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问题整改方案十篇

时间:2024-03-07 17:46:57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绿茶~”为你整理了这篇纪委监委整治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和不正之风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纪委监委整治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和不正之风汇报材料

辽阳灯塔市纪委监委为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纪委监委部署要求,切实整治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和不正之风,多举措找准薄弱环节,提高整治工作精准度。

领会精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去年年末,按照《辽宁省纪委监委整治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问题促进改革和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灯塔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把整治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与促进改革和治理有机统一起来,结合本地实际,迅速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从学习动员、梳理问题线索、严查系统腐败、巩固整治成效、组织领导等六个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破解梗阻障碍,助力深化改革,坚决扛稳整治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问题的政治责任。

全面起底,拓展问题线索渠道。结合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问题的突出特点,市纪委监委组织信访室、案管室对十八大以来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进行大摸排、大起底,对排查出的问题线索进行逐条研判,对处置情况进行统一梳理。同时拓展问题线索渠道,加大专项整治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域腐败问题的举报方式,提高群众对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域腐败问题的参与度。同时,建立线索转递制度,设立专门台账,实行专人负责,逐件登记销号,确保专项整治见人见事见成效。目前,共发现涉及低价处置资产、违规核销经费和违规决定重大事项等问题线索8件,已立案审查调查2件。

靶向发力,强化监督检查和专项巡察。发挥日常监督联系部门职能作用,市纪委监委安排一个室(组)专门负责整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靶向开展专项整治。协调公安、市场、法院、住建、财政、审计等七个部门成立核查工作小组,对12家乡镇合作社、4家社有企业进行全面核查。成立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专项巡察组,开展专项巡察,精准发现深层次问题。组织开展对供销合作社系统上轮巡察情况“回头看”,查找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决策部署、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存在的整改落实不到位问题。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2

关于开展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开展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的决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根据我县《关于开展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精神,从2018年4月起到12月底,我院开展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目标,集中整治我院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严惩“微腐败”,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党风医风持续好转,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强化医务人员“红线”意识教育。

一是要加强教育。

自方案下发之日起,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医院专项整治民生领域腐败和治理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进行全面部署,开展学习教育,召开动员大会,加大舆论宣传,营造医疗服务质量大提升、“三好一满意”活动再提升的氛围。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统方管理的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强化医务人员“红线”意识,自觉抵制收受“回扣”“红包”不正之风。二是要进行定期廉洁谈话和约谈提醒。要坚持抓早抓小、有效预防,建立并完善抵制“回扣”“红包”的约谈提醒制度,对存在可能收受“回扣”“红包”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科室和人员,采取个别约谈、集体约谈的方式,及时提醒、及时纠正,做到常约谈、勤监督,切实防止收受“回扣”“红包”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督查,形成严惩“微腐败”的高压态势。

一是要配合县纪检组加强监督执纪力度,持续保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设立投诉举报电话、信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问题;二是加强信访、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注意发现和梳理群众信访反映的案件线索,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群众反映强烈的医务人员收红包、乱收费、大处方、滥检查、拿提成以及因不负责任导致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事故的医德医风案件,严厉打击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纪违法行为。三是通过案件查处,开展警示教育,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使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改进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加强管理,切实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

一是重申《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坚持杜绝医护人员收受“回扣”“红包”,深化岗位廉洁风险教育,要逐级落实防控责任,人人签订承诺书。二是加强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医院涉及人事、基建、招投标、药品采购等重大决策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三是严禁参加医药器械销售人及患方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推销活动,严禁医护人员参与医药产品、保健品和器材等推销活动,不准在诊疗活动中告知患者到指定地点购买所推销的商品。

(六)加强自纠,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充分发动群众,发现掌握一批问题线索。要公开举报电话、地址、邮箱,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发动群众揭露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靶向聚焦,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围绕专项整治重点和发现掌握的问题线索,建立问题、责任和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对存在的问题一件也不放过,逐一纠正,件件整改。三是严格执纪执法,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统筹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查处一批民生资金、惠民政策落实、干部作风等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无论涉及到谁,都要彻查到底、严惩不贷。四是巩固深化成果,健全完善一批制度措范。及时总结专项整治工作,查找问题原因,补齐制度短板,努力从源头上预防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三、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准备阶段(4月)。

提高思想认识,迅速启动工作,结合实际研究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发动群众参与,梳理问题线索,及时动员部署,在4月底专项整治全面铺开。

(二)集中查处阶段(5月至8月)。

坚决做到事要解决、人要处理、整改要到位。对专项整治期间发现的典型案件,尤其是专项整治期间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的案件,报请纪检监察机关集中查处。

(三)综合治理阶段(9月至11月)。

针对专项整治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制度漏洞和工作短板,要从源头治理、效能提升、制度纠偏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医院各项监管制度,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

(四)总结提升阶段(11月至12月)。

对整治工作成效、做法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深化意见。要把惩戒问责与保护激励统一起来,既要铁腕惩治违纪违法分子,更要保护激励为人正派、干事创业的好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苦干实干的奋斗姿态,形成正向激励、警醒震慑、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责任落实贯穿始终。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过程领导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要求,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包括民生领域腐败作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方面,摆在突出位置。成立院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院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

(二)突出思想引领,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3

一、国家审计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一)国家审计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1.揭露查处腐败行为。查处大要案线索始终是国家审计的重点之一。每年审计机关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腐败线索和信息。通过对腐败高发领域的工程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增加任中审计的比重,试行任前审计,实行离任事项审计交接,前移干部监督关口,构筑起了预防腐败的“防火墙”。

2.纠正单位、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审计机关坚持把审计工作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相结合,切实把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的要求落实到促进行业管理和加强行业监督中,针对一些行业、领域普遍存在的“小金库”,工程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假发票等问题,作为专项内容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纠正,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3.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的有机结合。十多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对43万多名领导干部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中央企业领导人员150多名。通过审计,推动了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

4.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家审计通过发现法律制度方面的漏洞,促进法治完善,推动法治落实,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是通过加强财政“同级审”,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更加有效。二是通过审计对象由“单位”到“官员”、由“法人”到“个人”的转变,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三是通过审计结果公开,促进政府的公开透明,增加公民的知情权,推动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进步。

