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3:16:10

内控管理

内控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医院;财务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医院要把握当下发展的时代浪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应注重强化医院管理,推进可持续发展,尤其应重视财务内控,依托科学专业的内控方式及方法,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同时加快医院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指的是医院自身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规范财务制度,采取各项措施来推动医院日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过程[1]。当前我国医院内部财务控制,主要包含信息控制、资金安全控制、预算控制等方面。信息控制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关的,在资金流转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科学设置的财务治理结构、职责的合理分割、财务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资金安全控制也是医院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它强调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主要要求对资金在收支数量以及时间上取得动态的平衡,还要保证医院财务资金平稳运行,避免受到损失或不合理消耗。比如在医院收入的管控上,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实行亮证收费的方法增加医院财务的便利度。实现对各项收费的公开,规范使用票据,做好对财务收入的控制。比如在财务支出的控制上,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做到医院资金使用率的提高,落实好财务支出控制。预算控制是现阶段财务内部控制中最普遍的控制手段之一,医院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医院的各科室、各部门的在职员工纳入医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由上而下的管理方法将预算管理系统化成为强化医院财务内控的关键举措,其对专业素质有较高要求。有效的医院财务内控能够保证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不必要的人为消耗,降低贪腐概率,减少财务漏洞,提升医院资金利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增强医院抗风险能力,保障资产安全,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现阶段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式施行,2020年12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下发,近年来财政部每年都要求上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报告,故大多数公立医院已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但是各地医疗管理水平不一,总体而言,内控建设水平未能达到内控管理标准。医院运行中存在不少财务内控问题,列举如下:在收入方面,医院收费员通过管理漏洞侵吞医疗收入时有发生,也存在私自收费的情况。在支出方面,假公济私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金流失。在预算方面,目前多数医院虽然已经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但是基于预算管理专业要求较高,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资产控制方面,医院一般科室部门较多,涉及医疗器械资产种类多而繁杂,存在盲目购置、资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贪腐问题,内控的监管不到位造成医院的损失,等等。通过对现阶段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现状分析总结出医院内控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内控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我国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相对来说,发展起步晚。另一方面,在医疗系统,领导绝大多数是医学专业出身,他们在医院的管理活动中更多关注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等医教研活动上,并不重视医院的财务内控管理,甚至某些领导层认为,加大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投入会减少经济效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医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通过接收上级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知晓的,对其认识仅停留在文字层面,甚至有医院制定内控制度是为了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未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及所处环境对其内控制度进行量身定制,往往发挥不了其应有的效应。

(二)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设计不科学

部分公立医院建立的财务内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存在照搬其他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的情况。权责划分不清,管理职责混淆,没有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如出纳员兼顾审核工作,这为私设小金库提供了可能。授权审批制度有待健全,也存在“人治”现象。大部分医院并未形成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甚至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仅仅由财务人员单独完成,无法做到全面预算管理。

(三)医院风险评估体系缺位或不完善

有些医院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建立起自身的风险评估体系或者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如果医用耗材新增审批批准责任不清晰、标准不明确,存在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而导致医院药物事故;资产配置论证分析不到位、没有编制预算或未按照资产购置标准编制预算,导致资产配置过量,造成医院资金不够稳定;如果没有做好筹资风险评估,出现债务很难及时偿还,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给医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若风险评估体系良好,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规避风险,保持医院稳定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内控管理是一项对专业性及综合素质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工作,但因地域、医院财力、规模差异、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专业能力的欠缺会间接造成医院设置的财务内控制度不科学,也会对于存在的问题未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综合业务能力弱会导致日常工作中出现会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五)监管审计机制不健全

据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医院依然缺乏对财务的内部审计监管的重视,没有建立健全关于财务内控制度的监管制度和审计机制,没有专职人员或部门对财务进行监管,只有自查体系,没有严格的监管、审计,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

(六)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水平不高

当今是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医院要发展,必须融入时代潮流,必须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够适应新时展。但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往往根据医院发展的需求由不同阶段实施,各个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内控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对各经济业务和控制有关的信息化融合、整合,技术难度高,加上前期投入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较高,很多医院更侧重于短期效益的获得而不去推行。

三、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仅对规范医院各项财务行为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的发生,对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财务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对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度和精准度的提高,更有助于对医院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是推动医院发展、规避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对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仅供参考。

(一)深化财务内控意识,优化内控环境

医院要做好财务内控管理,最关键的是必须让医院领导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意义,通过深入的专题会议、培训等形式让其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并真正地重视起来,使其提升自身的财务内控意识,引领带动全院职工提升财务内控意识。同时,医院应加大宣传和学习,让全体员工认识到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对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要制定并发放相对应的财务内控手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成熟的环境是医院内控顺利实施的基础,是保障医院更好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石。

(二)健全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公立医院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现有的财务内控制度进行梳理完善,提高内控水平。首先,要结合实际,对医院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解决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问题,同时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建立起相配套的职务分离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人员不能够过度地集中财务权,监督、审核和执行要分离开来。将财务内控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确保财务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以推动“人”这一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要实行轮岗制度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其次,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如对业务流程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实地检验风险是否存在,按不同类别分析存在的风险大小并确定关键控制点,通过完善授权审批手续来对风险进行管控,科学设置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控制既要保证控制效果,也要避免控制环节太多而需要医院承担更多的管理成本,违背了提高优化资源配置的内部控制目标,把业务流程具体化充实到财务内控手册中。再次,公立医院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健全全面预算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旨在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预算控制是医院其他业务控制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制定工作计划,通过相互配合来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全面预算管理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目标层层分解转为医院各部门、各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是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医院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效助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加强预算业务控制,规定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与考评是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预算管理举措,合理控制预算偏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医院目标落实落地。最后,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制定有追责和奖惩的制度,如造成资金或资产流失要追究其责任,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要实行奖励以达到提升积极性、强化管理的作用。

(三)注重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

风险评估是提前研判风险并规避风险的管理过程。医院管理者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医院多元化的发展使其所面临的是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医院应该及时梳理本医院的经营风险点,对风险事件造成医院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达到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的目的。有效的风险评估是查找内控缺陷的有效抓手,比如,评估到医用耗材新增审批中存在问题引发药物事故的风险,那就要通过要求提供医用耗材评估报告以及设置审批规则来规避风险,以评估的结果为导向对管控措施进行完善优化,让医院的财务内控制度不断优化升级。风险评估至少每年一次,对医院层面和业务层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当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对医院层面和业务层面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医院可以采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进行风控。

