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5:25:04

农田建设

农田建设范文篇1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发〔〕7号)精神,充分发挥高产农田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高产农田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为重点,以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环境改善为前提,着力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三化同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力量,聚合资金,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综合效应。坚持尊重民意,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高产农田建设前农民愿意,建设中农民参与,建设后农民满意。坚持创新机制,积极探索高产农田建设新的管理途径,创新有利于高产农田建设的体制、机制。

二、加强高产农田建设和管理

(一)科学编制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依据土地利用、水利、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电力、环保、工业建设、园区开发等规划,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按区域和流域整体推进的原则,统筹协调,科学编制和实施高产农田建设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完善高产农田建设管理制度。高产农田建设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招投标、土地整治、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规定及行业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法人制、招投标制、公告制、合同制和监理制,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项目实施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三)严格高产农田建设资金管理。高产农田建设资金必须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改变资金用途。要加强审计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纪检监察、检察部门要加强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确保高产农田建设健康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高产农田建设工作

农田建设范文篇2

今年是全省开展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第二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有关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我市开展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迅速掀起我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中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政策和去年国务院28号文件出台后,国土资源部迅速提出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投入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放在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建设的政策措施,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任务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土肥沃、灌得进、排得出”的要求,以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周密规划,科学布局,狠抓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全面提高基本农田的投入与产出水平。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俞书记、罗省长多次专题研究高产农田建设工作,并亲自带队到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协商。5月份,省政府在蕲春召开高产农田建设现场会;8月份,省政府把包括仙桃市在内的20个重点粮食主产县(市、区)的分管领导组织起来,赴日本、韩国考察学习国土整治的做法和经验;9月29日,省政府专题召开了20个县(市、区)高产农田建设工作座谈会;11月26日,省政府又在荆州召开全省高产农田建设现场会,考察了公安藕池高产基本农田整理现场,会上公安、京山、南漳等地介绍了他们的典型经验。省政府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找出我们工作上的差距,形成紧迫感,认清形势,迎头赶上,迅速形成对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高度共识。

1、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明确的提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罗清泉省长11月25日就高产农田建设专门作出批示:“高产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高产农田建设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政策的落实,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关系到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罗省长的批示深刻阐明了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我们站在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正确认识和理解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第一,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加以推进。利用高产农田建设这个极好的结合点,通过土地整理,把村庄搬迁改造、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生产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高产农田建设工作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途径,通过高产农田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用地瓶颈,制约对形成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高产农田建设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现有生产力的水平下,除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外,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是通过高产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供给尤其是口粮不能过度依靠国际市场,粮食自给率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可承受的水平上,应切实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高产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因此,各地各部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加强高产农田建设的战略决策上来。

2、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改善我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机遇。

建国以来,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但是,着力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投入都很有限。当前,中央、省里下了大决心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国土资源部已明确指出,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作为全国土地整理的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粮食生产区和基本农田。按目前的规模,近两年国家、省级投资平均每年为8个亿左右。第一,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农民生活的有效机制。土地整理项目不同于其它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基本建设项目要征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整理项目是国家向农村无偿投入的项目,不仅不征用耕地,反而还要增加耕地。第二,高产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有效举措。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的重要原则是集中成片,每个项目要达到3万亩的规模,全省国家和省级投资项目每年只能安排17个左右,而我省现在有4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有20个重点县(市、区),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建立激励机制,不搞“一刀切”终身制,项目的申报和建设不搞“普惠制”,而我市的农田大多数是低湖田,旱涝雨灌,由市情决定必须加强对基本农田建设与改造。第三,高产农田建设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从已实施的项目情况来看,通顺河项目国家全额无偿投资,平均每亩1200多元,既不要地方投工投劳,又不硬性规定地方配套资金的数量和比例,面对这样造福子孙的好事,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抢抓机遇,迎刃而上,争取每年得到几千万的资金投入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和竞争力。

