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期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7:01:35

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范文篇1

在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的编辑模式、发行渠道、传播方式、受众范围、管理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此背景下,编辑理念的更新,编辑手段的转变,编辑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迫切需要继续教育。编辑继续教育正是基于期刊编辑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期刊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活动。媒体融合对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下的编辑工作,期刊编辑必须培养新技术应用、资源整合、用户服务、传播互动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期刊编辑必备的基本媒体素养包含了对所在期刊新媒体技术平台APP应用软件、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的日常运营维护。编辑使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编辑在选题策划与约稿过程中的办事效率。在媒体融合下,期刊编辑只有及时提升自身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不被同行赶超和淘汰。(2)期刊编辑力和运营力体现在期刊内容与传播渠道资源的全媒体整合,期刊编辑要利用网络资源、各类新媒体终端、微博热门话题、微信点阅量的数据以及新闻网站的用户留言,各类信息平台的前沿信息进行检索选题并通过不同媒介,传送给读者和作者,从而获得支持。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需要整合优势传播资源(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打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内容与渠道的联系,提供个性化、立体化的服务,实现期刊内容的多渠道整合营销,创新期刊传播的途径和手段。(3)期刊编辑要具备高水准的用户服务能力。编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开展新媒体用户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有效用户群体的特征,增强对用户多方面情况的了解,秉持专业的服务态度,增强对用户的服务。(4)期刊编辑要具备跨媒体的传播互动能力。基于媒体融合技术和视角,期刊编辑要创新办刊思维和媒体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技术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对期刊内容进行广泛融合,充分利用微博、QQ空间、微信、官方网站等平台大力推进期刊内容的宣传,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平台、渠道来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迅速融合发展。

二、现行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正在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要求,[2]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要求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此作为编辑出版职业资格登记、责任编辑注册和续展登记的必备条件。全国各地出版业务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当地出版编辑人员进行培训,或自己组织培训,面授,或发文组织参加总局(总署)培训中心网上平台选课学习。自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来,期刊编辑通过参加网上学习和所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举办的24学时面授学习或参加一些经总局授权的期刊学会、培训机构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取得了继续教育的学时数,完成了每年的继续教育任务,知识面得到拓展,编辑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具体的继续教育培训实践中,也还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1)内容缺乏针对性,学而无用,继续教育成了“走过场”、“凑学分”。笔者从2010年开始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网上远程继续教育(选课48学时)和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面授学习(24学时)。综观近三年来自己的学习经历,感觉学习的内容范围很宽广,课程包括了期刊经营管理、行业动态和行业管理、数字传媒与网络出版、领导讲话、出版法律法规和部门管理规章等十几个类别近300门课程,涵盖了出版行业的所有门类。由于每个编辑一年必修48学时,课程选择除了必修与编辑业务相关的课外,还要选择与编辑工作无关的学时才能凑够学时数,不然就不算完成当年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中与期刊编辑业务相关的课程在整个设计的课程中仅占20%左右,对期刊编辑来说,可供选择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课程相对较少。许多课程虽然具有拓展知识面的作用,但与编辑实际工作相距很远,虽然内容“大而全”,但难以达到提高编辑能力的效果。这几年培训课程内容更新少,每年网上学习都存在重复选课,加上学习测试的方式简单、难度极低,学不学、听不听都能通过考试。主观上造成了交完360元给总局培训中心就几乎能完成48学时,学习中出现了学而无用的情况,为应付完成每年任务而“走过场、凑学分”,达不到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效果。(2)培训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培训重形式、轻实效,调动不了编辑学习的主动性。期刊出版主管部门每年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一年的必要工作,多具有计划性和任务性,必然存在形式、数量和质量问题。作为管理部门的组织者更多考虑的是完没完成当年的培训工作,开展了几次培训,有多少人参加了培训,是否取得实效则不是关注的重点,而参加培训者关注的是能否完成一年一度的培训,顺利获得学分,以便获得三年一次的续展登记或注册。因此,培训成为期刊出版主管部门不得不进行的工作,对编辑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编辑为获得学分、完成注册和续展登记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这样一个被动学习的局面,既浪费了管理资源,也浪费了编辑宝贵的时间。期刊管理部门费了很大力气组织培训,结果学员学得辛苦,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的状态,培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一些专题式的面授培训,虽然内容很好,也可以拓宽编辑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培训缺乏对实际编辑工作的指导作用,编辑虽然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实际操作起来仍然不知所措。如通过对开放存取、数字化出版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虽然对期刊发展趋势有一些大致的了解,但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对如何具体实施、应对和实现,却没有明晰的思路,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教育期刊范文篇2

教育期刊是一种以服务教育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媒,富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和鲜明的行业依赖性,发挥着与其他期刊不同的特殊责任和传播功能。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如果没有吸引读者的内容,期刊就难以保持旺盛生命力,因此“内容为王”永不过时,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发展,人们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渴望不会改变,优质内容依然是教育期刊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找到生路的必然选择。因此,教育期刊要练好办刊团队的采编内功,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编辑方法,提高教育期刊质量,打造教育期刊品牌。《江西教育》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的教育刊物,是江西省教育系统最具影响的刊物之一,曾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下面以《江西教育》教研版为例,谈谈在新媒体时代教育期刊如何进行选题策划,供教育期刊同仁参考。

一、教育期刊选题策划的重要性

(一)体现教育期刊的特色。选题策划本质上是编辑工作的创新,是编辑人员根据读者需求将出版目标、内容设计、读者喜好有机结合的工作过程,是一种编辑生产力,贯穿期刊组稿、编辑、设计、发行各个环节,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对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选题策划代表了教育期刊组稿的价值导向,反映了教育期刊的内涵特色与核心竞争力。教育期刊有很多种,基本上是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如果不看封面,我们有时候很难分清是哪种教育期刊。好的选题策划可以体现教育期刊编辑的思想和教育期刊的特色,可以让自己的期刊区别于其他教育期刊,令人眼前一亮。(二)提高教育期刊质量。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章的质量,文章质量是教育期刊质量的基础,优秀的选题是保证稿源水平、提高教育期刊质量的关键所在。选题策划是出版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期刊编辑要努力做好选题策划工作,以敏锐的眼光紧跟教育热点问题,不断提升文章质量。教育期刊编辑要树立质量为本的理念,策划读者感兴趣的优秀的选题。多年来,《江西教育》教研版《杏坛沙龙》栏目每期都策划一个专题,围绕某个教育、教学热点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这些高质量文章有助于提高刊物的质量、塑造期刊品牌。

