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项目范文10篇

时间:2023-05-28 09:51:12

农田水利项目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1

1.1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计划建设。目前,我国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我国农田水利项目的应用质量始终无法提升。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作物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相应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质量。面对这种情况,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农作物的种植质量,就需要提升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在正式开展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之前,需要根据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建设计划,将整个项目展开划分。例如,在眉县田间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其中涉及了三个镇,建设面积共10000亩。根据该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可以将改项目分为兴镇项目、渠镇项目以及汤峪镇项目,降低整个项目的建设难度。在此过程中共计划拆除干支渠5600米,新建干支渠2350米,新建田间引渠16500米,建设生产桥27座,涵管4座,引水口266座。以上建设计划的制定都是根据眉县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的,这种方式能够提升项目建设的针对性以及实际应用价值。1.2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配套建设。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中的配套设备能够起到辅助建设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常兴镇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建设面积为7000亩,其中三斗渠的长度为2980米,需要加固改造1500米,重修地1450米。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需要建设配套分引渠28条,长度共计7228米,建立建筑物185座,为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良好运行条件。

2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管理措施

2.1建立专门的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在管理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达到管理要求。在传统项目管理中,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其展开管理,不仅无法提升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性,还不能保证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应用质量。面对此种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对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中的每项流程展开细致有效的管理。例如,在确定项目任务之后,项目负责人在水利管理部门调取出几名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相应的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全体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以及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等方面内容。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每位管理人员的责任,避免在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责任推卸以及责任纠纷的现象[1]。2.2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合同是项目实施的依据,也是项目实施的标准,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合同展开有效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合同类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合同、项目施工合同、项目监理合同以及项目质量检测合同。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根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合同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展开管理。同时项目管理中质量监督单位、项目施工单位以及项目设计单位需要签订相应的项目合同,明确自身在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责任以及工作范围等细节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监督标准、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拨款标准以及项目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内容。对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合同展开管理,能够保证各个施工单位在项目管理中根据合同内容展开工作,提升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同时给予项目管理一定的管理标准。如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某一部门出现违规的情况,则需要根据签订合同中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顺利运行。2.3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资金在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在管理资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资金的来源将其分为中央专项资金以及地方资金两方面内容。例如,在眉县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中,中央专项资金公357万,地方资金为96万,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资金报账的方式展开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资金使用都需要具备明确的使用依据,资金管理人员根据项目的建设进度以及报账进度实施资金拨放,在资金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需要经过水利局以及财政局审核之后,才能够正式应用在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中。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项目进度款的90%制定拨款数量,在此过程中需要预留出10%的保证金。这种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方式能够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降低资金的浪费数量[2]。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方法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应用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建设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方法,能够为今后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宝成,潘金科.眉县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成效和建议[J].陕西水利,2015(05):184-185.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2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影响因素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成本构成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费用主要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类别[1]。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包括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生产工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和场地清理费等构成[2]。间接成本是指企业内部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主要包括施工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工资性的津贴,施工单位行政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用、物料消耗和低值耗品摊销,施工单位发生的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及其他费用[3]。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分析

2.1项目概况

该工程项目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十万亩生态园西侧,属于库如力村农民安置点,南侧紧邻革命大渠,在温宿县西北方,距温宿县18km。根据气象部门杜泓萱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一级科员提供的资料,温宿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日照长,冬寒夏暑,昼夜温差大,全年平均风速低,气温年差较大。

2.2项目管理阶段

该项目的管理阶段:项目前期工作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项目竣工投产阶段。项目前期工作阶段,通过设计方案的评价与比选、推行限额设计以及价值工程分析等措施,在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提高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支出进行监督、控制,通过利用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以及成本分析表进行成本控制,以保证项目目标成本的实现。项目竣工投产阶段,通过费用(成本)核算、费用(成本)分析,计算费用(成本)差异,确认费用(成本)节约或浪费数额,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费用(成本)控制工作[4]。2.3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分析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影响成本的因素有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地区、设计方案,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影响成本的因素有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程变更,项目竣工投产阶段影响成本的因素有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5]。2.4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分析(1)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阶段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原理如下: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与专家对话,通过两两比较得出比较矩阵A。元素两两比较的等级及其赋值:i、j两元素同样重要,赋值1;i比j稍重要,赋值3;i比j明显重要,赋值5;i比j强烈重要,赋值7;i比j极端重要,赋值9;i比j稍不重要,赋值1/3;i比j明显不重要,赋值1/5;i比j强烈不重要,赋值1/7;i比j极端不重要,赋值1/9。(2)用方根法对比较矩阵进行运算,求出权重系数:①求出判断矩阵的几何均值③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大特征值当C.R.<0.1时,A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重新确定判断矩阵。RI取值参照表1。根据调查结果,将各影响因素两两对比得出判断矩阵,并使用上述方法得出各影响因素所占权重。通过对该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各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对比,得出:①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中所占权重最大为0.54,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中所占权重次之为0.38,项目竣工投产阶段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中占权重最小为0.08;②在成本控制工作9个影响因素中,设计方案所占权重最大。

3案例分析

事实上,温宿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通过对工程布置方式、投资比选、比选运行水价等设计方案的比选,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出最优方案,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3.1场外工程布置方式

方案一:将项目区所需水源全部通过水泵加压至高位水池,再进行项目区自压灌溉。方案二:将项目区划分为南、北两个项目区,南、北项目区所需水源均自革命大渠内取水,取水后北部项目区所需水源经过2台功率为250kW、流量584m3/h、扬程105m的水泵扬至1320m高程处的沉砂池内;南部项目区所需水源经过2台功率为250kW、流量735m3/h、扬程81.7m的水泵扬至1300m高程处的沉砂池内。方案三:将项目区划分为南、北两个项目区,南、北项目区所需水源均自革命大渠内取水,取水后,南、北两个项目区所需水量经过两台450kW、流量1150m3/h、扬程90m的水泵扬至1300m高处的沉砂池内。南部项目区内系统流量由沉砂池内水源自压进行灌溉,北部项目区所需流量由这两台水泵扬至1320m高处的沉砂池内。

