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2 10:10:29

财务核算与监督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1

1.物流企业财务核算风险

物流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在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较多风险因子[5],因此,需要研究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风险,降低物流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物流企业的财务核算效果,研究了物流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第一是财务投资风险,物流企业的主要业务包含集装箱运输业务、仓储业务、车辆调度业务等,因此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垫付金[6]。第二是融资风险,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逐渐产生变化[7],物流企业受融资渠道限制,经常会产生较高的融资利息,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投资成本。第三是物流企业的现金流风险,随着物流企业的供应链变化,支撑物流企业的部分中小型企业也在逐渐改革[8],总利润的变动导致现金流受到阻滞,物流企业目前的资金周转十分困难。结合上述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可知,目前物流企业在财务核算中面临的风险较多,核算也较困难,各种因素都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因此,部分物流企业已经逐渐开始构建相关的风险控制体系[9]。目前,各个物流企业现有的财务核算风险控制方式有限,无法实施全面的风险控制,各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受物流企业单一的产业结构影响,各个物流企业往往难以抵挡强大的市场冲击,容易出现严重的财务核算风险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财务核算风险控制。

2.会计电算化对物流企业财务核算风险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可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设计全新的企业核算方式,准确收集物流企业财务核算中的信息,扩大财务核算范围,降低财务核算难度,因此物流企业会计电算化是物流企业财务核算中的重要管理部分,对物流企业财务核算风险控制有重要影响。

2.1.改变财务核算方式

传统的物流企业财务核算主要依赖人力来完成,而电算化核算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相关的财务核算软件来完成财务核算,因此会计电算化能从根本上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传统财务核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核算风险。使用会计电算化能有效改变传统财务核算方式,降低工作人员的核算难度,除此之外,各个企业还可以随时查询电算化后的核算信息,设计后续的企业财务发展方案,及时分析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风险,从根本上预防企业风险事故发生,因此会计电算化对物流企业财务工作方式有重要影响,可以导致财务核算方法的信息化转变,全方面提升物流企业财务核算人员的核算效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进步。

2.2.优化财务核算工作内容

传统的物流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往往在企业内部设置了多个财务核算部门,核算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传统的财务核算工作不仅包括复杂的工作需求,而且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想全方面进行管理还需要及时核对各个部门的财务成本,各个部门也要及时提供相关的数据,电算化法可以直接整理现有的财务信息,并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信息整合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核算信息的处理难度,保证企业核算信息的准确度,因此可以优化财务核算工作的内容,对企业风险管控十分有帮助。除了增加数据的精确性外,相关的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查找需要的财务信息,及时规划公司后续的财务发展道路,保证核算工作的实施性,降低财务指标计算的难度,在公司投资时还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管理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物流企业可以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及市场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运营策略,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管理,从而全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核算风险,优化财务核算工作基本内容。

2.3.提升企业职能

在物流企业运转过程中,财务核算部门不仅承担着财务管理工作,还承担着部分财务监督工作,使用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内部财务核算职能,促进企业进行信息化整合,在企业的资金投入中,可以使用会计电算化分析后续的投资和收益,实现精确控制,而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分出一部分精力进行财务监督,实现监督与管理双赢。传统的物流企业财务核算中,财务管理人员往往从事着简单重复的工作,无法抽身,使用会计电算化可以及时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为决策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职能,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软件有强大的处理能力,面临复杂的财务问题仍能进行高效的诊断分析,并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发展,全方位降低企业的核算风险,在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时,还可以设计相应的风险因子,将其添加到会计电算化管理界面,避免出现不确定的风险因子。

3.会计电算化在物流企业财务核算风险控制应用策略

3.1.完善财务核算机制

企业内部财务核算风险主要由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决定,因此各个企业在发展中逐渐开始重视财务核算质量,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各个物流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方向,及时完善内部的财务核算机制,进一步降低物流企业的财务核算风险,还可以制定与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密切的财务管理机制,全方面控制物流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核算风险。为了避免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出现的财务管理失职现象,还需要构建相关的监督制度,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及时检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除了完善人员监督和企业核算制度,还需要明确各个人员的工作责任,提高财务核算工作效率,促进财务核算管理工作透明化发展,降低企业财务核算风险。

3.2.监督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

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物流企业内部进行监督时,还存在一定的数据安全问题,因此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具有强大的安全性能,不仅如此,相关的核算管理人员还需要及时更新电算化系统的安全中心,不断对数据核算环境进行安全监控,降低财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数据窃取风险。保证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环境的同时,还需要制定可靠的会计处理流程,为每个工作人员分配合适的财务核算工作内容,在工作人员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监督,严禁工作人员修改相关的财务信息,避免会计电算化后台出现安全风险。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安装升级,各个工作人员不能私自进行调整,必须上报给相关的维修人员,维修或升级前还需要备份内部的会计数据信息,避免受工作人员影响导致的财务核算风险。

3.3.拓展人员职能

会计电算化在物流企业财务核算中虽然有重要的影响,但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后续发展时各个物流企业需要及时对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促进会计电算化实现转型升级,在财务管理中,使用会计电算化也释放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精力,使其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预测和风险评估工作,为物流企业后续的发展提供参考。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市场现状全面分析现有的企业财务数据,促进财务数据的共享化发展,还需要解决目前面临的财务风险感知差问题,降低财务监督管理难度,因此可以借助相关的人工智能软件进行智能化监督管控,实现企业财务核算风险控制。

