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3篇

时间:2022-05-24 11:32:46

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3篇

第一篇

1体育网络教育研究的总体情况

1.1研究数量情况

从研究数量的年限分布上来看,在2005—2008年达到了研究的高峰,但并没有形成研究数量逐渐增多的趋势。从现在网络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看,其它学科研究和应用的越来越多,体育学的发展状况受到教育技术和体育教育的特殊性的影响,这将是体育网络教育研究要突破的瓶颈。从数量总量来看不多,还没有形成大的研究趋势。(见图1)

1.2研究内容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体育网络教育发展设想和体育网络教育开发方面,在体育网络教育实施、管理和评价方面比较少,甚至没有,说明体育网络教育的发展和研究还处于理念倡导阶段,真正实际应用的文章少,研究还不成熟。

2体育网络教育研究的重点及分析

2.1体育网络教育发展设想的研究

2.1.1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的意义

熊斗寅(2001)[1]认为现代的体育教育已不再仅仅是学校的体育课程,包括社会上一切带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网络对开展体育教育十分重要。叶清华,王爱华(2001)[2]指出普通高校建设网络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适应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是未来学校体育教育建构终身体育的主要手段。龚铭新,俞建民等(2002)[3]认为网络教学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数字化、科学化、主导化、主体化、多元化、开放化等特点,提出提高认识,大胆实践,造就高水准的教育技术机构,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注重开发网络功能的对策。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几年,在这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家对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的认识逐渐深入,发展的思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这些研究,提升了大家对体育网络教育发展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2.1.2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的方式运用

程士钧(2002)[4]认为远程教学内容要体现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性的特点,要能够实现信息的互动式交流;学校体育远程教育由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第一是适合在网上传输的学校体育教学课件和资源,第二是学校体育资源库,第三是学校体育远程教学网站,三者互相关联。张庆建(2005)[5]认为体育教育应立足于将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开放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生个人信息系统等。

2.1.3体育网络教学模式

林向阳,周红妹(2005)[6]认为模式教学技术环境为校园网和Internet互联网以及实践场所;教学资源为网络教材、各种音像教材、文字教材等,教与学活动包括自学、交互、实践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作为教学的起点,教师和学习者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处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动机、提供学习指导、组织在线讨论、及时反馈信息、强化实践活动等方面,学生需注重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按时作业、敢于提问、认真实践等方面。王东、陈小蓉(2008)[7]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网络全程联动教学模式的构想,并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体育教育网络全程联动教学模式定义为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以体育教学俱乐部为基础,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协助者,以网络为纽带,将师生联合行动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全过程的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龚正伟、徐宇(2008)[8]根据网络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对涉及的要素进行优化设计,构建出“主导——主体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结构图,明确课程支撑环境应该由体育课程管理子系统、作业管理子系统、试题管理子系统和谈论、答疑子系统以及功能设计五个子系统组成。这种模式的提出比较适合自主学习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刘晓然、吴昊等(2010)[9]提出建立高校体育实验网络教学体系的构想,探讨了基本构建理念,为建立和健全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现代体育远程教育体系提供先前的理论基础和基础支持。

2.1.4体育网络教育平台构建

魏亚栋、郭英(2005)[10]认为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利用校园网发展网络体育教学在高校中发展具有可行性。建立体育教育网,实现网上教学,对完整体育教学功能、实现网络化课程管理、拓展体育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毛坤、詹静等(2005)[11]认为体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在设计理论基础上应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系结构上分为教学管理和教学课堂两部分,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体育教学、体育保健、运动处方、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欣赏五个目录;教学活动主要是在主页及其它页面中嵌入各种教学活动的链接以通过与支撑平台的无缝结合来实现。制作策略上以多媒体图形解析教学法为基本的教学实现方法,强调采用大量动画,实现动态教学过程。技术开发路线上遵循标准给予Browser/Server的应用程序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郑策、王晓娟等(2011)[12]对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了设计研究,此平台的建立对建立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和实现办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在网络体育教学平台方面研究的比较细致,对体育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2.1.5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和建设