二、新媒体时代教育期刊选题策划的有效路径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冲击着教育期刊的发展,也给教育期刊提供了发展机遇。教育期刊编辑应牢牢抓住这个发展机遇,积极寻求新媒体技术下教育期刊选题策划的路径。(一)提升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选题策划的能力。新媒体是新的技术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一种利用新技术、在新技术支持系统下产生的媒介形式。教育期刊编辑是选题策划的经手人,编辑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直接影响着选题策划的实施效果,也对教育期刊质量产生影响。在编辑出版工作中,面对新媒体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教育期刊编辑要努力学习新媒体技术,提升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选题策划的能力,有效地开展选题策划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挖掘新的策划点。(二)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让选题策划落到实处。在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正在全面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与获取速度,而更方便、快捷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具市场竞争力。因此,教育期刊应该转变观念,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做好选题策划工作。首先,教育期刊编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和互联网获取有关教育教学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为选题策划及组稿提供更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可以让选题策划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可以大大缩短组稿周期。其次,刊社可以引入先进的采编系统,使编辑、出版流程数字化,也对优秀作者信息数据进行了数字化管理,为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提供了各类统计数据,提高了策划组稿效率。最后,期刊编辑要积极运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与作者进行稿件修改交流、与读者进行信息交流等互动,定期向他们推送各期重点文章及期刊目录信息,以此扩大期刊影响力。近年来,《江西教育》陆续创建了“江西教育”微信公众号、“江西教育”视频号等新媒体,积极推动新媒体融合发展,“江西教育”微信公众号也定期推送期刊的最新目录信息以及选题策划信息,加强了编辑与作者、读者的沟通,让《江西教育》教研版的选题策划落到实处。(三)善于抓住教育教学热点问题进行选题策划。教育期刊编辑应积极关注教育教学热点问题,了解教育前沿理论知识。要坚持对作者的高要求、高标准,注重选题策划,发现和培养优秀作者,用优质的选题策划吸引作者。要积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引领读者需求,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热点话题,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与读者积极沟通,认真筛选读者感兴趣的选题。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抓住热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选题策划呢?首先,《江西教育》教研版策划了“新时代呼唤新劳动教育”专题。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的“推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了“任务驱动:跟着影视剧学数学”专题,这些专题一经推出,得到了广泛响应,很多作者纷纷投稿各抒己见,发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期刊出版后,读者阅读这些专题文章后收获很大。其次,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从教育的视角策划选题。我们要牢记教育期刊的历史使命,勇担教育期刊人的社会责任,不断策划出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选题策划。教育期刊编辑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选题策划。例如,在新冠疫情当下,教育期刊编辑应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选题策划,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坚持“停课不停学”,开展线上教学、直播教学,《江西教育》教研版2020年第7期,策划了“为学生的云端学习想宽一些”专题,从儿童立场、“线上教学”的启动模式、疫情时期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这些文章对一线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020年第10期策划了“线上教学的行与思”专题,既有线上教学的经验总结,也有从教研的角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有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谈线上教学的具体实施问题,这些文章对广大教师搞好线上教学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四)根据期刊特色进行选题策划。每种期刊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期刊的特色是通过很长时间内编辑策划的专题文章的文风所形成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期刊在追求创新的同时,还要保持期刊的品牌特色,策划的选题不违背期刊的办刊宗旨。例如,《江西教育》教研版的特色是“聚焦课程改革,服务课堂教学”,突出理论指导与案例设计相结合,传播教育教学新理念,关注广大读者感兴趣并且有帮助的话题,文章内容新颖、语言生动活泼,努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江西教育》教研版无论是每篇文章的选择还是每期的专题策划,都始终坚守刊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特色,不符合品牌特色的文章坚决不考虑。近两年来,《江西教育》教研版策划了聚焦抗疫、疫后重建、线上教学、教师自媒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德育研究等教育教学专题,并举办了“教育之可能”“共生”“眷眷育人心”等多个征文征稿活动,精心组织符合《江西教育》期刊特色选题,受到教育专家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在进行选题策划时,教育期刊编辑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直面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现状,聚焦教育教学热点话题,策划读者需要的选题。同时,教育期刊编辑应该保持期刊品牌特色,明确期刊的办刊宗旨以及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努力提升教育期刊的办刊水平。

教育期刊范文篇3

1.市场低迷,现状不容乐观

1.1办刊缺乏新理念

自从教育部下达“减负”令之后,全国教育期刊市场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教辅期刊发行量日益下降,发行量在1万册以上的约占68%,发行量10万册以上的仅占6.4%,市场十分低迷,亏损面达60%。为了走出市场低谷,目前我们的教育期刊大多功利性非常强,因为除了少数学报有固定拨款之外,大多数教育期刊都得“找米下锅”,只能干些“吹糠见米”的事,没有形成一种明确的趋向和理想的追求,没有把握好教育期刊应该“三个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文化品味和商业品味并重)的特点。整个教育期刊界对出版规律的探索十分冷淡,而理论界对教育期刊的关注及兴趣也十分索然。从编辑层面来看,教育期刊编辑的整体素质不高,专门人才缺乏。如果单从编辑队伍的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3.9%,似乎文化素质也不低。但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与所办刊物不对路,半路出家的多,缺乏办刊的经验和理论。从教育期刊本身来看,充斥市场、占据读者心灵的绝大部分是教辅类刊物,这些读物对读者的知识修养的提升固然功不可没,但理想、信念的缺失,有可能让我们失去的是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塑造。

1.2竞争的无序性

中国教育期刊至今还未走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竞争转向的过渡期。由于今天中国尚未形成强劲的期刊市场组织和管理力量,因此正在发展中的教育期刊市场,散滥现象突出,粗放型经营普遍存在,不可忽视其存在的不规范性、不成熟性和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行政垄断的介入。由于各地的教育期刊基本受地方保护,订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干涉。如由教育部门列出准予进入学校的书刊,这种书刊准入制是十分典型的行政垄断,这种行政垄断是由政府行政权力直接产生,或由行政权力滥用而产生的,并受到行政权力支持和保护的一种市场力量及其限制竞争的行为。行政垄断的结果是妨碍市场竞争,妨碍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二是不平等竞争。我国教育期刊的布局是一种条块分割的“诸候割据”局面,其发展基础是各地的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这种存在的现实非常不合理,也不平等。其三,没有规矩的竞争。全国尚没有专门的法规来规范约束教育期刊市场的竞争,即使是有些相关法律来制裁教育期刊出版竞争的无序,其执行力度也很不够,其操作也有相当难度。

1.3定位不准,内容趋同

翻开各类教育期刊,我们就会发现,刊物定位宽泛,恨不得将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囊括进去。结果内容千篇一律,栏目也大同小异,没有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基本上是不断“克隆”。许多期刊是跟风运作,见到稍微好一些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选题就跟风,大家一哄而上,都往这方面挤。例如这几年的“素质教育”是个热点,不少期刊就把“素质教育当作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贩卖的还是题海战术那一套,让读者倒了味口。不同的教育期刊之间,往往栏目相互交叉,内容似曾相识。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是杂志杂而全,似乎人人都可读,但也人人都可不读。