3.2方案投资比选

方案一较方案二投资少93.26万元,较方案三投资少73.18万元。

3.3方案运行水价比选

①方案一较方案二年运行费高0.35万元,方案一较方案三年运行费高5.43万元,方案一年运行费最高;②方案一较方案二投资少93.26万元,方案一较方案三投资少73.18万元,方案一一次性投资最低;③方案一完全成本水价0.238元/m3,方案二完全成本水价0.255元/m3,方案三完全成本水价0.241元/m3,方案一水价最低。综上得出,方案一年运行费最高,方案一一次性投资最低,方案一水价最低。根据上述比选,方案一(自压为主灌溉)较方案二(加压为主灌溉)少152.34万元,但年运行费用方案一(自压为主灌溉)较方案二(加压为主灌溉)高10万元。从长期运行管理方面来看,方案一(自压为主灌溉)的运行期保证度高于方案二(加压为主灌溉)。且方案一(自压为主灌溉)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难度远远低于方案二(加压为主灌溉)。综合考虑以上四个对比结果,自压灌溉在多个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因此,整个项目区应采取先加压后自压灌溉的方式,以使建设后的运行管理得以保障。

4结论及建议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3

1洮南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西部,总面积51O3km。地貌差异大,土壤类型复杂,地面海拔呈西北高,东南低。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风沙干旱、外洪内涝自然特点十分突出。多年来,洮南市同自然灾害进行了不懈的抗争,特别是建国后,为战胜旱、涝灾害,付出了艰辛的代价。20世纪5O年代挖土井,60年代打坳井,连年与旱魔做斗争。不间断地修堤治河、挖沟顺渠、治洪涝、防内涝,治山头,防止水土流失,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效益显著,为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08年底,洮南市规划范围内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有灌溉排水、农村饮水安全及农村水土保持工程。

1.1灌区工程洮南市667hm2以下小型灌区包括八家户灌区、瓦房灌区、石灰窑灌区、引洮灌区及井灌区。八家户灌区位于永茂乡境内,设计灌溉面积466.67hm,灌溉水源靠八家户水库供给。建成主干渠道1条长10km,支渠长12km。截止2008年底,灌区由于水库没水和灌区不配套,没有实灌效益。瓦房自流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33.33hm2,石灰窑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0.O0hm2,兴业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33.33hrn2,都是靠引~jkJh河水进行灌溉,由于洮儿河没有水,3个灌区均无灌溉效益。群昌灌区由群昌水库供水,设计灌溉水田1373.33hm。灌渠尚有部分支渠没有完成,支渠分水闸数量少。由于工程尚未配套和水库水量等因素无灌溉效益。创业灌区由创业水库供水,原设计灌溉旱田8000hm2,后改为灌溉水田1333.33hm。灌区建成后开始发挥效益,连续多年实灌都在2000hrn2以上,目前灌区内的桥、涵闸由于施工质量低及部分损坏,影响效益的发挥。

1.2涝区工程洮南市涝区包括幸福、蛟流河2大涝区及野马、向阳、二龙等小片涝区,易涝耕地面积2.33万hm,现治理面积达到5年一遇标准的1.12万hm。小片涝区包括野马、向阳、二龙等,易涝耕地面积5253.33hm。现没有统一的排涝工程规划设计。到目前为止,只是通过围、截、堵、顺等方法,已治理面积4400.O0hm。

2洮南市农田水利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先,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国家投资主要是大江大河整治,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不足。地方财力难以负担农田水利建设口。多年来洮南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养护基本上是靠农村“两工”的投劳来完成的。目前农业税和“两工”取消后,新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没有能力安排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其次,资金投入分散和多部门管理,缺乏统筹安排的科学性。当前,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农业、土地、财政等部门加大了支持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形成了多龙兴水的良好势头。由于部门分割,各自为战,这部分资金在使用和取向上缺乏统筹规划,项目建设与实际脱节,不能做到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第三,工程老化失修,效益全面滑坡。洮南市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是在70年代以后建设的,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标准不当,而且基础设施不配套,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工程老化失修,损毁严重,服务农业和抗灾的能力都不强,工程老化失修直接导致效益退化。有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遭到废弃。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4

对现有基础性设施进行改造,提高管理能力,优化传统制度,确保各种相关配套设备完好,使得道路通达、田中水土有效开发、资源利用率提高。采用规划的灌溉技术,将水源的输送与排出迅速有效地进行,免受严重的洪灾;渠道修建完善,相关设备齐全,灌溉用水由源头至田园能够迅速流通,用户在灌溉用水中可对进地水用量及时间进行灵活控制,减少渠道输配水损失与灌溉水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水土资源科学地应用,减轻灌溉污染的现象,维护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2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的执行规则

