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预警的风险点剖析

时间:2022-04-08 08:36:00

腐败预警的风险点剖析

摘要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架构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内涵、组织以及流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腐败预警的风险点与风险地图出发,表述了腐败主体的表现形式、滋生的双重诱因并提出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制定;基于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着重分析了腐败风险点的角色、诱因、意识和评测;针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提出了角色监督、诱因控制和引导教育的预警防治思路。

关键词腐败预警风险监督防控

通过对腐败的萌发环境的分析以及对腐败事件产生的双向性的掌握,将腐败的本质定义为利用公共权力而谋取私人利益。基于对腐败本质的理解,将腐败行为归纳为行使国家管理公共职能的一部分官员,忽视法律法规的存在而采用的职权滥用,贪赃枉法,以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架构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内涵、组织以及流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以预警为该体系的主要目标,通过对腐败各项流程的监督控制,从而得出易于腐败滋生的各项环节注意事项,加强该体系的预警功效。本文提出的腐败预警原理与方法主要从腐败预警的风险点与风险地图、腐败预警的原理、腐败预警的推断方法与警报设置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腐败预警的风险点与风险地图

基于腐败预警预控体系架构的分析,针对腐败预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展开研究。首先从腐败预警的风险点着手,以腐败预警流程细化的风险点描述作为突破口,从腐败的主体表现形式作为切入点,对腐败滋生的双重诱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本文针对该体系的分析点进行展开分析,以风险点角色分析、风险点诱因分析、风险点意识分析、风险点风险分析为四条主线进行论述,据此形成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下的角色监督、诱因控制以及引导教育,达到腐败预警的风险点预警防治主旨。

1、腐败的主体表现形式

腐败的主体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部分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人利益,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总结为四个层面:侵吞占有国有财产,中饱私囊的腐败行为;在干部任免上,违背干部管理体制出现的用人腐败行为;借政府之名,利用公款消费的腐败行为;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巨大经济收益而损害国有资产的渎职腐败行为。

2、腐败滋生的双重诱因分析

腐败的产生必然有双重诱因,官员作为腐败主控因素,其自身的思想意识成为能否接受非常规途径的经济收益的关键;而企业以及个人为寻求自身的发展,对领导官员进行贿赂的行为,构成了腐败发生的从控因素,企业以及个人在腐败产生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腐败滋生的双重诱因的催动下,腐败的双方以自身获利为最终价值取向,置社会发展与自身责任于不顾,进行腐败行为。此种现象的发生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与安定,腐败现象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鉴于此,腐败预警的重要性得到凸显,预警腐败更成为了社会的关注要点。

3、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制定

在对腐败的主体表现形式以及腐败双重诱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制定腐败过程中形成的风险点,即为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中编制的关注指标统计数据。腐败产生的诸多关键点中,官员自身的思想意识作为主控因素,其对腐败的危机的认识程度将成为腐败发生概率的主导因素,官员自身的这种腐败危机意识也成为预警体系中的重点关注方向,从而在腐败预警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预警体制。以官员自身思想意识层面为主控导向因素的分析基础上,着重关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集中于行业企业以及个人,这其中包含多种以官员工作流程导致其各项权益有增减可能的群体机构,这些群体机构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而采用贿赂官员的违法行径,从而达到其获取最大经济收益的目的。群众作为腐败现象的另一重要群体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群众的监督意识也将成为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又一风险点,群众对于腐败的监督意识薄弱将直接导致腐败发生的几率陡增。而社会导向也将成为该体系的风险点,社会舆论针对腐败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其导向作用将紧密关系到社会中各个群体对于腐败的认识,从而其成为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

腐败预警风险点

诱因分析

角色分析

意识分析

评测分析

腐败的主体表现形式

腐败双重诱因分析

角色监督

诱因控制

引导教育

二、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分析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腐败滋生的过程中,在政府、行业、官员、群众四类群体中得到充足地体现。在腐败预警的风险点描述中,针对腐败预警的风险点,突出反应了腐败的表现形式,对腐败滋生的双重诱因进行了详尽分析以及制定腐败预警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腐败预警的风险点角色、风险点诱因、风险点意识以及风险点风险四个层面进行剖析,以便对腐败预警的风险点获取更深入的了解。

