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1:54

内控调查报告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1

一、强制发起,源头控管,消除事前监控盲区

“两权”事项的发起既是“两权”运行的源头,也是容易被监督所忽略的薄弱环节。我们依托科技手段,从抓源头、控起点入手,进一步规范“两权”运行。

(一)审批事项强制发起。依托综合征管软件,优化涉税业务流程,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税收优惠审批、出口退(免)税登记等64项涉税审批业务的发起环节全部调整到办税服务厅,纳税人在办理以上涉税审批业务时,只要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政策规定,由办税服务厅直接受理并录入综合征管软件即时发起任务,通过网络传递,以文书流转的形式进入下一个环节,对所有执法事项实行内部转办。同时,系统自动设定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将原来无法及时监控的盲点纳入可控范围,用无情的电脑来制约有情的人脑,有效解决了过去因缺少有效监控而出现的审批发起环节权力寻租、或因责任心不强业务不及时发起以及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缩短了业务办结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办理平均用时由过去的10天,缩短为现在的6天,减少了40%。

(二)疑点问题自动提醒。目前基层税收管理员年龄普遍偏大、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发现具体线索的能力,有些涉税疑点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个别企业存在疑点,由于受能力等客观因素所限,疑点问题很难查深查透,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基层的税收执法风险。针对此类问题,系统内研发了税收分析预警系统,通过设定的259个分析预警指标,对税收管理工作进行点、线、面多维扫描,依据各税种管理特点,有效发现问题疑点,并自动定期预警提醒,并设定解除时限,使税收管理员不得不为,将原来的“软约束”变为“硬要求”。同时,系统自动检测预警指标的解除情况,对疑点指标的落实进行跟踪监控并纳入考核,避免了随意做无问题解除,在提高税源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税收执法刚性。今年3月份,通过落实系统的发票用量变动异常预警指标,对辖区内商贸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共查补入库税款2000余万元。

(三)科室介入内生制约。发挥业务科室人员素质高、能力强、掌控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由过去的单纯指导变为共同参与,业务科室直接介入税源监控与管理,对上级部门下发的重大评估任务,由业务科室进行初步分析后,确定重点评估对象,明确评估方向。基层分局则结合科室确定的监控重点,履行管理职责。日常工作中,凡重点税源企业和纳入县局监控的重点行业,皆由业务科室与分局组成联合评估小组,实施检查评估,在有效分解个人权利,降低税收执法廉政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征管质效。该办法实施以来,涉税评估案件由过去处理由原来的户均6天缩短为现在的3天,户均增加税款由过去的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7万元。

二、全程防控,过程留痕,制约事中权力运行

以规范“两权”运行为主线,以制度制权,制衡分权,痕迹监权为途径,依托信息化手段,将内控预防机制嵌入到“两权”运行全过程。

(一)完善制度制权。重点围绕加强对决策权、行政审批权、财务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等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修订完善了《党组议事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廉政预警评估制度》等49个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工作职能和业务流程相结合的原则,将各项税收业务进行细化、量化,落实到各个岗位,明确各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权、能,形成了责任明确、流程清晰、有效制约的管理

链条。同时,在明晰部门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全方位排查风险点,并对每个风险点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编制《岗位风险手册》和《税收执法岗位风险防范指引》,绘制“两权”运行流程图,把“两权”行使过程转变为按信息化流程处理事项的过程,减轻人为因素的干扰。为能真正达到事前防范、约束和指引税务人员规范执法的目的,将《手册》和《指引》通过公文处理软件下发到每一位税务干部,切实让大家明白“防范什么、怎样防范、如何控制”等事项。

(二)合理制衡分权。针对过去固定管户,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容易为税滋生不廉行为等问题,取消“划片管户”,将基层分局税源管理的工作事项及岗位职责重新进行梳理和归类,划分为日常户籍管理类“静态”岗位和风险评估管理类“动态”岗位,实行事权与税权分离,两类岗位既相互配合衔接,又相互分离制约。同时,打破综合征管软件原有固化流程的束缚,通过设置涉税业务受理用户,将过去税收管理员从系统直接接收任务,改为分局根据税收管理员的业务能力、专长和当前工作任务统一调配,动态编组,并实行团队执法,彻底打破了税收管理员与纳税人的绑定关系,加强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与制约,有效化解和防范了因管理对象相对固定而导致人情税、关系税等方面的风险。该局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局高度认可,省局借鉴其做法对综合征管软件业务流程进行了修订完善。办法施行前3个月,全局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调查发起32户,退回整改12户,不符合条件未予以认定的2户。纳税人申请发票增量56户,经核实不符合条件未予核准的16户,干部职工的执法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水平明显提升。

(三)过程留痕监权。把“痕迹化”管理作为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加强内控预防的主要手段,明确每个业务流程应具备痕迹证据的项目、格式、内容、传递手续等要求,确保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留下痕迹,有据可查。利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设定的自动监控指标,对综合征管软件、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等软件的操作业务,及时、准确的记录,并实现网络传输和集中共享。同时,系统自动提取每位税务人员的执法信息,高效、客观、准确进行税收执法责任考核,实现了对税收执法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对资料受理、调查核实、审核审批等手工操作业务,从最基本的“签字”环节抓起,明确各执法环节间的转办、传递手续,客观的记录保存“两权”运行全过程中的文书、数据、档案等关键资料,为岗位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监督、问责提供原始依据,从而促使每个税务干部自觉地用工作规范和法律法规约束自己,最终达到控制岗位风险的目的。

三、集体定案,考核问责,强化事后行为监督

以公开促公正,以问责促执行,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起“用权受监督,违权必追究”的内控预防长效机制。

(一)集体定案,实现决策公开透明。在税收执法方面,对分局内部查处的涉税风险事项由分局长和相关人员组成集体审理小组研究定案;对于科室参与的日常检查、纳税评估等权利性事项,由参与科室和分局共同讨论决定;对立案查处的高风险涉税事项由县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理。在行政管理方面,依托“嵌入式内控预防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其行政管理监控、内审督查等模块,对“两权”运行情况适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采取财务公开和签批报销两条线的做法防止廉政风险,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按季对全局的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内部评审。在人事管理方面,去年选拔任用15名干部的过程中,严格落实竞争上岗、集体决策、任前公示等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

(二)复审复核,确保权力监督有力。为有效监控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纪检监察部门依托综合征管软件和分析预警系统,对业务受理情况、流转环节、办结时限、资料整理及评估案件发起、评估方案制定、执行等情况按比例定期进行复审复核,并定期组织讲评,对出现的问题,严格进行考核。对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外,将出现疑点的纳税人作为重点评估对象,深入剖析,查找问题根源,进行相应的处理。今年4月份,在例行涉税业务复审复核中,发现某企业利用虚假合同虚报销售收入,申请发票增量,审核人员因工作疏忽未及时发现该问题。依据相关规定,纪检部门对责任人进行了教育批评,所属分局又对该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评估,评估入库税款7万元。截至目前,通过复审复核,发现各类问题3起,有2名同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责任追究,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解剖企业3户,通过重点评估,入库税款达20余万元。

