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分析

时间:2022-10-24 15:14:0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分析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篇1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基于组块式教学方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出了运用组块式教学方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三点有效策略:优化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适用组块教学,包括提炼生字生词、对比联想学习、迁移运用创新、创设语言环境;开展教学实践,实现活学活用,包括组建全新模块、总结模块思路、选取经典体裁。进而充分发挥出组块式教学方法具有的作用和功能,确保学生有序、有效地学习语文,最终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高效性与质量,由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组块式教学方法;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组块教学就是在复杂任务里不断分解任务分支,自上而下把复杂任务划分成系统的任务组块的过程,每个组块有固定的联系和相关性,这些相关性有助于按照特征和类型进行识记和学习,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促进了学习效率。通过组块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部分,并将其中零碎的知识碎片重新整合,形成庞大完整的知识模块,帮助学生按照模块进行更加系统化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结构,并且将教学大纲中的关联内容重组,引导学生进行各个板块知识的示范,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多方面发展。

1.组块式教学方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分类及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主要分为定篇、类篇和用篇三类。其中,定篇是教材中规定的经典语篇;类篇则是按照文本类型重组的单元语篇;用篇为了完成任务而选择使用过的语篇,或者引用了其中的观点、事实和表达方式等。因此,组块式教学的应用能进一步开发版块课程内容。其一,定篇的内容以能力为主线,对课程标准的各项语文能力进行分析,提炼出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要素,并且对经典文本展开深入而透彻的解读,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其二,类篇的内容则是文本类型为主线进行课文的补足,将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补充,每组学生围绕一个议题进行对比阅读,有利于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与奥秘。其三,用篇的内容则是以功能为主线,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使学生发现语篇中隐藏的交际功能要素,从而将各类文本的交际功能要素充分组合,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

2.组块式教学方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利用组块式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就要遵循筛选、联系和重组的流程开展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为学生筛选出教材中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并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等,促使教学主题、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互匹配。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挑选他们熟悉的学习资源,建立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有效联系。最后,教师要以教学主题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重组,清晰地理出各个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进行,实现学生高效性的语文学习。

(2)创新教学方法,适用组块教学第一,提炼生字生词。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且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这就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对生字、生词不理解的现象。所以,语文教师就可以应用组块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提炼出文中的生字、生词,避免学生的零散识记为语文学习增添难度。因此,学生可以将提炼出生字、生词进行重组与分类,形成一个完整的识记版块,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记忆各种生字、生词,以此增强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语文水平。比如,在部编版教材《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将生字、生词提取出来,如度、泼、炮、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笑容满面等。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生词重组,将“泼”“笑容满面”等词语归纳为人物的形象动作,将“凤凰花”“柏树枝”等词汇归纳为植物名称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记生字、生词,还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从而让学生将生字生词代入文中,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词汇组块。第二,对比联想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组块式教学,就是将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整合一起,实现学生的高效性语文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联想,在阅读课文时思考本文与以往阅读的课文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分析,比较两篇课文的区别,促使学生整合各个相似的版块。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还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力与理解力,从而真正实现融会贯通。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当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就可以将这篇文章与之前所学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结合,进行组块教学,让学生自主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引导学生领悟两篇文章的相通性。例如,学生体会到了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拥有优美的景色、物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但是两篇文章的写作结构不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写的;而《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总分总的结构,从海水、海底的生物和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描写的。这样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和联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迁移运用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言语智慧都是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块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与创新,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获得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语言材料,并且尝试提炼出其中蕴涵的语言结构、思想感情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桂花雨》是作者借桂花雨表达对家乡思恋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去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桂花香”,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领悟,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促使学生把这种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第四,创设语言环境。语境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保障。因此,语文教师想要运用组块式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境锻炼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文章内容,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语言场景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不同信息整合整合起来进行记忆。并且,语文教师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锻炼,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文中语言的上下文关系、社会文化背景等知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交际意识和交流欲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的《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进行角色的扮演,将自己想象成街上叫卖的人,用小贩的语气朗读出“我的矛锐利的很,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同时当学生阅读到课文结尾时,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转换角色,以旁观者的口吻朗读“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从而根据课文的需要创设出适宜的语境,帮助学生处理好任务的语言、动作,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一定的画面感,有利于学生整合信息,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记忆。