3、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具备了1万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然而从1999年到20*年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粮食生产能力损失500亿斤,到20*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产量下降到14年来的最低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重大课题。20*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而基本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今年提出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要求,总理指出:“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提出了“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要求,在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的基础上,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技术,加大对使用有机肥料的支持力度,培肥基本农田地力;加大对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改造和配套水利灌溉排水设施,增加基本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和强化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强我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的力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我市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和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目前,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我市已完成了一个国家投资项目,就是通顺河排灌区项目;正在实施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涉及到郑场、毛嘴、胡场、干河四个镇办的国家项目,另外一个是在沙湖原种场的省级项目;即将招标实施的一个位于长口莲兴垸、张沟隆兴院的国家项目,国家批复投资2928万元;即将接受核查的一个位于胡场荣林湖、郑场汉丰河的国家项目。从这些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项目来看,暴露出一些问题:已经实施的项目还未验收,由于管护不到位、不及时,部分设施已严重破坏;正在实施的项目中,一部分镇办迟迟不能成立指挥部,涉及到房屋拆迁、坟墓搬迁、杂树砍伐、施工抽水等工作还未启动,出现了个别地方老百姓就在施工范围内栽种新的农作物,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补偿,还有的村庄搬迁的新址得不到落实,部分水利设施选址无法迅速定位,村与村、组与组的土地权属存在着争议等问题;即将实施的项目在规划范围内却大规模开挖鳝鱼池。争对这些问题,省里已多次提出严肃批评,这些问题如不能迅速得到纠正,将严重影响到今后我市的项目申报,甚至造成批复的项目被收回的后果,希望引起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现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精心编制,规划先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重点,保证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高产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改变或占用,高产农田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全盘规划。前不久,国土部就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制定了一个实施方案,但这一方案只是应急性、临时性的,我市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建设、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交通建设等多方面的因素后,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将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作为重要原则,城市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单独选址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要尽可能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农业建设用地布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以农业结构调整的名义改变基本农田数量和布局,对全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作出专题的规划,用以规范、指导高产农田建设工作。

2、积极争取,狠抓实施。由于项目申报和建设不搞“普惠制”,这就要求我们主动积极争取项目。前两年,我市争取国家投资的项目起步早和力度大,现在项目规模总面积、投资额度处于领先的水平。目前,已实施、正在实施和已立项的项目总规模达到36.5万亩,总投资额度达到了8200万元。但是,据了解兄弟县市在项目争取上来势很猛,力度更大,大有赶超之势。在投资总量一定的前提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市按照确保每年有2个项目,力争3个以上项目的目标,超前运作、精心组织,每一个项目的申报,市国土局投入非常大的工作量,希望相关部门和地方在技术、人员、预审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配合。当前我市高产农田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是项目实施质量不高、进度较慢,这种局面将极大地增加今后申报项目的难度。对此,狠抓项目的实施有如下做法。

第一,作为项目主体单位,土地、财政等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每个项目都要明确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等全过程负责。项目的施工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要依法选定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理,杜绝豆腐渣工程。项目施工中,项目法人要通过新闻媒体,将项目位置、范围、投资额、规划设计方案、土地权属向项目所在地公告,接受社会监督。项目施工单位须与项目实施单位签定施工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要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资金管理水平。工程质量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工程的长远效益,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把工程质量作为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长抓不放,一抓到底。要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组织项目的实施,不得随意减少工程建设内容,降低工程施工标准,简化施工工序,切实维护项目规划设计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确需变更的项目必须经充分论证后,按规定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要加强工程建设材料和设备的检验,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场施工安装。各单位工程完工后,要及时组织验收,不合格的必须坚决返工。要按照专人、专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要求,设置项目资金专帐,加强项目资金成本核算,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控制项目资金支出。

第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镇办要全力抓好协调配合工作,项目所在镇办要相应成立指挥部,做好清障、权属调整、拆迁等方面的工作,认真宣传高产农田建设的投资效益和长远意义,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土地整理项目预算中是没有青苗补偿和拆迁补偿的,对拆迁也只叫补助,而非补偿。实施的项目不是国家、省里硬压下来的,而是我们主动积极争取的,希望各地理解这一政策,重点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创新机制,协调发展。高产农田建设工作起步时间不长,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我们要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和创新,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与日常土地整理相结合,国家和省级投资项目在拆迁方面的补偿有限,但出地率要求相对较低。我市有自己的特点,地处平原,过去村庄建设不规范,如何把日常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出地率高的要求与国家、省级项目出地率低的特点有机结合,在实施国家、省级项目的同时,创新配套实施一些占补平衡的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全面提高高产农田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二是与迁村腾地结合起来。创新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和布局。三是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结合起来。过去的沟渠、泵站、机站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在多数已经荒废或损毁,重要原因在于这些设施维护或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产农田建设项目的管护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项目后期管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资金渠道,确保建成项目长效运行。

三、加强领导,保障我市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措施的落实

在高产农田建设的问题上,责任重大、农民利益是第一位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利益摆在次要位置。因此,大家要强化责任意识,本着对群众、对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将高产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农业局调整到国土局,赵丽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迅速制订办公室的工作规程、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工作目标、真正发挥职能、保证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行,正在实施项目所在的镇办,一把手要亲自来抓好开局的工作,要指定得力领导组成得力专班全程进行协调服务,重点抓好除障、拆迁、施工抽水、权属纠纷调处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对协调不力的领导,造成施工进度缓慢,影响到今后项目申报的,市政府要严肃追究责任,已经实施了项目的地方,领导要迅速对工程管护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规划设计准备施工的地方,要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强化土地管理、结构调整要与规划设计相互协调。

