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欣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19:45

民族音乐欣赏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1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生;感受能力;提升策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并将民族音乐欣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基于民族音乐欣赏的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1.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掌握。小学生具备的学习自主性,是其后续探索和学习知识的关键,也是小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那么其效果与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获得的学习效果将截然不同。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加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掌握。因为增加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较为排斥,但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依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西湖美》这首音乐作品时,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先播放一遍歌曲,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那么即便学生能够学会唱这首歌,也只是机械化的记忆,并不会深刻地体会到这首歌曲的内涵。而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歌曲,使学生感受到歌词背后所表达的意境,就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艺术内涵,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在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音乐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有助于小学生民族音乐水平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想让学生扎实地掌握音乐知识,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水平,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并且,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得到提升后,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感悟,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基于民族音乐欣赏的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1.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和提升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效果。因此,若想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接受专业教育期间,学习的是流行音乐或者西方音乐,对民族音乐的涉猎并不是很多,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也比较浅显。而对于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民族音乐的融入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民族音乐专业素养,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因此,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学习民族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民族音乐和教师已经掌握的音乐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此革新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其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学校可以聘请专家来指导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教学,再加上音乐教师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相信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锦鸡出山》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作品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展示有关土家族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吗?”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土家族和土家族的溜子锣、头钹、马锣等乐器。最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一乐曲,通过想象感受锦鸡嬉戏的热闹、欢乐的情景,以此加深学生的音乐体会,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2.深入挖掘音乐教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应注重加强民族音乐的融入,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民族音乐欣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3]。例如,在讲授关于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讲解民族音乐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深化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探究与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教学《吹起羌笛跳锅庄》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流传于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乐器――羌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羌族人民吹羌笛跳舞的热闹场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羌族人们的幸福生活。这一民族歌曲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其喜气洋洋的音乐节奏和氛围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3.构建开放性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

在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开放性音乐教学课堂,来增加音乐教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活跃学生的音乐思维[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的责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民族音乐欣赏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感,进而为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热闹场面,让学生感受到傣族人民的服装特色和风俗习惯。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具有傣族特色的音乐,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而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提高他们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

4.将动作和听觉有机结合

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将动作和听觉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感。例如,在教学《唱大戏》这一具有豫剧唱腔特点的歌曲时,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教师可以在歌曲进入高潮时搭配双手由外向内的动作,并控制好力度,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动作感受到音乐的高度起伏变化。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更有助于他们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单纯地将民族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而将动作和听觉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让他们更加了解民族音乐。

综上所述,基于民族音乐欣赏的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全面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同时构建开放性的音乐课堂,进一步深化对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婧.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以唢呐名曲《山村来了售货员》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06):88-89.

[2]葛卫兵.打造“活”“动”的小学音乐课堂——以《乃哟乃》的教学为例[J].黄河之声,2020(03):120.

[3]王东红.开创音乐学习新局面——闽南童谣融入音乐课堂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212-213.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2

关键词:民族音乐;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是各民族人民艺术创造才能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融汇的成果。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青年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高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民族音乐教育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也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精神,以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积微成著的作用。笔者试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方面,谈对民族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认识,以及对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想法。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华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它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奋斗的历史,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56个民族都以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因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厚的艺术基础。我国民族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周边国家的音乐作为自身音乐文化的养料,另一方面,又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有感而发、言之由衷的产物,所以大多数广为流传。其中优秀作品更是情感真挚,音乐形象准确、生动,意境清新,语言洗练,结构短校这些作品早就成为连结我国各民族人民情感的纽带。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有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如民歌:《小放牛》、《绣金匾》、《翻身道情》。民乐:《百鸟朝凤》、《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喜洋洋》等。

我国民族音乐是赞美幸福生活、鼓舞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源泉。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不反映在我国的民歌、民乐中。民歌《十送红军》,深刻地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朱总司令的热爱,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情厚意。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以欢快的旋律,倾吐着草原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是歌颂劳动创造幸福、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激发热爱劳动人民感情的基础,比如民歌《幸福歌》,反映出合作社社员由衷歌颂解放后幸福生活的热情和满怀信心建设好农村的精神面貌。二胡独奏曲《良宵》,生动地描绘了主人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这些民歌民乐所体现的欢快热烈的情绪,定能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情绪。

