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理课堂教学渗透研究

时间:2022-06-30 08:51:23

高职物理课堂教学渗透研究

摘要:由一次对外物理教学活动引发思考,分析了人文教育在五年制高职物理课堂教学中缺失的现状和原因,从“人”和“课程”两方面结合的教育理念,强调了物理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在物理发展史、物理美学、物理应用、科学探索、教育环境等各方面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人文教育;五年制高职;物理课堂教学

在一次我校中外物理教学交流活动中,一位德国老师听了一堂中国老师的物理课——“平抛运动”。课后就物理教学及中德物理课堂的差异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德国老师指出:在德国,“战争”这个话题有点历史敏感性,一般物理老师不会举例高空投射炸弹的例子,他们会考虑到选取的实例对学生行为倾向上的影响。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平时在高职物理教学时较注重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忽略了对学生行为倾向上的影响。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积累,而轻视了人文教育。关于“人文”的解释有很多种版本,袁正光教授对“人文”有精辟的见解:“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对于社会成员而言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1现状及原因分析

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是造成人文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随着西方经典物理学的成功,全球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整个世界的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学校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加强调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功能,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表现出唯理性教育的倾向。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数中考成绩比普通高中低,家庭教育环境相对也不及普高学生,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学习生存技能,关注能否找到好工作,而对于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往往会被忽视。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物理课堂教学成了人文教育缺失的重灾区。科学社会学创始人、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对20世纪40年代之前欧洲科学教育做过一段描述:“科学教育的先驱们原以为把科学纳入教育课程会消除古典学术所持有的因循守旧、矫揉造作和往后看等缺点,可是专业教师们使理解化学反应和阅读维吉尔的《伊尼德》一样变成枯燥无味、背诵教条的事情。至于说到学习科学方法,那就完全是一个笑话。实际上,为了教师的方便,为了适应考试制度的要求,学生不但没有必要学习科学方法,相反地倒有必要学习恰恰相反的东西,那就是全盘接受教师和教科书所教的东西,并且在教师要求之下把它复述出来,不管他们自己是否觉得有意义。”他的描述正是对目前五年制高职物理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BAAS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他们(科学教师)的行为和思维都是职业训练的结果,缺乏对科学本质和目的理解。”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学科内容是理科教师的首要任务。虽然普高新课标中对情意教育有明确要求,教材中也有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很多物理教师认为人文教育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关注或进行简化处理。五年制高职物理是限选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课时少,对人文教育就更加弱化了。

2必要性研究

2.1人的需要。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学生,经过五年学习进入社会工作。这五年是学生从少年到成年的过程,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趋向稳定的过程,将对学生之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进一步探索把握时代新人的标准和要求,把培养‘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贯穿国民教育之中,融入教育教学、校风学风,引领师德建设。”五年制高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实现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就要将人文教育渗透到知识和技能教育之中,培养具有健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技能人才。2.2课程的需要。1931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题为《科学的颂歌》的演讲中就提出:“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物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要用好这把“双刃剑”,必须将人文教育作为物理教育的依托,这样,物理技术才能造福人民。物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3策略研究

3.1物理发展史中的人文教育。在物理发展史中,有很多物理学家为了真理,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布鲁诺为了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送上了火刑场;伽利略因支持哥白尼学说被判终身监禁;霍金身残志坚,以他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服了世界;爱迪生为了研制灯丝,做了上千次试验;“两弹一星”的功臣们响应祖国召唤,舍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克服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像这样的物理学家还有很多很多,每一条原理、规律、公式的得来都凝聚着一代代物理学家的心血,他们的身上洋溢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是人文教育最好的榜样。在我们学习这些知识规律的时候,渗透知识背后的故事,感受物理学家们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不惧困难勇往直前。3.2物理美学中的人文教育。物理总给人刻板的感觉,其实物理和艺术、和美是相通的。爱因斯坦曾经描述说,物理学是至善至美的科学,他还特别把物理的美归纳为“简单、和谐、完善、统一”。物理学家在进行规律表达时,总是希望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F=ma的简单形式涵盖了宏观低速运动中力和运动的全部特征和表象。和谐美就是要不断解决矛盾的问题,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之后发现与一些现象有矛盾,导致了相对论的诞生,物理学的发展就是不断追求和谐美的过程。物理学家们认为自然界是完善的,所以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自然界完善的规律。完善的过程也是统一的过程,牛顿把运动和力进行了统一,麦克斯韦将电和磁进行了统一。在物理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来改造世界的,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十分重要。3.3物理应用中的人文教育。居里夫人曾说:“那些烈性炸药能使人们做出惊人的工作,但是在把人民引向战争的大罪犯手里,它们也是一种可怕的破坏手段。”物理规律的应用可以“为善”,也可以“作恶”,关键是掌握在谁的手里,怎样去应用它。在进行加速度学习时,让学生计算一下高速行驶汽车撞车的加速度,使学生明白遵循交规的重要性,珍爱生命。在学习波的时候,根据波的特性判断,采取正确的逃生措施,如是地震波应远离建筑物,如是爆炸后的冲击波,要寻找掩体躲避。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计算高空坠物的速度,引导学生不要从高处向下扔物体等。总之,物理学的每一条规律都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破坏,我们在进行物理应用的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例子的选取,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引导。3.4科学探究中的人文教育。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人文教育的渗透,尤其要注意科学探究实践。人文教育的目的是要构筑精神家园,人文精神的获得是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的,单靠说教是教不出人文精神的。在课堂上要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有思维性的探究,也有实证性探究;有发现性的探究,也有应用性的探究;有生活性的探究,也有学术性的探究;有实验性的探究,也有调查性的探究等。教师在教学时,不应拘泥于某种探究模式,而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科学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勤于实践、主动学习,这才是探究活动的“魂”,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3.5教学环境中的人文教育。一切知识的传播与学习,从过程上看,都是充满人文情感的。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人文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作为施教者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是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相互尊重、自由平等、公正诚信的教学环境,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和老师是合作的关系,相互尊重,平等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人文关怀。

4结束语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写道:“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人文教育和物理教育都是要人追求“真、善、美”,他们相互统一,只有彼此渗透,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人之为人”。

作者:季晴 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