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思考

时间:2022-03-13 11:12:52

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思考

摘要:证券化是一种金融手段,可以增加融资、投资的对象和渠道,也是社会发展催生的经济活动之一。基于此,本文以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论述相关问题的解决建议,并给出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要注意的因素,以期通过分析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准出机制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其他企业和事业单位,为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行已久,总额庞大,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公积金资金流动性不足日益显现,尝试进行证券化处理,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满足市场的资金需求,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分析。

一、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一)缺乏经验参照。住房公积金制度并非我国独有,其他国家也有类似公共服务,但由于我国国情特殊,房屋购买需求较大,尝试进行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存在缺乏经验参照的实际困难。2017年研究人员曾针对我国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山东省等地进行过调查,1560名人员(均为住房公积金被缴纳人员)中,1233人表示担忧金融风险,不赞同进行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占比在四分之三左右,这一情况在其他国家十分少见。(二)住房公积金流向单一。住房公积金受政策的影响大,使用范围窄,其资金的流向单一,严重制约了其证券化发展的可能。相关研究表明,超过70%的购房者,会在工作相对稳定后在工作地或附近购置房产,其公积金也对应接受当地管理,仅用于房屋贷款、偿还,基本不能用于他途。我国推行了住房公积金提取制度后,也设有提取门槛,限定了该笔资金的流动和使用。这些因素使得住房公积金的持有人对该笔款项的使用缺乏观念支持,也缺乏有效途径,为住房公积金的证券化带来了负面影响。(三)属地管理的制约。我过住房公积金依然采取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资金封闭运作。相关举措虽然保证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针对性,明确了管理责任,但资金不能在地区间进行商业流动,也不能与住房公积金体系之外的银行信贷资金或资本市场相互融通,这意味着该笔资金的使用范围十分局限,大量财富聚集于固定资产领域内,或者趋向集中于固定资产领域,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也使住房公积金的证券化缺乏可行空间。

二、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加强信贷业务范围。住房公积金的流动性差,必然限制其作用发挥,使市场热钱不足、金融机制不完善的弊端无法得到应对。考虑到住房公积金本身多用于信贷,尝试加强其业务范围似乎并非全不可行。各地可以在后续工作中进行立法方面的探讨,获取立法机关同意后,首先尝试将住房公积金投入到车辆贷款、大宗商贷领域中,扩宽其业务覆盖面,可设定人员贷款的新标准,如固定收入超过8000元/月的人员,可申请使用30%的住房公积金用于其他贷款项目,固定收入超过10000元/月的人员,可身申请40%的住房公积金用于其他贷款项目。以此类推,以人员的收入水平决定其可使用的住房公积金额度。月收入不足5000元的人员,可暂不对其开放住房公积金的信贷扩展业务。此外,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拓宽不能是无限制的,中央政府应选取若干经济态势理想、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了解该措施的蝴蝶效应,做好应对工作。可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一些城市试点,分别了解新政策的利弊,做到发挥积极作用、防患于未然。(二)鼓励多元化金融多元化金融是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资金作用得到发挥的主要途径。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突出,作为社会刚性需求,其市场潜力、吸金能力非常强,这也导致了资金的过度聚集。以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实现其证券化为着眼点,扩展了住房公积金信贷范围后,即可开始进行多元化处理,谋求证券化发展。各地可统计当地住房公积金总额度、增长率等关键信息,设定三种模式的住房公积金证券。第一种为高收益、高风险类,这一类证券以企业证券为主,允许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参与,住房公积金持有人,可采取类似购买股票的方式将公积金投入市场,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第二种为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类,以国有企业、政府部门作为金融对象,可降低住房公积金蒸发于资本市场的风险。第三种为低收益、低风险类,以银行储蓄等基础方式为主。上述三种证券,可以刺激资本市场,同步使住房公积金持有人获取更多的投资渠道,活跃金融。各地可通过试点方式进行初步应用,分析利弊后再酌情改善、推行。(三)明确准入准出机制。准入准出机制,是资本市场完善的基本要求,在尝试住房公积金信贷证券化时,必须给出明确的准入准出机制,以免金融风险。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进行相关尝试,将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中符合一定条件的贷款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抵押贷款的集合体,利用贷款集合体定期发生的本金及利息的现金流人发行证券,并由金融机构对该证券进行担保。为避免欺诈行为,所有参与证券化的人员都必须满足资产条件,同时也允许在一定标准下退出该活动,此举避免了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我国可以采用类似方式,如住房公积金的额度可以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尝试加入住房公积金信贷证券化活动的人员,其公积金总额度应在一个限额以上,每年增加量不低于一个标准额,上述两个条件可以筛选出收入较为固定的群体,从而降低金融活动动荡的可能。准出机制上也应予以明确,并应以当地政府部门提供担保,这种担保不能是隐性的,必须明确于相关文件中,但范围上可以有所限定。如“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类”“低收益、低风险类”证券,如果出现损失,可由政府部门进行补偿,额度不大于公积金损失额度。“高收益、高风险类”证券则不在此列。

三、尝试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要注意的状况

(一)信贷泛滥预防。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会大大提升地区信贷水平,导致大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必须针对可能出现的信贷泛滥问题做好预防。2006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即与房屋贷款泛滥直接相关。为求予以预防,应在上文准入准出机制、信贷扩展门槛的基础上,做好经济效应评估。对一些大项目的投入,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也可将项目拆分为三期,资金也采取分批投入的方式,适当控制热钱流通率,避免通货膨胀、信贷过于泛滥等问题。(二)违法行为监管。金融违法行为在各地、各时期屡见不鲜,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必然催生更多的诈骗形式,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如果试点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成立的各类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接受政府部门的审查,所有经济行为一旦牵涉到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必须进行记录,额度在一定标准以上的,应至公安部门和工商部门提交备忘录,直到金融活动结束。有效的监督可以避免各类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各地还应通过立法的方式,对于住房公积金证券化相关的金融行为进行立法,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进一步极强约束、管理、监督效果。(三)经济泡沫管制。泡沫经济是一种风险较大的经济状况,直接体现为市场的虚假繁荣。当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后,经济活动获取了资金支持,难以保证融资一方是否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在资金链不牢固的情况下进行大宗投资活动。上述问题可能导致已经投入市场的资金无法回笼或者后继无力问题,市场表明繁荣后出现崩溃局面。同时还需要经常关注企业的运营情况,可以协助企业拟定具有指导意义的发展方案,给出参考意见。一方面避免企业多年经营成果毁于一旦,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负面效益,使持有者的资产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下。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但面临经验不足、属地管理的制约等问题。在国家准予情况下尝试予以解决,可行策略包括加强信贷业务范围、鼓励多元化金融、明确准入准出机制等。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三个方面的状况,即信贷泛滥预防、违法行为监管、经济泡沫管制,从而发挥信贷积极作用,避免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司晓燕.住房公积金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9).

[2]李荣殷.不动产登记新规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影响及建议[J].科技经济市场,2017(1).

[3]刘雨婷.我国中小城市公积金融资模式探析——以湖南益阳为例[J].财会月刊,2016(17).

作者:付红静 单位: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