我国民族音乐是憎恨剥削压迫、反抗黑暗统治、培养爱憎分明立场的精神动力。民歌《尖尖山》,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泪,充满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与恨,是劳动人民痛苦的呻吟和不平的呐喊。蒙族民歌《嘎达梅林》,歌唱了一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蒙族英雄嘎达梅林。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的感情。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具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作品。内容应是古代至今优秀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还应考虑到形式、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学习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感受我国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音乐欣赏课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例如:运用有关的图片、录像带、影碟片、幻灯片或音乐故事,加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在进行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向学生概括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名称、歌词,分析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探索乐曲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及演唱、演奏形式的特点,综述作者生平与主要的作品(对著名的音乐家、词作者、曲作者、歌手应该做比较详尽的介绍),阐释有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流传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民族音乐。

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时,我的做法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介绍了作品的主题、声乐曲的歌词或有关情节后,让学生先熟悉作品的基本旋律,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并在其间作出简短的插话、解说、提示,但要深入浅出、生动准确,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避免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还可简要介绍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表现手段等。同时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谈谈体会,最后才是教师归纳、小结。

上好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欣赏课,应与乐理知识、音乐常识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增长欣赏经验与欣赏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通过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体会其艺术性与意境美,倡导真善美,扬弃假恶丑。

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有极强的感染力。现代教育的趋势表明,学校音乐教育包含的教育因素很多,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之获得更多的音乐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选拔音乐人才,而且能端正学生的行为、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情感、兴趣等众多素质,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合作观念。还能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的探索精神。这些内容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完全可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我们认识到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及现实意义: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尤其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深远意义。在认识的基础上,具体到学校教育中,该如何实施呢?

首先,重视师资培养的问题。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基本的演唱、演奏技能、音乐基础知识、优秀外国音乐的学习当然不可或缺,也十分必要,然而民族民间音乐和修养更是要重视。在近几年的新上任音乐教师上岗培训中,许多教师反映对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戏曲音乐,自己从未有过深入接触。因此便也无从下手做好教学工作,还错误认为教材编写缺乏时代性,不实用等。此外,建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师范生除了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外,至少学习一件民族乐器,以此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对有影响的戏曲,如京剧、越剧、苏州弹词等等,应有较深圳特区的接触与欣赏,大量背唱一些优秀的民歌,开拓视野。然而重中之重还是要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利用岗前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机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加强民族音乐知识教育,并进行必要考核,尽可能多的让教师掌握知识、提高认识。

其次,重视学科教材建设。编写教材应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特色,例如教学内容应包括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等。由于教材使用面较广,所选作品必须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另外,各地可编写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把本地的乡土音乐引入课堂,开创教学特色。同时对于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如印度音乐等也可引入教材,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很难能买到适合教学用的音像资料,所以与书本同步的音像资料必须同期出版。

最后,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欣赏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民族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既能唱越剧又唱京剧,教师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可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如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声像结合,直观生动,它也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对于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地区,也可创造条件,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间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奏)音乐作品。这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象现行教材中的听、唱、背,就很值得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在乐器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开拓音乐视野。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将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

为了使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和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基本,努力尽到传达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义务,使音乐教育起到丰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作用,开创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局面。

参考著作: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3

关键词:民族音乐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是各民族人民艺术创造才能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融汇的成果。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青年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高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民族音乐教育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也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精神,以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积微成著的作用。笔者试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方面,谈对民族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认识,以及对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想法。

一、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华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几千年来,它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奋斗的历史,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56个民族都以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因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厚的艺术基础。我国民族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周边国家的音乐作为自身音乐文化的养料,另一方面,又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有感而发、言之由衷的产物,所以大多数广为流传。其中优秀作品更是情感真挚,音乐形象准确、生动,意境清新,语言洗练,结构短校这些作品早就成为连结我国各民族人民情感的纽带。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有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如民歌:《小放牛》、《绣金匾》、《翻身道情》。民乐:《百鸟朝凤》、《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喜洋洋》等。

我国民族音乐是赞美幸福生活、鼓舞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源泉。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不反映在我国的民歌、民乐中。民歌《十送红军》,深刻地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朱总司令的热爱,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情厚意。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以欢快的旋律,倾吐着草原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是歌颂劳动创造幸福、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激发热爱劳动人民感情的基础,比如民歌《幸福歌》,反映出合作社社员由衷歌颂解放后幸福生活的热情和满怀信心建设好农村的精神面貌。二胡独奏曲《良宵》,生动地描绘了主人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这些民歌民乐所体现的欢快热烈的情绪,定能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情绪。

