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9:18

美术实训总结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就业率;创新意识

高校在培养各个专业的大学生时,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其就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优质人才。现代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往往是企业的重点考察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现从美术专业学生发展的角度切入,探讨高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美术专业需要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同时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的人才。美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外美术史、造型艺术的发展与历史,并借助美术批评原理来评价美术现象与美术作品。从能力培养方向来看,美术专业的学生还要具有造型能力与扎实牢固的基本功来进行美术创作。在新时期,高校在美术专业教育工作中应重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要性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有助于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专业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拓展思维。通过实践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人文素养。生活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可将其融入实际创作,获取更多支持创作的素材,并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实现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有助于增强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应展现创新精神与自身特色,实践与创新往往不可分割,如果只注重理论学习,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师既要为学生讲解理论,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创造力,获得创作灵感,并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性。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实践培养不到位,学生没有提前适应社会,在就业阶段就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就业成功率也随之降低。而通过实践训练这一过渡性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企业的工作环境,掌握处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法,待真正就业后,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其所在的岗位,并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

二、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高校开设的美术专业应同时兼顾应用性与艺术性。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变化,许多高校的美术专业都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新目标[1]。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理念还相对滞后,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忽视了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工作。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美术专业的教师没有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市场对美术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致使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的美术知识无法转化为自身竞争力。学生任职后往往还要结合工作内容重新学习知识,尤其是美术教育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这类专业的学生,这也是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率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课程设置中,高校美术专业主要为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实践课,具体包括“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素描速写”“中国画”“色彩基础”“透视与解剖”“视觉传达意识”“计算机美术基础”与“设计基础”等课程。尽管学生通过学习课程能够丰富美术专业的知识储备,提高艺术创作水平,但课程内容与日后就业活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存在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2]。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注度比较低,而创新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开设特色化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就业环节获得更大的优势。以当代艺术设计课程为例,许多教师在该课程中采用传统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却没有真正了解企业相关岗位对该课程的需求,未将技术与艺术有效结合,导致学生对一些全新技术成果缺乏了解,无法将技术运用到艺术设计中;另外,美术专业教师长期采用单一化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在教学环节缺乏自主性,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度降低,这种教学现状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日后的职业发展。

(三)实践教学与就业指导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尽管高校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安排了实践环节,但实践活动的时间被前期理论教学挤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低,学生无法真正地锻炼自身在美术、艺术创作与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的实践空间也相对有限,学生仅凭借少量的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无法深入了解行业与市场,欠缺知识转化意识,致使知识转化能力不足,而且在校期间没能及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入岗位后,对职业的适应性较差。由于高校的引导工作不到位,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实践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比较差,没有把握锻炼机会。同时,高校也并未给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导致学生在就业环节存在诸多疑虑与困惑,有的学生甚至难以顺利就业。为应对社会生存与就业压力,学生往往会选择与专业方向相悖的其他职业,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实训条件不完善

高校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的实训基地条件相对较差,基地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实训基地与美术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到位,导致实训基地的实效性不足,未能给学生提供实践发展的有效空间。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过低的因素有很多:首先,经费不足是最为主要的问题,有的高校由于资金不足,没有给美术实训基地配备足够的设备,且现有的设备存在老化的问题,基地环境极差,而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国画修复、陶艺、雕塑与油画等均对实训基地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客观条件上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训课程难以完成;其次,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缺少专门的实训人员,这就导致基地管理效率低,就业效果不佳。因此,高校要加大对美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美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环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并未对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予以关注,往往只从艺术造诣与美术技法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作品与能力[3]。因此,教师要探寻如何将商业运作与艺术市场进行融合,指引学生将好的艺术作品转化为商业产品,使自己的作品既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商业价值,以此来弥补评价环节缺失就业指导作用的缺陷,同时也能更好地借助教学系统来支持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

三、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举措

面对美术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就业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程度,有效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为日后就业做好能力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调整美术专业教学理念

美术教师要根据市场、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更新教学理念,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教学导向,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促进美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美术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可以提出“双师”证书等准入要求,优先录取在企业有过工作经验的教师,还可以给在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帮助教师了解企业环境,做好专业教学的准备工作。根据企业对美术人才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考核体系,以此真正地衔接教学与就业两项活动。高校在为美术专业学生设置课程时,应考虑教育大众化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的教育层次结构。重点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逐步消除学科壁垒,适当淡化美术专业之间的专业界限,引导学生明确拓宽专业知识面的重要性,主动地提升人文素养,借助特色化课程来强化学生的专业应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从培养和提高美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着手,摒弃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志向、兴趣、能力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差距,积极改变自身条件,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确定职业目标。在美术专业人才体系构建过程中,高校既要立足市场,还要顺应美术学科的发展规律,通过专业课程来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研究与分析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就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的需求,美术专业教师应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能力提升课程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更多地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与综合性,正确处理专业中的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艺术技法课程与文化理论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艺术理论、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专业内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及思想品德。考虑到大部分美术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可以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提高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当前,美术、艺术创作行业中的商业插画绘制、装饰装潢、动漫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等职业均对从业者的实操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4]。因此,高校教师要辅助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工作,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倾向美术设计类职业。高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更多实践发展的机会,让学生从校园走入设计院、走入广告公司、走入材料公司,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职业实践环节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消化与利用。在教学环节中,除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外。高校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各种与美术技能与艺术创作相关的活动。通过校园社团,联合外部力量举办海报设计比赛、校园设计比赛等,并设置各种奖项,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同时,高校在安排美术专业学生参与实习时,应为其选择合适的实习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应过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前,应先做好理论学习的准备工作,然后前往相应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学会用知识辅助工作,总结工作中的问题。结束实习后再回学校继续进行学习,以此真正发挥出实习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作用。

(三)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市场供求关系并非一成不变,高校要结合就业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来支持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在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为就业”转变为“为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采用就业教育、择业咨询、帮助和引导毕业生进行自我评价、模拟求职训练、提供职业信息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都是以通识课程教育为主,将各专业放在一个课堂中,尤其是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就业最佳时段相结合。针对这一现象,应从美术专业大学生入学后就开始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实现以就业带动学业。美术专业学生个性鲜明、情感丰富,要根据其个性化特征,正确引导其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确定职业目标。为了使学生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高校可以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就业环节,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支持。比如:开设简历设计比赛,让学生凭借专业优势,设计出专业化、个性化的简历,通过简历让求职企业对其形成良好的印象,从一众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时,应从择业能力、交际能力、协作意识与适应能力等角度来完成培养任务;就业指导不应只局限于课程这一种形式,高校可以为包括美术专业在内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建设专门的就业网站、创新创业公众号等,并向学生推送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并根据就业信息做好正确判断;面对即将就业的毕业生,教师可以专门为其开设就业准备工作,讲解各种美术专业相关职业的求职事项与求职准备,同时通过分析各种求职案例,让学生学会冷静独立地思考,在就业中不畏惧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勇敢主动地参与竞争。

(四)调整美术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美术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专业的独有特点,如果只凭借一场考试或者一个作品来评价学生,很难客观与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5]。因此,教师应调整评价模式,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论及行业的看法,这些观念与想法也应被纳入评价体系中;教师可围绕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追问,以此来判断学生对美术作品与创作行为的认识程度,还可以结合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考察与检测学生时,教师要更多地增加职业化元素,在与学生交互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些商业案例,分析其中的重难点问题及自己选择的设计方案,继而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四、结语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2

陈之佛在1930年出版的《图案法ABC》中介绍了日本、欧洲的图案设计,并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③对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他在1936年发表于《中国美术会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的《应如何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一文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筹设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学校,专门训练最优秀的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使全国工艺在整个策划之下得以猛进。二、就各地特产区域筹设各种初级工艺学校,或在已设之职业学校中的工艺科设法改进,或于特产区域筹设工艺子弟补习学校,以增益其学识。三、举行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使互相观摩比较,并奖励出口优良者。四、搜罗国内外优良的工艺美术品,筹设工艺美术陈列馆。”④(二)民间私立教育官方在积极开展新式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民间人士也通过不同方式追求现代新知,以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上海美专是一所“事实上承继了上海地区自清末以来所发展的新美术传统,同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修改教学内容,并配合画坛的变化适时的吸收新师资,逐步演变成受到民间与官方认可的专业学校。”⑤该校自创办至发展过程中,以大众商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导展开教学和师资招聘,为商业艺术市场培养了大批美术家。上海美专在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相当灵活,具有商业价值的布景画、肖像画、插图、广告画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商业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课程。

除办学来教授艺术设计外,传统的师徒教学还是继续存在。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美术家如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丁云先、金柏生等,他们在承接月份牌、商标、商品包装等商业美术业务的同时,招收学员培养专业人才。但就他们自身而言,也经历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其中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一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设计部门,招聘画家从事产品和广告设计,如胡伯翔、倪耕野、梁鼎铭、吴志厂、戈湘岚等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专职画师。谢之光、周柏生等人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画师。杭稚英、金雪尘、金梅生等都曾在商务印书馆的图画间学习。⑥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不仅营造了重视设计的氛围,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他们是在企业中接受虽不正规但贴近生产和市场的实战训练的,所以设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杭稚英开办“稚英画室”的时候,就已具备丰富的和客户接触、提供客户所需设计方案的经验,从而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并发展成为上海著名的设计事务所。

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一)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从教育类型看,高职教育是职业岗位教育;从培养的人才类型看,是培养面向某一职业或技术岗位群,工作于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培养方式看,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重视技能训练,强调校企合作;从办学体制看,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办学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企业参与培养人才。民国时期商业广告教育虽处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萌芽阶段,但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官办与私立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从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经验,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方法,它也与德国包豪斯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不谋而合。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特色的。设计学科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转变为现实,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这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就平面设计教学而言,诸如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以期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1、加强设计产、学的合作从20世纪初始,在“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标语下,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国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与此同时,政府和民间的工商业美术教育与协会的创办,为中国早期商业广告的发展及推动国货的销售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由此得到启示,业界与协会是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重要纽带,是推进产学合作的生力军。学校需要强化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以便有效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学术界也可以多多邀请这些主管部门和产业界参与学校课程内容规划,提供设计产业的现有资源,建立产学合作的桥梁,使学界培育人才为业界适用;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推荐学生到设计企业实习,业界也可提出商业计划由学生参与执行,共创产学合作的价值。另外建议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调查和统计现有可供学校聘任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料库,提供未来各个学校安排讲座、实习辅导或聘任之用,以共同创造设计的社会价值。即使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方法,也要强调针对性大、仿真性高、模拟性强的特点,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学习环境。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以及实训基地的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