(二)国家审计在推进完善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腐败治理监督合作机制尚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等监督机关,但是各监督主体之间在总体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未实现信息共享,未建立日常沟通协调机制,未形成整体合力。国家审计一般在反腐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即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时发现官员贪污腐败线索,然后移交给公安、纪委、检察等机关处理。但是,相关法律既没有对信息传递、手续交接的时间与内容做出详细规定,也没有对使信息保真、畅通无阻的程序和措施做出规定。对其中某个环节出现泄密事件后如何补救、泄密人员该受到何种惩罚,法律没有给出具体规定。

2.审计机关自身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美国审计署的经验证明,提高审计机关自身管理水平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审计机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提高自己的公信力,更好地为完善国家治理服务。当前,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理念层面,感觉审计就是“查账”,将主要精力耗费在会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上,而较少研究与总结审计事项中的规律性,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不能提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长效治理机制建议。

3.审计公告制度不完善。审计公告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公之于众,不仅可以揭露浪费、舞弊、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而且让更多人监督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提高制度约束力,因而审计公告制度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审计公告制度尚不成熟,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告范围不广、公告法律体系不完善,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审计公告透明度受限,最终导致国家审计对腐败行为的揭露能力大打折扣,既不利于加强制度约束力,也不利于腐败治理。

4.审计独立性不高。在我国,审计机构监督政府部门、国有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机构,但审计机关本身就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不完全相互独立。在国家层面,审计署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受国务院总理领导,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而地方审计机关是受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的,导致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公众也反映审计独立性不够的问题,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8.12%的受访者同意“审计受政府其他权力部门的干预较多,审计的独立性有待加强”。

5.审计问责不够。这些年,审计通过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但是,审计问责不够、追责力度不强,导致权力未得到有效监督,屡审屡犯问题明显。

二、国家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路径与机制保障

(一)国家审计推动腐败治理的路径构建

1.完善审计治理腐败的法律体系。治理腐败的根本在于健全法制,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审计法》将审计职权大致分为审计检查权和审计处罚权两部分,且主要规定的是审计职权,对于违反职权的后果规定却很少,这导致审计权力的约束不够。因此,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推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制度完善、促进建立健全反腐败监督法律制度体系外,更要完善国家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腐败方面的自身法律建设。

2.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力度,揭露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长期以来,投资领域腐败问题比较严重,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成了腐败分子的“唐僧肉”,雁过拔毛,投资的各个环节层层截留挪用建设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审计部门通过对投资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能够较好地揭露和查处投资领域的腐败问题。

3.以专项资金审计为重点,促进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监督等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深化专项资金审计是堵塞漏洞的重要一环。在专项资金审计中,抓住资金源头,注重对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和有审批权的人员进行监督,查找资金分配中的漏洞,揭露资金分配中的不正之风。掌握资金走向,查找拨付资金或专项资金支出的去向,弄清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的情况,发现问题,一查到底。通过专项资金审计,推动解决当前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对权力部门进行重点审计,促进廉洁高效行政。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职能部门,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部门,加强对这些权力部门的审计监督,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廉洁高效行政。审计应该重点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有无弄虚作假、擅自冲销往来账等问题;有无将收回的款项长期不交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账务处理,留作本单位周转的问题。

5.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依据国家法律对本级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应重点关注:经济责任目标(或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实施和效益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领导本人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的情况,审查领导干部在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经济活动中,是否执行财经纪律和遵守廉洁自律,是否做到了廉洁从政,有无侵占国有资产,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

(二)国家审计推动腐败治理的保障措施

1.建立反腐联动协调机制。审计机关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的配合,一是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注重从“工作协作、审情通报、案件查处”三方面,加强审计常态监督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计监督工作协作制度,成立大要案联系协调领导小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大要案联系协调制度的实施办法,明确审计监督工作职责,研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落实审计措施。二是积极配合查处案件。三是建立健全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实行审计工作季度通报、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和领导交办事项专门通报机制,使党委、政府和纪委、组织部门及时掌握审计情况,将审计结果运用到案件查处和干部人事任用之中,保证审计结果落实。

2.提高审计评估的预防能力。政策绩效审计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政策评估机制,政策绩效审计也缺乏评估体系。要提高审计评估的预防能力,可以从以下人手:一是开发反腐倡廉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优化数据采集及反馈功能,被评估对象报送各项指标的结果信息,经系统采集处理后反馈被评估单位,以促进被评估单位改进工作。二是建设国家反腐倡廉绩效管理信息库。分类收集各单位反腐倡廉绩效管理的做法和效果、意见和建议、问题和不足、改进措施,加强交流和信息反馈,统计分析和跟踪处理,使之成为反腐倡廉建设和绩效审计管理工作的“电子智库”。三是实行国家反腐倡廉绩效审计评价状况分析,充分利用实时评估和信息库数据。对反腐倡廉政策及其运行状况和绩效的总体状况、实际效果和相关指标等进行综合审计分析,为提升审计绩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3.提高审计公告透明度。审计公告可以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或者值得推广的做法公之于众,它可以揭露浪费、舞弊、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让更多人监督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提高制度约束力,因而审计公告制度在腐败治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公告的比例、范围和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制度。同时,对涉及重大腐败的案件建立特别公告制度,增强案件处理的透明度。二是明确审计公告的程序。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公告法律体系,明确审计公告的原则、条件和范围,并说明审计公告的具体流程、相关人员的责任、社会公众的权利。三是完善公告信息反馈机制。为了更好地收集审计结果公布后社会各界的反映信息,可以建立一定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处理系统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分析公众对审计结果的需求特点和规律,而后再作为审计机关进行决策的依据。