(三)考核问责,持续提升内控水平。加强内部考核,制定下发《质效管理考核责任到人办法》、《税收质效问责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采取定期督查、综合考核、适时点评等办法,对内控机制建设推进不力的部门,严格问责;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给予绩效考核扣分、通报批评、责令待岗等处理。自内控制度实施以来,先后对6起过错事项下达整改意见,及时进行了纠错,有效促进了执法规范,提升了执法水平。依托邹平效能监察连心网和县局外部网站,通过设立局长信箱和局长热线,及时受理网上举报、电话举报。依托科技手段,研发服务质量动态评价器,纳税人办理完涉税事项后,背对背进行评价,动态反应每个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开通了“税信通”短信平台、“金税通”税企QQ群、“蓝迅空间”网上访谈室,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打破空间、时间限制,全方位、全时段接受纳税人监督。拓宽监督渠道,从社会各界聘请115名特邀监察员,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税检联席会,开展行风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国税部门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共召开各类座谈会3次,接受社会各界建议20余条,在防范权力风险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国税部门形象。

四、初步成效

随着嵌入式内控预防机制建设的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系列科学、高效、务实的管理举措,强化了对“两权”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引发了税收工作的整体连锁效应。

(一)税收经济和谐增长。嵌入式内控预防机制的构建,提升了执法能力,化解了执法风险,税务人员轻装上阵,事半功倍,纳税人办税便捷,环境优化,国税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2011年,组织入库各类税收42.03亿元,同比增长38.48%,增收11.68亿元。税收收入的递增,为全县各项事业的快速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二)税收执法进一步规范。嵌入式内控预防机制将每一项具体制度内化成工作依据,将一般的原则变成铁的规则,强化了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流程控制,完善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约和评价机制,使干部职工由原来的“随意行为”向“强制守规行为”转变。对基层单位的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实施多层防控,实现了由主管部门单向考核监督向多部门相互监督制约的转变,减少了税收执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逐步降低,执法正确率由原来的96.7%提高到100%。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2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资本运作行为已越来越普遍,而财务尽职调查是资本运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对财务尽职调查的基本概念、如何进行财务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写作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期加快财务尽职调查在我国的发展。关键词:财务尽职调查资本运作报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之间的投资、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行为已越来越普遍,而资本运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对商业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全方位周密考察,如果缺乏这一基础的投资、融资、并购活动,无疑会有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从目前国内资本运作的案例来看,运作的成功率却不高。这背后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在资本运作时,缺乏有效的尽职调查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美国学者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就曾在《公司价值评估》中指出,如果对公司未来价值的变动并不清楚就实施并购,就是一种渎职。财务尽职调查概述尽职调查(DUEDILIGENCEINVESTIGATION)又称谨慎性调查,一般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是在收购(投资)等资本运作活动时进行,但企业上市发行时,也会需要事先进行尽职调查,以初步了解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尽职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研究、企业所有者、历史沿革、人力资源、营销与销售、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服务、采购、法律与监管、财务与会计、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等,也正因此,调查小组的构成包括了各方面的专家,有目标企业相关行业的行业专家、特定业务的业务专家、营销与销售专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等。透过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独立第三者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法律、业务等问题做出评析,在投资者对“目标企业”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尽职调查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目标企业”的情况,对投资项目的取舍做出判断,确定交易的方式,及早发现影响交易完成的因素。在整个尽职调查体系中,财务尽职调查主要是指由财务专业人员针对目标企业中与投资有关财务状况的审阅、分析等调查内容。在调查过程中,财务专业人员一般会用到以下一些基本方法:审阅,通过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审阅,发现关键及重大财务因素;分析性程序,如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对各种渠道取得资料的分析,发现异常及重大问题;访谈,与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人员,以及中介机构的充分沟通;小组内部沟通,调查小组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及专业,其相互沟通也是达成调查目的的方法。由于财务尽职调查与一般审计的目的不同,因此财务尽职调查一般不采用函证、实物盘点、数据复算等财务审计方法,而更多使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分析工具。在企业的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流程中,财务尽职调查是投资及整合方案设计、交易谈判、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判断投资是否符合战略目标及投资原则的基础。对了解目标企业资产负债、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或危机,分析盈利能力、现金流,预测目标企业未来前景起到了重大作用。财务尽职调查内容(一)对目标企业总体财务信息的调查在进行财务尽职调查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目标企业的一些基本财务情况。通过取得目标企业的营业执照、验资报告、章程、组织架构图,财务调查人员可以了解目标企业全称、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注册资本、股东、投入资本的形式、性质、主营业务等。对目标企业的详细了解还应包括目标企业本部以及所有具有控制权的公司,并对关联方做适当了解。另外,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部财务人员结构、目标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程度、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也是需要了解的背景资料。在获得上述信息之后,还应对目标企业的会计政策和税费政策进行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现行会计政策、近3年会计政策的重大变化、现行会计报表的合并原则及范围;及近3年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和近3年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目标企业的税费政策包括:现行税费种类、税费率、计算基数、收缴部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负担;关联交易的税收政策;集团公司中管理费、资金占用费的税收政策;税收汇算清缴情况。(二)对目标企业具体财务状况的调查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会影响到财务尽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企业本身内控程序是否完善有关,因此,一般情况下,进行尽职调查时亦应考虑内控程序的情况。例如可以通过访谈、画流程图等方法对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总体把握。在了解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之后,就可以对其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进行详细调查。在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时,对货币资金除了核实它的真实性之外,还应该关注是否有冻结资金的存在。对应收账款要进行账龄分析、逾期账款及坏账分析、近年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要关注其是否被高估,另外对大额应收账款还应调阅销售合同。一般国内企业会将投资、开办费、前期亏损或待摊费用支出暂列其他应收款,因此在对其他应收款进行调查时,应具体查询有关内容,评析会计处理是否合适,并做出合适的建议会计调整。对存货的调查,应查阅最近一次盘点记录,关注发出商品、分期付款发出商品,找出积压、毁损、滞销、过时以及有变现问题的存货,确定提取的准备是否足够,查询存货的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方法是否合适。进行长期投资调查时,对控股企业要验证其投资比例及应占有的权益,对参股企业了解其投资资料。对在建工程则要了解工程项目预算、完工程度、工程项目的用途,是否存在停工工程等。固定资产的调查,土地房屋则通过包括审阅房屋、土地的产权证明文件,如土地证、房产证等来调查,对机器、设备则要查询有否应报废或需要提取减值准备的机器设备,另外调查人员还应关注折旧提取的方法是否合理,折旧率是否反映固定资产的消耗情况和使用年限,折旧是否按照设定的折旧提取方法和折旧率计算已入账。对无形资产的调查,则要分析无形资产的种类及取得途径、无形资产的寿命、计价依据。而对于银行贷款的调查,调查人员应取得和查阅明细表,明细表应注明利率、还款期、抵押、承诺等情况,还应查阅贷款合同,了解有否资产抵押和担保等情况,还应测算贷款利息是否已足额提取,并已入账,并查阅是否违反贷款合同条款的情况。对应付账款,调查人员应取得明细表,并应分析应付账款周期、供应商分布情况。为了防止目标企业存在有未入账的负债,调查人员还应查阅期后付款凭证,查阅董事会、股东会会议记录,与有关律师尽职调查工作配合,分析对应付税金的调查,应取得各项应付税金变动明细表,并询问各项税种是否均已如期申报、完税,询问是否漏报、虚报、少报的情况,查阅与税务机关的往来书信文件,分析所交税金是否合理。对反映目标企业盈利能力的销售收入及成本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应计算近几年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近几年产品结构变化趋势,目标企业大客户的变化及销售收入集中度,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区别及对利润的影响,成本结构、发现关键成本因素,并就其对成本变化的影响做分析,对以上各因素的重大变化寻找合理的解释。对目标企业的销售收入分析,可按主要地区、主要产品、主要客户进行分类。结合上述的各项分析,可以对目标企业的过去和将来的盈利前景有所启示。对目标企业的三项费用分析,应按照费用明细表分析三项费用处理的合理性和未来走势与变化。对其他业务利润,调查人员应该了解是否存在稳定的其他业务收入来源,以及近几年数据。对投资收益的调查,调查人员应关注近年对外投资情况,及各项投资的报酬率。对营业外收支的调查应关注是否有异常情况的存在。对目标企业的现金流的调查,调查人员应特别关注经营净现金流,并通过一些比率的计算来检验经营净现金流是否能满足融资活动的利息支出净额,并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寻找除销售收入以外是否还存在主要的经营资金来源,对经营净现金流的贡献如何。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写作财务尽职调查报告是尽职调查工作的产成品,要真正发挥出财务尽职调查的作用,这就离不开一份好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而一份好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应达到财务尽职调查目的,适当表达意见和建议。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调查人员在写作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标题;运用图表,如曲线图、比较表、图案等;用图框、下划线、斜体字、加粗以示重点;词句尽量短小、简单,段落也应短小。从实践经验来看,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内容应主要包括报告的前提以及尽职调查范围的陈述、ExecutiveSummary-重大事项汇总、资产负债表的评析内容、损益表的评析内容、需要买方(投资者)与卖方谈判的事项汇总,此外还有其他相关资料,譬如市场统计资料、行业资料或其他。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3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市农村信用社的反洗钱工作的管理,促进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规范柜面操作行为,防范洗钱风险,依据《金融机构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四川省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暂行办法》、《××市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内控管理办法》、《××市农村信用社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操作规程(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称洗钱,是指将、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第二章工作责任