2、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不够了解,导致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它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教育,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必需,是高职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必然要求。文化艺术可以滋养人的心灵,而大学特有的文化环境是离开大学后所得不到的。它聚集文化精髓,沉淀人类智慧,给予青年人以心灵的关怀,并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修正人生追求,丰富生命感悟。文化素质还可以提高职业人相应的性格。任何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具备职业性格,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操守、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职业能力不仅提供从事职业的可能性,有文化素质的职业人更是合格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我们强化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基础设计教育及鼓励学生参加竞赛面对未来国际设计的强烈冲击与市场竞争,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元素融入于现代设计,借此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新秀展现于国际设计的舞台,是高职设计教育的远大目标。这需要学校更加重视基础设计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教师在设计教育中,应把美的观念和技能从课堂延伸到自然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从设计中创造生活,把设计的意识和观念带进生活,使学生的设计活动成为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艺术。参加各种层次的设计竞赛,各个选手可以在其中展现自我能力、水平;同时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到自己与其他参赛选手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主学习是成绩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寻找各种不同的知识,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创意的信息资料,通过了解、分析之后并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创意的图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果获得竞赛的成绩,肯定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超越性能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结语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管理;教学应用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拥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创新和推广意识,经常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和实践。专业教师每人建设了2门以上的空间课程,包括授课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总结、讲评提纲、互动答疑、教学课件、理论讲授视频等课程资源,并在“学生中心、工学结合、多方共建、动态更新”四个原则的指导下将各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链接形成了服装艺术设计系空间课程大观园。空间课程大观园教学实践应用反响很好。师生通过“世界大学城”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实现教学和学习资料共享,网络课程资源的开放、互动、透明性与及时性,满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和在线交流的需要,使空间课程成为一个“永不下课的课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时代在发展,现代信息化社会瞬息万变,新的时代对教育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信息化教学应用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世界大学城空间的引入,标志着学校将教育信息化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同时,学校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来保障空间课程、特色空间等项目顺利实施,以达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有相应的管理与之相适应,这种管理必须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空间教学进行有效的督查、并能有效调动教师利用空间教学的积极性,使空间教学改革能形成共建共享、互通有无、良性发展、开放包容的的学术氛围。如何进一步提升空间教学管理建设和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一、空间教学依据云技术手段,教学管理也应该网络化、数字化,以形成节约型、现代型、开放型的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已经迈出了空间管理的步伐。如十项检查中五项:“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成绩、讲评提纲”已经上挂空间。教务处督导、系部督导已经利用空间进行常规教学检查了。空间教学管理可更进一步在空间展开。例如优秀作品展,除了每课结束后,在实训室进行展出外,教师在自己的空间设立优秀作品展出区,各系部将网址发给学校教务处教学空间管理站,管理站将全校各系的优秀作品集中展出,可形成一个永不落幕的优秀作品展示区,供学院及校内同行交流学习,相互提高。如:实训报告单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以往的实训报告单,有些学生不认真对待,有相互抄的现象。课程结束,实训报告单上交后,老师很少能有机会再与学生就课程进行交流与互动。如果采用空间方式提交实训心得,由老师在个人空间发贴,学生跟贴。学生所有的实训报告单排列在一起,学生也能自律而真情实感表达对课程实训的体会。老师就学生的留言,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由传统方式转向依托空间进教学管理,一方面,可节约办公成本,另外,也可形成开放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增加管理透明度。教学的评价,除学生、督导、系部外,老师可通过空间了解其他教师的空间教学实施的优秀之处,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空间教学管理应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并制度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对于管理工作要作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精细化管理制度,需要我们研发一些管理表格,理清一些工作程序,使各系部在管理过程中,管得住关键点,管得住细节处、并提高管理实效。空间课程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之前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几年的实践,涌现了很多在空间课程建设方面的优秀案例,如空间学情调研、表格化教学流程图,实训流程步骤详解图,学习小组,抢选任务、抢沙发等,这些行之有效的空间教学实践的成功范例,应该到了将其总结提升为管理制度的时候了。在空间课程评审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教学资源关闭不开放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空间课程资源应该是为学生而设,为交流互动而存在。教师如果不具备一个海纳百川的胸怀,一个开放学习的心态,这终将影响教师自身成长,影响其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此现象应该有相关制度出台,进行规范化的要求。

三、空间教学管理要注意个性化特征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4

一、第一步“看”———展示教学样品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整体、细致地观察和感悟实训教学样品。与此同时,教师要从玉料品质、设计特色、工艺水平、文化审美等方面简要介绍该样品。例如,笔者曾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国安先生的作品《慈》(见附图)作为吊牌实训教学样品,在向学生展示时作以下说明:“该作品玉料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上乘密玉;作者将其精心设计为椭圆形侧面人物头像;采用浅浮雕和整体哑光、局部亮光的工艺精心制作;佛像以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为原形,用以表达慈祥、慈爱等美好寓意……”笔者以此来启发学生用心鉴赏作品并深入思考。本步骤实训教学的目标如下: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客观准确,理论知识更加具象,创意思维得到激发。

二、第二步“议”———讨论教学样品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训教学样品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教学样品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教师可预先拟出几个讨论话题,实际讨论过程可不拘泥于这些话题。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和争论激烈的焦点,教师可以特写式展示样品,点睛性指明要点。例如,在对《慈》这一教学样品讨论时,笔者预先拟出了这样的话题:若采用其他玉料制作则有何优劣?若设计成方形款式和正面头像,艺术效果如何?若采取高浮雕和单一抛光工艺制作,视觉特色如何?若取材于公众陌生的人物头像,产生的文化审美价值如何?……通过这样的引导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实训教学样品玉料的独特品质、特色设计、匠心雕琢等。本步骤的实训教学目标如下:学生对实训教学样品产生共鸣,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创意、创新、创作的激情进一步增强。

三、第三步“画”———动手设计画稿

教师指导学生用软笔在纸张、玉料上绘制实训教学主题“图样”,俗称“写生”,就是让学生用白描手法精炼地描绘物象。如请学生参考实训教学样品,设计一款人物头像吊牌。设计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示有关要点:因材施艺———也叫“相玉”,要充分利用、巧妙展示玉料的材质;去繁求精———也叫“简画”,要用少而精的线条恰当生动地表达形象;离形得似———也叫“神似”,要使自然造型合理贴切地转化为艺术造型;视觉完美———也叫“审稿”,要使画稿整体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完美性。学生绘图设计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纠错。本步骤的实训教学目标如下:使学生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设计,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巧思奇想,百花争艳,妙趣横生。

四、第四步“做”———上机制作作品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琢玉机器、工具等进行雕刻、抛光操作。这是学生设计创意的最终呈现,是把画稿转化为作品的过程。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提示有关施艺要点:刀法美———刀法是琢玉的基本技法,要力求贴切、有力、精湛和优美;线条美———要把自然复杂的线条单纯化、几何化,视觉上力求舒适,走势上力求规律;纹饰美———纹饰题材要得当,要繁而不乱、张弛自如,要富有节奏和韵律;造型美———以总体饱满、局部圆润的原则,琢磨出壮美或柔美的形体款式。在学生实训操作时,教师要现场观察,精准指导,防止学生“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步骤实训教学目标如下:学生熟悉并掌握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基本刀法和线、面、体的相应操作工艺,能够基本完成去糙、抛亮、上蜡等流程工序。学生通过这个阶段的“琢磨”,才能赋予自然玉料以艺术生命,从而创作出为人们喜爱的玉饰品。

五、第五步“评”———点评学生作品

教师对学生设计制作的玉饰作品开展主导性点评。教师要以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训教学样品为参照,认真分析并讲评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点评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有实训作品按上、中、下若干类分级,并组织学生相互传看作品,使大家知己知彼并取长补短。点评时,教师要从总体上对玉料利用、设计创意、制作工艺、文化审美等方面,分项剖析评述学生的实训作品。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是国内发展第三产业重要的推动力,推动国家发展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提升。作为“十二五”规划中对创新的要求日益提升,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既有着极大的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结构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结构体系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点,因为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艺术设计专业为实用性专业,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产物,也是培养能工巧匠的摇篮地。基于此,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结构应该具备“多面结构性“”双师型人才”。其“多面结构”是指教师传播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仅能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创业的教师,所谓“双师型人才”既为教师,又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不仅可以承担专业课程,而且还是行业的专家,具备非常丰富经验的能工巧匠,面临角色的挑战。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有创新的精神。调整教师的组织结构。在核心的教师结构中,行业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50%以上的教师应具备“双师型人才”结构,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出实践的设计案例。构筑系统化课堂教学体系真正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使学生真正成为实用性技术人才。使学生真正可以把实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验不断积累,以此转化为职业能力。基于此,对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教师结构的作用,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2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兴趣培养

黑龙江民办高等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如何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和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作为培养相应人才的重要研究关键点。

2.1注重以赛代练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兴趣培养以竞赛的方式来体现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参加每年举办的华灿奖、全国美誉奖、创意中国大奖等,以赛代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参加竞赛的基础上增强信心,提高自我认可度等积极影响,培养竞争意识,发现潜能,提高兴趣的培养。

2.2以实际项目为设计标的培养

应用教师和学院提供的一些实际设计项目,让学生们参加其中,进行设计,使学生实践性和创新性加强,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创新全面发展,艺术创造以真实项目为依托,提供奖金等形式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2.3以地域设计特色培养模式

在保证设计人才所必需的课程基础上,根据黑龙江地域特色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和特色专业,如冰雕、雪雕等课外设计课程,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法,对加强学生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知识结构体系,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服务和影响人类。

3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原则

黑龙江民办高校主要培养学生目标为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不求理论性,但求高标准,基于此,强体课程体系,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技能和艺术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所具备有的时代特征和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既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播又注重实践的总结,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使学生把热爱人生和设计专业的强烈愿望转移到努力学习,积极发展,成才就业活动中,为设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

要加大实践实训的要求,拓宽专业能力和服务层面,就必须进行加大实验与实训室的建设,如环境实训室、视觉实训室、动画实训室、多功能实验室等专业的实验教学和教学实践基地等。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力求将实验实训室办成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交流合作的能力,快速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

5结语

找到适合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就是要建立一整套适合当今社会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艺设设计应用技术型人才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我们黑龙江的民办院校,要坚持自然设计,环保设计着眼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大力培养合格的现代化艺术人才,为新中国新经济尽自己微博之力。

参考文献:

[1]董斌,王增成.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对接[J].美术大观,2015(09):133.