二是强化部门配合。财政、国土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强化工程管理,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管理,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在项目规划设计、投资预算、论证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条件,依法、科学的为高产农田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农田建设范文篇3

1葫芦岛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1农业发展现状。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渤海辽东湾,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是全省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水果主产区。“十三五”以来,全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林果业、生态畜牧业、海洋养殖业,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区域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两带三区”的农业发展格局,即兴城、绥中、连山设施农业带、水果产业带,建昌、南票旱作农业区、干果经济区和畜禽养殖区。葫芦岛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市耕地面积22.2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9%,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93万hm2。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自然条件,农业基本上以旱作农业为主,旱田占总耕面积的94.3%。栽培的作物品种以玉米、高粱、大豆三大作物为主。其中,玉米面积约14.3万hm2,高粱2800hm2,大豆11400hm2以上。三大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近90%。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比例为1∶2。葫芦岛果树生产优势明显,果树面积与株数居全省首位,产量居第二位,是全省两大水果产区之一。全市现有果园面积16.8万hm2(占农田土地面积的46.1%),年水果产量76.2万t。产值8亿元,占种植业总收人的37%。绥中县、建昌县秋白梨驰名中外。葫芦岛市种植蔬菜历史悠久,蔬菜生产是葫芦岛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具有自然优势和良好人文环境。到2017年底,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14260hm2,设施蔬菜9393hm2。12农业发展制约因素。1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葫芦岛市多年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全市农田灌溉面积仅为86667hm2,有效灌溉面积59333hm2。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尚未摆脱雨养农业的束缚,很大部分农民依然靠天吃饭,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122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葫芦岛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0%,对农业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还较低。传统农业技术在生产上依然占主导地位,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还不高,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质量不优、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缺少名牌和高附加值农产品。123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必然要求,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葫芦岛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其中农业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葫芦岛农业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仍占较大比例,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产业规模较小,设施农业占农业的比例还较小,影响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化开发。12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为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农村中多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规模集约经营,制约了农业现代装备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的推广。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大多还处在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葫芦岛市干旱少雨、农田水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一直桎梏农业的快速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以来,葫芦岛市科学规划、全力推进,坚持土地改良整治,实行农田集中连片治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一批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高效的基本农田,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三五”以来,葫芦岛市农业综合开发新建高标准农田5500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500hm2,节约水资源年达383.71万m3;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8.86km2。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2778.91万kg,油料36.45万kg;新增蔬菜生产能力180万kg。全市农业连续夺取粮食丰产,农民持续增收,为葫芦岛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必须长久坚持下去,不断向新的高度迈进。2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土地到餐桌无公害绿色食品更受青睐。目前,大田中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少用农药、少用化肥、多施用农家有机肥,可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加强农村生态治理,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沃土”的魅力葫芦岛,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地区倾斜。通过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降低了土壤板结程度,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此外,实施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23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规模化生产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必然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了土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围绕产业扶龙头,依托龙头建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粮油、蔬菜、水果、畜牧等优势产业,通过项目实施,培育、建立了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形成龙头带基地加农户的产、购、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如:葫芦岛市高桥镇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经过连续几年的建设,累计开发面积1300多hm2,建成了上茬元葱、下茬胡萝卜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围绕葫芦岛兴桥、兴达两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管理,形成从农业生产延伸到农业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4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高校的合作,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吸纳多方科技力量,与当地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密切结合,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通过实施科技培训、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技术,使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做到设施建设高标准,同时,配套高水准的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如: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在葫芦岛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和连山区实施了马铃薯优新品种及高效复种技术、设施果蔬高效集成技术、绿色杂粮种植技术等科技推广项目,发挥了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于阿专.基于泰州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践的思考[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1~45.

[2]杨五一,阮明山,王雪锦.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13(2):23~24.

[3]葛步林,陈庆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4):40~41.

[4]朱永林.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8):11~12.

农田建设范文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国土资源局局长对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讲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把握要点,狠抓落实。下面,我就土地整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增强土地整理工作信心