结束语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2

按照农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和财务集中改革的总体思路,财务集中需全部上收辖属机构的财务核算权,将内部相关本币财务收支项目的列账权全部上收至管理行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和支付管理,其辖属机构不再负责上述财务收支项目的核算职能。第一,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升了核算层次。上收了支行的费用、固定资产、非结算应收款项挂账和营业外收支等财务列账权,上收了总务出纳和职工教育经费列账权,实行财务资金归口管理。被上收财务权的支行实行报账制形式,向集中行申请报账列支。第二,整合财务管理劳动组合,明确岗位和责任。第三,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扩充了对资产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网上审批、自动计提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功能,同时,还加强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基建项目管理和租赁类资产的管理。第四,统一同一核算中心的薪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重建财务审批流程。第六,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加强对费用存款户管理功能,对财务资金实行“一户”归口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后,仍执行现行财务管理审批流程、授权权限等,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实行财务集中后,集中行对上收行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仍采用预算额度控制下的分项管理、监控使用原则。其主要特点是: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其它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二、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

(五)现场审计难度加大。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内审部门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财务现场审计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档案都由集中行集中管理,即使组织对上收行进行现场审计,由于能够调阅审计的会计资料寥寥无几,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审计的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是发现疑点要进行查实,需要在上收行与集中行之间往返,既繁琐,时间跨度又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六)审计制度风险加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权威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各行只是在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政府部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相关制度,其科学性、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财务集中核算后完善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农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财务核算新的情况变化,打破常规,拓宽审计思路,调整审计监督的内容、重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把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安全性纳入审计方案。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上收行还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集中行财务部门,并要求两者对各自的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被审计上收行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上收行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财务核算行为。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审计重点应侧重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集中行财务部门监督未涉及和监督不力等方面。应对被审计行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查,检查有无“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无将收入放在基层营业网点、食堂,或将资金进行体外操作、逃避财务部门监督;重点审查上收行有无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对被审计行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无擅自购买、处置资产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对那些尚未纳入财务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应进行重点审查。同时,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审计方法也须相应改进。一是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总量进行100%的审查,重点对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认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二是通过账面审查,分析其不合常规的地方,再以此为突破口,以调查等方法入手进行审计。如针对其他支出有悖常理的地方,就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人员了解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等。三是从账户入手、追根溯源。在审计中留意支出的账号,并一一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户核对,以此发现蛛丝马迹。四是向有关单位了解其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经济状况和廉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五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准备阶段调阅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行财务制度情况及单位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各项支出性项目,与以前年度同比是否有异常,是否忽高忽低,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六是适时开展后续审计。为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跟踪审计、审计回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适当时间向全行公开被审计单位关于问题整改情况的清单,说明哪些问题整改了、哪些没有整改以及没有整改的原因及责任,把整改情况置于全行监督之下,强化审计效果。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审计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方面也都应有所不同。要采取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上收行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

(四)把握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划分。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单位审计时,在审计问题的定性上,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财务核算中心,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主要是发生每一笔业务的真实与否,财务核算中心无法掌握,只能鉴别票据的真伪,而事项的真实与否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二是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应由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有关单位记账,进行会计核算。三是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也有会计监督职能,支出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票据的真假,除被审计单位要进行审核把关外,财务核算中心也有监督责任,而且财务核算中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审批权限职能。因此,这方面有问题,两者都有责任。

四、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加强了财务监督,就可以削弱内部审计监督,要认识到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审计重点,进行结合审计。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在核算中心日常财务监督中涉及不到和没有监督到位的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重要性审计原则,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现场结合审计,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

(二)注重实物清查。由于财务核算职能的移出,被审单位会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尤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现场清查力度。

(三)强化延伸跟踪审计。要对被审单位尚未纳入财务核算中心的资金、账户、财务状况纳入审计。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异常开支和往来款项要进行跟踪,查明是否与有关单位串通,采取虚列支出、转移收入等手段在外单位套现、违规列支等。

(四)关注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还要重视被审计单位是否由于财务核算工作的转移而放松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各项支出的结构和效益情况如何,是否完成上级制定的目标任务,是否体现了效益最大化原则要求。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3

尽管目前在企业管理中财务核算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受到体制原因和企业具体管理手段的制约,企业的财务核算还存在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制约企业财务核算的发展,影响企业财务核算的最终效果。目前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财务核算的主体地位未得到明确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核算属于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但是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发现,目前企业财务核算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明确。(二)企业财务核算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健全由于企业对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财务核算机构的构建和人员配置上投入不足,没有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配置齐全的财务核算机构和人员,使得企业的财务核算未得到有效开展。(三)企业财务核算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目前企业从事财务核算的人员,在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现有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尚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财务核算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升企业财务核算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四)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受到的干扰较多企业要想保证财务核算数据准确,就要使财务核算工作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外界对财务核算的干扰。但是从目前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来看,受到的干扰较多,最突出的就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得良好的业绩报表而对财务核算进行干预。(五)企业财务核算未得到有效监督企业财务核算数据关系到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和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基础数据,其准确性和具体核算过程应得到有效监督,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财务核算工作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

