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语言艺术论文

时间:2022-08-07 10:20:38

高校音乐教育语言艺术论文

一、音乐艺术教育应以语言为基础

高等院校的音乐语言艺术教育,能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鉴赏过程中,默默地接受音乐艺术文化的洗礼。作为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大学生多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艺术,因为它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音乐和语言所要展示的概念、思想和形象能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一切客观事物及其细致复杂的内容,并使音乐形象所显现的声音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应的全部联想更明晰起来。语言是工具,是手段,人们利用它进行相互交际,交流思想以达到互通、互动、互相了解。正如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所说的:“它不仅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形象思维并能同时通过语言艺术去影响听众。”音乐语言艺术还是需要表演的艺术,它必须通过人的声音演示,把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传达给听众。这样,作为音乐艺术作品的演唱者首先必须对作品有所了解,对作品语言进行分析,理解并掌握作品的主题,然后还要对歌词所要抒发的感情或叙事进行分析,对它的结构在作品表现内容上、语言风格上、音乐旋律所表现的特有音乐色彩上,以及如何以声情并茂为原则,将声乐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进行全面的分析。总之,正如许多歌唱家所感受的那样:“所有歌曲的表现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内心的情感活动,许多细致生动的表演都有赖于对文字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掌握。那深刻巧妙的一刹那,常常是产生于字里行间的会心感受。”作为一个演唱家,没有语言知识,没有分析语言和表现语言的能力,就算有再好的嗓音,也是不可能完美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象的。语言既是声乐艺术作品的基础,同样也是音乐作品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基础。

二、不同音乐语言艺术形象对大学生的音乐感染力

音乐语言艺术是时间性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形态,它在时间的流动中体现出声音塑造的各种艺术形象。它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情感,从而体现出艺术作品的主题意义。音乐艺术形象是歌词、语调、音响与音乐作品旋律的结晶体,是通过拟形、拟情、拟声等表现手法,运用一切音响化手段,以情似、神似的描绘,来创造音乐语言艺术美的境界。同时在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中,使人们通过联想创造出美感的诗情画意,产生出听感的形象反映,以及情景交融的内心视像。这样,音乐化的语言艺术形象性越强,人们的听觉形象的联想性也就越鲜明、丰富,音乐语言艺术的审美价值也就越高。要创造好音乐语言艺术形象,就必须把握音乐语言艺术形象的造型功能与作用,从而提高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音乐语言艺术形象的表现特点来看,它具有以抒情性或叙事性为主的两大类。但由于作品歌词的内容与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不同,以及情感的不同变化,在音乐艺术上也就有了明显的差异,同时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音乐艺术形象的声乐体裁。从广义上看,以抒情性为主的声乐作品体裁包括进行曲、颂歌、舞蹈歌曲、诙谐曲、劳动歌曲、讽刺歌曲以及摇篮曲与小夜曲等等。即使是以叙事性为主的声乐作品体裁,也绝不是完全没有抒情性的艺术作品成分。中外不少声乐艺术作品的体裁和形式,实际上都是以抒情性与叙事性相结合的,例如:我国的大型声乐套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及著名的法国歌剧比才的《卡门》等声乐作品体裁都是如此。