(四)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

医院任何管理活动的根本均取决于人,把人的创造能力和积极能力培养并发挥出来,才能使各项制度有效结合并加以实施。公立医院要重视财务内控人员的培养,一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培训,培养既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内控管理,同时能紧跟新时展要求,深入了解新的国家政策法规的综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强人员的道德修养培训,强化职业操守。比如对医院收费人员,要求学习票据管理、退费流程等专业之外,还要求必要的职业道德内容培训,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提升专业素养,除了内部培养,也可采用交流外聘形式吸引更多优秀人员壮大财务管理队伍,提升医院财务专业水平及内控管理的效率。财务内控人员也要能根据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国家政策变化,及时改进、更新财务内控制度,保持与时俱进,提升内控管理质量。

(五)加强内部审计职能及监督机制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职内审人员,对本医院财务内控相关工作的审计和监督进行管理,明确审计监督管理职责,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实现独立性和公平公正,实现监督工作的科学合理化。加大内部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控职能,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定期开展专项审计,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领导反馈,出具相关报告。在实施过程中,医院要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让其熟练掌握审计技能,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并对事前、事中的审计重点进行把控。

(六)推进内控信息化一体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各业务模块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医院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将各业务模块接口对接,实现整合和信息共享,比如将业务流程、风险点嵌入,打造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改造或升级医院现有内控信息系统,也可选择单独开发或外购专业的内控管理系统。统一由信息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各使用部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对系统功能提出建议并协助信息管理部门做好维护、升级。总之,要避免信息孤岛,切实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

结语

医院财务内控的有效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院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内控制度进行创新,积极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能,进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1):122+124.

[2]卢小梅.医院财务内控体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161–162.

[3]李飞虎.关于医院财务内控体系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137–138.

内控管理范文篇2

一、财务风险与内控管理的基本概述

(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往往具备一定的客观性,这也是当前企业运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部分职工在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时,不但要对各项引发财务风险出现的相关因素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做好非人为因素的把控工作,假设没有把各个计划方案进行实现,将会给企业财务风险出现埋下隐患。这些是造成财务管理结果和企业效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一旦出现财务风险,不但会给企业带来严峻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能约制企业今后发展[1]。(二)内控管理。内控管理也就是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当前信息化全面发展背景下,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的调整和优化。在管理机制的作用下,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科学把控,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提升企业治理框架的全面化,降低人为失误现象出现。

二、当前企业财务风险中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方面。现阶段,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短期效益获取,没有从长远角度入手,导致部分风险出现。并且,当前部分企业不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几率逐渐提升,进而引发财务危机。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变,使得企业外部未知风险因素数量不断提升,假设企业没有加以科学管理,必将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企业过于注重效益获取,随意扩充,使得企业扩充规模和综合竞争水平之间呈现出反比关系。相对来说,受到人为和财政等因素的制约,规模扩充过于随意性,将会加剧财务风险出现,进而给企业整体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再加上当前大部分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理念较为滞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无法对当前市场发展形势加以科学评估,进而约制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二)相关管理机制方面。大部分企业过于注重效益性,使得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空缺。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逐渐降低,所以企业没有将工作重心放置在现有潜在风险的把控上,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偏低。因为缺少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企业在运营发展时,将会消耗大量的内部资源,进而给企业今后运营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加剧运营成本的投放[2]。除此之外,企业风险的逐渐扩充,将会制约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部分企业没有对自身职责加以明确,各个部门缺少信息交流,职工对自身职责认识不到位,导致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偏低。(三)企业监管水平方面。部分企业在开展内部监管工作时,不具备时效性。部分企业即便制定了对应的体系和标准,但是从执行角度来说,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不能将其落实到实处。一方面,企业没有对各个层级职工行为进行规范,加大职工工作监管力度,使得职工工作较为闲散,缺少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监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专业性不强,个人工作水平还需提升。

三、加强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水平是否能够提升与企业职工风险管理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需要给予职工专业素养充分注重,通过专业培训的方式,实现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首先,需要企业领导层级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将自身引导职责充分发挥,带领企业职工一同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促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落实。其次,将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等相关工作放置在企业日程中,做好企业内部宣传工作,让企业各个职工均能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必要性有所了解,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结合企业要求和标准落实管理工作[3]。最后,企业在制定重要的运营发展决策的过程中,例如预算管理规划方案、重要合同签署等,需要实施集体决策对策。(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首先,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如果相关体系过于僵化性,将会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制约。要想将机制僵化性进行消除,就要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力度的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修整,对企业各项财务管理行为进行制约,确保企业建立的相关体系可以迎合企业管理要求。并且,企业在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应该把机制缺损认定体系融合其中,结合企业管理情况,加以科学监管,及时找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面临的不足,对其进行修整和完善。其次,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管是企业管理层级,还是企业基础层级,应该给予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充分注重,所以企业需要所有职工都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并非片面的将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落实。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企业决策层级应该注重财务管理自身作用,实现财务部门以及财务工作人员工作地位的提高,把财务监管和控制职责全面激发,在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把其他部门职工纳入其中,确保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给企业财务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三)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企业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在内部设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以及内部监管机构,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将内部审计自身作用全面激发,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运营活动的平稳性。通过构建规范的内部审计以及监管体系,可以让企业及时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执行状况有所了解,并且核查内部控制管理执行效果,结合内部审计以及内部监管情况,实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优化[4]。此外,企业还要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确保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激发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高等现象,从而给企业运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鉴于这种现象,企业应该给予内部控制管理充分注重,加大财务风险管理力度,落实好内部监管工作,及时找出企业运营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玉滔.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领域的结合及应用探索[J/OL].财会学习,2018(06):185-186.

[2]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115-116.

[3]康薇.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241-242.

内控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医院;全面预算;内控管理

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但受传统财务观念的影响,在内控管理方面还较为滞后,并与实际经营相脱节。同时根据财政部的相关要求,医院在做好德风建设的同时,为确保顺利开展经济活动,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内控管理,扩大自身的利润空间。

一、医院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内控管理是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下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控,在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的预期经营目标。一是通过内控管理约束各项医疗投资项目工作的开展,严格把控成本管理,规范医院各项财务行为,在消除风险隐患的基础上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二是各部门权责有效划分,通过内控管理起到相互监督和制约的作用,确保医院合理合法经营,达到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