(3)开展教学实践,实现活学活用第一,组建全新模块。组块式教学方法可以是一种以教学实践活动替代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且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探究语文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产生新颖的想法,充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通过语文教师将阅读、写作、表达等内容融合一起,组建成全新的组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中的《手指》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角色扮演,分别演绎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进行拟人化的介绍,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可以在表演中概述这篇文章,锻炼学生的第一人称语言转化能力,并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含义。其次,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团结事件,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开创新的表达和写作,不断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有效提升。第二,总结模块思路。组块式课堂教学方法是根据分析若干个模块来切实保证课程内容的展开、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其中的各个模块都具有独特且清晰的阶段性目标,也就是说,模块的分割需要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文章的目标实行,每一个模块都对应着一个单独的阶段目标,各个模块之间存在内部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各个模块之间具有层次性的、递进的关系,而且模块的发展也需要跟随教师对文章的讲解进程推动、进步,只有教师充分地掌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总结模块的教学思路,才能应用组块的模式开展教学,从而确保小学语文组块式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第三,选取经典体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组块式教学,利于帮助教师灵活地把握教学进度,促使教师随时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教学的时长。因为每一个模块之间具有明确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时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的节奏,以此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尤其是对学生来说,语文课堂上的组块式教学模式运用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而这正是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基础,以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中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各个模块时,应为学生加入实践的具体内容,以此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及效果。比如,教师为学生选取散文类的文章体裁,在散文的概括文意模块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散文并进行文段大意的概括,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内心思想,以此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与能力。散文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言辞优美、形散神聚,作者往往都有对现实生活的表达、感受,文章整体上具有美好的意境,所以散文的组块式教学正是依据散文的特性,通过品味散文、思考文意、应用语言进行递进式的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分成三个模块有序地开展组块式教学。首先,学生通过阅读散文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教师要检查学生每个字的发声,让学生通过全文诵读了解散文的基本概括,逐步引领学生分析散文的结构。其次,让学生赏析、品鉴文章的优美语句,深入、切实地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想法与思想情感,体味作者叙述时的心情与写作意图。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个别句子让学生进行品析与探讨,并且针对学生的想法加以指导,促使学生进一步将知识内化与吸收,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组块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实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的多方面发展。语文教师通过灵活地利用组块式教学,将教学内容、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充分地整合,并为学生创新出适用于组块教学的方法,确保学生的有序有效语文学习,不断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从而促使组块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具有的教学作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

作者:刘浩凌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篇2

摘要:顾名思义,“少教多学”就是教师通过少教,即用针对性、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主动学习。“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打破“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本文主要探讨突出有机落实分层教学理念、突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多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三个方面。

关键词: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分层教学;自主学习

我国教育家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少教多学”的典范。和同学段其他课程相比,小学语文明显具有知识容量更大、知识点联系方式更多样以及实践应用要求更高的特征,同时对学生个人的内在素养也有更多元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常常过于机械地围绕具体的课本内容讲解课程,强调“记忆”与“复刻”知识和技能,这不但限制了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可开发空间,而且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树立并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大刀阔斧地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立足于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要求设计、完善课堂,以期取得更有质量的工作成果。

一、突出有机落实分层教学理念

(一)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理解“学情”要冲破传统思维的限制,不单单将目光局限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底子”上,还要足够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人际交流能力和偏好等。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丰富自己了解学生学情的路径和方法:一方面,要通过课堂观察、试卷分析等传统手段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技能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日常交流掌握学生课程以外的综合个人信息,以此构建完整的学生档案。比如,教师可以扩大课堂提问的对象范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观察不同学生作答时的状态、分析学生给出的答案推断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思维、表达能力以及掌握本课知识的程度;课下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聊一些生活中比较轻松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日常爱好、性格和人际交流能力等。

