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风格研究

时间:2022-03-11 09:28:23

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风格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辽宁省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风格,为辽宁省大众冰雪运动的普及开展及其文化发展风格的定位与引导等相关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完成研究。共对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群发放问卷700份,获得有效问卷642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1.7%。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中的频数分析进行处理。结果:大众每个冰雪运动季节参与1-2次人数最多占比68.5%;运动装备多为租用占比76.6%;技术水平只会简单动作占比最高达40.2%。56.9%的大众冰雪运动技术靠自学获得;自驾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占比69.6%;出行方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或者约朋友前往分别占比为71.7%和69.8%。结论:大众每个冰雪运动季运动次数多数人偏少。民众运动装备获得主要是租用。运动技术水平总体偏低,获得途径主要是自学。出行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或者约亲朋好友同往,交通以自驾车和公交为主。场地建设多层次化,项目多样化,并与景区建设相结合。温泉冰雪运动场地是辽宁地区一个发展特色。

关键词: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风格

1引言

近年来,大众冰雪运动在我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大众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的逐步增加,我国大众冰雪运动文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正处于发展期[1],大众冰雪运动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郁。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冰雪文化,各地的冰雪文化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从大众冰雪运动技术的水平、行为习俗、穿戴风格、冰雪运动场地的运营方式等等方面,研究清楚辽宁省大众冰雪文化风格特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关于我国地区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风格研究未见报道。现有文献多数是关于各地方的冰雪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冰雪运动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2-5]。因此,研究拟从量化分析角度探讨分析当今辽宁省大众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风格,可对辽宁省大众冰雪运动的普及开展以及大众冰雪文化发展风格定位与引导等的相关策略研究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这对于推动辽宁省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有关大众冰雪运动研究的文献,把握目前关于大众冰雪运动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分析其现有研究的不足,为研究设计奠定文献研究基础。2.2问卷调查法。设计反映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风格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民众进行问卷发放调查。问卷的效度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10位专家均认为具有较高的有效性。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时间间隔2周,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的Kappa系数为0.97,问卷信度较高。按照无限总体的无放回抽样方案,设定抽样误差为4%,置信概率设定为95%,依据统计学原理推算出本研究所需有效的问卷调查样本数为600份。问卷实际发放700份,获得有效问卷642份,有效问卷率为91.7%。2.3访谈法。对主要冰雪运动场的经营或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场地建设情况与经营策略方法等。2.4统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3结果分析

