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流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5:42:55

人员流动

人员流动范文篇1

第二条凡人事档案在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代管人员,需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流动人员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工作,统一归口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并在同级人事职改部门(以下简称当地职改办)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流动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严格按照当地职改办制定的有关职称评定的政策和规定掌握。

第五条流动人员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在当地职改办所下达的指标限额内进行。

第六条流动人员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严格按照省职改办制定的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及有关政策和规定执行。

第七条流动人员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和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专业年限或任职时间的计算,按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八条流动人员委托代管人事档案期间,其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管理工作,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并将年度考核结果载入本人技术档案。

第九条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人才档案的大中专(硕士、博士)毕业生,如符合认定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依据有关政策书规定,到相应人事职改部门办理认定手续。

第十条流动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进行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一条流动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结果,应以相应职二部门所发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通知(或人员名单)》为依据,并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将该文件及评审材料载入本人技术档案,下发由当地职改部门签发验印的相应资格的任职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流动人员获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聘用单位可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式、聘任期限、工资待遇由聘用单位自行决定。

第十三条流动人员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未按时报送评审材料或未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的,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十四条在职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如发现弄虚作假的单位或个人,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取消其三年参评资格。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河北省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使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号)精神,针对我省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问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人事档案在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口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代管人员,需调整档案工资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流动人员晋升、调整档案工资条件、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晋升的各项政策。

第五条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其工资构成中的津贴比例可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津贴比例即—般为5.5:4.5。

人员流动范文篇2

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与个人的主观原因有关系;另一方面,与现行人事档案管理的混乱且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1)要立法。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通过立法、执法,建立信用档案的规范管理和失信惩罚机制。同时,对档案管理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保护好个人隐私权。

(2)分类管理。国家公务员的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建立并管理;其余人员的档案,则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地域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建立并统一管理。

(3)建立信用档案,构建征信体系。明确与公安、银行、工商、税务、民政、法院、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关系,及时收集信用记录入档,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资信证明材料,联合征信,资源共享。强制规定,哪些材料需入档,哪些单位及个人需提供材料,经济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提供资信证明材料等。人事档案管理机构逐步蜕变为独立的富有权威的征信机构。

(4)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行许可证并年检制度。要制定硬件、软件标准,并加强执法检查;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并实行资格证制度,并定期考试,更新知识。此外,要统一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5)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人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的运用,开拓创新,运用新的方式,对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开发研制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档案和多媒体档案,并实行联网,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

人员流动范文篇3

关键词:人才服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

档案是人一生的履历记录,更是人一生的奋斗证明。在非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从事自由职业、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外出务工人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私企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由于没有固定单位或所在单位无档案管理权限,用人单位(个人)委托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单位职工(个人)人事档案。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这部分人员的人事档案就是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一项工作职能,是政府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流动人员的数量逐日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障民众的权益,199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人才服务机构负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接收、鉴别、整理、组卷、保管、转递等管理工作,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并按照规定为其政审、出国、留学、案件审理、落户等出具证明、接待来访、查阅、咨询等服务利用工作。通过走访调查、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查阅智研咨询集团的《2019-2025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等资料发现,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呈现人力资源行业规模扩大、机构数量增长、高端业态快速发展和市场配置能力得到提升的态势;流动人员数量、流动性呈现出上扬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的特点,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的现状,摆脱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不平衡、信息来源分散、档案利用率低的困境,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管理需要和流动人员的服务需求,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