两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基本农田建设的重大决策,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基本农田建设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制度、规范的建设至关重要。从年到今年,国土部门编制了基本农田建设的专项规划,提出了基本农田一片一片进行建设,建一片,成一片,收效一片的思路。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明确了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项目实施中实行了项目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法人制、监理制等五项制度。随着这些制度和标准的制定,我市基本农田建设的政策和制度日趋完善,我市基本农田建设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二是狠抓资金和项目落实,我市基本农田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省委、省政府作出基本农田建设的决策以来,市政府多次研究项目申报问题。先后申报了8个国家和省级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近15万亩,资金约1.8亿元。是全省项目最多,投资紧大的市(县)。今年拟投入7000多万元,在全市7个乡镇同时展开三个项目施工建设。去年实施的九真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开展了土地平整、农田道路以及泵站、涵闸、沟渠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赢得了项目区老百姓的交口称赞,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三是建设基本农田的共识正在形成,措施正在加强,正在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别必雄书记对这项工作十分关注,多次给予批示,这项工作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之处。并且多次听取这项工作情况的汇报,亲自主持研究这项工作,市国土局的领导和干部职工为全市的土地整理工作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多次进京上省,主动汇报,争取支持,了解情况,跟踪信息,协调关系;工作专班,节假日不休,加班加点,顶风冒雨深入项目区现场选点、勘测、征求群众意见,精心编制规划设计、组织专家论证,为项目的落实赢得了主动。九真镇政府把基本农田建设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随时研究解决项目申报和群众工作问题。为项目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这次再次将九真纳入了项目区范围内,申报部级项目。项目区的人民群众也主动投工投劳,主动搬迁房屋,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真正替群众所想,为群众所干,我们的事业就能得到群众极大的支持,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就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二、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打牢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这次土地整理工程面广,量大,涉及乡镇和村组较多,大家必须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我市基本农田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认识建设基本农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显著,但从2000年至2005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从2930.31元增长到3757.08元,相比城市经济而言,不仅增长速度缓慢,而且农民收入的绝对值也很低,广大农村的村容村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无明显改善。大家欣喜地看到,十年来,我们城镇的GDP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另一方面,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的一定阶段。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减免农业税,都是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的体现。去年,省委省政府正是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基本农田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基本农田建设,逐步对田、水、路、林、村进行高标准的综合整治,并以此为突破口,改变农村面貌,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把高产农田建设做好了,不仅粮食安全有保障,农村面貌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会有重大改观。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为我市农村、农业、农民工作作出了一大贡献。

二是要从人民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来认识基本农田建设。改革开放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随之出现了田块细碎化,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投入不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依靠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优势和集体的力量,兴修水利,建设当家田,做了许许多多造福于人民的大事。但是,近些年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大中型水利工程老化严重;农田沟渠淤塞,排灌不畅,用水效率低下,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未有根本改变:农田道路原始、不适应机械化耕作;农民住房分散,既浪费土地,又不适于农村生活设施配套,如此等等,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农村经济难以发展。从日本、荷兰、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看,国土整治是政府的基本事务,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可实施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政府就应该拿出精力来整治国土,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小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阶段国土整治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农田建设,而是景观建设,是全方位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他们的农村比城市更漂亮、更舒适,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我们差距还很大,我们要只争朝夕,奋起直追。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对农民、农村、农业应该有更深的感情,把基本农建设搞好,让我们农民兄弟也享受现代化的成果。现在,到了整治国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国家投入这么大财力办一些实事,我们理应责无旁贷。

三是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发展来认识建设基本农田。粮食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建设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是中央和省委站在全国、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市是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全省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搞好基本农田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必然选择。另外,农用地转用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发展用地,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增强有效耕地面积,按国家政策折抵农用地转用指标,就能增加我市经济发展用地,是缓解用地瓶颈的有效措施。

以上我谈了一些大道理,我还想从价值观、政绩观、发展观的角度来谈谈对基本农田建设的认识。大家想一想,我们看着挖好的一条条沟,修好的一条条路,建好的一个个项目,看着这些项目为农民兄弟增产增收发挥作用,自己心里也很高兴,自己心里也踏实。这才是真正践行“三个代表”真正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

三、明确工作目标,再添措施,不断把我市基本农田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抓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工作目标有四个方面:第一、质量。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生命,要建设高质量的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充分展示土地整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进度。要要求规划设计和进度安排,如期完成所有批准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如果建设期限到期的项目不能按时提交成果的话,将直接影响我省国家投资项目的下达。第三、安全。包括项目安全和资金安全。项目实施不能存在安全隐患,资金不能出任何问题,要通过落实廉政建设各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第四、效益。要通过高产农田建设与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各方配合。市委、市政府对这一工作非常重视,明确了工作专班,各乡镇要配备一名专职领导,负责本地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相关单位要配合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国土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主动地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及时调度国家拨付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通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监管。公安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坚决打击工程施工中的“地霸”行为,维护和形成有序的建设生产秩序,对不经劝阻、有意阻碍施工的现象要实行治安管教,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村组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宣传,明确意义,认真做好房屋拆迁及劳动力调配使用等工作,自觉投身到土地整理工作之中,为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农田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市政府对各乡镇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要纳入年终结账范畴,按目标责任制一年一验收,一年一结账。要落实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于工作主动、配合得力的乡镇,我们在申报项目时将给予倾斜,优先安排项目和资金;对工作不力和项目质量不高的要考虑暂停建设资金的拨付,待整改落实以位后,再拨付资金,启动新的项目建设。通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形成我市基本农田建设争先恐后的局面。