第三条××市农村信用社办理柜面业务的操作人员、主管人员及联社反洗钱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履行反洗钱工作责任。具体划分如下:

(一)柜面操作人员:负责为客户办理大额转帐支付交易和大额现金存取的操作人员。

(二)柜面主管人员:负责柜面甄别大额和可疑交易的主管人员。

(三)反洗钱管理人员:指承担反洗钱审查和报送的管理人员。包括联社反洗钱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管理人员。

(四)反洗钱责任制实行过错与责任相对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并实行分岗责任制。

第三章责任追究

第五条柜面操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将进行责任追究

(一)违反规定对开户资料进行审查或审查不严,致使单位开立虚假银行结算帐户的;

(二)违反规定要求单位客户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进行核对并登记的;

(三)违反规定将反洗钱工作信息泄露给客户和其他人员的;

(四)违反规定登记、报告大额交易或者可疑交易或记载内容不完整的;

(五)对存取大额现金异常情况不及时报告的;

(六)未按规定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或登记出现重大失误的;

(七)在办理开户、存款、结算等业务时未按规定认真审查核对客户的身份并登记;

(八)参与伪造开户资料。为存款人违规开立银行结算帐户,协助进行洗钱活动的;

第六条柜面主管人员适用范围

(一)未按规定对个人和单位帐户进行客户尽职调查,致使虚假帐户开立的;

(二)未按规定甄别和及时处理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的;

(三)未按规定完整保留原始会计档案资料的;

第七条反洗钱管理人员适用范围

(一)未按规定设立专门反洗钱负责机构,或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及配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的;

(三)未按规定开展反洗钱活动,对银监局,人民银行和上级联社的反洗钱精神未及时贯彻或落实不到位的;

(四)未按规定对反洗钱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及其下属分支机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对发现的缺陷、漏洞没有完善的改进措施的;

(五)未按规定组织反洗钱宣传和业务培训的;

(六)未按规定甄别和报送可疑交易的。

第四章处罚

第八条追究反洗钱责任人分为以下方式:

(一)责令期限改正、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二)罚款、扣发薪资、绩效工作;

(三)承担处罚损失;

(四)免职、解除劳动合同、辞退、除名;

(五)政纪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六)法律责任:责任人的违规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责任方式,可单独或合并采用。

第九条根据情节轻重、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大小,反洗钱责任分为一般过错责任、严重过错责任、特别严重过错责任。

(一)情节轻微,造成的风险和影响较小,能在规定期限内通过一定的方式弥补的过错,属一般过错。

(二)情节严重,违反反洗钱相关管理规定,造成的风险和影响较大,人民银行对其所在单位进行直接处罚,通过一定方式弥补,使信用社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属严重过错责任。

(三)情节特别严重,违反反洗钱相关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很大,人民银行对其所在单位或责任人进行直接处罚,责任人已无力挽回和弥补经济损失,属特别严重过错责任。

第十一条对于一般过错,视其情节对责任人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八条(一)、(二)项中相关条款处理。

第十二条对于严重过错,视其情节对责任人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八条(一)、(二)、(三)、(四)、(五)、项中相关条款问责;对于需追究政纪责任的,监察部门依照相关纪律规定,按照程序对责任人给予政纪处分。

第十三条对于特别严重过错,视其情节对责任人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八条(一)、(二)、(三)、(四)、(五)、(六)项中相关条款责任追究;对于需追究政纪责任的,监察部门依照相关纪律规定,按照程序对责任人给予政纪处分;对于需追究法律责任的,按规定将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第五章责任认定程序