1、风险点角色分析

腐败预警的风险点着重体现在四部分群体身上,在以社会导向作用为主要干扰因素的基础上,政府、官员、群众、行业都囊括在腐败预警的风险点中。以群众为例的分析过程中,社会的导向将会引起政府的充分重视,从而针对官员腐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健全现有的工作规章流程,从而抑制官员在工作环节中腐败事件的发生;在社会的导向作用下,官员对于腐败的自我危机意识也将得到增强,针对腐败预警的意识将充分结合预警体系提供的正面引导与反面教育,从而达到其自身抵制腐败的初衷;行业作为另一部分特殊群体,社会导向针对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舆论的支持下,官员自我防护意识得到提高,而行业在舆论的强烈报道下,更加提高了对于腐败的认识,从而在社会导向的作用下,将腐败事件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达到预警预控体系的本质目的。

政府作为腐败预警预控的主体参与者,将其列入腐败预警的风险点的主要因素在于政府对于腐败的惩治力度以及调查指数,并不断完善现有规章制度。而官员在腐败层面上则成为了主控因素,政府对于官员的正面引导以及反面教育将作为影响腐败主控因素的第一道防线,政府在加大惩治力度的基础上,以指标数据的监督作为惩治腐败的另一技术方法,此举将充分抑制腐败主控因素的发生,而政府对从控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小觑,行业在政府的监督下将进入正常的竞争轨道,对于违规行业将严惩,此举将对有违规竞争意向的行业产生腐败抵制影响,从而降低腐败事件的发生概率,达到防止腐败,预警腐败的目的。

2、风险点诱因分析

腐败诱发因素作为腐败预警的重要分析对象,直接关系到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预警程度。行业作为一部分特殊群体及个人,其对腐败的诱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寻求群体或者私人利益,而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方法,针对主管官员进行贿赂加大自身获取经济收益、权益收益的筹码,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腐败发生的直接诱因。在腐败预警风险点诱发因素中,群众的监督意识亦是分析的对象,群众对于腐败的监督将对腐败形成遏制,然而这种监督意识的薄弱化将直接诱发腐败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在风险点诱发因素中,群众对于腐败的监督作用也同样成为腐败事件发生的催化剂。官员作为腐败发生的主控因素,其在诱发腐败的因素中担当从控角色,官员自身的思想意识以及对于腐败的危机意识将成为诱发腐败的从控因素。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另一诱发因素为社会的导向作用,其与群众的监督意识以及官员的思想意识、腐败危机意识共同作为腐败预警的诱发因素,社会的导向在某一层面直接成为政府对于腐败行为的惩治决心的公众表态。在社会舆论的强力关注下,社会各部分群体将充分意识到腐败的危机性,从而达到不敢腐败的威慑力,再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技术方法引导各社会群体运用正当方法进行合理竞争以及正当经济获取。

3、风险点意识分析

腐败预警的风险点意识分析主要是集中于对腐败预警的监控责任部门,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架构中,针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了该体系的组织结构图,以防治部门、数据监控部门和惩治部门为主线进行腐败预警监控,在对腐败预警风险点的分析过程中,作为预警体系的监管部门同样成为了腐败预警的风险点。

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结构概况图中可以发现数据监控部门承担的主体工作为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而腐败事件受政府、官员、社会、群众、行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指标数据的统计工作数据量庞大,如何协调多方干扰因素而进行腐败预警预控将依靠数据监控部门的群体决策,也需要数据监控部门制定科学的指标计算方法,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中确定腐败警戒线,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预测方法进行腐败预警预控,从而实现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初衷。

4、风险点评测分析

在指标数据监控部门意识分析的基础上,风险点评测分析重点关注的是腐败评估、腐败预测、腐败警报三个方面,针对腐败的评测直接关系到政府官员以及政府的外在形象,评测体系的科学性以及精准度直接影响到一位官员的政绩以及其今后的政途发展,以此,作为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指标数据统计部门,要将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的科学性作为首要评测条件,而且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下,将成立专职的保密部门进行数据维护、数据监控保护职能。在评测的过程中杜绝外来干扰因素的参与,也严格制止该体系内数据内容的外泄。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主要是以客观指标体系以及主观指标体系为数据基础进行评测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预警分析原则,对官员、群众、以及行业进行调查分析,形成反馈指标数据由数据监控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有诸多影响因素存在,风险点的评测分析是基于对指标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的考虑,将官员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关键参考点,进行评测分析的数据在确保真实、完整的基础上,也要排除其他诸多外在因素而进行统计分析。在评测风险点上反复强调反馈结果的保密性,数据监控部门在预警预控体系中充当分析师的角色,而最后的腐败评估、腐败预测以及腐败警报均上报政府,政府在最后扮演着预警分析专家机构的角色,政府将针对预警结果展开调查,这其中涉及到的腐败预警信息将严格保密以免对社会、对官员产生负面影响,在确认风险信息后,将由惩治部门诉诸法律实施惩治。