1.4缺乏市场营销理念

期刊市场经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教育期刊过去对开展市场营销普遍不太重视。首先是市场意识不强,对决定市场运转的游戏规则不甚了解;其次是没有以市场为核心进行重组和调整,没有按现代企业运作的要求进行配置,往往是职责不分,激励措施不明;三是编辑没有营销意识、策划意识、宣传意识,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期刊的商品属性,并充分按照市场规律来生产、销售这些刊物。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没有整体营销意识,在选题的落实中没有灌输市场因子,市场和读者的需求不能在刊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反映。刊物出版之后,编辑也好,发行人员也好,都不能迅速拿出与市场对接的宣传促销方案,不能有效地向市场推介。四是刊物的市场针对性不强,大多是闭门造车的产物,对受众的喜恶及心理特点无法把握,没有与市场相对应的信息对接和反馈机制,因此,期刊社和编辑都无法全面而到位地从市场和读者中得到刊物的反馈信息,往往依据片面的信息想当然地编刊,这样编出来的期刊市场性非常弱。

2.精品,中国教育期刊的希望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教育期刊的出路何在?有的人认为必须实行资金联合、技术联合、市场联合,成立一个跨地区的期刊大集团,资源共享,分工负责,统筹协调,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走好市场之路,搞好市场经营的好办法。笔者认为这种意见对少数教育期刊社适合,对大多数教育期刊社来说也许还比较遥远。因为我国现阶段的期刊社的规模大小,同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一样,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进程”。从总体而言,它不可能突然扩大,也不可能突然消亡,期刊杜的大小必须与现阶段的生产力相适应。我们看问题只能从中国教育期刊当前的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期刊发展模式,否则就会脱离实际,陷入空想。期刊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不顾及中国教育期刊的实际盲目求大,不要急于过早过快的搞集团化,与其用长官意志、行政命令搞一相情愿的“拉郎配”,不如走“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精”之路,把期刊做强,做出品牌,做出特色。要想做到“优、特、精”,必须提升教育期刊的市场意识、精品意识和经营意识。

[page_break]

2.1准确把握市场定位

由于教育期刊内容趋同,读者定位宽泛,以综合性刊物居多,因此,要想在1600多种期刊中脱颖而出,刊物必须办出自己的个性、特色,走出雷同,细分市场,错位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期刊的市场竞争力要注意与时俱进,研究读者的心理,满足读者的需求,不断以崭新的面貌吸引读者,因为期刊的读者存在于市场,赢得读者就赢得了市场。面对“减负”,全国许多教育期刊都认为教辅市场从此要萎缩下去,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其实教辅读物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考试制度存在,配合教材的教辅期刊就不可少;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育期刊的需求的范围日益扩大,配合素质教育是教育期刊市场开发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虽未形成规模,但购买潜力巨大,它将与教育同步发展,只要加快开发力度,很快会形成气候。

与配合应试教育的“同步训练”“练习册”“复习题”之类教辅读物不同,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教育期刊需要具有门类的广泛性和需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教育期刊的编辑树立大教育观,面向社会办教育,开发多媒体、立体化教育产品与构建相关的产业。在电子化、网络化时代,过去流行的单一纸质期刊出版已经被打破,纸介质、光盘、网络出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一种立体的姿态占领市场已成必然。充分解放思想,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发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特色选题。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期刊必须突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信息化、技能化。需要内容创新,选题创新,编辑出版发行创新。以丰富的品种推动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学生已习惯于用全部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课本知识,应付考试,对如何选购、阅读提高自身素质有益的刊物,缺乏经验。这就需要我们紧紧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密切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多推出适应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积极引导,大力宣传推荐,培养广大学生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从而培育市场,推动教辅期刊市场的形成和繁荣。

2.2实施精品战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品牌,谁就能占领市场成为赢家。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品战略,决非易事,需要紧密配合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有特色的内容,创新的思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竞争力的定价,整体的营销措施,并在成功的运作中得到读者的认可。这种精品期刊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其中“可读性”是形成期刊市场竞争力的躯体,“创新性”和“实用性”是构成期刊市场的灵魂。当然,我们对“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要有一个辩证的理解,教育期刊既是配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读物,又能够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补充,它不能代替教材,更不能与考试要点划等号,那种认为只有必考的内容才能吸引读者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只要刊物的语言优美生动,内容有趣,符合学生口味,就会对读者产生磁性,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可读性”;当然,这还只是低层次,只有达到内容的独特性、新颖性,刊物的“可读性”才真正上了档次。再说“实用性”,我们往往把对读者的学习有帮助的文章才看作是“实用”的,或者可扩大读者知识面、增长见识的文章当作是“实用”的,其实,让读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为人处事,学会和睦相处的文章同样是“实用”的。至于“创新性”,就是刊物要办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刊物要办得有特色、有个性、有亮点,在浩如烟海的期刊中,如果你不是“太阳”,那就应该是“月亮”;如果不是“月亮”,那也得是颗“星星”;如果不是“星星”,那至少应该是个“萤火虫”吧!总之,刊物必须有亮点。刊物的创新一要关注热点话题,编辑应该有敏锐的嗅觉,捕捉读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审时度势,引导读者,不要板起面孔空洞说教,而是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读者明辨是非、明白事理,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二要了解受众的心理,贴近读者,理解读者,满足读者的最新需求,向读者提供有用的、重要的知识信息,不断推出有个性、有特色的栏目,办出刊物的个性和风格。三要培养新的作者群,办刊物当然要注意名人效应,因为名人见多识广,多是某一学科的权威,他们往往站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前沿,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分量,对读者启迪性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新作者,培养新作者,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作者队伍,刊物创新才有保障,“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2.3营销方法的多元化

在期刊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的今天,没有哪一家期刊社不重视发行工作,特别是在宣传造势、市场开发战略、渠道开发等营销方面,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①富有创意、独辟蹊径的宣传造势大有必要,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期刊的销售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期刊在读者中的知名度。在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时代,最好的产品也要宣传,因为过去那种仅凭邮发就能上来可观订数的日子毕竟已成为历史。所以,在宣传推广上加大投入力度,还是非常值得的。

②由于读者是多元的,必然形成市场的多元化,所以在某一领域某一市场强手如林、搏杀正酣的时候,就必须寻找相对薄弱的市场进行开发,抢得先机,建立起自己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树挪死,人挪活,完全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③随着我国加入WTO,期刊行业逐步融入世界一体化,期刊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加激烈、形势是严峻的。所以,像教育这类经济实力还比较单薄的期刊社,一方面要整合营销力量,积极借鉴国外期刊集团在营销方式上的一些做法,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发行网点步伐,不管是邮发的主渠道,还是邮购的民营渠道,谁的信誉好,发行得多,就与谁合作,不失时机地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竞争实力,以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尤建忠.谁持彩练当空舞——世界出版近况[J].中国出版,2001.6

