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金课建设标准

时间:2022-07-14 10:54:18

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金课建设标准

摘要:“金课”建设是实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课”建设需要遵循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标准,在建设时特别需要关注目标定位、素材选取、团队打造和课程群组建等四个方面的关键性议题。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课”建设;标准和议题

我国现有24所以“中医药”命名的本科院校(海南、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和内蒙古等六个省区市未建立,西藏自治区为西藏藏医药大学,不含港澳台),这些中医药院校几乎都开设了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但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根据2020年6月底各中医药高校官网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笔者发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高校有23家,占中医药院校总数的95.8%;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现有15家,占总数的62.5%;排在第三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高校有4家,仅占总数的16.7%。另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部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公布的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中,上述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的公共管理类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只有4所院校的五个专业,分别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分别占现有开设两个专业总数的17.39%和6.67%。本文主要就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公共事业管理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如何推进“金课”建设从遵循的标准和关键性的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入选的建设专业点顺利通过“验收”提供建议,也为拟申报的相关专业提供一些借鉴。

1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金课”的三大标准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金课”建设是完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改善本科教育质量的一把“金钥匙”。何谓“金课”?教育部提出高校建设“金课”的首要工作就是提高课程准入的三个标准,尤其要突出质量标准,即“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认为,“金课”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而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也的确无法使用统一的“尺子”来衡量“金课”和“水课”。正如有学者指出,课程本身并没有“水不水”“金不金”之分,列入培养方案的任何一门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都很重要,只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给它注了“水”或添了“金”,把它教成了“水课”或“金课”。当其“含金量”大到一定程度、“含水量”小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以称之为“金课”[2]。可以说,对于不同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对于不同性质院校的同一专业所要建设的“金课”,其标准也是不相同的。对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来说,要推进“金课”建设,务必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标准。

1.1宏观标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8年教育部制定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从概述、适应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如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方面,除了规定的一些基本能力外,还特别提出“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学生还应具备公共管理的思维理解能力(政策理解与分析能力、公共事务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计划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分析公共任务能力)、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与文字)等专业能力。”这是从国家层面对整个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建设提出的教学质量标准。所以,无论是公共事业管理还是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建设“金课”时都需要遵循这一国家宏观标准。

1.2中观标准:院校设定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

中医药院校是以中医、中药为特色和优势学科的院校,由于它们各自的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在发展战略和目标上也会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浙江中医药大学提出要“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要“继续坚持特色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河南中医药大学提出“突出中医、中原、仲景特色,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发展战略。公共管理类专业在中医药院校基本上都属于“非重点、非优势”专业,主要起着一个“反哺”中医中药等优势学科的作用,所以在建设“金课”时就要准确定位好本专业的功能和地位。

1.3微观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指标

通过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同为公共事业管理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不同地区的中医药院校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建设任务和培养目标,而且可能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如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培养目标”中提出了“能在公共卫生等行政机关、医疗健康等事业单位以及包括文化、环保、社保等公共组织胜任业务管理、综合管理工作,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中也确立了要依托学校中医药学科优势,为浙江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卫生医药和健康管理行业(产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为宗旨。这样的微观标准就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金课”建设指明了更加清晰的目标要求。因此,“金课”的建设还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切实提高“金课”建设在人才培养、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课”建设的四个关键

汉字“课”可以与英文的三个词对应:Curricu-lum(专业的课程体系)、Course(一门课程)、Lesson(一节课)。高教司提出的“金课”覆盖面很广,可以指某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可以指课程体系中的任何一门课程,或者指教师教授的一节课,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部文件中的“金课”指的是一门课程[3]。本文所指的“金课”也是指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课程(course)。根据前述提出遵循的三个标准,结合本校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在推进公共事业管理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金课”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性的议题。

2.1准确定位“金课”建设目标

虽然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入选的只有“省级一流”且入选专业数量较少,但是在“金课”建设过程中必须准确定位好目标。一是要“入主流”。要围绕公共管理学科所体现出来的公共精神和价值追求来定位建设目标,“对于个人而言,公共行政的精神意味着对于公共服务的召唤以及有效管理公共组织的一种深厚、持久的承诺”[4]。二是要做到“强特色”。要在全省或者区域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构筑其他院校同专业无法替代的地位,高校必须在全省建立独一无二的“金课标准”。三是要“高站位”。“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并不意味着“金课”建设的目标定位只需要满足于本省本校学生,建成“全省一流”,而应该扩大目标定位,逐步实现惠及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金课”。