企业加强财务核算的具体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还存在突出的问题,我们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有效性的目的,就要根据企业财务核算实际,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结合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财务核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企业应树立财务核算的主体地位企业要想取得财务核算的积极效果,就要在经营管理中树立财务核算的主体地位,要将财务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保证企业能够正确评价经营管理过程并获取合理利润。(二)企业应构建完善的财务核算机构和人员体系考虑到企业目前财务核算机构和人员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企业应积极着手构建完善的财务核算机构和人员体系,从管理层面强化企业财务核算建设,保证企业财务核算取得积极成果。(三)企业应聘用高水平财务核算人员,并提高现有财务核算人员素质财务核算人员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财务核算的最终效果。因此,我们要从提高企业财务核算人员的水平入手,聘用高水平人员,同时对现有进行培训,使其财务核算水平得以提高。(四)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应排除外界干扰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保持部门的独立性,要赋予财务核算部门一定的权限,减少外界对其造成的干扰,提高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最终效果。(五)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一样,要保证核算结果有效就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财务核算的透明度,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整体效果,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财务手段保证。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集中;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提升财务核算和管理层次,是合理配置有限的财务资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防范和化解财务核算风险的一大举措,也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农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审计环境,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内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财务集中核算体制的建立

按照农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和财务集中改革的总体思路,财务集中需全部上收辖属机构的财务核算权,将内部相关本币财务收支项目的列账权全部上收至管理行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和支付管理,其辖属机构不再负责上述财务收支项目的核算职能。第一,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升了核算层次。上收了支行的费用、固定资产、非结算应收款项挂账和营业外收支等财务列账权,上收了总务出纳和职工教育经费列账权,实行财务资金归口管理。被上收财务权的支行实行报账制形式,向集中行申请报账列支。第二,整合财务管理劳动组合,明确岗位和责任。第三,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扩充了对资产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网上审批、自动计提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功能,同时,还加强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基建项目管理和租赁类资产的管理。第四,统一同一核算中心的薪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重建财务审批流程。第六,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加强对费用存款户管理功能,对财务资金实行“一户”归口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后,仍执行现行财务管理审批流程、授权权限等,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实行财务集中后,集中行对上收行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仍采用预算额度控制下的分项管理、监控使用原则。其主要特点是: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其它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二、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五)现场审计难度加大。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内审部门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财务现场审计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档案都由集中行集中管理,即使组织对上收行进行现场审计,由于能够调阅审计的会计资料寥寥无几,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审计的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是发现疑点要进行查实,需要在上收行与集中行之间往返,既繁琐,时间跨度又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六)审计制度风险加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权威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各行只是在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政府部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相关制度,其科学性、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财务集中核算后完善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农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财务核算新的情况变化,打破常规,拓宽审计思路,调整审计监督的内容、重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把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安全性纳入审计方案。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上收行还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集中行财务部门,并要求两者对各自的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被审计上收行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上收行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财务核算行为。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审计重点应侧重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集中行财务部门监督未涉及和监督不力等方面。应对被审计行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查,检查有无“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无将收入放在基层营业网点、食堂,或将资金进行体外操作、逃避财务部门监督;重点审查上收行有无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对被审计行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无擅自购买、处置资产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对那些尚未纳入财务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应进行重点审查。同时,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审计方法也须相应改进。一是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总量进行100%的审查,重点对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认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二是通过账面审查,分析其不合常规的地方,再以此为突破口,以调查等方法入手进行审计。如针对其他支出有悖常理的地方,就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人员了解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等。三是从账户入手、追根溯源。在审计中留意支出的账号,并一一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户核对,以此发现蛛丝马迹。四是向有关单位了解其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经济状况和廉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五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准备阶段调阅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行财务制度情况及单位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各项支出性项目,与以前年度同比是否有异常,是否忽高忽低,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六是适时开展后续审计。为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跟踪审计、审计回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适当时间向全行公开被审计单位关于问题整改情况的清单,说明哪些问题整改了、哪些没有整改以及没有整改的原因及责任,把整改情况置于全行监督之下,强化审计效果。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审计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方面也都应有所不同。要采取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上收行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

(四)把握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划分。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单位审计时,在审计问题的定性上,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财务核算中心,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主要是发生每一笔业务的真实与否,财务核算中心无法掌握,只能鉴别票据的真伪,而事项的真实与否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二是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应由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有关单位记账,进行会计核算。三是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也有会计监督职能,支出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票据的真假,除被审计单位要进行审核把关外,财务核算中心也有监督责任,而且财务核算中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审批权限职能。因此,这方面有问题,两者都有责任。

四、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加强了财务监督,就可以削弱内部审计监督,要认识到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审计重点,进行结合审计。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在核算中心日常财务监督中涉及不到和没有监督到位的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重要性审计原则,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现场结合审计,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

(二)注重实物清查。由于财务核算职能的移出,被审单位会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尤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现场清查力度。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5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

一带一路引领我国步入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内贸易公司在此形势下获得飞跃式的发展,然而由于发展过快大多数贸易公司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方面,如缺乏符合新形势的财务核算办法、财务核算制度体系不完善、核算人员素质不匹配以及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等。因此,要想切实做好贸易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首先做好其财务核算工作。