二、目前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控环境建设欠缺首先,部分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内控意识。许多医院管理者在整体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内控制度实质性的应用,对内控管理的认知不到位,导致在实际工作部署中无法有效划分职责。其次,医院各个科室、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缺乏实质有效的沟通,无法真正通过权责划分的方式实现互相监督,导致内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另外,部分内控管理工作人员由非财务人员担任,缺乏专职人员和专业的内控管理知识,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建设。2.内控目标不明确在医院运行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成本投入,需要通过全面预算工作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但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并未明确规定成本管控目标,即使确定了整体管控目标,但未将管控落实到各个部门、科室以及在运行中的各个环节,未能真正达到合理降低成本,扩大盈利空间的目标。3.信息化建设薄弱在众多公立医院的发展中,只是将重点放在了医疗项目投资、医生人才培养和设备的购置上,而在信息化建设上花费较少,而且缺少专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和专门的软件设施,导致信息化建设未在医院内控管理方面起到实质性作用,这也是医院内控管理过程中效果不佳、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三、内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控制收入。对于公立医院,收入较为复杂,由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经营收入等多个方面组成。完善健全的内控管理首先就要以来源合理合法的收入为基础,建立合理合法的收费标准并将其公示,同时加强收入票据的管理。第二,把控支出。在日常内控管理工作中,应严格划分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加强每一项费用支出的审批流程,并在每一审批环节严格把控,做到每笔支出有据可依,实现部门领导和医院领导、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部门共同监督。第三,资产管理。医院最主要的资产为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和药品等流动资产,想要全面管理这些资产,需要财务部门和其他科室、部门相互合作,共同确保成各项资产账实相符。第四,人员管理。内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专业的财务人员尤为重要。公立医院应加强财务人员管理,通过选拔和培训的方式,引进专业的财务人员,提升医院整体的内控管理效率,确保医院各项财务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四、内控管理的优化策略

1.树立内控意识,加强环境建设首先,医院的管理者在内控管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实施者和落实者。应该改变目前内控管理意识淡薄、内控工作流于形式的现状,深刻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并以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认知加强医院内控管理,发挥自己领头羊的作用,积极组织各科室、各部门共同实施内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岗位权责划分。同时各科室应积极响应和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内控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定期开展管理层和基层人员的内控管理培训工作,加大内部宣传力度,同时重视财务部门与其他医院的交流,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培养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为医院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建设良好的环境氛围。2.以全面预算为核心进行内控管理第一,预算编制。医院可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实施情况、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和服务开展情况,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在相关规章制度的范围内,对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第二,预算执行。在预算编制的基础上,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各个科室严格以预算为中心进行各个环节的收入和支出把控,同时监督部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方式抽查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制定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内控管理有效实施。第三,预算考核。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小组,结合预算编制制度,明确每一阶段的考核范围、内容以及相关职责;每期预算执行结束后,应对本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交至专门考核小组。根据制定的考核内容和重点,对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并针对尚未完成的以及收支超出预算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阶段的预算执行提供依据,确保通过全面预算进行内控管理。另外,必须凸显全面预算管理在内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做好预算与成本、收入和支出两条线管理的结合。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财务部门必须做好成本预算,强化成本管理,在预算范围内把控成本费用,确保达到预期经营目标。同时在收入和支出管理方面,主要是针对现金流,严格按照收入和费用支出标准进行,发挥财务结算中心的作用,保证资金回流高效利用,满足医院各个项目投资建设的资金需求。3.强化信息建设,加强风险预警医院在做好各项医疗项目投资建设的同时,应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投入,发挥信息化管理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确保内控工作全方位开展。首先,培养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专业队伍,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来确保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内控管理目标,将各个科室、各个部门的收支情况、成本费用情况逐一录入信息系统,有效利用数据库的信息,通过系统分析每一阶段的数据得出相应的报告,并为下一阶段的内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对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确保每个科室能够在目标管控内运行。最后,在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应对信息化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信息化内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通过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强化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实际医疗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系统,将信息化建设在内控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能够监控每个科室各个环节的预算目标执行情况,同时可以设置风险预警提示。例如当某个科室的成本费用和支出预算目标达到某一数值时,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风险预警,并在系统中显示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同时暂停相关账务的处理。内控管理部门在当信息系统发出风险预警提示时,要做到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三个方面。第一,风险识别。内控管理部门作为风险把控的第一责任人,应将风险控制范围、风险等级、风险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等指标纳入各个科室内控考核指标中,通过信息系统对每个环节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当在信息化系统出现风险预警提示时,能够根据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分析出现此风险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尽可能地明确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第二,风险控制。在内控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这一环节尤为重要。信息化系统能够明确展示内控管理每一环节的数据,各个科室应定期根据系统数据对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偏差和风险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措施合理把控风险,对风险实现实时有效地控制。第三,风险处理。当出现风险问题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利用好信息化系统,迅速开展数据分析,查明出现风险的原因,判断危害程度,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便于内控管理部门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风险把控和处理,随时进行数据监控,确保医院各医疗项目正常进行。若某一科室的预算风险预警出现,可通过观察系统数据及时与其他科室进行沟通,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科室间预算调配,及时降低和处理风险,起到内控管理的作用。

五、结语

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内控管理工作不容小觑。医院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内控管理,树立内控意识,以宣传和培训的方式营造内控管理环境,实施以全面预算为核心的内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强化风险预警,使医院内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达到预期内控效果,推动公立医院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素霞.风险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强化内控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1(5).

2.杨娜,张荣桓.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内控管理探讨.会计师,0(05).

3.柯江.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医院财务内控体系构建路径.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0(17).

内控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物流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物流企业迅速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是我们的责任与职责。内部控制是企业确保企业目标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简述物流企业内控概述的前提下,叙述了物流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解决的有效办法。

一、物流企业内控概述

物流企业是从事运输或者仓储活动的组织。现代物流企业内控的功能是可以准确地获得财务信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物流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尤其是内控建设不够完善较为典型。具体如下。(一)内控环境不够优化。首先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有些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虽然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但是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现象十分严重,机构虚设、一言堂现象时时存在。其次是人力资源发展滞后,许多工作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招工、培训、转岗、考核、工资核算、退休等基础工作上,没有结合企业长远目标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导致员工中核心人才短缺,多数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再有企业文化不够到位,物流企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人员较难以管理,企业就应该充分弘扬文化精神,将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传播给每位员工,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馨,社会的和谐,但是许多物流企业却忽视这一点。(二)风险管理不够到位。一是风险意识薄弱,许多物流企业在高额利益的诱惑下,低估计了风险的存在,甚至出现了铤而走险的做法,这样降低了物流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二是风险有效机制建立不全或者尚未建立,由于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在大订单面前,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认真仔细地考虑市场风险,也没有系统地预测财务风险,更没有正确估算企业的经营风险,而是铤而走险,最终导致企业流动资金枯竭,负债严重超标,这样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三是企业缺乏风险预警预案,一些物流企业没有成立风险管控机构,也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再加上物流企业,资金需求量大,如果周转不佳,则会导致企业资金断裂,许多企业没有风险预警机制,所以失去了最佳挽救时机,给企业经营造成了巨大风险。(三)监督不够到位。内控管理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许多物流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又没有完整的内控体系,缺少专门的内控机构,企业内部之间又不能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所以就会导致物流企业内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另外有的物流企业没有成立内审机构,或者成立了也是虚设在财务部门隶属下,并且审计多以合规性为主,而且多存在事后监督的现象。他们没有对事物发展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也没有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审核,而仅仅是对财务方面进行审核。再有缺乏经常性监督,而比较倾向于定期审核,从而导致监督流于形式。