一、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人事档案中包含有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情况、学历学位变动、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变化等方面的内容,用人单位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就可以对流动人员的个人情况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至今已二十余年,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流动人员流动性大、档案工作人员少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1.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档案整理不到位、档案转递不及时,出现“人档分离”“人档不一”的现象,导致人事档案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用的信息,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价值作用。2.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更易发生丢失、损坏档案资料现象,不利于长期保存和利用。3.档案管理过程缺少标准化,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尤为明显,一旦档案资料受到破坏便无法实施有效管理,这也是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未能及时改变,无法满足流动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需要。(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结构配比不合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这项管理工作。《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7万家,其中,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180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523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情况———行业从业人员64.14万人,与2012年33.6万人相比增长了9.89%,平均每家机构的从业人员仅有18人,存在严重的配比不平衡。通过走访调查、查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各地市人力资源机构网站公布的数据资料、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当前人力资源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自身不是档案专业毕业,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门的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与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不相符。特别是有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责任心不够、服务态度冷漠、执行政策僵化,甚至推诿刁难,违背档案管理原则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人社部门的形象。我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结构配比不合理,制约着档案管理质量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是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设备过于老旧,内容不健全,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人事档案的办公需要有专门的场地、独立的库房,有密集柜(架)用于存放档案,有专用设备保证库房环境达标。因专业的档案管理设备费用较高,由于资金有限,设备更新不及时;受条件限制,库房面积与存档数量不相匹配,这些都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档案资料不健全、档案管理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影响了档案利用效率。(四)流动人员档案意识不强,“死档”“弃档”现象增多。通常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不具备管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权限,私企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的人事档案都委托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来保管。很多流动人员把档案放到人才中心托管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有的人对自己的档案长期不闻不问,更有甚者档案早已丢失,有的人对自己能享受哪些人才公共服务更是不清不楚,造成档案“失联”,时间一长将难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如取得新的学历、劳动合同或其他材料时没有及时归入个人人事档案,导致个人人事档案无法及时、完整地反映存档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经历,在评定职称、考研、出国等情况下需要依据档案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时,个人人事档案不能提供有效的材料和依据,就会面临诸多不便。

二、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模式。针对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设施设备老旧的现状,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组建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和信息监督检查机构保证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建立流动人员数据库,分析流动人员的专业情况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岗位需求信息,提高他们就业的成功率。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流动人员的需求和单位需要,提高社会认可度。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委托存档的流动人员可在网上办理查询存档信息、出具相关证明、开具调档函、预约申请个人退休、变更个人信息和代办个人社保信息变更等多项人事档案业务,如,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大力应用数字影像档案提供网上办、掌上办、邮箱办、电话办、咨询办等多种“不见面”服务,既减少群众办事聚集,又优化简化服务流程,为劳动力就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存档单位也可通过网上查询单位立户信息和单位户内现有存档人员名单。同时,加强人事档案的动态性管理,丰富和扩大人事档案的内涵,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提升人事档案的“含金量”,实现人事档案的“再增值”。(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参与者主要是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党的提出要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快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全国联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机构的职能,人力资源机构在现有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特别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改变传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人力资源机构与相关人员或组织机构签订委托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协议,明确双方的利、权、责,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及时、齐全、完整。二是人力资源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应认真检查档案材料,若发现档案材料不齐全、缺页少页或者出现丢失时,要向有关人员或单位去函询问,以此来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备齐全。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场地和人员,完成档案数据录入、信息审核、标签张贴、入架(柜)存档等工作,并由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工作调度、数据审核、督导和统计上报工作。提高人事档案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三)采用多维度培训方式,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人力资源机构要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和深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内部互学”+“定期考核”方式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通过边学、边练、边促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综合理论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同时,要广开招贤之路,吸收一些懂档案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管理能力、熟知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四)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有些高校开设了档案专业,很多高校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司法助理等专业都开设了《档案管理实务》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缺少社会历练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2019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注重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融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技能型人才。这些正是目前人力资源机构的短板,本着“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原则,人力资源机构与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满足企业对应用型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出口”问题。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训、顶岗实习机会,加深产教融合深度,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五)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互联、服务便捷高效成为流动人员的诉求。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提供良好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之一。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人力资源市场要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创新“智慧人社”服务模式,就要抓基础建设,在充分维护广大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情况下,用好、用活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做实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公众需求和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档案管理内容,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利用效率,体现档案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惠民”作用,对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意义。(六)借助新闻媒介加强档案知识的宣传。人力资源机构在办公大厅张贴服务指南、办事流程、注意事项、人事人才信息等,印制人事档案内容、作用、转递流程等宣传画册,利用网站、云平台建立公众号,宣传档案相关的知识,及时人事人才岗位需求和招聘信息等,特别是今年新的《档案法》实施,新闻媒介都在大力宣传,人力资源机构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宣传人事档案;在流动人员办理相关事宜时工作人员详细解答、指导,使他们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机构是保障个人利益的机构,在国家公务员选拔、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时都要审查人事档案,作为甄选人才的证据;在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出具各种相关证明时也要依据个人人事档案。只有流动人员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才会配合人力资源机构及时补充完善人事档案材料,有效发挥档案的作用。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流动人员自身认识不到位、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有关,需要挖根源、找差距、补短板,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浩媛.浅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9(03):127-129.

