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6:09:16

农田

农田范文篇1

1农田杂草及其特征

1.1繁殖能力强

杂草繁殖方式主要为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种子繁殖的杂草都能结出1000~15000粒种子,数量非常惊人。如:荠菜每株能结4万粒种子,苋和藜每株能结出50~70万粒种子。营养繁殖是通过根、茎(根状茎、块根、球茎、鳞茎)进行繁殖,如刺儿菜是根芽繁殖,芦苇、白茅是根茎繁殖。

1.2适应能力强

一是杂草种子在土壤、水等自然界中能保持长久的发芽能力,有的可达几十年。如藜的种子在土壤中埋藏20~30a后仍能发芽,稗草种子经牲畜食用过腹排出后,在40℃厩肥中经过1个月仍能发芽。二是杂草对环境要求不严格,沟旁、路边、田埂、屋顶甚至岩石等作物不能生存的一切地方,都有杂草生存。三是杂草可通过作物种子、风、流水及动物等多种途径传播。

2杂草的危害性

2.1与作物争夺养分

杂草根系吸肥能力很强,据调查,如果每平方米有马唐和藜100~200株,能吸收土壤中氮4~10kg、磷1~2kg、钾7~10kg,而这些肥料可以生产小麦200kg。

2.2与作物争夺水分

大多数作物主根深入土中不超过1~1.5m,而杂草主根深度均超过1.5m,比作物更具吸水优势。同时,杂草吸水量较大,按形成1kg绿色物质计算,作物需水3.2kg,杂草则需水6.6kg。

2.3与作物争光争气争空间

杂草丛生会侵占作物所需的空间,作物枝叶生长受限制,田间密蔽,通风透气差,从而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干物质的形成。

2.4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有些是多年生或越冬杂草,带有一些病菌和害虫寄生,成为作物的病虫源。如棉蚜先在刺儿菜、车前草等杂草上越冬,然后为害棉花。

2.5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

杂草滋生最终都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据统计,普通年份因杂草为害可减产10%~15%,重者减产30%~50%。有些杂草的根、茎、叶、种子含有毒素,掺杂作物中会影响人畜健康。

3农田杂草防除技术

3.1预防措施

预防包括检疫。这是防治中的治本措施,也更加积极而有效。因为防止杂草侵入农田要比侵入田间后再防治容易得多。

3.2根治

彻底清除杂草种子、植株、无性繁殖器官,并使其不能再度出现。这种措施不易达到目的,农田杂草的防治不强调根治。

3.3防治

通过一定的除草措施将草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即根据经济阈值进行防治。主要措施有:①通过机械耕作、中耕、刈割、人工拔除、灌水、覆盖、火烧、电能等措施进行物理防治。②利用作物轮作、作物抑制、改变作物播期与株行距、灌溉与排水进行生态防治。③利用昆虫、病源菌、病毒、动物和异株克生原理进行生物防治。④应用各种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

4杂草抗药性与除草剂混用

在化学除草实践中,由于单一除草剂品种的连年使用,会使部分杂草产生抗性,同时杂草的优势种群也会相继发生变化。由于绝大多数除草剂均是选择性除草剂,实践中采用混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除草剂混用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必须了解除草剂的特性选配混用组合,在物理、化学上应有相溶性;②杀草原理不同的品种进行混用;③杀草谱不同的品种进行混用;④混用组合之间不存在生物拮抗性。

5农田化学除草注意事项

5.1进行小面积试验

一个新的除草剂在大面积推广使用以前,要进行试验,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其使用剂量、适宜作物、防除对象、注意事项等之后才能推广使用。

5.2用药品种要选准

一个除草剂无论商品名称如何,一定要弄清其有效成分,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无使用说明书或说明书叙述含混不清的,不可使用,更不能随意配入其他药剂,以免产生大面积药害。

5.3使用时期要选准

要在作物抗性最强、杂草最敏感的时期使用,一般杂草草龄越小,抗性越弱。在作物生长期使用的除草剂,对选择性不明显的药剂更要注意。

5.4使用浓度要严格

除草剂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作物的药害,要严格按照产品所给浓度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用量。

农田范文篇2

一、农田蝗虫严重发生原因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最北部,边境线长1175公里,属大陆性温带寒冷区气候。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气少,个别年份旱情严重。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决定了阿勒泰地区是我国蝗虫重发区域之一。我区蝗虫种类有103种,主要优势种有亚洲飞蝗、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红胫戟纹蝗等。蝗虫分布广,主要分布于阿勒泰山前一带,数量大,危害重,食性杂,能危害多种农田作物,尤其是对小麦、玉米、油葵。