三、强化物流企业内控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一)优化内控环境。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控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物流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需求,治理好内控环境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架构,对治理环境要不断优化,要体现出“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以及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组织架构。其次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规范现有工作程序下,扩展人力资源的工作范围,认真做好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工作,规划好人才的职业生涯,使员工人岗合一。最后弘扬企业文化精神,传播企业文化正能量,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促进物流企业内控建设发展。(二)加强风险管控。由于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其风险较大,所以更要加强其风险管控。一是物流企业要制定配套的一系列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要对核算、报表以及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统一的分析。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在物流企业,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确保资金运转畅通,所以物流企业要借助于银行监管对企业资金的状况进行周密地分析,并进行合理预测,提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收支两条线来管理资金活动,合理使用资金,强化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以此来规避财务风险。(三)强化内审监督工作。内控建设的好与坏,监督起到重要的作用。物流企业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成立内审机构,并且要确保其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能将其隶属于企业财务部门或者办公室等其他部门。二是要确保审计的全方位性,不能仅仅对财务方面进行监督,要对物流企业整体运行进行监督,并且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三是确保人员的配置与岗位的设定与其他部门相分离,要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于审计人员的缺乏,企业一方面要加大他们业务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企业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以此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提高信息管理有效的信息以及良好的沟通是物流企业内控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尤其是物流企业,要加强内外信息沟通。企业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好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及时地矫正错误的信息,要关注沟通效果与质量。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物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与挑战,完善内控管理无疑成为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要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步完善内控建设,以确保企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5(33).

[2]王光远.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03).

内控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物流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物流企业迅速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是我们的责任与职责。内部控制是企业确保企业目标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简述物流企业内控概述的前提下,叙述了物流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解决的有效办法。

一、物流企业内控概述

物流企业是从事运输或者仓储活动的组织。现代物流企业内控的功能是可以准确地获得财务信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物流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尤其是内控建设不够完善较为典型。具体如下。(一)内控环境不够优化。首先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有些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虽然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但是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现象十分严重,机构虚设、一言堂现象时时存在。其次是人力资源发展滞后,许多工作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招工、培训、转岗、考核、工资核算、退休等基础工作上,没有结合企业长远目标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导致员工中核心人才短缺,多数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再有企业文化不够到位,物流企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人员较难以管理,企业就应该充分弘扬文化精神,将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传播给每位员工,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馨,社会的和谐,但是许多物流企业却忽视这一点。(二)风险管理不够到位。一是风险意识薄弱,许多物流企业在高额利益的诱惑下,低估计了风险的存在,甚至出现了铤而走险的做法,这样降低了物流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二是风险有效机制建立不全或者尚未建立,由于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在大订单面前,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认真仔细地考虑市场风险,也没有系统地预测财务风险,更没有正确估算企业的经营风险,而是铤而走险,最终导致企业流动资金枯竭,负债严重超标,这样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三是企业缺乏风险预警预案,一些物流企业没有成立风险管控机构,也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再加上物流企业,资金需求量大,如果周转不佳,则会导致企业资金断裂,许多企业没有风险预警机制,所以失去了最佳挽救时机,给企业经营造成了巨大风险。(三)监督不够到位。内控管理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许多物流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又没有完整的内控体系,缺少专门的内控机构,企业内部之间又不能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所以就会导致物流企业内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另外有的物流企业没有成立内审机构,或者成立了也是虚设在财务部门隶属下,并且审计多以合规性为主,而且多存在事后监督的现象。他们没有对事物发展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也没有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审核,而仅仅是对财务方面进行审核。再有缺乏经常性监督,而比较倾向于定期审核,从而导致监督流于形式。

三、强化物流企业内控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一)优化内控环境。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控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物流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需求,治理好内控环境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架构,对治理环境要不断优化,要体现出“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以及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组织架构。其次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规范现有工作程序下,扩展人力资源的工作范围,认真做好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工作,规划好人才的职业生涯,使员工人岗合一。最后弘扬企业文化精神,传播企业文化正能量,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促进物流企业内控建设发展。(二)加强风险管控。由于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其风险较大,所以更要加强其风险管控。一是物流企业要制定配套的一系列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要对核算、报表以及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统一的分析。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在物流企业,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确保资金运转畅通,所以物流企业要借助于银行监管对企业资金的状况进行周密地分析,并进行合理预测,提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收支两条线来管理资金活动,合理使用资金,强化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以此来规避财务风险。(三)强化内审监督工作。内控建设的好与坏,监督起到重要的作用。物流企业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成立内审机构,并且要确保其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能将其隶属于企业财务部门或者办公室等其他部门。二是要确保审计的全方位性,不能仅仅对财务方面进行监督,要对物流企业整体运行进行监督,并且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三是确保人员的配置与岗位的设定与其他部门相分离,要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于审计人员的缺乏,企业一方面要加大他们业务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企业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以此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提高信息管理。有效的信息以及良好的沟通是物流企业内控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尤其是物流企业,要加强内外信息沟通。企业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好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及时地矫正错误的信息,要关注沟通效果与质量。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物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与挑战,完善内控管理无疑成为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要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步完善内控建设,以确保企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5(33).

[2]王光远.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03).

内控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内部控制

相对外部监管而言,内控管理是由医院内部进行管控制度制定与实施的一种管理程序,在实施过程中亦是由医院的相关部门进行管控监督,以保证医院合法合规地开展经济活动,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应用的有效性,减少资产风险的发生,这也是预防内部资金管控腐败行为产生的有效手段之一[1]。对于内控体系的建立,应从风险点入手,通过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对工作中存在风险的人、物、事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2-3]。医疗设备采购作为医院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全面性。对医疗设备采购实施内控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运行总成本,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风险,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本研究结合我院医疗设备年度采购计划内控管理的实践经验,就医疗设备采购的内控管理展开探讨。

1采购的评估与执行环节

医疗设备采购主要包括提出采购需求、产品调研、招标采购、签订合同、验收、付款等环节,除了提出采购需求与付款两个环节,我院曾经由设备科主管其他全部环节,后基于风险控制的管理要求,将设备科进行了重组,分为医学装备规划科、采购中心、医学工程科3个部门,其中由医学装备规划科负责产品调研,由采购中心负责执行采购程序与签订合同,由医学工程科负责设备验收,同时医院还成立了医学装备委员会,由其对采购计划环节组织委员讨论。通过从组织架构中落实采管分离,并依据医院内控手册制定《医学装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及耗材招标采购制度》《医疗设备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文件,全面实行设备采购内控管理。