我国民族音乐是憎恨剥削压迫、反抗黑暗统治、培养爱憎分明立场的精神动力。民歌《尖尖山》,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泪,充满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与恨,是劳动人民痛苦的呻吟和不平的呐喊。蒙族民歌《嘎达梅林》,歌唱了一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蒙族英雄嘎达梅林。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的感情。

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具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作品。内容应是古代至今优秀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还应考虑到形式、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学习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感受我国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音乐欣赏课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例如:运用有关的图片、录像带、影碟片、幻灯片或音乐故事,加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在进行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向学生概括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名称、歌词,分析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探索乐曲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及演唱、演奏形式的特点,综述作者生平与主要的作品(对著名的音乐家、词作者、曲作者、歌手应该做比较详尽的介绍),阐释有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流传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民族音乐。

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时,我的做法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介绍了作品的主题、声乐曲的歌词或有关情节后,让学生先熟悉作品的基本旋律,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并在其间作出简短的插话、解说、提示,但要深入浅出、生动准确,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避免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还可简要介绍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表现手段等。同时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谈谈体会,最后才是教师归纳、小结。

上好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欣赏课,应与乐理知识、音乐常识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增长欣赏经验与欣赏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通过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体会其艺术性与意境美,倡导真善美,扬弃假恶丑。

三、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有极强的感染力。现代教育的趋势表明,学校音乐教育包含的教育因素很多,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之获得更多的音乐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选拔音乐人才,而且能端正学生的行为、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情感、兴趣等众多素质,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合作观念。还能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的探索精神。这些内容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完全可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我们认识到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及现实意义: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尤其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深远意义。在认识的基础上,具体到学校教育中,该如何实施呢?

首先,重视师资培养的问题。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基本的演唱、演奏技能、音乐基础知识、优秀外国音乐的学习当然不可或缺,也十分必要,然而民族民间音乐和修养更是要重视。在近几年的新上任音乐教师上岗培训中,许多教师反映对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戏曲音乐,自己从未有过深入接触。因此便也无从下手做好教学工作,还错误认为教材编写缺乏时代性,不实用等。此外,建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师范生除了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外,至少学习一件民族乐器,以此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对有影响的戏曲,如京剧、越剧、苏州弹词等等,应有较深圳特区的接触与欣赏,大量背唱一些优秀的民歌,开拓视野。然而重中之重还是要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利用岗前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机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加强民族音乐知识教育,并进行必要考核,尽可能多的让教师掌握知识、提高认识。

其次,重视学科教材建设。编写教材应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特色,例如教学内容应包括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等。由于教材使用面较广,所选作品必须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另外,各地可编写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把本地的乡土音乐引入课堂,开创教学特色。同时对于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如印度音乐等也可引入教材,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很难能买到适合教学用的音像资料,所以与书本同步的音像资料必须同期出版。

最后,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欣赏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民族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既能唱越剧又唱京剧,教师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可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如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声像结合,直观生动,它也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对于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地区,也可创造条件,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间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奏)音乐作品。这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象现行教材中的听、唱、背,就很值得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在乐器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开拓音乐视野。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将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

为了使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和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基本,努力尽到传达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义务,使音乐教育起到丰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作用,开创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4

关键词:乐曲鉴赏;小学音乐;民族音乐

一、前言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会给人一种感觉,音乐课是学生们用来放松的课程。但是学生学习音乐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时期学习音乐,会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鉴赏民族音乐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不同音乐的发声和演唱特点,同时也要学会对不同音乐进行欣赏[1]。音乐的欣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功底,同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了解音乐创作背景和历史,在欣赏过程中引发与作者的共鸣,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音乐进行欣赏和分析,例如第一单元歌曲《春天来了》,就是一个非常欢快的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想象到春天来了,天气变得暖和,而我们也换上了较为轻便的服装在田野和广场上奔跑,放风筝、种花、种草充满了无限的乐趣。音乐欣赏是跨越时空的灵魂与灵魂的交谈,在很多大型音乐会的观众台上,观众可能会因为一首悲壮的歌曲而泣不成声,也可能因为一首欢快的歌曲而心情愉悦,在听到婚礼进行曲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觉到非常的幸福,听到《梁祝》就会让观众感到惋惜和悲伤,这就是让学生们体会音乐欣赏的意义所在。(二)让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精髓与传承的意义。相较于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可能不被学生熟知。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流行音乐虽然会红极一时,但是并不会给观众和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民族音乐不同。民族音乐是不同民族根据当地居住的地形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事件创作的一首首歌谣[2],民族音乐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流传至今,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学习的意义所在。例如在第三单元《孔雀轻轻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和云南傣族的民谣相互结合起来。并且让学生们观看傣族人民民族音乐的视频。民族音乐是历史沉淀的民族财富,多数都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同格调的排序填词而形成的歌曲,这是劳动人民的娱乐方式,并且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例如陕北民歌就是陕西等地的民族音乐,而歌曲内容多数有赞扬劳动人民的智慧、歌唱黄土高原的特点。(三)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丰富传统的课堂内容。各个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而音乐和文化知识学习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这其中包括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例如在第六单元《情系江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这部分学习的历史背景和地理背景进行介绍,江淮是指长江淮河一带,而这一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同时也会出现梅雨季节,就是长时间阴雨绵绵,天气不晴。和北方不同,北方出门步行,而在古代江浙地区出门过桥用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现象也逐渐被改变,成为了历史。