4.强化审计整改。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整改推动体制改革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作用,促进政府相关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健全审计整改落实机制。要坚持把查处问题、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明确和强化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关在整改中的责任,针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和腐败问题,深入分析和查找制度漏洞,推动健全整改报告制度和督查机制。二是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做到信息共享、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分类督办,形成审计整改监督合力。三是健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将其审计结果的整改情况纳入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和考核内容,督促有关审计整改单位按时完成整改,对屡查屡犯、屡查不改的重大问题,可以启动审计问责,严肃处理查出的违纪问题,有利于严惩腐败、增加政府公信力。另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人大和审计机关的互动、建立多元化问责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对违法违纪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合力,增强对责任官员问责的压力和威慑。

5.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廉政建设。审计工作的质量和自身的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保证每一项审计工作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提高审计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坚决杜绝一切影响公正执法的腐败行为的发生,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带来的审计风险。一是加强教育培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教育审计干部不管在什么时候,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小节。二是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审计法律体系,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从源头上铲除诱发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洁从审意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主体意识,履行好各自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把廉政监督贯穿于审计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抓住审计过程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廉政监督。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4

关于召开公司“以案促改”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为贯彻落实好2018年10月26日市纪委在股份公司召开“保山市纪委监委‘以案促改’工作建议送达通报会”精神及李**书记在2018年10月31日股份公司“以案促改”工作方案通知、《关于认真做好“以案促改”工作的补充通知》,公司于2018年11月16日在猴桥营地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通过此次会议:我深刻反思腐败案件对公司政治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影响;深刻反思腐败案件发生的土壤和根源;深刻反思腐败案件的警示意义;深刻反思腐败案件当事人的蜕变之路;深刻反思,以案为鉴,准确把握“以案促改”的重点,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通过纪律违法问题,再次给我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也再次警醒全体党员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于服务人民的,不是个人用来谋取私利的工具,负责必将遭到权力的反噬。以真抓实干和动真硬碰的措施推进“以案促改”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以注重质量,严格督查,严格按照“原因分析不透彻不错过、风险点查找不准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过硬不放过、成效不显著不放过”的四不放过的要求,认真抓好“以案促改”各项工作落实。通过对公司的案件深挖思想根源、薄弱环节、漏洞不足,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来自我反省。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通过“以案促改”工作落实,不断加大预防治本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标本兼治的效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新塑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公司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深刻吸取公司腐败案件教训,坚持做到“五个反思”。从源头上根本上杜绝腐败发生,坚持做到“六个查找”。即:查找履行“两个责任”不力,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查找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查找项目招投标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查找国有资产管理松懈的问题;查找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的问题;查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不到位,以权谋私的问题。切实抓好“以案促改”工作,坚持做到“七个带头”。即:带头剖析公司典型案件,勇于刀刃向内,自曝家丑,自揭伤疤,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自画像;带头查找岗位风险、廉政风险有哪些薄弱环节、有哪些关键盲点,深入查找思想上是否引起足够警觉;带头制定整改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制约权力的措施要真正有效、管用、便于监督;带头自我约束,规范权力行使,主动堵塞权力运行的漏洞,自觉把权力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带头整改,以毅然决然的态度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履行好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带头上好廉政党课,结合典型案例教训,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强化警示教育;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责任人进行约谈提醒,严肃批评。 坚持立行立改,确保标本兼治,坚持做到“四个决不放过”。查找不足、改进提高,是我们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手段,对市纪委、市监委指出的问题,务必要认真梳理,逐一登记,深入分析,明晰责任,建立台帐,立行立改。我们要按照市纪委、市监委提出的“以案促改”工作八个方面的要求,做到: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风险点查找不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过硬不放过;成效不显著不放过。通过对“以案促改”各项工作的落实,达到剖析一起案子、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以务实的整改实效,重塑电力公司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决不辜负组织对公司的期望。

反应了公司领导党性修养不强,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是纪律规矩意识的淡化;自我约束不严,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谋取私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思想还没有转变,认识还没有提高,更不知道及时收敛,及时收手,而是任由这种违纪违法行为继续发生,致使犯下严重错误;缺乏廉洁意识。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廉洁意识不强。

对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充分体现党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纪律审查、政治腐败、推动当方廉政建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对于发生在群中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严格律己,从中吸取教训,切实引以为戒,强化纪律刚性约束,时刻紧绷纪律之弦,让讲纪律、守纪律成为每位党员的红线共识和思想自觉,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纪律红线和逾越法律底线。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5

住建局召开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会议

按照县纪委和县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安排部署,严肃整治住建系统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近日,住建局召开了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会议。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吉月宏主持,局党组成员、局属各股站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宣读了《住建局党组关于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整改方案》,方案内容结合住建工作实际,就危房改造、建筑工地、民生领域是否存在优亲厚友、个人或亲属承揽相关工程、为工程施工队有偿整理档案、有偿在开发企业施工单位兼职的行为;在保障房分配中是否存在分配不合理、不公平、违反政策规定;在执法方面是否不按程序、随意执法、标准不一,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力度,是党的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全局上下要绷紧“纪法弦”,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打好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组合拳”,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实际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常补精神之钙、常存敬畏之心,常修为官之道、常思贪欲之害,对标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政治防线。全局上下思想认识要切实到位、自查摸排要切实到位,整改督查要切实到位,扎实开展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我局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每一位干部职工要守初心,勇担当,找差距。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深入挖掘问题,进一步深刻分析问题,进一步积极解决问题,确保住建系统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6

谨 慎

“明知”亦可是主观过失

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湘乡私立育才中学晚自习下课时,因一人跌倒导致拥挤,引发踩踏事件,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事件发生后,该校校长叶继志、政教处干事彭和良、政教处主任陈新威被检察机关批捕。

法院审理认为,叶继志作为湘乡市育才中学校长、校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彭和良、陈新威同任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明知在教学楼上课的学生严重超编,且楼梯灯光不符合相关标准,对教学楼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整改、不报告,导致楼梯间发生踩踏事件,3人的行为均构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均应追究刑事责任。

法院考虑到叶继志等3人在案发时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案发后能妥善处理伤亡学生的善后处理工作,且3人一贯表现较好,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罚。叶继志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陈新威、彭和良各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说法:

刑法第138条“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明知校舍或者其他教育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发生重大伤亡安全事故的行为。刑法要求行为人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才成立该罪,但并不要求行为人对于重大伤亡事故持有希望或放任的态度。因此,这里的“明知”犯罪,实际上表现为主观方面的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如何理解“明知”故犯?