第十四条反洗钱责任人认定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认定的原则。联社对信用社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进行认定,××市联社对我联社进行责任认定。

(一)调查:在反洗钱工作中出现失误必须进行责任追究时,首先由反洗钱的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反洗钱责任人反洗钱责任情况,影响范围、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评估,在15个工作日内(如遇重大情况可适当延长)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联社领导小组,提出调查报告。

(二)认定:市联社反洗钱主管部门做出责任调查建议后,自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由市联社稽核部门根据调查报告进行复查,负责起草并以稽核处名义向责任人送达事实认定书,提出处理建议,按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涉及纪律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纪律处分。责任人对事实认定不服的,可自收到事实认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市联社反洗钱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诉,反洗钱领导小组在收到申诉书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如遇重大情况可延长15个工作日)进行调查复核,形成书面报告。报经市联社研究,做出复核决定。

(三)处理:自复核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由市联社稽核部门书面告知申诉人。涉及纪律处分的申诉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市联社反洗钱领导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责成联社反洗钱管理部门对责任人进行一般过错责任追究。一般过错责任追究可不需通过市联社反洗钱领导小组,由联社反洗钱管理部门直接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反洗钱免责认定,由市联社反洗钱领导小组依据下列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免责认定:

(一)因突发事件、国家政策影响以及其他不可抗力造成反洗钱工作暂时不能落实,需要追究责任的。

(二)其他符合条件的免责认定。

第六章附则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4

在信贷业务中,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既要培养人才又要引进人才。加强信贷人员对各种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对《合同法》和《担保法》的学习;加强职业教育,要培养其运用金融、会计、法律等综合知识能力,更主要是强化其职业道德。信贷人员应该抵制各种诱惑,视信用社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对不该、不能发放的贷款,杜绝发放。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从贷款的始点彻底杜绝信贷资产发生风险。

二、规范贷款操作程序

贷款操作程序是指贷款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各项环节,是保证贷款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合规合法性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建立信贷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监督、贷款收回、贷款展期、逾期处理、信贷制裁等环节。在信用社实际工作中,建立信贷关系十分重要,近年来农信社为农户发放“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就是建立信贷关系的体现。然而农户以外的贷款,农信社却往往忽略了建立信贷关系的环节,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

三、健全内控制度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要提高农信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不断强化信贷员和信贷会计及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作用,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情况,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

四、强化风险管理

农信社在各种风险中应始终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安全经营,提高资产质量。首先是贷款投向上应该分散风险,行业上不能过于集中;其次在借款个体上,贷款不能垒大户,目前农信社普遍存在借名(户)贷款,累加了信贷风险;再次要根据农信社实际情况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把资金投向特色农业、林业及个体经济发展中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在小额贷款、短期贷款方面做足文章,发挥农信社小银行的作用。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5

根据中支内审工作部署,二oo九年6月份和12月份分别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对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分析评价活动。依照内控评价方案,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审”五个方面内容对支行内控制度进行评审,将定期风险分析评价工作渗透到全行每一个职能股室、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个岗位。我们将评价的监督对象确定为一线营业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以重点股室、关键岗位、薄弱环节的审计为主;有针对性地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建立的各项制度,注意内控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拓展了评价范围,提升了评价层次。通过审计评价,共发现重要岗位尚存在十多项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一一列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并书面报告市中支和支行领导,督促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全行得到严格落实。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调查工作

我们根据本行的重点工作、簿弱环节及风险点确定审计调查项目二项。分别是《对瑞安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的调查》、《对瑞安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调查》。

今年8月份对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管理上的欠缺和不规范的操作,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今年11月份对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询问、调阅部分档案资料和观察临柜操作情况,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瑞安支局外汇管理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瑞安支局能够较好地执行外汇法规,及时贯彻落实外汇政策,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业务授权分责明确。并能根据上级局的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各项内控制度予以细化补充,及时修订完善了各项外汇业务操作流程、外管股各岗位工作职责、外管股人员考核办法,建立了《内控督导检查办法》。但也发现了不少一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提出整改建议,基本得到整改落实。促进了外汇管理部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外汇法规政策,严格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

今年我们通过审计调查,共发现了违规现象20余项,提出整改建议20条,大部分已得到整改落实,分别撰写的调查报告已呈报给支行行长和中支内审科。

(三)积极开展审计发现问题“回头看”活动

在行长亲自督导下,我支行由内审牵头,认真组织开展了对20*年度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做足做细“亡羊补牢”工作,强化了整改落实,巩固了审计监督成效。

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意识。布置安排对20*年度以来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事宜。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整改意识,主动查找风险隐患,坚决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2、精心组织,确保整改实效。安排专人对所有审计项目进行逐一梳理,认真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并要求各部门将自查情况、未整改原因及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报内审部门。内审在各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了再检查。

3、强化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制定了瑞安支行内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经过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认定后,根据问题的原因、性质和情节等采取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并给予经济处罚。

4、严格督促,实现整改目标。针对个别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督促,制定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通过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回头看”活动,真正实现了“整改促完善、整改促提高、整改促进步”的目标。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6

近年来,在SEC、IIA、CICA及AIC-PA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一种基于IT技术的新审计技术———连续审计(contin-uousaudit)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它的极大关注。

事实上,CA对于理论界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CA的研究就开始了。但在当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原因,CA的发展停留在了理论上。直到1990年,AT&T的BELL实验室研发出了“连续处理审计系统”(CPAS),从此CA的发展在技术上成为了可能。跨入21世纪,随着全球网络的建立和连接,全球经济由传统模式向电子商务模式成功转型,产生了大量的在线数据,ERP系统也相应地在各企业中应用,这使得以Elliott为首的CA的支持者宣称对CA产生了大量的需求。特别是在2002年,美国证监会SEC颁布了SOX法案。该法案要求财务报告建立在快速和现期的基础上,明确缩短了财务报告披露的滞后期,提高了及时性。出于CA可提高企业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考虑,为了遵守SOX法案的规定,这种新的报告要求,无疑增加了对CA的需求。

此时,一方面,各企业对CA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另一方面,CA的发展在技术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就在人们认为接下来CA的广泛应用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它却并没有跟上人们的预期。这是为什么呢?