(二)设定、划分不同的学习层次和课程教学体系标准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结合手头详细、真实的学情档案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有所区别的多套课程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以夯实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教学要多采用概念理解和基础例题训练的形式;对于基础不错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欠佳的学生,要将多知识点融合教学和阅读、写作练习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对于整体成绩良好的学生,则应更多地开展发散性教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例如,在教学习作方面的内容时,对于在这个方面表现长期欠佳的学生,教师可以先不提出字数和题材方面的要求,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微写作”,以一段乃至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历,要求他们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或描写技法;而对于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写作“亮点”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把引导重点放在讲解和分析应用多种表达技法上,对学生习作时使用的技法种类提出一定要求;而对于在这方面颇有成绩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写作散文或现代诗歌等更有难度的文体,并提供一些相应的指导。

(三)动态完善和优化学情信息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中,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条件自然也不例外。基于这一基本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建立学情档案的起始工作之后万万不可产生“万事大吉”的观念,而应当在后续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搜集更新、更全、更深入的学情信息,及时补充和调整既有的学情档案内容,从而为优化教学策略提供动态参考,以保证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保持长久的适配性。比如,教师可以在每一次考试结束之后抽出一些代表学生做试卷分析,根据这些学生不同题型、难度和考查方向题目的作答表现与失分情况判断他们近一段时间在不同语文学习方面成绩变化的情况与趋势;还可以统计学生半个学期的阶段内考试的综合成绩,按照“20名一档”的标准依照学生年级语文的排名情况调整其学习的层次等。

二、突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注重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场景化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还不甚成熟,对于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缺乏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反倒是更热衷于接触一些感性色彩较浓烈的外界信息。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的形象化、多元化等优势条件,通过图片、音频、视频乃至伪实景等更具感官吸引力的方式营造教学场景,促使学生更生动、直观地认知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优化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桂花雨》这一篇课文时,可以在学生诵读完课文之后,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一片青草绿树之中坐落着一座农家小院,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随着风儿的吹拂,淡黄的桂花从树梢上摇落,一朵、两朵、十朵……不一会儿竟形成了漫天的“桂花雨”,簌簌的落花声中还夹杂着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犹如一首天籁从画面中传来。通过这样的一段视频,学生可以很自然地感受文中的场景,并产生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重视多元注入生活化元素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但是他们对于自己身边的生活事物却非常熟悉,也有了解和探究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的一项有利的教学条件。根据学生这种普遍的心理,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积极融入一些符合学生日常经历和认识能力的生活元素,促使学生获得更真实的课堂学习体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借助既有的生活经验降低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教师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文中的相应片段,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父亲之间经历过的一些能深切体会到浓浓暖意的瞬间,如学骑自行车就要摔倒时猛然扶住自己的那双大手;冬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披在自己身上的那件大羽绒服;过生日时那个被装在粗糙的礼盒中却是自己向往已久的礼物等。借助这些片段,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无言的父爱”,也能与这篇课文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三)进一步挖掘、引入课外教学资源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有旺盛的求知欲望,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这个方面的主观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继续深入挖掘、整合课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入更多课外教学资料展开拓展性和补充性教学。一方面,可以从更多角度给学生提供理解知识、锻炼技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的效果。例如,在教师讲解完《少年闰土》这一篇课文之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纸质材料带领学生读一读诸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祥林嫂》《阿长与<山海经>》等其他出自鲁迅之手的经典篇目或选段,如此既能满足学生阅读更多鲁迅先生作品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更多材料深入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及其诸多作品中蕴含的共有的情怀。

三、突出多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

(一)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讲解课程知识要坚持“七分讲,三分想”的原则,不要将所有知识都“掰开了、揉碎了”再“塞”给学生,而应当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在完成这一步工作之后,小学语文教师要按照“强弱结合”的原则帮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围绕知识课题开展自主讨论、学习,共同推导出知识结论,以此让学生真正达成“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此期间,教师也要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提醒和帮助,同时搜集更多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用的信息。比如,在教学完《泊船瓜洲》这一首诗之后,教师可以单独提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中的“绿”字询问学生:“人们常说这个字是这一首诗的‘诗眼’,那么大家觉得这个字到底妙在哪里呢?”而后组织学生以同桌两人或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还要在学生陷入思维瓶颈时分别从修辞和描写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点。