[2]徐世玉,黄强苓.探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工程[J].美术大观,2015(09):144-145.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美术;数字时代;数字化教学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我们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与网络,艺术设计专业除去软件课程外,基础课程也不例外。艺术基础课上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展受教育学生的范围。可以说,它是现代网络技术与艺术教育的一个完美结合,也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当今的教育发展趋势,不言而喻,推广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其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网络业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技术依托。网上教学与一般性的课堂讲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不把握网上教学的特点,它的实施就可能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组织实施网上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各课程学习的不同特点,如果不能将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课程学习的特点真正结合起来,这种网上学习也只是一种花架子,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美术鉴赏》课程而言,它既具备很强理论性,又有极丰富的直观感受性。学生经常只一味感受直观的图象音频,而忽视重要的理论知识,从而无法在本质上提高审美能力。如何针对这些情况,摸索出适合技工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数字化教学方式,就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尝试中发现,数字化教学对美术鉴赏课来说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抓住其特点,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网络设备及相应的技术准备是数字化教学能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网络是实施数字化教学的载体,相应的软硬件支持则是实施网上教学的保证。为了避免在数字化教学中因出现不必要的技术问题而延误教学的实施,无论是在教学实施之前,还是在教学实施之中,都必须有相应的足够的技术储备准备随时应付突发问题,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首先,由于授课的电脑实训室是轮番使用的,很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教室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这是课前对我们教师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其次,我们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试验,对有可能出现的由于误操作而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应对之方。比如,进行《民间美术》数字化教学,做的网页上有一个音像资料观看的内容,它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的认识而设立的,但是我在课前检查中发现,实训室的一些机器上并没有安装音像资料需要的播放软件,所以,在教学的主界面上做了下载插件的链接。但是,在试验操作中发现,实训室的电脑安装了硬盘保护卡,每次重启后,前一次的设置都将变成无效,而播放软件的安装正是需要重启来完善设置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个人就不能解决了,必须要通过机房管理人员来实施。而上课后,尽管对有可能出现一些误操作的地方进行了专门的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了错误操作,导致其学习任务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技术和器材准备,才能保证数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尤其在面对电脑应用能力层次参差不齐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就更需要精心的准备了,有备方能无患。

2网上学习必须给学生明确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规定学生不同时段内应完成的主要任务,使数字化教学更具效率

在实施数字化教学时发现,如果不给学生规定任何的定量任务,学生的思维可能会离开课堂而进入到网络的其它地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想出了分时段进行数字化教学的方法,即将教学的时间分割为几个时段,在每个时段内规定一定的内容,时段结束后进行小范围的抽查,以使学生真正完全投入到数字化教学的内容之中。这样,通过各个时段教学的具体成果的累积,以此来达到整体教学的良好效果。以组织实施的网上讨论为例。在组织网上讨论时,将讨论分为几个时段,每个时段讨论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到了时间,教师根据大家发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发言。这样,既保证了大家在讨论时集中讨论点,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又使讨论结束后大家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通过教师的总结发言在这些有争议的问题上形成共识,达到讨论的最终目标,使讨论真正做到收放自如。而每个时段内容题目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这些问题既是大家见解不一的地方,也是我们讨论的大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这些问题贯穿起来,就是网上讨论所要解决的大问题。这样,通过对各个时段的问题的解决和把握,师生最终在讨论的大问题上达成共识,使讨论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网上讨论这种教学形式,在理论内容多的网络教学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具有独立的见解,对问题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他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在网络上及时发表自己对某作品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辩论,这种讨论会在很多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数字化教学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7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保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将教与学充分结合起来,而且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更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的标准。所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营造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运用于社会的氛围。首先,对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提出要求。以此作为建设的指导性体系,通过各种资源的相互配合,再现实践环境的真实场景,聘请资深的职业讲师,为学生讲解平面设计职场中的文化、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平面设计在职场中如何发挥作用,同时将员工平面设计的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其次,实行校内基地校企联合的运行模式。学校与企业商讨达成一致,由学校承接部分企业的平面设计业务,学校必须保障平面设计业务完成的质量,同时聘请企业内部员工作为校内基地的指导教师或相关负责人,促使学生在校园中感受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其正式进入社会岗位提供经验。最后,以经济效益为基础通过不同途径实现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尽量贴近真实的企业单位。学校可外派平面设计的教师到社会企业中去,学习企业的运行模式与运行规律,致力于创造具有企业氛围的校内基地,或者定期组织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交流会,借鉴外校成熟基地建设经验,在保障自身校内基地的建设水平的同时提高平面设计教学质量。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点,校外环境中所包含的平面设计知识丰富多彩,同时学生在校外环境中实践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指导和培训,所以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建立以校外环境为主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基础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与校外企业的高度配合与融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毕竟校外企业是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基础的,校外基地建设不论是在合作伙伴上还是在合作模式上对校外企业、高校都是有挑战性的,因此校外基地的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校外基地对合作企业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方面要保障学生可以在校外基地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提供合适的岗位,帮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由此高校与企业才可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第二,注重合作企业的内在素质。部分校外企业看重高校专业人资的丰富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在校外基地刻苦实习但是并没有取得任何效益,滋生消极情绪,这对企业和高校都是不利的,因此高校在进行校外企业合作时,一定要注重企业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期间,高校应采取跟踪服务的措施,确保学生在校外基地中可得到专业的平面设计指导,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第三,校外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校外企业合作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学生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校外基地的教学模式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如,某些平面设计企业有淡季、旺季之分,高校可与企业商讨,在校外企业业务的淡季,可在职场中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促使学生在适应企业环境的基础上学习到专业的知识;在校外企业业务的旺季,初期可挑选比较优秀的学生首先进入工作岗位,然后逐渐将所有的校外基地实习生安排到岗位中。学生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与高校共同决定的,可采用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管理模式,如学生在校外基地的工作内容由企业管理,而其生活、学习方面由学校管理,双向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如此才可促进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给予了高度的期望,高校应培养高素质的平面设计人才。

本文作者:庞迎庆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第二篇

1单科教学,不便于融会贯通,不利于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首先,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软件操作课程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方正飞腾、方正书版、3DSMAX、AUTOCAD等,以前我们采用的都是类似《Photoshop平面设计教程》类的单科教程,每节课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一门软件的某些工具(命令)进行案例教学,一个案例做完后不知道这个工具(命令)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哪个地方会常用,做好的案例也不知往哪儿用,时间长了学习积极性被打消了,这个工具(命令)的用法也会因为印象不深刻,记忆不牢固而忘掉。也就是说学只是为了学,而不是为了用。其次,每门软件都有它的特色,比如Photoshop在图像处理方面有很强功能,这是其他软件所不能及的,在绘制平面矢量图时CorelDRAW和IlluStrator无疑又是最方便的、方正软件在报刊杂志排版方面又简单又快捷,3DSMAX在做三维立体构图时功能又是无可比拟的、AUTOCAD在制图方面又是强手。平时我们每个老师只熟悉其中一门课进行教学,遇到一个实际任务,往往仅凭一个软件很难快速完成,学生在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方面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工作中的综合设计要求。经过企业专家的访谈和论证,老板想要的毕业生不是只会某个软件的操作员,而是有较强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应变和创造能力的设计师,这就是说我们以前的实践教学内容远远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和需求,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使我们的教学任务变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业务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再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2多个学科横切,重组教学内容,教材就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

经过到企业的多次实践,和企业专家多次交流沟通后,我们专业的老师有一个共同认识,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就应该是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从接到客户的一个要求开始,到分析、决策,设计多种方案,确定方案后,打印印刷、裁切出成品、客户提货等,整个工作流程都应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那么我们的课程内容如何体现呢?教材又该怎么编写呢?我初步认为我们不按软件来分课程,按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分课程,至少分四门课程《数码图像后期处理》、《网站美工》、《印刷前期排版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比如《数码图像后期处理》一书则主要是PhotoShop软件调图修图功能的应用,项目一:婚纱影楼的数码照制作(5寸照、7寸照、写真照等),项目二是证件照制作,(1寸照,2寸照、驾照、身份证照、护照等)项目三:婚纱照制作(婚纱相册,大幅婚纱照,电子相册等),这块可能用到电子相册制作软件或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教程。《网站美工》主要针对网站设计前期的静态网页设计,主要是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素材的调色、再加工,网页插画设计等知识点。再如:《印刷前期排版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两本书以CorelDRAW软件或IlluStrator软件操作为主,针对不同的任务用到什么软件,教什么软件,比如每幅作品中都有数码照片的调色和图像再加工,那就讲Photoshop的调色技巧,书籍装帧项目中书内页排版就讲方正飞腾软件,封皮就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软件,这两本书我们主要提取了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彩页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报纸排版设计、异形不干胶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板面设计、字体设计、卡片设计。这样,我们把教材就变成了企业中常用的工作任务,我们的一个项目任务涉及到多个软件的操作技巧,用到哪科就讲哪科,教会学生把所有学科融会贯通起来,灵活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每一个项目涉及到不同的输出工具和制作流程,学生每学完一个项目就能实实在在地掌握这个项目从始至终的工作流程和技巧,到企业中就能很会适应工作环境。

3投身企业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适应教师岗位更高的要求

课程内容改革后影响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学生,杜明汉院长强调:“现在,在知识的海洋里,到处都是知识,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接受知识,学生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接触事物的时间,速度比我们老师接触的又早又快,老师不再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也不是最权威的,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呢?”我想我们以前把教软件操作当作教学重点是个误区,我们应该利用最多5%的时间教会学生学习软件里的命令和工具有哪些?怎么用?把95%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去根据客户要求调研,分析、决策,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把一个个满意的作品交上来。至于调研可以直接去市场调研,也可以到网络上调研,也可以同学们互换角色模拟调研,必须让学生到实践中寻求他想要的答案,在调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对新任务的分析决策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便是老师指导加引导的时候,可以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启发和辅导,从而让学生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作品上交后,还要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同学们每一次创作后都能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取长补短。这对我们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掌握一门设计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从一门软件的精通到多门软件的精通,从参与企业实践,到能独当一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都需要教师静静地潜下身来,谦虚认真地向企业专家学习,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把控课堂上的每一个节奏,才能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才能把每个技能点落实到实处。

总之,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才刚开始,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生一起去创造新知识、新技能,做好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