2.2深入挖掘“金课”建设素材

“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等五种基本类型。无论是哪一种“金课”,在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都需要突出公共管理学科特征、所在省域的特色及“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元素。何谓公共管理,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国学者胡德(Hood)认为,“公共管理,这门国家的艺术,大致可以定义为如何设计与提供公共服务和政府行政的具体工作”[5]。所以,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管理或公共行政,它涵盖了公共政策、公共事务、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公共部门和公共治理诸多的范畴体系。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科而言,如何挖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乃“金课”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中医药而言,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6]。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在设计“金课”的“中医人文精神和管理思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浙派中医的六大体系(永嘉医派、丹溪学派、钱塘医派、绍派伤寒、针灸学派、本草学派)分为六个章节进行中医人文精神和管理思想的挖掘;又如在社会实践“金课”建设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浙江省推出的“健康类特色小镇”作为社会实践“金课”的重要素材。考虑到地理位置和经费支出等因素,学院先围绕与学生所在富春校区的同一区域的“富阳药谷小镇”为中心建立社会实践类“金课”,后逐步推广辐射到余杭国际生命科技小镇、临安颐养小镇、桐庐健康小镇等周边邻近地区。

2.3精心打造“金课”建设团队

课程育人主责角色、课程教学主动角色、课程变革主要角色、课程研究主体角色是“金课”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应然形态和状态[7]。在影响和决定大学发展众多因素中,师资队伍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后MOOC时代”下,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知识的践行、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技能的驾驭、公共精神和情怀的培育与濡化以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几个基本方面的能力素质”[8]。中医药院校的特点也决定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金课”建设往往呈现出明显的“临床性”特征,必须借助学校优势学科的师资和附属医院等部门的力量组建教学团队才能达到“金课”建设目标。如作为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它至少涉及管理学、中医学、中药学等三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组建“管理专业+中医专业+中药专业”的教师联合团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又如,作为基础课程的医院管理学,目前基本上就是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讲授,但是他们往往比较缺乏医院管理的实践经验,难以独立承担其“金课”建设任务。因此,邀请医院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加入师资团队中,成为提高该课程“含金量”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金课”教师团队建设中要以本课程授课教师作为主负责人,其他部门的人员主要起着协助、指导的作用;在授课形式上,院外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或集中授课。

2.4科学组建“金课”建设课程群

课程群不仅体现院校精品优质课程建设能力,还能为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建设提供前提条件[9]。如何对课程进行科学分群,实现资源效应的最大化,是进行“金课”建设前需要规划的一项工作。从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涵盖了主干课程、学位课程、核心课程、辅修专业课程等门类,但是在划分时主要还是要遵循课程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按照课程分类组建“金课”课程群。如专业基础课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公共事业管理)、特色课程(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管理学);也可以按照学科分类组建“金课”的课程群。如经济学课程(微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类课程(统计学原理、卫生统计学、统计软件应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公共管理类下设的两个不同专业,在“金课”课程群建设时需要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第一轮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四个院校都开设了这两个专业,而且它们之间本来就存在天然的渊源关系,早在2010年前后大多数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即招收了健康管理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后因政策的原因停招,但一直都列为重要的培养方向之一,而且健康管理方向后来于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单独招生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因此,这种“本是同根生”的关系为“金课”课程群的建设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去水增金”是对国家新一轮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计划的形象化概括,“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可以归纳为“金课”的基本特征[10];同时,“金课”作为课程建设的一种“新业态”,它涉及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制度等多项工作维度,是一项系统性育人工程。中医药院校的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兼具公共管理学科的共性与中医药院校的个性,其相关专业“金课”的建设需要依照“金课”的内在要求和标准,充分融合其学科共性和院校个性的双重属性,在正确理论指导下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完善。本文所探讨的观点和看法仅仅来自课题组在教学中不成熟、粗浅的经验总结,期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3]文秋芳.外语“金课”与“金牌外语教师团队”[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4):3-10+90.

[4]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Frederickson).张成福等译.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

[5][英]克里斯托弗·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M].彭勃,邵春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

[6]张宗明.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须自觉、自强、开放[N].中国中医药报,2018-04-04(3).

[7]尹婷,徐玲.一流本科教育“金课”建设下教师角色转换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4):15-18.

[8]许才明,荣超.“后MOOC时代”中医药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教师能力素质研究[J].药学教育,2019,35(1):1-5.

[9]李成坚.信息化背景下的外语金课建设[J].山东外语教学,2019,40(5):60-65.

[10]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作者:蒋姝函 孙艳香 荣超 汪筱兰 许才明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