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教育共享机制的建立、运用和开发方面。刘怀金、郑伟涛等(2010)[13]认为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开发和利用是传统教育方法补充和发展,对我国体育教育改革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体育课程网络教育的整合能够拓展教学时空,解决体育学习者的“学训矛盾”和“工学矛盾”,有助于体育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刘恒慨(2010)[14]认为网络体育教学资源开发设计应遵循系统性、指导性的宗旨,坚持开放性、整合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平台具有兼容性、标准性原则。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应遵循普及规范,统一技术标准,实现校内共享,构建数字化校园,创建共享共建运行机制,尊重知识产权,建立共享保障机制的原则。刘玫瑾、庄灵(2012)[15]构建出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先导,拓展到网络课程、体育比赛、专题讲座、专题片、大学开放课程等内容组成的多层次数字化教学平台。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建设方面的研究是对网络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对网络体育教育发展的有效性建议和积累。

2.1.6体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

万文君、黄智武(2006)[16]对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进行了设计与开发,从设计原则、设计思想、脚本撰写、结构设计、导航设计、页面设计以及反馈设计等方面探讨设计与开发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为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杜文、曹旭斌等(2007)[17]进行了高校体育网络教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得出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课件具有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提高师生的交互性、提高课件的时效性、时空性等优点,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挑战的结论。

2.2体育网络教育现状调查的研究

关于体育网络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献相对较多。葛耀君,陆遵义(2004)[18]对上海市中学生接触网络传媒的动机、制约因素、网络体育信息能力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网络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认知和运动倾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已成为学生体育信息获取的途径之一。汪开寿(2006)[19]认为高校体育网络教学取得初步成果,但是在应用方面、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阿英嘎、姚颂平(2008)[20]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网络课程的学校较少,网络课程建设呈现较明显的地区特点。丁露(2010)[21]对中国网络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网络教育存在体育网络教育知识匮乏、服务设施和技术落后、体育网络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阿英嘎、孙九喜(2011)[22]对“211工程”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已有一半的“211工程”大学不同程度采用了网络化教学,但是程度偏低,体育部网页内容不够充实,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没有很好的应用,没有评价,刚达到网络辅助教学水平。

3文献研究成果述评及展望

3.1体育网络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网络体育教育发展的年限较短,论文研究数量少,在论文的研究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的空间。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都自成体系,而且有着各自的理论发展和技术基础。对体育网络教育研究的总体上来看,几乎没有专门研究体育网络教育概念的文献,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体育网络教育的构建以及发展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样使得对网络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都不够具体。从网络教育的发展来看,有多样的发展形式。体育网络教育的立足点在哪里?并没有文献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体育网络教育研究的内容不够宽泛,深入的程度不够网络体育教育的提出,无论是作为单独的一种教育形式存在,还是作为传统体育教育的有益补充,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教学的发展,在教育目标、功能价值、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自成体系。从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体育网络教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实践的操作性不强。研究内容比较局限,网络体育教育的研究涉及到概念、功能、管理、特征、评价等等方面,设计开发不够灵活,看不出是否是利用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网络平台的建立和运用。还有很多课题亟待开发。评价与管理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必然要有紧随着的评价方式。如果要想真正在质量上有质的飞跃和提高,就要在评价理论和方式上下深功夫,研究出好的科研成果。体育网络教育关于现状和设计开发方面的成果多,关于发展模式和实践操作成果少。从研究文献来看,对体育网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角色定位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于体育教育来说,现在并不具有很强的市场开发价值,但对于辅助补充传统体育教育来说,具有强大的可开发价值和前景。针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如何更好的实行网络教育有待研究。和传统体育教育具体的结合形式没有研究清楚。自主学习时代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网络教学都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3.2体育网络教育的研究展望

3.2.1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的理念

体育网络教育是体育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网络教育规划、体育网络教育新理念、体育网络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体育网络教育与传统体育教育结合的形式等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体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如何进行最有效的体育网络教育研究,体育网络教育如何促进课余体育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研究,体育网络教育文化建设研究,体育网络教学理念的研究,体育网络教育如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高的研究等。