1.1提出采购需求环节

医疗设备的采购需求由临床、医技部门向医学装备规划科提出,医学装备规划科根据采购需求对需要采购的设备进行归类、汇总后,统筹安排,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需求与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计划、采购需求不符合医院整体规划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临床、医技科室应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地编制需求计划,并将年度计划和临时计划相结合,其中,对于年度计划实行,按照紧迫性、必要性开展三级分级管理;对于临时计划申请,严格落实管理控制,除新成立科室、旧设备报废、指令性任务外,原则上不同意临时计划;同时要求提出计划科室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如确实由于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专利等导致只有一家供应商,需单独提交报告至医学装备委员会审核。(2)采购计划应纳入医院年度预算管理,医学装备规划科在制定年度采购计划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采购计划,提交医学装备委员会审批通过后严格执行。(3)采购需求审批程序应标准,对于年度采购计划,应通过OA在线办公系统进行流程化审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年度计划申请,填写医疗设备计划申请表,内容包括设备类型、名称、数量、预算价格、国产/进口、有无配套耗材、是否属于科研项目等;对于超过50万元的设备,还需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增加现有设备使用率、完好率、经济或科研效益分析、项目立项依据、项目必要性、项目可行性、投资回收周期报告、设备配套条件等内容。

1.2产品调研环节

产品调研由医学装备规划科牵头进行,主要目的是选择符合使用科室需求的产品,了解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制定产品的技术参数及采购最高限价。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可能选择到不符合使用科室需求的产品、市场价格不透明导致不正确的价格预期,以及可能存在供应商舞弊行为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以科室需求申请资料为基础,组织供应商在纪委和审计的监督下进行公开的产品介绍与价格调研;组织使用科室到相关医院进行现场调研;在查找政府采购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使用科室、专家、同行及供应商的意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竞争的原则进行产品调研。(2)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供应商资质和信誉进行审查,通过“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渠道查询供应商信用记录来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及时对无法通过考核的供应商作出处理。

1.3招标采购环节

招标采购由采购中心负责,严格按照采购流程执行。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采购方式选择不当、供应商的准入门槛设置不合理、技术参数设置不合理、采购评分标准设置不合理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对于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设备,必须由政府采购;对于不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委托第三方招标公司采购或院内自行采购。(2)严格控制单一来源的采购方式,如确实由于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专利等导致只有一家供应商,需经过论证并且公示论证结果。(3)除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尽可能减少投标人的准入门槛,禁止将一些非官方、非行业认证的证书作为准入门槛,以此为由拒绝潜在供应商参与。(4)应在充分进行产品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采购参数及评分标准,不可过分强调技术参数而造成排他性,亦不可完全不体现技术指标、不对技术参数作出合理限制。

1.4签订合同环节

签订合同由采购中心负责。采购合同应对双方的权力、义务、违约责任等情况做出明确的规定。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未经授权签订合同、合同内容与供应商投标书不一致、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通过OA在线办公系统进行流程化审批,提交的审批申请除提供原始的合同文本外,还必须提供院长办公会/院党委会的预算决议、招标书、供应商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合同用章管理者应明确合同审批流程完毕后才能使用印章。(2)严格审核合同,对于采购价格、货款支付方式、设备型号、配置清单等重要条款,应逐条与投标书核对。

1.5验收环节

验收由医学工程科组织,同使用科室、采购中心共同完成。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而可能造成账实不符,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结合设备特性,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主要核对设备的品牌、型号、配置、中文标签、运行情况等,如涉及软件配置,尤其需要重点核对功能配置与授权期限是否符合需求。(2)验收时医学工程科、使用科室、采购中心必须同时到场,验收合格后由医学工程科整理好随机资料及验收单,并及时提交入库。(3)验收中如发现实际产品与合同不符等问题,验收成员应立即汇报,由医学工程科协同采购中心追查原因并及时处理,如发现不合格设备,由采购中心办理退换货等事项。

1.6付款环节

付款是指在计划财务科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为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主要的管控措施如下。(1)由计划财务科与医学工程科共同审查合同、送货单、入库单、验收单、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该款项是否确实予以支付。(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守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3)加强预付款和定金管理,对于大额的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定期进行追踪,如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采购的后评估环节

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备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供应商管理、合同签约及履约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环节中的薄弱点,优化采购流程,提升采购效能,改善采购质量。

3小结

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受到内部及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对考量,有效提升设备采购效率,保障医院与患者的利益。在设备采购环节进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采购环节中可能发生的风险[4]。在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悉医院发展计划并以发展计划为依据把握医院所需的采购信息,同时保持良好的内部沟通,以便及时准确地把握各临床、医技科室等对医疗设备的实际需求,保障设备采购后的利用率[5];此外,应加强对风险变化的应对能力,确保招标采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设备采购后对应的诊疗活动顺利开展,以及医院运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院在产品调研环节,仍对设备的综合运行成本考虑不足,最终可能发生购置成本较低的设备综合运行成本偏高的情况,需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内部控制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师,2017(1):245-246.

[2]王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19):44-45.

[3]李加荣.医疗设备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方案[J].医疗装备,2018,31(12):58-59.

[4]郭丽凤.《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5,28(13):50.

内控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监控规范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也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变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中小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就显得越来越老旧与不适用。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也一天天显露,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1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中小企业若想稳固自身发展地位就必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1属于公司会计以及其审核制度。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特点,财务管理部门属于公司会计类部门,工作内容也包括资金配置的问题等。企业的公司特征又使得企业不得不建立一个相关的内部财务审核制度,以降低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频率,避免出现大的资金风险。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员工活动,使员工可以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使企业在健康的发展环境下逐渐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逐渐提高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以及行业竞争力。1.2属于内部管理体系。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单就名称而言,显而易见属于内部管理体系。这也说明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修内以养外,一个企业要从内部就管理好自己的员工和资金,尤其是资金问题。财务内控十分考验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内部管理体系的特征,使得员工必须从内部降低资金配置的风险性。应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于投资方以及债权人的了解及监督,进而有效保证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还能帮助企业增加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方便管理人员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逐渐提高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行业影响力。1.3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出许多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健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规范制度和管理计划,使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加强对于税收、财务以及员工的监管,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以及信息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逐渐提高自身的监管效率以及监管质量,使企业可以实现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1.4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当前企业发展情况,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员工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还能帮助管理人员进行预算管理、成本监管以及资金预算,有效改善企业内部发展环境,逐渐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水平,进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逐步完成各项发展任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中小企业的财务内控缺乏合理的缺陷认定机制。一个科学有效合理的财务内控缺陷认定制度可以及时地发现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缺乏科学的财务内控缺陷认定机制会导致中小企业开展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客观及时的评价,也会导致中小企业开展的企业财务内控的效果得不到正确的分析等。2.2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薄弱。大多数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将眼光重点放在如何拓展企业业务,如何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和扩大企业规模上,很少有企业会积极主动地发展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对于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对待工作时得过且过,无法发挥相关工作的最大效用,无法保证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2.3中小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企业的各项工作中,风险防范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内部控制工作本可以对发出的财务风险预警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应对,但由于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与企业风险防范工作的结合度不高,导致企业无法迅速地应对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极易错失发展机会和极易出现无法应对大的财务风险的情况。2.4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由于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必须安排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从事管控工作,但是企业规模有限,人力资源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落实。企业所设置的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人员并非专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所属部门混杂,无法齐心协力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且处理不当时易激化部门矛盾。2.5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人才较稀缺。由于企业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有企业存在专门的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大多都由其他部门的财务人员暂代管理且一员身兼多职,很难保证管理的工作效果。并且由于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对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内控意识薄弱,导致工作人员很难全身心投入工作,很难达到工作标准。因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扩大招聘从事相关工作的应聘者十分重要,不能让缺乏专业性人才的问题阻碍企业长远发展的脚步。

