术的变革,并用技术变革来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动力。

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市场本身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有着不可预见性的特点,而且公司的决策者能力素质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那么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总之,热力公司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会遇到很多不可控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风险,甚至造成公司大事件,为公司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和影响。因此,热力公司必须要积极防范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风险,而为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就要积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跟踪和监控好热力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做好及早的诊断和判断,及时发现危机信号,发出财务风险的预警警告,以便能够根据从中获得的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首先,热力公司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并安排专人负责和落实,提高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预警能力。其次,热力公司要善于对风险信号进行捕捉,从不同的渠道来获取财务风险信息,拓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范围。最后,热力公司要积极构建短期以及中长期的风险预警机制,做好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为热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强化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完善热力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就在于积极推进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和能力帮助。热力公司需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为他们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财务管理岗位的需要,在这一岗位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非常完善的财会理论和经济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不同的层面着手来为热力公司财务决策提供策略建议和依据,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的价值。与此同时,财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的吸收新知识和学习新技能,同时对于新信息必须具备敏感性和敏锐的感知度,有效抓住信息的变化和分析变化趋势,并且综合热力公司的运营状况来展开全面评估,全方位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除此以外,热力公司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训,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强化财会工作队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有效指导财会人员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规章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热力公司一般情况下的发展规模不大,管理体制往往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规范和法制指导,同时也需要对公司的实际工作展开细致划分,尤其是要提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展开财务核算时,热力公司要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的规章和要求做好认真审查的工作,在对账时必须要保持严谨的态度,确保账目的真实可靠。同时还要保证财务制度的各项条款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在构建与热力公司财务管理实际相符的财务管理制度时,首先需要对自身情况展开深入具体的分析,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工作重点,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财务预算和成本管理制度等。另外,在财务管理制度当中必须明确指出,热力公司各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奖惩制度来处理今后实践当中的各项财务管理任务,形成对全体人员的约束,提高公司全体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热力公司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后,还需要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对于优点必须要努力发扬,而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的解决和完善,恰当的调整财务管理制度内容。财务管理工作是热力公司规模扩大以及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需要根据热力公司的发展实际来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热力公司的竞争力水平。为了完善热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积极推进公司技术改革,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作者:赵西岭 单位:濮阳市热力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燕.加强成本控制财务控制使供暖企业扭亏为盈[J].中外企业家,2015(14):172-173

[2]张文丽.优化热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J].现代商业,2014(6):234-235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5

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均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同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发展战略的实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结合相关资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能够更好地重视发展与管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推动,人是决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还是知识的承载者、应用者。高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借助现有的企业管理手段、管理技术,才能够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就企业而言,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其衡量生产、经营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而只有落实了企业管理工作,才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和外部交往的纽带。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日益加深,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有效融合。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前,企业的发展环境也逐渐复杂多元,在市场扩展、产业划分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市场扩展为产品、融资、管理等方面,竞争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促使企业财务资本达到最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益。资金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得以运行的基础,企业的资金具有循环往复流动的特点,像“血液”在血管中不断循环一样,资金的生命力也在于“运动”,资金正常运转了,生产经营就被盘活了,企业也就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反之,如果资金一旦停滞、不流动、僵化,就会造成企业全面“瘫痪”或“崩溃”。只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才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成为一种客观必然。(四)强化财务管理制度,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财务管理部门能够通过对财务指标经常性的计算、预测、整理、分析,肯定成绩,揭露问题,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合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财务控制相对薄弱。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大部分企业未能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传统的财务处理、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财务核算标准、资金管理方式。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筹集、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使得企业经营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松散、不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直接导致财务控制相对薄弱,企业运行效率低下。因此,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不断调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二)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模式僵化,缺乏网络化服务平台。当前,在网络化水平高度化发展的时期,企业的财务管理、日常管理工作均发生巨大变化。在互联网环境中,顺应科技时代变革,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效率,是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改革性的工作,具有长期性。由于当前企业缺乏网络化服务平台,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一种封闭的工作状态。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支持各项经济决策,实现各项资源的共享,需要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网络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前,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实时获取各项生产、销售、仓储信息,必须建立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企业的传统职能管理为人事、财务、IT几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各个部分之间相对分散,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因此,企业必须从传统发展转化为网络化发展模式,才能够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例如,在现有财务人员中,调动一些优秀财务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以此确保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能够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同时,财务负责人还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市场经济变化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展开思考,确保财务战略工作的稳定开展。(二)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为了确保企业基础性财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需要建设财务数据共享平台,在数据共享平台内,传统的财务系统为主要功能模块,以便能够开展收款、支付、固定资产、薪资核算等。在时代多元化发展的当前,企业逐渐将费用报销、报账系统,融入到财务共享平台上,为费用支出、保障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三)转变财务作业模式。在企业经营中,为了确保财务工作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需要转变财务作业模式,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效益的同时,能够为共享服务工作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必须落实信息搜集工作,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搭建完善的财务管理软件,全面提升财务管理软件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据企业发展特点、市场经济需求,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此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资源的沟通与共享。