[2]石宗源.学习“七一”贯彻“三个代表”开创新世纪出版工作新局面.中国出版,2001.8

[3]邬书林.认真研究WTO,加快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中国出版,2001.8

[4]黄润民,禹鸿斌.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初探中国出版

教育期刊范文篇4

一、教育期刊发展对于编辑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

编辑人员在教育期刊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推动性作用,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教育期刊内容,还需要具备审核和加工此类文本的能力,有效提升文本质量的专业性。教育期刊是否能够达到行业所要求的专业化标准,编辑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为突出的核心素养,才能够更加高品质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期刊的编辑工作,促进编辑水平的进步。一般来说,现代化的教育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编辑出版素养、教育专业素养、媒体发展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素养,跳脱出传统编辑模式的束缚,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另外,教育期刊的编辑人员还需要充分了解教育方针政策,深谙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正确的期刊编辑导向,带动教育期刊编辑水平的提升。

二、教育期刊编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1.编辑出版素养。教育期刊编辑工作从属于编辑领域,是编辑工作的一个类别,想要做好教育期刊的编辑工作,首先,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丰富扎实的编辑学和出版学知识,才能确保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序推进。由于编辑工作涉及的内容种类较多,因此经常被人们视为“杂家”,但事实上,编辑工作的开展有其确定的流程。首先,编辑人员需要具备突出的选题策划能力,即在充分关注教育期刊市场情况的基础之上,通过市场调研,明确教育期刊编辑工作的重点,做好现代化教育期刊的编辑策划工作,让期刊能够满足更多读者的实质需求,实现编辑工作与营销宣传的一体化。其次,良好的编辑写作能力。尽管很多时候稿件和文章不需要编剧人员去主笔撰写,但编辑人员的写作能力仍然能够在编辑专业当中来体现。举例来说,在对于稿件进行校正和修改时,需要进行反复斟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并适当地进行修改,清除错别字、改正表述不清的部分,通过运用自身所具备的文章敏感度,发现稿件所存在的潜在问题,提高期刊编辑的专业化水平。最后,部分教育期刊编辑人员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编辑软件和一定的设计知识,同美术编辑一同进行版面设计,完成教育期刊排版。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编辑素养,例如,明确自身所处定位,学会以开放的心态了解教育出版领域的发展态势,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确正确的编辑导向,做好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秉持精益求精的原则,才能更大程度上强化编辑工作的开展水平,将更高质量的教育期刊呈现在读者面前。2.教育专业素养。教育期刊编辑工作所针对的主要方向即教育领域,教育期刊所涉及的内容也与教育领域发展的动态紧密相关,因此,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为突出的教育专业素养,才能更大程度上体现教育期刊的教育价值,满足特定读者群体多元化的需求。通常情况下,编辑应当具备的教育素养主要包括教育知识素养以及教育思维能力两大方面。所谓教育知识素养,简单来说就是指编辑工作人员所积累下来的与教育领域发展息息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例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丰富的知识能够为编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有力的引导,其在面对不同的稿件时,能够第一时间判断该稿件内容属于教育领域当中的哪一方向,从而明确该稿件的编辑应当如何突出重点,如何明确中心点。所谓教育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指编辑人员在进行教育期刊编辑时,必须立足于教育领域发展的视角之上,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选择正确的编辑立场。教育期刊中所刊登的文章与教育领域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教育领域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教育期刊编辑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丰富,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教育期刊编辑工作同样需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寻求更加有力的呈现方式,赋予编辑工作更为多元化的内涵。而作为编辑人员,在面对稿件时,必须秉持着正确的教育思维,实现对于该稿件从属性和覆盖领域的判定。3.媒体发展素养。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进步,我国的媒体领域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编辑出版工作本身就与媒介领域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优质的媒介素养还能更好地应对媒体领域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我们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简单来说就是指编辑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媒体应用水平所运用到的各类技能。如今,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媒体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也自然而然的惠及了教育期刊编辑领域。新时代背景下的编辑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媒介应用能力,合理的运用自媒体平台,有效强化教育期刊编辑工作的开展质量和开展效率。举例来说,编辑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单位的官方网站,运用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的高效传播作用,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几乎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受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平台。教育期刊编辑可以将当期期刊之上的优秀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高效传播,有效强化期刊文章的传播水平,同时也可以将当期文章中的重点内容作为推广内容,强化文章的传播速率,扩大文章的传播领域,起到对于教育期刊的宣传推广作用。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评论量和转发量等都可以作为编辑人员衡量该篇文章传播效果以及受读者欢迎程度的主要参考依据,从而给予该文章客观评价。而文章的留言信息等也可以作为编辑人员后续进行约稿、改稿以及与稿件撰写人员进行沟通协商的有效参考依据,编辑人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进教育期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打造实用性、专业性与亲和力艰巨的现代化教育期刊,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扩大读者群体。传统的社交方式虽然具备着多样化的特征,但信息传播速率较慢,不利于信息的沟通交流。而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通过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的交互,编辑人员通过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够更多的借助现代化媒介所具备的优势,打造更具开放性特征的优质现代化交互平台,随时随地的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倾听读者的心声,强化编辑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也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树立清晰明确的期刊市场定位,使教育期刊能够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4.社会实践素养。在许多人看来,编辑工作人员只需要对于作者提交上来的稿件进行错误修正即可,事实上,编辑人员是教育期刊出版发行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把关人,期刊内容在经过编辑人员的处理之后能够实现表现形式以及内容呈现等多个方面的升华,而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期刊编辑不仅需要做好“幕后工作”,还需要站在期刊前面,为期刊的推广披荆斩棘。因此,期刊编辑人员还需要具备突出的社会实践素养。从本质上来看,编辑人员始终在采取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因此,编辑人员必须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素养以及沟通交流素养打通与读者之间的渠道,开拓更加广泛的读者群体。由于教育期刊具备着一定的特殊性,其读者也多半为从属于教育领域中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因此编辑人员需要与教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与读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开拓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教育基础资源,为后续编辑工作的开展开拓有力的新渠道,有效强化期刊的推广水平。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需要具备团队协作素养。教育期刊编辑工作仅通过个别编辑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编辑需要在各个工作环节当中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强化基本编辑水平的同时,提升校对的效率,做好后续的印刷和发行监理工作,把教育期刊能够得以顺利出版。

教育期刊范文篇5

1、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和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非正式期刊是指经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非法期刊系没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即使有一个ISSN刊号,也通常是在国外购买来的。

2、期刊刊号问题凡通过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ISSN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3、月刊和双月刊认为月刊学术水平比双月刊更高也是没有根据的。评价期刊主要还是要看其刊载论文是否代表该学科的前沿知识、文章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4、识别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国内公开发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

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教育类期刊分类号一般为G,数理化为O,语言文字为H,政治为D,地理历史为K,生物为Q,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

