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2-10-29 11:16:37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我国深化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而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上做出的重大举措和重大创新。这一制度的推行能够大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该文以“1+X”证书制度为研究视域,对当前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如何对接“1+X”证书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2019年,为了深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国务院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正式提出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重大创新,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1“1+X”证书制度概述

所谓“1+X”证书制度,是职业院校学生“1个学历证书+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简称,它是对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制度的创新和升级,旨在强调学历证书价值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和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地位和重要性。其中,“1”是“X”的前提,而“X”是在“1”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职业技能的提升,它能够促进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提升“1”的价值和含金量。也就是说,“1+X”证书制度既强调了职业院校学生要努力获得学历证书,同时也要求他们在确保成功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学习,并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创新,它与我国以往实行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学位证书+资格证书”等制度具有显著不同,突出表现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迭代升级方面。一是证书的具体要求更高。虽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反映,但是职业资格证书只是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在某一特定岗位工作的前置条件,证明该学生已经具备了从事这一特定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包括了职业资格证书所反映的内容,而且更进一步反映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它可以划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的等级。二是证书的内容具有显著不同。以往的双证书制度中,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是相同化、单一化的,学生只能满足某一类型的岗位需求。而“1+X”证书制度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X”个,每个学生可以持有证书的数量不一定是相同的,而且各个证书的等级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达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求,从而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2]。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与“1+X”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而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包括商务英语证书(BEC)、商务英语翻译证书(ETTBL)、国际人才英语考试(ET-IC)等语言类、商务类等级证书和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等跨境贸易类证书。不同的技能等级证书包括不同的职业技能模块,并对应不同的等级,不同模块和不同等级所对应的职业技能、知识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努力使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的标准有效衔接,将职业技能模块所对应的知识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之中,并与企业每个专业岗位相符合,以达到“1+X”证书制度的要求。

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对接“1+X”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与“1+X”证书制度的有效对接、融合发展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3.1专业定位不准。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包括“商务”和“英语”两个模块,其中“商务”模块是本专业的重点,即商务英语专业应以培养懂商务的英语人才为重点。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存在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对“商务”和“英语”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缺乏明确区分,在教学中主要参照英语专业进行课程设置,重点围绕英语知识进行授课,而对国际商务知识的课程设置太宏观,对本专业应该掌握的技能知识讲授不够。此外,大多数教师对涉及本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知识和技能重视不够,课程内容呈现出散、泛的特点,缺乏实践性和职业目标性。3.2课程设置缺乏职业性。一是课程没有充分结合职业技能需求。主要表现为涉及商务英语谈判、商务电函合同书写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时间较少,对岗位特定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素养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转换。二是课时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公共基础课学时多于专业课学时,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和特定岗位技能的机会太少;理论课时多于实践课时,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不多。由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外贸业务的操作流程。而这种缺乏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塑造与培养,也不能突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色。三是课程内容更新滞后。课程内容没有充分融合行业标准,而且没有根据岗位需求的变化而更新,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架构与社会需求不符,不能有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3.3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教学评价体系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综合反映。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评价仍然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不足。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更加重了教师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与“1+X”证书制度所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相背离,不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4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人才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1明确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培养目标。要以当今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进一步明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具体而言,即把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为使学生兼具“英语应用+商务操作+岗位拓展及创新”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核心语言能力,而且具有熟练的商务谈判、商务项目管理、跨境贸易等国际商务实务操作能力。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符合“1+X”证书制度所强调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4.2建立与职业技能要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性和应用型要求,进一步完善建立与本专业职业技能要求相匹配、与“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3]。要把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具体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1+X”证书所对接的岗位需求为导向,调整现有课程体系。以“1+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证书”为例,可根据其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要求来调整课程设置,将商务英语课程划分为语言应用课程模块、跨境贸易综合知识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操作课程模块等三个模块。其中:语言应用课程模块应包含跨境电商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听说等课程;商务综合知识课程模块包括国际商务导论、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实践操作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数据分析、跨境交易客户管理等实训内容。在实践学习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等方式,依托“1+X”证书试点平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丰富和拓展实训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4.3优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要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和以学历证书评价学生能力的方法,在人才评价体系中更加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导向,建立与“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多元化的人才评估体系,进一步推动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实施课证融通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除了要努力获得学历证书外,还要在商务英语证书(BEC)、商务英语翻译证书(ETTBL)、国际人才英语考试(ETIC)等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优势。

5结语

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1+X”证书有机融合的过程中,“X”的确定、“X”的数量、教师团队的建设、“1+X”证书教材开发、学生学习成果认定和社会服务方向,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也是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

[2]张伟,李玲俐.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20):16-19.

[3]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9(7):47-53.

作者:黄小蕊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