本文作者:许淑红工作单位: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

第三篇

一、对策略型设计的分析

策略性设计的出现成为时尚的象征,在市场营销的观点下,策略型设计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设计,而是将营销与其涉及的范畴进行融合,使各类营销方法在产品的上市、入市和成市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效果。策略型设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促进了平面设计师的市场化。优秀的平面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对设计软件的熟练掌握;其二,具备准确把握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其三,具备丰富的创意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对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其四,掌握与印刷有关的知识。策略型设计时代对平面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面设计师除了要掌握以上技能,还要促进自身向分析者角色转变,对营销策略进行掌握,从战略角度对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因此,在策略型设计时代,设计将不再是独立存在的部门,而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整合和共同参与。

二、现代市场与策略型设计的联系

在现代经济的竞争中,策略型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因为策略型设计具备实效性、系统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不同于普通的策划服务和单纯的设计,策略型设计往往在营销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在设计中融入产品营销的精神内涵,对产品形象进行优化,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如,可采公司在设计“可采眼贴膜”时,最初由于受到产品形象的影响,并未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可采公司通过改变设计方向,从策略型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产品的包装进行重新设计,最大限度地凸显“可采眼贴膜”的特色,进而获得了顺利的营销进展,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可见,策略型设计可以充分体现企业的性质、产品的特性、销售和营销,改变企业对设计的认识,不断为企业创造效益。

三、策略型设计时代对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

1.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策略型设计时代更加注重设计师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但目前部分平面设计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保守的教学方法,往往不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增加探索性话题,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评估,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设计的原则。另外,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创造,让学生深度挖掘设计方案的潜在因素,让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融入社会。

2.对教学知识体系进行完善

在策略型设计时代,平面设计教学要增加对市场营销知识的补充,在平面设计教学的知识框架中增加市场营销策划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平面设计教学在专业设计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并未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市场分析学课程和广告策划学课程,或者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只是采用单纯的理论传授,没有帮助学生对市场做出理性的分析,使开设的教学课程形同虚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提升学生的市场综合分析能力。为此,在实际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的传授和讲解,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邀请经验丰富的广告策划人为学生上课,组织学生到策划公司进行学习和观摩,让学生对设计的流程进行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认识,激发学生积极创新的主动性。

平面设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应该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伴随着策略型时代的到来,业界不能再将平面设计看做单独的产业,要加强平面设计与现代市场的联系,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高校要认真对待当前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问题,要从策略型设计的角度出发,促进平面设计教学创新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作者: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工作单位:姚文婷

第四篇

一、系统化资料库夯实传承的基石

民间美术植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间美术传递出的情感也是最真实质朴并且极具感染力的,在表面的实用性的同时,也潜在着许多最初始的文化观念与习惯。首先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的特点,其次在色彩方面,独特的大胆用色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语言,或热烈大胆、或素雅沉静。对于从事平面设计教学的教师来说,多姿多彩的民间美术既是各地不同地理人文环境下地域文化最直观的反映,也是指导学生开拓创作理念的不竭源泉。借用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名言:“我们的脚下埋藏着巨大的矿脉,我们需要的是发现的眼睛。”[1]民间美术图形造型上取法自然,但又不拘泥于自然,如何运用平面设计语言正确、充分地传达民间美术的精髓,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将其应用到设计中去,是我们在教学中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因此,建立系统化的民间美术资料库对于设计教学来说刻不容缓,作为传道授业的一线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合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资料,进一步挖掘开拓民间美术的地域特色,建立翔实的系统化资料库,夯实文化传承的基石,为平面设计实践教学提供大量充分的可借鉴的文化资源。

二、从教育出发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研究民间美术图形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相关或交叉学科也开始意识到民间美术的借鉴利用价值,在一些民俗特产的品牌及包装设计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符号的利用不仅涉及造型技巧、色彩等方面,也强化了文化意蕴的利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如今很多优秀民间艺术已经失去了实用功能,即让艺人获得收益以维持生计的功能,这就使优秀民间艺术只能作为业余爱好被继承,而不能作为职业被继承和发展,一些爱好者很难投入全部精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部继承尚且困难,发展就更无从谈起。因此,一方面,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老艺人特别是有绝技的艺人,抛弃固有的成见,开门授艺、广收门徒,这样,即便优秀民间艺术失去了实用功能,仍然能在众多的爱好者中得到保留,让更多的人去学习、研究和创新,才能使得民间美术后继有人。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全部推给政府,高校教育也应有所担当,作为高校教师要深度调研民间美术的特点,与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一起潜心研究。优秀民间艺术的发展最终是要以市场的承认为基础的,在平面设计教学实践中寻求更加贴近市场的设计选题,培养一批民间艺术带头人,让优秀民间艺术在实践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通过有效的图形信息传递帮助民间艺人打开市场,提倡和鼓励当地群众消费优秀民间艺术,让优秀民间艺术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与人们的生活一同存在和发展,也只有让优秀的民间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找到其应处的位置,才是对优秀民间艺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才能推动优秀民间艺术与时代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从教育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在设计中强化民间美术的挖掘不仅能为设计创造附加值,更重要的是能够产生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品牌文化的了解,产生心灵的共鸣及对品牌的信赖感,延长其生命周期。民间美术的传承恰恰说明了普通民众对美永不停息的追求,更说明了民间美术不随时间的变迁而泯灭的重要性[2]。综观目前国内的设计,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作品在盲目抄袭拼凑中,失去了形式的存在的本真。要让优秀民间艺术保持原汁原味,防止形式存在而内容死亡的行而上,也就成了平面设计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于设计的消费者来说,面对一个新的设计,必然是要先在现有的世界中为其找到一个可联想的“原形”,才能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进而产生心灵的认知与认同感。这种“原形”作为客观现实的存在,实际上就是现存的“文化”。民间美术在图形上善于用比喻、借喻、谐音、双关、暗示等方法,委婉含蓄地传达出美好的祝愿与祝福,如传统图案中喜鹊和梅花让人联想到“喜上眉梢”,松与鹤的形象寓意着“长寿”,牡丹体现“富贵”,猴子骑马代表“马上封侯”等。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输灌这些理念并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熟练驾驭图形的能力,在创作中善于运用这些优秀民间美术的图形符号语言,既符合大众的审美和思维习惯,同时又美观大方、含蓄委婉地传递了民族文化。将民间美术中纯真质朴的情感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使作品传递出本源的自然美感,这样的设计本身是在传递着一种文化,同时也是在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

四、从教育出发引导学生继承创新

文化传统影响着设计,设计又创造着新的文化。任何一种优秀民间艺术的存在都只是一个过程,时代的发展导致人们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和发展,使一部分民间艺术失去创造财富的功能和既有的审美群体,开始逐步远离人们的生活直至远离人们的文化视野,再加上对民间美术重视和保护的欠缺,也导致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陷入困境甚至走向消亡。民间美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思想[3],对于平面设计教学来说也是如此,要引导学生继承创新首要的问题是要杜绝抄袭,继承不是简单的克隆和元素堆砌。面对一个新的设计,消费者必然要先在现有的世界中为其找到一个可类比联想的原形,才可能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进而认知并且产生认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符号的形式特征的抽离、提炼与整合,在塑造新形象的同时又保留原来符号形式的感知意味,这才是继承与创新意的核心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设计不停留在符号的表面上,而是深入研究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其结构,再加以沿用,使设计紧跟时代脉络,体现独到的设计构思;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创新,在学习民间美术造型特点的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摆脱既往的符号表面形式及其之间的形而上的模仿,以全新的形式结构诠释、发展品牌理念,这既是文化符号意义上的表达,也是我们追求民间传统文化应用于平面设计表达中的最高境界。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艺术与科学、艺术与设计的界限不再是那么的泾渭分明,在生活设计化的今天,新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构筑了新的价值观,新的文化观引导新的个性与流行的趋势,借鉴民间美术的原生态艺术来发展平面设计,将民间审美文化的原生形式合理地融合在设计里,是新时期设计师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推动民间美术与平面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品牌,不仅扩展了传统民间美术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是一种重要的设计策略,优势互补、双向通融,这也是提升平面设计教学质量的根本意义所在。

本文作者:张惠工作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第五篇

1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1广告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课程的发展不够理性

毫无疑问,广告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了广告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但是这股热潮也让人们丧失了对广告行业的理性预期和评价。高校在缺乏必要师资力量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广告学专业平面基础设计课程教学快速膨胀,虽然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难以保障。与此同时,社会观点也对高校培养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人才产生一定的误导,广告学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远远要比人们认为的要复杂的多,不是懂一点电脑知识、有一点创意就可以的。

1.2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同样也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创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摆脱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调动不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授课内容主要围绕着课本中色彩、版式以及字体进行,与社会需要脱节。第二,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期间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广告学专业的平面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目前,高校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过于强调专业素质,忽视营销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

1.3缺乏专业的广告学专业平面上设计教师

广告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兴起比较晚,很多广告设计的教师都是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出身的,尽管他们拥有高超的审美品位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但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缺少广告学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广告运作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而且也缺乏广告面向市场的商业解读水平,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对受众心理以及什么需求的分析不够,很可能会过分强调唯美的意境的塑造而忽视了受众心理、投放方式以及广告调查的研究,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2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1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

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首先要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多元化视角下的符号、元素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信息理念和受众需求将不同符号应用到广告设计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2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广告学平面设计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不免感到乏味、枯燥,调动和不起学习积极性,因此,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应该由理论转化为图形以及符号的欣赏和创意方面。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优秀作品,感观刺激让学生感受色彩、图形、结构的组合以及变形,通过平面、二维、三维图形的一次展示,让学生体会混维空间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引导学生大胆创意,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形式以及肌理来加强视觉冲击效果。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宽松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空间内。肆意展开灵感的双翅。

2.3调整教学安排

传统平面设计基础课程过分强调学生对于平面设计韵律以及色彩组合规律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生动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严谨性,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时期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在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侧重学生对于图形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广告学专业的特色为基础,并立足于与社会现实发展需求,不断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和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本文作者:陶柯工作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第六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典型“任务”来完成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建构,“任务”要求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有着密切联系。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移植到具体岗位工作的代表性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研究,了解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使用适当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平面设计实训概述

“实训”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其实质是以特定岗位的职业活动为中心设计、依据解决相关职业问题的逻辑线索组织、将有关学科的知识领域融合到技术应用领域的能力本位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效率高,更适合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平面课程设计实训则是按照职业平面设计师的标准,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训,通过模拟实际岗位工作环境,引进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实训过程采取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市场,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在整个课程安排中,着力体现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通过任务、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将知识点和职业能力实践融进课题训练中,彻底改革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平面设计类实训课程的现状

