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提升途径

时间:2022-09-23 09:33:01

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提升途径

[摘要]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管理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信息软件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技术应用不稳定,严重影响信息技术的运用效果。文章概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指出了信息化管理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方法,旨在为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应着力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具有信息化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组建高素质的工作团队,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执行、落实提供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还需根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特点、发展规律等创新、优化管理模式,满足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发展需求。

1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部门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概念,其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不断升级,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企业都创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了企业经营效果的提升、经济收益的提高。本质上,信息化管理就是企业在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方式、构建信息化系统、健全信息制度,促使企业持续进步。其在各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能够作用于企业的决策、规划、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工作水平[1]。

2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已经运用了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信息化管理工作起步时间晚,还没有构建成熟的工作体系,存在诸多难以应对、无法控制的问题,具体如下。

2.1忽略信息安全

信息化管理期间,企业会运用网络平台、软件系统,而网络环境具备一定的开放性特点,如果不能严格进行信息安全控制,很容易引发数据泄露、数据被篡改等问题,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安全造成威胁。当前,一些企业在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忽略了安全隐患和风险,没有采取相应的物理防护措施,也未运用先进的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及时抵御黑客入侵,很难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2.2管理模式不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根据自身的转型升级发展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求改革、创新和完善管理工作模式,难以引导各部门优化自身工作流程,严重影响相关管理工作顺利实施[2]。

2.3缺乏大数据的运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对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纳总结,这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效果的重要技术保障。但是,目前一些企业还没有根据具体的管理需求创建和运用大数据技术应用平台和系统,无法通过大数据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向、发掘潜在的客户群体,这不利于企业长远的进步发展。

2.4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低

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性直接影响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但企业中部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不会运用信息技术执行管理任务,无法结合自身的职能要求等开展管理工作。另外,企业也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使得其缺乏专业知识,难以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要求的人才团队。

2.5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约束人员行为、规范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完善的制度的支持下,人员能够按照职责要求、工作标准落实工作。但是,部分企业没有为信息化管理设立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管理机制,很难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工作方式和手段,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信息化管理出现无章可循的现象[3]。

3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提升途径

3.1强化信息安全控制

为避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建议企业创建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信息安全控制模式。首先,健全信息安全控制机制,有机整合运维工作、互联网技术(InternetTechnology,IT)管理工作,要求管理部门创建完善的SD-DSM平台系统,实现三维一体化的数据信息保护,从纵向层面、横向层面管理信息安全性,预防安全风险和隐患,实现对数据的安全防控和保护。其次,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标准、原则,对于系统中所有操作人员都应设置实名制登录、访问模式,通过设置访问权限,杜绝非法人员侵入。最后,还需重点关注人员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的绑定处理,要求地址具有唯一性,杜绝出现和多个地址相互绑定的现象,如果需要增加新的绑定地址,就要提前申请,经管理部门批准审核后才能开通[4]。

3.2健全管理工作模式

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式多具有一定的扁平化特点,强调将管理工作向服务方向转型升级,为客户提供集成性的管理服务。在此背景下,企业应重新组建管理工作模式,在改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升内部资源、外部资源的传输共享效果,获取更多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水平,使每个部门都能够顺畅、良好地衔接,借助信息技术增强管理工作实效性。例如,在信息化管理期间可以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统对生产模式、管理流程等进行优化处理,紧跟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创建更多具备现代性、创新性的工作模式。在应用ERP系统期间,可以将项目管理当作核心部分,在推进经营工作良好运作的同时,整合生产环节、采购环节、管理环节、仓储环节,设置一体化模块,运用大数据技术、先进信息技术等,创建具有综合性特点、多层面管控特色的工作系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管控工作效果、经营工作水平,还能在生产环节、营销环节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直观地将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展示出来,动态化地予以应对,以此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5]。

3.3运用大数据技术

部分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没有根据技术特点、发展规律等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导致经常发生技术问题,严重影响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对此,建议企业在完善、优化信息化管理工作期间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力度。首先,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包含日常生产、部门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的组织平台,通过智能化分析方式,将数据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工作、处理工作等融为一体,在保证工作效能的基础上不再局限于传统工作系统,统一其中的数据口径,增强各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效果。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客户数据信息,分析既有客户的能力、信誉度,为其制订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与方案。

3.4提升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与创新优化。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面向信息化,转变传统理念,提升专业化程度。为保证人员日常工作符合专业要求、工作标准,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招聘人才,聘用有丰富经验、良好工作能力的人才。同时,对于现有的人员,也应开展线上、线下和外出进修等形式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技术和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完善培养体系,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常规的人才培养方式,培育能够结合企业经营目标情况、市场竞争现状、效益发展需求、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团队,明确每一位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日常岗位工作责任要求、职责标准,一旦发现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或是不足,就要予以相应的处罚[6]。

3.5健全管理制度

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旦制度内容存在漏洞,就会影响工作的实效性、稳定性,因此企业应结合各项管理工作特点、要求等完善制度内容,发挥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价值。首先,应在制度中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需要履行的职责、义务,设定相应的工作标准,使工作人员结合规定、要求等执行各项信息化管理任务,从根源层面入手,确保信息化管理成效。其次,在制度中应提出提高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具体措施,要求工作人员认真仔细研究目前在信息化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结合问题情况在工作中予以相应的整改,这样在新时期就可以不断地解决信息化管理问题,保证工作的实效性、稳定性[7]。

4结语

近年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少健全的制度、专业的人才,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效性低下。对此,建议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期间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完善、优化其中的制度内容,组建专业素养和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符的人才团队,利用各种管理措施与手段改善、优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形式,发挥每项管理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皓.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创新[J].中国市场,2021(3):140-141.

[2]许婷婷.新时代矿山企业党建工作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21(2):332.

[3]浦颖.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商情,2020(46):114-115.

[4]胡宗坤.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化问题探究[J].居舍,2018(10):150.

[5]李广.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5):165-166.

[6]马德利.论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J].科学与信息化,2019(2):178.

[7]靳鹏飞.探究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8.

作者:谭锦钊 方晓婷 梁育锋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