二、治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蝗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按制定防治指标防治,只能将有限资金用于蝗灾严重发生区,不能全面控制蝗虫发生危害,年年防治、年年发生的被动局面制约着治蝗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二是农牧民对防治蝗虫的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存在等、靠思想,过于依赖政府。农牧交错地是农田蝗虫的主要虫源,但农民大多只在蝗虫迁入农田后才采取措施防治,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三是蝗虫防治机械老化,急需更新换代。目前主要以泰山-18机动喷雾器为主,缺乏大型施药机械。往往因防治手段落后贻误防治时间,影响灭蝗效果。四是预测预报手段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农田蝗虫测报是一项公益性科学服高建诚(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勒泰836500)务事业,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需要各级政府支持,测报手段落后,很难保证蝗虫灾情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农田蝗虫综合防治

农田蝗虫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采取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要尽量在蝗虫还没有给庄稼造成损失之前,及时采取行动。应注重生态治理,开展科学治蝗。根据蝗虫发生、危害特点,采取化学灭治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使灭效与环保并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1.积极发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切实搞好蝗虫测报工作预测预报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治蝗工作。认真做好查卵、查孵化、查蝗螭、查成虫调查,密切注视蝗虫发生动态,应用计算机网络和GPS技术,做到预报、信息准确及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蝗虫测报信息网络,实现防治工作的高效、科学、经济、主动。

2.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蝗虫食物源和产卵地大部分蝗虫都吃玉米、小麦等,而不吃大豆、苜蓿。因此,在蝗虫发生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尽可能多种植大豆、苜蓿等,以减少蝗虫食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植物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建立一个不适合蝗虫产卵的环境,尽量减少蝗虫产卵量,以减轻蝗虫危害。

3。在农牧交错地牧鸡鸭治蝗牧鸡、牧鸭治蝗,既能发展养鸡鸭业,提高农牧民收入,又防治了蝗虫。一般食蝗鸡在放养期,1只鸡每天可捕食160-180头蝗虫。牧鸡鸭治蝗还可节省饲料等费用支出,提供肥料,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4.人工筑巢招引粉红椋鸟治蝗1只粉红椋鸟El食蝗虫可达120-180头。在蝗虫常发区临近水源地,人工修筑鸟巢和乱石堆,创造栖息产卵的场所,招引粉红椋鸟产卵、育雏、捕食蝗虫,控制蝗害效果明显,一次投资,多年受益。

农田范文篇3

第一条为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保障农业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规划人口增长的需求,依法划定、特殊保护、长期稳定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耕地是指种植粮食、油菜、蔬菜、饲料以及其他农作物的土地。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划定、保护、建设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有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

市和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和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第二章基本农田的划定

第六条确定基本农田面积,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第七条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应当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并与区、县域规划、村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对基本农田面积实行指标控制,全市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市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确需改变的,必须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九条下列耕地应当划为基本农田:

(一)国务院主管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油生产基地;

(二)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蔬菜生产基地;

(三)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种子生产基地;

(四)本行政区域内高产、稳产、优质农田;

(五)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六)农业教学、科研试验基地;

(七)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划定的其他耕地。

第十条基本农田的划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得低于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指标,并应当绘图、登记、造册外,建立档案。

划定的基本农田,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布。

第三章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一条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检查。

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基本农田每年进行一次普查,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十二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但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挖鱼塘、种果树;禁止控沙、取土、烧砖、建坟、采石、采矿、建房等非种植业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倾倒垃圾、渣土等废弃物和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第十三条严格控制征用、占用基本农田。除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国家重点工程外,其他建设项目禁止征用、占用基本农田。确南征用、占用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严禁无权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严禁超越批准权限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非法批准的文件无效,所占用的土地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十五条征用、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必须依法支付征地费。其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上限计算,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征用、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除依法缴纳耕地占用税外,还应当缴纳基本农田开发建设基金,用于基本农田的建设和开发。

基本农田开发建设征收标准和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征用、占用基本农田,实行“占一亩、补一亩”的原则,补建的基本农田,由农业集体组织负责建设、费用从基本农田开发建设基金中给予补助。

补建的基本农田,由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纳入基本农田管理。

第十八条严禁荒芜基本农田,对荒芜基本农田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责令限期改正,凡弃耕地一年以上的,征收土地荒芜费,征收标准和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案件,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基本农田的建设

第二十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把基本农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

第二十一条基本农田当按照土地分级标准分等定级,并实行地力补偿制度。

鼓励基本农田经营者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在承包期间,地力升级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奖励;地力降级的,由经营者予以赔偿。基本农田分等定级标准,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市和区、县农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基本农田肥力监测网点。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提交基本农田地力状况和地力保护措施的报告,并为基本农田经营者提供指导服务。

第二十三条市和、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提交基本农田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占用、破坏基本农田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地貌并处以罚款。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机关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田范文篇4