5、省级刊物和部级刊物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

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①在由省(部)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有正式出版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②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学术期刊。

③省部级大报理论版。

④一般大学学报。

⑤在国家二级学会、省级主管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认定部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①在部级(由部级部门主办或主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教育期刊范文篇6

1、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和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非正式期刊是指经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非法期刊系没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即使有一个ISSN刊号,也通常是在国外购买来的。

2、期刊刊号问题凡通过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ISSN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3、月刊和双月刊认为月刊学术水平比双月刊更高也是没有根据的。评价期刊主要还是要看其刊载论文是否代表该学科的前沿知识、文章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4、识别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国内公开发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

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教育类期刊分类号一般为G,数理化为O,语言文字为H,政治为D,地理历史为K,生物为Q,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

5、省级刊物和部级刊物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

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①在由省(部)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有正式出版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②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a学术期刊。

③省部级大报理论版。

④一般大学学报。

⑤在国家二级学会、省级主管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认定部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①在部级(由部级部门主办或主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教育期刊范文篇7

根据最新的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有2.4438亿。巨大的学龄人口数,每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给教育类出版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少儿图书板块,过去由于门槛低、利润高,加之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引来众多非专业出版机构和民营出版商进入了这一领域,造成大量编辑含量低下、低端的同质化读物充斥市场。由于低成本运营,低价格、高折扣的乱象大量出现,造成对少儿读物市场的极大冲击,粗制滥造、错漏百出的图书最终影响了广大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和渴求。面对这种市场乱象,一大批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专业出版社,经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并学习和引进国外优秀的产品形式,借鉴他们的优秀编撰体系,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状况,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品牌体系和特色,稳固地占领了高端出版物的领地,并以此为基础向全领域发力,争取将少儿类图书的出版发行纳入到正常的轨道。在这场抢占市场的攻防战中,教育类各期刊也都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扩大服务内容,加强互动,深耕专业,策划出更具专业性和更有影响力的选题,在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类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作用日趋明显。虽然,在数字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但教育类期刊的专业性具有大众媒体和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一方面,教育类期刊的内容是紧密结合当前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专业领域,针对各年龄层少儿特点及目前的教育现状,及时作出引导和调整的知识。另一方面,教育类期刊的形式多样化,内容更新速度快,跟上时代节奏,也更符合青少年喜快求新的阅读特点,对他们的引导更具针对性,优势更强。如,现在各中小学生都很推崇的《学语文》《小学生天地》系列,等等。当然,教育类期刊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受众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教育类期刊作为一种媒介和桥梁,对教育工作者的自身专业发展都起了不小的作用。它不仅传递了教育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教育发展动向,还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对读者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教育类期刊的发展思路

教育类期刊的品种繁多,全国公开出版的9000多种期刊中,教育类期刊占比为49%,但在内容、创意、手法、形态上独树一帜的刊物尚不多见。很多期刊存在同质化竞争的倾向。一些期刊没有本着自身的特点,明确办刊宗旨,导致期刊缺少个性化的特色。只有树立自身的特定形象,追求在同类期刊中无法被取代的独特内容、独特地位,明确品牌意识,扎扎实实做到“创品牌,求发展”,教育类期刊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超越。一份教育类期刊如何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寻求更大的发展,品牌战略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教育类期刊的分工应进一步细化,是期刊必须遵循的理念和思路。1.内容与风格的定位。明确期刊的受众群,确定其内容与风格,根据市场细分的规则,细分杂志受众,并在此基础上,细分受众人群的不同需求,形成合理的读者定位。只有全面掌握受众人群的结构层次和需求层次,才能形成教育期刊的准确定位,避免教育期刊缺乏个性、同质化的现象。2.提升质量,打造精品。期刊最重要的是“内容为王,质量为先”。教育类期刊的质量是打造精品刊物的核心,也是教育期刊品牌战略的不二选择。3.加强刊物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有些文章的内容观点及经验介绍过于陈旧,没有推广的价值,缺乏理论的高度,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期刊文章的理论高度及观点的新颖,对杂志内容的创新性有决定作用。

三、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发展

教育期刊范文篇8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改革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并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1]对继续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编辑出版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出版职业资格登记、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2]。笔者自担任责任编辑以来,每年都参加编辑业务学习,颇有感触:如今的编辑培训与以往相比内容更加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用同一标准规范不同专业领域的编辑,知识体系更新缓慢,内容覆盖面广但重点不突出,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锻炼。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编辑缺乏个性与活力,也缺少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应当改革。

1当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教育作为职业资格登记和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目的是培养合格编辑和塑造优秀人才;但是,当前的继续教育同质化严重,未能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编辑缺乏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使得接受继续教育仅成为获取学时的手段,而不是培养人才的途径[3]

1.1培训机构供过于求,资源缺乏整合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加强科技期刊建设与创建精品期刊,各机构举办的编辑培训班逐渐增多。2015年40余家单位申报的140项新闻出版方面的培训班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有72个项目培训在2期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打着政府机构的牌子”,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班。这些铺天盖地的培训班培训内容大同小异,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容易导致编辑过度消耗精力却学无所获。

1.2培训内容缺乏层次和针对性

期刊编辑群体组成比较复杂,多为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如医学、英语专业,计算机、大众传媒及市场营销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培训内容“面面俱到”,这种“撒网式”的继续教育看似兼顾所有的编辑,却忽略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学术期刊承载着积累并展示人类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功能,因此必然赋予编辑特定的职业特征———专业性、广博性和创新性,而现在的继续教育并未考虑编辑职业规划,使得编辑学无所长,术无专攻,被外界贴上“职业万金油”的标签。

1.3编辑缺乏学习积极性

据笔者观察,目前仍有不少编辑未按要求完成学时或未参加继续教育。其原因有二,一是他们认为现在的培训内容无针对性,未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不如改稿子来得实际,因此缺乏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学术期刊编辑普遍学历较高,自我感觉良好,对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二,上级部门对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不够,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编辑工作就是对文稿加工处理,每天只要埋头苦干就好;因此,尽管很多编辑部挂靠资源充足的医学院校,但所获的培训经费却有限,有些编辑还要自己出钱参加培训,自然就不乐意参加。

1.4培训手段单一,途径不够灵活

目前继续教育以面授为主,网络为辅。面授教学有利于编辑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但增加了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网络培训省时、省力,同时有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但缺少互动交流和监督管理机制。此外,编辑由于各种原因不一定能保证按总署规定的时间参加学习,而继续教育的目的是让编辑不断学习以达到自我完善和提高;因此,无论采用怎样的形式教学,途径如何,只要有利于编辑业务及综合素质提高的都可纳入继续教育范畴。

2继续教育改革应符合现实需求

学术期刊的诞生是为了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如何让学术期刊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关键在于期刊主体———编辑的能力和素质。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除熟悉编辑业务知识,还要涉猎广泛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高尚的学术道德,才能在期刊发展中担负起引领学术潮流的重任;因此,对学术期刊编辑培养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既注重理论学习,更强调实践经验,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编辑按需施教,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4]。