2.1输水及配水。第一,渠道的设计与建设。对渠道设计与管理进行合理的评估。如依据渠道用水的系数、灌溉水的有效率、设计的使用期限、相关建筑的占有率等规则进行。针对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水的总体设计。由于田块不一样的实际状况,其灌溉的有效率也会产生差别。如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丰水田,它的灌溉设计有效率要>84%,而对应的缺水区,灌溉有效率>74%;对于水稻作物的丰水区,它的灌溉设计有效率>94%,相应缺水区的灌溉有效率>82%等。对于流量较低的支渠,斗渠、农渠的灌溉水应用系数最好超过0.86,支渠和斗渠一般>0.96,农渠>0.91。渠道的使用期限一般以超过三十年为宜。相关建筑物的具体设计标准要与相关规范相符,斗门、农门等固定设施宜应用工厂化生产的装配结构,渠道建筑物其配套率宜高于95%;第二,管道的设计与建设。对管道设计与建设工程进行有效地评估。如依据管道的设计使用期限、灌溉的有效率、相关量控率、配备的安全设备、管道用水的应用指数等方面展开工作。对于田间井的灌溉地区的管道用水,它的利用指数最好超过0.97,渠道灌溉地区利用指数超过0.94;配套率宜达到100%,支管的间隔宜低于100米。管道的使用期一般设定超过三十年,管道相关的量控一定要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符,达到运行管理的要求。2.2排水项目。对于农田排水项目进行有效地评估。如选择排水的相关准则、沟渠之间的距离、沟渠的最大深度及相关建筑设施的建设率等方面开展。用管道亩均长度指标对高标准农田排水项目作出评价。排涝的设计标准要与规定相一致,暴雨重现期设为5至10年,容易遭受涝灾等南方地区设定为10年,其他普通的地区为5年为宜。对于暴风雨的历经时间及排水的时日设定要做到:旱作物区l-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域1-3天,暴雨3-5天排入耐淹的水深。旱地排除水渍的最大深度一般设定为0.9米,水田的排渍最大深度一般设定为0.5米,玉米等旱田耐渍的最大深度要超过0.4米,耐渍时日不要超过四天。排涝的指数、暴风雨的经历时间,暴雨的强度、除涝的面积等,不同区域的排涝方式要与相应的规则相一致。排水沟渠以上的浮桥、水闸等重要的建筑设施一定要保证完备,相关的配套建筑率宜高于95%。明沟的间隔:平原为30-40米,山区为50米,明沟亩均长度大于6米。明沟的深度要考虑到农作对于地下水位的影响,可参考国家有关的设计规定来设计,平原为1.2米,山区为1.0米。2.3田间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首先,对喷灌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对管道式的喷灌要选择固定管道的亩均长度,对移动式的喷灌还要选择功率的机组来控制面积。喷灌的设计有效率一般会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关系,对经济作物宜高于95%,关于大田的农作要超过84%。喷灌的均指数、管道网络设计等一般超过0.7。喷洒水的应用指数具体包括:风小区域宜高于0.9,风大区域宜高于0.8。特定管道的亩长度要超过4米左右。其次,对微灌的设计与规划。一般包括设计的有效率、实行微灌的平均指数、特定管道的长度等方面。滴灌的灌溉水的平均指数一般超过0.9,微喷的灌溉水平均指数一般要超过0.95。滴灌的灌溉水的应用指数一般要超过0.95,而对于微喷的灌溉水的应用指数一般超过0.9。微灌项目关于田园的主要管道总长度通常要超过7米。2.4关于农田、道路与相关设施的具体设计及管理标准。第一,农田土地的设计与规划。农田土地项目一般有土地平整、田间布局方式等。土地平整后一般很集中,进行耕地的表面一定要符合平整的精度标准,如玉米旱田的地表的平整度应当在2.5厘米以内,水稻等水田地表的平整度应当在2厘米以内;条田与格田规格先要符合农机化的生产标准,再考虑节水、节地与省工等效益,需结合当地条件与耕作模式来决定。最后实现机械设备可通畅地行驶,道路宽敞平坦,农田的水流动适量顺畅,高质高效地进行田园的机械化生产;第二,田园道路的设计与规划。田园的道路主要是指:各个田地与村庄之间、机械设备与农业相关的资源运输过程中行驶的主要干道。田间道路通常和当地人们住房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具体的乡间、村镇的公路连接、宽度等建设,应当与国家规定的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有关规定相一致,路宽一般要设定在3-7米,应配套必要的桥、涵等设施。生产路的宽度要符合当地农机具的具体实行规定,一般3-4米,路基一般要超过地表25-45厘米左右,能够设立单行的车道。关于田园道路的通畅程度,如果是平原地区,一般要超过96%,对于丘陵地区,一般要超过82%;第三,关于农田及道路等农田水利项目的管理方法。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虑,实行高标准的项目一定要实现很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具体是对于农田水利项目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相关的项目执行有较高的质量,在科学地对农田水利相关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规划以后,还要抓好具体执行的情况,当地的政府要与相关技术负责人及村民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农田水利各个项目的异常现象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案将问题解决或有效地防控,如遭遇洪水、道路塌陷等。其次,在高新科技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时代,实行高标准的农田水利的各个项目时,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从而让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此外对于“渣滓工程”等还应当有效地控制,但要注意的是:对技术水平不高的地区,目前还不建议展开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3结束语

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相比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目前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生产力的提升,在实行高标准的农田水利重点项目的时候,还需结合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质宜地提出关于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标准。这一结论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我国的高标准农田水利的项目,有效地提升高标准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质量,为未来制定出相关建设标准的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省农委发展计划处.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将“五个集中”要求落到实处[J].吉林农业,2016(19):44.