三、乐曲鉴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一)鉴赏民族乐器。在民族音乐乐曲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了解很多理论性的知识。而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学生们会学习到很多基础性的知识,在大多数学生看来,音乐是用来放松和欣赏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民族乐器的鉴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3]。而民族乐器也是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敲门砖,能够起到很好的课堂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牧笛声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竹笛,并且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奏。教师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出一些优秀的笛子表演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也可以播放比较热门的音乐,例如《无羁》中的竹笛表演。竹笛在我国南北方都很常见,学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身着汉服的人,站在一叶扁舟上演奏竹笛,而北方多数是放牛羊的小孩儿吹的牧笛。通过对比两种情景下演奏的不同音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有些同学就能感受到南方的笛子表演会让人感到非常的温柔,而北方的竹笛表演让人感到非常的欢快。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教学案例,乐器的鉴赏和音乐的鉴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乐曲欣赏较为抽象,因此教师要通过乐器欣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的欣赏。(二)品味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戏曲音乐。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感觉民族音乐非常土,而当今的流行音乐则非常的新潮。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古典的民族音乐之美,而不同演奏者的翻唱,也给民族音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民族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戏曲音乐,不同民族的民族音乐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蒙古草原,当地人以游牧为生,而民族音乐多以歌舞的形式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两个不同劳作的人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形成了有趣的说唱音乐,而戏曲也是汉族人民的民族音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品味不同的民族音乐,发现其中的魅力。(三)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民族音乐与课堂内容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经验较少的教师经常认为音乐鉴赏和民族音乐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而教材中的音乐鉴赏课程和民族音乐没有交集。民族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学习课本提供的教材,同时也需要教师将教材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堂。例如在第六单元《我们的村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不同学生演奏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同时向其他学生介绍歌词的意义。教材中可能未能明确教师要在哪一节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但是教师要根据这个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进行民族音乐的有效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就会表演《敕勒歌》,教师要让其他学生猜测这个学生的家乡在哪里,如果学生猜对了,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如果猜错了,在这个学生介绍完自己的家乡之后,由猜错的学生继续演唱自己家乡的歌曲。(四)课堂创新引导学生体会民族音乐。在很多学生眼中,音乐课堂是用来放松和提升欣赏能力的课程,如果大量的理论教学,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堂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设置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放松,并且学习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一部分的民族音乐,从而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民族音乐一般会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重复的歌词,在学生欣赏音乐后,教师可以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一个小游戏之中,由一个学生唱出一个歌曲的一部分歌词,而另一个学生要说出歌曲的名称。

四、结语

民族音乐流传千年,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而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特色,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积累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音乐鉴赏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气质,高效率的音乐欣赏课堂,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民族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要以打造高效率课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技能。

参考文献

[1]肖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好日子,2020(30):226.

[2]孔佳佳.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3):55-56.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5

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陶冶情操。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二是启迪智慧。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欣赏音乐和和唱歌时,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都会得到发展,思维会变得活跃起来。而演奏乐器时,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够很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三是寓教于乐。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依靠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四是舒缓压力。生活在大城市的高校学生,由于生活节奏快、学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容易感觉焦虑、压抑,甚至失眠,而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使人感到轻松、愉悦,起到减压、催眠等作用。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民族音乐来源于各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大量的民族音乐是一种爱国情感的流露。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大学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历史、文学、民俗等等知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音乐欣赏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精神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与流行音乐大多描写爱情不同,民族音乐的内涵更丰为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例如,中国十大古曲中有是抒写友情的《高山流水》,有借物咏怀《梅花三弄》,有表现历史的《十面埋伏》,有写景的《春江花月夜》。大部分民族音乐都富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民俗性,在风格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例如,江南的音乐温婉含蓄,极富有人情味,而北方音乐则粗放奔腾豪迈,富有气势雄浑之感。第三,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民族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给人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总体的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同时,欣赏音乐时,大学生理解歌词的语音、语调、节奏等,可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三、民族音乐教育的手段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6