一、新经济形式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现状

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与实施,促使贸易公司的贸易范围得以拓展。因此,近年来国内开始涌现诸多不同规模的贸易公司,此类贸易公司大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运营发展方式。同时也由此形成了适合本身发展的财务核算体系。在一带一路策略的推动下,沿线周边的经济体系开始复苏。然而,大多数贸易公司因为本身缺乏科学化规划与专业财务核算人才加以支撑,导致整个财务核算工作体系建立存在缺陷,核算方式的选用上不够透明等。最主要是多数中小型贸易公司普遍存在业务融合低、管理粗放及风险控制水平不足等情况。从宏观角度来看,此类问题严重影响国内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工作水平,明显阻碍了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新经济形势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

(一)缺乏符合新形势的财务核算办法

在当今新经济形势下,对贸易公司的财务核算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多数贸易公司所采用的财务核算办法并不符合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理念。(1)当前多数贸易公司的财务核算都是依靠简单的核算成本、收入及三项费用等等,由此产生相应的财务报告。然而一些核算人员并未深入具体的业务环节当中,融入业务流程对业务成本展开分析。(2)当前多数贸易公司都未真正建立适合业务流程发展的信息化财务核算模式,甚至有部分公司核算工作开展都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对于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财务部门难以及时、准确提供相应数据为内部决策使用。

(二)财务核算制度体系不完善

新经济形势下,要求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制度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然而当前多数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制度体系大都偏向会计确认和计量职责,能够满足基本的企业采购、销售、收付款及开票等业务发展。但是结合所生成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内容可知,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建立并不完善。(1)体系内容不完善,在预算计划上难以实现短、中、长期预算工作的有机结合,难以实现由业务、投融资和经营等多方面共同驱动发展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2)当前多数贸易公司的财务核算制度无法实现与其他经营管理制度产生有效的整合,从本位主义的角度出发,缺乏一定的整体性,致使出现管理内耗、管理边缘,最终难以创造收益的情况。(3)并未从财务角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体系,导致企业的运营水平整体不佳,甚至存在一定风险隐患,严重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财务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匹配

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对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多数贸易公司仍采用传统的核算工作模式,甚至认为财务管理无法给公司带来直接效益,从而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再加上对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投入上明显不足,致使财务部门难以发挥应有的财务管理能力及效力。(1)贸易公司管理者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重要性,进而忽略财务人才的引进,从而采取降低成本来聘用人才的方式。(2)部分贸易公司本身用人观念较为落后,甚至存在“论资历和辈分”的情况,更多重要工作岗位都交由年级偏大者担任。然而这部分人本身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并不符合当前互联网经济时展的要求,难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作中。(3)贸易公司未建立人员优胜劣汰机制,考核不明,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难以保障财务核算效率。

(四)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新经济形势下,针对贸易公司财务核算的监督管理很有必要。然而,管理粗放、缺乏监管是当前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为以下方面:(1)缺乏相应责任制度,未明确财务人员核算工作的主要权责,因而致使权责不清,财务核算混乱。(2)缺乏有效监管机制,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欠缺,难以对核算工作进行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3)未建立有效的内部轮岗机制,多年一人一岗,致使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难以提升,工作不够积极很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

三、新经济形势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财务核算全面信息化

贸易公司财务核算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行,贸易公司的财务核算工作也开始向着精细化、国际化的方向进步发展。由此可见,信息化的建设很有必要,其能够极大地提升财务核算工作的精准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人工计算所产生的低级错误问题,同时也可借助互联网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工作应当顺应时展,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与贸易公司自身发展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当前已建立的系统主要是ERP财务一体化软件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和运用能够有效解放劳动力成本,促使财务工作集中在风险管控上,极大地体现出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特点与价值,为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体系

新经济形势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结合以下内容来展开:(1)贸易公司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组织结构来构建利润中心,主要应在制度框架范围内切实提升利润中心自主能力,在此基础上深入业务小组范围。(2)需强化预算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真正适合公司发展的考核机制。并通过实际预算分析来不断优化使用的资源,并且借助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来有效促进核心团队和公司的共同发展。(3)增强对公司资金管理力度,采取多方位融资来有效控制融资成本,并制定科学化的资金使用成本,以此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大力提升财务核算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工作主体主要对应财务人员,因此就必须切实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具体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强化高素质人才引进,主要要求贸易公司应当适当提升财务人员岗位薪资待遇,以吸引人才为主,以此来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水平。(2)构建完善培训机制,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知识、技能培训。(3)构建完善激励机制,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部分贸易公司仍存在管理粗放、缺乏监管的情况,这也是导致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工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1)明确相应的责任制度,保证各个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工作中的权责明晰,致使财务核算工作变得秩序化、规范化。(2)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可在此基础上设立独立财务部门,以此实现对财务核算工作的有效监督,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核算工作中的问题。(3)执行有效的轮岗机制,避免职工常年从事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执行轮岗工作机制,消除职业懈怠状态,大力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及时发现财务问题。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指引下,沿线贸易开始兴盛,因此此要求贸易公司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必须切实做好财务核算工作。然而现阶段中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工作暴露出较多问题,因此为符合新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采取针对性举措解决此类问题,由此才能促进贸易公司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新形势下营销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8(23).