BAlleseta1(02)认为,原因之一在于成本。现有的研究通常将成本归纳为CA在实际应用中的一大优势,理所当然地认为CA是帮助降低企业内审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普华永道《2006年内部审计行业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连续审计方法可以帮助降低审计成本”。特别是在SOX法案颁布后,各企业因遵守SOX的规定而纷纷投入了大量的内审资源,使内审成本大大增加,从而亟需找到节约成本的方法,CA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但同时,在《2006年内部审计行业调查报告》中也有12%的人认为“成本是连续审计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CA的成本问题,Alles,Kogan及Vasarhelyi(02)通过对CA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后指出:“即使CA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也不意味着它的成本同样可行。”

那么,CA是否真的具备经济可行性,或者说,怎样才能使CA在帮助降低内审成本时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B本文将从CA的成本和收益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CA的成本分析

一般而言,CA的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初始成本、实施成本和后续成本。

1、CA的初始成本(start—upcost)

CA的初始成本产生于CA投入使用之前,是指为达到CA的要求而产生的成本。CA的初始成本主要是CA所需的IT设施,包括相关的软件支持及网络设施等基础建设,和相关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的费用。一般而言,CA的初始成本是十分巨大的。

当企业决定利用CA对其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时,CA的巨大初始成本将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方面,安装一个实时CA系统的巨额固定成本几乎是沉没成本;另一方面,除了巨额的成本投入,为了使CA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企业可能面临修改其现有的流程的局面,进而造成现有系统的不稳定。对此,RobertMainardi,PennMutual保险公司的首席审计师就表示:将CA融入现有的功能所产生的成本,无论是与购买新的软件或是购买信息储存能力有关,都会造成许多企业的观望心态。

2、CA的实施成本

CA的实施成本产生于企业在实施CA的过程中。CA的实施成本在于,在对系统进行事中审计时,由于数据本身的错误而导致其无法通过CA的认证系统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或过时。

在现代电子商务交易的环境下,企业的业务处理系统往往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功能。这意味着,当一个数据被录入系统的时候,它会被同时录入许多其他相关联的界面,由系统对其进行多功能的记录。CA就是对这种在线实时系统进行监控,防止当一个数据录入出现错误时,所有与之有关的界面的数据处理都出现问题的系统。

由于CA要求所有数据和业务在被处理前都要通过数据完整性约束检验(IntegrityConstraints),因此,对于企业,特别是拥有大型数据库的企业而言,CA的实施成本有可能是十分昂贵的。因为,只要有一个数据或者业务无法通过,系统就不会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就造成了数据的滞后(delay),进而会产生更多的错误无法被识别和发现。不同于CA巨额的沉没初始成本,其实施成本可以在不影响准确而及时的发现舞弊行为基础上,对CA的监控进行适当间断而减少。

3、CA的后续成本

CA的后续成本是指CA在投入使用后需要花费的成本。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成本,人工及时间成本和报告成本三大部分。

1)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成本

与传统审计相比,在CA下,被审计项目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成本是十分小的。在CA辅助软件的支持下,审计人员不必人工手动地收集数据,而是通过审计接口软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对有关数据进行快速、完整的抓取,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计算、分析、核查和核对。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收集、手动处理,它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2)人工及时间成本

CA人工及时间成本的减少可以说是CA的必然结果。由于CA是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完成的,传统审计需要大量花费人工费用的步骤,在CA下都由计算机自动获取及分析处理所代替,避免了传统审计中的大量时间浪费。这样,人工及时间成本的支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报告成本

CA的报告方式是实时的,只要有需要,系统都能自动生成即时审计报告,对企业截止报告时之前的所有业务提供保证。由于报告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且不需要追加任何的审计程序,CA的报告成本也是十分微小的。

由此可见,CA的成本主要是CA的初始成本,这是企业对是否应用CA产生犹豫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将CA投入使用要克服的主要困难。一旦设备购置到位,人员达到了上岗要求,CA的后续成本是非常小的,这是许多研究将成本作为CA优势的主要原因。CA面临的主要变动成本就是它的实施成本,而实施成本又是可以通过对数据监控方式的适当调整而降低的,如何将CA的实施成本降到最小,因企业而异。

三、CA的经济效益分析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的环境下,CA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在内审工作中可以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水平并最终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效果。

1、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

CA能在实时的环境下帮助管理层了解内控是否充分,发现内控的缺口及弱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问题并纠正错误。这样就使企业能够在问题恶化之前采取适当的措施,进一步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保障。此外,电子商务的出现和用电子数据形式对业务进行记录,使企业的内控范围和内控内容都拓展到了新领域,旧有的内控体制可能无法适应新的要求,而CA则可以对旧的内控进行补充完善,使其符合新的要求。

2、及时发现舞弊行为并帮助有效处理

CA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信息、数据的错漏报及舞弊行为。CA的内嵌式审计模块(EAMs)在测出可能的舞弊后,会产生预警(Alerts),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预警产生的报告寄出,这样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最大化地降低此类行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

3、对实时数据进行及时的报告

我们知道,定期财务报告呈现的是历史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历史数据会很快过时,而企业的商机对即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而CA产生的报告是常绿报告(evergreenreport),只要第三方有需求,报告就可以是完全动态的。因此,CA能为企业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现状迅速做出决策,捕捉瞬间商机。

4、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

现代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网络经济时代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增强其风险管理的能力。HeriotPrentice,IIA的技术主管认为:CA能帮助审计经理更好地关注组织的高风险地带或领域,更合理地分配宝贵以及稀缺的人力资源,为降低风险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节约成本和资源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CA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并且还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结果。同时,CA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发展趋势,可以更多地为企业内部的良好运转提供保证服务,为决策层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四、CA的成本最小模型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7

省联社、省联社办事处和区联社党委的领导下,一年多来。找准角度,按照章程赋予职责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理事会的重大决策和全力支持、配合和监督经营班子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积极主动,尽心履职,有效控制事故案件发生,促进了信用社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现将任期以来的工作简要述职如下:

(一)勤于学习锻炼。始终致力于做德更高、业更专、行更正、艺更精的信合人。

除继续加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外,一是注重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是多年来养成的一个比较好的习惯。不间断地加强对财务会计、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及时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信用社新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同时认真学习各级制发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文件,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不仅充实和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库容,而且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承担工作责任时把自己当作一名勇于负责的主管领导。实际工作中,二是注重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承担工作任务时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小事放权放手,但件件都及时督办和查问结果,大事都主动参与和承担。如在查办寨河信用社会计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时,带领稽核审计部、财务会计部和信访监察部的工作人员到寨河信用社核查账务、调查取证、座谈询问、分析情况,为处理本次违规违纪提供了详实依据;查办举报信用社信贷员和分社负责人违规办贷问题时,抽调联社不良办、风险管理部、信访监察部及基层信贷员组成贷款核对小组,带队进村入户上门核对贷款,找村干部和村民调查了解,与社内职工座谈情况。案防工作过程中,带领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基层营业网点对内控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逐项检查。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工作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本职工作,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

通过调研后撰写一些专业理论文章,三是注重和加强金融理论的钻研。每年我都结合工作实际。用以总结和指导工作。根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撰写了农户小额是考验》调查报告,被第4期《新金融》刊载。同年《一策解“三难”多赢”促发展》一文,被《中国农村金融创新与实践》收录。