参考文献:

[1]韩正:《浅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232-233。

[2]吕春梅:《浅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015(06):228-230。

[3]朱银萍:《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7(13):169-170。

[4]任翠娟:《浅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2014(02):230-231。

[5]曹爽:《浅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287-288。

[6]白雪琴:《浅谈加强财务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现代农业,2017(10):138-139。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务管理;发展;探究;企业

一、引言

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下财务管理是指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论实现有机结合,在计算机环境中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并应用各种模型来实现管理的方法。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大量的经济信息,并根据经济环境适时建立各种分析和决策模型,来揭示财务管理活动中一系列深层次、较强综合性的定量分析问题,做到充分利用核算信息和外部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财务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不清,工作积极性不够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清,片面地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帮助企业“记好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造成了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创造性的工作思维和能力相对缺乏。

2.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岗位职责需要进一步细化

很多企业在财务制度上已经形成了较为严谨的管理制度和构架,但是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岗位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岗位职责。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成效的几点思考

1.强化思想认识,提高管理成效性

思想是行为的源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成效,最主要的就是从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企业的财务主管部门或者企业负责人,应该切实的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落实岗位职责,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能,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落实岗位的管理职责,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依的工作原则,进一步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原则意识。

2.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发展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融合,是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分析当前市场的行情,构建新型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加强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完善企业投资、发展等一些列的资金流动。

3.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发展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切实的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的财务管理队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带来的新的机遇和选择。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当前资源丰富的互联网平台,拓展自身的财务管理视野、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还可以与全国各地的财务管理人员一道,分享财务管理心得、交流财务管理模式等,取长补短,切实的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

4.科学的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

最后,企业应该切实的转变传统的考核模式,科学的对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充分的调动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把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管理行为、管理能力、工作状态、职能发挥等都纳入到考核与评价的体系中,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生态圈,并且把考核与评价的结果与个人的薪资、待遇、职称等相挂钩,激励更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积极的投身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

四、结语

总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切实的立足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此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重视自身信息化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断的为自己“加油充电”,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肖冰 单位:西山煤电 ( 集团 ) 有限公司东曲多种经营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杜巍,叶娜,余雪花.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5).

[2]李梦薇.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西部财会,2016(9).

[3]周鑫,戴文涛.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4).

[4]倪娜,赵息.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及其对策——基于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