民族音乐发展到今天,其实不仅仅是学生不够重视民族音乐,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也在逐渐忽略其价值和重要性。所以,为了让学生开始接受民族音乐,教师们必须要在课前花时间和心思做好课堂导入式教学的准备。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直接能够影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兴趣,为整节民族音乐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和学生对其的兴趣,将教学和音乐结合起来,以一种直观、生动又便捷的方式为同学们展现民族音乐。尤其是针对某些不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比如传统的戏曲、介绍民族乐器等方面,教师的讲解可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教学,插入戏曲影像资料、乐器图片和演奏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在眼、耳、口的共同调动下,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好感和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信天游》这类西北民歌时,通过多媒体,为同学展现信天游的粗犷豪迈,在学生听民歌的同学,为学生讲解音乐的产生背景、词曲家的生平事迹和其他音乐作品,在整体的大背景下,同学们会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在每次民族音乐课之前,教师要先着手准备课堂内容的资料。以《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为例,教师要搜集关于这首歌的视频,尤其是现在《茉莉花》这首歌已经全球闻名,可以先将上海世博会中世界各国演唱这首歌的宣传短片,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的演唱会版,通过视频的展示,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和影响力,从而引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很多民族音乐作品尤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渗透一些文化内涵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给同学们。例如古琴曲《流水》,教师可以对中国的古琴文化、历史上著名的琴家以及古琴曲在世界上的发展做一些介绍,还有著名的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典故,让同学们在一首曲子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进而端正对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态度。

二、增加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领略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既然学生们现在普遍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教师不妨就从流行音乐入手,将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感觉。由于近些年民族音乐发展的衰落,很多同学对民族音乐中的说唱形式和戏曲接触机会不多,这时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民族音乐,学生是不愿意接受的。很多教师在民族音乐课堂上直接播放京韵大鼓或者一些评剧、豫剧之类的音乐,学生乍一听会觉得吵或者咿咿呀呀地很冗长,对民族音乐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一旦形成,日后教师再想攻破就很困难了。所以,教师要从同学们熟悉的流行音乐着手。首先可以将周杰伦等流行音乐人的说唱歌曲带入课堂,再让同学们听传统的说唱曲艺,告诉同学们这两种都属于说唱。可能同学们会表示疑惑,为什么传统的说唱和他们熟悉的说唱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时,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就可以顺势介绍一下传统说唱的演进,以及它和现代说唱的一些异同点。还有同学们熟悉的陶喆的《苏三说》,其实原型就是《苏三起解》,教师为学生介绍苏三这个艺术形象,京剧中苏三和王金龙跌宕的故事,顺便讲解一下京剧中其他的角色组成。再比如李玟的《刀马旦》提到了刀马旦的装扮,教师可以对其服装进行分析,与花旦的服装对比,使学生对京剧的花旦角色了解更加全面。在民族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戏曲中的情境,比如京剧中的“做”,让同学们表演敲门、吃东西、呐喊等常见的动作,了解演员表演感觉。还有像《智取威虎山》这样被翻拍成电影、被同学们熟识的作品,可以让同学们模仿剧中人物,合作完成一个戏曲片段表演。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音乐艺术,还能通过合作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增加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7

一、民族音乐引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民族音乐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人民的文化习俗、社会生活,直接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特色的表现。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与发展,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品种、材料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我国已收集整理的民歌有30万余首,曲艺约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00多个剧种①。如此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离不开民族音乐的积淀,每一位优秀的作曲家都离不开深厚的民族音乐的熏陶。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优秀的文化,发扬传承民族的瑰宝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增强民族的影响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魅力,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不容乐观。大街小巷充斥着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甚至学校音乐教育也将民族音乐内容忽视了。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常常在音乐课堂播放流行歌曲等。学生日常欣赏的也大多是流行歌曲,民族音乐处于相当尴尬的局面。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是各式各样的网络歌曲,而中华民族的瑰宝京剧、黄梅戏、昆曲以及各地的民歌小调却很难听到。这不禁让人困惑,我们的民族音乐去哪里了呢?难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瑰宝就这样消失了吗!更令人担忧的是,现今中小学音乐课也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音乐教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由于种种原因,音乐教育被普遍忽视,加紧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就显得尤为紧迫。