[2]陈芳.贸易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风险控制;现存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也需要不断创新经营方式与内部管理方式,实现突破式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加强单位内部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和风险控制问题的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现存问题

(一)原始凭证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始凭证的填写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核算工作的首要步骤,也是财务核算风险频发的高危领域。目前很多单位对原始凭证填制工作的监督越发松散,信息的可靠性逐渐降低。究其原因,这首先是因为工作人员在填写信息时未能保证全面性,在填写原始凭证信息时,工作人员可能会对基本信息进行错填、漏填、乃至不填,这无疑会使得原始凭证的信息不够完善。此外,工作人员在填写信息时忽视了内容的客观性,也是一大问题,现在很多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这会使得整个项目出现失利。还有的单位不按规定开具正式的发票,只是使用收据或过期票据等资料,操作方法落后。财务人员在报销时因缺乏专业的鉴别能力,导致原始凭证资料缺乏时效性,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失误的重要因素。(二)账簿记录方法存在的问题。会计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按时序、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有时候,会计人员会因为办事马虎大意,或知识过于缺乏、判断错误、不了解业务情况等各种原因,错误地填写了凭证,在现有的财政一体化支付和账务系统中,这种现象必然导致自动生成的会计账簿出现登录错误问题。更严重的是,因为财务记录的整体核对不到位,导致管理和控制存在偏差,资金的调用也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这就可能使得资产在无形中被浪费流失掉。而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对整个账簿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对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的呈现,固定资产台账的建立只能反映购入的部分,对于报废、销毁的部分不能清楚、及时的反映,这也导致账实不符。(三)财务报告编制存在的问题。财务核算指的是对当前已经存在的经济行为作出持续性的、整体性的高度反映和监督而实施的工作。然而在大多数财务核算工作编制的报告中,工作人员对某阶段内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反映和记录时,所得到的核算资料往往不够全面,这就导致财务报表信息的有效性不足。因此,财务报告的信息难以完全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的真实状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控制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缺陷。针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而设置的制度,是确保行政单位财务风险控制质量的重要工具。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行政单位缺乏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这就导致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无法得到高效落实。比如在现存的制度体系中,许多制度未能明确财务管理工作者所应负的责任,在现实的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也缺乏专业的质量标准引导,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者不能设置一个科学目标,以此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完成,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会因此增大,相关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将面临巨大的阻力。(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视不够。因为国内很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意识不够深刻,未能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进行准确的定位,只是将其看做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可有可无的工作内容,片面重视单位运营的本职工作,这就使得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地位被削弱,单位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单位因此蒙受损失。(三)有关财务风险控制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如何、办事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财务风险控制的效果。但是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人才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因为员工的业务能力比较弱,往往不能高效落实财务风险管理等工作。加上很多高校在财务风险控制专业教学中的投入不足,重视度不高,因此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输送强大的人才力量。

三、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核算及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专业的财务核算小组,完善财务核算信息。在工作中,按照设立的财务核算流程进行管理。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进行严格的审核,正确完成填制、登账工作,采用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的会计支付系统、账务处理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及时记账对账、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进行清查,以保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财务报告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单位具体情况。二是建立财务核算信息责任人制度。对财务核算信息缺失或错误之处要有人负责。同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要保证培训内容紧随时代,利用单位的优势,进行市场的政策预测。财务核算工作体系的建立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力度。有效的财务风险监督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相互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针对项目运行开展前期规划工作时,必须对单位内部的财务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使得财务核算工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降低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几率。首先,单位要保证内部监督机制的创新,保证财务支出的规范化和公开性,用制度对员工的财务核算、风险控制行为进行实质性的约束。其次,大力提倡社会监督,通过全社会对相关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坚决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三)与时俱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信息化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财务工作时,往往会涉及一系列的财务信息,而加强信息化处理水平,将有助于信息的科学使用和存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打造信息登记平台,完善科学的财务指标体系。在内部信息平台的运行过程中,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可以建设完善的、严格的财务核算体系,对其进行监控管理。财务核算信息化的过程,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呈现出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而且,不断增强财务核算工作信息化的水平,能够对财务核算工作的多个要点加以整合处理,进而确保财务核算资料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四)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有多项业务能力的员工才能完全胜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增加单位的人才储备。在引进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加强对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加强财务风险意识,有效地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途径的探讨,意义重大。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现存问题,如账簿记录方法存在的问题、财务报告编制存在的问题、原始凭证管理存在的问题等等;同时把握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控制中的不足,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单位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视不够、有关财务风险控制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等等。在此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核算及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建议展开研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行政单位财务工作信息化水平,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克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23).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本着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形式的目标,建立新形势下适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加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维护农村稳定,使村级财务管理走上规范化、公开化、制度化轨道。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

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确保村委会对集体资产的支配权和管理权,同时保持现有的村级债权债务关系。

(二)坚持自愿、原则

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乡镇会计核算,应当与乡镇签订委托协议,通过委托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乡镇对农村财务不平调、不划拨、不占用、不克扣,保持其独立性。