[5]戴喜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即与财产和资金有关的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指标。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及其途径,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这些问题及缺陷严重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于高校其它与财务有关的工作,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方案,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可以促进高校基础工作的推进。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在高校内部占有重要的位置,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学生的校园卡充值,水电费与空调费的充值,学杂费与住宿费的扣划,还有专项资金的管理与具体落实及融资管理等,都属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范畴。这些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任何一项工作的疏忽,都会给高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落到实处,必须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必须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针对一系列与高校资金、资产有关的管理,是高校良好运行的经济基础。缺乏经济基础的高校,只能沦为尴尬的境地,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在高校教育事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剧的今天,提升其内部财务管理效率,已经成为高校必须做好的功课。一言以蔽之,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内部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与缺陷。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从多个方面入手,找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后期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设良好的条件,具有积极的意义。(一)人才建设与管理环境有待改善。人才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与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及其领域的工作压力都在进一步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也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务人才的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学历与业务水平要求。提高人才标准,加强人才管理,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引入专业财务人才之后,却未能很好地落实到日常管理实际中,存在如下一些不良现状:(1)招聘要求高,待遇水平相对较低。在当下高校财务管理人才招聘环节,对高校财务人才的引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管是在学历方面,还是在业务水平方面,都较以前高出一个层次,尤其是一些重点高校更是如此。既要求应聘者具有专业技能与知识,又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然而,在严格的招聘环境下,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情况,如果按照地方物价水平而言,很多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薪酬还是相对较低的,有待进一步提高。(2)晋升空间小,激励机制不完善。众所周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晋升空间并不像其他职务一样,具有高晋升空间。一旦步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就意味着未来的职业生涯基本已经定形。但是这并不是人才流失的主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晋升空间小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双重问题。很多财务管理优秀人才看不到美好的未来与发展前景,导致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人才流失率比较高,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二)风险管理意识弱化。风险管理意识弱化,这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之一。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风险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繁琐、体系庞大、结构复杂,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非常不利。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弱化问题,主要表现为:(1)缺乏有效的财务投入效益评价管理。在高校日常工作推进环节中,必然会涉及到对财务资金的应用。财务资金在应用的审核与评价中,高校缺乏有效的投入效益评价。如果事先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与决策方针,有效制定效益评价目标,明确效益评价范围,将会减少财务资金投入的风险性。反之,财务资金投入的风险性将会增加,重视风险管理,至关重要。(2)对债务管理的风险意识不强。化解、防范债务纠纷,是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谓的债务管理,就是指高校针对自身放出的债务或者借出款项,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很多高校因为缺乏风险预知与管理意识,对债务管理实行比较宽松的措施,导致债务的收回一拖再拖,最终,很难全部收回。这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3)不动产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不动产主要是指对高校房产的管理,特别是对于新校区与老校区相关房产的管理,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对于房产管理的有效性理念、房产管理细则需要进一步提升。(三)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透明度不高,这是国内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日常的财务管理环节,对于学校的财务状况,只有管理者及其校长可以了解情况,广大师生并不获悉高校财务管理状况。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具有许多后顾之忧,信息监控渠道急需丰富与完善,这是问题的关键。造成高校财务管理信息透明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信息公开后果的承受能力不强。很多高校不敢公开财务管理信息,通常实行比较隐秘的管理途径,因为害怕信息一旦被公开,将会引起一定的社会舆论,特别是高校师生的舆论。社会舆论对于监督管理是好事,但舆论也具有极大的破坏能量,对于高校事业的发展有时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鉴于这样的原因,很多高校不得不选择保密财务信息,内部控制比较严格;二是关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的透明度提升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课题比较少,而且缺乏一定的榜样作用。国内外的高校在财务管理这一块,大多数都尚未建立信息披露机制,财务管理的保密性比较高。(四)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管。高校财务管理常常会面临一些重大的决策与管理事宜。通过相关研究,在查阅大量科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校财务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大多数高校都尚未开通有效的内外监管渠道,对财务监管的科学性不是非常重视。一般而言,在重大的财务管理决策中,大多数高校都不会聘请外来的专家直接参与,而是在财务工作范围内由内部管理人员来执行。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内外监管有效性不强的问题,主要是针对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在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外来专家的参与度比较低,大多数高校都是实行直截了当的内部评价、考核与项目确定。这虽然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但是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会不强,有时甚至会造成财务资金的浪费。

三、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途径及其对策

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良现状的分析,提出下列可行性的应对措施,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一)完善人才建设与管理模式,留住优秀职工。关于高校人才招聘与管理,高校在财务管理环节应该放到重要位置。在人才招聘管理方面,主要的目标应该集中于人才建设上,特别是对于优秀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重视力度。完善人才招聘与管理模式,留住优秀职工,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1)优化职工薪酬结构体系。在高校财务管理内部,大多数特别优秀职工流失的重要原因是其薪酬水平不高。为了留住财务管理优秀职工,降低财务管理工作职工的流失率,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实际,优化薪酬结构体系,适当提高特别优秀职工的薪资水平,留住优秀职工。(2)定期调整职工岗位。针对高校内部财务人员晋升空间小的问题,高校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畅通优秀职工的发展渠道和晋升空间,通过职务和职称的双轨制来解决优秀人才的发展问题。(3)强化激励机制。降低优秀职工的流失率,除了完善薪酬结构、提高晋升空间之外,还应该从激励机制的建立方面入手,强化激励机制。对于优秀职工,给予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激励。(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这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优化途径。在相关财务资金管理环节中,高校应该实现风险监控与管理,将资金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称之为限额管理。当财务资金超过一定限度时,要加强财务资金的审核,避免风险性问题的大量产生。同时,还要强化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风险管理意识,以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为基础,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风险意识进行培养、提升,最大限度减少高校财务资金的风险,这是高校财务管理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三)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针对高校目前财务管理透明度低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信息公开的途径来解决相关问题。对于财务收入及其支出,做好月度、季度和年度的信息公开处理,通过学校的公示栏,或者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公开出来。并建立投诉机制,让广大师生对学校财务管理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通过邮箱等多种形式,发送到相应的投诉机构。财务信息选择公开,有利于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这样一来,无形中就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增加了一定的压力,进而强化其工作责任心与财务管理意识。(四)采取内外监管措施,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高校应该建立内外审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注重财务监控渠道的拓展。首先,高校可以成立内部财务稽查机构,对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及其二级财务管理机构实行定期稽查,防患于未然。其次,强化内部审计的力度。明确内部审计员工的职责,构建内部审计员工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内部审计中,要特别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预防。最后,强化内部和外部审计的有效结合。这是完善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高校可以将其财务审计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为其内部工作人员,一组为专门聘请的财务审核与管理专家。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严格推进内外审计结合工作,多渠道打击贪污行为,以保障高校合法的权益不受损害。