3.2.2体育网络教育的设计与开发

体育网络教育的设计与开发部分是关系到体育网络教育能否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网络教学模式、教育平台构建、教育资源建设、课程开发几个方面,但是模式的研究比较单一。信息时代的教育是自主学习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网络教育都要进行教育主体、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等。体育网络教育面临的课题有体育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体育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实施模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等。

3.2.3体育网络教育的评价

由于网络教育兴起的时间较短等原因,目前在体育网络教育的科研文献当中,还没有关于体育网络教育评价方面的文献,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网络教育的发展,没有代表性的评价文献,就没有质量的标准,体育网络教育的各种实现形式无目标参照可循。所以,在评价方面有很多可研究的问题,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体系等等。(本文来自于《体育科技》杂志。《体育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时海霞工作单位:大连交通大学体育工作部

第二篇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平台已逐步开始建设,并且涌现了一批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这是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体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相对其他学科还是比较落后的。有研究显示:截止2009年,在全国“211工程”高校中有50.93%的大学体育课程已经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网络化教学,但整体来看,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水平偏低。许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着诸如资源总量小、资源质量或可利用价值不高、资源建设不可持续、资源建设系统性不够等问题。一些课程网站只是在教师方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建设,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监控,没有针对课外学习的管理平台,没有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的服务系统,科学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并未形成,缺乏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课程的建设投入和实际应用成效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国内外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已广泛深入地开展,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整合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却很鲜见,而针对体育课程的特殊性,特别是结合术科课程中实践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2大学体育课程开展资源型学习的价值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活动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最早提出“资源型学习”模式的是美国的萨其曼(J.R.Suchman,1962),他认为,基于现代社会的海量信息资源,教学中应着重教给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领域的方法,使之通过独立学习与主动参与充满挑战的教学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资源型学习模式中学生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是情境、协作、会话,而不再是教师的讲授。资源型学习强调引导学生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去探究问题,借助丰富的资源、学习工具与人的相互作用来开展学习,教学方法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能力以及对资源的获取、鉴别、整理、综合分析、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不同于其他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具有其特殊性,但这并不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障碍。相反,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更能体现其优势。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网络资源型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与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网络资源型学习的基础。网络环境为资源型学习营造了便捷的交互方式,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范围,提升了体育教学的规模和效率。多媒体信息资源也为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呈现形式,充分利用了视觉与听觉信息传递方式,能辅助体育教学中的技、战术实践分析,同时还拓展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方向与创新思路。大学阶段是自觉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资源型学习,让学生学会利用学习资源,包括获取、鉴别有效信息资源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可以自主探索的条件,提高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3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型学习模式的构建

3.1资源型学习平台的建设

从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来看,应当基备便捷的数据添加、更新、查询、管理等功能,建设的内容、呈现形式、信息的关联与结构应当符合应用者的学习需要以及浏览查阅习惯,实现人机交互的优化。盲目地浏览大量的网络信息,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因此,学习平台应当建立层次清楚、分类科学的数据库系统,不仅要提供便捷的搜索查询、更新管理、学习激励与监控等功能,还要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同时还需注意交互界面设计的艺术性。对于多媒体资源库而言,技术标准应考虑规范性、兼容性,资源的检索应科学、便捷,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应用,更重要的一点是应当有利于更新和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些复杂的信息技术应用普通教师是无法完成的,许多高校都通过研发或购买集成化的教学平台来实现,针对一些特殊的功能可以在现有的教学平台基础上进行更新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一般包括如下功能模块(图1)。网络平台建设为资源型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基于网络环境的资源型学习平台,不仅实现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而且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也可实现网络学习的监控与管理、学习成绩的评定等功能。