[2]江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27):92.

人员流动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5、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7、其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第十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第十二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材料的;

4、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要视情节的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人员流动范文篇5

加强培训,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农门外出务工、经商,这些人中大多数是精壮劳力和有文化、有专长的年轻人,他们农忙返乡,农闲外出,给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农村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目的就是解决流动人员加入党组织难,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和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问题。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业务培训,讲清楚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目的和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调动工作积极性。要按“流动人员到哪里,发展党员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农村优秀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的要求,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联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摸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案。

搭建平台,激活流动人员的入党理想

在当今世界,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流动人员越来越多,这不仅具有提升经济活动效率的意义,而且具有维护社会公平的价值,是件好事情。农村流出人员都是当地的先进分子,党组织要做的工作就是,搭建一些合适的平台去与他们对接。这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依托式平台。对外出流动人员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依托政府驻外办事处建立党组织,由驻外办事处党组织安排人员负责在流动人员中做发展党员工作。联系式平台。对分散外出流动人员,由乡镇安排专人负责联系,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思想表现,做好帮助、教育工作。

联合式平台。由流出地驻外办事处、乡镇党委和流入地党组织联合,成立“外出流动人员联合支部”,负责做好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座谈式平台。利用出外流动人员返乡时召开座谈会,对流动人员中的积极分子加以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做好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加强教育,确保流动人员的入党质量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同样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坚持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确保流动人员的入党质量,基层党组织要实事求是地抓好教育培训工作。

认真抓好行前教育。在流动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外出前,利用他们办理暂住证、计生证等机会对他们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行前教育。对流动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党组织必须指定1—2名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对其进行重点辅导和跟踪培养,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壮大流动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流动人员提出入党申请后,党组织要有计划地择优参加入党培训。

必要时搞邮寄教育。同志指出,能不能有效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关系到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对外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党章学习,明确党员的义务和党的奋斗目标。流出地党组织要把党课教材、党报党刊、党员电教片等学习资料寄给外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让他们在外有自学资料。想办法进行委托教育。青年们外出务工时,入党积极分子携带“外出入党积极分子委托培养书”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委托教育”。

重点利用远程教育。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广的优势,对流动人员进行培养教育和联系。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为流动人员申请QQ号码,建立QQ群,经常互相交流,了解他们在外工作的情况。

创新形式,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

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构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建议式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向上级党组织如实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发展党员的步骤和程序,对于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来说,不好操作或无法操作,要求上级党组织作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流动式发展。协调各方成立“流动人员之家”,定期或不定期外出帮助流动人员、了解流动人员,负责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对流动人员中的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考察时,要在其从业(居住)所在地和原籍地实行“双向考察”,既要听取发展对象所在单位和街道社区的意见,又要采取实地考察、函询等形式,向其原籍地了解发展对象的表现情况,同时,还要征求其从业(居住)所在地公安、计生、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

人员流动范文篇6

2.流动岗位人员是指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额定编制中,30%的用于聘用流动岗位研究人员。

3.流动岗位研究人员的聘用要坚持“按需设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按岗定酬”原则。

4.流动岗位研究人员的招聘可采用推荐和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

5.流动岗位人员不应突破核定编制数额(单位编制的30%)。

二、流动岗位人员的基本条件

6.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为我国科学事业现代化和地球科学事业发展献身的精神;

7.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

勇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8.流动岗位的高级研究人员一般应是国内外在相关学科研究中

成绩卓著的专家学者;中级研究人员一般应具有大学以上的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读研究生也可作为流动岗位人员聘用。

9.具有履行研究岗位职责的能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年龄一般应在60岁以下。

三、聘用程序

10.聘用流动岗位研究人员首先由项目、课题组根据工作需要提

出书面申请,并报所科技处、人事处审核。申请中应明确拟聘岗位、岗位职责要求、拟聘用期限、拟提供的工资待遇等条件。

11.推荐聘用:主要指聘用本单位熟习的科技人员、在本单位从事研究工作的在职研究生(博士、硕士)及本单位其他未进入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聘人项目(课题)组,应按规定要求提供推荐人选的有关材料,如个人简历、工作业绩、成果、研究方向等。单位人事部门和科技部门根据本所学科结构、岗位设置情况、项目(课题)组需要程度等提出聘任建议,交所行政会议研究决定。