3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改善对策

3.1明确财务内控缺陷认定机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发展情况也是瞬息万变,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的财务的信息更迭速度也应紧跟市场数据变化。此时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作用,则需一套明确财务内控缺陷认定机制,这样可以及时地发现、分析和解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期更好地发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势,提高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效率。3.2强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强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并进一步细化与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相关条款,使其可以与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作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还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了如指掌,并根据其来完成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进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细化分析,对于其存在的小问题也要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这些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3企业要正确认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重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工作的建设。中小企业对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长期以来对于这项工作的忽视,使得企业对于这项工作的建设工作很难认真起来。这就要求一定要扭转企业的态度,使其真正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完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工作。从意识上转变对于这项工作的认知,以做好建设工作。此外,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及时迅速地发现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一个制度来说更是如此,企业能够及时地发现所提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改正问题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企业需要及时完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缺陷认定及改革制度,有了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缺陷认定制度,企业可以比没有时要更加快速地捕捉到财务内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3.4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体系。对于一个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来说,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要注重财务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预防体系的紧密结合。在开展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时,要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力度,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引发企业风险,不然会导致企业承受较大风险,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冷落和忽视,因而要对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体系进行完善。3.5要重视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由于企业对于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忽视,导致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够高,专业素养不够好,难以被称为人才,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一定要重视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人才的培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明确财务内控缺陷认定机制、强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重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工作的建设、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体系、重视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以期更好地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佘国栋.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环球市场,2019(1):105-106.

[2]张向宇.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优化[J].财讯,2019(5):66-68.

内控管理范文篇8

“提质增效”成为了当前供电企业所需面临的工作任务,在提质增效路径的探索中,供电企业需充分挖掘资产内控所带来的红利。一般而言,内控可分为:财务内控和非财务内控。前者主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强调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控;后者主要从内控环境塑造、内部治理机制设计等方面入手,从整体上建构起企业内控的运营背景。本文聚焦供电企业的资产内控管理,那么就需对“资产”作出界定。按不同标准对资产进行分类,即可分为: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供电企业资产所蕴含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愈来愈高,所以本文主要从第一种分类入手,并着力对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策略展开探析。供电企业在提质增效中面临技改和资产重置等两项任务,由此任务出发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问题导向。

二、相关研究述评

1.相关研究概述。近年来,相关主题的研究大量涌现。这里,笔者选取代表性的研究观点给予概述:(1)有研究结合地市级供电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实际情况,围绕巩固“三集五大”建设成果进行了经验梳理。研究认为,保证公司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对供电企业强化内控和风险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2)有研究以ERP系统为技术背景,认为供电企业需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该研究观点为,应建立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标准化、应用手段信息化、监督执行流程化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确保资产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连接,实现资产的全寿命闭环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率。(3)有研究聚焦货币资金的内控管理,认为需以预算管理为平台,制定严格的内控体系;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严肃处理违规操作;强调全员控制,严格履行职责义务;委托银行进项票据托管;严格执行货币资金内控要求,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等措施,以此来提升供电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保证资金安全运营。(4)有研究指出,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有利地位,引入信息技术,加快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信息化建设十分关键,其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促使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2.相关研究评析。不难发现,以上研究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启示。然而笔者仍需指出,目前在对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研究中,较为重视财务内控的职能优势,而对非财务内控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笔者认为,对于大型国企而言,单纯从财务内控入手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供电企业资产内控管理的方向,而且一旦出现内控风险则只能做事后补救,而部分风险却是不可逆的。本文将在已有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尝试从两类内控管理入手,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策略进行探析。

三、供电企业资产内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供电企业资产内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内控环境有待优化。内控环境主要由:组织架构、内部治理机制、组织文化等三要素组成,这三要素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目前供电企业在资产内控管理中,尽管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但内部治理机制仍未完全落实。同时,在部门职能化管理背景下,还远未形成人人参与资产内控管理的组织文化。内部治理机制由一系列的资产内控制度构成,当前在落实这些内控制度时存在着“搭便车”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如,在对技改和资产重置间“二选一”时,部分职能的参与态度较为消极,单纯等待管理层的决策。经验表明,一味将资产信息汇集到管理层,“有限理性”的存在势必会导致决策失误。2.专家团队有待建立。目前,供电企业也较为尊重资产归口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现实中,业务部门之间在资产内控管理中存在着事实上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势必会衍生出人际关系影响力,而误导管理层的决策。然而,这种现象却长期存在,部分原因便是在组织架构中未能建立完善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存在的价值在于,作为非利益关联方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固定资产的“二选一”提供评估和咨询服务。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基层供电企业引入了专家咨询模式,但还不能满足资产内控管理的要求。如,未能形成团队作业模式,容易产生主观偏见,或者受到人际关系影响力的作用。3.资金效益有待增强。在财务内控领域则存在着资金效益问题,即在固定资产技改和重置的选择中,忽略了对沉淀成本和技术关联性所内在的交易成本的评估。这里的沉淀成本归因于资产专用性损失,交易成本则来源于技术模块重构过程中的试错成本。这就意味着,若是在“二选一”中选择了资产重置,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将是资金流动性降低,以及企业内耗增大。