3.1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次数与项目。对参加过冰雪运动的人群调查可知(表1),辽宁省大众每个运动季节参与冰雪运动的次数多数人为1-2次,占68.5%,3-5次占24.3%,6次以上仅占7.2%。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6年度报告)》我国人均滑雪次数不足2次,说明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初级者滑雪市场[6]。多数人是偶尔参加一次两次,还没有形成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离建设冰雪运动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人群参与冰雪运动项目首位是滑雪,其次是滑冰。民间划冰爬犁运动也比较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其对技术和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是和参与人群年龄范围较广,老少皆宜。其他各运动项目则参与人数相对少些。3.2大众运动装备文化风格。辽宁省大众冰雪运动装备获取途径主要有三种(表2):租用(76.6%),自购(25.9%),借取(7.9%)。租用装备比例最高,其次是自购,仅少数人借取。多数人每个运动季参加1-2次,因此没有必要自购,租用是较好选择。经常参加冰雪运动人群一般是自购,这会大大降低运动成本。这也反映出辽宁省大众真正意义上的冰雪运动人口人数偏少,多数参与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冰雪运动习惯。民众对运动装备主要关注的是舒适度和实用性,其他方面如价格、品牌等则并不关心。运动时54%的人不会采用全套装备,仅使用冰刀、雪板、雪杖等必要装备,护目镜、护膝、手套、面罩等辅助装备则不使用;但采用全套装备的人数也占46%,这部分人主要包括初学者和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人群,主要考虑的是全套装备可保障安全,获取更好的运动体验。3.3大众冰雪运动技术水平。表3数据表明,辽宁省大众冰雪运动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自认为较好的仅占6.7%,多数人运动技术水平一般或者是只会些简单基本动作,还有13.4%的冰雪运动参与者是处于基本不会状态。目前的运动技术水平民众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呢?调查得知,多数人是通过借助多种媒介(光盘、电视、网络)进行自学获得,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得到同行队友的指导与帮助。排在第三位的获得途径是聘请教练,占23.4%。这可能主要是聘请私人教练费用较高所致。近年来,我国的大众冰雪运动场由于国家政策和社会支持,场地数量增加迅速,参与人数也大幅增加[7],但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没有跟上,导致一些滑雪场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少,聘请教练价格较高。有研究建议体育高校应加大冰雪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并通过各种培训以及考核,提高教练员的专业能力素质,为冰雪运动走向大众化提供人力支持[8]。运动技术的其他获得途径人数比例不高,其中学校冰雪运动课程获得人数仅占5%,比例很低,说明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展冰雪运动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当说冰雪运动进校园是民众获得冰雪运动技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借助2022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大力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提高民众冰雪运动技术水平,为建设冰雪运动强省奠定基础。3.4大众冰雪运动出行文化风格。辽宁省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出行文化风格向多样化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私家车越来越普及,很多人冰雪运动出行方式选择自驾车前往(表4)占比69.6%,方便快捷。公路建设与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给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多数滑雪场均可实现乘公交到达,因此冰雪运动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无疑是最为经济的选择。无私家车者,公共交通是最佳选择;有私家车者由于乘公交不用担心冰雪运动场地周边停车问题,因此也常选择公交出行。打车前往占16%,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打车或者网约车平台很多,为出行提供了便利,拼车或者顺风车也使得出行成本大大降低。冰雪运动场地为了吸引游客,较具规模的冰雪运动场地一般在主城区重要位置设有定点班车乘降点,也大大方便了冰雪运动参与者的出行。当然,也有少数民众步行前往,一般是冰雪运动场地周边住户。民众参加冰雪运动的方式与家人同去占比最高达71.7%,其次是与亲朋好友一同前往,也占有很高的比例。个人独自前往人数较少。冰雪旅游逐年兴旺,各大旅行社与冰雪运动场地合作,因是团体购买,票价相对便宜些,吸引不少冰雪运动爱好者或者新加入成员报游乐团前往,尽管目前这种参与方式人数还不是很多,但也是吸引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一个良好方案,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报团参加。3.5冰雪运动场地建设与经营文化发展风格。3.5.1建设文化。辽宁省冰雪运动场地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辽宁省一些冰雪运动场地建设水平较高,有9家举办过国家、省市级各种冰雪运动竞赛。沈阳白清寨滑雪场还举办过国际赛事。多数基础设施完善,场地规模较大,日接待人数1000-20000不等。部分场地交通设施比较完善,在调查的22家冰雪运动场地中有12家可在市内坐公交车到达。这些冰雪运动场地绝大多数是个人投资开发建设,仅有3家大型冰雪运动场地是国有资本建设开发。社会资本的大量介入使得冰雪运动场地投资结构趋于社会化[9]。场地建设等级多层次化针对不同的需求群体的需求特征,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呈现多样化发展风格趋势,适合各等级运动水平人群的冰雪运动场地均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运动技术水平的大众群体,冰雪运动场地提供的运动项目更加多样化。辽宁省地热资源丰富,很多滑雪场依温泉而建,与温泉建设相结合是辽宁地区冰雪运动场地建设一个特色。3.5.2经营文化。辽宁省一般大型的冰雪运动场地千方百计吸引各房客源。首先门票价格弹性制,节假日滑雪场人数较多,门票价格高;平日则较低。优惠的价格,吸引了社会上一些调休群体参与冰雪运动,保持了滑雪场客源。多数滑雪场配备了冰雪运动指导员,指导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场地为了很好的推广自己的经营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便利推广条件来推广自己经营的冰雪运动项目。多数冰雪运动场经营商与电商如美团、百度糯米及各大旅行社官网团购平台合作,因是团购门票相对便宜,且省去了交通费用,吸引部分民众积极参与。

4结论

辽宁省大众冰雪运动项目以滑雪、滑冰为主,每个冰雪运动季运动次数多数人偏少。运动装备主要是租用,关注其舒适度与实用性。运动技术水平总体偏低,获得途径主要是自学。出行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或者约亲朋好友同往,交通以自驾车和公交为主。场地运营商经营手段多样化;场地建设多层次化,项目多样化,并与景区建设和温泉建设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静.大力弘扬冰雪文化广泛普及冰雪运动[N].中国体育报,2017-03-17(1).

[2]孙科.全民健身与冰雪运动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7,3:1-7.

[3]宋琳,刘志良.黑龙江省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冰雪运动,2010,32(4):59-62.

[4]程文广,刘兴.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4):11-19.

[5]王忠瑞,李树旺,徐有彬.冰雪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组织化机制———基于北京市居民的抽样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1):1-6.

[6]姬雪朋.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8,0(2):13-15.

[7]张高华,张玮红.新常态下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3):46-50.

[8]贾云凤,夏国滨.我国冰雪运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途径和措施[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32(3):123-126.

[9]孙长明.我国冰雪运动场地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8,5:84-88.

作者:梁成军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