四、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完善人才招聘与管理模式、重视财务管理内部环境的控制,强化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健全信息披露机制,促进信息公开,推进内外审计的结合等,在内部控制视角下,这些对策将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及其质量的提升,对高校的长久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易先菊.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广州市A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7.

[2]王宇擎.内部控制视角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3]康启鹏.GH大学预算管理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曹娟娟.大学制度改革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5]朱莎.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4):278.

[6]CostinIstrate,DumitruBadea.FinancialmanagementofinsurancecompaniesinthecontextofthenewregimeSolvencyII[J].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usinessExcellence,2017,11(1):625-636.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8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高校的基建工作一直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建工作关系到一个高校的基础硬件设施,是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高校师生赖以学习生活的重要基础。高校基建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基建工作所需资金庞大,来源广泛等,如何做好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阶段,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依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资金预算粗糙、财务核算不规范、投资决策失误等等。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特点

第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首要特点就是投资规模大、风险高。高校的基建工作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必须跟上,特别是高校宿舍的扩建。宿舍扩建一般都是一个大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一般都是上亿甚至是几十亿的投资,建设周期一般也比较长,一般资金投入要几年以上。而这些资金的投入一部分来自学校的自有资金,还有一部分来自国家的拨款,一部分来自企业或社会团体捐赠,剩余的部分可能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因为借贷的数额巨大,因此,投资的风险非常之高。第二,政策性强。高校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也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它的每一项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由国家或者政府批准的。高校的基础建设工作主要是由国家或者政府批准并且监督建设,在基础建设工作中,任何资金的审批、使用、预算等等都是按照国家或者政府的指导或者文件进行。对于资金的运用,不是特别有自主权。因为基础建设的政策性强,导致很多的高校并没有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对资金进行管理,对基建的财务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事实上,虽然资金的审批使用是需要国家或者政府的批准,但是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资金的筹措等等都是由高校自身完成,因此,有效地对高校基建进行财务管理是必须的。第三,社会关联性广。高校的基建工作涉及面广。涉及方方面面,和社会各层面有交集。从基础建设工作的审批再到资金的总体预算等,这些环节需要国家及政府发生关系,国家或者政府需要对项目进行审批。资金的借贷则需要国家和银行的资助,这就需要多与银行或者政府交流与沟通。原材料的采购与施工等等则需要与供应商、施工单位等等相关联。材料质检确认需要与供应商多多交流与沟通,从而敲定价格或者数量等等,施工单位更加是高校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对象,因为施工单位的施工与建设投资项目的质量相联系。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

