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26 10:55:44

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大学语文课程在我校开设的现状

我校是2009年升本的一个地方性师范院校,学校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专业均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开设时间为1学期、32课时、2个学分,期末作为考查科目对学生进行考查,这门课程通常安排中文系教师任教。通过与同行及学生沟通,发现一个现象:教师认为上课轻松,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认为听课轻松,但学习收获有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教师角度分析。首先,承担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在本系都承担有专业课程,而大学语文与这些专业课在内容上有交叉与重复,因此教师上课时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将大学语文上成了专业课。比如“仁者爱人”这一单元,许多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师会从先秦文学课程中借鉴内容,先从先秦文学发展的整个脉络开始讲,再讲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又讲到孔孟的经历、孔孟的思想、最后才讲“仁者爱人”。然而,这种上课方式对一群非专业的学生是否有必要?讲清楚这些内容又需要多少课时?最重要的是这种上课方式完全没能将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目标等凸显出来。其次,教学方式传统单一。高校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上课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还有部分教师按中小学语文课的方式上课,将大学语文上成了高四语文,上课时逐字逐句讲解,而缺少鉴赏与拓展,让学生感觉十分厌倦。再次,评价体系单一。大学语文作为考查科目,平时成绩和考查成绩分别占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回答问题几个部分构成。考查往往是一篇课程小结或背诵诗文的方式进行,而用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素养做出的判定并不全面,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性的评价,这也不够客观。(二)从学生角度分析。首先,学生不重视。高校往往重专业课,而忽视公共课的教学。大学语文课程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不过是混学分,姑且听听的科目。因为它不像思想政治课有国家政策的强制规定,也不像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要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并且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条件,甚至不像大学体育有国家达标的要求,功利心强的学生觉得只要能到教室听听课,敷衍一下作业,考试六十分万岁。其次,对课程不感兴趣。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多为理工科部系,理工科学生大部分语文基础不好,并且还存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对大学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不感兴趣,课堂上有做作业、看小说、玩手机的情况。这样的学生课下当然不会主动进行扩展阅读,因此大学语文的学习效果实在堪忧。如何解决高校大学语文面临的尴尬处境?下文将从明确目标定位、改进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二、新时期大学语文的定位、目标、任务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我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语文》(第十版)是由徐中玉、齐森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修订前言中指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探索,目前语文教育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的人文性角度考虑,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性情;从语文的工具性考虑,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为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完成以后,使语文的学习不致中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017年12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名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给大学语文提出新要求,大学语文课程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我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教材分十二个单元,收入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73篇,文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弘扬的正能量、透露的爱国情怀,褒扬的真善美凸显了语文“文以载道”的特性,而这也决定了语文兼具以德育人的重要职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根据新时代大学语文的目标、任务,结合大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变革。

三、大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中落实人文教育主要指:引导学生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塑造美好人格品性。《大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思想修养有积极的意义。比如“诗意人生”单元,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先预习了该单元的六篇文章,着重要求看《饮酒》《赤壁赋》《启功二三事》《我的自白》,课堂上讲陶渊明的五隐五仕;苏轼在官场上的一贬再贬、启功先生人生的风风雨雨,让学生了解这些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文人学者在面对逆境与困难时的豁达、坦然,而正是由于他们坚定的意志与非凡的勇气铸就了他们的诗意人生。诗意人生可能并非烈火烹油、前呼后拥的热烈、恣意,它更有可能是采菊东篱、负瓢而歌的心灵澄明。比如“冰雪肝胆”单元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通过对这首词中“表里俱澄澈”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泛舟洞庭之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美景中寄托他的美学理想。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让我们感觉到有其自身的人格在其中,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与下文“肝胆皆冰雪”互为表里。词将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通过“仁者爱人”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慎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都应自觉地关爱他人,乃至一切生灵;通过“和而不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致力构建的和谐社会并非非此即彼,有我无你的“同”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滋长下的“和”……大学语文教材中的这73篇文章可以说包罗古今中外,涉及“爱国、敬业、真诚、公平、民主、平等”等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世界、人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为国家民族培养合格接班人。(二)教学中实现课程工具价值。我校是地方性师范类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是我们的目标,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很关键。教学素养高的教师上课感染力强,高超的教学素养表现为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漂亮的板书、生动的课件、大方自然的教态等等。就语言表达而言,精炼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就课堂把控而言,如导入、过渡、提问、点评、板书设计、目光交流等等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而这种素养更多来自于实践,因此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很重要。1.学生授课,教师点评。教师可以从每个单元中选出一篇文章让学生准备,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组,每个组学生负责准备一篇课文,要求在课堂上用二十分钟进行讲授。教师可让学生针对即将学习的文章,在网络上查资料、看视频先对课文进行了解,课堂上让学生上台讲解文章、谈看法、感受,让其他组的学生谈听课心得,最后教师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良好,还培养了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整合资料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逐渐熟练使用教师口语。2.诗文朗诵。每个学期期中安排一次诗文朗诵。教师提前一个月让学生准备,可以采取独诵,也可采用合诵(最多不超过五人),全班学生必须都参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挑选背景音乐、制作PPT,上台展示时间不少于8分钟,最后由教师和各个队伍共同投票选出优秀队(在平局的情况下,教师有最终表决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选择、安排、抉择,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挑选诗文、选择音乐、分配朗诵角色、计划朗诵形式的过程中锻炼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为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3.课堂练笔。语文工具性除了标准地读、流利地说之外还应该能提笔就写。近几年,通过实习学校反馈,了解到现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但书面表达问题比较突出。病句、错字、倒笔画的情况比比皆是,针对这一情况,在上课时可以就某一主题让学生练笔。比如在讲到“故园深情”这一单元时,在课堂上抽出十分钟,要求学生写一段对家乡的记忆,学生们初次这么长时间离家求学,很多学生思念家乡、想念亲人,他们用笔记下许多感人的瞬间。写完后再让学生主动念自己的文章,学生们反应热烈,到下课时间仍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经常练练笔,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笔尖,逐渐培养写作兴趣。4.培养鉴赏能力。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师范类院校,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中小学输送合格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非常重要,而这种能力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可以得到培养。比如上古典诗词时教师会从了解字词、感悟意象入手,重塑意境,让学生调动个人的人生体验感悟诗人寄托在文本中的情感意蕴;教师也可以采用比较法将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或比较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通过这种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独立鉴赏品评的能力。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21世纪是中国教育大发展的时期,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都会发生重大变革。而大学语文面临的种种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承担此门课程的同行们都在积极探索,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感受,希望与同行在今后的教学中共同努力,让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徐睿智.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定位新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5):50.

[2]聂凌艳.高职院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渗透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2019(6):105-107.

[3]彭绿原.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现状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J].文学教育,2019(6)140-141.

[4]万志全,龙溪虎.论立德树人在“大学语文”中的价值实现[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4):78-82.

作者:汪萍 易晓浪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