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品格锤炼,四是注重和加强政治品格的锤炼。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认真参与,按照活动的安排进行了学习和深刻地自我剖析,并在活动中撰写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积极参与这次教育活动,使得自已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和稳重,品格上更加坚强和耿直。

还经常留意书籍、网络上介绍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领导艺术类案例。五是注重和加强领导艺术的累积。除了向身边的同志学习领导艺术外。

(二)加强内控建设。始终致力于做内控理念的传播者和严密内控的践行者。

对于银行而言,总理曾经说过。相对于资本充足率,严密的内控制度更有意义。一年来,加强内控建设和落实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现行的基本制度基本能够覆盖业务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了但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制度根本上就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一是狠抓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建设。从规范操作行为的层面上来说。责任追究不及时不到位,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参与起草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违规贷款责任认定处理暂行办法》对强化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规范信贷管理行为,增强信贷人员责任意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的建设方面起到良好作用。

要防范操作风险,二是树立了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基本内部控制理念。工作中我总结出。制度建设和落实层面,不仅要有严密的制度,严格落实制度,还要严惩违规行为。因此,倡导树立“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内控理念,并在稽核审计工作中实践推行,这种从严治社的思想,也因此得到较大范围的认可。

如省联社制定的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反复学习了好几遍,三是践行了严密的内控和其他各项工作制度。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内控和工作制度。并且在文件中做了很多标记,其他有关制度我也利用时间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能严格遵守。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信风险管控能力滞后

在授信调查环节中尽职调查的质量普遍存在调查技术落后、主观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对客户股东的背景分析、法人治理、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情况未能够做到深入调查对于其中的风险揭示不到位。在审查审批环节中忽略了对担保机构风险的揭示分析,未做到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缓释措施和管理要求,比如:担保机构是否从事民间融资担保,是否存在帐外担保业务、为担保客户提供过桥资金、为公司股东及其关联方担保、超业务集中度规定提供担保等违规问题,以及为非法吸存、非法集资等违法业务提供担保等活动。在授信支用环节,多数商业银行为了给客户提供便利,在支用环节的操作过程中较为简单,仅为单人调查、单人审批,且支用调查报告对数据的来源和分析粗糙,资料的完整性、调查的详尽程度大打折扣,支用调查很容易流于形式,尤其是疏忽对小企业关联授信风险的揭示。

(二)审贷委员会机制本身存在缺陷

在“审贷分离”之后,委员会制成为了多数商业银行信贷审查、审批方式的选择,但是这种审贷委员会制度本身就是存在缺陷的。领导者倾向,即审贷会牵头审批人的影响。一个冒险的牵头审批人领导的审贷会会做出更加冒险的决策,而一个保守的牵头审批人领导的审贷会会做出更加谨慎的信贷决策。另外也容易出现群体一致化倾向,即群体成员因群体压力使思维效率、事实验证能力和道德判断都发生退化,有寻求一致的倾向。这时,审贷会成员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观点都被暂时掩盖了,决策不可能按照理性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在没有充分评价各种方案之前就已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三)执行差别化业务管理制度不到位,过度授信问题突出

过度授信问题集中体现在集团客户、上市公司等大型客户上,盲目密集投入信贷资金造成客户可获得的信贷资源远超过实际信贷资金需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财务负担,也为贷款闲置甚至贷款挪用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可观条件。不同产品风险程度各异,审批人员专业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了信贷业务必须进行差别化审批。差别化审批是基于客户分层管理和审批专业化分组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差别和客户质量差别为依据进行审批资源配置。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业务管理制度的差别化执行不到位,未能够做到把防范和控制风险蕴含于“差别审批”之中,距离实现不同客户及产品在授权、流程、时效、审批方式方面的差别化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体制不健全提升了信贷风险管控的难度

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不断扩张信贷规模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信贷资产质量这个关键的因素。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出现差别化管理不到位、过度授信现象突出等问题,更加严重的是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制建设中不断完善,但是,在建设相关的机制同时没有考虑到控制机制之间的相互约束因素,也正是因为控制机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给信贷风险的防范预警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传统经营模式的普遍性、信贷体制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无形中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带来了阻碍力量,提升了授信流程中各环节的违规概率。

(二)审贷分离制度不规范

纵观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沿革,审查审批体制的概念从无到有,到现在的不断演变,看似千变万化的背后,有一些必然性的理念在引导。我国审查审批体制建设理论的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商业银行审查审批体制发展各异,但大都按照“审贷分离”的理念不断完善了审查审批人员管理体系、审批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执行了审贷分离制度建立了审贷委员会,但是其中委员会的成员大多都是银行信贷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级行的行长,这种岗位职责的设计与内控制度的设计形成了冲突,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中并没有设定行政与业务双重控制的制度,再加上审批人员的业务素质层次不齐,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委员会模式已经逐渐的凸显了严重的弊端,审查审批人员在这种模式下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对信贷风险管控的作用。

(三)贷前调查分析不够充分

从制度上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中对申请银行信用的客户基本条件规定较为原则、门槛较低,几乎所有的企事业法人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符合准入条件,但是也增加了风险防范化解的成本和难度。从操作上看,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账簿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前调查分析不够充分,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制度,为今后的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对策

(一)强化精细管理,严守风险底线

加强业务、客户、项目准入底线的约束,不超越监管范围,不跨越政策红线。增强风险意识,要充分的认识到新经济形势下对行业与客户群体的冲击,对资产质量带来管控压力,提前预判、评估和管理风险。坚守信贷规律,新金融环境下更加要坚守基本的信贷规律和技术常识,优先开发熟悉、擅长的领域,积极创新但不盲目冒进,主动有为但应该建立在科学稳健的前提下。严防操作风险,营造合规文化,零售信贷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但实质有很多都是操作风险所造成的,人为的违规操作带来了目标客户群体选择的偏差,形成实质风险。商业银行应持续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业务部门继续做好主动风险管理,风险部门做好形势判断、风险预警等工作,法律部门要强化整体合规意识、加强业务检查,审计部门要强化零售信贷业务高风险环节的审计。各个部门要通力协作,要从贷款调查到审查审批再到逾期催收以及不良资产处置,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二)提高授信业务的风险管控水平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按照银行内部授权规定与业务分工,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尽职调查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调查人员的资格准入、调查团队的组建、调查材料齐备性的审查、调查工作进度的监控、调查报告的档案管理以及调查人员的考核评价、培训等。主动防控案件风险,将责任明确到第一责任岗位,强化全体员工的主动防控风险意识。全面加强内控管理,严格把控授信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性,切实做到各项操作实质性合规。