二、民族音乐引入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民族音乐,传承到今天实属不易。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就更应该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可以加强民族音乐的比重,教授民族音乐知识是一种很好的办法。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情操。(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传统的音乐课堂总是按照教科书死板地进行教学,这样的学习枯燥而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反感,阻碍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入教科书所没有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是吸引他们的好办法。适当地引入民族音乐,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冲破教科书的局限,引入了教科书以外全新的教学内容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音乐教育承担着美育的重担,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重视音乐教育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音乐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引入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民族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通过民族音乐潜移默化地熏陶、净化,激发学生去感知民族情感,从而产生爱国主义情怀。例如通过演唱歌曲《满江红》感受爱国将领岳飞收复河山、保卫国家的情感。通过演唱《黄河大合唱》引导学生感知那一段艰辛的历史与中华民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的努力抗争。经过大量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民族音乐引入课堂教学的途径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8

(一)课程门类单一,教法陈旧,教材杂乱,未能建立音乐美育教学体系

音乐教学作为高职公共课程中的一个类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较为普遍地存在课程门类单一问题,如常见的主要有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欣赏、影视音乐欣赏、舞蹈欣赏等。并且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常常随意进行更改和删减、增加,开设的课程往往只是根据学校教师的音乐背景进行设置,而这些科目之间也没有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音乐美誉培养的特点进行设计与规划。学生在此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和参与权,被动地服从教学门类与内容的约束,造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厢情愿”,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过程也往往只是采用欣赏聆听、观看视频等传统方式,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再者,在教材的选择上更是出现随意性,针对市场上关于音乐欣赏的大量教材,教学组织者往往没有通过慎重的对比进行教材的筛选,造成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滞后或者超前。整体上来讲,还未建立较为科学的符合高职学生实际的音乐美育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学内容以欧美和现代流行音乐居多,涉及民族传统音乐内容少

在音乐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为了贴近当前高职学生的娱乐兴趣爱好,教学组织者往往主要采用近现代的欧美音乐作品和中外流行音乐作品开展教学活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学生的兴趣欣赏习惯,却在客观上忽视了对传统音乐特别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介绍。传统音乐这种常被学生冠以“落后的”“鸡皮疙瘩的”等词汇的民族宝贵财富实际上也被组织引导者给误解了。因此,使广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距离且避而远之。

(三)课程定位仅限公共课程,忽视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音乐课程一般只是一门公共的院级选修课程。目前,公选课的学分要求并不高,学生在众多的院选课(包括非音乐美育课程)拿到规定学分其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问题更在于院选课中并没有设定限定性的院级选修课程,这就使得音乐美育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普遍的参与度。作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和途径,高职院校逐渐忽视了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

二、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重技能、轻文史哲的观念盛行

高职院校近十年来的发展速度之快,在校生和学校数量规模之大,社会影响之广,是先前未曾见过的情景。高职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得到广泛的认同,也为我国劳动力素质提升和社会就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也正是因为其快速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壮大,一些隐藏的问题逐渐地显现出来,特别是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上重技能、轻文史哲的问题更是突出。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来讲基本实现了初衷,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在担负社会民族文化学习传承中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不足在不远的将来将会越发显现出来,将会明显制约高职教育的纵向内涵发展,脱离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旨要求。

(二)互联网情境下高职学生忽视传统的音乐美育

在目前社会发展中,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互联网技术缩小了世界的距离,无限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和知识触角。作为高职大学生来讲,他们充满着朝气和探索新事物的热情,在网络视觉中常常不能进行自我管理。并且随着外来新思想、新文化的涌入,在社会音乐娱乐化的大环境下,高职学生在主体上排斥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就成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冷遇有外在环境的重要影响,而这个大环境又恰恰影响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因此,使得大学生们逐渐忽视了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主动关注。

(三)高职音乐教师在主客观上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和习惯

如果说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上没有过多关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如果说社会现代化互联网情景使音乐娱乐化倾向性成为现实是造成传统音乐被忽视的重要原因,那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高职音乐教师在主观上迎合了学生的爱好兴趣,也是造成传统音乐文化学习课程受到冷遇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音乐教师原本可以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适当加强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介绍和学习,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这不仅是一份义务,更是一份责任,而现实中,也被各种原因限制住了。

(四)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问题突出,影响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面对高考生源数量整体上下降的趋势,近几年高职学生从入学门槛上来讲要求是非常低的,客观上也存在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较为薄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专业技能知识都显得非常吃力,更不用说学习传统音乐文化“不务正业”的提法了。高职学生主体上的文化素质突出影响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实施工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传统音乐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问题