2.1规范学术出版行为

近年来,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剽窃、抄袭、篡改、编造等频频发生,不仅浪费了学术经费和资源,更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尤其在国际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很多编辑认为这些学术失范行为只有靠作者自身提高思想和道德修养才能杜绝;然而,学术出版是学术研究的出口,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把关人,在过滤学术信息、推动学术创新、杜绝学术腐败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继续教育要加强编辑对规范学术出版行为的重视度,提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辨别能力。虽然目前有很多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软件,但有“经验”的作者会利用软件对抄袭的内容进行文字修改。对于这些漏网之鱼,要让编辑学会运用专业知识、检索系统和循证医学思维对文章的内容和价值做出判断,以及发现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时予以正确处理。

2.2重视顶层设计,突出学科特性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从全局出发,对各要素进行系统规划和资源配置。当前,继续教育课程无序、冲突、重复、割裂和紊乱都是缺乏顶层设计的表现[5]。笔者认为,新闻出版总局应根据职业发展和期刊特色规划培训内容,既注重编辑业务培训,又兼顾学术评价力的提升[4,6]。比如增加医学统计学、科研设计、编辑审稿能力提升的培训以及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先由总局对资源进行整合和筛选,原则上主办单位只能申报1项内容,再将初审通过的内容在网上公布,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水平、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选择培训项目,然后由总局结合网上投票,优化内容,选出最能符合编辑需求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查评估,适时调整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

2.3激发学习兴趣

继续教育应从“教师讲,编辑听”的模式转变为“编辑为主导,教师从旁指导”的模式,才能激发编辑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创造性。以选题策划为例,不少培训班都是由教师向编辑灌输基本概念,编辑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倘若让编辑参与到策划实践中来,比如说围绕某个专题,阐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收集、分析、筛选信息并进行选题、策划和组稿的,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鼓励编辑主动参与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培养编辑独立思考、信息捕获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给不同期刊的编辑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7]。此外,在网络教学课程的研发和设计中,应融入社交媒体,加强交互性和实时性,在授课中方便编辑与教师、编辑与编辑之间实时沟通交流,克服编辑在学习中产生的无趣感和懒散行为。

2.4加大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

有些机构收取的培训费用过高,导致编辑无法参加与教育经费缺乏有一定关系。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统筹各方力量寻求经费支持,加大对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以保障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开辟的途径有[8]:1)编辑部所在的单位或企业按职工的工资交付一定比例的经费以保障职工能参加学习培训;2)从纳税额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教育发展基金”,作为学会、协会、培训机构的经费资助及课程调研;3)编辑部或期刊社同时应积极努力寻找经费来源,比如说与高校、医院的科研机构合作,参与科研设计、论文修改,或与企业联合举办学术研讨班、医学论文写作班,自食其力,筹措经费。

3继续教育获取的途径

获取学时不是继续教育的目的,而是途径,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才是最终目的,只要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任何学习都可列为继续教育。至今,已有不少学者提到获取继续教育的途径,如参加学术会议、撰写编辑学论文、在职攻读学位、举办学术沙龙等[9-10]。

3.1参加专业学术会议

新闻出版政府部门除鼓励编辑参加编辑出版类的学术研讨会外,更应大力支持他们参加本专业的学术会议,从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该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把握期刊报道的方向。此外,编辑更应争取机会做专题报告,发表自己对本领域学科的见解,通过自我展示不仅获得专家的关注和认可,还可以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编辑与专家能处在同一水平平等对话时,专家更愿意将高质量的稿件投向该刊。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同样可获得学时,比如对于参会者计8学时,投稿者计10学时,文章被选作大会发言或者壁报展示可计15学时,等等。

3.2深入临床科研一线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对学术思想、学术方法和科研成果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实践经验,才能在办刊中拓宽思路而又不脱离实际,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亲身实践;而现在的编辑受客观条件限制,只有从书本上学到理论知识,属于闭门造车,在工作中思维难免受限,也容易遭到作者的质疑。一名没有临床实践经验的编辑是门外汉。医学期刊编辑最好能参加医师查房,深入到临床工作中,并将其折算成一定的学时纳入继续教育培训中。

3.3学习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对编辑的要求除了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外,对数字出版技术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在学习中要逐步培养自己跨媒体技术的综合编辑能力、出版资源的整合能力及确保电子出版物著作权属关系的能力等。由于新媒体、社交媒体种类众多,在继续教育中很难实现这些媒体技术应用的专业化培训,编辑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媒体学习班进行系统学习,并真正将这类技术应用到编辑工作中。对于获得网络编辑资格或者持有新媒体培训资格证的编辑,应给予一定的学时认可。

3.4其他学习

编辑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就要不断学习,把自己塑造成复合型人才;因此,凡是有利于编辑成长、进步和提高的学习,如外语、信息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都可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并折合为一定学时,例如10~15学时。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EB/OL].[2015-05-21].

[2]王世贤,张媛,石朝云.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多途径进行继续教育的实践[J].继续教育,2012(3):45

[3]王明华.责任编辑注册制度下出版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需求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11):114

[4]杜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的原则与思路[J].编辑之友,2009(6):27

[5]马希良,李玉花.顶层设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2):39

[6]孔艳,颜帅,张铁明.探讨责任编辑的继续教育制度[J].编辑之友,2010(4):94

[7]陈小华.论科技期刊编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099

[8]高有华,王婷.发达国家成人继续教育比较及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3):6

[9]石朝云,游苏宁.科技期刊编辑再教育的多种途径[J].编辑学报,2011,23(1):80

教育期刊范文篇9

一、教育期刊发展对于编辑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

编辑人员在教育期刊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推动性作用,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教育期刊内容,还需要具备审核和加工此类文本的能力,有效提升文本质量的专业性。教育期刊是否能够达到行业所要求的专业化标准,编辑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为突出的核心素养,才能够更加高品质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期刊的编辑工作,促进编辑水平的进步。一般来说,现代化的教育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编辑出版素养、教育专业素养、媒体发展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素养,跳脱出传统编辑模式的束缚,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另外,教育期刊的编辑人员还需要充分了解教育方针政策,深谙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正确的期刊编辑导向,带动教育期刊编辑水平的提升。