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将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概括为“明知”。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明知”,对于故意犯罪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佯装不知照样认定

辽宁鞍山人于某贩卖二手手机多年。去年10月29日,他带着34部手机在一辆轿车内与一女子进行交易,被警方抓获,经核查,有19部是被盗手机。

不久前,于某先后从杨某、樊某、高某和王某手中买来这批二手手机,其中,在杨某手中买来的手机远低于市场价格,而且没有任何凭证。警方依法对涉嫌掩饰隐瞒犯罪的于某和杨某处以刑事拘留。可于某却辩称“当时,我见杨某不愿说这些手机是从哪儿弄来的,也就没深问。”

警方称,于某在二手机市场里小有名气,对不同类型的二手机价格了如指掌,收购价格的高低,他应该心知肚明。低价收购一批手机,而不问手机来路,完全不符合行规和他平时的习惯。于某心知杨某手里的这批手机来路不明,却低价收购,主观上属故意。

说法:

我国 《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很多被告人都认为,只要不是卖方明确告知其所买卖品是犯罪所得,自己就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也是许多人对法律认识存在的盲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或者代为销售的,就可以认定”。

案例一

案例二

说法

2012年的日历已然翻过,全年依然贯穿着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强度之猛,尤为引人关注,其中的一些事,一些人更值得我们好好回顾。

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反腐,频频祭出廓清正气的反腐重拳,“微博反腐”、社会力量反腐轰轰烈烈;相反的,是一些曾如明星般闪耀的官员从此黯淡,其中不少人只能在看守所和监狱回忆有关新年钟声的记忆。

那么,过去这一年到底能给我们什么样的记录?提供怎样的经验让今后的反腐之路更加顺畅,本期特别策划从多个层面,整理出一年清晰的反腐脉络。

反腐大盘点

2012

2012年,随着一个阶段的反腐倡廉工作告一段落,新的中央纪委班子上台,注定是一个大环境、大背景在进行气候转换的一年。十后,包括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原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原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等一批官员相继落马,被外界解读为中央出重拳反腐。这一年,民众对反腐事业又一次高度期待,这样的期待是不容辜负的。

然而,我们必须回归冷静,回到腐败源头探讨的起点,潜入体制和制度层面。不论是中央的“顶层设计”还是理论界的深层挖掘,都在试图对过去工作进行收尾与总结的同时,为未来开出最智慧的药方,我们的改革也许无法按图索骥,但必须有勇气和力度找到破局之门。

现状之问:反腐形势的昨天与今天

在将要对2013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反腐倡廉工作进行展望之前,必须要考虑到当下这个时点的特殊性,即党的十刚刚召开,开启了中国未来新十年的序幕。因此,试图要对未来反腐倡廉工作进行可靠的展望,就应当以当下为时间节点,尽可能地向后、向前延展开来进行考察。

经过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10年发展,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思路和办法,并开展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探索并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二、把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战略;三、不断加强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深化反腐败机构的改革;四、在惩处、预防和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根据中央纪委报告,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3759件,结案63906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429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584人。年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12万余件。有包括、王立军、、黄胜等在内的一批高级干部落马,成效不可谓不卓著。

尽管如此,从反腐败的实际效果来看,不论主观努力和实际工作投入如何,腐败发展蔓延的总体趋势并未得到扭转。腐败现象在我国社会的蔓延范围越来越广,腐败行为的情节在不断地严重化。像等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有长期担任“一把手”的履历,且主要腐败问题也是在任“一把手”期间发生。“一把手”监督难、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领导干部与不法企业主之间的巨额利益输送问题让人忧虑。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报告指出:“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十之后,“网络反腐”再掀新高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与多位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交流。

其实“网络反腐”的定义容易引起歧义,如果仅说这四个字,会让人们以为通过网络本身就能完成反腐败的全过程。其实更为准确的应该是普通民众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参与揭露腐败信息,形成强大的舆论“信息场”,然后纪检机关介入,查处腐败。尽管网络反腐在查处腐败上的确显示出了威力,但网络本身不能完成反腐败的全过程,在公信力上也无法和传统的、官方的反腐败渠道相比。我们认为关键还是要让传统的、官方的反腐败“制度力”越来越有效率和公信力。事实上,最近几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开设了网络举报腐败的渠道,但是网络举报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这也衬托出我们反腐的工作思路要改进。

未来之问:谁在影响未来反腐格局?

影响未来反腐倡廉工作走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过去一段时间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情况;二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有关反腐倡廉的新精神;三是其他的因素,包括中央领导自上而下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特别是将政治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力度与策略,社会力量自下而上参与反腐败的形势。

十有关未来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精神已经展现无遗:我们对腐败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这种紧迫感下方能召唤出空前的政治决心,把“建设廉洁政治”设定为未来反腐败工作的终极目标。十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特别就自身的榜样作用做出了明确的承诺,不仅公开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新通过的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还明确强调“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

决策层的决心很大,社会的期待很高,但未来的反腐倡廉工作究竟会如何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变数。

由于过去多年我国的反腐败始终处于“且退且战”态势,反腐败形势持续严峻,未来十年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反腐败机遇期。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时期党和政府必定会在反腐倡廉工作上做出调整。至于调整幅度的大小,则取决于过去已经形成的一套反腐败思路和方法的惯性,多年以来腐败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形成的日趋沉重的反腐败包袱,领导人推动变革的决心的大小以及把决心有效转化为行动的勇气与策略。

由于经过20多年的摸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反腐败的思路和方法,这套东西会有很强的惯性,要对其做出重大调整并不是那么容易。至少在系统内的大多数人看来,这套东西已经很好了,已经足够了。甚至在十七大时,就已经肯定地说,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这种心态让改变更为艰难。

十年显然不可能完成数十年甚至上千年历史上都没有完成的任务,但却可以推动一个划时代的开始,甚至完成大部分的工作。虽然政治体制改革显然要比反腐败工作更综合和复杂,但反腐败完全可以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反腐败维度切入,使一些复杂的政治体制改革议题得到回答和解决——二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由此看来,在2013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反腐倡廉工作中,调整是必然的,但以下两种情况都很有可能:一是,调整幅度只有量的变化,或主要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则雷同;二是,调整幅度有质的不同,或发生了方向上、层次上的改变。我们当然期望第二种调整能够实现。

破局之问:转折点能否有大手笔?