[2]福建: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备案制[J].中国标准导报,2016(09):12-13.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的农业灌溉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疏勒河流域的开发建设,先后建成了包括昌马、双塔、赤金峡3座水库和1100多km干支渠在内的蓄、调、引、灌、排为主的水利骨干工程体系,形成了包括玉门市、瓜州县22个乡镇、甘肃农垦6个国营农场在内灌溉面积达8.9万hm2的大型农业灌区,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从2011年开始至今,实现田间节水改造面积5.23万hm2,田间工程配套率由40%提高到了93%,灌区水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在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逐步探讨和完善。

1疏勒河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概述

疏勒河农田水利田间工程建设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就近代而言,最具影响力的由“两西”建设(1983—1993年)、甘肃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和《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项目(以下简称《敦煌规划》项目)实施三个重要阶段,对疏勒河流域田间工程基础实施条件的改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敦煌规划》项目节水改造工程,对流域内大部分田间工程进行了彻底改建和翻新,渠道衬砌率大幅度提升,田间配套建筑物标准明显提高,田间输水保障能力有效提高,解决了“跑冒滴漏”的问题,为农业节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2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面积大,农作物种植结构较为复杂,渠道布局因势利导,斗渠以下田间工程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经过多年的运行,“两西”建设和疏勒河项目先后实施、投入运行的田间工程,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和日常管护不到位,导致大部分渠道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有些渠道虽属于衬砌形式的渠道,实际已经“面貌全非”,节制闸、地口闸、车桥、计量设施等配套设施已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与灌区现代化建设标准相差甚远。尽管《敦煌规划》项目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建,但毕竟经费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尚有部分田间工程配套设施十分落后。2.2投入资金问题。《敦煌规划》项目田间工程建设中,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部分资金,并且都已经到位,但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或迟迟不到位,导致计划建设项目无法正常启动实施,形成资金的闲置和项目的滞后,该新建的渠道不能及时新建,加之,融资渠道的补偿和观念的陈旧,社会资本投入为空白,最终导致田间基础设施不能得到有效改善。2.3管理体制不健全。田间工程的建设任务主要由政府投资组织完成,但是在具体的管护过程中常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是田间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广大用水户心中没有形成“三分建七分管”的思想,田间工程的管护没有引起用水户足够的重视,农民用水者协会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责,工程维修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使田间工程使用寿命大幅度“缩水”,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导致建设成本增加。

3做好田间水利建设项目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管理

3.1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水平。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及投资回报机制,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民间、金融等其他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的发展,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二是进一步探索政府和全社会联合办水利的路径,逐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三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3.2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用水协会工程负责人要正视田间工程开展的难度和兴修带来的收益结果,认真参照工程内容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理及人员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再来就是分配相关专业内的技术人员下到施工点进行技术宏观指导。给予指导人员随时调整施工手段及方位调整的权力,以保障工程能够在安全合理的氛围中推进进程。同时做到施工前细致安排,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现场纠正,及时处理,避免不合格工程的出现。3.3深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管护制度建设。通过完善配套制度,明确各级管理内容,落实具体管理措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作用。加大对协会的支持力度,规范协会运行管理,将田间工程养护管理任务分解到户、分段承包,把田间工程建设维护作为协会会费补助和升等晋级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协会在工程管护中的主力军作用。

4结语

田间工程是农业和农村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探索和健全合理的建设管理与运行管护管理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作者:赵娜 单位: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项目;工程概况;水量平衡分析;工程设计;杞县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大省、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到全国1/4,每年外调粮食及其制成品超过200亿kg,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方面贡献巨大。杞县位于豫东平原地区,属于农业县,该地区通过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改善了项目区田间耕作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保障当地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1工程现状

杞县农田水利项目位于泥沟乡,涉及1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数量1.91万人,建设规模1918hm2,现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复种指数1.80。项目区主要为井灌区,现状机井中部分机井建于20世纪80-90年代,井深约25m,机井年久失修,井管坍塌,出沙,无配套设施,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水量不能满足要求,需更新重建;项目区现状电力配套设施不全,部分村庄现状有高压,农民灌溉从附近高压接电为主,缺乏安全性,部分村庄农民灌溉主要是通过从村内接电及柴油发电机作为动力,灌溉成本高;田间灌溉主要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或农民自己购买的小白龙灌溉,耗水、费时、劳动强度大,灌溉成本高;现状项目区生产道路为土路,遇到雨雪天气泥泞难行,影响农民出行和农业机械作业;项目区现有排涝沟道年久失修,淤积路坝并存,影响排涝效果,配套生产农桥数量少,影响农民和农业机械进出田间作业。

2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1设计水平年。项目现状年为2016年,设计水平年为2018年。2.2项目区水资源状况。2.2.1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2mm,P=50%年份降水量为391.50mm,P=75%年份降水量为261.00mm。经计算和对影响地表水分配情况及拦蓄设施的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83万m3,50%和75%年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212万m3和141万m3。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取0.75,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主要包括降雨入渗、灌溉回归和侧向补给,经对降雨入渗补给量、灌溉回归补给量和对项目区内淤泥河、圈章河等季节性河流侧渗补给量的计算,项目区50%和75%年份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分别为818万m3和614万m3。项目区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50%和75%年份分别为1030万m3和756万m3。2.2.2项目区可供水量。由于项目区为井灌区,全部利用地下水,因此考虑供水能力时,仅考虑地下水可供水量。项目区主要为井灌区,现状共有机井352眼,大多为20世纪90年代的机井,井深较浅,平均深度25m,井口直径30cm,出水量小。项目实施后新增364眼,增加了项目区的供水能力,项目区可供水量50%和75%年份分别为818万m3和614万m3。2.2.3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是浅层地下水,项目区居民生活用水是是深层地下水,项目区内无工业及二、三产业,因此,本次水资源分析主要为农业灌溉。项目区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复种指数180%,种植比例为:小麦72%,玉米63%,经济作物45%,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规划水平年,复种指数180%,种植比例与现状水平基本一致,灌溉水利用系数超过0.85,灌溉面积1900hm2以上。根据项目区的规划面积、项目区农作物的灌溉定额,通过计算得出,项目区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的农业灌溉需水量分别为880万m3和562万m3。通过项目区可供水量和需水量计算分析,项目区现状供水量不满足需水要求。项目实施后75%情况下,灌溉需水量562万m3,而地下水可供量614万m3。因此,项目实施后,水资源条件和工程均满足要求。