第一,基建财务管理效率低;基建财务管理效率低主要体现在各部门责任不清楚且出现责任推诿等等现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基建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等部门都要涉及其中。基建部门主要负责与施工单位打交道,一切与基础建设有关的都与基建部门有关系。审计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和监督,监督施工方是否偷工减料,监督基建部门是否将资金落到实处,也监督财务是否及时将资金投放到基建部门等等。财务部门的工作主要负责基建的核算,以及资金的预算结算等等,财务部门还需要将这些部门统统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交流与工作。而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对完工后的资产进行管理与登记等等。每个部门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将工作做好。但是现阶段,参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各个部门总是出现责任推诿等现象,各个部门并没有良好地配合。基建部门推诿说财务部门没有及时地将资金拨付,审计部门监督责任没有落实,审计敷衍了事;财务部门抱怨各个部门并没有有效与其沟通,导致财务账务处理不及时等等;资产管理部门经常出现对资产划分不清,管理各方面出现状况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各个部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而没有考虑高校基建整体的利益,从而导致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第二,预算粗糙。很多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主要是由于预算粗糙,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做得不细致,也导致了巨额的资金浪费。而预算粗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相关部门出现可行性报告不执行的现象。高校的基建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审批,也要经过可行性分析。但是有些部门并没有按照相关可行性报告执行,导致项目在建设期间费用超支,并且成本也超支。因为没有根据可行性报告进行建设和执行,也会导致基建部门节约意识淡薄,造成各种材料浪费。二是欺骗审批,压榨预算。很多高校就算有预算,其预算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审批。因此,为了让上级能够将通过项目的审批,他们会将预算压缩,也就是把需要更多的资金预算压榨成更少的资金预算,只是为了获得上级的审批。在审批下来之后,实际并不按照预算执行,该怎么用还是怎么用,出现超预算,浪费严重等现象。三是审核不严格。很多预算即使不符合规定,但是由于审核不严格,所以导致有关部门出现超支等等现象。也是由于审批不严格,基建部门等部门经常出现超预算,费用成本等超支等现象。四是不合理支出多。由于预算粗糙,或者审批不严格,导致相关部门出现很多不合理支出,不合理支出会导致资金应用不到位。导致资金应用不合理,效率不高。第三,账务处理不规范。基建财务需要有特别的财务科目,比如需要设置在建工程,待摊费用等等科目,还需要设置相应的二级科目。但是很多高校的财务并没有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而是一并计入相关的成本科目或者费用科目。由于财务处理不规范,导致查账出现困难。也导致相关审计人员的审计出现困难。这样的现象也是由于高校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导致的。第四,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出现不合理投资,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主要是由于高校的基建主要是由国家和政府审批,资金预算可能也需要国家和政府审批。虽然基建的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但是事业单位有国家和政府做担保,因此高校的资金并不紧张。也是由于事业单位的基建工作由国家或者政府牵头,导致很多财务人员并没有财务管理意识,出现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也导致了费用和成本的超支等现象。

三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一,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意识。高校的基建主要是由国家和政府审批,资金预算可能也需要国家和政府审批。高校基建工程属于事业单位基建工程项目。因为事业单位的基础建设一般由国家担保和审批等,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一般都比较淡薄,因为国家和政府会支付以及管理高校基建所花费和支出。虽然基建的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但是事业单位有国家和政府做担保,因此高校的资金并不紧张。所以,要解决一系列资金预算粗糙,费用不合理,以及账务处理不规范等等现象,首先就需要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意识。不管是基建部门,还是财务部门,还是审计部门都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责任感,而不是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只有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努力地去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第二,加强内外部监督。加强内外部监督也就是说需要内部的审计部门对相关工程支出以及费用的合理性进行相应地监督。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是一个不负责任的部门,很多审计人员就算去审计其工程项目的支出与费用,只是敷衍了事,导致这个审计部门变得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审计部门属于财务部门,因此其调遣受财务部门的管制。由于财务管理的审计属于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因此审计人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审计也没有起到实质作用。针对此种情况,高校应当把审计部门另设一个部门,而不是从属于财务部。只有这样,才能对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外部监督指的是审计署的审计,审计署需要加强对高校基建的审计,高校的审计部门因为起不到实质的审计作用,因此需要靠外界的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署的监督对高校的财务有一定的督促和警醒作用,导致高校不大敢乱来胡来。只有内外部同时监督,才能促进财务部门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第三,加强预算和资金的管控。预算对于一个项目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预算也就是说预算不单单是做给上级主管部门看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项目的预算,并且按照预算严格执行。只有按照预算执行,才能保证资金的运用合理,也才能保证费用和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还要加强对资金的管控,做到每一笔钱都有实际的用途,需要查明每一笔钱的审批以及具体用途,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去拨付资金。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审计部门需要监督基建工程的质量,使得基建部门不出现偷工减料等行为。综上所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有投资规模大、风险高、政策性强和社会关联性广等特点。现阶段,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出现了基建财务管理效率低、预算粗糙、财务处理不规范和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等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比如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内外部监督以及加强资金的管控等等。以期能够改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胡舰 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董卫军.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建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J].中国总会计师.2012(03).