正当举国上下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热潮之际,州政府考核组各位领导亲临我县检查指导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考核组的到来表示忠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人均有耕地0.7亩。虽然人均耕地较多,但大部分耕地肥力不足,缺乏水源,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平均亩产量低。生产条件较好的大部分耕地主要分布在低热河谷和较平坦的地带,但这些地带的耕地又是城镇、工矿建设主要用地。在全县现有的69642.8287公顷耕地中,低肥旱地达51535.9432公顷,占全县耕地总数的74%,绝大部分旱地坡度均大于15度,粮食亩产150公斤。灌溉水田绝大部分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集中的归朝、洞波、新华、那能等乡镇,粮食亩产量达300公斤以上,连片500亩以上的耕地较少。原基本农田规划是在1996年3月到1997年2月制定的,存在着规划图未上编号,一些乡镇未设立保护标牌、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部分乡镇基本农田保护档案不健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文件精神。根据州人民政府与我县签订的《**至2010年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书》要求,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州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州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国土资发〔**〕56号)文件和《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的通知》(文国土资发〔**〕73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责任制签到村委会一级,并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检查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及时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深入检查整改,确保了全县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为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农业、水务、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综合协调组、材料组、统计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逐级完善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办事人员,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继全州基本农田统计培训会后,我县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对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具体负责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检查统计工作。同时,由县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联合制定《**县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明确检查目的、重点和内容,方法和步骤,工作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秩序、有步骤向前推进。二是签订或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为强化土地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业法》、《国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1994〕第162号令《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三十条之规定,以原县对乡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为基础,重新签订或完善责任书,并落实到村、组、户,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身上,培养其既耕地又护地的意识。三是认真做好基本农田的调整补划工作。对**年8月21日前因城市扩建、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所占用的土地,按规定依法进行调整补划,大力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开发整理复垦可利用土地、实施基本农田新开发建设,努力确保占补平衡。四是对相关图件未进行及时更新或是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已陈旧、破损的进行全面更新,统一编绘,形成完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图。五是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按乡镇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并分解到村、组、农户,落实到地块、图斑上,对各类数据统一编号、统一造册登记,全县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0803.36公顷,划定地块1246块,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到村委会144份,新增签订责任书到村小组2361份、到户35505份,已在13个乡镇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15块,划定的基本农田和面积符合规划要求。六是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变化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落实。在图上划定保护块面积时,参照**年底的土地变更调查和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定,共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60803.36公顷,基本农田减少7961.537公顷,其中:自然灾害损毁3417.277公顷,生态退耕4344.26公顷,农业结构调整200公顷。已划补农田面积645.033公顷,确保补划的基本农田与减少的耕地质量相持平。七是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赶集日或深入农田面积较集中的乡镇,采取放广播、挂标语、送演出等形式,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农田保护意识。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从统计情况分析,原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偏大,造成分解到各村的基本农田面积偏大,导致部分村的耕地坡度大于25°都规划为基本农田进行保护。

(二)各乡镇基本农田面积分布不合理,且规划基本农田面积很小,分布零散,有些耕

地多的村没有规划为基本农田,而耕地少的村规划的基本农田面积过大。

(三)有部分耕地经水毁、退耕还林和长时间丢荒已变成林地,但地籍尚未变更。另有在规划大片基本农田中杂有零星园地、林地未在图斑上标出,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偏大。

四、整改打算

(一)对已冲毁和退耕还林的基本农田进行变更并落实到图斑上,在规划中明确基本农田位置。

(二)对已统计的各种表册进行归档,统一管理。

(三)对基本农田零星分散地块进行调整,对大块基本农田面积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土地质量。

农田范文篇5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实行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建设、规划、财政、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列为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蔬菜生产基地布局、建设、保护的指导和管理。在已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应当有与城镇居民生活需要相适应的蔬菜生产基地,保证必要的蔬菜生产能力。

第七条符合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土地开发、整理后建成的标准农田和新增加的连片耕地、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其他按规定需要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可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八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行指标控制。省人民政府划定的基本农田数量应当不低于国务院下达的保护数量指标,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得低于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保护数量指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第九条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并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绘制图纸,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属于蔬菜生产基地的,应当单独设立保护标志。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后,应当依法验收确认。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土地、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基本农田的地力分等定级、土壤肥力长期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等工作,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其中涉及占用蔬菜生产基地的,报省人民政府审核前,应当征得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经依法批准后,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补充划入基本农田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和验收。

第十二条因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经依法批准后占用基本农田,有关市、县在本行政区域内无法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委托本省其他行政区域在当地划定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代为保护(以下简称基本农田易地代保)。