3工程设计

3.1设计基本资料。杞县地处黄淮冲积平原腹地,农田灌溉主要采用浅层地下水,设计井深40m,静水位7~8m,动水位14~17m,单井出水量25~40m3/h。地下水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补给来源主要包括自然降雨的入渗,河道渗漏补给,田间渗漏补给等,具有补给快,水质好,易开采等特性,适宜于农作物灌溉。3.2机井工程。机井工程在现有机井的基础上进行布局,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机井采取方形或梅花形布置,机井间距根据项目区条件和地形情况,机井间距216~232m。设计井深40m,单井出水量32m3/h,动水位14m左右,静水位7~8m,井壁管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井管内径为50cm、外径为60cm,厚度5cm。项目区耕地面积1918hm2,根据项目区地形、地块、老井布局等情况,共需机井411眼,其中新打机井364眼。3.3低压管灌工程。项目区低压管灌1918hm2,采用梳齿形和丰字型布置。管道进口采用钢管,通过螺栓与机井潜水泵出水管相连,连接处设逆止阀;给水装置包括连接三通、立管及给水栓,采用固定式,给水栓通过立管与地下管道系统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出水口间距30m,采用玻璃钢阀体控制,同时设有排气阀。田间低压管道采用PVC管材,管径110mm,压力为0.63MPa。通过水头损失计算,泵管水头损失5.40m,地埋管水头损失2.13m,移动软管水头损失1.26m,局部水头损失0.88m,动水位14m,水泵扬程为23.87m。水泵型号选取200QJ32-26/2的潜水泵,额定扬程26m,扬程的使用范围25~27m,电机功率4.0kW。3.4排水沟工程。项目区现有排涝沟道历经多年运行,部分断面淤积、破损严重、局部坍塌,需进行整治。项目区排涝模数取0.80m3/s/km2,纵向坡降以现状坡降采用i=1/4000,横断面采用梯形土质断面,计算设计排涝流量为0.66m3/s。

4经济效益分析

4.1增产效益。节水灌溉新增灌溉面积的粮食和经济增产效益按7.5%测算,项目实施后,小麦公顷均增产量450kg,玉米公顷均增产量450kg,经济作物公顷均增产量375kg。项目区建设规模1918hm2,项目实施后年增产粮食120.06万kg,新增经济作物产值为192.27万元。4.2节水效益。项目区发展的主要灌溉形式为低压管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5,发展到0.86。项目区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棉花,根据《河南省农业用水定额地方标准》(DB41/T985—2014)及灌水定额计算,一年两季,灌水次数为5次。公顷均年节水量1650m3,年节水量317万m3,根据动力机的规格按每吨水省电0.14℃,每度电0.65元计,则节水节能效益为28万元。4.3节地效益。项目区采用低压灌溉的高效节水灌溉溉方式,可减少明渠工程,减少占用耕地量。根据《节水灌溉技术》及《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中的有关数据和经验数据得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与明渠输水灌溉相比,省地2%左右。综合考虑项目区的实际,项目节地面积按照实施低压管灌节水措施后,可比原灌溉措施的占地面积节地1.50%。则项目区可节地26.67hm2,按单位面积灌溉效益指标计算,年节地效益为5.70万元。

5结语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杞县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一是采用低压灌溉节水工程,节约了耕地;二是完善了田间水源工程和灌排设施,提高了耕作质量;三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了粮食产量;四是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提高了粮食持续生产能力。这四个方面的提高为确保当地的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7

河南省的“小农水工程大多兴建于2O世纪8O年代前后,由于时间较长,设施年久失修,产权主体缺位,工程管护责任不明。造成已有设施有人用没人管、毁坏严重和效益衰减,致使农田水利设施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鉴于此,全省各地纷纷对J、农水工程进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以提高“小农水”工程的运行绩效,促进农业的发展。但是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基础工作不扎实、具体运作不规范、配套改革力度不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结合河南省“小农水”工程的特性。对河南省。小农水工程的治理制度、治理模式以及组织架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小农水”工程如何制定有效的治理制度、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和构建参与性强的组织架构来达到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二、河南省“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一)已建工程的产权改制形式

l、承包

所谓承包即是在工程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由承包方与发包方签订承包合同,承包方按发包方的意愿进行管理或经营,按合同规定向资产所有者交纳承包费。这是一种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入到水利行业的形式,将小农水整体承包给个人或团体。具体做法为由集体根据工程造价和灌溉能力确定每年上交的承包费用底数,然后公开竞价投标。在承包期内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承包给农户。

2、租赁

租赁就是一方向另一方支付租金。以取得在一定时间内对另一方资产的使用权。从企业和财会角度来讲,租赁经营则是以资产使用权的转移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标的,对象是资产,产权分离得比较彻底,风险比承包高,经营期间新增资本属于租赁经营者。但不属于承包经营者。

3、拍卖

拍卖是根据。小农水”工程造价和灌溉能力确定底价,按照自愿、公平、竞争的原则。公开竞价拍卖水利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或所有权,年限为5-20年。一般不超过5O年。拍卖主要分经营权、使用权的拍卖和所有权的拍卖。一般来说,规模小的工程拍卖所有权,规模大的工程拍卖使用权。

4、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小农水工程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是一种农民自愿合作办水利的新形式。农民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由农民联合在承包租赁的土地上。通过入股合作新建、购买或承包、租赁各种农田水利工程。入股农民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同拥有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既取得劳动报酬,又按股分红(国家股一般不分红),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金、技术和人力等的不足。

(二)“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

l、建立了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产权制度

对受益范围为一家一户的小型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营,其产权归个人所有,其中国家补助资金形成的产权明确划归个人所有,农户富余的水.按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进行交易:对集中成片的受益农户较多的小型水利工程实行合作组织形式,其产权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个人投资的工程,由工程投资者所有;多方投资入股的工程。实行法人实体内劳动者合作经营、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