三、主要内容

(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相关职能

1、以乡(镇)为单位成立由财政所和经管站人员共同组成的村级财务核算中心,由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对村级所有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具体办理村级财务核算管理业务。乡(镇)村级财务核算中心的人员,由乡(镇)财政所和经管站的工作人员组成,实行合署办公。中心设立财务核算会计、资金柜会计、稽核会计三个岗位,财务核算会计负责村级收支业务的会计录入、记账及报表的制作,资金柜会计负责支付各村报账资金及各村银行日记账的登记和核对,稽核会计负责各村收支的原始凭证及报账单的审核。具体业务工作由县财政局和县经管局指导。各乡(镇)财务核算中心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村级财务核算专户”,用于办理村级财务工作,取消各村核算帐户,村级取得的所有资金存入村级财务核算中心账户统一进行分户核算。

2、村级设立报账员和备用金。各村取消村会计、出纳岗位,配备一名报账员,报账员主要负责村级财务收支核算,办理报账和对账,协助民主理财小组进行村级财务公开。财务核算中心给每个村一定数量的备用金,村级零星支出由报账员从备用金中开支,备用金用完后,报账员到财务核算中心报账,补足备用金。

(二)村级财务核算的操作办法

1、账务处理方式。各村委会和居委会与村级财务核算中心签订村级财务协议;会计核算使用统一的会计科目,按统一核算方法登记账簿,制定统一的会计报表;财务核算中心每个月向村委会和居委会提供村级财务收支报表,各村委会、居委会根据财务报表定期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村级财务的透明度。

2、收入操作管理。财务核算中心在银行统一设立结算专户,各村委会、居委会所有的收入,包括上级拨入款、专项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都纳入“村级财务核算”专户管理,由财务核算中心分村进行分户核算。

3、支出操作管理。村级财务支出一般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审批,再报乡镇财务核算中心审核,重大支出必须召开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并张榜公布。各村委会、居委会的支出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后,由报账员持票到核算中心办理报账,零星开支实行“备用金”方式管理。

4、财产物资管理。各村委会、居委会原有及新购置的财产物资,财务核算中心根据盘存清单和有关凭证记账,登记数量和金额。各村委会、居委会建立财产物资保管备查簿,定期与财务核算中心核对,保证账证相符,确保集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工作步骤

“村账乡”工作分六个阶段正式运行。

第一阶段:动员、宣传及业务培训。各乡(镇)要成立村帐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本乡镇“村账乡”工作,根据本乡镇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村账乡”财务管理办法,并抓好业务培训。同时,各村(居委会)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第二阶段:财务清理。由乡镇组织清理小组对本乡(镇)各村委会、居委会的财务进行清理。清理的主要内容是核实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债权债务、村级财产物资等,要做到账实、账款、账证、账表、账账五相符。清理后及时填写会计账目和财产物资清理表,由清理人、村会计、村主任或村支部书记签字,张榜公布,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对一些群众反映大、问题突出的要重新核实,不留死角。

第三阶段:财务移交、建立新账。各村、居委会与乡(镇)村级核算中心办理财务交接手续。填写交接表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存一份,存档一份),交接表应当列明移交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支票及其它会计资料及财产物资等。办理交接时应由乡镇主管领导和村委会主任共同监交,并有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签字。资金柜会计将各村移交的银行存款和现金全部转入乡(镇)村级财务专户,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由各村报账员借备用金;乡镇村级财务核算中心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录入科目余额,并对以后的会计业务实行电算化管理。

第四阶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乡(镇)在县财政局及县经管局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村账乡”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工作职责、会计工作职责、资金柜会计工作职责、稽核会计工作职责、村级报账员工作职责、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批管理制度、备用金管理制度、报账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使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

第五阶段:乡(镇)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对村级收入支出全面实施报账。

第六阶段:督察落实,验收总结。县财政局、县经管局组织对各乡(镇)“村账乡”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总结,以利于更好地推进“村账乡”工作的开展。

五、组织领导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核算;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核算的意义

1.增加经济效益。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如果对成本进行核算、反馈,会很大程度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便是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更多的资金效益,这就需要企业财务核算进行严格审核,防止有人在报账中中饱私囊。合理进行企业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对资金的灵活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节约一定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资金运转。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决定着企业的收效率。企业财务核算有利于合理运用企业资金。企业资金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如何在一定数量的资金基础上获取更多的金钱利益是企业经营的目标。

3.落实企业财务监督。在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资金流动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核算。核算报表由企业领导者进行审查,并根据核算结果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之后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手段。通过企业财务核算,可以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向,并落实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是对企业财务的监督。通过核算,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浪费、个人的贪污等,还可以显露出经营活动的劣势,以便进行及时调整。

二、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风险成因

1.财务核算模式单一。财务核算的模式主要由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组成。然而国企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成本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合同管理不完善容易引发纠纷,出现违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国企中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渠道有限,资金运转容易出现问题,在出现问题时,不能落实成本预测与管理制度,使得成本控制如同虚设。

2.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出现严重问题。部分企业的内部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没有严格按照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进行,导致信息错误以及报表的真实性存在偏差,信息的随时性使得企业在进行资金获取时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企业从银行等机构获取资金。