一般来说,音乐艺术形象常常以确定性或非确定性的主人公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愿望、理想、追求、忧伤、爱憎、欢悦……它凝聚着不同情感的性格特征,以生动的声乐语言艺术形象来演唱和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确定性的抒情主人公,往往是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他一般是在一定故事情节变化或规定的场景中抒情性地歌唱,这主要表现在中外歌剧声乐(包括戏曲声乐)、叙事歌曲、曲艺声乐以及具有故事情节性的电影声乐插曲中。例如: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女主人公韩英的“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个抒情唱段,是该剧第四场的核心唱段。此时的韩英身陷敌人的牢房,她不被敌人的严刑拷打而屈服,也不为彭霸天伪善利诱所动摇。就在这时彭霸天抓来韩母,妄图以母女之情来软化韩英,殊不知母女同心坚定不移,誓死不从。这一段对唱,即唱出了母女对往事的回忆,又有浩然正气、视死如归的抒情唱腔。从“娘的泪水似水淌”开始,前后共五个大的段落与层次,音乐听起来起伏跌宕,旋律尽情地抒发,表现了韩英对革命的一往情深。其次,在叙事性歌曲、歌颂性歌曲以及曲艺声乐的艺术作品中,也有很多确定性的抒情主人公。叙事歌曲与曲艺声乐艺术作品是以歌唱故事为主的声乐作品体裁。从艺术作品的容量上看,叙事歌曲演唱的是短小故事,而曲艺声乐艺术作品则演唱的是较长的故事。从艺术作品的曲调来说,曲艺演唱更具有地方色彩,是以叙述性为主的歌唱性艺术,表达得自然也同样蕴含着强烈的抒情成分。它既可以第三人称来演唱故事(可以说是非确定性的主人公),也可以把叙述与代言结合起来,以第一人称进入角色来代替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歌唱。例如歌曲《在松花江上》是作曲家、戏剧家张寒晖作词作曲的一首叙事性抒情歌曲。歌曲表达了“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流亡的人们对故乡的怀念和坚决要打回老家去的悲壮意愿。叙述着“九一八”事变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流浪在关内的悲惨情景,以及人们对美丽富饶家乡和爹娘、同胞们的思念。这是作者对伟大的祖国、对民族的炽热感情和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谱写而成的传世艺术精品。歌曲虽然音域跨度不是很大,但演唱有一定的难度,它适合男女声各声部的演唱,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调整音调的高低,以便能较好地发挥声音表现歌曲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此外还有电影、电视插曲的演唱,例如故事片“海外赤子”,整部作品共有八首插曲,围绕着影片主题,在规定的情景下,用抒发、渲染、烘托来展示主人公的内在情感。其中像“我爱你,中国”“珊瑚颂”“孟姜女”等男女声独唱的电影插曲,都是影片人物在特定情节下演唱的抒情性歌曲。如“我爱你,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作曲家郑秋枫和词作家瞿棕为影片“海外赤子”所创作的几首影片插曲中最为出色、动人的民族艺术歌曲。演唱者高昂悠扬、圆润委婉,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的热爱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激发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海外赤子的爱国热情和兴国壮志。男女高音的演唱高亢明亮、激越辉煌,充分展现了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借以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塑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三、艺术体裁与艺术形象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是词与曲的有机结合,在音乐情感与形象的表现上,都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体裁,随之就产生了不同的声乐艺术形象。(1)进行曲。这类作品的音乐特点是结构整齐规范、节奏鲜明有力,以二、四拍子出现,表现军人行进的形象,强调重拍,附点节奏较多。从内容上看有战斗进行曲、行军进行曲、体育进行曲、迎送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大都以齐唱和合唱的形式来表现。“黄河大合唱”“国际歌”“解放军进行曲”“一二三四歌”“义勇军进行曲”“打靶归来”等等都体现了这种特色。进行曲旋律雄壮激昂,节奏铿锵有力,十分鲜明地表现了集体主义人物形象。它歌颂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风范,它唤醒了人们对祖国每一段激情岁月的回忆。进行曲情感丰富,朗朗上口,便于广大大学生传唱,又能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2)摇篮曲与小夜曲。这两种类型的歌曲也是比较典型的抒情歌曲。摇篮曲曲调安稳平静,节奏整齐,旋律起伏不大,速度舒缓,力度较弱,常为女声演唱,能创造出一种静谧安详的优美抒情效果。如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比才的“西班牙小夜曲”、柴可夫斯基的“暴风雨中的摇篮曲”、印度尼西亚的民歌“宝贝”等都具有这种艺术形象特点。小夜曲源于欧洲19世纪,由于一般是在黄昏、夜晚或清晨所演唱的情歌,因此得名。小夜曲曲调柔美细腻、悠扬婉转、风格舒展,富有诗情画意。(3)歌舞曲。歌舞曲是结合舞蹈动作表演的载歌载舞的艺术作品,一般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和动律感,具有民族与地方独特的浓郁风格,体现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民间歌舞曲有陕西民歌“插秧歌”、东北民歌“新货郎”等,根据歌舞曲的旋律特点来创作的歌曲“甜甜大家园”“阿里山的姑娘”等,也都具有歌舞曲的艺术特色。在演唱这类歌曲的过程中,能使大学生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4)叙事歌曲。这类歌曲主要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抒发歌词大意。一般的叙事歌曲篇幅容量比抒情歌曲大些,但比曲艺中的说唱的叙事又小些,在情节上没有复杂的变化,它更集中地选择一个生活侧面去演唱一个完整的故事。它主要着重人物形象和思想性格的刻画,规定情境更加明确。曲调以叙事性的口语化见长,没有较大幅度的旋律起伏,通俗流畅,悦耳动听。以上简要介绍了一些音乐语言艺术形象的具体表现体裁,这种类型化的说明并不足以全面概括音乐语言艺术形象的表现。即使同一类体裁也有细致入微的差别,同时对音乐语言艺术形象的把握还有其他许多因素,诸如音乐形式、风格的具体体现等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红色歌曲传递价值观,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审美爱好,并且在素质教育中逐渐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形式。由于红色歌曲有深厚的大众基础,同时又具备了容易学唱的优势,这种形式和内容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操作性,更能培养大学生热情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四、丰富音乐语言艺术的联想视像,唤醒大学生对祖国激情岁月的回忆