从传统音乐本体出发,也确实发现在其发展中似有停滞不前的状况。在音乐表演形式、表演内容、音乐作品的创作发展、音乐的表演手段和推广宣传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越发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山野调查与民曲采风在当前社会物质价值过分夸大的衡量体系里显得单薄难支,表演形式更是在新环境、新技术使用中显得寒酸和卑微。传统音乐本体发展的阻碍使得受众群体日益受到冲击显得不扎实、不稳定,而一旦受众群萎缩自然影响传统音乐的发展内在动力。

三、文化传承视野下高职音乐公共课程改革的主要路径

(一)高职院校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制度设计是关键

目前的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和传承的形势是非常紧迫的。作为高职院校来讲,需要主动承担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让广大学生在传统音乐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优秀文化,进而培养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自觉和自信。这就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上进行学习内容要求等的制度规定,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音乐美育、文化传承的关键。高职院校可以在院选课学分设计中规定音乐美育课程的学分要求,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接触音乐美育课程的学习过程。

(二)开足音乐美育课程科目,高职音乐教师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音乐美育课程不仅只是常见的音乐欣赏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样性地开设美育课程的门类,建立美育课程的体系是当前教育教学研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从根本上改变一直以来因人设课、随意更改和取消课程的乱象。这种美育教学体系建设以重视传统音乐文化为己任,高职音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是主导。这是因为现实中高职学生的选择过程往往具有被动的特征,他们很少主动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意义。这种情况的改变就应该由音乐教师作为导演,引导学生在慢慢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接受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三)以地域特色教材开发为核心,以传承区域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突破口

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其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这是在课堂上很难通过一两个学期就能够学习、了解和掌握的。目前的民族音乐学习参考作品大都因为其编写对象主要针对本科以上学生主体而不大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基本实际,往往缺乏实践过程的指导。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在进行院选课教学过程中加大校本教材的编写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展对于本地区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的整理收集和整编工作,一方面便于学生对本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有深度地学习和挖掘民族音乐,丰富和延伸民族音乐的内容。这也在实际中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在形式多样的实践中丰富学习成果

当前,音乐美育课程普遍的教学过程一般是以欣赏聆听为主,在实践环节和学生参与方面是比较薄弱的,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衡量学生的接受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指导对于传统音乐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民间歌曲学习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不同版本的民歌,观看聆听不同版本的视频、音频材料外,增加教师的现场示范演唱和教唱就可以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在开口实践中体会民歌的艺术魅力。这种方式不但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也使学生心中高大上的传统音乐艺术回归校园生活。民间歌曲回到学生当中是学习和掌握、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路径。在不断实践过程当中掌握演唱的基本能力,背诵一些优秀的作品,提高学习的效果,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四、结语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9

一、在音乐课堂中激趣

1.利用名人效应了解民乐魅力民乐、民歌离当代学生的确有一段陌生的距离感,如何缩短这个距离?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喜好来入手,利用名人效应,从学生的追星兴趣入手,来步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菊花台》《青花瓷》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我们引导学生聆听分辨出周杰伦音乐中的一些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并让学生懂得这些作品是西方RAP节奏元素与中国民族音乐完美的结合。引导学生不但会唱,还深知原来流行歌星周杰伦的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民乐旋律主题和许多民族乐器的演奏,让学生重新认识中国民族音乐,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在保护学生兴趣的同时,对民族音乐形成正确的理解,引导正确的音乐观。

2.创设有趣比赛促进主动参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已初步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分小组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比赛的民族音乐方面的音像、历史背景资料。在活动中,让学生用充足的例子来说明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相互交流,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了解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二、在欣赏教学中育情

1.精选内容、融乐入境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千百年来,我国的民族音乐紧紧伴随着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当其冲的便是抓好音乐欣赏这个音乐教学的主阵地。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欣赏时,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感受、分段欣赏、提问、讨论、对比、扮演、启发联想等方法进行引导或提示,介绍一些音乐大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乐曲创作背景等,推进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把学生融入到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景中。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精选一些能够代表我国特色的古乐名曲和优秀民歌呈现给学生。当然,要注意结合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精选难度递增的中国优秀民乐曲目,形成固定的民乐教学欣赏序列教材。