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的委托方应当向受委托方支付基本农田建设保护的补偿费用。补偿费用由受委托方纳入财政专户,专款用于基本农田建设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十三条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的受委托方完成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数量指标后方可接受委托。受委托方用于代保的耕地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需要退耕还林、还湖的耕地、土壤贫瘠的耕地以及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因城市建设和近期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内的耕地不得用于代保。

受委托方接受委托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标准划定易地代保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设立保护标志,落实相应保护措施。

受委托方接受委托后,不得转委托其他行政区域进行基本农田易地代保。

第十四条易地代保的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后,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基本农田的条件和标准验收确认。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补划。

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的委托方和受委托方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基本农田易地代保行为。

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等有关税费。

耕地开垦费统一纳入造地改田资金,具体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从事下列行为:

(一)建窑、建房、建坟、采石、采矿、挖砂、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以及排放、倾倒污染物或者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二)侵占或者损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设施;

(三)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标志。

第十七条利用基本农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应当保护耕地种植条件。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水利、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鼓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增加对基本农田的资金、劳力投入,合理保养土地,提高地力,防止基本农田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二)超过批准数量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三)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非法形式转让基本农田的。

第二十条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的委托方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委托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的,委托行为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的受委托方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三条规定,未经批准接受基本农田易地代保或者经批准接受基本农田易地代保后不按照规定条件和标准划定并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的批准机关和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基本农田易地代保,或者对易地代保的基本农田未按本条例规定进行验收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侵占、挪用基本农田建设保护的补偿费用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退还,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田范文篇6

这次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现场会的任务是总结、交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全省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的任务。省厅党组对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非常重视,**年全省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长会议上把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列入了**年的重点工作,决定在抓好3个部级和8个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同时,今年在全省开展100个乡镇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并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省国土资源厅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为开好这次会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上午我们参观了临海市上盘镇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现场,下午我们又听取了临海市等单位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他们的做法都很好,请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领导专程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为我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开局良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年,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我省及时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了3个部级示范区,并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8个县(市)为省级示范区。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这11个示范区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厅的要求,认真做好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初步探索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全面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一)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7号)下发后,省厅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充分认识国土资源部决定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我省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有利条件,决定把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作为我省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与此同时,省厅及时向省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转发了国土资发〔**〕197号文件,提出了我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要求。

2、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省厅成立由分管厅长任组长,耕地保护处、土地利用规划处、计划财务处、土地整理中心、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参加的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层层选推,确定了3个部级和8个省级示范区建设县(市)。各市国土资源局、示范区所在县(市)相应成立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

3、开展调研,明确要求。省厅根据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开展调研,摸清示范区内基本农田保护现状。为规范统一示范区建设相关要求,**年4月29日,省厅在杭州市余杭区组织召开了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邀请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的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会议就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浙江省示范区建设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初步共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厅制订出台了《关于印发〈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并制定了《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定》,对我省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建设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全省的示范区建设确定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4、编制方案,开展试点。各示范区所在的县(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省、市国土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了建设方案。3个部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及时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核。我厅组织相关专家对各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审查,并于**年9月10日批复了8个省级示范区的建设方案。3个部级示范区于**年11月也得到国土资源部的批复。在编制上报方案的同时,各地全面启动了1个乡镇的先行试点示范区建设,并于**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了示范区试点乡镇的建设任务,完成了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同时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材料进行了梳理归档,形成了示范区试点工作成果。**年5月,我们又确定了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等122个乡镇为乡镇基本农田示范区,至此,我省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

(二)主要收获

通过去年来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试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落实责任,基本农田保护管理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面清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在原有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层层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对示范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发放基本农田保护卡等形式将责任落实到农户,明确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我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52号)等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把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了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各市、县(市、区)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市对县、县对乡镇级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了耕地保护的任务及市,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并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抄送同级组织和纪检部门,作为各级政府第一责任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责任制,大大增强了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意识。

2、夯实基础,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保护基本农田,建立责任制是保障,夯实基础是关键。各示范区在先行试点中下大力气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基础工作。一是结合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对上一轮规划通过划区定界确定和通过规划局部修编调整的基本农田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全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到图斑、地块、村组和农户。二是完善基础资料,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省厅在《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定》中对帐、图、表、卡、册进行了统一规范,并定期更新,各示范区严格按照标准在试点中进行了探索和落实。做到内容清楚、数据翔实,上下衔接一致。三是更新、增加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一方面对原有现存保护标志进行了清理。另一方面增加了一批新的标志。11个示范乡镇新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56块。

3、强化监督,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进一步建立

加强基本农田监管,是防止破坏和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示范区先行试点中逐步建立完善了“日常巡查、社会监督、遥感监测”三位一体的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一是认真落实动态巡查制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破坏基本农田行为。基层国土资源所普遍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非法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报告制度,人员分片负责、责任到人。对涉及基本农田的违法案件,依法严厉查处。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社会监督。聘请基本农田保护监督员,参与对基本农田的监督和保护。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开展法制宣传,提高保护意识。三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重点地区进行监测。