[2]丁飞鸿.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教育研究.2012(01).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9

乡村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它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由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域广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各级纪检和审计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在这里也处于薄弱环节,乡村财务管理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一方面导致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极易诱发各种贪污腐败,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深入研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抓住其薄弱环节,找准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规范和完善此项工作的建议和思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这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又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目标,最终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乡村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

(一)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指所有者(即委托人)授权经营者(即人)来经营管理其资产的一种合约关系。委托人一般通过对人进行激励来提升其效用,其对于乡村财务管理的借鉴是:通过充分发挥委托的激励作用,以促使人提升其的积极性并行使好职权,以此提升乡村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达到减少和降低成本,并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内部控制主体为了达到其特定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和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内部控制需要单位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实施、明确权责、制衡有力、动态改进,它属于组织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内部控制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活动中,对乡村财务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其“民主化、规范化、公正化、科学化”发展程度,能有效防范财务舞弊和违法乱纪等现象发生。

3.集权与分权理论

该理论认为,集权与分权是职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合理分配与科学授予。所谓集权指较多或较重要的权力相对集中在组织高层管理部门,下级部门或所属机构只能依上级决定、指示和指令来行事;所谓分权是指较多或较重要的权力被分散授予组织的基层管理部门,他们能够自主支配组织资源并进行自主决策和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合理化的集权与分权制度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益。当前我国西部乡村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集权现象,由此产生乡村财务运行效率不高和管理方式不民主等问题,继而影响基层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会计寻租与会计管制理论

会计寻租指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组织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会计管制则是指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正常、合理、有序地进行。我国西部乡村财务管理中因存在着会计寻租行为,使得当前乡村财务管理不够透明,其不公开和财务腐败现象较为严重,这与会计管制缺失等有一定联系。

(二)战略意义

1.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乡村财务管理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壮大,而且也支撑了整个城市经济的繁荣与进步,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与战略作用。一个规范、完善的乡村财务管理体系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它能够保障农村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分配,并不断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和吸引各种社会资源对农业的投入,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规范运行和推动农村对外交流及合作等奠定基础,这不仅是一个现实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2.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得到了全面发展,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与不断改善,其参与乡村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的意识及愿望在不断提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和步伐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因此不断得到加强。乡村财务管理属于其中一部分,需要广大农牧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参与到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来,这是调动其参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防范和监督腐败行为的重要路径,它能够化解当前农村干群矛盾,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来讲,就是要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为一体,该目标实现要依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政策等作保障。加强乡村财务管理则是其体制运行良好的一个表现,它能够反映当前农村社会矛盾根源,并体现广大村民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敏感和现实问题的“枢纽”。因此,乡村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营造农村良好经济运行秩序、提升资金运行效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规范村干部行为和树立文明村容村貌等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并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4.妥善解决当前“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是一个相互联动的有机整体,而科学有效的乡村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分配,并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将为提升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拓宽农业增长空间、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和实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等发挥积极作用,并使农村社会发展及时适应新形势变化及应对各种竞争与挑战,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当前西部乡村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西部农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也因此得到推进。一是国家宏观层面有较大重视。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并进行合乡并村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为配合这些举措顺利实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规定,如2005年7月11日,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以此明确村干部责任和防止违纪腐败行为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二是基层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帮助农牧民群众维护其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一些专门研究机构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开展了对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践探讨研究,使其在原有“村账村管”单一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的“农村会计委派制”、“农村会计制”、“村级会计委托制”等多种管理模式,其管理思想和改进模式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乡村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并有效适应了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但是,随着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和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形势及任务挑战,现有管理模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设置不合理

按照我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合理设置会计机构,但由于我国西部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设立的会计机构其职能作用不强。以西藏为例,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94%,全区尚有45.7万人没有稳定脱贫,城镇化率低于全国30个百分点,乡村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目前全区682个乡镇、5261个行政村虽然建立有乡村财务管理制度,但制度形同虚设,设立的会计机构作用不大,会计人员往往是由村文书兼任,甚至出现会计岗位与出纳工作混同等现象,既违背了《会计法》中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之原则规定,又不利于《审计法》中关于开展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之规定,继而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二)财务透明度低

当前乡村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敏感问题和焦点话题,可以说是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它关系到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分配,甚至影响到我国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同时,加强乡村财务管理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和谐新农村建设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但是,很多村组至今没有严格按照基层民主管理工作要求组织履行其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只是个别人掌控或是部分公开或是虚假公开,老百姓看不明白也看不懂,甚至遭到阻挠和打击报复等,进一步降低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西部乡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必备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法律理论基础。以西藏为例,乡村财务人员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达到86%,中专或职高占比为13%,大学专科占比为1%。其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现有的会计人员几乎没有会计证,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于规范会计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流程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对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监督。现实中白条抵库现象较为严重,账务记载随意性很强,会计报表编制不科学、不规范,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乡村财务人员流动性较大,若经历一段时间财务工作实践后具备了专业知识或实践能力就会“跳槽”进城“谋高就”,这样导致乡村财务人员始终素质偏低且队伍不稳定。