12.公开招聘:主要指聘用本单位缺乏或不足的专门科技人才。

单位人事部门根据拟招聘岗位和岗位条件要求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进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一般要经过信息、资格审查、公开答辩、考察了解、研究决定等步骤。

四、流动岗位人员的管理

13.流动岗位研究人员必须与所签订书面聘用合同。合同应明确规定:

(1)聘用合同期限;

(2)聘用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3)工资及福利待遇;

(4)岗位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条件;

(5)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聘用期限应与实际工作任务期限一致,一般不超过3年。

14.流动人员的待遇

(1)流动岗位人员(所定向招收的研究生除外)的人事关系

实行人事;

(2)流动岗位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的任职标准参

照所固定岗位的相应标准;

(3)流动岗位人员的工资采用协议工资制度,研究员工资一般

不超过3500元/月,副研究员一般不超过2800元/月,助理研究员一般不超过2000元/月,其中50%由所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事业费中列支,其余50%由项目(课题)经费支付(其中,50%计入绩效工资)。特殊流动岗位人员的待遇由所规定。

(4)如项目(课题)需要,所招收的定向研究生可作为流动岗位人员受聘参与课题研究,博士生工资一般不超过1000元/月,硕士生一般不超过800元/月,其中50%由中心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事业费中列支,其余50%由项目(课题)经费支付(其中,50%计入绩效工资)。

(5)流动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时,由双方协商并写入聘用合同;

15.流动岗位研究人员应遵守院、所的规章制度,严格履行聘用合同的所有条款。

16.流动岗位研究人员与固定人员一样,按照所非营利机构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参加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可终止聘用合同。

17.合同期满后,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双方可续订聘任合同。

18.连续两次作为流动岗位聘用,或作为流动岗位聘用三年以上的科技人员可申请转为所固定人员编制。经所按有关程序讨论同意后,由人事部门负责办理有关调入手续。

五、其它

人员流动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优质服务为标准,以属地化管理为原则,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摸清本地区全员流动人口底数和变动情况,完善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档案,推进区域“一盘棋”管理格局的形成,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人口社会和谐,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清理清查,落实技术服务。针对期间流口流动性强、变动大的特点,各镇街要迅速做好专项活动部署,制订专项活动工作方案,重点开展查环查孕,落实适宜、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消除政策外生育隐患。期间区服务站、镇街服务所要安排妇检值班卫技人员开展双查服务,在-月份组织一场大清查活动,一要对辖区内的出租屋、企业厂场宿舍、住宅小区、商铺、窝棚、工地、酒店、休闲娱乐中心、市场等重点聚居地的已婚育龄妇女重点人群进行清理清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全面摸清掌握流入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信息变动情况。通过清理清查,丰富和完善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摸清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变动情况,查验计划生育证明。二要全面摸清掌握外出人口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建立流出人员档案信息,督促外出已婚育龄妇女应查对象按时寄回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实行动态追踪。三要将流动人口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纳入例会内容。要将每月流动人口信息变动、出生和孕检等情况纳入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列为县、镇、村三级例会的主要内容,逢会必议,工作成效要写入会议纪要。

(二)开展“关爱关怀、促进和谐”慰问。在来临之际,为了使留过年的流动人口育龄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了解流动人口对我区人口计生工作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打好基础,22日上午,区人口计生局、计生协会同文体局在金山城广场举办计划生育“红红火火过大年”大型文艺演出,大力宣传计生政策,现场服务流动人口;区计生局、各镇街要在前夕安排慰问流口计生困难户,组织开展“关爱闲散农民工子女”活动,与市计生委流管处、区计生局开展结对子帮扶。

(三)加强综合治理,密切部门配合。人口计生部门要在活动中加强与综治(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部门)、公安、工商、卫生、民政、劳动保障、建设、房管、教育等计划生育兼职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在专项活动中开展联合行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加强沟通合作,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把关通报工作,共同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镇、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要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经费投入到位。

人员流动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维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健全完善人才交流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组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陕西省委托人事工作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员档案是指:

(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档案;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暂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四)自费出国留学及因私出国人员的人事档案;

(五)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委托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在册人员和聘用人员的人事档案;

(六)其它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不得接收下列人员的人事档案:

(一)已死亡人员或已办理退休手续,无需提供人事服务人员的档案;

(二)正在受刑事处罚、劳动教养人员的档案;

(三)逃亡、失踪、出国不归人员的档案;

(四)未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在职人员档案;

(五)正在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纠纷或经济纠纷人员的档案;

(六)不按规定缴纳档案管理费人员的档案;

(七)档案材料严重失实或不齐全人员的档案;

(八)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45周岁以上,在示范区未参加社会保险,或不能从外地将其已参加社会保险关系转入的人员档案。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为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示范区和杨陵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是本辖区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合法机构。其他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档案或本人档案。

第五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外地转入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本人户口或工作单位在杨陵区的,由杨陵区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其他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由示范区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第六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流动人员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社会保险代办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七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有效文书,办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手续。转递档案必须严密包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转递中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递档案材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发现转入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的,应及时记录并通知原单位补齐。主要档案材料无法补齐或记载不符合规定的,及时办理退档手续,并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传送或派专人送取。对于个人携带档案的,拒绝接收。对违反转递规定,造成档案丢失或发生抽取、更换档案材料等问题,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九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委托管理合同书,明确保管期限、人事事项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内容。

第十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必须凭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部门开具的档案转递有效文书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为有效合法的转档手续。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第十一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干部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严防丢失档案材料,严禁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二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所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及时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主要包括:

(一)履历表、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任职审批表;

(二)大中专毕业生报到证及见习期满转正考核定级材料;

(三)工作期间的年度考核表;

(四)学历教育、接受培训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变更材料;

(五)婚姻状况变更材料;

(六)因公或因私出国(境)的记载材料;

(七)工资变更材料、社保关系、工资关系迁转材料;

(八)奖惩材料;

(九)党、团组织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十)其它按规定应收入人事档案的材料。

对于收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认真审核鉴别,需要单位盖章和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接收的流动人员档案材料中有缺项或涂改的,应予以说明,否则不予归档。

第十三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对于不符合查、借阅条件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可代为查阅后向查阅单位介绍有关情况。任何个人不得查阅、借阅本人及其亲属的人事档案。查阅人事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严禁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四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加强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档案柜;要经常检查库房防火、防蛀、防资、防光、防高温等安全设施。库房内严禁吸烟,严禁明火。档案库房、阅档室和办公室要做到三室分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档案库房。管档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有一定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中共党员。

第十五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每年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人事档案的安全。要不断改进档案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建立流动人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档案查阅和管理等工作,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

(一)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二)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三)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内容的;

人员流动范文篇9

加强培训,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农门外出务工、经商,这些人中大多数是精壮劳力和有文化、有专长的年轻人,他们农忙返乡,农闲外出,给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农村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目的就是解决流动人员加入党组织难,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和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问题。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业务培训,讲清楚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目的和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调动工作积极性。要按“流动人员到哪里,发展党员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农村优秀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的要求,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联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摸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案。

搭建平台,激活流动人员的入党理想

在当今世界,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流动人员越来越多,这不仅具有提升经济活动效率的意义,而且具有维护社会公平的价值,是件好事情。农村流出人员都是当地的先进分子,党组织要做的工作就是,搭建一些合适的平台去与他们对接。这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依托式平台。对外出流动人员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依托政府驻外办事处建立党组织,由驻外办事处党组织安排人员负责在流动人员中做发展党员工作。联系式平台。对分散外出流动人员,由乡镇安排专人负责联系,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思想表现,做好帮助、教育工作。

联合式平台。由流出地驻外办事处、乡镇党委和流入地党组织联合,成立“外出流动人员联合支部”,负责做好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座谈式平台。利用出外流动人员返乡时召开座谈会,对流动人员中的积极分子加以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做好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加强教育,确保流动人员的入党质量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同样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坚持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确保流动人员的入党质量,基层党组织要实事求是地抓好教育培训工作。

认真抓好行前教育。在流动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外出前,利用他们办理暂住证、计生证等机会对他们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行前教育。对流动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党组织必须指定1—2名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对其进行重点辅导和跟踪培养,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壮大流动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流动人员提出入党申请后,党组织要有计划地择优参加入党培训。

