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5-25 11:37:27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国家发展的根基。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同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自信,是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清晰认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明确当前的文化育人现状,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与企业方面合作共同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高职院校教育具有必要性。但是,由于教育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当前尚未形成完善的文化育人体系,存在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师资队伍不够完善以及缺少文化实践活动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育人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将其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以传统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助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在教育实施开始前,要求高职专职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系统化的认知和把握,确保课堂教学以及各种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将其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其自身的发展形成正确的引领,对于强化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积极推动意义。人文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能够更加有效地巩固人文素养培育成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能够回馈社会,创设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诸多精髓思想观念,例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均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道德规范和修养的基础性内容。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高职学生道德修养,有助于学生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融入社会后能够自觉肩负责任与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中,关于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内容,同样为高职学生展开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准则,规范使其更加懂得尊重和谦让他人,真正实现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平台和氛围,能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修养形成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为民族精神,是培育党的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且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通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并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形成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始终坚定不移的弘扬传统文化精神,避免受到消极文化和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通常是以独立课程体系的形式或设立选修课程开展教育,并未与高职专业教育充分融合,所导致的教育问题,则是高职学生本身需要学习自身的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对于需要占用课时学习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少兴趣,并不愿意参与课程教学中。与此同时,由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都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探寻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契合点,难以真正实现,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中,难以真正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且现阶段由于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的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二)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师资队伍是保障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力量,只有具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能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纵观我国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普遍存在师资数量不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足、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相对滞后。首先高职院校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并未组建专职师资队伍,通常是由思政教师和语文教师作为课程教师。其次,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引进的过程中,由64于教师工作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变为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需求,导致人才引进存在诸多问题。最后,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师,缺少定期的专业培训所储备的知识内容并未得到有效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同样止步不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少文化实践活动

大部分高职院校军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体系,对学生展开理论知识教学,但由于缺少与之相配套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在实践中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实质上举办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且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修养,对其日后参与实践工作岗位有诸多积极影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给予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很难依靠单一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生缺少融入社会实践的机会。

三、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打造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

1.政府方面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予以支持,并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源整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由政府部门带头联合社会组织,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组织多样化社会活动,同时也可以承担志愿者相关职务,有效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文化传承意识。例如我国山东省威海市精神文明办则组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的活动,诸多高职院校学生有序参与其中,在志愿者活动的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这也是激发学生内心家国情怀的有效教育方式。总而言之,政府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强多样化的文化宣传和交流活动创设,为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拓宽路径。2.企业方面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将企业文化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中,有效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则需要大家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中,组织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活动,使其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教学中,切实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以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可以与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引入企业的多元化资源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培养高职学生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3.学校方面高职院校方面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广大学生形成长期潜移默化的浸润和影响,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效果。高职院校应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区域文化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契合的内容,共同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具有独特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高职院校环境。例如,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将其与地方非遗文化相结合,创设和谐、仁爱、礼敬、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与此同时,还可以打造儒家文化、非遗文化等主题校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以传统手工艺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营造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氛围。

(二)构建教育融合的师资队伍

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力量。当前由于师资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所以,必须着力打造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文化育人能力的高质量师资队伍。1.建设兼职师资库当前我国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机构,均引进或着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职院校在打造兼职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从企业中选取优秀员工作为兼职教师,聘请其定期到高职院校内开展专题讲座、授课等活动,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认知和理解。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对企业员工职业素养、道德规范提出的要求,了解企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形态,继而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观。另一方面,当前有一些社会组织机构,专门开展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可以从中吸纳优质师资,纳入兼职师资队伍中。2.引进民间传承者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通过聘请民间工艺传承者进入高职院校、进入课堂的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的充分融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了解传统技艺,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培育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文修养。3.培育专职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选取对传统文化具有学习兴趣的专业教师,以及在书法、音乐、美术领域具备特长的教师,通过专业化培训来构建高职院校专职师资队伍。定期和不定期对专职师资队伍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培训,教师之间可共同展开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备课、参观等,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能力。

(三)开发教育融合课程与教材

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我国教育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颁布的相关纲要,对课程教学提出了相关要求,主要应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人文修养以及道德品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课程教学。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应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并借鉴企业对此提出的教学建议和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人士,共同对课程设置展开探讨分析,重点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与专业教材开发相结合,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契合,切实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内容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经典研读、技艺传承和实践力行。在经典研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如《弟子规》《论语》等,循序渐进的选取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技艺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高职专业教学和区域文化特点,提高技艺传承课程开展的针对性。同时,可以组织相关技艺大赛,让高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技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例如,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技艺的融入,可以选取书法、珠算等,设计专业则可以融入剪纸、绘画等,音乐专业则可以引入传统茶文化作为选修类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除此之外,在实践课程方面,可以将孔子学堂、国学教学课堂作为载体,让学生能够进入场馆学习茶艺、书法、音乐、礼仪等,实现全方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内外兼修,进一步巩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

(四)建设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延伸的有效途径,是对理论知识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促进高职学生身体力行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校内实践,凸显高职院校特色一方面,借助高职院校多样化的学生社团,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组织,可以打造多种优秀传统文化社团,例如书法协会、文化志愿者协会、汉服社、茶社等,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中。例如,汉服社可以在春季鲜花盛开的时节,举办花朝节,组织高职学生共同身着汉服祭拜花神,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文化志愿者协会则可以组织爱心义卖、日行一善活动,帮助当地的福利院、养老院,以及具有先天性疾病和自闭症的儿童。另一方面,在校园内组织竞赛活动,例如经典诗文朗诵大赛、书法大赛、茶艺表演大赛等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多个层面和维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切实强化人文素养。2.校外实践,发挥地方资源优势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外实践体系构建,第一,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对区域文化资源展开深入挖掘,为传统文化教育输送源源不断的资源。例如,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民俗文化村建立合作关系,在当地构建教学参观基地,让学生可以在此参与社会实践,开拓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视野。同时,与当地的敬老院、福利院、残疾儿童学校等社会机构,共同组织公益类活动,实现对社会的关怀和爱护,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仁爱意识。第二,与民间工艺师傅协同,开设校外技艺传授班,通过学徒制的形式,让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学习传统手工艺,让传统文化入脑入心,自觉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累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其中包含人际交往以及道德规范的诸多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是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打造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育融合的师资队伍、开发教育融合课程与教材、建设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促进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更加理想化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燕梅.工科类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J].才智,2019(30):125.

[2]李彦湄.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与路径探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5):52-55.

[3]万建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19(6):97-100,116.

作者:樊蓉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