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及路径

时间:2022-03-13 11:11:36

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及路径

2007年我国开始正式启动绿色信贷,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起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绿色信贷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年我国政府出台了2012《绿色信贷指引》,发展了绿色信贷体系的内容,重点关注绿色信贷对绿色产业和可持续经济的促进作用。2013年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要求半年组织一次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统计工作,并且详细界定了符合绿色信贷资格要求的多项指标。年银监会印发2015《能效信贷指引》,评估绿色信贷对能源利用率的影响,完善了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当前,在全国各地区广泛推行绿色信贷政策的大趋势之下,河南省也应率先把握机遇,积极推行绿色信贷政策,利用好这一有效的措施,大力转变本省经济发展方式,支持省内传统企业进行绿色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河南省经济发展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一、河南省绿色信贷的实施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绿色金融理念的普及,河南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年一季度末,河南2017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接近亿元,1500达到亿元,不良贷款率,1496.10.19%远低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信贷质量良好。当前,河南银行业绿色信贷呈现出积极变化。1.绿色信贷理念广泛树立。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深刻理解和大力推动绿色信贷工作,将绿色信贷战略纳入长期发展规划,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评批复和节能降耗达标作为信贷准入的必要条件。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了绿色信贷指导意见、分类手册,绿色理念深入人心。2.绿色标准贯穿信贷流程。目前大多数银行已将绿色信贷标准纳入信贷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严格把关,建立绿色信贷分类制度,健全绿色信贷工作机制,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交通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绿色信贷评估、报告制度。3.配套支持服务不断增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置绿色信贷专营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组织架构更加完善。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了授信业务绿色信贷分类的“全覆盖”,在业务系统中启用绿色信贷标识;国开行、兴业银行建立了绿色金融认证体系,开展环境效益测算。兴业银行郑州分行成立绿色金融部,设置绿色金融专职产品经理,组建专营机构,设立了一支成熟稳健的绿色金融业务团队。并结合全省各地区的区域特点,采取“小班制”培训方式,对各区域业务部定期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专题培训,避免信息层层传导的损耗和疏漏。

二、河南省推行绿色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各行各业积极践行绿色信贷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绿色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省内中小微型企业以及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限制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无序扩张,减轻了环境压力。同时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绿色信贷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认识缺乏战略高度。虽然国家已出台多项绿色金融政策,各地银行也都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加大支持力度。但是在认识上仍然缺乏战略高度。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业务认识不到位,缺乏创新。二是企业本身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采用环保节能措施和技术而增加企业成本的原因,对环保项目改造、发展存在排斥或懈怠的情况,主观能动性较为缺乏。三是在绿色信贷支持产业优化升级方面作用单一,仅仅是支持单一项目、单一产业的转型,忽视了围绕此项目、此产业上下游项目的扶持。2.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相比发达国家,河南省绿色信贷起步晚,绿色信贷产品直接照搬外国的模式,未完全与省情相结合,出现产品种类少、业务量小和同质化严重等严峻问题。例如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产品主要面对的客户是企业客户,没有考虑企业客户以外的人群,未考虑到绿色信贷多元化发展的问题。绿色信贷产品单一,目前绿色信贷产品的产品种类较少,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深入发展,针对节能环保方面的金融产品和管理制度创新不够,需要进一步探索,金融支持的手段和方式有待丰富。3.绿色信贷标准和产业指导没有统一出台。一方面,绿色信贷标准不统一,各银行对绿色信贷也有不同的理解,大部分都是按照各行自己的理解来制定推出绿色信贷的政策和产品,例如有的银行绿色信贷包括向生态保护、清洁能源方面贷款,有的银行向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放贷款,有的银行将新兴产业、新能源作为放贷对象,有的银行又把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纳入贷款范围,绿色信贷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产业指导目录并未出台,绿色信贷所涉及到的市场准入、环保技术、污染排放等标准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缺乏绿色信贷产业指导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银行给企业贷款时难以识别和界定绿色环保项目,影响绿色信贷有效落实。4.缺乏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及政策。目前,河南省虽然制定了一些关于绿色信贷的法律法规政策,但大多都是约束性的,缺乏激励性政策。就银行而言,由于政府在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缺乏配套激励措施,加上银行自身关于绿色信贷的体制不健全,前期投入较大,成本高,相对于其他贷款的利润低,故而开展业务积极不高。就企业而言,绿色项目风险大,经营周期长,利润存在不确定性,政府又没有实际的关于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很多企业往往不会改变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仍继续破坏环境。缺乏配套的约束激励机制。金融机构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首要问题就是经营业绩考核,之后才是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考核,绿色环保考核比重不大。金融机构激励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减少绿色信贷的发放。5.缺乏有效的绿色信贷共享机制。由于政府未建立统一的关于企业的绿色信贷披露机制,绿色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环保部门和企业三方收到的关于绿色信贷的信息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滞后性。例如,环保部门虽然得到了“三高”企业的公司数据,但由于没有及时反馈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给高危企业进行了盲目贷款,这就导致了再次生产,环境也将持续遭到破坏。另外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只披露绿色信贷余额和“两高一剩”贷款余额指标,而关于信贷业务成本和绩效的指标数据缺乏,商业银行之间绿色信贷信息闭塞,不利于商业银行之间开展关于绿色信贷方面的合作与学习。6.缺乏环保方面专业知识的信贷人员。绿色信贷实施和传统信贷相比,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绿色信贷审批过程中,缺乏环保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标准,无法准确把握项目风险和未来收益,同时贷款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无法通过贷款审核,影响绿色信贷的开展。