1、实训课程整体现状不乐观

通过对我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图形图像处理以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四个专业的调查,了解到我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在学生二年级时分三个方向(平面、视听、网络)进行相关课程专题学习,结合项目课程实训,以及毕业实实训(学时:14周,学分:14),此外数信学院的图形图像专业以及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也开设相关课程。虽然有相关课程但是课时却很少,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训课程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3.21%对于目前平面设计类实训课程安排表示满意,高达50%的学生认为很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占14.29%、7.14%。

2、实训内容理论化,脱离岗位实际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不满足我校的实训课程现状,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实训内容过于简单,只提交一些简单的作业,达不到实训的强度;二是仅仅是理论课堂的延伸,实践性的操作,未涉及实际岗位工作,更没有真实的项目任务驱动,达不到实训的深度;三是实训缺乏体系化、系统化,学生接触的是孤立的知识点,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到对岗位实际工作项目、流程不知道,只知道知识点和相应操作,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将课堂上的理论只是应用于实践中,更别说创新了。

3、实训方式简单化,课堂知识延伸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实训只是在机房做些简单作业,大都以教师讲解理论,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作业一般是教师自己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形式融合,跟岗位实际工作项目任务联系不紧密,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更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实际任务深度和广度。图形设计专业有简单的实训,接触到岗位工作实际任务,但是比例仅仅为1.79%。调研中的其他专业学生目前的实训大都是理论化、简单化的做作业:以理论讲解演示方式进行实训的高达44.64%,而注重能力和岗位工作任务的仅占23.21%和1.79%。

4、实训师资严重匮乏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实训教师严重匮乏,相关项目的实训均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和有工作经验的企业指导人员。实训课程由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兼任的高达43.64%,18.18%实训的由本校相关研究的教师担任,拥有专业的指导教师的实训占29.09,而涉及到企业专员的实训仅为9.09%。

5、实训基地建设落后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平面设计类的实训基地几乎没有,实验只是在机房操作,由于机房设备数量、性能、开放时间等有限,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项目本身的意义,所以实训也就成了仅仅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已。调查中很多的学生提到并建议实验设备尽快健全、改善,实验室管理开放化,在学生课余时间全面开放,勿仅限于上课时间开放,让学生能用有充分时间和空间去完成任务,做好实践。同时还迫切希望尽快增设企业实训基地,校企联合使理论与市场接轨,并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驱动,了解相关岗位工作实际流程和细节,以实现实训和就业的无缝接轨。

四、构建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议

1、实训任务真实化

平面设计类实训课程的最终任务是将学生带入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环境中,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使其更符合岗位要求和专业要求,实现学以致用,为学生以后的顶岗实习或就业做好准备。因而无论是设计理念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企业项目培训还是综合培训都应该尽可能引进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或尽可能模拟接近于真实工作的任务。

2、实训教师联合化

实训课程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类课程改革举步维艰的问题所在。由于实训涉及知识点一般较宽泛,且许多内容涉及岗位工作具体流程和新技术新设备等领域,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布任务和进行指导。因此建议采用“专业教师+企业技工”模式,将熟悉教学的教师和企业岗位工作者结合能很好解决不懂企业实际亦或是不了解学生等问题,无疑会明显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3、实训基地完善化

在改善实训场所上,可以借鉴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模式。实训前期在高校进行,通过校内实训来模拟企业的具体工作任务,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经过学校的前期实训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项目能力与经验,这样到企业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岗位工作之中,也便于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完成企业的项目任务。

4、实训管理体系化

平面课程实训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践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也尤为重要。课程体系管理,构建课程指导小组,负责对实训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编写实训课程大纲和实训教材,制定实训具体计划,安排各环节实训课程。教师体系管理,健全实训教师队伍,包括专业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校内外实践指导老师,教学督导等。领导机构管理,设立领导小组,由系主任带领,主要负责监督与考核。对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计划、教学指导老师实施管理,建立和创立各种管理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档案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等。

5、实训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最主要目的是改进和反馈,运用各种方法考核学生成绩,根据结果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和教学的发展。评价标准应该以行业企业制定的岗位能力为依据,来考察学生的和标准的符合度,这样才更有实际意义。评价内容主要是岗位见习和能力实训,综合实训包括实训过程学生的出勤情况,小组参与情况、实训报告、项目完成等等来评价。

五、结语

论目前高校对校内实训都很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实训场地小,实训时间、空间都有限,实训与岗位任务实际关联性不好保障,不足以满足大量学生实践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辅助实践活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扩充试验基地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定期企业实训将学生下放到具体工作岗位进行体验学习,当然也可以和企业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总之,实训课程要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整体上提升,要让实训课程收到真正的效果。

本文作者:李建英王清清次晨阳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第七篇

一、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职业学校在师资力量的构建上存在思路模糊的问题,让美术专业、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承担平面设计教学,这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实践锻炼,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结构也不够完整,他们出具的作品本身就存在设计力不足的问题,更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总体来说,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二)教学资源十分有限

平面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对设计者的创造力、想象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在广阔视野、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开展设计活动。但职业学校对该专业的认识尚有不足,且受自身条件的约束,致使校方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十分有限。学生设计素材的获取和设计创意的产生还停留在教师传授和网络查询阶段,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局限,影响学生的创造力。

(三)专业特性难以凸显

平面设计不同于简单的绘画或是软件操作,它需要设计者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强大的创造力、独特的表现力及正向的鉴赏力。在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常常对这些专业特性持忽视态度,或受制于教师水平、教学资源等因素而使专业特性难以凸显,使平面设计流于单向、枯燥,缺乏生命力。

(四)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职业学校在专业接收方面往往不设门槛,不对学生做基础要求,导致很多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学生仅凭喜好进入该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基础薄弱的问题给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障碍,专业提高也很难实现。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之后却掌握不了专业技能,对其顺利就业产生很大影响。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方法

(一)转变师资,引入思路

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准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职业学校在进行教师选择时必须转变思路,确保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拥有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当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师都并非科班出身,仅凭借熟识平面设计软件这一条件来承担教育任务,对绘画、艺术、文学、营销、消费心理都缺少深入理解,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在引进教师时可以考虑外聘广告公司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平面设计,能够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拥有高水平的设计能力,从而获得择业中的竞争优势。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要培养出真正的设计师,职业学校在平面设计课程设置上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调整,既要符合专业特性又要确保学生能够切实掌握设计技能。首先,要将文化课与计算机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兴趣,例如将语文课与广告文案课融会贯通,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引领学生进行优秀广告文案的欣赏。其次,课程设置要尽量多元,除了基础的文化课、专业课、计算机软件课之外,还应增设摄影、鉴赏、营销学等课程,使学生设计的作品更有根基,更能迎合市场需求。再次,对于计算机软件课程来说,教师要注意进行细化,体现课程的交叉性。比如将课程解构为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排版设计、海报设计等,使教学更具方向性,学生也可获得更加专业的技能。在交互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设计软件操作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三)丰富设计教学手段

职业学校中以往的平面设计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不到切实的锻炼,势必难以适应就业需求,这就需要平面设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手段探索。首先,要设立小班化教学模式,这是由于学生在设计思路、素材运用上有很大差异,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与指导,辅助学生拓展思路,进行创新,而这只有在小班中这种一对一的指导中才有可能实现。其次,教师要将临摹教学与创新培养结合起来,鉴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创新不足,教师在前期可以将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带入课堂,让学生进行临摹,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版式、色彩、审美概念。在学生不断积累的同时,教师要提出创新要求,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设计思路,将新的创意与个性带入设计当中。只有这样,设计作品才能更有灵魂,满足企业的平面设计需求,辅助学生顺利就业。

(四)开启校企合作模式

在职业学校办学中,校企合作是一种实效性较高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真实工作需求,使他们找到能力提升的方向,还能够实现企业定点培养,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于平面设计教学来说,更应注重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发挥能动性,积极与优秀广告公司建立合作。例如,可以将广告公司内成功的设计作品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对成功作品的设计元素有基本的了解;或将公司内资深设计师请到学校,开办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近的设计理念,明确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还可以让学生进入到公司实习,感受企业氛围,接触真实设计案例,这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作用巨大。学校要将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促使学生的设计水平更加符合就业需求,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总之,职业学校在开展平面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师资水平、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合作模式上进行探究与改进,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促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本文作者:肖书峦工作单位:襄阳市技师学院

第八篇

1实施“学用合一”的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现有教材不能适应岗位能力培养的现状,我们根据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坚持知识与能力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将工业产品设计(CAD)、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平面设计、动画片制作等比赛项目的竞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广告设计师、包装设计师、印前制作员等岗位的应知应会纳入教学内容中。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改革,切实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技能鉴定一次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省市技能大赛的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

2探索模块驱动实训教学模式

围绕人才培养层次,立足岗位能力需求,以代表性工作任务为单位设置实训模块,以驱动推进为手段,整合模块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建设满足项目实训的教学场所,编写实训项目指导书和任务书,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我把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定位为图像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印前制作员等3个岗位,设置12个模块,整合为3个典型项目。模块驱动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巩固了学生岗位能力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建立多元参与的评价模式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双主体、重过程、企业化标准”的评价模式。多元性原则强调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的内容多元化。(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企业共同参与评价,其中学生主要是自评和互评。(2)评价方式和手段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操作、作品、设计项目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3)评价内容多元化。体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养成、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体质、文化理论、专业理论、实践操作、岗位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评价;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与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比如我在图像设计师这一个专业定位上,提炼了证件照制作、婚纱照制作、画册制作等3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化为若干个具体任务。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任务都对学生进行考勤与纪律评价,每个模块组织学生对实训作品进行小组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等。最后,模块包括的每个任务的考勤与纪律的过程性评价与模块作品的学生、教师和企业师傅等各方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该模块的分数。期末考试时,将模块的平均分数和期末考试分值再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出该课程的分数。顶岗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要对每一个实习生进行评价,作为推荐就业的直接依据。

课程改革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教师,所以必须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抓手,采取培训进修和“下企业”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双师型”骨干教师的比例。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不断增强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选送优秀教师到高校进修、到名企实践,促进教师动态、实时掌握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前沿,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聘请行业内优秀平面设计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实施“传、帮、带”教师培养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从而建成一支师德风范优、教学水平高、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本文作者:吉新华工作单位: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