二、教育期刊编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1.编辑出版素养

教育期刊编辑工作从属于编辑领域,是编辑工作的一个类别,想要做好教育期刊的编辑工作,首先,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丰富扎实的编辑学和出版学知识,才能确保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序推进。由于编辑工作涉及的内容种类较多,因此经常被人们视为“杂家”,但事实上,编辑工作的开展有其确定的流程。首先,编辑人员需要具备突出的选题策划能力,即在充分关注教育期刊市场情况的基础之上,通过市场调研,明确教育期刊编辑工作的重点,做好现代化教育期刊的编辑策划工作,让期刊能够满足更多读者的实质需求,实现编辑工作与营销宣传的一体化。其次,良好的编辑写作能力。尽管很多时候稿件和文章不需要编剧人员去主笔撰写,但编辑人员的写作能力仍然能够在编辑专业当中来体现。举例来说,在对于稿件进行校正和修改时,需要进行反复斟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并适当地进行修改,清除错别字、改正表述不清的部分,通过运用自身所具备的文章敏感度,发现稿件所存在的潜在问题,提高期刊编辑的专业化水平。最后,部分教育期刊编辑人员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编辑软件和一定的设计知识,同美术编辑一同进行版面设计,完成教育期刊排版。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编辑素养,例如,明确自身所处定位,学会以开放的心态了解教育出版领域的发展态势,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确正确的编辑导向,做好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秉持精益求精的原则,才能更大程度上强化编辑工作的开展水平,将更高质量的教育期刊呈现在读者面前。

2.教育专业素养

教育期刊编辑工作所针对的主要方向即教育领域,教育期刊所涉及的内容也与教育领域发展的动态紧密相关,因此,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为突出的教育专业素养,才能更大程度上体现教育期刊的教育价值,满足特定读者群体多元化的需求。通常情况下,编辑应当具备的教育素养主要包括教育知识素养以及教育思维能力两大方面。所谓教育知识素养,简单来说就是指编辑工作人员所积累下来的与教育领域发展息息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例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丰富的知识能够为编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有力的引导,其在面对不同的稿件时,能够第一时间判断该稿件内容属于教育领域当中的哪一方向,从而明确该稿件的编辑应当如何突出重点,如何明确中心点。所谓教育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指编辑人员在进行教育期刊编辑时,必须立足于教育领域发展的视角之上,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选择正确的编辑立场。教育期刊中所刊登的文章与教育领域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教育领域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教育期刊编辑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丰富,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教育期刊编辑工作同样需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寻求更加有力的呈现方式,赋予编辑工作更为多元化的内涵。而作为编辑人员,在面对稿件时,必须秉持着正确的教育思维,实现对于该稿件从属性和覆盖领域的判定。

3.媒体发展素养

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进步,我国的媒体领域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编辑出版工作本身就与媒介领域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优质的媒介素养还能更好地应对媒体领域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我们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简单来说就是指编辑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媒体应用水平所运用到的各类技能。如今,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媒体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也自然而然的惠及了教育期刊编辑领域。新时代背景下的编辑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媒介应用能力,合理的运用自媒体平台,有效强化教育期刊编辑工作的开展质量和开展效率。举例来说,编辑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单位的官方网站,运用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的高效传播作用,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几乎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受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平台。教育期刊编辑可以将当期期刊之上的优秀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高效传播,有效强化期刊文章的传播水平,同时也可以将当期文章中的重点内容作为推广内容,强化文章的传播速率,扩大文章的传播领域,起到对于教育期刊的宣传推广作用。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评论量和转发量等都可以作为编辑人员衡量该篇文章传播效果以及受读者欢迎程度的主要参考依据,从而给予该文章客观评价。而文章的留言信息等也可以作为编辑人员后续进行约稿、改稿以及与稿件撰写人员进行沟通协商的有效参考依据,编辑人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进教育期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打造实用性、专业性与亲和力艰巨的现代化教育期刊,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扩大读者群体。传统的社交方式虽然具备着多样化的特征,但信息传播速率较慢,不利于信息的沟通交流。而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通过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的交互,编辑人员通过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够更多的借助现代化媒介所具备的优势,打造更具开放性特征的优质现代化交互平台,随时随地的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倾听读者的心声,强化编辑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也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树立清晰明确的期刊市场定位,使教育期刊能够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

4.社会实践素养

在许多人看来,编辑工作人员只需要对于作者提交上来的稿件进行错误修正即可,事实上,编辑人员是教育期刊出版发行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把关人,期刊内容在经过编辑人员的处理之后能够实现表现形式以及内容呈现等多个方面的升华,而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期刊编辑不仅需要做好“幕后工作”,还需要站在期刊前面,为期刊的推广披荆斩棘。因此,期刊编辑人员还需要具备突出的社会实践素养。从本质上来看,编辑人员始终在采取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因此,编辑人员必须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素养以及沟通交流素养打通与读者之间的渠道,开拓更加广泛的读者群体。由于教育期刊具备着一定的特殊性,其读者也多半为从属于教育领域中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因此编辑人员需要与教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与读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开拓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教育基础资源,为后续编辑工作的开展开拓有力的新渠道,有效强化期刊的推广水平。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需要具备团队协作素养。教育期刊编辑工作仅通过个别编辑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编辑需要在各个工作环节当中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强化基本编辑水平的同时,提升校对的效率,做好后续的印刷和发行监理工作,把教育期刊能够得以顺利出版。

教育期刊范文篇10

教育期刊,是一种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媒,富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鲜明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行业依赖性,发挥着与其他报刊不同的特殊责任和传播功能。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促使教育期刊生态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单一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模式逐渐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仍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的报刊,它主要集中在各省市教育报刊社(期刊社),二是由党报党刊主办的教育报刊,三是从属于各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育类报刊。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都成立了教育报刊社或期刊社,承担着指导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引导职能。从覆盖面来看,涉及全国100多万所学校的1000多万教师,再加上教育研究部门、行政部门和学生,共2亿多教育人口。从发行量看,目前全国公开出版的9400多种杂志中,49%是教育类杂志,每年全国杂志总印数的40%以上是教育类期刊。①各教育期刊通过不懈的自身建设,已具备了超常规发展的条件:逐步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国期刊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教育媒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之时,数字化浪潮已然兴起,网络成为城市主流传媒,平面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压缩,期刊读者市场占有率20年来并没有增加,全国期刊每年总印数始终没有突破30亿册,每年人均不到3册,是美国人均的1/10,日本的1/13,期刊拥有的日均读者占居民总数的19.5%,教育期刊的受众数量流失严重,②面临着明显的发展困境:

1.体制困境

部分报刊社领导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没有明确的独立的法人地位,党政主管部门在如何运用行政推动与市场整合相结合的手段显得缺乏经验和成效,没有发挥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制约了教育期刊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发展。

2.同质化竞争困境

作为小众媒体教育期刊长期缺乏传媒战略规划,办刊理念、定位、操作手法都有相当程度的同质化倾向,恶劣争夺受众,致使传播资源重复浪费现象严重。

3.低市场化发行困境

长期以来,教育期刊发行数量高而市场化程度低,发行渠道强而抗风险能力弱。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修订《义务教育法》、严惩商业行贿,共同催生了2005年开始显现的“收费断源、渠道断流、工作断线”的严峻现实,教育期刊惯有的发行机制面临洗牌,传统经营模式遭遇瓶颈,发行方式面临拐点。