2.视听结合视听结合、音画共赏在民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音画共赏的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与其让学生用单一的器官——耳朵来听音乐,不如调动学生视觉器官引导学生一边“听音乐”一理一六•六教学管理边“看音乐”。学生直观地看民族管弦乐团中有哪些民族乐器、那些投入自如的民乐演奏家,还有激情四射的指挥家……在音画欣赏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在课外活动中实践

1.建立艺术团队建立艺术团队、以表演促提升为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在校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组织民乐队、合唱队配合音乐课的教学,教唱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还可以组织各种民族歌曲比赛,或参加各级民族音乐比赛,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比如,有学校建立民乐特色团队,内容包括民乐队、鼓乐队、笛文化研究社等。我区就有一所小学从2002年开始建立第一届民乐特色班,十多年来,已经有八届民乐特色班从校园里走出去,每学期对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民乐汇报表演;定期举行民乐欣赏专场音乐会,对全校进行民乐演奏赏析;在民族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带着心爱的民族乐器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向国际。

2.请名家进课堂请名家进课堂、学唱乡音乡情新课标提出: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将有本地特色的、有审美教育意义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掌握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无锡是民乐之乡,培养了许多民乐巨匠,同时也是戏剧泰斗荟萃的地方,但目前我们身边能唱锡剧的人越来越少。对于锡剧断层的现象,我区有一些小学邀请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唱无锡传统锡剧,通过乡土、乡音、乡情等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并了解家乡丰富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教师的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也提升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在教学实践中研训

1.逐层组织培训,增加民乐修养目前,在职音乐教师中很多都是中等师范音乐班毕业的,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自身的努力下获得了大专及本科学历。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想再进修学习可谓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也就很少有教师能有为个人的专业素养而去执着的追求了。我们针对区域内音乐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是否参加进修、个人追求、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后,制定了一系列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采用了集中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师徒结对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大大提升了音乐教师的再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定期邀请有关高校音乐专家、音乐教研员、民族音乐研究人员来我区开展讲座和研讨活动。通过对音乐教师进行民族音乐的培训,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市区外出学习,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培养,使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充满生命活力。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篇10

一、在音乐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和民族精神

1.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向学生阐述民族民间音乐、民族乐器的形式、分类

我国的民间音乐按其体裁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综合性乐种等。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1)民间歌曲,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2)歌舞音乐,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3)说唱音乐,说唱艺术是说(白)、唱(腔)、表(作)三位一体的艺术,也称曲艺。(4)民族乐器,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向学生阐明民族乐器的分类及种类。民族乐器包括:弦乐(弓弦乐器:二胡、京胡、板胡等;拨弦乐器:琵琶、古筝、三弦、柳琴、扬琴等)、管乐(竹笛、唢呐、笙、管子、箫)、打击乐器(云锣、大锣、小锣、木鱼、堂鼓等)。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提高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2.演唱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唱民歌是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选择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曲提供给学生,除音乐教材外,还要选择课外的优秀曲目进行学习和演唱,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风格、音调、节奏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具有很强的舞蹈节奏;内蒙民歌高亢、宽广、辽阔;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所以,在教学中,把民歌演唱的各种技巧和因素整合、加工,使学生能更好地演唱民族歌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演唱民族歌曲的目的。

3.民族音乐欣赏的作用

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优秀的民族音乐曲目进行欣赏,是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时效性的必要手段,在欣赏民族音乐作品之前,应提前向学生布置音乐欣赏作业,让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形式先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题材、背景等,让他们通过自己学习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在音乐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自主学习收获,增强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收到较好的欣赏效果。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一课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瑶族的居住环境、瑶族的服饰、瑶族的风俗、瑶族的乐器———长鼓等。在课堂上,教师加以启发:“同学们,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乐器(瑶族的长鼓、我们本地区朝鲜族的乐器———伽耶琴、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手鼓等)。人们借助本民族的乐器来表现各民族的音乐特色,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瑶族舞曲》就代表着瑶族这一民族的乐器———长鼓,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瑶族的音乐文化世界吧。”

4.情境创设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有效发展。音乐情境教学法是建立在启发诱导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以情激情,以情设境。

二、实践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实践是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除了课堂的学习外,要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娱活动,为推进民族音乐教育构筑坚实的平台。其中如学校举行民族乐器比赛活动,学生通过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竹笛、扬琴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提高他们的民乐演奏技巧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又如,学校举行民族歌曲歌咏比赛活动,让学生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使这些弘扬民族精神的歌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传得开,唱得来。如参加社区民族文化演出活动,将学生引入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之门,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通过“唱响民族歌,跳起民族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传承了祖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