音乐语言艺术的音响形象在传导过程中,对歌唱者来说,通过声音情感与音响色彩来描述听觉形象,而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对音响的接受,能够感受到声音艺术形象的具体鲜明的图景,这样唱与听都要通过艺术想象与联想,创造与感受到艺术声音传出的内心视像,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听觉形象的艺术创造。因此,想象与联想的内心视像的创造与表现,就成了音乐语言艺术形象塑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想象与联想。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与联想,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关系着艺术的生命。因此,高尔基在《文学论文选》中说:“艺术靠想象存在。”声乐艺术要抒发强烈的情感,展示出瑰丽多姿的诗情画意,就需要更加丰富的想象。想象分创造性想象与再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不依赖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的描述,独立地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而再创造性想象则是根据已有的艺术作品的描述,再复述创造出的艺术形象。联想则是通过相近、相似的艺术形象或情感的联系类比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就声乐艺术的创造来看,歌词的创造属于创造想象。通过创造艺术想象,在构思中才能够把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场面、情节、图景……在作者头脑中生动鲜明地显现出来。例如《北京颂歌》就是词曲作家通过表达我国各族人民对首都北京的敬仰和赞颂之情,集中了多种民族音调的风格,以巍峨庄严的气势、亲切柔和的情感、精悍丰富的艺术形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完成了这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这种创造想象的构思成果所塑造的文学形象,也就为曲作家的文学再创造想象与曲调创造想象奠定了基础。音画与视像。“音画”就是音乐的音响构成的图画,它是凭听觉的想象和联想,在内心中产生的一种非直观的视觉图像,我们把这种听觉想象与联想构成的图像,称为内心视像。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触及条件反射的心理活动,都可以构成想象和联想,从而产生相应的内心图像。声乐语言艺术形象在音响的流动中所描述的声音形象,是语言艺术及其音乐旋律声响的媒介在听觉中形成的。比如具有浓郁江南民族风味的《太湖美》,它亲切简约的歌词,再配上委婉悠扬、明朗清新的曲调,把太湖清亮明澈、娴静秀美的美丽景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给听众带来美好的情调和意境。随着音响的流动,在人们内心也激荡或放映着一幅连续的图像: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总之,它凭借着演唱者或欣赏者的经历、感受、修养、体验、情趣来创造和联想出各自的内心图景。演唱者调动的声情语态描述得越清晰,欣赏者的形象接受与内心视像反映也就越鲜明,声乐语言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也就越强。

总之,无论是“拟声”或“拟态”都可以增强艺术声态形象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使听觉的内心视像更加丰富准确、鲜明生动。这样就要求演唱者尽可能地加强对词曲结合的语言艺术形象的分析,捕捉到一切可以捕捉到的音响性艺术形象,并调动一切声情语态技巧,去完成音乐语言艺术形象的塑造。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艺术形象,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产生艺术联想,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能够唤醒大学生对祖国激情岁月的回忆。(1)红色歌曲歌颂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风范。它普遍具有豪迈激情的曲调,激动人心的旋律,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2)红色歌曲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真实总结。它情感丰富,朗朗上口、便于广大人民群众传唱。(3)红色歌曲不是抽象的政治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极富情感色彩的红色文化。它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各个时期的综合艺术,让人们在了解祖国历史的同时,又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作者:陈晓工作单位:沈阳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