三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调动农民积极性。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切以农民支持不支持,农民愿意不愿意,农民高兴不高兴为出发点,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项目规划设计了,征求项目区农民的意见,项目实施中也要接受项目区农民的监督,项目建成之后,要组织项目区农民落实相应的管护措施,充分调动项目区农民自愿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部门职能整合,搞好土地整理大合唱。我们现在做的一些项目主要是农田建设,还不能完全体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我们要逐步做到七个结合:一是把日常的土地整理与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结合起来,把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二是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通村公路建设结合起来,将国土资金和交通资金整合起来,将项目区的主要道路建成水泥路面,提高通村公路等级;三是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迁村腾地结合起来,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四是把基本农田土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结合起来,解决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的用地瓶颈;五是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及时调整土地权属,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六是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后期管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资金渠道,确保建设成果长效利用;七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

四、严肃工作纪律,切实转变作风

农田建设范文篇5

市政府决定今天在千阳县召开全市夏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推进全市率先发展的八大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今年五月刚刚下发的《关于印发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该规划在6月底以前印发,标志着全市大农业发展的四个规划全面出台:第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八大规划;第二个是森林城市创建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九大工程规划;第三个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第四个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这四个规划都是到2012年本届政府任期满的五年规划。市人大牟主任和大家一起看了千阳的现场,听取了县区的经验介绍,崇信同志全面的安排部署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任务和几项重点工作,希望大家学习千阳的经验,把崇信同志讲的几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我主要强调三个问题:

一、科学规划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去年十分困难,今年非常复杂。今年的工作事关未来三年本届政府任期满、五年新的扶贫规划及新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这些年来在山区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不是很多,要利用三年政府任期满、新的十二五规划、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的十年规划,把握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为基本农田建设是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有力保障,是保持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坚强后盾,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是两个概念,保护是为了巩固建设成果,建设是为发展提供基础。农田基本建设要进山沟、特别是区占的面积很大,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有三点要求:一是率先发展依靠基本农田建设有力支撑。二是全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急待组织实施,要把规划落实到大地上。三是人口增长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需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资源问题,要靠我们通过基本农田建设统筹来解决,山川秀美在山区,要共同注意这个问题。

二、重在建设

一是推进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季节任务的板块作业相衔接。市政府的总体规划提出,全市三年基本农田建设一百万亩、年度计划一年三十多万亩,大致有八个项目比如口粮田项目、省级小农田项目、中央财政的小型农田建设项目、国土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一年的资金投入约在4亿左右。最重要的是季节任务,主要在夏季和冬季,要注重板块作业。县区规划要在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开始前完成。二是坚持水利、农发、国土等部门的资金项目大整合。9月份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衔接相关资金和项目,推进基本农田建设。三是确保国家、地方和农民的民生工程见实效。生产生活生态是最大的民生。

农田建设范文篇6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位于县镇、、、等四个行政村,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其中平整土地0.5万亩,加固小型蓄水山塘1座,改建水陂1座,开挖疏浚渠道3.5公里,衬砌渠道31500米,新修机耕路12000米。

二、机构设置情况

为保证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县政府专门成立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小妹同志担任总指挥,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指挥部,同时对指挥部成员单位进行了明确分工,要求各司其职,确保项目实施零障碍。

三、实施方案编制情况

2010年10月份,县开发办多次深入项目计划实施村、组召开村民会议,广泛征求当地受益村民意见,在征得村民、村、镇意见后,县开发办形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可研报告经市评审后,立即与测绘公司签订了测绘合同,对拟建高标准农田的田块进行了测量,形成了1:1000的地形图。之后,我们与三明市明兴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设计合同。在2013年6月份形成了初步设计,并报市评审通过。为使项目顺利施工,在8月份我们针对项目在实施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情况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9月份经县发改委批复,我办将项目对社会公开招标,10月9日在招投标中心开标,由铜安建设集团工程公司中标。

四、项目实施情况

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2013年11月11日,我县在镇村项目工地召开了“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工仪式”,县政府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县人大分管领导、县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镇党政所有领导、镇村、村、、村全体村干部及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小组长、施工单位共2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现场会还邀请了县新闻中心记者参加并将会议情况在电视台和赣江源报进行了报道。

项目开工后,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制以及公示制。形成了工程监理、业主监督、受益农民监察的项目质量把关体系,确保项目施工质量。项目开工以来,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0.2万亩,新修机耕路9800米,衬砌渠道3500米,浆砌石排洪渠3500米。

五、资金管理情况

县财政落实了县级配套资金,并已将配套资金拨付至报账专户。严格实行了县级报账制,做到了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六、存在问题

1、因受今冬作物收获时间较后,大多作物在11月份才收获完毕,以及明年春节时间较早(在元月22日是)的影响,冬季有效施工时间较短,包括雨水天气在内的有效施工时间只有三个月,原计划在春节前全面完工有困难。