3.会计制度流失。财务制度的完善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一些企业没有合理调配人员进行财务核算,使得财务核算制度形同虚设,这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人员在报销账目时没有走正式流程,而是捏造虚假的信息,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三、企业财务核算的风险

1.内部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制度的不完善,对企业财务核算造成了消极影响。当企业面临风险时,就会不堪一击。企业内部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财务信息错误,不正确的财务信息容易给企业造成资金漏洞。久而久之,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甚至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2.企业的投资风险。由于财务制度的不完善和财务核算工作没有落实到个人,将不能准确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本,企业管理者无法预测获利情况,将造成企业的投资风险,导致决策者的决策出现落差,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财务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企业投资风险不断加大,会使企业运营出现障碍。

3.资金运转困难。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是各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财务信息虚假不仅会阻碍资金来源,对资金运转也有一定影响。收益高的企业不一定资金足,如果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将直接导致资金运营出现裂缝,使得企业不能及时归还债务,容易造成入不敷出的现象。

四、企业财务核算的风险控制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对风险的分析,了解到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将严重影响企业运行。要想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应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在实施过程中,要逐步落实每一环节的核算;最后,经过重重审核,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企业盈利的保障,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约束。企业应严格按照制度将核算落实到个人,加强个人的责任意识,能提高公司的凝聚力,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企业应不断完善考核和监督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3.完善风险评估制度。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是企业立足社会的保障。企业应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才能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稳固发展。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对各部门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然后落实到各部门,让各部门采取措施进行规避并解决问题。五、结语企业财务核算和财务风险相辅相成、相互依据。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为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而风险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精确性。财务核算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来评估风险。定期进行企业风险控制,完善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聂晶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问题;对策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新型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发挥作用;高校教育基金会即是在上述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数量的不断增多,加之业务的不断增加,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什么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其存在着哪些问题,有哪些有效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研究与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切实促进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核算,也称会计核算,又有会计反映之称,其计计量尺度主要货币,主要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情况;所谓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是指对高校教育基金会已经发生或者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业务的总称。做好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是保证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而言,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财务核算范围不甚清晰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事业发展时间较短,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增长,但是就其独立规模而言都很小,普遍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独立的财务核算部门等问题。如在管理体制、人员编制上,更多的隶属于高校,基本都是由校长办公室管理,基本没有独立的社团法人等,这都导致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主体的缺失、财务工作目标的不明确,特别是财务核算范围的不明确问题,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实属必然。

(二)财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

财务会计制度是财务核算的基础,缺乏规范、完整的财务会计制度支撑,就很难开展财务核算工作,更难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完整。目前,在我国的全国范围内基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可以用来指导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部门高校尝试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结合创造了“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制度”,但实践证明其作用有限。

二、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明晰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财务核算工作范围

明晰与确定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的范围,是保证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以及参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管理宗旨,就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第一,正式接受的境内外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等的捐赠情况;第二,捐赠资金的运作,特别是捐赠资金的保值、增值情况;第三,以教育基金名义设立的资助项目;第四,以教育资金名义开展的教育公益事业等;这些都应该属于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范围。本着规范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使用的原则,及时、准确、客观的开展好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

(二)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制度

就具体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制度而言,应该以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基金会财经政策、法律、法规为根据,运用专门的教育基金会管理理论与方法,整理、整合教育基金会内部的财务机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及财务业务程序等形成其独特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据此用来指导、处理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工作。具体来讲高校基金会财务核算制度,应该包括会计核算办法或规程、财会人员岗位职责、内部控制及监督办法、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项目收支管理、费用支出标准和审批、实物资产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票据管理、财务报告编制与财务分析及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

(三)成立独立的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核算机构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典型的非盈利性组织,其不同于我国传统的、社会上的盈利性组织,因此其财务核算也不能直接套用其它盈利性组织经验;应该遵照我国《会计法》规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前提下,由配备专职财务人员的、独立的会计核算机构开展组织的财务核算工作。首先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会计部门的设立,成立教育基金会组织架构中独立的财务部门;然后才是相关财务工作、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再次就是要配备素质过硬的财务专门管理人员,是更好发挥财务部门会计核算职能的基础。

作者:何青姗 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璞,陈姚.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02).