3.2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

网络资源是学习者开展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网络资源建设是资源型学习模式实施的核心任务。可以说没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学习。教师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和教学实践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自建。同时,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资源库。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大学体育课程结构包括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根据大学体育课程结构(图2),针对资源型学习的目标,设计合理的资源内容体系。课程资源库可根据教学需要对资源进行分类,如知识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学习案例、视频点播、练习测试等部分,系统地组合成网络学习资源集合(图3)。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是贯穿整个教学应用过程的重要任务,可以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多种途径进行建设与开发。如:合理利用出版物;收集公开性资源;教师自己开发制作;学生参与创建;与其他单位协作共建与共享等途径。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建设需要结合运动技术学习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与体育运动技术教学充分结合,将项目、地域以及不同教师的教学特色与资源建设相结合,丰富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

3.3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型学习实施过程

在资源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教师给学生提出待学习的问题或待探索的主题,学生借助Internet网络、图书资料和其他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旨在伴随着学习过程使学生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基于网络环境的资源型学习模式一般过程大体可以按:确立目标与任务;制订计划;搜集资料;甄别提取;分析研究;创新加工;整合运用;提交成果等步骤进行。在资源型学习的初级阶段可只进行到资源的甄别提取,并对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提交。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在提高阶段,可针对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对资源进行分析研究,进行创新加工与整合运用。学生在资源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包括:自主学习、交流协作、练习实践、探究学习、自评互评等学习活动。教师为学生搭建资源学习平台,进行引导激励、监控管理、交流指导、反馈干预等教学行为(图4)。开展资源型学习教师需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目标与任务,目标可分不同层次,任务也可分阶段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与任务制订学习计划或学习进度,教师也可提出基本操作步骤作为参考。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干什么”。初级阶段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制订计划、搜集资料、甄别提取,即对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与鉴别,根据任务与目标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就可提交成果。高级阶段还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对信息进行创新加工、整合运用,需要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协作和练习实践来完成,对阶段性成果可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最后依照既定的标准,参照系统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适时进行总结评价。学生最终提交的成果也为课程的资源建设服务。

3.4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型学习实施策略

3.4.1鼓励学生参与资源建设

资源型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以及共同建设学习资源的过程。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应改变只是由教师或教育机构提供并维护的模式,而实行师生参与建设、校际联合开发以及数字图书馆和开放性社会资源的利用等,形成多元的信息获取途径,不断丰富课程学习资源,达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建设是资源型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甄别提取有价值的资料,把资料作为学习成果的一部分,分类上传,丰富课程学习资源。也可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或学习成果上传到资源库供大家分享。学生参与资源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甄别、提取、整合利用的能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搭建同学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4.2激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体育课程中,教师侧重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普遍不太注重对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资源型学习不仅需要资源本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资源的关联也应有较好的引导性,从而引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通过网络交互功能和课堂面对面地交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资源型学习模式,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来营造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建立课堂与课外学习的紧密联系,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模式,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资源型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初期阶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激励,任务的难度不可太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3.4.3加强课外学习管理与监控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但普遍存在着学习行为自由散漫、缺乏组织与管理、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有研究显示,在网络学习资源中融入激励机制确实对网络学习效率具有提升作用。当然,要提高资源型学习的效果,还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与监控。有调查表明,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习监控机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愿意,这说明在缺少约束力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对借助外部力量加强自我约束的态度是积极的。当然,在建立有效监控体系的同时,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监控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监控,使学生获得教师或者外界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监控的力度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决定,随着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可逐渐降低监控力度。同时,要加强监控和管理。

3.4.4提升资源的信息化水平

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为了保障学生便捷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必须实现学习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可根据资源型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大学体育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的资源内容体系,也可根据资源呈现形式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总之,必须采用符合人们思维方式的、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来储存、组织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在网络学习支撑环境中,资源的内容应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新式的媒体信息,各种媒体信息都应按特定的标准进行描述定义,以方便信息的存放与共享。在资源库的内容组织结构上,应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链接方式,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此外,资源库必须有强大的检索功能,能方便、快捷地检索信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对学习资源的有效管理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尤其是建立师生间、学生间、人机间的交互环境。