必要时搞邮寄教育。同志指出,能不能有效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关系到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对外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党章学习,明确党员的义务和党的奋斗目标。流出地党组织要把党课教材、党报党刊、党员电教片等学习资料寄给外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让他们在外有自学资料。想办法进行委托教育。青年们外出务工时,入党积极分子携带“外出入党积极分子委托培养书”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委托教育”。

重点利用远程教育。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广的优势,对流动人员进行培养教育和联系。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为流动人员申请QQ号码,建立QQ群,经常互相交流,了解他们在外工作的情况。

创新形式,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

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构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建议式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向上级党组织如实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发展党员的步骤和程序,对于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来说,不好操作或无法操作,要求上级党组织作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流动式发展。协调各方成立“流动人员之家”,定期或不定期外出帮助流动人员、了解流动人员,负责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对流动人员中的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考察时,要在其从业(居住)所在地和原籍地实行“双向考察”,既要听取发展对象所在单位和街道社区的意见,又要采取实地考察、函询等形式,向其原籍地了解发展对象的表现情况,同时,还要征求其从业(居住)所在地公安、计生、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

人员流动范文篇10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不到位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有地域分散、流转性强的特征,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在档案形成过程中,由于经手人多变,管理区域跨度大等原因,往往存在着手续不全、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对个人信息量的反映不足,无法全面详实地体现个人情况;此外,在具体的档案管理、整合工作中,字迹模糊、以讹传讹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影响了档案的准确性和凭证价值。例如,在个人的年度考核资料中,加盖公章不清楚、有关的个人签字和评价空缺;许多时间较长的资料字迹退化模糊,难以辨认;有些档案资料残缺不全,连续性不够等,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档案利用程度不高

许多用人单位往往只注重档案的管理和保密工作,却忽略了人事档案的功能使用。个人的档案在许多单位看来是个人私密的象征,因而进行严格的保密。但是,由于只注重保密而不注重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加之严格的档案信息采集制度,使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利用程度不足。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受地区发展差异影响

受到地区发展程度影响,各地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在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息流通渠道通畅多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更有关于档案管理的完善制度。但在诸如我们阳泉这样的一些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信息较为闭塞,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员流动本身较少,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科学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意识。

(四)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配置薄弱

档案管理配置的薄弱也是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体现在管理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录用上标准过低,使得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缺乏专业知识,科学的档案管理便无从谈起。另外,档案管理器材和制度的陈旧、落后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设施过于陈旧,有的甚至已经不能达到使用标准,致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存在安全隐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盲区。

二、如何做好传媒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事档案工作体系的完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积极做好传媒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一)从思想和制度上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面对传媒单位人员、部门较多,人员流动频繁的基本特点,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成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职能科室,对流动人员档案进行统一、集中、高效管理。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要按照其社会经历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可以分为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生毕业、部队转业、地方借调等等。并划分相应的区域,建立健全分类目录,进行严格管理。要注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心,把好收集关,出现差错及时更改,并加强与人事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补充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同时要根据上级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制度。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率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对于参与到档案管理的人员,首先,要严格把关,挑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有责任心、品德良好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次,要加强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将传媒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单位的区别和特殊性讲清楚,提高管理队伍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认识水平。最后,单位领导要进行不定时抽查,督促工作人员将工作做细做好。

(三)不同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不一,对待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认识及措施也就不同。为此,传媒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尤其是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根据当地的不同实况区别对待和发展。具体说来,像我们阳泉这样的欠发达的内陆地区,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本地区本单位内部形成重视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而对于信息渠道较为畅通的经济发达地区,则要进一步思考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查找解决对策。

(四)建立电子档案,促进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进程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越来越成为档案管理的一个未来趋势。其具有突出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要建立专门的电子档案室,并且寻求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多个网络平台的共享,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就拿我们传媒单位来说吧,我们单位的流动工作人员,有记者,也有主持人,还有很多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为了避免部分流动人员在此锻炼几年后就跳槽的现象,可以将每位流动人员进入我台后的成长路程记录下来,制作成电子档案,增强流动人员的归属感,还可建立奖励机制,对认真负责的好的流动人员进行转正待遇,留住人才。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