农田建设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

县是农业大县,也是粮食生产大县,现有耕地面积55.4万亩,农村人口3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农村劳动力18.6万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人员8.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6%。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员进城务工或向城镇转移,因此出现较为普遍的土地流转现象。

二、我县土地流转的几种情况

1、农户与农户流转。流转面积4。42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5%。其特征为流转面积规模小,一般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流转范围主要以本村农户为主。

2、向外地人员流转,流转面积0.6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13%,如盘谷2005年度园田化项目区的农户将870亩耕地流转给彭富洪耕种。

3、是农户与外商流转,2009年我县通过招商引进广东客商马卓仑,在八都良种场境内建设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4、近年出现了向技术能手,农机大户集中。由于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正好发挥有技术,有农机的专长,因此涌现了一批种粮大户。2009年全县承包规模50亩以上有160户。其中100亩以上40多户。如乌江袁玉华以500元/亩的租金,在文峰炉下园田化承包500亩耕地种植西瓜,白沙镇刘尚文科学种田技术强,并购置了收割机,旋耕机等农机具,发挥本人优势,承包了310耕地种植优质稻,金滩镇政府通过合理引导组织塘下村委公对园田化项目区耕地流转给技术能手和农机大户耕种。

三、思考和建议

1、坚持现在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集中连片开发,开发一片成效一片。

2、重新制订农机购补政策,农机购补对象要以种植大户为主,补贴范围不能限制在当年的项目区,往年的项目区种植大户也要列入补贴范围。

农田建设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将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依托全县现代水网建设,对山水田林路、干支斗农毛进行集中彻底治理,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集成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成有灌溉设施、有水源依托的农田33.64万亩。

二、工作要求

(一)统一规划布局。按照注重实效原则,以水源为依托,以万亩灌区为单元,根据水源、种植作物、产业结构等实际,科学规划布局,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统筹规划、集中建设、规模治理,做到全县一次性整体规划,按照工程化(小灌区一治一灌区,大灌区一治一条渠系)或区域化(一治一镇村,尽可能保持行政单元的完整性)划分的原则,将每一个灌区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分步骤、分部门具体实施。

(二)统一水源配置。所有涉及农田水利的项目必须经过专业的水资源论证,根据我县水资源分布情况,对当地水和外调水、地上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统筹考虑,依据灌溉定额对不同灌区供水需求进行统一安排,保证每一处灌区都有可靠的水源保障。

(三)统一技术标准。各类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都要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节水模式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工程。

(四)统一稽查验收。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和行业项目管理要求,对不同渠道投资的灌排工程进行统一稽查和验收,确保工程整体效益发挥。

(五)统一管理体制。骨干工程由水管单位统一管理,田间小微型工程通过明晰产权统一交由用水户协会管理,水管单位与用水户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

(六)统一调度运行。不同类型项目区建成后,依据工程体系状况,由水管单位进行一体化运行调度,确保发挥灌区功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县长任副组长,水务、发改、财政、农业、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

(二)大幅增加投入。认真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增加财政投入。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起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要强化资金统筹使用管理,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充分整合农村涉及农田水利资金,集中投入,整体推进。要建立完善投入激励机制,落实奖补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等方式,调动基层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后,根据受益主体,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属于单个村受益的水利工程,移交村级管理;属于多村受益或者单个镇(街道办事处)受益的水利工程,移交镇(街道办事处)管理;属于多个镇(街道办事处)受益的水利工程,由县水务部门按照分段管理的原则,根据工程性质和行政区划分区分段,由各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专职管护组织进行管护,县水务部门对管护情况进行监管。

农田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效益维度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优质耕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用地比重,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1高标准农田建设概述

1.1高标准农田内涵

高标准农田主要是指耕地连续性好,有规律的土地平整,配套基础设施齐全,使耕地粮食产量高,产量稳定,周边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强。由此可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和目标均高于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不仅包括原有基本农田改造后的耕地,还包括改造后被划分为高标准农田的耕地。总结高标准农田的若干内涵特征:一是高标准农田必须是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动态项目;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土壤肥力等级和土壤质量;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应从项目布局结构、有效空间、基础设施到生态建设,确保项目稳定可持续发展;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农业要跟上科技发展的动态创新;五是实施措施要发挥应有作用,实现稳定、高产、高效耕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

1.2耕地质量提高与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耕地建设尚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数量和质量问题。数量上,城市发展占据了大量的耕地,虽然有平衡用地和补偿的政策,但不可避免的是占多补少。质量上在占用与补偿的关系中,补充耕地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间接导致了耕地建设整体质量的降低。另外,农药污染、有机生产资料的利用都是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单位面积耕地产量减少,威胁到粮食总产量。因此,必须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加强管理,保障基础物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3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维度分析