(二)组织开展富有趣味的学习游戏

和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讲相比,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更热衷于参加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游戏活动,他们经常会在参加这些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出更丰沛的精力和更强大的悟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有效利用这个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课程内容和要求设立、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可以“边玩边学”。如此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游戏的轻松和刺激,又能促使他们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完成运用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借助学生好胜心和表现欲的“加持”进一步优化和扩大教学效果。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描写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场“你说我猜”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两名学生代表参赛。一名代表背对黑板,一名代表面朝黑板,二人站定之后由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一种事物、活动或者一句古诗词名句。面朝黑板的学生要在不做动作也不能提及黑板上已有字眼(包括谐音字)的情况下,单靠语言描述的方式引导搭档正确猜出黑板上的内容。用时最短且结果正确的一组学生可以为自己的小组累积1分,最后积分最高的一组学生为优胜者。

(三)设计、组织语文实践应用活动

“实践出真知”,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样也要依靠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不断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之余,还要有意识地结合课程的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能力、兴趣,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具有教学引导效力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应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成果指导实践、处理问题、完成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的层级将达到最高,同时可以具体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技能的运用路径,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提供保证。比如,在讲解完《松鼠》这一篇说明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里仔细观察家里的宠物或者利用网络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仿照课文的结构运用自己掌握的说明手法写一篇说明文,给别人介绍自己的宠物或喜爱的动物。教师可以从中挑选一些质量较好的作品给全班学生朗读,并请作者介绍自己搜集材料和写作的过程、心得,而后再将作品统一展览在班级的“作品角”中。

四、突出有机引入家校合作机制

任何一门课程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都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与默契配合,小学语文自然也不例外。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家庭无疑是更具有主观影响力和生活“存在感”的场所,能够给学生形成各方面的意识和素养带来更多维度的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也要足够重视和研究引入家校合作机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不间断、多角度地提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开展亲子语文活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网络平台为家长居家辅导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建议。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些关键课程的重点知识时将相应的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再上传到本班家校交流群中,鼓励学生回家之后给家长汇报当天的学习内容,再由家长及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方乐土,是能够带给学生知识、智慧、灵感和快乐的殿堂。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少教多学”的观念,通过落实分层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等策略从内在层面完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意识和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正确而丰富的提升语文学习质量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爱上语文,从而为他们日后培养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力的保证。

