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的“返本开新”探究

时间:2022-10-21 05:16:52

文化与艺术的“返本开新”探究

摘要:影响艺术发展的因素中,传承传统艺术是一个关键因素。用“返本开新“的方式来学习传统,让传统对现今产生作用,能带来艺术发展需要的能量。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艺术崛起的关键时期,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艺术传承;返本开新;传统文化

当今的中国提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礼义廉耻”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正如《管子•牧民》所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知荣知耻”是国民教养的体现,每个人都遵从相同的荣辱观念和行为规范,才能保证社会健康有序的运行,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在当今也同样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对古代典籍进行解读。活跃的国学讲坛,在推动提高全民国学教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长幼都以传统礼仪作为衡量文明素质的关键,幼儿教育里也引入了《弟子规》作为儿童的启蒙行为规范。让孩子从小养成“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的良好习惯。在艺术方面,虽然古代戏剧、文玩、字画等受到追捧和喜爱,发展蓬勃。但是在新时期的艺术创作方面如何很好的让传统艺术发挥作用,带领中国艺术走上辉煌的复兴之路,还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因此,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更好地继承传统艺术方式,使学习所得对现实产生积极的作用才是其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学习传统艺术的目的。

一、建立文明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在学习传统艺术之前,我们要产生文化的主体意识,拥有自我认同感。这一心理因素是先决条件。主体意识是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以中华文明为荣的思想情感。我们不愿看到的是现在社会中很多人认为国外的就是最好的,在建筑、衣饰、家居等方面多以国外的风格为尊。而穿唐装出行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仍难以接受。中国的汉服有着丰富的样式和悠久的历史,在现在却被认为是不和潮流或者哗众取宠。相比其他的东方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他们的年轻人会在节日和重要场合穿着民族传统服装,这样的差距反映的是文化自我认同感的高低。我国目前也强调对青少年民族认同感的教育,注重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启发文化自觉",形成开放交融的民族认同观是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核心。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必会取得成效。让我们以尼德兰艺术发展为例来研究民族自我认同感的重要性。尼德兰在十四到十七世纪涌现了很多世界顶级的艺术大师并引领了潮流,尽管如此,他们也曾经历过艺术的迷失和低落。尼德兰是现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区在古代统一时的旧称。这一地区处在海陆贸易和运输的关键位置,人民自古勤劳智慧。在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比如凡?艾克兄弟、布鲁盖尔、范德魏登等。尼德兰人热爱细节描绘,包括人物衣饰、背景中的事物和景物等,简直是极致精微。对比意大利就会更加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的名作《施洗者圣约翰》,该画背景几乎全为黑色,画面主体只有一个半身的圣约翰形象,圣约翰的身体是亮的黄褐色,人物半裸的造型没有过多的衣饰表现。在幽黑的背景中一头一臂组成了醒目的“U”字形状。意大利画家不愿描绘与主体人物无关的事物。画家对面部刻画精练,用凝重的笑容,简括深邃的五官塑造,衬托出圣约翰的双眼,他正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观者。面部表情结合手部动势使观者仿佛听见圣约翰正在诉说的奥义。由此可以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绘画倾向于摒弃庞杂的细节,画面安排犹如戏剧一般,用单纯而引人注目的增强表现力的表现方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色。在文艺复兴后期,尼德兰人开始照搬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样式,忽视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开始画人体画和希腊神话题材。一方面,他们的民族对裸体很不适应;另一方面,古希腊神话并不是他们本民族历史文化,与他们保守虔诚的宗教信仰相去甚远。这些别扭的因素造成了他们的艺术作品开始失去生机和光彩。这一时期的尼德兰艺术衰落了,持续了数十年之久。到了十七世纪,尼德兰人重新意识到了自身的喜好和长处,摆脱了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模仿,艺术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出现了一批伟大的画家,如鲁本斯、伦勃朗、梵?戴克等。鲁本斯是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他早期曾来到意大利学习绘画,博采众长,并结合本民族的擅长特色,开创了划时代的艺术高峰。成为美术史上名列前茅的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中描绘了玛丽王后抵达马赛下船时的场景。画面表现出宏大的场景,丰富的细节,动感的人物,以及富有变化色彩对比。画面中皮肤、丝绸、金属、海浪、云彩的质感都栩栩如生。这是尼德兰民族所擅长的。然人叹为观止。可以看出巴洛克艺术的成功是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表现和对自身审美习惯的发扬,可见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自身特性的认识是难以创造出对伟大的艺术作品的。