(四)缺乏监督机制

对于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监管目前仅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全面负责实施,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这种方式本身存在监管不到位或是监管漏洞等现象,而最奏效的基层民众“自下而上”监管在现实中却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各级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作用在农村财务工作中几乎是“盲区”,即当前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综合监督制约机制。对于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来说,其业务人员会计专业知识也存在不足,对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活动不能及时辨认和有效制止,甚至有个别人员知法犯法,故意趁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之状进行“浑水摸鱼”。对于基层农牧民群众而言,也正是由于缺乏履行监督责任意识才助长了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乡村财务信息化也属于建设内容的一部分。乡村财务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乡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有效管理。当前,由于我国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缓慢,甚至一些偏远乡村信息化建设至今仍处于停滞阶段,发展落后和基础薄弱致使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和能力去更新、改善现有落后和陈旧的基础设施及生产环境条件,加之相关专业人才奇缺,这是导致其乡村财务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不能有效适应当今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西部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管理模式

根据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财务工作基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财务管理模式,如推行“会计委派制”、“村账乡管”、“村账村管”等多制度并存,取消“一刀切”的现象,以此提升其财务工作效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财务工作基础较为完善的村组,可设立单独会计机构并进行“村账村管”,对人员实行“会计委派制”,即由乡镇经营管理站统一委托会计人员,专门负责该村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督;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财务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村组,可实行“村账乡管”和“委托制”,即在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统一成立“乡村财务管理中心”来集中核算和管理各村财务工作,其村组一级可不再设独立会计机构,只需配备1-2名报账员(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来协助完成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以此达到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

(二)完善制度管理

一是严格报账制度。针对报账过程中出现单据不真实、不合法和不规范,白条抵库和随意入账等问题,应及时制定相应报账审核程序和严格审批责任,以有效防范和杜绝漏洞发生;二是严格财务公开制度。针对乡村财务公开不透明、不彻底等现象,各级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及时回访和查处一些村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做到从源头和根本上杜绝乡村财务违纪问题发生;三是选举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该小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实行回避制度,村干部及其近亲属不得参与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应对“村民代表大会”和上级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在本村组完全履行财务监督与民主理财职能,这是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三)提升人员素质

针对现有乡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一是由县、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加强对其进行业务辅导,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定期开展乡村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再教育活动,使其对会计业务知识、法律基础理论等能够及时掌握领悟,熟悉和规范各环节财务工作流程,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提升其实践技能;三是形成乡村财务人员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对于乡村财务人员的选拔,应形成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机制,具体可结合大学生村官选配方法,由各地、县、乡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乡村财务人员选聘制度及管理办法,旨在为西部乡村财务人员及其队伍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保障。

(四)加强审计监督

针对当前乡村财务监管工作的漏洞和缺位,应在原有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增设一种全新监管模式,即对乡村财务开展“审计委托制”,把各村组的财务活动交由专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属于独立社会中介组织,既能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又能减少政府审计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在乡村财务工作监管中的“盲区”,并使审计执行能够独立于相关部门,这是一种全新的乡村财务审计模式,利于加强对各方工作的评价与监督。对乡村财务监管实行“审计委托制”,并不是以此取代群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而是使整个监督工作能够立体化,目的是将乡村财务管理纳入社会化管理轨道,真正维护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工作范文篇10

强化教育培训及宣导。为增进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控等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地质单位财务管控体系中足以发挥财务监控可靠性功能,财务会计部门应针对各层级的财务管理人员规划不同财务管控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主管财务管理人员,均可按其所需地参与培训,以确保地质单位妥善运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较高的效益。另为方便财务管理人员更深入认识如何改进财务管控工作,还应预定开办“地质单位机构内控的理论及实务研习班”,以方便财务管理人员熟悉地质单位组织的内控环境、准则规定、治理与风险及控制架构、内控技巧与实务运作情形。