正像3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破除“两个凡是”开始一样,未来的改变也必须要从破除对于既有方针的过分满足和自信上开始。

现有的大框架下所形成的一套主要是微观和技术层面的反腐败对策是否能够挑战腐败、战胜腐败呢?这是反思的核心问题。

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还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需要反思和回答:为什么每次都讲“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累积起来却是“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了呢?过去讲“不管涉及什么人……都要严惩不贷”做不到,这次讲了之后就能做到吗?过去二三十年的反腐败取得预期效果了吗?如果做不到或不行,那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有深刻反思,破除思想和行动上的禁锢,开启人们寻找新的出路和答案的可能,打破行动方略上的“鸟笼”式限制,改变才有可能。

从我们自己的教训以及国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来看,最清楚的一点莫过于我国反腐败体制上需要再升级和提升。目前“反腐败生产力”需要被活化的今天,简单增加反腐败机构和人力已经无济于事,而只会对稀缺的资源造成浪费,是到了向反腐败体制要效果、要效率的时候了。

一个能有效运作的反腐败机构或体制从条件上看要具备三个:独立、授权及资源保障充分、内外部监督有力;从结果上看,也有三个特点:权威、专业(职业化是重要基础)、“白过白色”(香港廉政公署内部诚信管理的标准,即最高的廉洁标准)。我们现行的反腐败机构及体制,虽经1993年合署办公以及后来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等多次改革,但仍存有巨大的差距。此外,授权不足、经费保障不足等都存在改进之处;内外部监督缺乏导致反腐败机构也不时传出滥用反腐败权力搞腐败的丑闻。正因为如此,书记所强调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其意义也在于此。

由于反腐败的政治性、敏感新、复杂性、风险性,特别是在身背沉重的腐败包袱的情况下,试图一下子整体解决腐败问题几乎不可能,也会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从这些年完全基于地方自愿的改革首创,不论是综合性的还是单项的,均屡屡受挫的情况来看,试图取得突破和成功也不可能。由此来看,上下结合,既有地方的主动改革试验,又有来自中央的坚定支持和正式授权,应该是对于今后改革试验的基本要求。

这种改革探索模式跟我国在以往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曾搞过的“经济特区”试验很相似,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之为“廉政特区”试验。“廉政特区”试验是综合性的、深层次的,是涉及反腐败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对腐败历史问题进行有条件特赦这样的敏感政策的。该试验肩负着为中国探索出一条反腐败成功道路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反腐败总体战略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或环节。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7

Abstract:Strengthens the State-owned business disciplinary inspection compliance function is earnestly our party development conduct and ethical governance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batting corruption work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enterprise realizes is also good quickly develops and speeds up the establishment to combat corruption under the persistent effect mechanism new situation, how strengthens State-owned business's inspection work is earnestly the current work key point and the difficulty. This article selective analysis to enterprise inspection work understanding and ponder.

关键词:国有企业 纪检 思考

key words:State-owned business Disciplinary inspection Ponder

当前,在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快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国有企业的纪检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深化改革服务,为企业稳定发展和年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作风建设,坚持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加大案件查处和执法监察力度,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和监察制约机制,为企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1.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强,反腐败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给反腐败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党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机构,怎样使纪检监察机构快速融进企业的监督系统,并承担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诸如财务审计、效能监察、经营检查、专项执法监察等,这是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1)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这些年来,我们的监督体制、机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要看到,这套监督体制、机制有些方面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监督的标准也要创新,如果没有标准,没有依据,就无法分清是非好坏,也就谈不上监督。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标准,有、法律、法规、《廉政准则》等,这些标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加以充实、调整。(2)监督的方法也要创新。现在的监督大多是事后监督,当然这是必要的。但怎样进一步加大事前监督的力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着手,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是加强事前监督的重要途径。

2.要不断深化反腐败三项工作。在与腐败现象作斗争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这三项格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惩处腐败分子,一个是解决风气问题。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不正之风说到底是解决风气问题,查办案件是依法惩处腐败分子问题。通过查处大案要案,能够充分显示我党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震慑腐败分子,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在当前违纪违法行为易发多发的情况下,发现有腐败问题的线索都要认真进行排查,要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使他们在党内无藏身之地。问时也要看到,腐败分子毕竟是极少数的,现在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大量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干部利用自己的职权搞不正之风,谋取私利,这些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大大看得见,最能直接感受到。群众说风气不好,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问题。因此,开展反腐败斗争,既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又要多下功夫解决风气问题,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查办案件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

1.要充分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对党员干部中发生的有些问题,我们要善于运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去解决,不要什么问题都采取办案的方式去处理。对群众举报或者群众反映有问题的领导干部,如果属于轻微错误而不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可以由组织或主管领导与他谈,帮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有些举报信,经研究可以通过摘要方式转给本人,让他向组织说清楚这些问题。这样做效果比较好,干部的心情也比较愉快。纪委的工作范围比较广泛,从找党员干部谈话、了解情况,打招呼,到对严重违的纪律必须立案审查,直至查清责任后,做出处理决定等,都是纪委的工作。纪委要办案,但不要把纪委当成是办案机关,纪委的大量工作是抓防范,抓教育,抓思想教育工作、解决风气问题,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拒腐防变能力。

2.执行纪律要宽严相济,持慎重态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决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执纪的要求。对违纪违法的不论是谁,都必须严肃执纪执法。当然,也不能因为强调从严治党、执纪要严,对人的处理就可以不加分析地一概从严。我们讲政策,当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对能够主动坦白交代、揭发问题的,有助于案件突破,帮我们查清问题的,可以从宽处理。所以在执行纪律时首先要依纪,同时还要合情合理,对能够挽救的领导干部,要尽量挽救。对人的处理,不仅要依纪依法,还要考虑社会效果、政治效果、考虑最终对我们党是不是有利,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不是有利。