二、“返本开新”的传承观

“返本开新”是指返回到传统中去,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找出对现在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来学习和借鉴,用以解决当今存在的问题并开创未来的发展方向。“返本开新”是正确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学以致用是其关键,如果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只是停留在从前,并不作用于现今的时代中,去改善和影响时代,那就失去了意义。而学习什么,要看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我们有什么问题是传统文化能解决的,我们的时展进步需要什么样的营养。艺术历史中流派更迭,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返古”的方法也存在于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中,因此艺术是在循环往复中向前推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欧州中世纪是由宗教统治的,长达十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艺术的表现对象是神,是一种精神性的符号。采用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和概念性的。人物形象不求写实,如同埃及艺术一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中世纪艺术关注死后的世界多于生存的世界,强调神性忽视人性,总体上是追求意象和超然世外的审美情趣。中世纪艺术能给人以宗教的极大触动。这是中世纪人们所需要的精神寄托。例如格列柯的《圣母像》中圣母头身比例并不符合自然,头被一再放大,脸部不自然的扭转过来。五官比例更是明显夸张:眼睛放大,鼻子细窄,嘴小而单薄。圣母双眼凝视着观众,显得凝重而悲伤。仿佛两只眼睛放大出了心灵的力量,倾注给了观看的信徒。圣母手中托举着圣子,这个婴儿的身体比例很不正常,头很小,身体扭曲,圣婴的脸贴近圣母,以同样的表情诉说着同样的精神声音。这幅画的背景、衣服等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求写实,只是寥寥几笔。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用来供人们冥想,营造精神升华和超脱的气氛。是当时的人们想要摆脱困苦艰难的现实生活的需要。进入14世纪欧洲社会的稳定富足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人们期望冲破宗教的枷锁,享受世俗的生活,这一时代的主题是人性的解放,从对神的关注转为对人的关注,对健康的身体和世俗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时代主题下,中世纪的艺术风格显然不再是人们所需要的,因此,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主题:“人文主义”。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寻求符合自己时代的文化艺术内容。他们发现和整理了遗落的古希腊罗马典籍,并认为其成就是巨大的。他们开始恢复这种崇尚自然,欣赏“人”自身的艺术形式。将这一古老文化作为当时文化革新的主题。“人文主义”便成了这一时期的主题思想。“人文主义”是重视人和人本身的需要,将艺术和文学的关注对象从神转变成人。这一点正如古希腊艺术一样,重视对肉体美的描绘,欣赏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创造出了鲜活艺术形象,如众所周知的断臂《米洛斯的维纳斯》塑造的是极其优美的女性人体,比例、质感、造型都栩栩如生。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发现了这一点,并利用和借鉴古希腊的艺术特征和古典理念来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丰富的人文情感,满足了自己时代的需要。因此,这一时期就被称之为“文艺复兴”。他虽然表面上是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的复兴,实则是艺术的进步和时代的新生。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就是人文主义的杰作,在此之前艺术多表现神和神的事迹,而《蒙娜丽莎》的划时代意义在于他表现的是一个市民阶级的普通妇人,这幅画中的人物穿着当时流行的服装,面容和发型都生动自然,让人感觉她是活生生的,可亲可敬的真实存在。这种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的描绘手法是与中世纪截然不同的,这幅肖像画借用古希腊的造型特色和艺术风格表现新鲜的时代特征。《蒙娜丽莎》反映了了人们对自身的关注和肯定,对人性的描绘挖掘,使得人代替神成为了艺术的主题,使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对古典艺术的附庸,而是更鲜活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创造。因此,历史上有伟大的意义。此后几百年的西方文化都是以人文主义为主导的。到了19世纪,数百年的人文主义使得艺术呈现了过多对对外在表象的描摹,写实主义达到了顶峰,也逐渐缺乏了生机。此时工业革命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新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相继出现了的印象派,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等等,他们有的从原始艺术吸取营养,有的模仿借鉴东方艺术,有的追求儿童画的意趣。这些尝试都是为了背离之前主流陈旧的造型规则。莫迪里阿尼是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中人物动势僵硬不自然,表情凝重,色彩简单平整。这些都能很明显看出他对于中世纪圣象画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趣味的借用。尤其是五官的刻画,更是十分近似于圣象画的样貌。他选择模仿中世纪绘画,是为了与文艺复兴开创的人文主义艺术风格相对抗,借此他很好的实现了其艺术的现代性。达到了突出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的艺术追求。三、结语由此可见,“返本开新”在艺术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科学的运用这样的方法从事艺术创作,必定会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大助益。正确的方式便是在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情况下,对传统的学习和模仿,使传统艺术重新发挥其价值,推动时代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7期.

[2][法]丹纳:艺术哲学,译者:傅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了庐、凌利中,历代画论通解,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4]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5][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曲木子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