(三)加强审查审批队伍建设

目前,信贷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在信贷业务流程受理调查、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审查审批环节对于整个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事相关审查审批岗位的人员,应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以及在审查审批体制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起的作用。审查审批人员应对这些宏观背景做一些了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体制,并做好工作上的配合。审查审批人队伍建设是信贷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健全完善信贷风险内控机制的重要抓手。加强审查审批岗位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严格审查审批人岗位任职资格准入,将有效降低业务操作风险,提升信贷业务审查审批质量,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协会.解读贷款新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刘明浩.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J].金融研究,2010(5):4.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9

回顾**年,我在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行的经营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使我行的信贷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信贷规模、质量与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现将**年度的个人述职及述廉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工作措施

(一)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部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础的经营治理思想,各项授信业务在更加合规和稳健的基础上保持了快速发展。一是客户数量有明显增加。我部将新增客户数纳入考核体系,使全行的授信客户由年初的1701个增加到年末的1983个,客户群进一步扩大,表内外授信余额达到276.94亿元,比年初净增加了33.09亿元。自营贷款余额为156.1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3.62亿元,增幅达到27,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来最快的一年。二是信贷资产的质量明显提高。在转化了“洲际酒店”等存量不良贷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使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1.53,不良率是我行成立以来的最低点。三是信贷资产效益有逐步改善。加强了利率和利息回收工作的业务治理,平均利率水平由年初的6.13提高到年末的6.61,较年初提高了0.48个百分点;年末的收息率为97.9,较去年末的80.35提高了17.5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

(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了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提高我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部着眼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的长效机制,狠抓贷款三查制度,从而使我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在贷前调查方面。一是加强贷前调查工作,统一调查报告格式。我部下发了《文秘部落商业银行关于加强公司类信贷业务贷前调查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客户经理要深入到客户中去,调查到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又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了统一的公司类授信业务调查报告格式,规范了信贷调查报告的内容。二是建立了客户进入与退出标准,优化客户结构。根据我行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我部在年初就制订了授信客户的进入与退出标准,明确了房地产、汽车、商品流通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客户选择标准,指导支行进行客户选择,提高客户质量,更好地防范授信风险。三是狠抓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信贷队伍素质。**年我部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视频会和岗位互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了5期信贷业务的培训工作,使客户经理在客户选择、风险评估、贷后治理以及银行承兑、贸易融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2、在授信审查方面。一是清理和完善规章制度,理顺审查工作机制。**年,我部对信贷治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制订和完善了《XX市商业银行**年授信投向指引》、《XX市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公开授信治理办法》、《XX市商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贷款治理的通知》等11个办法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切实防范政策性风险。对不符合《贷款通则》规定的借款主体及贷款用途不予审批;对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资源耗费型企业的授信业务实行严格控制。三是规范授信审查审批,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重点是严格控制借新还旧、贷款展期和重组,同时,加强对股东背景的审查,严禁对信用等级在BBB以下的客户进行授信。四是修订合同文本,规避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在法律部的配合下,我部牵头完成了《贷款合同》、《最高额抵押借款总合同》、《抵押合同》等16个格式合同文本的修订工作,更好地控制和规避了合同文本中的法律风险。

3、在贷后治理方面。一是建立分片联系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总行贷后治理中心按支行分片,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在总行与各分支机构之间搭建起贷后治理信息沟通的双向互动桥梁。同时,还建立了授信业务60日到期监控制度,先后下发整改通知和加强授信后治理通知39份,向总行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重要风险预警信息5条。二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加强贷后跟踪治理。贷后治理中心在加强非现场检查的同时,加大了现场检查的力度,并针对贷后治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量授信业务出现的风险苗头,适时策划和启动了风险敞口300万元以上公司授信业务调查、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业务调查、房地产专项调查、年内到期授信业务调查、楼宇按揭业务调查等9项重点调查和现场检查工作。全年共查出各类授信业务风险问题73个、治理问题11个,涉及问题授信金额7.49亿元。三是编制贷后治理手册,规范贷后治理行为。**年,为了解决贷后治理不到位,基础治理仍显薄弱等问题,我部贷后治理中心编写了《贷后治理手册》,全面规范了贷后治理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对提高我行的贷后治理水平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4、在信息系统治理方面。我行信贷治理的电子化水平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贷治理系统进一步优化,数据质量得到提高。我行信贷治理信息系统通过一年的使用,在各部室、支行提出的相关需求基础上,我部与科技部反复磋商,初步确定了信贷治理信息系统优化方案,使该系统得到不断优化,系统的统计、查询和监测功能开始发挥。二是企业征信系统正式上线,信息查询更加快捷方便。按照人总行全面征信治理工作的要求,我部配合科技部成功完成了信贷治理信息系统与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存量客户信息的整理和有关数据的报送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治理局验收,我行客户信息已按时提交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入库,为全行查询授信客户信息、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信息保障。三是个人征信系统全面启用,信用查询实现全覆盖。我行对私业务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的查询率达到100,该系统拓宽了我行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的查询渠道,提高了个人贷款业务的审批效率,同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为预防假按揭提供了有效的防范工具。四是在线审批开始推行,电子化治理水平有所提高。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之下,借鉴其它先进银行的经验,我行远郊支行的部分授信业务已经推行了在线审批,审批方式和审批效率进一步改善,也标志着我行授信业务向电子化审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年12月31日,我行贷款余额为167.07亿元(不含贴现38.24亿元),存贷比为56.7%(含贴现的存贷比为69.7%)。其中,我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为32.26亿元,占我行资本净额的135.75,比去年末下降了62.67个百分点;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较年初增加了470个百分点;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为36.84亿元,较年初的38.52亿元下降了1.68亿元,各项信贷结构调整指标均圆满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了我行的结构调整工作,大额授信、集中度风险和行业风险有所释放。

(四)反商业贿赂及案件防范工作扎实推进。为了弘扬诚信、敬业、创新、清廉的企业精神,防范商业贿赂,我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同时,与部室员工一起认真学习了《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及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第九次、第十次工作会议精神,输理和查找了近两年来本部室及业务治理条线内控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案件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整改,拟订了《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暂行规定》,签订了《信贷治理部治理商业贿赂承诺书》,进一步规范了授信行为,做到了警钟常鸣,营造了一个反腐倡廉、人人自律的工作氛围。

二、当前信贷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联交易授信余额居高不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行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一直较高,**年末为33.3亿元,是我行资本净额的185,大大超过银监局关于“关联交易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规定。实行结构调整以来,虽然加大了关联交易的控制力度,但因资产重组的需要,**年地产集团被列为我行的关联方,关联贷款余额增至38.5亿元。今年,高发司又向我行申请了1.7亿元中长期贷款,XX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拆借资金4.5亿元(目前归还了3亿元),致使关联交易余额居高不下,目前仍高达36.84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55.05,超出监管指标105个百分点。