第九篇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

本次实践课程,主要对象是职三电脑美术专业学生,前提是他们已经具备职一的美术绘画基础,职二掌握图形图像处理以及相关设计绘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这些前提条件都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做好铺垫。为了适应社会和学校自身的发展及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在平面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上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掌握专业设计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跳过企业的适应期,基本适应从事平面创意、平面策划、印刷制作等平面设计工作岗位。以岗位培养为出发点的实践课程,是以企业平面设计岗位情景的课堂模拟方式进行实践课堂教学,把企业的工作制度、工作形式等引入课堂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轮流任职平面设计企业中所需的不同岗位,负责相应工作内容,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模拟。从承担项目、市场考察、分析研究、创意设计,到完成设计、印刷成品等,全过程由老师监督指导,通过这一方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就业。长期以来,本校与周边一些广告企业一直建立着合作关系,为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有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学中也聘请过平面设计师进课堂为学生讲学交流,针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带领学生到平面公司实地考察,了解设计师、印刷一线工人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对企业分工有更为直观的认识,这些实践交流活动十分受学生欢迎,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作好铺垫。

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出发点的实践课程内容

学生进入毕业班,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全面展开,学校提供室场成立设计工作室,为学生设计提供设计实践的平台,并增设工作室窗口,服务于校园,为学校平时的各种活动设计海报,并通过设计竞赛方式选拔优秀作品在校园展示宣传,让实践课程更进一步得到拓展。

(一)虚拟项目设计流程的实践教学。设计项目是职三学生在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设计理论与技术技巧以后进行的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设计、制作、印刷、成品包装装饰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进行命题设计,完成六大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产品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画册设计、产品广告设计、传单设计、艺术绘画创作等六大类等。这些设计项目由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分布任务,并邀请企业设计师作设计指导,学校提供了配置较好的电脑室,50人的班级,分成了10个小组,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每组成员分别完成六类作品。设计项目确定下来后,便着手组织学生市场考察研究,了解设计任务与市场的关系,写出调查报告,各组确定所要设计的具体内容。随后各小组开始拟定几套创意方案草图,确定设计方案后开始进行电脑制作。以设计项目为目的的工作任务实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平面设计流程以及以及印刷制作所用的软件以及文件格式,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通过实践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发现设计所遇到的问题,并自己行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随着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电脑美术班学生的机房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充分满足了学生在设计与创作过程中所用的设计软件。

1.设计初稿的拟订。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确定自己要进行的设计方向,拟订作品的表现形式,达不到要求的作品重新构思创意与制作,激发学生深入构思创意,为求作品精湛,初稿经过各自反复推敲,由专业老师把关确定下来,为下一步的电脑制作作好准备。

2.效果图的制作。作品的电脑效果图主要通过photoshop、Illustrator以及coreldraw等几个设计软件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作品效果图的尺寸大小、色彩模式、格式等,为后面的作品成品印刷要求作准备。制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技术问题,老师得及时给予指导,技巧运用,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色彩运用是否协调,产品形体塑造透视是否准确得及时给予更正,各组成员建立团结的合作关系,遇到问题先在内部解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品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竞争能力。3.作品的排版。各小组设计制作完成作品以后,接下来就是印刷前的排版,因为这个要考虑到印刷费用问题,所以,怎样排版更合理、更节省经费也是个大考验,各组在作品进行排版前,得按广告公司的印刷机器的尺寸规格编排,印刷后还得将各个作品分别裁剪成独立作品以便做最后的包装与装饰,这点得由专业教师引入指导,学生细心操作最终得以完成。

(三)企业实践锻炼,体验实际工作流程。作品制作并排版完成,下一步工序就是送到广告公司进行喷画印刷,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企业体验,通过观看印刷工人印刷出图,成品过膜,裁剪等一系列工序,然后由工人引导学生亲自设计师参与提问,主要针对学生的优势给予鼓励,并对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最后各组的总分统计,评比出优秀作品。通过这次实践课程教学探索让我们的课堂与社会接轨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从中获得一些心得和体会,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更明确了,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成果有了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但是,这实践课程教学探索只是初次探索的一个有益的尝试,我们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也因条件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实践教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想法,能够拓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或相近的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思路,本着学以致用为目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应市场人才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创作人才。

综上所述,中职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必须结合本校实际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出发点,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做结体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学生喜欢实践探索的心理,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中的主体。

本文作者:曹阳工作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第十篇

一、创新的办学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缺乏灵活性和高度同质化的大学传统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大学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阿尔托大学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芬兰政府改革高等教育体系的产物。以“创新”为办学基调,以建设“世界最好的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为使命、以创业型大学为依托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阿尔托大学的创新办学理念,不仅包含创新知识的产生,还涵盖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以及创新知识的转移、利用和创造新需求的创新活动,是一个知识集成应用的过程,阿尔托大学注重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建构,保障创新质量,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办学使命,旨在把争取自身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相结合。从确立独立法人地位、建立董事会制度、企业化的运作方式,资金来源多元化,到设立设计工厂、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等,阿尔托大学诸多举措都是以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基础的。

二、设计工厂——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创新教育平台

设计工厂是学校通过内外着力,建立的一个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能力有机生成的生态系统,即知识集成应用能力有机生成系统。在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我们参观了设计工厂里面的著名芬兰知名企业iittala公司的产品研发中心。学校发挥的地沿优势和场地资源优势,把知名的、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的设计研发分部引进学校,实现了产、学、研、用的高度融合,在这里,学校成为企业的智库和人才基地,企业也成为学校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提供了平台。在设计工厂里,企业的设计主管,主笔设计师可以更多机会地成为设计课程的教学力量,而学生的一些设计课程也可以和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相链接,教学内容鲜活、实用、而且始终与实际联系,紧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和趋势。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里著名企业ilttalide的产品研发中心里,很多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读期间就在企业设计师的带领下参与了产品的研发而且表现突出,其作品被企业采用并生产,一毕业就被这些大的企业留用,他们的设计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这种模式,使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配备,学生课程实践这些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解决,教学效果良好,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也有助于企业的产品研发在人员、条件的配备上一直保持在学科的前沿水平。实在是一个多赢的合理运作模式。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的产、学、研、用不再是相互分离的,是一个交互作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显然,第一次学术革命形成的以教学和研究为使命的大学功能定位难以满足这种要求。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呼唤大学把知识的转移与应用纳入功能范畴,并肩负起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第三使命”,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强大的创新辐射作用。因此,设计工厂,为设计服务社会的设计实践教学开辟了一条具有参考意义的路径。

三、科学、灵活的教学模式

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设有艺术系、数字艺术及媒体系、工业设计系、服装设计系、陶艺系等,在汉娜女士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各个系的教学空间和实验室。据介绍,设计学院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均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满足行业需要为本位来设立,以“适用”为宗旨,并根据实际需要每年作一定的调整,因此,其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由于以学生能掌握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为目的,设计学院的课程目录和内容并不固定。在教学上大多数的课程是聘请本国或国际一流的设计大师做讲座或带领课题研究来进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图书馆有充足的藏书,他们有大量的参考书目需要阅读。设计学院的教室多为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以课题讨论为主,以答辩和提交实物结合的方式来作为课题的作业提交。在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室内设计、材料设计和工业设计方向的本科生学习和课程安排都是基于设计项目,每年学院都会进行50-60个项目,每个学生在4年中大约能参与10-16个项目。学校每年都会承接许多设计项目,但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获得充分赞助,而且在芬兰高校活动很难获得商业支持。甚至有些公益性质的项目,其实政府并未出资,设计费用主要来自学校的日常经费和小部分商业设计机构赞助。但是,校方认为,学校方面获得的回报不是简单用钱能衡量的。一方面,这种项目为学校维系了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增加了学校的声誉。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获得成长,毕业后也更容易得到商业设计机构的认可。这也意味着,接受了用户体验、战略创新、服务设计等专业教育与训练的学生们,将通过不同的设计角度与各自的专业背景来探讨问题,并用融会贯通的设计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这些项目也不会止步于课程的结束,除了项目本身会继续下去外,在设计博物馆,学生们的作品被展出,并交给公众评价。在这个任何大门都向优秀的创意打开的学校,有理由相信,学生们会通过课程找到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设计学院几乎所有的工作室都是开放式的,在明亮、宽敞的教学交流空间周围的走廊和电梯间,都展示着学生的作品和教学活动、讲座的介绍和时间安排公告,浓厚的学术气氛扑面而来。令我印象更深的是,在教室中还设置了沙发、酒吧台、小型厨房、咖啡座等非常人性化的设施,这么轻松、惬意的学习环境,让人瞬间就能感受到这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育模式,开放的教育氛围。

四、强调跨界、跨学科的融合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服务设计这一设计门类逐渐成为设计前沿,了解人的需求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蕴含的设计机会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跨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是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外界的眼中,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培养的设计师是多能的,他们的设计是“实在”的,他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能考虑到设计本身以外的相关环节对设计的影响,这源于学校把一种设计观念提升到对设计教育方向的总体指导上,注重跨学科,跨界的交叉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提倡通才的培养,体现创意、商业、技术的创新融合。比如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他可以学建筑、室内设计、家具、景观设计、汽车设计,影视制作,甚至工程学、经济学等等,学生不仅具备设计的能力,还有整体性的设计思维,以设计推动创新。

五、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和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在参观交流中,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的实验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备先进完善的木工实验室、金工实验室、玻璃陶瓷实验室、染织纺织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等等,都是可以把设计构想变成成品实样的生产空间,学校能够提供工艺精度相当高的生产条件,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有先进完善的实验室为基础,科学而严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率运作的有力保证。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的实验室都是开放式的,装有门禁系统,师生可凭工作证、学生证进入使用。每个实验室有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管理,工具摆放整齐,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实验室使用时间安排以预约制进行,是学院里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场所,即便在假期也有教师和学生在使用。

六、采用灵活的构建模式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8

近年来,该专业在教学建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高标准规划专业建设

(一)高标准制定专业建设目标

1.努力创建“三个基地”。提高综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水平与质量,把本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闻名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扩大专业的影响面和幅射范围,为地方的幼儿园、小学及社区儿童艺术培训机构提供业务支持,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综合型艺术人才的培训基地;研究与探索专业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新举措,及时总结和推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成果,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培养综合型艺术人才的研究基地。

2.力争成为“龙头专业”。加强师资与设备建设,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及时总结教学与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提供艺术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努力把艺术教育专业建设成为龙头专业,为省内、国内高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明确专业建设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三、五年内,在专业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四个“一流”。