4、加大投入,基本农田标准化进一步提高

各地结合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示范区所在地基本农田标准化率,严格按照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注重质量建设,提高和完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的目标。全省11个示范区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71%,试点乡镇则平均高达90%以上。

过去的一年,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也是示范区所在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积极探索、努力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去年一年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个别地方少数领导干部对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还存在一些误区,认识还不够统一;资金投入还不够到位;发挥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来开展示范区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探索与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新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争取更大的成绩。

二、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是落实国务院提出的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要求,以建设促保护,进一步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服务“三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是严格保护耕地重要举措。耕地保护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责。中央领导对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不少于耕地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是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并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足以见得基本农田保护在耕地保护中的重要程度。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部分,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年,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以建设促进保护,设立示范区,进一步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实行了十几年之久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来说,意味着工作思路发生了重要转折。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将走出防守型保护的困境,既要坚决地制止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又要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投入力度,从被动地保护转向主动地建设转变,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有了新的抓手。通过设立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探索长效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各地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和建设水平。这项措施将更加有力地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是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力度,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196号)等,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然而,虽然国家明确规定“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和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外,其他非农建设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法律规定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非农建设项目,必须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但是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我省这几年虽然基本农田的数量没有减少,但涉及到建设占用补划的基本农田质量还是有所下降的,通过规划调整,合法占用的基本农田质量往往要好于补建补划的基本农田。针对出现的问题,国土资源部在继续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部署开展了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示范区建设,力争在2—3年初见成效,使示范区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成为各地学习参照的样板,全国宣传推广的典型,带动‘十一五’期间整个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目标,并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开展基本农田整理、规范加强基本农田基础性工作、完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是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国土资源部在《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了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和档案标志;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集中投入机制。这些工作都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是国土资源系统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今年,在11个国家和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基础上我省开展100个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省厅今年为民办实事六大工作之一,是我省国土资源系统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

三、明确任务,全面推进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一)严格执行规划,稳定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和布局。

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布局是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必须严格依据规划。生态退耕、能源、交通等各专项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这是保证基本农田数量和布局稳定的重要基础。

科学编制规划,合理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是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前提。规划修编工作必须坚持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并重原则,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基本要求,从保障规划期和人口高峰期粮食基本自给的需要出发,研究提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中,以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为主,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的数量和布局;对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要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规划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绝不能借修编规划之机,单纯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而降低耕地保护要求。规划修编完成前,各地不得擅自减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借示范区建设擅自调整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在规划实施中,要严格对涉及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规划审查,规范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或调整的管理。

(二)规范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落实保护任务。

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是落实责任,强化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升基本农田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着工作不扎实、管理手段落后、资料得不到有效应用和及时变更等问题,基础性工作要着重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切实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责任落实到农户

这是基础性工作的重点。要通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真正落实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数量和布局,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指标。要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出划定的地块位置和地块编号。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件,要在县,市、省三级备案。要建立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做到图、表、册与地块相符,做到档案、图件、数据齐备,可核可查,成为监督、检查、审核、补划、变更基本农田的依据。

2、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公告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要让人们看到,知道,才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在显著位置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保护制度和要求,责任单位等内容向社会长期公告。主要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周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要建立明显的保护标志。保护标志要统一编号、登记、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3、建立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

基本农田量大、面广,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必须依靠现代化技术和手段,逐步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化管理。针对普遍存在的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建设滞后,图件不精确,数字化低,得不到及时变更,不能实现基本农田实时监管问题,各地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加大基本农田调查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建立基本农田信息管理系统,示范区要率先实现数据的网络化,现状和变化可及时查询,监测和变更,准确掌握和定期分析基本农田保护利用和变化情况,临海市演示的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各地可以学习借鉴,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通过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区县(市)要达到“五个一”,即:一图,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分布图;一表,基本农田控制落实指标分解落实表;一册,基本农田区块中标准农田清册;一书,与乡镇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一系统,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系统应具备查询、统计、变更、举报等功能。

乡镇(街道)要达到“四个一”,即:一图,基本农田保护图,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着色标准,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分别标注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标准农田、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后备资源等地类及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分布情况;一表,基本农田控制落实指标分解落实表;一册,基本农田区块中标准农田清册;一书,与村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村要达到“四个一”,即:一图,基本农田保护图;一册,基本农田落实到户清册;一卡,基本农田保护卡;一公约,基本农田保护公约。