2、盘活了工程存量资产,确保了工程效益发挥

“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促进了社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小农水”的转移:改革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吸引了民间资本加入新建行列,增加“小农水”数量;以产权换资金,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将所得资金用于反哺水利工程再建设与管理。促进了国家、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走出一条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水利发展道路。

3、建立起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随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逐步放开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权,各地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了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目前各地农村集中供水项目、节水灌溉项目、水土保持项目、雨水积蓄工程、农村小水电等项目普遍成为投资热点。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水利逐渐形成,有力地拓宽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渠道.逐步建立起了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4、提高了管理效率,加强了管理能力

通过改革.使工程集中到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手里,加强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产权制度改革后.经营者掌握了对工程的自主经营权和对工程水的使用权及处置权.可以将这种工程水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用水户不再对工程的维护投工、投劳、投资,花钱买水理所当然。农民的水商品意识和节水意识增强,水费计收工作较以前顺利,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三、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重视不够,认识尚未完全统一

受传统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改革的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重建轻管的思想仍普遍存在。有的意识到了。却有畏难情绪,怕出乱子,对改革的困难估计过高,对可行性的研究不够。主要表现在个别领导认为前任领导建工程,自己卖工程,顾虑被人骂为“败家子;一些乡镇干部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存在“等、靠、冒南农业2们1年第12期(上)||_丽毛要的依赖思想:有些干部认为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和大修理,怕被说成增加农民负担。

(二)具体运作不规范在产权制度改革中。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了部分公有资产的流失。小型水利工程存在产权所有主体不明,责、权、利不统一。有人用水、无人管水的现象。一些国家投资的水利工程竟然被当作乡镇自己的财产一卖了之.资金也被其挪用;一些地区改革程序欠规范,往往未经水行政部门的批准,擅自组织招标。暗箱操作。以极低的价格拍卖几十年的使用权。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在。

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配套设施和法规不完善,乡村两级管辖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缺乏行业指导;运作不够规范,合同中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欠具体、全面。特别是防汛、抗旱、除险保安等重大问题往往被忽略;在承担防汛任务的水利工程出售或承包给经营者时。经营者有可能忽略汛期的安全:小农水工程进行产权改革后。管理体制由集中管理变为分散管理。

(四)水价改革严重滞后

目前小农水”工程水价制度改革的进程满足不了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水价水平普遍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经营者的收入主要来自水费,倘若水价太低,经营者无利可图。给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和风险,改革就无法进行;水价太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农民负担不起。

四、河南省“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

推进改萆顺利进行“小农水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大事来抓。从多个层面加大“小农水”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都加深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加强宣传汇报力度。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其次,从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出发。大力宣传讲解受益农民的主体地位第三,j]0大宣传呼吁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创新

“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创新.是农民在追求富裕的内在需求诱导下所引起的一种创新的过程。不断转变与优化各级政府职能。将会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政府在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创新方面应做到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因为只有政府才能承担起界定和保护排他性产权的职能。规范、引导与支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创新,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系统,为“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法律、法规制度的规范。

(三)建立健全用水者协会民主管理模式

用水者协会的建立。体现了民主管理的理念,有利于密切工程与用水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改善小型水利工程在改革进展中所面临的诸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营状况不佳的局面。在管理体制上应建立用水者与工程经营者合作管理的模式.田间工程由用水户自主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工作制度。通过制定相应的工程、灌溉、财务、劳动人事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共同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8

关键词:古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经验

2009年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下发文件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目的是为了扩大我国内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主要执行方式为政府或地方相关部门参与到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行扶持政策,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总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情况,并总结相关的经验,为古田县后期和其它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可以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对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田县是个农业大县,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利工程建成年代早,工程标准普遍较低,大量建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水利工程经长期运行,已经整体老化,功能衰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设施的落后已经影响到这个山区县份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情况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北部,是一个北靠屏南、建瓯,南界闽清、闽侯,东邻蕉城、罗源,西连延平、尤溪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辖七镇五乡二街道,28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2.56万人,耕地面积40.31万亩,林地面积268.04万亩,淡水湖面积6.5万亩,其他11万亩。古田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之都和水果之乡,水果总产量6.74万吨,食用菌总产量54.8万吨。2009年,古田县有幸被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从2009年至2011年分三年实施,建设范围涵盖14个乡镇(街道)和1个国有综合农场,惠及159个行政村。经过三年来建设,共完成投资6814.35万元,完成小型水源工程176处、灌溉渠道整治217处共414.149km、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146处、排涝工程26处共15.799km、高效节水喷灌0.2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2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5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37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7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15万亩。灌区内形成布局合理,输水畅通的灌溉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三、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

古田县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09年12月中旬开工建设,第一年度实施平湖镇、大桥镇、鹤塘镇、城东街道和国有综合农场,主要建设任务为新建、改造塘坝2座,改造拦河坝17座,改造农田灌溉渠道65条143.91公里,排水工程17条7.41公里,渠系建筑物52座。古田县“小农水”项目特点为工程分布面广、工程数量多、单个项目工程量小、建设点分散,并且建设地点大都在不通路、不通车的田间地头,施工的地形条件很差,模板、水泥、沙石等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都得靠人挑或抬,劳动强度非常大。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施工进度慢、许多工人都不愿干。为了解决建筑材料运输难问题,首先由鹤塘镇经过多方联系,引进了广西“马帮”,共调集了8匹骡马帮助运送建筑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效果不错,因此,通过“小农水”领导小组在其它乡镇(街道)和国有综合农场推广。古田县“小农水”项目在建设施工中,通过引进广西“马帮”,巧妙解决当地雇工难找和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如期完工。考虑到古田县“小农水”项目涉及面广(三年共涉及135个村),监理单位监理人员不足,不能对每个项目进行全面监督,古田县“小农水”领导小组在项目建设前,由项目村各选择了一名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农民监督员协助监理单位对本村“小农水”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等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可向施工方和主管部门提出质询和建议。为确保这些农民监督员能基本胜任、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在每年项目实施前,古田县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农田建设知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三年古田县共聘请了135位当地农民监督员,有效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提高古田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广西“马帮”和农民监督员的经验确保了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作者:李云锦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1]杨傲男.山西省河津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与问题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61-162.