三、对企业纪检工作的思考

1.现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许多办法和规定,不适应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这些年,我们制定和出台了许多党风廉政建设的办法和规定,这些办法和规定没有考虑社会经济领域的经济行为。但是,作为企业,大量遇到的经济领域的经济行为,如果非要企业参照文件中的规定和办法去做,在具体的工作中,就会有一些政策界限很难把握。如业务应酬与大吃大喝,合理让利与收受贿赂,承揽工程中的经营活动与公款送礼装修办公楼、购买小轿车与塑造企业形象等。对于这些情况,我们纪检监察部门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好是一律附上“参照执行”。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纪检监察的条规办法很难适应。

的综合素质。现在企业里干部都实行聘任制,企业“一把手”在用人上是绝对权力,使得纪检干部监督领导者顾虑重重,担心弄不好会“穿小鞋”,砸了自己的饭碗,甚至因为坚持原则而与当事人结下恩怨,不仅影响自己,有的还影响到下一代。客观上造成了纪检干部不愿监督、不好监督、不便监督。因此,明确企业纪检工作范围、内容,纪检干部的职责、权力、工作程序等硬性规定,解决企业纪检工作“想干不能干、该干不敢干、能干不让办、干了就不好办”的现象。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基础,以三项工作格局为框架,以监督和查处为主要手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 侯俊利.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06)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8

1、在环节上抓教育、监督。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预防、早纠正。如:在办理案件时,对群众举报中问题较单一、内容较具体、性质不恶劣、情节不严重、属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轻微违纪问题,采取诫勉谈话、责成说明问题、约谈、打招呼等方式,实行教育、监督、防范。5年来,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实施监督452件(次),其中责成说明问题125件(次),约谈、打招呼等327件(次),通过在环节上抓教育、抓监督,较好地发挥了纪检监察机关的预防腐败作用。

2、在案件检查中抓教育、监督。坚持把教育、监督贯穿于查办案件工作始终,通过对相关知情人、谈话对象、发案单位普遍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法纪教育,有利于消除他们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误解,打消顾虑,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为调查取证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对涉及调查取证的知情人,要结合调查的问题,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教育,促使其提供证据。

二是对初核调查对象,要根据其阅历和知识水平,进行相关党纪国法教育和政策攻心,帮助其分清是非,认识错误,促使其交待问题。如在办理*扶贫办原党组书记、主任许某受贿、挪用公款案件中,调查组在掌握违纪人员一定的违纪事实后,适时对许某采用“两规”措施。谈话时,办案人员一面结合思想教育,宣传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法律及党政纪条规,一面利用许某趋利避害的心理,恰到好处地展开政策攻心,消除了其紧张戒备的心理,用政策和真情促使其转变了认识,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错误和不足,选择了如实交待,走从轻、从宽的路,从而达到了教育、挽救的目的。

三是在处理对象单位的支部会、干部职工会上,通过向党员干部群众公布错误事实,宣传党政纪条规的量纪标准,使大家受到一次党纪、政纪、法规教育,使查案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及时提供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反面教材,使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起到查处一个案子,教育一片的办案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的落实。如弥勒县政协原副主席马洪泳受贿、案,云南省南湖橡胶厂原厂长兼党委书记沈锡贵受贿案等一批腐败案件的查处和教育,收到“一人亡羊,多人补牢”的功效。

二、充分应用查办案件的成果,开展警示教育

根据中央颁发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规定,*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充分利用所查案件的政治社会影响和反腐败斗争成果,营造惩治与预防腐败的良好环境,开展警示教育。一是将查处的典型案件向全州通报;二是将违纪违法案件的处理结果,采用“红河党风廉政”企业呼发送的形式,及时发送给全州县处级领导干部,让党员干部在阅读手机短信中受到教育;三是将查办案件的方针、政策、原则、重点以及重大典型案件查处情况,专门制作专题片,在*“党风廉政”电视栏目播放;四是对查处的典型大要案件,在全州组织专题廉政教育活动,州委副书记、州纪委书记赵志彬亲自在全州党员干部会上宣讲,州纪委常委分别在13个县市和州直机关宣讲;五是将案件查处情况在《红河日报》上公布;六是结合查处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组织党员干部分批到小龙潭监狱开展警示教育,让受处理的人现身说法,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通过以上警示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

三、根据案件检查过程中发现教育、制度、监督上的漏洞,帮助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一个单位发了案,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案件的背后,往往集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纪委监察局不仅注重调查核实举报问题有无,而且注意发现单位在教育、制度、监督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区别不同情况,帮助单位整改。

1、针对轻微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对问题轻微,达不到给予党政纪处理的,结合反馈,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如我们在调查核实*州直某部门一位领导干部的举报件中,调查澄清事实后,针对该单位大额度资金使用不公开,购买贵重办公用品不列入固定资产的问题,及时向单位进行通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在实施监督的同时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2、针对严重问题督促全面整改。对问题严重,构成违纪违法的案件,结合反馈,帮助发案单位进行认真的剖析,分析发案的深层次原因,督促全面整改,加强制度规范,堵塞诱发腐败的缺失和漏洞。如我们在查处*民政局原局长罗某挪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案和州民政局原副局长、州勘界办主任罗某贪污巨额公款案件中,针对该单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到位、缺乏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单位整改。一是召开州纪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州民政局腐败案治理对策;二是两位州纪委常委分别参加了州民政局党组的民主生活会,指出问题,帮助整改;三是州纪委领导亲自到州民政局作廉政报告,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四是调查组专门到州民政局召开党组会和党员干部职工大会,帮助总结教训,查找原因,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州民政局党组在教育、制度、监督上的责任,对一些关键环节加强了监督和规范,进一步强化了管理体制,注重发挥纪检组长的监督作用,着重解决了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不到位的问题。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州民政局收到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13项;