(三)加大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以建设促保护。

保护基本农田不仅要在确保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还要通过基本农田的整理,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变被动的保护为主动建设。全省今年要完成15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省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了53.2%,但不是说1500万亩任务完成了我们就不建了,主要是经过不间断的投入、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并做到有足够的补划空间。作为示范区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也就是示范区内基本农田中的水田部分都要建成标准农田。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展基本农田建设、进行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发展、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增加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通过基本农田建设,以建设促保护,是今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方向。

基本农田建设的目的是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的标准,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增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意识,加大占用成本。今后各级政府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新增加的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或作为补划基本农田的后备资源,同时要及时更新保护档案,落实保护责任。要让群众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产出效率上,真正得到实惠,使其真心支持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增强保护的自觉性。实现基本农田由“防守型”保护向主动性建设和保护的转变。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就是要树立以建设促保护的典范,以带动各地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是要建立稳定的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落实基本农田建设经费。要在充分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

通过建设,示范区县(市)基本农田标准化率不得低于70%,基本农田中的水田部分的标准化率要达到90%以上。

(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保护基本农田重在监督管理。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通过监督管理,要严禁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占用基本农田,改变基本农田区位;坚决执行国务院提出的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针对当前对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较为薄弱的问题,要逐步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监督管理体系。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1、严格控制占用和改变基本农田

严格审查建设用地和控制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规范基本农田占用、使用和补划行为,禁止法律规定以外的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禁止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变基本农田的数量与布局,规避报批基本农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用地,必须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批准。要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经法定程序通过调整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占用时也必须按照基本农田的有关费用标准支付和收缴征地补偿费用和耕地开垦费用,依法批准的非农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必须做到先补划后占用。要加强对基本农田补划情况的检查验收,确保补划的基本农田落到图斑,地块,并要补签责任书、设立保护标志。今后对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省厅对补划情况都要组织实地踏看,严把质量关。

2、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管体系

重点开展三个层次的工作。第一,建立省、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五级基本农田保护监管网络,开展动态巡查。乡镇一级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巡查制度,聘请群众监督员,及时发现在基本农田建房、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和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第二,加强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对重点地区基本农田的监测,及时发现涉及基本农田的违法违规行为。第三,在开展动态巡查的基础上,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年度检查制度,由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对各地基本农田的变化,利用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并逐级上报汇总情况。建立“日常巡查、社会监督、遥感监测”三位一体的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在基本农田保护中发挥作用。

3、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的查处力度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体现了最严格的要求,严格重在执法。对基本农田的用途、占用、调整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坚决制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闯红灯”的行为,决不能把因循守旧和依法办事,把越权变通和勇于创新混为一谈。对违反基本农田“五个不准”行为的,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严查处,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严肃性

4、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

目前,这方面对基本农田数量和用途影响较大,政策性强,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是基本农田保护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难点。工作中要在坚持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农业结构调整中要稳定基本农田的数量、布局和质量。在基本农田上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原则上要限定种植业范围,只要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和耕作层不破坏,不作为减少考核,仍要按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和管理,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时要按基本农田依法报批。在基本农田内搞设施农业,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对于基本农田耕作层和农田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的要限期恢复;对于破坏严重,难以恢复耕作条件的要在处理后进行补划。

(五)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政策创新,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当前基本农田保护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是保护责任未完全落实,管理制度和手段不完善,利益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到责任的履行,影响到各级政府及人民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从长远看,在坚持法律规定的各项保护制度的前提下,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进行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不断完善有关的制度和政策,这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这方面示范区要走在前列。

1、建立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形成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社会化

基本农田保护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更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要体现地方政府保护基本农田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已经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基本农田保护体系,国务院出台的《省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明确由省级人民政府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落实保护责任和措施,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进行目标考核。对工作开展较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通报和警示。在此基础上,把保护责任进一步落实到村组和农户。通过发放基本农田保护卡等形式落实到农户,明确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为形成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社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虽然规定了基本农田保护的一些基本制度,但是还需要在细化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各地都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提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体系的具体内容,制定制度建设计划。

3、研究建立有效的基本农田保护手段

要研究建立保护基本农田的激励政策和鼓励措施,使保护工作与地方和农民的利益挂起钩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保护积极性。国家和省对新增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的调整充分体现向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倾斜;对基本农田保护先进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基本农田保护给予经济扶持。

四、狠抓落实,确保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我省3个部级、8个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将全面展开,要求年内要完成三分之一以上乡镇的建设,同时全省还要开展100个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并要求在年内完成三个阶段的所有工作,任务很重。为确保按期顺利完成,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编制方案,合理安排示范区建设。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规划,科学、合理编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根据要求,11个部级和省级示范区所在县(市、区)的1/3乡镇、其他每个县(市、区)1个以上乡镇都要开展示范区建设,今后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示范区建设的要求,要在全省全面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工作,因此,示范区在选址上,既要保证示范区基本农田建设的质量,又要考虑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和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可能涉及的基本农田,各地一定要统筹兼顾,认真编写建设方案。对城镇周边的基本农田可结合新一轮规划修编再作安排。