四、加强内控管理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加强供电企业资产内控管理的策略构建如下:1.在组织架构中设置专家咨询委员会。资产内控管理所涵盖的工作内容十分宽泛,本文聚焦对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和重置内容。为了增强供电企业资产内控管理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建议在组织架构中设置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企业职能化组织架构下,该委员会可设置在总经理之下、业务部门之上,与总经理办公室同属一级。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为:供电企业内部的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以及所在区域为科研院所的内控专家。工作模式为,对供电企业核心资产的内控管理提供咨询,并对总经理负责。在咨询中采取回避制,即与具体资产内控管理存在利益关联的专家,应退出此次咨询工作。2.在企业文化中引入全员内控的概念。为了切实加强供电企业的资产内控管理质量,需在企业文化中引入全员参与内控的概念。根据企业文化由上至下的建设逻辑,首先在供电企业管理层应统一对资产内控管理的认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以科学态度面对资产内控管理活动。然后,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智力支持下,对中层干部开展资产内控管理培训,根据岗位群分类提炼出资产内控管理的重点,定向对岗位群所在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开展专题讲座。供电企业在改革部门绩效考核时,应将“资产内控管理质量评估”纳入到考核范畴,并在部门绩效奖金发放中兑现各部门的内控管理质量。这样一来,就能在企业内部树立加强资产内控管理的文化环境。3.以工作目标考核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加强供电企业资产内控管理需引致出业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管理意识,其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资产重置议题,以及杜绝部门之间的竞争态势等,都应成为加强资产内控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应以工作目标考核落实各级主体的责任。其中,主要落实业务部门负责人、实际业务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工作目标为:根据企业资产内控要求制订本部门成员所需遵守的原则,与业务负责人一同寻找本部门资产内控的风险点,并围绕风险点实施过程督导。业务负责人的工作目标为:以科学配置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满足部门提质增效的要求。同时,围绕提质增效要求,落实资源精准投入方案,并合规对固定资产实施保管和维护。4.加强各人员培训打破会计思维局限。在财务内控方面,应加强对管理层、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培训,以打破他们已有的会计思维局限。笔者建议,可邀请高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上述主体开展培训,在培训中使他们能以经济学视角去看待资产内控管理活动。在评价内控管理活动质量时,不仅应熟悉会计成本核算、收益率分析等手段,还能从定性分析中把握其中的沉淀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人力资源转换成本(学习成本)等概念应用。

五、结语

本文认为,对于大型国企的供电企业而言,单纯从财务内控入手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供电企业资产内控管理的方向,而且一旦出现内控风险则只能做事后补救,而部分风险却是不可逆的。为此,笔者尝试从两类内控管理入手,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策略进行了探析。当前应从“在组织架构中设置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企业文化中引入全员内控的概念、以工作目标考核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加强各人员培训打破会计思维局限”等四个方面加强企业的资产内控管理工作。最后再次指出,供电企业需重视优化内控环境,以促进财务内控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吴秀.对地市供电企业内控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经济视野,6(3):-.

[2]朱祥初.资产集约化内控机制创新点分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7):28-30.

内控管理范文篇9

(1)加强了对权力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下属的职能单位,主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既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还具有管理职能。在权力面前,缺少了监督,就会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导致贪污腐败、不作为等现象的发生,就难以建设结构优化、职能科学、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更难以让人民满意,影响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通过内控管理,形成惩戒机制、防范机制、保障机制,对权力实施监督,推动政府的廉政建设。(2)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具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地改进工作流程和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履行职能,尤其是财政资金的使用,这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对实现公共服务的目的至关重要。目前,在这方面漏洞较多,体现在资金管理弱化现象突出、预算编制不够系统、预算执行不力等。因此通过内部控制达到财政资金科学化管理和合理化使用,为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保证。(3)有利于工作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目前正处于财税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下大力气提高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推进单位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加强内部控制,使财务信息达到及时、可靠、完整的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规范、精细的管理方式。(4)有助于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是极大的,一旦有风险出现,如果应对不及时、处理不得当,引发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而内控管理在消除隐患、堵塞漏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内控管理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降低风险,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问题

(1)缺乏内控管理意识。在现阶段,还有一些单位由于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形式化突出,工作开展不够深入,走过场,使得工作陷入瓶颈,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很多单位更多的是重视业务开展的情况,忽视了内部管理,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业务部门基本无关,造成内控管理制度徒有虚名。(2)缺乏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缺失,主要是由于对内控管理的认识比较片面,导致某个关键节点不完善、不全面,常见的如对风险的评估流程不够明确等等,造成相关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其次,内控制度没有形成体系,整体性不足,执行力度不够,这也成为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3)内控管理的流程效率较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首先,岗位责任制度不够明确,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存在,如采购、保管是同一人,出纳、复核不经他人,使一些人钻了管理的漏洞,滋生了贪污腐败,为其提供了较为容易的机会。其次,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缺乏相互制约、监督的流程控制体系,做得不到位,使各个部门处于分离状态。另外,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造成资金使用没有预见性,预算的约束控制功能削弱了。(4)风险评估薄弱。现阶段,很多单位都在急于增加业务、扩大职能,忽略了对经营风险的认识,因此缺少必要的风险识别、评估机制,造成对人员管理、财务信息、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关注不够,风险评估环节薄弱,造成工作中出现风险漏洞,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因此,必须提高单位自我防范意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标准化程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

(1)提高内控管理的认识。思想决定行动,培训是提升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的有效途径。如专题讲座、网络学习、现场座谈等形式,加大宣传学习,将单位内部控制理念深深植入广大职工的心中,将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尤其是管理层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关键、带头作用,如果领导班子对内控管理重视,那么单位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反之就会消极懈怠。其次,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的提升,深刻理解内部控制重要性,不断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教育,全方位提升,从上到下树立内控管理的意识,促进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提升。(2)完善内控管理的组织架构。完善的组织架构,才能积极发挥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作用,对工作的落实起着关键作用,明确岗位职责、分工清晰,在保证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体系,使内控管理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控制。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控制第一要做的就是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如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的定期考核机制,其次,做好评估的汇总和分析,并制定相关报告,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4)探索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长效机制十分重要,通过长效机制以此来保证内控管理的可持续性,内控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充分体现出内控管理的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政府管理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单位的形象,更重要的代表的是政府部门,因此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也要随着新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建设.南山论刊,2010(08).

2.关振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现实意义与应用解析.商业经济研究,2014(13).

3.王喜梅.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财会研究,2015(11).

4.张大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时代金融,2015(35).