二是调整充实了主要部门的负责人;

三是集中统一管理全州民政资金;

四是建立健全了审批制度。通过以上整改,该局的机关作风、干部精神风貌等大有改观,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接待等费用支出大幅度减少。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9

上篇:新中国反腐倡廉60年的“四个不变”

1、认识始终不变:腐败是执政兴国的天敌

诞生于内忧外患之时的中国共产党,视腐败为自己的天敌,从星火燎原到夺取政权,从改革开放到执政兴国,一直对腐败的性质和危害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对腐败现象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腐败危害的清醒认识一如既往。1980年12月,针对党员干部不正之风问题,邓小平指出:“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982年4月,面对来势汹涌的经济犯罪,他又指出:“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也多次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论述腐败的性质和危害。他强调:“腐败现象是侵入我们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进入新世纪,总书记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2、态度始终不变对腐败坚决惩治绝不姑息

据统计,仅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纪检监察机关共审结违犯党纪政纪案件85,2万件,处分88,1万人。而检察机关在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79696件209487人。其中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包括厅局级930人、省部级以上35人)。2008年,检察机关共立查职务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其中,立查贪污贿赂大案17594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211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严肃查处了、、、、、、、、、、、、、、等一批大案要案,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

3、领导力量不变坚持党对反腐倡廉的领导

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党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容;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执政地位,决定了新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也必然和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不论是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改革开放后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腐败斗争,还是新世纪以来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部署和稳步推进,都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2008年1月15日,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反腐败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总结,也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理腐败的决心和信心。

4、依靠力量不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反腐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反腐败的道路上,我们党强调“人民群众对领导机关的监督”,始终是沿着这条民主新路阔步前行的。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确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80%以上都是群众举报的。

下篇:新中国反腐倡廉60年的“五个变化”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认识和实践也是与时俱进的。

1、思路变化:从群众运动到依法治腐

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思路,有一个从领袖号召和发动群众运动反腐向依法治腐常态反腐的转变过程。

在建国初期,由于执政经验不足,再加上革命年代搞群众运动的惯性,我们党主要是靠发动群众运动来反腐败:建设初期,发动了反贪污、反浪费、反的“三反”运动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又发动了几次运动,如新“三反…五反”运动、“四清”运动等。应当说,开展这些运动,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正如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教授所言:“这些运动的矛头,几乎都指向干部、党员中的贪污腐化、、等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但由于这些运动是在阶级斗争扩大化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也误伤了一些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反腐倡廉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反腐倡廉开始采取依靠法制、依靠制度进行反腐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专门反腐败机构――党的纪检机关、检察机关、行政监察机关恢复重建。党中央多次修订,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重要党内法规。国家颁布新的宪法并多次修订,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监察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

从此,反腐倡廉走上依法治腐――依靠党纪政纪法纪和制度反腐败的新轨道。

2、手段变化:从打击为主到注重预防

不论是建国初期到“”前,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反腐败的重点都放在“严厉打击”腐败分子和“侧重遏制”不正之风上,而查处大要案打“大老虎”更是90年代前期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四大以后,反腐倡廉开始由侧重遏制到注重预防的结合和转变,从侧重治标到注重治本的结合和转变。预防和治本,开始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屡屡提及――

1993年,明确提出惩治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党的十六大将十五大时的“反对腐败”的提法,进一步发展为“反对和防止腐败”,预防腐败从此摆到了反腐倡廉的重要位置。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党的十七大上,他再次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随着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预防腐败工作,专门的预防腐败机构也相应建立:2000年8月,最高

人民检察院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厅;2007年9月,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挂牌成立。

3、方式变化: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

60年来,党和国家反腐败工作的一般模式是:出现什么腐败,就及时打击什么腐败;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治理什么问题。尽管这种反腐败的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毕竟是疲于应付、被动应对。在反腐败中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就是要“釜底抽薪”,实施改革,创新体制、制度和机制。实践证明,改革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方式。

在党的十五大上,明确提出:“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2005年1月,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继续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在这种反腐思路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这些改革措施正在发挥着或已经发挥了反腐治本的作用。

4、目标变化:从清除腐败到控制腐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砥砺磨炼中,党和国家对反腐败的目标定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根绝腐败、彻底,表达了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良好愿望,但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的反腐败历史表明,腐败在进入阶级社会后至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是不可能根除和消灭的。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最科学最务实的反腐败目标是遏制腐败、有效控制腐败。

198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在90年代初,指出,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反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定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

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反腐倡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科学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反腐败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五个建设”之一。2008年1月,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强调“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5、格局变化:从应急单打的战术反腐到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反腐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已由以前的应急抓的战术反腐转变为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反腐。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8年5月,又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

《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的出台,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意义重大,正如中共中央下发的通知所言:“《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工作规划》是今后5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从此,反腐倡廉实现了由单项工作到综合治理的结合和转变,由应急抓到经常抓的结合和转变,既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又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坚持系统治理和整体推进。

腐败问题整改方案篇10

一、必须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

新形势下的办案工作,无论是在办案思路、内容和手段上,还是在办案环境、工作难度等方面,较之过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办案工作思想明确化,工作重点和全局中心的关系日趋紧密。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办案工作的思路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展开,办案工作的重点也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而确定。从宏观上讲,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由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办案工作的重点仍就是惩治腐败分子。从局部讲,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不同,办案重点也随之不同。近两年,我们区纪委围绕三峡库区移民资金清理、农村税费改革、企业改制和行政机关机构改革等项工作,集中力量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有效地保证了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顺利进行。

(二)违纪领域种类多样化,工作范围和具体内容的变化日趋广泛。近年来,各类违纪呈多样化、扩大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违纪种类增多;违纪涉及的领域增多;跨区域违纪案件增多。就违纪的普遍性来看,过去主要有因历史原因的政治案件,经济方面的贪污、受贿、侵占、盗窃、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道德方面的男女作风案件,社会管理方面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打牌案件等几十种,而现在违纪种类比过去增加了数倍,有很多种类是过去所没有的。如跨地区甚至跨国作案呈增加趋势,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后还会出现新的违纪种类、新的违纪领域的案件,这就决定了办案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更加复杂。