衡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益主要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项目建设中最直观的效益,也是项目区受益者最重视的效益。经济效益指标主要通过每亩平均新增产量和每亩平均新增产值2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和体现。2)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指项目对项目区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和效益。生态效益的二级指标通过植物结构优化、每亩水平均节水时间和生态条件改善3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和反映。3)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项目为满足项目区域受益者的社会需要而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二级指标通过项目支持度、设施改善、村民效益和项目满意度4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和反映。

2存在的问题

2.1重建轻管,后期管护制度缺失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和贡献。目前,亟待解决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重建轻管”迫切的现象。如部分验收的项目,未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其管理和保护的主要责任,也未办理产权转让手续。县级农业发展部门虽然与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签订了项目转让管理保护合同,但由于项目产权、所有权和管理保护责任不明确,管理保护资金不到位,导致无法执行。

2.2受建设规模的影响,资金无法保证

一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模普遍较大,在建设期间将消耗大量的建设资金。虽然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积极的创新,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必须注重资金的配置,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二是农田建设资金涉及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草、水利等部门。只有在不同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资金的统一分配和使用。但在实际建设中,农田建设相关部门缺乏系统的沟通,项目区别不明确,大大增加了资金集中使用的难度。即使在建设中,也经常存在过度消费或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建设项目实施步骤重复、项目所需资金审批流程复杂、资金规划过度分散等问题,严重影响资金利用效率。

3对策措施

3.1建立专业团队进行目标管理

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管理建设中,需要建立专业的团队,规划建设优良的团队建设项目,以确保土地质量改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质量和数量双优目标。建立专业队伍,实施目标管理,是提高耕地质量的保证。

3.2注重科学规划,加强宏观调控

加强行业监督,强化业务指导,坚持统筹规划,确保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顺利实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土地闲置问题也相继出现。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施土地利用的长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重要性、合法性和权威性来规范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结合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科学、合理地控制建设空间,积极管理土地的利用和合理分配,不断加强各部门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拓宽建设投资渠道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是提高农田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考虑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不足,一是要积极寻求国家投资和支持。二是通过足额缴纳土地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贷款基金、专项资金等多融资渠道投资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另外,充分发挥农民在劳动投资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方面主导作用的激励措施。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的实现。

4结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高标准农田将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建设田间道路、水利工程等措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种植结构的优化;建设防护林、经济林和果林,改善当地小气候,加强水土灌溉,促进和保持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壤开发潜力,促进优质农业的大发展,提高收入;通过科技培训、土壤试验、配方施肥等科技活动,农民可以获得更先进的农业知识,大大提高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质量、提高产量和收入。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发展新的农业管理要素,发展现代农业,将农业与互联网生态产业相结合,贯彻落实绿色农业理念,发展有机农业、水产养殖、旅游农业,使农业发展的前景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马红菊.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J].四川农业与农机,2021(4):1.

[2]孔令苏,贾艳萍,邱宇飞,等.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以沈阳市为例[J].国土资源,2019(3):2.

[3]高兴.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J].农民致富之友,2019(26):1.

农田建设范文篇10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中国历史上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和耕地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重要特征就是精耕细作,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出台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21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25年全国要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按照“十四五”时期新建2.75亿亩高标准农田,每亩投入3000元左右测算,到2025年全国需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约8250亿元,2011—2020年要确保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需投入建设资金约12,000亿元。同时,完成2.8亿亩的提升改造任务,也需要投入数千亿元资金。总的来看,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资金需求规模巨大。

金融促农的主要模式

(一)财政投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主渠道

近年来,中央财政把高标准农田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领域予以保障:2019年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总额达867亿元,增加近8亿元,支持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2021年,中央财政通过各种渠道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096亿元,推动地方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等多元化投入渠道安排88亿元,支持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同时,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各级政府也通过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债券、土地出让收益等渠道,积极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0年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省份地方财政亩均投入超过500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水平普遍达到1500元以上,部分省份全省平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3000元的水平。但与繁重的建设任务相比,单纯靠财政投入很难满足建设需要,亟待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供给,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二)创新高标准农田融资模式主要政策背景

高标准农田的重要特征是农田设施标准高,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对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支撑作用,具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实践表明,高标准的农田设施有赖于高水平的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以及科学化、精细化的项目管理。目前,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大约每亩1100元。因建设资金需求大,地方财力有限,地方普遍反映财政投入压力大,提高投入标准和建设标准面临较大困难,甚至对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存在畏难情绪。为了破解投入瓶颈,近年来,国家积极引导各地创新投入方式,鼓励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2019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国办发〔2019〕50号)提出,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7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7部门出台的《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提出,各地区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加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高标准农田等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建设。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农村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的通知》提出,积极研究推广以耕地占补平衡交易指标为主要偿债来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券,推动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农业农村领域规模。上述政策出台,为多渠道筹措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高标准农田项目融资主要模式