作者:王海鹰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篇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首次将“文化自信”写入其中。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了当前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通过语文教学,要实现对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培养。笔者就现阶段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出创新性教学策略,以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设计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也及时吸收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把教育和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使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点科目,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课程内容和形式等加入更多现代化、趣味化的元素,为小学语文提供更加精细、全面、多样的教学内容,为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郭沫若先生的《白鹭》这篇散文时,教师备课时需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这篇散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其中,在导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引出课题:“在上这节课之前,有哪名同学可以给大家背诵一下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呢?”此举旨在引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当学生背诵完后,教师要及时肯定并展示相关诗句——将“白鹭”二字标红,引出课题。接着,就可以播放视频,提醒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加以关注:“同学们见过白鹭吗?它拥有怎样的美才能让郭沫若先生为它作文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小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完后,同学们可以说说你们眼中的白鹭哟!”此举旨在让学生初识白鹭,并根据视频描述自己眼里的白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白鹭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在针对“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对这一部分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白鹭的整体美是通过四个“那”依次展现出来的,让学生根据“那……那……那……那……”来仿写句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投影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只小百灵鸟,让他们运用四个“那”对小百灵鸟的整体特点进行描述。这跟当前新课改理念提倡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一致,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三大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都在阐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加强教育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不断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走出课堂,感受大好河山,通过亲近自然,使学生能够敢于探索,勇于求知,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的闻名遐迩和这段历史有更加真切的感受,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线上“圆明园一日游”,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感知圆明园,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文章中所描述的“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景物。其次,教师还可以趁机带学生了解圆明园内典藏的历史文物,通过对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进步。教师还可以展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引导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内容进行回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在切实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后,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圆明园一日游”为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游记,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生通过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也能对祖国历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以及思维发展能力都有所提高,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使教学方式得到了创新,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因为强制、被动式学习出现厌学情绪,这不仅与我们当前素养教育的发展理念相悖,而且还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景话剧来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从而加深对课文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教师首先要确定老屋、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角色扮演者,同时安排独白人员。为了使场景更加逼真,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音视频,为学生营造风雨交加的夜晚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老屋的年久失修、破败,小猫、老母鸡以及蜘蛛的急迫心情。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精湛的表演,表现出了老屋的“老”和善良,其他学生也通过语言和表情,演绎出小动物们的急切和在离开时的感激。在完成表演后,教师和学生给予了表演者热烈的掌声和高度的评价。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老屋”的后续发展进行描写。这一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想象角度:蜘蛛先生最后离开老屋了吗?老屋最终倒下了吗?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向老屋求助呢?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能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创新课程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整堂课全程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用说学生,就算是成年人,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都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需要创新课程教学,摒弃原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实现大脑高速运转。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教学时间,使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不断被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吸引。在课程开始的前5分钟,这一阶段的学生刚结束课间玩耍,兴奋的心情难以一下子平静下来,这是正常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就可以播放一段小视频——《黄山》,使学生被视频吸引,思绪回归课堂。然后,教师就可以利用15分钟的时间来讲解课文重点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展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黄山奇石的图片,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内容,而后续在背诵课文时,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在完成课文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15分钟的时间,提出相关问题,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黄山奇石有哪些特点呢?圈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并查阅工具书弄懂意思。”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巡堂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及时予以纠正。例如,学生A错把“峭”的读音qiào读成了shào,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确保在后期的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内容准确无误。在完成讨论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展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最后5分钟里,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这样的总结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时间段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在整堂语文课中始终处于积极参与、乐于表现的状态当中,实现了对高效课堂的打造。本教学实例通过创新课程结构,不仅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学习,而且还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五、创新评价环节,树立学习自信心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怕说错被人嘲笑而出现不敢回答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创新评价机制,通过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肯定中重拾学习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面对同一片草地,却说它在不同时间段是不同颜色的呢?”一名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由于紧张,把中午和晚上草地的颜色变化说反了。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及时安慰并鼓励该学生,肯定他回答正确的部分,同时再给他重新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机会。在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并且鼓励他下次更积极、大胆地展现自己,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找回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例如,应用多媒体技术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并将被抽中学生的名字或者头像显示到大屏幕上。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他的照片下面加上一个小奖杯,在下课前,教师查看哪名学生的小奖杯最多,按奖杯数量依次分发不同等级的奖品,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努力带来的成就感。教师通过创新评价环节,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需要创新备课设计、创新生活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结构以及评价机制。相信全新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实现让学生高效学习的目的。

作者:赵亚楠 单位:南京市江南区湖熟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篇4

摘要: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共同学习”成为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做到:创设情境,共商目标;合作探究,共同解疑;小组精彩展示。最终做到归纳整理,共享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共同学习”成为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共同学习;源动力

新课程改革的波涛汹涌,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早已成为滦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2018年1月,滦州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省级立项课题《小学“共同学习”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真可谓雪中送炭,为笔者所在市课堂教改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第一时间笔者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共同学习”课堂教学理念,因为笔者看到了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教育春天。未来可期,笔者努力探索着“共同学习”与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智慧碰撞的火花,历经五年的艰苦跋涉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华彩绽放。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共商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教学伊始营造共同学习的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融入课堂,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一员,引领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营造一个多角度的立体思维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在师生共商目标时一定选准有研究价值的、贯穿全文脉络、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要审时度势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适时调整已创设好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精心设计问题,师生之间进行高效的探究活动。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类历史久远的的课文,教师要摆脱流水作业式讲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质疑聚焦课文几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导入课文之后让学生自主质疑问难,师生共同筛选主干问题,归纳:1.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的奇迹呢?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美景是怎样的呢?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这两个问题覆盖了全文,要求学生潜心阅读文本,需要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内化吸收,再组织好内部语言,然后做出正确的表达,这显然比以往教师随课文故事情节平推式的提问要好得多。由于问题集中,教学环节减少,就能留出整块时间供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教师把机会交给学生,躬身俯瞰学生学习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师如鱼得水般开展高效教学活动,教学相长,调控课堂节奏,成就富有大智慧的课堂教学。