[2]张翠华,候绪东,张汉军等.东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做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384,362.

[3]何冬.广东梅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

农业哺育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几千年来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中华民族的兴起至发展强盛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之一,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治国安邦。而水是农业的一大命脉,因此,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修建水利工程,积极消除水患成了一大首要任务,这同样关系到农业与民族的发展。《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这项计划主要探讨研究总体发展思路、主要发展目标、重要任务、总体结构布局及政策措施,其中也提出了努力扩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范围和规模,完善灌溉地区的灌溉设备,改进节水技术,在部分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试点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是全国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也是国家石硖龙眼产量最高的地区。但是,近年来全球气候日益复杂化,由气候变化异常引起的气候灾害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而由于平南县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气候灾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情况频频出现。例如,平南县大安镇凤谷村、莲珠村片内洪堤段长2.5km,危险段300m,该段内洪堤直接保护凤谷村233.33hm2农田、莲珠村200.00hm2农田、武林镇3个生产队约33.33hm2农田,涉及人口1.2万。由于近日汛期洪水迅猛,出线洪水漫堤,存在安全隐患。经估算,修复该提段需要资金50万元。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意义与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1加强农田水利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一是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增强防洪效果、完善防洪安全体系,为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强有力的支持。二是改善落后的乡村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条件,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保障。三是增强对中小河流的治理,降低山洪灾害发生的概率,增强小型病险水闸的稳固性,有益于改善水利工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有效地发挥水利工程防洪排涝的作用。四是提高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中下游地区病险水库除险的稳固性,完善农村落后的饮水设施,为人们关注度最高、现实作用最明显、最直接的水利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1]。五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分布,完善水资源的配置工程及重要的水源工程,提高城市和乡村地区水资源供给的持久性。

2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对策

2.1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水平。任何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都必须根据具体的规则章程制订可行性的报告以及规划工程实行的方案,拥有高技术水平的设计部门应对工程实施方案承担主要职责,省级主管机构应组织专家团体对制订的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可操作性、可行性、有效性。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完成前期规划设计的工程项目,需要采取工程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同时,需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加大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部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地方政府部门应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增加社会资金的来源途径,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营造一个利于水利工程发展的投资环境,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农业节水技术优化,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2建立专门的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在管理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保证项目质量的要求。在其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不仅阻碍了工程项目管理全面性的提高,而且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缺少保证。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是设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高效地管理项目中的所有流程。比如,工程项目确定后,负责人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挑选几位技术水平高的操作人员组成项目管理队伍,其主要的工作是监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如项目的制订、设计、实行、质量监督、总体管理等。在整个过程中,每位工作管理人员都应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防止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推脱责任、拒不承担后果的现象。2.3加强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在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合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是项目实施的根本依据,还是项目实行的标准。因此,有效管理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合同至关重要。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的合同种类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项目的制定合同、项目的实行合同、项目的质量审核合同及项目的监理合同等。并且合同的审核需要严格遵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合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相关规定[2]。不仅如此,项目管理的质量检测部门、项目施工和设计单位也要签定特定的合同,需要在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确定自己的职责和具体的工作细节,如项目管理中项目的启动资金、项目质量的监管标准及项目的后期维护等。加强对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一方面可以确保每个施工单位在合同规定下开展工作,加强对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为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一份科学的管理标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如果某个单位违反了规定,那么就必须依照合同中的相关规定采取合适的措施,以确保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2.4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第一,明确农民用水协会的法律地位。积极引导农民用水协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依法成立农民合作组织,使农民用水协会的独立运作和自主经营获得法律保障。第二,积极引导用水户加强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及独立经营等。通过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依据“政府调控、农民参与”的原则,向用水户转交部分管理权利与职责,提高用水户的主体地位,使用水户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工程项目的规划、经营、维护等工作中,扩大农民参与灌溉事业的广度,提高农业用水的协调性与组织性程度。第三,提升用水组织的管理水平,实行管理责任制,实现用水户的自主管理、监督,使用水协会与村委组织相互分离,以利于农民用水权利的保护和水费的正常收缴。与此同时,不能忽视新时期管理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以及用水组织运行的质量。

3结语

随着人们对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质量,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加强研究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方法,可以为将来水利工程项目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可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宝成,潘金科.眉县农田水利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成效和建议[J].陕西水利,2015(5):184-185.

农田水利项目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效益;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工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现阶段,小农水基本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石门灌区根据灌区现状,积极争取项目,不仅改善了灌区骨干工程以外的斗农渠等小型基础设施条件,还促进了灌区内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1灌区斗农渠系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自1999年至今,石门灌区已完成十二个年度的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使灌区骨干工程设施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但灌区内斗、农渠等末级渠系建于七十年代,由当地群众投劳兴建,受修建时的经济条件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工程施工标准较低,经几十年连续运行,渠道淤积、堵塞、跨塌严重,虽经不断的小规模衬砌维修,但终因渠道改造工程量大,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致使与骨干工程配套的斗农渠等末级渠系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骨干工程效益的发挥。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大部分渠道输水不畅,渗漏严重,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及无法满足农作物的需求,极大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二是由于渠线过长、渠道淤积严重,输水、排水困难,经常在汛期淹没农田;三是渠系建筑物不配套且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老化损坏,不能正常使用,量水和分水精度不高;四是部分渠段由于水毁垮塌及工程病险,形成了“半截渠”和“卡脖子”渠段,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不足,致使斗、农渠中下游出现一些挂名水田;五是个别高边坡地段的渠道滑塌、淤积、阻水断流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每年在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难以对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虽经不断的衬砌维修,但终因渠道改造工程量大,无法达到“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制约了骨干工程效益的发挥。