1.培育一流的师资。通过内培外引,使艺术教育的师资在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上更趋合理,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加大研究型、实践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教学团队。

2.配建一流的设备。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完善教学与科研条件,进一步加强对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产、学、研”一体提供一流的场地与设备保障。

3.强化一流的管理。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规范和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积极创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氛围。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管理更趋完善。

4.追求一流的质量。培养既能站稳讲台、又能站稳舞台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艺术教育精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改革与建设中,创造有省级以上影响力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学质量。

(三)科学拟定专业建设方案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规格与要求,对课程体系与结构进行优化与重整,使课程设置与结构更趋合理与科学。

2.优化考核方式与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对教学运行过程的检查与评估,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3.优化办学条件。(1)师资的优化。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和缺门学科师资,如艺术表演、艺术教育理论方面人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强实力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2)教学设备的优化。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新建电脑音乐制作室、专业录音录像棚,加强图书音像资料、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3)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化。加强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音乐舞蹈馆、美术馆建设成为省级以上艺术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1-2所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课程与教材的优化。实施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工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相关专业的交流,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编《音乐基础》、《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等教材。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思路

(一)社会人才需求分析

1.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大量的综合型艺术教师。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设置综合艺术课,提倡艺术综合教学。《全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中指出,至2010年,农村学校艺术开课率达到10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80%。湖南省的目标是:至2010年,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艺术开课率达到85%。目前,湖南省绝大多数的乡(镇)以下小学没有专职艺术教师。从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看,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将从专才向通才过渡,而适应课程改革的综合型艺术教师匮乏,需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湖南省培养小学艺术师资的院校中,大多以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学科比较单一。长沙师范学校艺术教育专业第一个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

2.学前教育也需要综合型艺术教师。学前教育以儿童的整体发展为教育目标取向,实施不分科的综合性教育,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强调单一技能的获得,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艺术感觉、知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合贯通的体验来获得。实施这样的教育,以教师自身素质为前提。教师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教育能力,是实施儿童艺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目前各地幼儿园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综合型儿童艺术教育人才缺乏,旨在培养儿童素质的综合艺术教育无法得到落实。因此,应加强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3.艺术自身发展规律要求对人才进行综合培养。艺术本身是综合的,每一艺术门类的学习都需要其他艺术形式的联觉和通感。音乐、美术、舞蹈三大艺术门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艺术就是整体的感受、综合的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性的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雕塑、戏剧、广告、影视等等。它们的发展需要受众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而综合传授艺术的方式可以提高受众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有力地推动艺术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和确定中,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广泛的论证,我们逐渐明确了思路,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掌握儿童艺术教育基本理论,具备各相关艺术门类的基本技能和先进教育理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艺术教育应用性人才。这样的定位牢牢把握两条线:一是儿童艺术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开拓者,他们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今天对儿童的教育,必须有助于将来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成长。对儿童实施艺术综合教育,其目的在于从审美艺术教育入手,推进儿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审美创造型人格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条线上,本专业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入手,在了解儿童审美心理、艺术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践儿童艺术教育技能,渗透儿童艺术教育职业理想。二是综合艺术教育。音乐、美术、文学(表演)等艺术形式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审美要素,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审美直觉、情感同构而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用艺术综合教育的形式,加强艺术情感教学的力度,将促进综合性智慧的发展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因此,在这条线上本专业选择美术、音乐、文学(表演)三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构建相关课程,力争让学生在了解这些艺术门类、掌握基本表现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整体艺术素养,获得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具备将相关艺术门类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创新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钢琴、声乐、音乐理论、舞蹈、美术、文艺美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获得各种艺术感觉、知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合贯通的基本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上形成“一个特色,三线并行”的教学理念,实施“多能一专”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特色”指突出儿童特色;“三线并行”即艺术素养、教育技能、综合创新三条线同步发展。在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模块组合,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充分体现师范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上,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包括艺术素养类课程、教育基础类课程、儿童认知发展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四个模块。每一课程模块与能力分解中的某一项能力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负责具体模块教学的教师有明确的责任。

3.人才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儿童艺术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基础理论和儿童艺术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懂得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艺术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儿童艺术课程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某一方向有所专长;(4)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集唱、弹、跳、画、写等各种技能于一身;(5)能较熟练地进行英文会话和阅读,达到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通过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一级;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普通话国家标准化考试,获二级乙等证书;(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合格标准,具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综合型与多层次化的原则,本专业研究探索整合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知识结构。首先,对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进行筛选,确定适合儿童艺术教育所需的内容。其次,在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中选取与艺术、儿童结合紧密的内容,整合成新的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增设实践课程和儿童认知与发展方面的课程,形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习实训课等构成的多层次、非线型序列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从比例上看减少了理论课,增加了实践课,压缩了必修课,增开了选修课(开课共计2418学时,其中必修课1848课时,选修课570课时。必修课中,公共必修课9门,计510课时,占总课时的23.57%;专业必修课22门,计1338课时,占总课时的55.33%。选修课占总课时的23.57%)。从内容上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在艺术教育方向的核心课程中,将音乐欣赏与音乐史进行整合,开设为“艺术简史”课;把“乐理”、“钢琴”、“视唱”、“声乐”、“声乐与合唱指挥”五门课整合为三门课;增开美术类课程;增设“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二门新课;在公共必修课中增设“戏剧表演基础”,在专业理论课中增设“艺术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学”二门新课。此外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内容涉猎到艺术、文学、商务、体育、管理、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多层次、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经过几年的论证、实验、完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效果显著。

(一)加大实训场馆建设

艺术教育专业建有一栋设备现代化的艺术大楼,其中:音乐实训室7间,数码钢琴、电子琴教室7间,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室1间,奥尔夫音乐实训室1间,钢琴练习房320间,钢琴283架,144平方米大的舞蹈训练室8间,语音实验室1间,能容700多人的实验剧院可供学生演出实践,面积300多平方米、在湖南省可称一流的多功能合唱排练室1间,MIDI制作设备1套,并配备计算机房2间、电脑110台。电脑音乐制作室,录音、摄像棚正在完善中。学校美术动漫实验室、玩具制作等实验室,为本专业美术教学提供最先进的教学场所。校内还建有全国首创、设施设备完善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实验实训室管理规范,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所有仪器设备由实验人员负责保管与维修,大型精密仪器建有技术资料档案,仪器设备使用维修有保养记录,钢琴由调琴师专人管理。

(二)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加强横向联系,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建立了高水平的校外教学基地,已与长沙市大同小学、育才小学、盼盼小学等五所小学以及湖南省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幼儿园以及深圳银鹰、深圳海关、珠海政府机关一幼等10多个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这些小学和幼儿园均是一级一类基础教育单位,完全能满足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要求。

(三)逐步形成实践教学特点

1.实践教学课时充足、形式多样。实践课总课时25周。第一学年3周(艺术实践1周、教育见习2周),第二学年5周(艺术实践2周、教育实习3周),第三学年17周(毕业综合实习8周、教育调查4周、撰写毕业论文5周)。在开设实践课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实践内容的特点和行业的工作方式及规律,采用课堂训练、专题研讨、社会调查、技能竞赛、基地实习、项目实践等不同的实践形式,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的方式结合起来,很好地保障了实践课学时。

2.实践教学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根据教学进程和实践教学大纲,安排艺术观摩、表演实践、儿童艺术教育见习、儿童艺术教育现状调查、儿童心理调查、儿童艺术教育单项技能教学实习、儿童综合艺术活动教学实习等实践内容。这些实习内容有单项的,也有综合性的,各种项目相互补充、层层递进、形成系列,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儿童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非常明确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3.实践教学条件良好,效果显著。本专业在校内有专门的音乐舞蹈馆、美术馆以及儿童发展教育实验中心,校外有实习基地20余个。通过实践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较好的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体现出较好的艺术表现力,80%的学生有较为突出的艺术特长,能独立登台表演。教育教学动手能力强,100%的学生能独立设计完整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教案,96%的学生能独立组织儿童艺术教学活动。

五、探索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努力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尽可能多地关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本专业的各类课程都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一)理论教学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考试模式,建立健全试卷库。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分为A、B卷;试卷评分根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分步计分,以便清楚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考核内容上,由考核知识点转变为知识考核与应用分析能力相结合;以论文、报告考核为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宏观理解,提高考试的含金量和实效性。在成绩评定上,变一次考试的终极评价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察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系统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占40%、期终成绩占60%,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二)专业技能考核

技能训练课程以面试考核为主,积极推行技能等级考核制度。将过去的随堂考试改为等级考核方式,结合舞台表演的形式,教师按等级考核评分标准集体打分并当场亮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舞台实践中接受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公开的横向比较中得到监督。本专业还借鉴了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三)综合训练课程考核

为提高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综合训练科目考核直接与学生实习见习挂钩。根据学生在实训基地的见实习表现和实训基地指导老师对学生见实习评价,从教学方案、总结实习、单位评定成绩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充分考虑了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六、培育专业办学特色

艺术教育专业秉承“以儿童艺术教育市场为导向,以拓展学生就业岗位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思想,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模式,采用层级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多能一专”,培育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

(一)确立了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和《全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以及对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可以推测:儿童教育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高素质的文艺工作者和能唱、能画、会跳的综合性社区工作者需求潜力强劲;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将从专才向通才过渡,而适应课程改革的综合型艺术教师匮乏,需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据此,本专业明确专业定位:第一,立足儿童教育,做到能站稳讲台;第二,立足综合艺术,培育能歌善舞、能写会画的实用性通才,做到能活跃舞台。这一开创性的定位,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认可,因而“艺术教育”这一新专业得以特批。

(二)形成了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般的专业设置中,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单独设置专业与课程。艺术教育专业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优化课程结构中,强调理论够用、技能突出,开足必备的专业技能课,增设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强调各艺术学科融通,艺术形式互鉴,艺术精神互渗。如音乐课将音乐教学中的乐理知识结合到钢琴教学中、将视唱结合到声乐教学中,将声乐结合到合唱教学中,等等。