围绕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协同作用,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可以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项目融资模式。一是项目贷款。金融机构为打捆后的农田建设项目提供贷款资金。项目贷款这种方式期限长、成本低,但门槛较高,要求立项批复手续齐全,一般是要求将不低于20%的自有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同时还要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江西、河南等一些省份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省级政府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贷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成为建设资金的有益补充。二是发行政府债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一般债券或者专项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田建设。如果是发行一般债券,可以纳入公共预算直接拨付给业主单位;如果发行专项债券,政府可将通过专项债券筹集到的资金转贷给项目主体,由项目主体负责还本付息。根据已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项目情况来看,用于平衡项目融资本息的收益来源主要有新增耕地指标收入、新增耕地产能指标收入、新增耕地用于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收入、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土地流转收入等与土地有关的收入。也有一些地方将高标准农田补贴(农田水利基金补贴收入)、农作物种植养殖收入,农业旅游收入等纳入还款来源。2020年,江西、山东、四川等9省发行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一般债等近200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据调研反映,2021年利用政府债券筹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区域,有望进一步增加。三是设立专项基金。项目主体与基金管理机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发起设立农田建设基金来募集资金。基金以股权投资或债券投资的形式,将资金投资给项目主体用于农田建设项目。这种方式融资成本比较高,一些地区正在推动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可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个投资方向,与一些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园区为单位进行集中连片的规模开发。四是资产融资租赁。项目主体将农田建设形成渠道、道路、农田林网、机电井及设备等资产,以售后回租方式向金融租赁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进行融资。这种方式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资金使用灵活,但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政府公共设施资产(比如水利设施)作为融资标的,融资成本在7%以上,农业领域融资成本还要上浮。

(四)金融保险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通过引进金融保险机构及相应的创新产品,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理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农业保险资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金等多渠道资金,发挥金融机构专业化优势,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健全建后管护保障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持久发挥效益。目前,各地开展的金融保险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程质量方面。金融保险机构对竣工后潜在的工程质量风险提供保险保障,为减少质量风险隐患,金融保险机构可进入施工场地进行现场监督,进行全流程的质量风险管控。二是建后管护方面。由金融保险机构建立专门的管护制度,打造协保员、村级管护员、农民用水户合作协会、外聘维修队四级管护队伍,健全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新建或存量高标准农田提供管护服务,让管护工作早介入、早发现、早整治。三是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方面。金融保险机构为高标准农田提供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保险保障,结合管护服务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预警与事前风险防范,这方面可以与农业生产保险进行融合,打造新型保险产品。四是其他方面。鼓励有条件地区积极探索扩大金融保险覆盖范围,探索推广施工单位责任险等商业保险。

有关政策建议

虽然金融资本支持高标准农田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各地也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融资总体规模不高。随着新一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实施,对建设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仅新建项目方面,到2025年全国需投入资金约8250亿元。地方普遍反映建设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发挥财政金融协同作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既符合政策要求也有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工作潜力。二是金融产品精准性不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公益性强、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征,目前针对项目特征设计的专门金融产品还比较匮乏,金融产品管理审批流程还不够完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协同性不足,导致实际落地不够理想。三是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对于高标准农田相关金融产品的属性,不同部门的认识仍存在差异,实践操作中金融机构对于政府融资和项目融资的合规性也有一定的顾虑,需要立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资金可得性、经济性和合规性,因地制宜、分项施策,完善相关金融监管和考核政策。因此,根据实践过程,笔者提出4点有关政策建议,具体如下:

(一)强化政府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投入责任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外部性明显等特征,明确高标准农田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定位,强化政府投入和主导责任,把包括高标准农田在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十四五”建设总体规划,作为今后长期投入重点予以保障。同时,加强部门行业政策沟通衔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基础设施领域,提高建设和管护市场化、专业化程度,提高资源资金配置效率。

(二)积极推动财政金融协同发力

利用金融工具跨期配置资源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能够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增进社会整体福利,也能够弥补财政性投入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不足。在财政投入规模保持稳中有进的基础上,要在提质增效、撬动扩面上下功夫,创新财政性资金投入方式,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力求把存量基础设施资产进一步激活,利用市场方式凸显资产价值,产生一定的预期现金流,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行捆绑,实行一体化开发和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收益。

(三)明晰农田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

明晰的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关键。长期以来,农田基础设施产权关系不清,导致社会资本进入难,参与农田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难,获得长期稳定回报难。建议结合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在高标准农田的设计、建设、验收等阶段明确产权关系,将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管护权、处置权等权能相分离,设计灵活的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鼓励通过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合作,按照市场化的理念,采取担保、贴息、奖补、风险补偿、设立基金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做到投资风险共担,实现投资可预期、有回报、能持续。

(四)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供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