2小农水项目实施后的效益

自2013年~2015年,连续三个年度石门灌区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工程实施后,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有了一定的成效:(1)经济效益1)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改善了斗农渠设施面貌。2013年~2015年,共完成项目投资182.53万元,改造斗渠长5.82km,改造配套建筑物9座。灌溉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渠道引水能力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了输水损失,节约了水量和用水成本,较好的调动了农民用水的积极性,同时增加了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收入。也为下游无法灌水地区的输水、抗旱发挥了作用。2)新增恢复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及经济收入。经过连续三个年度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渠道输水条件,消除了灌溉排水隐患。项目区内新增恢复灌溉面积758亩,改造提高灌溉面积2000亩;年均增加粮食产量30.32万kg,增加收入72.76万元。这些效益的取得,与多年来项目的实施是分不开的。3)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节约用水。渠道灌溉条件的改善,减少输水渗漏,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节约了灌溉用水,同时改善了灌引失衡的状态,减少了灌溉成本,增加了投资效益,缩短了灌溉周期,使农作物能在用水高峰期及时得到灌溉,缓解了灌溉用水户在高峰期的供需矛盾。4)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当地村民参加工程建设,可直接增加群众收入19.8万元。项目区群众通过承担渠道改造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增加收入,缓解生活困难,发挥了水利项目扶贫的作用,同时通过省级小农水基建资金的投入,调动了地方、个人的力量,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调动了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2)社会效益小农水项目实施后,极大的保障了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有利于项目区灌溉管理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使灌区改革为按量计征水费,减少水费支出。灌溉条件的改善,减少了基层管理站分水、配水压力;改善了在夏灌期间用水户和管理站之间的紧张关系。项目实施建设期间,可组织当地农民投工投劳参加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以此取得报酬,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工程设施的改变,使用水保证率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也逐步加强,拦水、霸水、等水事纠纷明显减少,灌区用水秩序得到了改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3)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能够充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水利设施的进一步配套,大大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从而扩大种植面积,合理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和农田的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生态规律,减少了水土流失,对保护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通过项目区渠系改造和田间土地整治,建成渠系配套齐全,分水有门、量水有堰、跨渠有桥,田成方,路相连的原田化灌区。极大地美化农村居住环境,使农村生产交通相结合,排灌衬砌化、道路砂石化。促进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有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当地农村营造了绿水长青,美丽休闲的人居环境。

3小农水项目的管理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不能连续发挥效益由于项目省补资金都是按年度拨付,对于资金的拨付方向上级考虑全盘计划,而对于灌区来说就有可能今年有项目,明年就没有。造成一条渠道建成了一半,由于没有资金,不能完成其余渠道的衬砌改造,使斗农渠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对于灌区来讲,自筹资金有限,只能对影响渠道通水的堵塞段和垮塌段进行临时性修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造成了建成的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直接影响了农业的生产。(2)建后管护不到位对于大型灌区来讲,灌区下设的管理站负责干、支渠的维修养护。而斗、农渠基本交由当地收益村组成的斗委会或者用水户协会进行管护。基层管护人员未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管护意识,并且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和管养知识,管理粗放,使得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出现水利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性。(3)管理混乱、责任制度不完整现阶段小农水项目的管理制度不完整,且没有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且没有可供参考的管理章程规范管理人员,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时,只能根据自身的技能水平和一些经验积累,导致小型农田水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明确的管理权责,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权利与责任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对于斗农渠系的管理主要依靠斗委会和用水户协会,这一部分人员的组成主要是斗农渠所在地的村组的用水户,没有规章制度来约束其工作职责和责任,不能认识到自身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肩负的责任,没有履行自身的义务,最终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比较混乱。(4)水资源浪费严重大多数灌区注重于干、支渠系的改造,而对于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往往忽视,而斗农渠大部分土渠居多,渗漏严重,这就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及无法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并且陕南大部分通往田间地头的渠道断面普遍较小,不能满足尾水田地的灌溉要求,因此都是大水漫灌的形式,浪费较大。

4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资金投入保障为确保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首先,要积极争取项目,保持现有的资金渠道,扩大资金投资范围;其次,要有当地基层政府适当投入保障,充分调动当地基层政府的积极性,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2)加强建后管护措施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随着灌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的改革,制定工程完工后的工程设施管护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工程管护责任制,层层落实管护单位、人员和经费。斗渠以下由用水户协会推举管护员,各村配备1名管水员,负责斗渠道管护,经费由用水户协会在水费中摊销。继续推行村、组管水用水管理办法,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管护制度。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转,长效发挥效益。(3)建立分级管理形式渠道工程管理实现分段包干、责任到人,签订工程管理合同书,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在与经营人签订的合同书里,要有具体的实施细节和具体的评判标准,例如对所辖范围渠道工程、建筑物、计量设施的外观完整情况,启闭设施的灵活程度要勤检查、勤养护,要规定巡查频次。要有巡查、检查制度,对渠道隐患工程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明确责任,据实填写《渠道工程巡查养护记录薄》《渠道隐患巡查记录表》等相关工作记录,将责任夯实到个人。落实奖惩制度,提高经营人的积极性,使小农水项目能发挥最大效益。(4)树立建管结合,节约用水意识对于渠道要连片建设,要做到建成一条,发挥效益一条,把水输送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传统的大水漫灌形式。并且及时更换老化失修的渠系建筑物,减少输水损失。同时灌区管理单位要加强节水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用水农户充分了解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也让用水户参与到基础的管理工作中,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和自身的利益存在的关系,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维护工作中。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