(二)严把质量关,使示范区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国土资源部和省厅对部级示范区、省级示范区建设围绕“四化”都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在基本农田标准化上,土地要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规则,耕作层30厘米以上,土壤质量达到优良;水利排、灌设施配套到位;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通畅,保证农业机械能下田作业等等。在基础工作规范化上,要做到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落实到位,基础资料及时更新,保护标志统一规范,档案资料齐全,县、乡、村三级都要进行统一规范;在保护责任化上,要完善责任体系,明确保护责任,探索长效机制;在监督管理信息化上,要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系统和适用监管的网络查询系统,为全省基本农田保护正真起到示范作用。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有序开展工作。省厅和各市局已经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工作都是落实在各县(市、区),因此,所在的县(市、区)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和所在乡镇负责人参加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示范区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示范区建设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我们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要与农业、水利、财政以及乡镇通力合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落实建设资金,保障资金投入。示范区所在县(市、区)要设立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由县(市、区)造地改田资金、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成本费回收款结余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中列支。省厅也正在协调省财政对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在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分配中重点安排基本农田保护资金。四是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工作落实。各市局要根据省厅文件要求,加强对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帮助、督促各县市的工作,并及时审核、上报有关资料。省厅也将对各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建设中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教育手段,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耕地国情宣传和教育,要建立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公众参与机制,示范区建设所在县(市)应公开基本农田信息,使公众了解当地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情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农田范文篇7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保障本省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确定并予特殊保护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及监督管理。

第四条基本农田保护应当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加强建设、用养结合、严格管理的方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本条例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规划、保护、管理工作。

各级计划、财政、建设、环保、水利、林业、司法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下列耕地应当确定为基本农田: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烟、油、蔗和其他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护设施的耕地和计划改造的中低产耕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示范耕地;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应当划入基本农田的其他耕地。

第八条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区域,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分为下列两级:

(一)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一级基本农田;

(二)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二级基本农田。

第九条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按照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一)县(市)人民政府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审定下达的基本农田规划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

(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县(市)人民政府下达的规划指标,会同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实地划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填制表册,并编制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三)乡(镇)基本农田划定后,由县(市)人民政府汇总数据,并绘制县(市)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四)县(市)人民政府划定的基本农田,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验收合格后,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市)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

第十条划定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擅自改变原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十一条划定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所需的经费,由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预算报同级财政核拨。

第十二条确定的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需占用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照下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级基本农田500亩以下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二级基本农田和其他基本农田10亩以下的,由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超过10亩、在1000亩以下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需临时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按照前款的规定,与主体工程用地一并报批;因特殊情况未能与主体工程用地一并报批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经批准临时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在批准的地点、面积和期限内使用。

经批准占用或临时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损害农田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的,应当限期负责修复和赔偿损失。

第十三条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费外,并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由用地单位或个人,按征地费中土地补偿费3-5倍的标准,向所占基本农田的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缴纳耕地造地费。

第十四条已办理审批手续的开发区和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1年以上未动工兴建而闲置未用的,由用地单位或者个人按照该耕地年产值6倍的标准向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缴纳闲置费。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超过两年未使用的,除缴纳闲置费外,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或者个人,弃耕抛荒所承包的基本农田超过1年的,由发包方收回承包经营权。

第十五条严格控制将基本农田改种林果或者挖塘养殖,确实需要的,必须经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禁止在基本农田内建房、建坟、建窑或者擅自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和堆放、排放废弃物。

第十七条对在基本农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基本农田的承包经营者,通过增加投入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基本农田等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十八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退还所占基本农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占用基本农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以被占基本农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负责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和少批多占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二)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非法批准占用的;

(三)超越批准权限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交还,并处以占用耕地面积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可以处以被占耕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或治理,毁坏种植条件的,可以并处毁坏耕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单位非法占用基本农田耕地造地费或闲置费的,由县级以上财政、审计部门责令退赔,可以处以非法占用款额3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个人非法占用的,以贪污论处。

第二十三条对向基本农田提供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肥料或者倾倒城市垃圾、污泥等造成污染和损害的,由县(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收取的耕地造地费、闲置费及罚款,全额上交同级财政,用于新的基本农田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越权审批使用基本农田以及在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田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本市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建设项目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其他耕地的,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市和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基本农田开发,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以及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划定

第九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区、县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乡、镇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具体地块。

第十条本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国务院确定的本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数量指标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解下达。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自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

第十一条下列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高产、稳产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以及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第十二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工作,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区、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区、县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由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

第十四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擅自改变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三章保护和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负责其所有的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承包者是该农田的保护人。

第十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

期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十七条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