(三)建立综合型的技能课程教学方法

在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倡导“感知、体验、探索、创新”四段式教学。感知阶段,运用图像呈现、艺术欣赏手段,采用示范、讲授、发现、概括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形成感性认识;体验阶段,通过对音乐、动作、生活、情绪、情景等的认识与模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重复、再现等手法,对音乐、舞蹈、绘画进一步理解、掌握、领悟和玩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探索阶段,运用导学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评定,探索音乐、舞蹈、绘画表现的特点与内在规律,精讲多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阶段,在感知———体验———探索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并形成成果。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节目———群舞《小老鼠》,就是《幼儿舞蹈赏析与创编》课的教学成果。艺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办学造就了大批综合性艺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采用综合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改革课堂教学形式,采取大课与小课结合,因材施教。通过大课使学生全面把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技巧,通过小课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发展个性,突出特长。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学改革;革新创新

广告设计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经济类专业中的广告学专业到本专科设计院校独立设置的广告设计专业,直到现在发展到综合性大学的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最初的平面广告设计和创意,逐步发展到涵盖多媒体广告和品牌战略教学模式。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实用型课程。这类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培养本专业学生对于广告设计的专业认识,通过和实际应用设计指导加强学生对广告创新及应用设计能力。新时代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模式创新,必须从各高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高校的资源优势,分析学生特长和性格特点,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从学校教学到现场的空间转移,由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转变,从理论教学转而结合实际案例教学,实现“教育、学习、实操”一体化[1]。为了适应新时代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进行着广告设计的教育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广告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和模式创新。

一、明确教学目的,优化课程结构

1、优化知识结构

高校平面设计或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顺序必须遵照市场规律和学习和思维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应由基础审美→美术理论→绘画设计动手能力→创意与构思能力训练→图形类创意训练→三大构成原理→设计软件→市场调查→印刷和制作→各平面设计各枝干课程。其中,特别强调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该门课程往往设置在毕业前夕,其实市场调查对于本专业学生迅速把握市场最新的设计动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设计时尚,教学上引导学生关注市场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以促进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引导性,通过切实有效的市场调查获得的知识是即时、动态的,有了这些铺垫工作的进行能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运用和市场形势,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其次,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必须综合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如图形创意和标志设计和版式设计、招贴设计、型录设计等。广告设计有关部门和广告行业均有明确的规定及分类,受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创新的设计才能设计出适合市场的广告[4]。

2、加强软件学习

广告设计应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后才能顺利进行教学,特别是平面设计应用最为广泛的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这三款软件,而目前很多学校该类课程学习的时间段较之广告设计时间段平行或者滞后,导致广告设计在实训作业时很难准确表达学生设计思路完成高质量作业。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如能熟练掌握这三款软件能大大增强设计作品的质量与输出的水平[2]。

二、搭建教学平台,理论实际结合

1、建立专业工作室

工作室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应用型专业的主要课堂实训模式,专业的工作室能提供教学所需展示和运用的工具、机器、材料、配件、展品等,让学生不仅直观接受理论知识,同时也能通过实际操作达到理论水平的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内能够充分展示本类学科的创意阶段、研究阶段、实操阶段、成型阶段,学生通过步骤完整的实际演练能够在将来与社会接轨的实际设计项目中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

2、引入项目训练模式

学校可以通过与设计竞赛、设计招标、商业广告设计等信息的实时掌握,遴选出适合本专业本阶段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实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接受社会的评判,对于社会或校外各界设计机构对于广告设计案例的反馈形成更完善的设计方案,如此,能改变传统教学的“空对空”的教学模式,搭建教育与市场的有效沟通桥梁,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促进人才应用性培养[3]。

3、寻求校企合作模式

近年来外界苛责高校教育人家就业率不高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无法跟上社会形式,导致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与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有一定差距。新时代,更多的学校开始探讨消息合作的方式,适时带领学生参观广告制作单位,广告公司广告设计部门,让学生与企业实际设计人员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认识企业和未来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课外自学中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让企业导向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让企业有市场经验的设计师能走进高校开设讲座,让高校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触设计公司的实际案例设计,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实地训练的场所。通过寻求校企合作的方式能为社会提供更有实践经验的广告设计人才。

三、革新教学方法,与发展相接轨

1、因材施教

新时代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同以往的流水线机械式的人才定格模式,在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后,大批新型企业的组成模式也出现了合伙人制,人才在企业中因各自性格能力及专业水平的不同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高校教育也应改变以往一视同仁的设计教学模式,实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在走出学校大门后能够大展拳脚。

2、新时代技术的教学

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广告设计不论是媒介、技术、时代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但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的高校广告设计教材依然没有太多改变,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收到的信息滞后,影响广告设计的最终表现和市场运用。因此,不断组织本专业教师专业讨论学习或访学进修的方式能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从教学输出上解决此类问题。

3、互动教学模式

通过实训课程让学生不仅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同时共同讨论同专业同学的设计作品,通过提出问题和改正问题,不断完善作品的质量和艺术品质。比如在理论和实训课程结束时,让学生提交作品,设办相应的展览或者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起到互相激励扬长避短的作用[5]。在学生讲述自己作品和互相评价之后,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学生作品进行正确总结和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让学生的互评之后能够有所思考,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有实际收获。

4、网络资源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时代社会的商业已很难摆脱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设计的方式也使得现在的设计师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跨省甚至跨国做设计。网络的海量信息较之高校教材而言可以说是大海比湖泊,通过课堂教学并综合利用网络资源能让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四、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师资建设

1、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根据未来工作岗位对于职员分工和能力的要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度安排模块化的实践教学,这种模块化的教学应针对广告设计实际设计情况下的不同阶段安排,培养学生在实训课时内完成未来进入设计公司应提交的草图设计阶段、深化设计阶段、谈论完善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实训课中达到相应单位的考核标准,由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6]。

2、由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的转变

在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由本课程老师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授,通过多方面的关系聘请企业专业设计师进行现场讲解与分析,对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课堂课余作业中的问题提出和解决方案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实现从专一的学校教学到实际的项目现场的空间转移,由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转变,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7]。

3、增加“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学水平的专业化

在教学队伍中多培养和聘请双师型教师,作为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指导教学大纲的修定,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具的特点,对包装行业和社会发展动态的分析,更好地完善课程建设。通过专业进修,企业兼职锻炼,专业技术资格证的考试等方式培养本专业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广告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

五、总结

广告设计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广告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告的传达效果,甚至侧面可以体现出人们生活品质的好坏。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应该与时代接轨,设置教学大纲时广告设计课程学院必须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完善自我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所学习的广告设计能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求,让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具备开阔的眼界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广告设计能力,使广告设计课程和市场的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课程教改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吸取经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广告设计人才。

作者:杨宇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新昌.广告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北京传媒大学学报,2002,(1).

[2]王振林.《广告设计》课程的“激励竞赛”教学法的探索[J].广告工程,2002,(5).

[3]尚震;以实践教学提高广告设计课程质量[J];美术大观;2011年02期

[4]李佳龙;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5]李林;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界;2012年09期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信息技术;德育精神

一、课程与学情分析

1.课程概述。简笔画用抽象、概括的线条描绘事物和人的轮廓形态,由于简单易学,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笔画作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简笔画有着重要的作用[1]。掌握简笔画这一基本技能,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构建简笔画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要求,采取项目教学模式,在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新的项目。同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题,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最新课程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结合幼儿教师的真实岗位需求,培养出能够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影响社会的幼儿教师。2.基本学情分析。简笔画教学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其已经学习了静物素描、图案、器物、动物、植物等类型的绘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造型基础与绘画能力。简笔画前期的学习以临摹为主,部分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较弱,构思、构图及造型的变化能力也相对缺乏。首先,学生数量多、课时有限。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人数多,课时为每周两节(理论课、实践课各一节),课时虽然有限,但涉及的内容较多;同时,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顾及所有的学生,以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其次,班级的学生水平不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多,生源较为复杂,学生的美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为简笔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最后,教学内容多。简笔画的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主要包含静物、植物、静物、动物和人物五个方面。由于课时有限,每种绘画的教学应控制在8课时内。学生每节课都要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备课压力较大,部分学生也难以全面地掌握课堂知识。

二、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幼儿美术教学中的简笔画教学看似是传授幼儿基本技能的课程,实则是一门有着多种功能,可以领航幼儿思维、传授知识,让幼儿享受成果、愉悦心情的学科[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幼儿园的学生,主要对幼儿进行形象思维教学。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知识需要经常更新,学校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职教师应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简笔画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为了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幼儿教学中很好地运用简笔画,笔者认为可以将简笔画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此提高简笔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教学融合信息化。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笔者在简笔画教学中运用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人物简笔画的学习。任务式教学以真实的教学项目为载体,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协作、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的发展。教师明确三维教学目标,找准每个项目的教学重难点,按照“任务引入—任务制定—任务实施—任务完成—汇报交流”的步骤开展教学,根据项目内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地整合教学项目,让学生反复训练,使其综合能力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教师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实训,让学生获得教学的实战经验。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制订合理、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案,通过学习思维导图整合教学过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究式、合作探究式的学习。2.学生参与教学环节,增强创作能力。在简笔画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环节,不断增强自身的简笔画创作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简笔画教学中应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在黑板上示范简笔画创作,以此改变以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换位思考,能使学生在动笔、动脑的实践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简笔画学习的兴趣,并能内化课堂知识,将其转变为实际的创作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励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是人们探索艺术真知的强大精神动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简笔画教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文字及音像的方式,将简笔画的相关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将静态的绘画知识与技能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新知识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活动。根据项目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教室内开展课堂教学,应根据课程要求及时调整教学任务。在简笔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学习平台开展网络课程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双向资源构建。如,在讲解简笔画时,教师可以结合动画片的相关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简笔画的独到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可以利用网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简笔画的兴趣。在简笔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微课视频、PPT软件、拼图游戏等辅助教学,让学生掌握课程的重难点,完成主题简笔画创作。

四、整体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检测与评价学习任务的完成度,通过教师点评与学生自评、互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进而加以改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简笔画的学习评价,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绘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教学内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实时更新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总结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简笔画。结语作品创编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场景创设、节日宣传、文化宣传等主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岗位实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幼儿园教学的实际状况。教师应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围绕正能量宣传,设立简笔画绘画的教学主线,根据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实现专业课程技能养成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在教学项目实施的环节中,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简笔画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体现简笔画的直观性、生动性、简洁性。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简笔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绘画技巧,了解简笔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与合作交流意识,也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简笔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信息技术推动了美术课堂的进步与创新,学生能在学习简笔画的过程中感受其特有的魅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发展。简笔画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简笔画的相关知识与创作技法,让学生能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日后的幼儿园教学。美术教学包含较多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简笔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学情,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将信息技术引入简笔画教学,以此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春华,董明.简笔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