二、合作探究,共同解疑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师生共同商榷好本节课学习目标后要立即付诸于实际行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深入文本反复通读课文,全力以赴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学生个体探究和群体探究时的主动性,实现了“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课件出示:当我们坐上一只小艇置身于景色宜人的意大利威尼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油然而生,到底造型别致、别具一格的小艇长什么样呢?问题一呈现,学生就积极行动起来思考小艇外形的特点,并在一旁做标注。然后全班逐一交流小艇的特点是怎样的。教师巡回指导,小组长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很快总结出小艇的三大特点:A.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船身窄窄的,有点儿像独木舟。(长、窄、深)B.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翘)C.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轻快灵活)然后师生又对这三句话从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进行了评析,做了拓展训练“我是小小画家”将小艇的的样子深植学生脑海;露一手,选择一样事物,小组说一句比喻句。教师给出草原、平静的湖面、牵牛花、长城四种事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种事物,学生深刻体会到比喻句的好处,生动形象,文本只不过为将来的写作提供了范例。这一环节借助小组共同合作学习,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度,好中差学生优势互补,巧妙地攻坚克难,答疑解惑。为了扩大师生、生生交流的范围,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跑组”的合作形式更加新颖别致,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自愿选择班上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老师参与其中,穿针引线,适时、适当点拨,参与探究,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天堂!

三、构建开放,精彩展示

小组展示是课堂教学最出彩的环节,把班级学生分成4~6人一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首先由小组长在组内进行展示,目的是展示组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暴露学生在主体题探究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小组长作为群学召集人,中心发言人,组织组内成员进行逐一汇报展示,也称为小展示,为大展示提前预演。教师此时要以一位倾听者的身份穿梭于各组,聆听各组交流情况。在这里笔者特别强调一下各组要格外注重那些性格内向、没有自信心、羞于表达、心不在焉、多动、心猿意马的学生,他们的完美表达是小组成功汇报的关键,教师要在课前告诉组长要给这些“问题组员”开绿灯,让他们享有优先发言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以最大程度诱发学习动机,提高小展示学习效率。小展示完毕,大展示水到渠成,为学生搭建更大的一方舞台,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学生面前汇报组内成员学习成果。这是一个智能多元、灵活动态的过程,形式万千,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汇报形式可以是小组成员逐一精彩阐明观点,也可以是上台板演,情景剧表演,问题对答等应有尽有,其他组成员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随时要与展示组互动交流,尤其观点不一致时,要随时补充和更正,这样形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浓厚学习氛围。小组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教师也可加入争论的环节,互动交流,归纳总结形成集体意见,当然还可以求同存异,保留个人意见。小展示是大展示的前提,大展示又是小展示的升华,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立体化、多元化、生动化的喜人局面。

四、归纳整理,共享收获

展示完毕,学生们回到座位整理学习笔记,将美妙语言幻化为文字,凸显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如有学生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还有质疑,可以继续交流讨论,直至全班学生无疑全解疑。现在每讲完一课,笔者都会下放权利,学生作为课堂主人归纳本堂课重点、难点内容、理解方法,教师积极引导,适时补充、点拨。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小组互查、当堂小测、教师抽查等。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感情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实现自主建构、学会自主学习、促进表达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生机勃勃、激情四射、自我实现、相互成就的过程,“共同学习”成为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

作者:杨海青 单位:滦州市茨榆坨镇谢各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