3.4.5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

大学体育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在资源型学习模式中,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难点是包括网络学习的课外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可包括对网络资源建设业绩、网络学习过程与成果方面的评价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比赛与表演、运动训练参与等方面的评价。资源型学习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系统应能把学生参与网络学习,参与讨论、答疑、作业、测试等的成绩做加权统计,计算出网络学习成绩,也应把课外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比赛与表演、运动训练等内容纳入课外学习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建立科学、便捷、灵活、实效的评价标准和操作实施方法,最终使课外自主学习和自主体育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终身体育习惯,是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目标。

4结语

基于网络环境的体育教学将成为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现阶段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型学习,必须清楚地认识其优势与不足。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网络资源型学习模式,要考虑到教学实施长远发展的可行性以及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网络教学环境特征,总结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策略,不断提高网络资源辅助课程学习的效果。大学体育课程开展有效的资源型学习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作者:查春华刘巨龙工作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第三篇

一、分析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学体育老师中,在教学理念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受到了传授竞技体育的影响,在教学方法的实践方面,基本还是传授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教学方法基本上就是程序式的讲解、示范和练习。对此,笔者认为我们要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学习的目标也在不断地更新,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也很难适应这些新的教学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强化形式,弱化实效。现行大学体育课程纲要的实质就是对以往体育课程实施进一步改革的结果,其重点和核心就是要求创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大学体育老师在教学上力求创新,将大量先进的、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这样的教学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对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在这部分体育老师中也存在少数老师在实施自己的的教学行为时过于注重上课形式,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其行为成了华而不实。

(2)过于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久以来,有相当多的体育老师在教学时都习惯了“以教为中心,老师先讲解、学生再练习”的教学方式。当然,在很多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也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老师的“教”转化成学生的主动学、积极学等问题上也还是存在较大不足的。

(3)过于强化训练技能,弱化了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的传统教学唯一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规范化的体育技能,体育老师设计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去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体育技能,这就是直线式的教学方法。就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来看,有很多老师过于追求所传授的运动技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及动作上的细节,忽视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以及基本的运动知识,同时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自学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分析思考的能力等等。体育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没有彰显出发现、探究和研究这样的认知行为,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其很难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训练,弱化了教育。体育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学生的自身身体,使学生通能够过一定的运动练习而实现一定的受教育目标。运动练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是作为一种教法因素被很多体育老师太过重视。

(5)过于强化学生共性发展,弱化了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其心理能够和谐发展需要其个性健康发展,而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需要其个性健康发展。因此,体育老师要对所有学生的个性都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在面对班额大且器材、场地偏少的情况时,再加要做到合理的因材施教本身就具有相当的难度,往往重视的是学生共性发展。因此,有相当多的大学体育老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针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上没有指导,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体育方面很难取得适合自身的发展。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老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要帮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浓厚的体育兴趣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时必须要克服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努力贯彻以下几点意见。

(1)努力帮助学生能够有机统一自己的意、情、智。对处于新世纪的大学体育老师来说,其教学行为必须要充分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使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教学而受到极大的鼓舞,看到自己的希望。体育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每个学生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念去对待,努力于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合各自特点的方面取得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当前体育老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着眼于未来,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也为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老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就必须要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等等,使之能够有机地统一这些能力。

(2)强化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实现有机结合。众所周知,教学行为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行为,只有老师积极地教而没有学生积极地学,可以说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当然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好的。因此,作为新世纪合格的大学体育老师,必须要有效处理好老师、学生、教学要求、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克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新时代的体育老师必须要克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新颖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激发,也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够保持高度地集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讲解与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分析法以及比赛和游戏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注视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以及运动知识的灌输,是一种很有局限性的固定的教学模式。所以,体育老师要以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努力做好开发与重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每堂课都有多个负荷标准,每次考试都有多个尺度,努力为学生营造出有益于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浓厚的体育爱好和兴趣以及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体育老师要营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就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调整动作的技术难度和改进原有的竞赛机制等等,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促使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进一步地优化,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之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总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地展开以及不断地引入了大量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富有实效性且又十分新颖的体育教学方法。在这些体育教学方法中,每种方法对实现即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以及提升教学质量都有其本身的功效。但是,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之处。解决这些不足,笔者认为对深化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将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胡琳工作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