内控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内控内控制度

一、中小房企实行财务内控制度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房地产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房地产行业其主要特点是资金高投入、项目开发周期长、利润高、风险大,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行业。目前在国家宏观政策与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管制措施,各地因城施策,限购、银行信贷新政接踵而来,部分城市已开始执行限售政策、加大租赁用地供应及租、售同权相关概念的提出,另外房地产税也呼之欲出。可见在未来几年的调控政策和市场走势,都将紧紧围绕“房住不炒”来展开。以上都将导致中小型房企项目销售去化周期拉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项目投资风险加大。在品牌大型房企加快全国战略布局的情况下,中小房企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不容乐观。中小房企要想突破现有困境,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完善的企业内控管理可以为企业降低运营风险、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不断的完善与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二、目前中小房企在执行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提供保护、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还能使各部门实现有效的运转,拥有非常强大的作用。目前多数中小房企的财务内控制度尚不健全,或者是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能有效的发挥出作用,还有权责划分不清晰、不明确,缺乏岗位职责,导致企业在采购、施工、合同签订、款项支付、资产保管等方面内控得不到真正的执行,也只是流于形式。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会频繁出现差错、舞弊现象。财务管理会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监督对象多且复杂,如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或监督流于形式,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缺乏可靠性,导致企业资产流失、资金被挪用、侵占或遭受欺诈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战略目标无法达成。(二)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足。由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时间还太短,相关行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可借鉴资料或研究成果不多,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后期培训、提升专业能力重视不足,同时财务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及风险意识的欠缺都会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实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三)投融资过程中财务内控机制失灵。目前大多数中小房企缺乏清晰的项目投资规划,在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失灵,对项目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没有进行客观的分析决策而是迎合主要领导投资意见,没有形成真实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另外,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制定的筹资方案没有结合全面预算等相关资金安排拟定出适合的方案,出现企业融资过早或过迟、更有甚者筹资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如过早融资将导致企业承担过多的财务费用,吞没企业利润;如过迟或融资失败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中小房企还普遍存在筹资渠道单一的情况,出现资金缺口时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会使企业资产负债率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如销售回款不畅则按时偿还债务风险加大最终可能使企业运营举步为艰。(四)资金运营与调度方面水平急待提高。中小房企普遍存在资金运营、调度环节财务内控管理缺失的问题。因项目单一、规模不大或其他各种各样原因,产生企业在办理现金、银行存款业务及印章、票据保管方面不能做到不相融岗位相分离,常常由一人办理所有业务;资金收取、支付环节审批受权不当、监督不到位产生资金体外循环情况及提前付款、超合同规定付款的现象经常发生。在资金调度管理时,控制措施欠缺。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力,缺乏财务内控管理,不能统筹协调内部各部门的资金需求,前期、销售、工程、采购、行政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机整体,资金运营水平不高,存在款应收不尽收,财务可用资金短缺,应付款项不能支付,严重影响项目开发进度及企业形象。

三、中小房企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改进方案或措施

(一)强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思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向管理型会计转变,深入学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知识、理念。强化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并结合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同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内控管理的效率,使企业降低相关成本,有利于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稳步发展。同时为面对“灰犀牛”、“黑天鹅”问题房地产企业还要全面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内控管的意识与能力,降低不必要损失。(二)建立健全、全面落实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中小房企要根据各自的战略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建立起不同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财务内控制度过程中要从企业的发展目标出发和自身的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这样建立的财务内控体系才能适合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使企业的财务内控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阶段相统一,企业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房地产企业建立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小房企在建立财务内控体系时可以参照国家层面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的应用指引、评价指引等资料,并按照内部控制的五项目标、五项原则、五项要素建立起适合中小房企自身的企业层面、业务层面的财务内控制度。只有建立并深入有效的执行财务内控制度,完善相关组织机构,企业运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有效运转、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才能得到合理保证,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才能促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三)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财务内控的管理水平。面对地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房地产行业财务内控管理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存在特殊性,所以对房地产行业财务管理人员的v关管理人员掌握行业最新内控管理理念,不继的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企业积极稳定发展。(四)加强投融资关键节点财务内控管理。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成本费用的增加、销售周期的拉长等带来的变化都要求中小型房企必须对财务内控管理有全新的认识。不继加强项目投资决策活动中关键节点的财务内控措施,不继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强化运行资金的管理能力。1.加强投资决策环节财务内控管理的措施。首先,中小房企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结合企业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目标和规划、利润计划等,拟定项目投资的方案,主要包括项目成本费用支出计划、销售周期回款计划、自有资金投入及外部资金筹集计划等,重点要关注项目的风险可控和预期收益,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及利润目标。其次,落实好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协调公司相关部门,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深入调研市场需要,合理确定开发产品定位,针对多种产品类型、多种业态,编制多套组合模型并结合市场需求及竞争程度等具体的实际情况,在成本费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第三,中小房企要认真结合自身资金实力、市场营销去化等情况加强项目开发阶段投资强度的财务内控管理。防止出现超出自身资金承受能力,大规模开发高强度投资的情况;防止出现自有资金枯竭、项目形象进度缓慢、销售去化不利回款不畅、融资渠道单一且跟进不及时、项目开发停滞的恶性循环。2.加强筹资决策环节财务内控管理的措施。第一,要建立起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并支持企业投资增长的筹资战略。中小房企应当给合企业全面预算、各项目实际进度等情况,制定筹资目标和规划,拟定项目的筹资方案,主要包括融资金额、渠道、成本、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及偿债压力测试等相关内容,同时企业还需考虑筹资失败概率,做了充分预案。第二,筹资风险可控原则。企业应当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形成可行性报告,并全面反映风险评估情况。确定筹资的规模、资本的结构安排等要充分考虑中小房企运营的安全性、企业价值增长的可持续性。避免企业出现做大企业规模的冲动,如果中小房企投资项目过多,投资需求较多,而企业内部财务自有资本又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成为主要融资方式,但这时会使中小房企面临非常大的偿付风险。所以中小房企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能一味的从属于企业投资战略,必须要在整体上把握财务风险的可控性,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筹资结构优化、成本较低原则。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确定有不同筹资方式、筹资时机、筹资结构安排等建立不同的比较模型,采用筹资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并直接提升项目利润指标。因此,在企业筹资环节财务内控管理应将筹资成本作为评价筹资效率、效果的重要指标。(五)强化企业运营资金管理。1.中小房企财务内控管理应当加强营运中资金管理,统筹协调公司、项目的销售资金回拢及各部门的资金支付计划。多措并举加强销售去化、加快回款速度,在销售过程中认真落实财务内控管理,严禁财务指定帐户外收取款项,保障资金安全。在可用资金规模下,财务管理人员需统筹协调采购、工程、宣传推广、日常费用等部门、环节的付款,强调公司、项目整体平衡,提升资金营运的效率,保障公司正常运营。2.财务内控管理应当设定不相融岗位相分离制度。地产行业资金数额大、流动频繁,必须严格有关资金收付环节财务内控管理规定,坚决禁止一人保管公司所有印章、票据,坚决禁止一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3.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严格明确资金收支条件、程序、审批权限,强化会计审计监督能力。中小房企在建立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过程中要结合相关规范及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外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不断的完善与优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可以对企业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销售业务、工程项目、合同签订付款等进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落实好相关审计工作能确保企业财务内控工作顺利实施,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总之,房地产行业企业运营风险大,广大中小型企业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必须摆脱以往粗放型管理,逐步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强化公司在项目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资金运营管理等过程中关键节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为保证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玉枝.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6(13).51-52.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2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