三、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预警防治

1、腐败预警防治下的角色监督

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中,各类群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政府、官员、群众、行业以及社会五个层面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主要人员构成,而在其中也形成了腐败预警的风险点。在以社会导向突出政府治理腐败现象的决心后,政府在其中扮演着监督者以及惩治者的角色,而官员、群众、行业三类群体将成为主要的角色监督对象。群众的腐败监督意识关系到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主观指标体系以及社会的导向性,而在对行业群体进行分析后,得出其为腐败事件滋生的从控因素,腐败的主体在于官员自身。由此可见,在腐败预警的风险点层面,要加强腐败预警的角色监督作用,从而服务于腐败预警预控体系。

针对官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对其进行客观指标评价的基础上,更要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官员自身的评价、官员互评以及群众的主观评价作为定性分析的主要依据,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对官员的腐败预警,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下的角色监督作用。政府在角色监督的预警措施下,应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以便形成社会导向下的政府惩治腐败威慑力,在具有惩治腐败威慑力的基础上,以便对边缘官员起到警示作用。

2、腐败预警防治下的诱因控制

腐败预警预控的风险点诱因分析主要集中于行业的腐败促发诱因、群众对腐败的监督意识和官员自身的腐败危机意识三个方面,基于对行业的腐败诱发因素的分析,以此类特殊行业群体为例进行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下的诱因控制。

在以行业诱因为主控因素构建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下进行诱因控制分析,应紧密联系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中的参与群体,以行业、官员、群众三者的联系为分析基础,腐败预警的风险点诱因控制主要针对对象为行业,通过对行业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并加大行贿的惩治力度,从而形成腐败预警预控防治的反面教育功效,遏制其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格抵制腐败事件的发生。社会舆论作为政府惩治腐败工作的导向表态,直接关系到群众、官员、行业对腐败的认识,可以说政府对腐败的惩治决心以及惩治力度直接关系到腐败发生的诱因,在监督机制健全的条件下,官员与行业二者之间构成的腐败链将会受到预警预控体系的遏制,而群众在社会导向的作用下,将会形成群众监督意识提高,群众将认识到自身是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中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对腐败的监控力度,遏制腐败的诱发因素,进而降低腐败事件的发生概率。

3、腐败预警防治下的引导教育

腐败预警预控的引导教育主要以防治部门为前期防治监督核心,而在中期阶段,指标数据监控部门担任监督核心的重任。通过对官员的引导帮扶,形成符合预警体系的防治功能,并在中期阶段,以指标数据为腐败分析依据,通过科学计算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腐败预测、腐败评估以及腐败警报处理。腐败预警的引导教育防控机制在中期阶段主要体现在针对腐败评估结果进行方案制定,对腐败滋生的关键点进行针对性引导教育,突出腐败滋生关键点以及特殊官员群体,形成帮扶机制,阻碍腐败思想的进一步发散,以此达到预警监控的目的。利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警戒线设置,在科学分析指标时将采用神经网络、多元回归分析等多重预测方法相结合的预测原则,从而腐败预警预控的精准度得到保证,据此针对腐败事件进行预测,将实现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宗旨,再由政府进行引导教育,降低腐败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结束语

腐败行为置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于不顾,严重扰乱、破坏了社会风气。本文在对腐败形成环境的分析过程中,通过将腐败滋生流程细节化处理的分析方法,并从腐败产生的外界社会因素以及腐败产生的内在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腐败事件的剖析,形成符合当今社会的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以形成腐败预警预控的初衷,以期望达到一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宣国强:构建反腐败预警系统[J].理论建设,2007(5).

[2]胡华夏:企业成熟期生存风险的预警预控管理[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22).

[3]郭强华:公职人员腐败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工作视点,2007(7).

[4]王显:国有企业腐败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8).

[5]朱兆玲: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J].理论月刊,2008(15).

[6]黄光远、张继坡:实施廉政风险预警与防范管理探索高校预防腐败工作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7]陆亨伯、庄永达:论体育腐败预警系统的建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

[8]王殿安、姜志甫:构建企业内部廉政风险预控机制探析[J].供电企业管理,2009(1).

[9]高凤彦、赵建华:企业营销组织预警管理指标体系初探[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9(20).

[10]高风彦、佘廉:企业营销组织的风险模糊评价与预警管理[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24).

[11]张云起、王丕波:客户资信评估AFA方法及其风险预警[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