明确会计稳健性与多期盈余的关联性

(一)会计稳健性与多期盈余的关联性

Basu认为会计性稳健原则是由于相较于坏消息(未实现损失),认列好消息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未实现利益)时,倾向需要较为严谨的验证所致。基于此,Basu推论会计盈余在反映坏消息的时效上将较好消息迅速,造成会计盈余认列的不对称性。Basu以固定资产剩余耐用年限改变的情况为例说明会计盈余认列的不对称性,例如若固定资产剩余耐用年限增加(好消息)时,其所产生的未实现利益将通过逐年折旧费用的减少认列实现利益于会计盈余,在没有立即将全数未实现利益反映于当期会计盈余的情况下,其及时性较差,另一方面未实现利益将持续认列于续后会计盈余,则其持续性较佳;相对地,若固定资产剩余耐用年限灭少(坏消息)时,其所产生落后股票价格反映经济事项,因此当期经济事项的影响将先立即反应于股票价格,造成股票价格的变动,后期经济事项的影响再依其实现程度认列利益或损失于会计盈余,这也即价格领先盈余反应的现象。换言之,当期股票价格的变动具有解释及预测当期及未来盈余的能力。此外,再就股票价格变动与盈余变动之正、负向关系进行分析,则可以合理预期一旦公司营运发生好消息而产生未实现利益时,其好消息的影响将立即反应于股票价格,造成股票价格增加,产生正股票报酬率,另一方面未实现利益将认列于当期或未来各年度的会计盈余,致使会计盈余认列数也增加,反之亦然,就此可以推测股票报酬率与当期及未来盈余间为正相关。承上所述,基于价格领先盈余反应的现象,经济事项的影响将立即反映于股票价格,造成股票价格的变动,后期公司再依经济事项影响的实现程度逐期认列利益或损失于会计盈余,但随着当期股票价格与未来会计盈余间相隔期数的增加,当期经济事项所产生的未实现利益或损失逐期认列于会计盈余后,二者关联性将随的下降,因此可以合理预期股票价格能提前反应的信息内涵将随盈余落后期数增加而减少,最后当全数的利益或损失均认列于会计盈余后,当期股票报酬率及未来盈余间将无明显的关联性,基于上述当期股票报酬率及未来盈余间关联性的强弱变化,可以断定相隔期数越久,当期股票报酬率与未来盈余间的关联性越少。

(二)会计稳健性原则下前后多期盈余的不对称性

参考Basu的论述,可将经济事项进一步区分为好消息及坏消息,并以会计盈余反映好、坏消息影响时的不对称性作为衡量会计稳健性原则的依据。当期股票价格的变动可视为对当期经济事项不偏反应,即若当期股票报酬率为负,则视为公司营运发生坏消息;若当期公司股票报酬率为正,则视为公司营运发生好消息。依上述讨论,经济事项(正、负股票报酬率)将持续与当期及未来盈余发生关联性,但受到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当期及未来会计盈余在反映好、坏消息的时效上预期将产生不对称性[3]。综上所述,会计稳健性原则下好、坏消息对前后多期盈余的影响可以合理推测,由于好消息对会计盈余影响的持续性较佳,因此当公司股票报酬率为正(好消息)时,正股票报酬率与未来会计盈余具关联性期间较长;反之,坏消息因须于短期内全数认列于会计盈余,因此当公司股票报酬率为负(坏消息)时,负股票报酬率与未来会计盈余具关联性期间较短,基于此可以判定:相较于负股票报酬率(坏消息),正股票报酬率(好消息)与盈余间具关联性的期间较长。受到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影响,好、坏消息反映于会计盈余上的及时性也不同。如前所述,好消息对会计盈余影响的持续性较佳,因此可以预期未来盈余仍将持续受到当期好消息的影响,随好消息的实现程度陆续将未实现利益认列于会计盈余,好消息倾向分期认列的结果,致使各期盈余均未能反映全数好消息,是以相对于坏消息而言,各期会计盈余对正股票报酬率(全数好消息)的反应系数因而较大;反之,由于坏消息须及时将全数未实现损失认列于会计盈余,坏消息倾向当期认列,致使当期盈余中已反映大部分坏消息的影响,据此可以预期当期盈余对负股票报酬率(全数坏消息)的反应系数因而较小,未来各期盈余不受坏消息影响,其反应系数也较小,基于这一推论,可以判定:相隔同样期数下,同单位盈余对正股票报酬率(好消息)的反应系数较高、对负股票报酬率(坏消息)的反应系数较低。

强化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所谓的财务管理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是整个社会道德性教育的重要构成部门,进行这种教育所主要依赖的是已经被广为共识的财务管理从业规范。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财务管理职业道德教育人员应当进行较为系统的规划设计,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以确保财务管理从业人员内心中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职业道德理念,为开展科学正确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此同时,进行财务管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也能够从根本上革新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精神状态,将各种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融合到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具有完备人格的财务管理工作者。财务管理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财务管理职业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公正的财务管理信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者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还进一步影响着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而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因为任何行为都是行为主体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实施的。财务管理行为人的道德品质高,他就会自觉地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反之,一个道德品行低劣的财务管理行为人自然会从一己之利出发,选择不道德的财务管理行为,从而对社会、对公众造成危害。由于财务管理行为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长期学习和反复磨练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