《今日教育》创办于2001年,原为重庆市教委机关刊物。2003年,由原重庆市教委主管主办划转到重庆出版社主管、主办,并委托重庆市教科院承办,《今日教育》(半月刊)是上半月刊为教师版,下半月刊为学生版,读者群为广大中小幼教师、基础教育工作者及小学3-6年级学生。成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内基础教育界惟一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教育刊物。笔者以其为个案,探讨分析新形势下教育期刊的长效发展机制,并对未来该类期刊的战略发展简要提出一些思考。

二、教育期刊长效发展机制

1.期刊定位机制

期刊定位,指期刊经营者根据读者的需求及竞争者在市场上的情况,对期刊的经营、服务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并把这种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认知,从而确立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期刊定位机制应包括明确的定位目标,详细的定位阐述,实效的定位效果。

从受众看,《今日教育》覆盖了目前全国教育类媒体的两大读者类群,即针对教师和针对学生;从内容上看,《今日教育》则属于教育综合类刊物。在进行定位时,一方面了解竞争者,以及其他省市地方教育杂志的特色优势及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同时制作大量读者问卷和专家问卷研究读者对该类刊物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包括对实物属性的要求和心理上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实力,做出科学的定位:认为重庆市教育界(尤其是基础教育界)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情感上需要的是有一本真正属于教育阵地的“品牌”教育杂志,最终把《今日教育》定位为“一本基础教育的主流杂志”,为此,要实现由过去一本普通的教育教学期刊,转变为重庆教育“第一刊”,成为重庆教育主流宣传阵地。《今日教育》杂志的办刊理念是:“主流教育媒体,深度影响教育生活”,编辑理念是:“直击新锐的教育话题,回归本原的教育问题,指向实践的教育智慧,描绘今日之教育景观”,服务理念为:“关注并引领教育、教学潮流,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这三大理念指导下,从四个层面来构筑“主流平台”:主流的内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和信息;主流的读者,关注并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活跃在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主流的市场,重庆市乃至全国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阵地;主流的广告,对主流市场进行最充分、最优质的广而告之。

通过鲜明的期刊定位,实现创造品牌差异,创造期刊竞争优势的机制效果,并为制定各种营销策略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广告以满足学校教育发展为主,定价要忠实主流读者的需求,发行在借助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扩大终端受众,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

2.内涵式发展机制

《今日教育》全力推进与市场接轨,杂志社采用股份制企业运作模式,领导管理体制实现了完全的总编责任制,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刊物的行业影响力和地区影响力。

(1)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强化专业性、服务性。《今日教育》拥有传统优势资源——承办单位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全市的教育教研及考试研究中心,精心培育了一系列权威业务产品;整合一套新增资源——主管、主办单位重庆出版社,介入出版行业,新增《读写舫》、《职教新航线》两类月度读物产品,进一步拓宽受众口径,形成一刊两书的期刊杂志群;用好一套政策资源——名誉单位重庆市教委,开发大量合作项目,并促成市教委正式发出“渝教办[2008]74号”专门文件,从政府角度明确界定今日教育的主流媒体地位,成为重庆市所有教育刊物和学生类报刊中的“惟一”。

2.实践杂志本位,树立重庆主流教育媒体的形象和地位。2008年第1期《今日教育》作为全市2008年度教育工作会议资料,该期特别报道《奠基和谐——2007,发生在重庆的教育故事》深入解读“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影响广泛。从2月开始,系列报道“统筹城乡发展,区县是支点”的“特别策划”,多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纷纷致电咨询报道情况,表示受到启发“震动很大”。3月,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分别致电或致函今日教育杂志社,希望每期报送《今日教育》,以便及时了解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状态,特别是基层教师生活和专业发展状态。《今日教育》应邀全程参与重庆市教委几部重点宣传书籍《2008重庆教育发展报告》、《重庆“两基”工作纪实》策划、组稿、编写、出版工作。以杂志策划、报道为抓手,凸显主流视角,实现《今日教育》杂志转型,显著提高办刊水平,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

3.突破“三压”,创新赢利机制

面对“收费断源、渠道断流、工作断线”教育期刊发行运营的“三压线”,《今日教育》立足于积极健全多级发行网络,谋求深入市场终端,将“断”掉的“流”连接上。把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营网络作为参与竞争﹑扩大影响的最重要环节,逐步摆脱单纯依靠系统资源开展发行工作、系统失效则发行失败的不利格局。在原二级经营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三级经营网络,即:①以教委系统为主线的教育行政网络;②以教研系统为主线的教研科研网络;③及以校园为单位的校园网络。今日教育探索出一套新的盈利模式:

——跨出媒体行业,利用资本纽带,投资有效项目。依托期刊产品,衍生项目产品,如各种赛事、营利性活动、会展等。

——加强广告工作,增加广告收益。受行业媒体的身份制约,广告工作一直是教育期刊经营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一是经营目标加入广告营业额考核项目,二是通过编辑人员参与,拉升了校园广告量,三是落实了广告奖励。广告制因为要规避负面效应,目前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

——探索规模经营,实现教育期刊集群化、系列化。目的是通过整合优势的出版理念、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刊物定位、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经营发行等各个方面,实行期刊群横向扩张。

三、结语:数字化时代教育期刊发展战略思考

以《今日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期刊,在摆脱传统媒介定势,实现超常规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未来,数字化是媒介业未来发展最大的致变和推动因素。发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业发展战略的重构,对教育期刊提出了更加前沿和迫切的要求。教育期刊要突破纸质化媒介本身的局限,实现跨媒介生存,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开展期刊网站建设。这一过程会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纸质期刊群服务的阶段,其处于附属的地位,主要是为推广杂志、介绍内容介绍内容,提供和读者之间进行互动平台;第二个阶段是成为专业教育网站,根据读者需求,围绕系列期刊和图书,为读者提供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和商务服务。在上述两个阶段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下一阶段盈利模式的突破式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不只满足于系列杂志本身,还将包括广告经营、电子商务、短信、彩信、收费邮箱等在内的能赢利的几乎所有模式。而逐渐开放的以收费电子邮件、网站短信息的新盈利模式将为期刊网站发展提供较乐观的前景,届时,教育期刊应建立起多媒体的产品链条,延伸品牌价值,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价值的“碎片化”与消费媒介的“组合化”。③这一显著特征将改变单一媒体所实施的“全程传播”的服务模式,任何不同媒介都将因其独一无二的功能参与到一个传播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育期刊不再有“小众”媒体的优势,而面临大众媒体的洗牌,只有建构起从媒体资源到媒体能力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喧嚣的数字时代分享属于自己的一杯羹肴。

注释

1.2张巨睿:《“三断”使教育报刊发行思变》,中国教育先锋网,2007年8月10日。

3喻国明:《“U化战略”——纸媒生存的大趋势》,《传媒》,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