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时间:2022-01-13 09:39:04

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摘要: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作支撑。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具体建议:高层作为决策层,应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逐渐成为职业化的教育家;中层作为执行层,应重视自身身份的特殊性,成为大学教师与行政部门良好沟通的“中间力量”;基层作为操作层,应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知。同时面对全新的形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在具备较高专业化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赢得尊重。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随着现代大学职能的不断丰富、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内部结构的日趋复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涉及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财务、基建、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方方面面。面对日益繁杂的行政事务及日益加大的管理链条,非专业化的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势下,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已发展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定义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概念界定

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在高校职能部门从事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包括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国际处等)以及院系内等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都属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范畴。从结构上讲,一般组织都有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管理层次。高层是决策层,中层是执行层,基层是操作层。在具体运行实践中即是指以校长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学院机关处室负责人为主体的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具体管理事务的普通工作人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1]这三个等级的行政人员由于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身份地位不同,因此他们在权利、收入、声望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看问题的高度、角度、心态上也有很大差别。

(二)专业化之路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的身份和地位是其权利和责任的综合体现。从历史上看,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的身份和地位经历了由“国家干部”身份、教师身份向专业化的“教育职员”过渡的历程。[2]然而,真正的专业化之路(仅指身份上),是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以后才得以逐步实现。本文从法律、政策的角度对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身份定位进行了简单梳理。另外,从各层级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产生路径来看,高层一般都是在某一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的学者,从教师中来,是大学行政最高负责人,其选聘因素较为复杂;中层,如院长、院党委书记、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双肩挑”管理人员,由学术专家兼任,具备一定的组织权力和个人的学术影响力;另一类是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的专职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非常熟悉所在学校的办事风格;基层,如学校部处、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历史原因曾有参差不齐的各类人员进入其中,但是随着高校的发展,准入标准日趋严格,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四川大学2015年保卫部(处)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时,其学历要求博士,就曾在社会舆论上引起过“轩然大波”——尽管学校的初衷是招聘能胜任“架构安保体系,承担课题研究,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校园安全的教育等”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被部分媒体误读为了“招保安需要博士”,但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高校行政管理人才的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大学从社会的边缘逐渐步入社会的中心,特别是随着大学的功能和职责进一步丰富,现代大学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尽管学术性依然是大学最基本的属性,学术群体依然是大学最基本的力量,但是行政权力却往往管控着真实的资源和利益,如各院系的教师配置、教学经费投入、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计划制定、职称评定、课题立项等。目前来看,笔者认为,部分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远未达到应有的要求。由此带来了分工不明确(致使部分管理人员官僚习气严重,一旦出现问题,就通过推诿和扯皮推卸责任)、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丧失服务精神,态度傲慢,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树立大学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和探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问题。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

(一)高层作为决策层,应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逐渐成为职业化的教育家

高层行政管理人员掌控着大学日常事务运转的核心行政权力,包括管理岗位的设置、资源的分配等等。如果在这些核心问题上存在纰漏,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部分行政管理岗位职能的重叠、混杂、人员选聘标准不规范等。在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要求大学的行政管理高层必须成为视野开阔、有优秀教育管理才华、对国家、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有一定了解并能做出准确判断和预见的教育家。因此,大学校长的职业化、高层决策的科学化是化解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构建大学和谐文化的关键所在。如何消除科层制中的官僚主义、建设高效的服务型行政体系,需要大学管理高层在人事制度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引领性的指导和决策。

(二)中层作为执行层,应重视自身身份的特殊性,成为大学教师与行政部门良好沟通的“中间力量”

高校中层管理人员是学校教育资源和辅助教育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者,他们的素质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并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完善,还停留在原有的旧行政管理体制上,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与行政部门的沟通存在诸多事务和程序的阻碍,常常难以进行直接顺畅的沟通。中层管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自身身份的特殊性,比如中层中的“双肩挑”人员,如院长、系主任等,他们既是学术管理者,又与行政权力链相连,一方面应妥善执行本职岗位的行政管理职责,另一方面应努力促进教师与行政部门的高效沟通,成为大学教师与行政部门良好沟通的“中间力量”。

(三)基层作为操作层,应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知

在大学管理体系中,基层管理是切实对相应决策和要求加以执行的环节。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效果,因此基层行政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对实现大学行政管理体系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进。第一,应改进基层行政人员的选聘、评级、考核以及薪酬标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学校现实情况、岗位需求,设定适当的选聘标准是解决此问题的合理路径。与此同时应完善相应的职务评级、考核标准,适当提升基层行政人员的薪酬待遇,有效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上级决策。第二,应当加强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思想教育,促使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只有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教师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使教师群体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价值、专门性和不可替代性,为自身工作赢得尊重。

作者:陈浩 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3]王文杰.“专家治校”与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职业化与专业化[J].高校教育管理,2013(1):42.

[2]杨春.我国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