(二)中长期贷款比例呈增长趋势。12月末,我行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余额为6.16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超出XX银监局年初给我行下达的监管指标(120)646.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①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降至6.16亿元,比年初下降了6.74亿元;②XX特钢系列增加中长期贷款5亿元;③XX国开行联合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4.66亿元;④为转化XX酒店贷款,XX公司增加中长期贷款8000万元,XX公司新增中长期贷款1.9亿元。

(三)集中度风险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截止**年末,单户贷款1亿元以上的客户共有32户,占我行客户总量的1.6%,贷款余额61.9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37.06,即37的贷款资源集中在不足2的客户中;②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之和高达32.26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35.75;③全行单户超比例的企业共有6户,授信总额为43.59亿元,占全部授信总额的15.5,集中度风险比较突出。

三、明年的工作打算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优势,提高我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行业务又快又稳地发展,我在**年的工作思路是:优化治理,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一)优化治理,提高效率

1、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和客户目标,使全行的营销工作做到有有的放矢。为了明确业务方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扶优扶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稳步推进信贷结构的调整”这个指导思想,逐步将信贷资源向综合回报高的优强企业集中;逐步降低市政及酒店贷款占比,提高优强的工业企业、优强的商贸流通企业、良好的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逐步退出现有回报低、风险高的贷款。

2、改进和完善信贷流程,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贷治理模式。按照总行关于事业部制构想和流程银行的要求,改进信贷流程,对授权和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我行的审批流程能适应我行的业务发展的要求。

3、提高贷款审批的效率,适应市场竞争和拓展客户的需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审贷效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实信贷审查人员,确保适当的人力资源;二是全面推行在线审批,通过提高电子化治理水平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4、加强贷款的后评价工作,为优质的合作项目及客户开启绿色通道。通过加强贷后治理,对存量客户的合作情况实施后评价工作,从中筛选出合作回报高、业务风险低的优质客户,并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合作方式等方面向优质客户开启绿色通道,实行差异化治理,进一步提高对优强企业授信项目的审批速度。

(二)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1、继续完善授信治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发展及风险控制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完善信贷治理的相关制度,防范授信业务的合规性及操作风险,修订房地产贷款及按揭贷款治理办法等一系列信贷治理制度。

2、严守信贷审查的第二道防线,防范信贷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的调查报告格式,使支行上报的信贷调查报告更加完整和规范;二是总行要针对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订行业审查要点,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信贷审查标准和方法。

内控调查报告范文篇10

200X年我继续负责综合监管的全面工作。为充分调动该股职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实行规范化治理,,年初我就安排对综合监管人员进行重新组合,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分工明确的工作治理体系,经常参加综合监管每周定期召开科务会,安排布置的各岗位工作,及时沟通情况。通过上述举措,20*年综合金融监管工作又有新起色,内控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较好地解决了人员不稳定的问题。另外,我与监管股负责人按《金融监管责任制》和行内制定的《量化细化实施细责》,把每一个被监管专业、每一项监管责任真正分解落实到人。按时完成了监管责任的分解落实工作,从而明确了监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做到了:人员落实、制度落实、责责落实、任务落实、检查落实。认真按季进行考核,将每个人员岗位责任与目标化治理结合,充分发挥了金融监管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

一、银行监管与合作监管

1、组织监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定和监管实务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了业务学习和实际检查技能的培训,积极树立新的监治理念,将各项政策规定和实务操作的要点融入在具体的工作中,从20*年起,我行银行业监管人员的培训重点从行政监管转向对银行业机构的非现场分析和预警上,监管人员必须作到对政策规定熟、实际现场检查技能高、非现场分析到位,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我行监管人员在参加中心支行培训的同时,督促监管人员自学有关监管业务知识,在一定的时期内迅速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认真贯彻和落实银行业监管现场会精神,加快监管电子化的步伐

按照20*年10月银行业现场会的要求,认真组织了监管人员对银行业监管文档、非现场监测数据系统、金融行政监管子系统等应用程序进行了逐项落实,切实保证了监管实务操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落实。我行监管部门从20*年起严格按照电子化监管的要求,认真贯彻监管电子化和文本化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监管实务操作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保证了中心支行与我行之间的监管信息与实务操作的沟通,通过监管电子化的建设,切实提高了监管的各项基础工作水平。

3、继续严格加强对银行业行政监管、确保监管的合规性

(1)、20*年,对银行业高级治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了任职前考试、谈话制度,分别对3名高级治理人员进行了任职前的考试、谈话,同时完成了对2名高级治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二是在20*年9月组织完成了辖内银行业高级治理人员的任职期间的考试及年度考核工作,并将考试及考核结果装入银行业高级治理人员档案存档。

(2)加强对机构准入和退出的监管,在积极支持银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全年完成了银行机构退出4家、迁址1家、降格2家。

各家商业银行的机构撤并要在积极支持机构改革和调整的同时,按照机构撤并规定的要求作好审批工作,保证了银行业机构撤并所申报的资料完整、审批材料的合规,在一季度对20*年机构和人员上报的材料进行一次复审,凡不符合规定或要素不全的一律在一季度末之前进行了纠正,复审结果于20*年2月20日前上报到银行科。

真做好金融机构年检工作。按照呼盟中心支行的要求,我们早在20*年4月就开展了对银行业机构的年检工作,依照上年年检各项要求履行了手续,年检中没有走过场,现场检查面达100。年检报告于6月20日前上报了银行科。

4、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切实履行了监管职责。2月底前,按照人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合作金融监管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制度和办法,完成了支行与农村信用社联社签定监管责任状、支行主管行长与监管股长签定监管责任状和监管股长与监管员签定监管责任状,制定了监管a、b制,明确了监管职责、责任和目标,使各项监管责任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5、采取签定监管责任状和按月对新增贷款合规性进检查等措施,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端正服务方向,加大支农力度,全面推动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控制和压缩大额贷款的发放。全年我支行克服了全国普遍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利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手段对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的合规性进行按月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联社和各社,并督促其及时改正。通过检查,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的50以上投放于农牧业,投向总体上达到合规,但部分农村信用社存在当年新增贷款的大部分发放给国有企事业单位、发放垒大户大额单户贷款和贷款抵押担保手续不合规等情况。

6、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进一步化解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今伊始,我支行把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加强对沉欠贷款的清收力度,非凡是要加大对风险贷款和呆滞、呆帐贷款的清收力度,进一步落实去年年底支行监管部门和联社共同制定的责任清收和岗位清收不良贷款工

作当做首要工作来抓,截止11月末,我支行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共收回风险贷款1,472万元,占全部风险贷款66.4,取得较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