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由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八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农田的,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

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九条耕地开垦费由市和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取,上缴财政部门管理。耕地开垦费必须专款专用,用于新的基本农田的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不得挪作他用。其使用计划,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情况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新的基本农田的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由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耕地开垦费的标准为每平方米十元至二十元。耕地开垦费的收取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满一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基本农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十元的标准,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国有土地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第二十二条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二)挖塘养鱼和发展林果业;

(三)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水、废气、废渣;

(四)其他损害基本农田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兴修水利,保持水土,防止耕地沙化、盐渍化,增施有机肥料,坚持秸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第二十四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

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状况变化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在基本农田的营养分析、肥力测定、配方施肥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五条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

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二十六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的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

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七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农

田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二十八条经批准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上兴建国家和本市重点项目

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得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的同意。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

《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二)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的;

(三)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规定,

毁坏种植条件的,由市或者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恢复种植条件,处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一倍至二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标志的,由市或者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农田范文篇9

近日,市审计局在市本级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情况审计调查时,利用标准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进行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通过数据分析查明多计面积753亩。审计人员将标准农田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现状数据导入现场实施系统中,运用SQL语句、图型化SQL功能,计算标准农田面积为69765亩,与国土部门提供的竣工验收标准农田面积69012亩相差753亩。经核对主要是国土部门上图入库时将竣工验收图中的不属于标准农田的新增耕地及不属于标准农田的部分苗圃、房屋等载入,造成上图入库的标准农田数据与竣工验收数据不符。

二、通过套图比对查明占用标准农田482亩。审计人员将莲都区航拍图与莲都区缩编图及土地现状图三图导入标准农田地理信息系统,三图重叠发现在灌溉水田的区块中有与标准农田不符的情况。将疑点导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计算面积有620.48亩。经与国土部门竣工验收图核对以及到实地勘查,发现主要是养殖、苗圃、果园、建房等占用,经审计核减面积482.48亩。

三、通过数据比对查明诸多质量问题。审计人员将“全市标准农田土壤调查数据库”导入现场实施系统,并将“标准农田地力调查土壤取样点基本信息表”、“标准农田地力调查土壤取样点野外调查季测试结果表”、“标准农田地力调查土壤取样点作物及施肥情况”三表连接,取出“莲都区”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不高,地力等级偏低,已建成的部分标准农田存在一定障碍因子等问题。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审计人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摸清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并能够通过套图、数据比对等方法核实面积、查明质量等问题,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效解决标准农田审计的“无从入手”的问题,实现了标准农田计算机审计一大突破和创新。

农田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建立完善基本农田管理制度;促进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基础工作落实;建立全方位的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实现我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制度化、规划化、信息化的目标,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质量等级,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责任人,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

三、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

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成立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区国土分局、区财政局、区农林水利局、区监察局、区统计局及各镇政府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国土分局,负责日常工作。其他各部门职责分工:

负责对保护区内耕地质量进行认定及检测,区农林水利局负责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清理、核实等。协调各承包户在承包证上备注基本农田保护区。

区财政局负责经费保障。

区监察局负责基本农田保护等行政问责。

区统计局负责会同区国土分局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

组织所在村、社按照有关技术规程和要求开展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组织落实保护责任人,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协议,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区后期日常管护及制度化建设工作。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点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委托专业技术单位负责有关技术工作。

四、时间安排

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包括编制划定方案、实施细则,完成镇村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点前期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工作。开展全区范围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有关准备工作。完成业务培训和宣传等工作。

完成数据扫描、数据采集、绘制工作底图,完成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业数字化工作。收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包括制作外业工作底图、耕地质量调查、基本农田的承包情况调查、设置基本农田保护碑、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完成外业调查核实工作。

并组织完成区、市级成果验收。完成数据数据库优化工作。

建立相应保护制度和后期维护管理机制。落实保护措施。

五、工作要求

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切实加强部门配合。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镇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并建立联络员制度。

根据全区土地利用特点,认真编制实施方案。区国土分局会同区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市统一要求。认真编制实施方案,制定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细则。

全区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经费由区国土分局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和工作任务进行测算,保障落实工作经费。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的原则要求。市、区、镇财政给予相应补助,确保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严禁弄虚作假。对虚报、瞒报基本农田数据的一经发现,严格验收确保质量。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严格执行分级检查验收制度。要采取措施确保基本农田划定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对主管领导追究行政责任。

六、保障措施

倡导农民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基本农田在保护时效内不得占用,严格实行农用地用途管制。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基础上。除对国家或全市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

做到区级有领导小组,定人、定责实施保护。进一步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网络。镇级有保护机构,村级有责任人,小组有信息员、户户有责任明白卡。对基本农田实行重点巡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相关要求,不仅追究本级责任,同时要追究其上一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