(三)查案外部环境复杂化,工作突破和案件深入的难度日趋增大。从近年来中、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一些重大典型案件和我们区自查的一些重要案件看,办案环境更加复杂。一是一些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编织“关系网”;二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利益链”;三是抓住少数党员干部和群众重关系、轻原则,不愿得罪人的心理,进行腐蚀拉拢,为我所用,打出“感情牌”。在办案过程中常出现腐败分子利用“关系网”、“利益链”、“感情牌”进行藏匿毁灭证据、串供堵口、通风报信、提供伪证等来对抗调查的问题。还有少数领导干部为有关系的违纪人员出具不负责的种种证明,为其担担子,使违纪人员有问题的变成了没有问题,有严重问题的变成了一般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案件的突破增加了困难,延长了办案的时间。

(四)违规违纪对象高智商化,工作策略和办案方法的调整日趋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违纪对象文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我区1982年、1992年、2002年三个年度自办案件的对比分析看,1982年所查9人,没有一名大专文化以上的人员。1992年所查11人,大专文化仅有2名;2002年所查是31人,其中大专文化15人,是往年数倍。由于违纪人员的文化程度提高,作案方式和手段更加诡秘,具有很强的防查能力。同时,他们懂政策,晓法纪,心理承受能力强,又具有一定的反调查能力。随着违纪对象的违纪手段和防查、反查能力的变化,纪检监察机关只有不断改进办案方法,调整办案策略,才能推动办案工作深入开展。

(五)作案手段方式现代化,工作条件和查案手段的改善日趋紧迫。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逐步普及,特别是电子技术、生物遗传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一些腐败分子也开始利用这些高科技手段进行违纪违法活动。这对纪检监察机关传统的办案方式和手段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就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其办案方式和手段还停留在90年代中期的水平,办案的交通、通讯等设备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计算机网络建设及其技术的掌握还处于盲区。面对腐败与反腐败在高科技方面的极大悬殊,纪检监察机关迫切需要改善办案工作的条件,提高硬件的高科技含量,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二、必须不断改进办案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面对办案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我们除了坚持过去反腐查案好的路子和有效的方式方法外,还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

(一)建立案件协调机制。主要是建立一个反映迅速、指挥有力、有权威的协调机构;一套规范实用的协调工作制度;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在具体工作上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协调:一是横向抓好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公安机关和审计等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业务专长和手段在查办案件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纵向抓好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力量的协调。针对县级以下的乡镇、科局级单位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少、力量单薄的特点,由三至五个乡镇或科局级单位组成办案协作区,整合办案资源,集中力量查案件。三是内部抓好纪检监察机关的室与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力量在查办案件中的重要作用。

(二)健全案件信息系统。一是建立覆盖广泛的案件线索信息网。通过开设纪检监察举报网站、公开举报电话以及实行纪检监察“110”举报,保证群众举报的“绿色通道”快捷畅通;与公、检、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实行信息交流,做到情况互通,线索互送,结果互报,共享案件信息资源;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信息联系制度,收集其通过网络和查办案件以及其它渠道发现而自身又解决不了的重要线索;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执法监察和纠风的职能优势,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执法监察和纠风检查,挖掘案件线索。二是加大案件线索筛选排查工作的力度。要建立案件信息库,把各种渠道收集的案件线索,运用计算机科学分类储存,为查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定期对已掌握的案件线索认真梳理,仔细分析,严格筛选,提高初核成案率。三是科学合理使用案件信息资源。要把案件线索的综合内容与承办室的职能、管理范围、力量状况、业务特长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案件成功突破,防止案件信息资源的浪费。

(三)改进案件突破方式。一是在调查证据上,坚持以取证为主、改变过份依赖口供的作法,积极探索总结获取铁证的途径和方法,达到即使“零口供”也能定案的效果。二是在办案措施上,注重组织多方力量,借助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侧面突破,改变过份依赖“”手段进行正面交锋的作法,在不使用“”的情况下突破案件。三是在审查方式上,用活政策,善于分析违纪对象的心理,利用矛盾各个突破,分化瓦解腐败分子,改变过去硬碰硬的简单做法,缩短案件突破的时间。

(四)健全完善办案法规。一是健全完善办案手段方面的法规。由于违纪手段现代化,有些违纪问题靠传统的调查方式已不能突破,采取新的调查方式又没有法规保障,如调查违纪人员的电话通讯记录、监控电话通讯、对有关调查取证过程进行录相等,需要法律赋予纪检监察机关这方面的权利。二是建立完善定性量纪方面的法规。虽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定性量纪提供了法规依据,但由于处分条例实施细则迟迟没有出台,量纪的标准难以掌握,同一问题在不同地方的处理结果差异大。此外,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违纪问题,《条例》又没有作出新的规定,使一些违纪问题没有得到妥善惩处。

(五)加强办案队伍建设。一抓教育。通过加强对办案人员的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二抓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办案人员的行为;要严格办案纪律,用纪律约束办案的各个环节,使办案人员在案件调查处理过程中保持原则性、公正性和廉洁性;要考评工作业绩,定期对办案人员的工作状况、廉洁状况进行检查,根据任务完成好坏进行奖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抓监督。要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制度,设立纪检监察督察室,对办案人员履行办案程序、执行办案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不断加强外部监督,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派人士中聘请一定数量的监督员,对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办案工作进行监督;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促进办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维护纪检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必须着力提高办案工作的综合效益

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一方面要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把执纪执法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办案工作的综合效益。

(一)在案件查办前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大局观念。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开展办案工作。查办案件要在战略决策上、在查办的时机和方式的把握上,紧贴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使查办案件对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维护和促进的作用。二是树立中心观念。查办案件要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查办案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在查办企业违纪案件中,要处理好查案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查案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注重查案方法和策略,坚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获得既清除腐败分子、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三是树立群众观念。要始终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开展案件检查工作。在查办案件中,要倾听群众呼声,发动群众参与反腐查案工作,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查案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