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临床药学教改思考

时间:2022-04-22 10:07:10

高等院校临床药学教改思考

1适当增加医学类课程课时,大力推进临床药学本硕连读教育

临床药学专业同时涉及医和药两个方面,所以课程设置应根据医药并重的原则,合理布局药学、医学相关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具有合理的医学和药学知识背景,从而初步具备药学服务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在高校学习的有限的4至5学年中,临床药学的学生,应重点加强医学及基础课程的学习。据悉,有些临床药学本科班课程设计,内科学时为72学时,而临床医学的学生要学144学时。由此设想即使临床药学的学生能在72学时中,将课堂内容全部掌握,充其量也只有临床医学生的一半分量,而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临床药师主要接触的至少是主治医师一级的人员,用不及一名住院医师的知识水平与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谈治疗是很难想象的。随着医学分工越来越细,又有许多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出现,专科医生对本专业的用药水平是药师难以比拟的,以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固有的知识,以不变去应万变,其效果、其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1]。虽说医学基础课程的增加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应以削减化学课程作为代价。因为临床药学的核心是合理用药,而合理用药应该建立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础上,如果化学课程被不合理的削减,势必影响上述课程的教学,特别是药动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药效学知识也与药物的几何、构象、光学异构、手性药物、基因药物,受体学说及构效关系等知识有关,如果化学没有学好,是很难学好这些知识的,也不容易搞好临床药学工作。如果不合理的削减化学课程,将来的药师,可能连阅读文献都有一定的难度。鉴于以上观点,延长学制并大力推进临床药学本硕连读专业显然很有必要,临床药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对药物的知识十分精通,对疾病的病理、诊断、治疗非常熟悉;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我国目前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由于学制太短,毕业生知识受限,难以很好地承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责任。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尝试开设六年制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硕连读,强化临床实践,毕业授予临床药学专业硕士学位,这与美国的PharmD教育模式非常相似。我国应该在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临床药学本硕连读专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设立类似于临床医学硕士的临床药学专业学位,促进临床药师的培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2]。

2促进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加强学习深度

药学教育是否能与临床匹配是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搞好临床药学教育,应该加强“病理生理学”的学习。以前的药学院校未开设这门课,可以说药理是学得不太理想的,换言之是不及临床医生学得好。现在虽已开课但课时太少或内容较为单薄,因此影响了药理学的学习深度,如以协助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来要求,以目前课堂上学到的药理学知识而言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因为从药理学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比临床医学生好多少。我们知道药理学的任务是了解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效应)的规律及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处置)的规律。试设想,如果对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都没有很好的了解,如何能深入掌握药物来纠正机体的病理现象呢?如果用不甚了了的药理学知识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否能够“合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1]。因此为了将药理学学深学透,药学院校的学生们的病理生理学应该比临床医学的学生还要强,为此就应该加强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国内临床药学教育起步比较晚,现在高校普遍存在课程安排混乱的现象。如内科学安排在诊断学之前,试设想,如果连诊断的基础都没有,如何谈及内科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呢?这样会影响学生对医学类课程的掌握,与临床药学教育目的的初衷相违背。因此,有关高校应全面考虑,对临床药学学生的课时安排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以加强学习的深度。

3改善部分专业课授课模式

药学专业课程种类较多,部分专业课应根据课程特点改善授课模式,如生药学。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长期以来生药学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易学难记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3]。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效地授课,在教学中应做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生药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有大量的形态学方面的知识,例如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以前在课堂上教师仅凭课堂讲授很难讲清其特点,而课本上大多为墨线图,彩色图片较少,不够生动,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准确理解。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合理使用一些丰富多彩的原植物图片、生药图片、饮片图片、粉末及组织显微图片,可丰富课堂内容,使学习内容进一步直观化。将实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达到这种效果,莫过于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往的参与局限于实验课上,我们应引入讨论课程,在每个章节的理论及实验课程完成后,学生以几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将该章节所有重点的药材的鉴别要点和相关显微特征等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各组之间相互打分,鼓励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使得学生对于介绍的重点药材有了非常难得的深刻理解。在理论及实验教学之外我们结合生药学自身特点,积极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药用植物园是生药学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实践基地,虽然药用植物园的生态环境与天然药材的生长环境有些差别,但经常、随时地观察药用植物的形态、不同生长期的特点,使生药材原植物的讲解更加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药材的形态特征,培养野外辨识药材的技能,以具备特殊条件下利用天然药材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及讨论式教学的引入,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原本呆板枯燥的生药学理论及实践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可大大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

4专业教育目标应明确,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就业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药学院校实行的还是传统的“4+2+3”模式,学生4年本科毕业后,既可以考取硕士、博士,成为研究型人才,也可以直接就业,充实到药品生产、销售等领域,成为应用型人才,属于“混合型”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宽基础、理论知识扎实、选择机会多,但缺点是教育目标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将来从业知识的有效掌握。丰富的校内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有利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但能考取研究生而从事研究攻关工作的人相对较少,这就造成很多学生本科期间一直为准备考研而学习,最终没能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不得已而从事其他应用性工作,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4]。而即使一直准备从事应用性药学工作的学生,在短短的4年本科教育中,要修学大量的理论课,而实践教学相对缺乏,学生实习经验较少,毕业后要从事药品生产的学生很少下车间,不熟悉生产技能;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学生缺乏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用药指导经验;从事药品营销工作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药品市场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应在药学教育本科阶段大力推进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余具备一定的应用技能,为毕业后从事销售生产等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在临床药学教育过程中要强调临床课程和沟通技巧训练、药物信息与文献评估等。临床实习时间至少应要求不少于1年,学生在医师或临床药师的带领下在科室轮转,进行临床查房,参与药物治疗建议或意见,与病人、医生、护士充分沟通交流等系统训练,使其掌握临床实践技能。

作者:杨建华1,2柳惠斌1何嘉慧1胡君萍2工作单位: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