三、河南省发展绿色信贷的主要路径

针对绿色信贷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尝试提出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合理建议。1.提升绿色信贷的认识高度。一是强化绿色信贷的理念学习和宣传。二是在金融机构内部开展业务培训和竞赛,提高金融从业人员对绿色信贷的认识和专业技能,将绿色信贷理念深深融入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三是加大绿色信贷的普及宣传,促使生产企业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保节能技术,积极寻求绿色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2.加大绿色信贷的创新力度。绿色信贷的产品创新又可以从发展绿色创新、发展个人的绿色消费结构化产品、发展绿色抵押融资产品等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发展绿色建筑、发展个人的绿色消费结构化产品、发展绿色抵押融资产品。共享经济对环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刚出炉的环保型企业转型升级往往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政府或银行能否通过绿色抵押融资产品让企业获得一线生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制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建立绿色信贷准则。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的缺失使得绿色信贷的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缺少着力点,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制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提出绿色产业和绿色行业的标准,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各金融机构应按照《绿色信贷指引》的要求,加快制定适合本银行自身情况的绿色信贷政策,完善信贷管理体系,以节能环保为必要条件,将绿色信贷落到实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4.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加大对节能减排企业的扶持,通过税赋减免、财政补贴、风险分担等多种途径,调动金融机构推进绿色信贷的积极性。既要对违规贷款的金融机构实行处罚,还要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的金融机构实行奖励,提高金融机构实施绿色信贷的潜在收益。鼓励开展内部激励,在贷款额度内优先保证绿色信贷的份额,将资金进行差异化分配,强化内部考核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严格收紧“两高一剩”行业信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5.建立绿色信贷共享机制。商业银行、企业和环保部门之间缺乏资源共享机制,三者之间相互独立,非常不利于绿色信贷的发展,应在这三者之间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只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既可以抑制不良贷款事件的发生,又可以有效促进绿色信贷的发展,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6.加强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绿色金融专业型人才。当前既了解环保法规政策又能掌握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我们要加快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对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聘请外部环保专家讲座,或者与高校联合让金融机构员工进入高校学习,针对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需要,学习掌握环保政策法规、环保能力考察、环保绩效测评等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够在绿色信贷的贷款业务中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防范措施,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

作者:彭宏超 单位: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