财务核算与监督范文篇10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经济效益;财务监督

民营医院在经营发展中,经营效益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财务管理是影响医院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减少医院不合理的财务经济支出,控制医院财务成本,提高财务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医院经营效益,促进医院稳定运营。因此在医院内部管理中,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重视性,有效改进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多种不足,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医院展开财务管理,是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措施,能够形成有序的管理模式,保持医院财务经济活动的规范化运行。从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上分析,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完善的财务计划。医院财务管理中,财务计划的制定对于财务资金使用与财务经济活动起到了控制作用,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在财务计划制定中,需要对未来财务经济活动进行预测与分析、评估,并扩充财务增收渠道与节支途径。在财务管理模式下,医院财务计划的制定更加完善,更能够为财务经济活动提高方向性,也更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展开。(二)平衡财务收支。医院财务管理是对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也是财务控制的主要措施,在医院财务经济活动中,有效平衡财务收支,节约开支,减少成本支出,增加财务收入是关键要素,以财务管理方式形成财务经济活动的过程监督,能够保障财务经济活动的规范化进行,起到平衡财务收支作用。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管理通过对财务经济活动与资金、资源的监督与管理,能够起到降低不合理财务成本开支的作用,保障医院经济效益水平。但当前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财务管理质量弱化,影响医院经济效益,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财务预算管理问题。财务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科学的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活动有序展开的基本保障。但当前在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引发预算编制不合理的原因多由于财务预算编制信息不到位或财务预算编制缺少规范性等,这体现出在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未能够落实到财务预算编制各个环节,造成财务预算编制中漏洞产生,引发财务风险。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也体现出当前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性不足。(二)资产核算问题。医院财务管理中,除财务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财务信息管理,还需要对医院固有资产进行管理。医院固有资产主要包括购入的医疗设备,且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固有资产,占据医院固有资产较大比重,但一般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于固有资产的管理重视性不高,没能够进行有效的资产核算,例如在医院医疗设备的价值上并没有进行专业性评估,从而造成对资产价值的估算不合理,或者在一些高端设备的引进上,忽视设备使用效益,造成设备投资收益降低等等,另外,在医院资产核算中,没能够将固有资产价值变动整合于财务核算信息中,多造成财务核算结果不准确,也可能引发多种财务风险问题。(三)财务监督问题。医院财务管理应能够形成对全部财务经济活动及资金、资源的管理,这还需要在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展开规范化管理活动,起到对财务经济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效果。但当前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多直接交由财务部门进行部门内的财务经济核算与管理,忽视了财务管理中监督与审核机制的建立,或者在财务监督与审核中没有设置独立的部门与人员,从而难以形成独立的财务监管模式,也降低了财务经济活动的过程监督力度。同时,在医院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中,对于财务核算及财务审核也没有形成较高的重视,这都易造成财务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在财务经济活动中形成高质量的管理。(四)财务人员队伍问题。医院财务管理中,“人”的管理起到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不仅是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也是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当前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财务部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人员综合素养较低等问题,极大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一方面,在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中,会计账目设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清晰、原始凭证不齐全、对账程序不规范、会计档案缺少定期归档制度等,皆影响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也造成相对繁琐的会计工作,更为财务管理形成了较大的影响,造成财务管理无序化,难以有效保障财务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在财务人员的角度上,基于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离职率高,专业培训周期长,医疗行业专业知识不足)因而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难以规范化落实,同时,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及能力问题,也影响了财务部门工作的科学、高效展开,更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医院财务管理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在财务管理中,还需要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一)加强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是提高预算成本控制的措施,在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可以展开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以财务编制、预算执行与财务核算等多个阶段的全面的管理,有效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首先,应完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财务预算管理中,严格落实各个阶段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如预算编制设计中,对预算编制各项信息进行审核,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进行过程监督,对预算执行中不合理之处及时提出,减少财务成本的不合理支出。其次,应提高财务预算管理队伍综合素养,在财务预算管理中执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能够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预算执行能力及财务核算准确度,这还需要有效提高财务预算管理队伍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为财务预算管理活动的展开奠定较好地人才基础。(二)完善财务核算机制。财务核算是对医院财务经济活动、固有资产进行资产核算的一种方式,在财务核算机制的落实下,能够形成对各个阶段财务经济效益的核算,由财务部至其他部门,对涉及财务经济活动的全部财务信息进行整合,进行财务核算,对财务经济支出不合理情况作出分析。完善财务核算机制还需要医院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能够明确各部门财务经济信息,如结合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实现业财一体化财务核算模式,将业务部门经济活动实时向财务部门转化,提高信息获取及时性,从而提高财务核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三)建立财务监督与审核机制。医院财务管理应以监督管理模式,形成对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经济行为的全过程管理,这还需要医院建立起独立的财务监督与审核部门,完善财务监督与审核机制,形成对医院财务经济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并就财务部门的财务核算工作展开监督与审核,评估财务预算、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减少财务风险因素影响。在医院财务监督与审核机制中,可借鉴公立医院财务监督及审核制度,根据医院自身经营情况与特点,设计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财务监督与审核制度。例如在财务监督机制中,增加奖惩制度,以财务预算、财务核算等工作准确性给予奖惩,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性,也更好的获得财务管理部门及人员的配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四)强化财务人员队伍综合素养。医院财务管理中,以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是财务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财务人员队伍综合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在专业能力上参差不齐,应加强财务人员队伍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意识,以不断激励财务人员学习与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财务专业能力为目标,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这可以通过绩效激励与提供培训机会的方式达到,不断为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供新的途径与措施。也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更新财务人员队伍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队伍专业性,加强财务管理有序性。二是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专业素养。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岗位意识常影响财务工作真实性、科学性与及时性,所以在财务人员管理中,还需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给予相应的考核与评价,不断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与岗位意识,为财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审核等工作的总称。在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既需要对财务部门的相关财务活动形成监督管理,也需要做好医院固有资产的管理,从医院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减少财务风险因素的发生,并不断加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医院经营效益,促进医院稳定运营。

参考文献

[1]严小琼.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7(04):58.

[2]彭虹.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2):79-80.

[3]赵红.探讨创新医院财务管理对策提升医院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