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培养途径研究

时间:2022-06-03 03:08:06

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培养途径研究

文化艺术素养培养是现代大学素质教育、多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重视、加强文化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这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艺术发展也必须紧跟潮流、推动创新。大学生是中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创新实践活动的主力资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尤其是对于侧重理论研究、自然科学的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短短四十年间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专注经济发展而忽略精神培养带来的问题也一步步显现。近年来,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艺术素养缺失现象普遍,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容易陷入价值观混乱、理想信念缺失的境地,审美情趣模糊、是非标准不明确,容易误入歧途[1]。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最强大的发展驱动力,然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科学知识的重大突破,也还需要人文素养地积累沉淀。就目前,理工科高校来说,一方面,学校开展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软硬件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且多数高校是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玩乐目的更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实质意义不大;另一方面,理工科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对人生发展的长远意义,只是迫于学校的规定,随便选修一两门文化艺术课程,拿到学分就结束了。

二、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开设文化艺术类核心选修课程把文化艺术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并不意味着全部设为必修课,相反,选修课更能体现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尊重,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核心课程只是意味着在课时设置、学分要求上作出更严格的规定,避免“水课”现象的出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展开,也都应该通过慎重选择和研讨,将多元、高效放在首位。这就意味着,课程设置不仅要全面,教学手段也不能仅局限在课堂讲授这一种方式,翻转课堂、户外实践都是很好的尝试。高校可以开设文学、美术、音乐三大类型的选修课,有条件的高校更可开设动画、摄影、舞蹈、演讲等学生参与意愿更强烈、参与度更高的课程。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近年来,崇洋媚外之风盛行,许多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可度不高,对舶来文化却是趋之若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而他们又刚好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对高校来说,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应当重视大学生的艺术团建设,辅助和带动学校公共艺术教育[2]。高校可以以社团、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组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办传统戏剧节,举行古籍分享会,组织古诗词经典吟诵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化涵养、提升文化艺术素养水平。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人文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促进学生的内化。理工科高校要制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参加以文学、美术、音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通常,社会实践的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红色之旅、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创业实践、勤工助学、三下乡、四进社区等。高校可以借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

三、结语

文化艺术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感性能力的教育,对人的情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具有科学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3]。理工科大学肩负着培养科技人才的重大使命,努力推动科学创新是它的内在要求。随着创新型人才要求的提出,重视、加强文化培养和艺术熏陶成了共识。在新时代,大学生更要肩负起时代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艺术创新,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焕发出时展新光彩。

参考文献:

[1]陈静,张潇潇.理工科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25):152-154.

[2]张远瑛.理工科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3]王芊霖,邓江.浅论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4):33-36.

作者:向欣怡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