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09:52:48

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民族振兴、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据调查得知,民族地区的体育舞蹈课程仍然沿用传统课程模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新颖,最终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民族化、本土化的融合创新改革,在教学手段上利用“互联网+体育App”模式进行改革,创编一套带有黔南地区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舞蹈》线上课程,更好、更接地气地服务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师生的体育锻炼与健康娱乐活动,助力阳光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活动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改革实践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得到不断深入,使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成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是集体育、音乐、舞蹈、服饰、表演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它主要通过身体动作和选手的表现力来展现人的健康美、力量美、青春美和形体美,是一门具有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体育艺术运动项目。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探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针对高校体育舞蹈大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特点,对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贵州数字图书馆以及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途径,以民族地区体育、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为主题或关键词,查阅了近五年来有关学位、期刊论文以及相关报告,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2.2.2访谈法本文以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的相关内容为导向,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教师以及领导进行访谈,得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调研分析和整理归纳。2.2.3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归纳、演绎、类比和综合等方式,对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并提供有效的建议与策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民族化、本土化融合创新改革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同地区民族师范院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领导观念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民族师范院校无论是在课程内容创新还是教学模式和手段上都比西部民族师范院校更具优势。西部地区民族师范院校在体育舞蹈课程教学上,面向的是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动机不强,技能较差。那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动作难度适度,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拥有学习的成就感,享受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内容也要吸取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的精华,融入体育舞蹈教学之中。(1)将《民族体育舞蹈》按照校本优质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改革,使之成为使用效率高、发挥作用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共享资源课程。(2)将民族服饰运用至民族体育舞蹈教学与表演比赛中,使体育舞蹈因地制宜得到良性创新发展。通过对黔南民族地区民族体育舞蹈动作、民族音乐、民族服饰等元素的采风,在民族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上得到一定创新,使体育舞蹈融入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化,从而带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学习体育舞蹈的时候,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及老师学习民族体育舞蹈的热情和兴趣。

3.2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互联网+体育APP”的改革模式

现阶段,许多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沿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教学手段。在体育舞蹈课程教育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采用“传习式”“灌输式”等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事先的流程、设定的目标进行体育教学,尽可能避免课堂意外的发生,教学机械化、程序化,学生缺乏主动性,体育课堂缺乏生机。刚性的教学形式掩盖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灵动性,追求确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流程使体育教学沦为训练的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也应与时俱进。近年来,“互联网+体育App”的兴起,让人们逐渐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回到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采用“互联网+体育App”的教学改革模式,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慕课、微课的视频课程形式,让更多喜爱民族体育舞蹈的学员能在“互联网+体育”的便利下,利用体育App自行借助网上视频学习民族体育舞蹈,从而推进全民健身的步伐。这一改革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教师则回归于指导、引导地位。

3.3创编一套黔南地区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舞蹈》线上课程

黔南地区少数民族居多,以布依族、苗族和水族为主,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笔者通过对黔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体育舞蹈动作进行采风,选择适合大学生健身素质要求的动作元素,将其改良创新并与西方舞蹈动作相结合,进行单个舞蹈动作的审定、重难点、节奏切割等分析;对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体育舞蹈的单个动作进行选择,在示范教师的帮助下对单个动作重难点逐个讲解示范录制视频。对黔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进行采风,选择节奏感较强,符合青春活力的音乐旋律进行音乐选配与编辑,使其符合单个舞蹈动作的节拍、律动等;选择具有黔南民族特色的音乐节奏进行民族体育舞蹈音乐选择与剪辑,并在示范教师协助下对单个动作配上音乐进行演练拍摄。对黔南世居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进行选择,创设符合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健身审美需求的民族体育舞蹈成套组合动作,并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成套动作录制拍摄。(1)将视频用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民族体育舞蹈》课程线下教学使用和全校体育舞蹈慕课网上自行练习,同时扩大影响力,向州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进行推广,打造黔南特色民族体育舞蹈全民健身与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2)将成套民族体育舞蹈推广于公体课班级,以点带面,然后进行全校民族体育舞蹈的推广,最后进一步推向社会,服务更多热爱民族体育的大众,让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研融为一体,打造体育舞蹈产学研相结合的孵化基地。通过民族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教师线下教学以及学生线上学习,明显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巩固,学习体育舞蹈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因此,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也必将积极影响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结语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黔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开展本科、硕士培养资格的高等学府。体育舞蹈集体育、舞蹈、音乐、服饰、表演为一体,具有辅德、益智、健体、育美、促劳、陶情等功能;推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坚持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使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民族化、本土化融合创新改革;采用“互联网+体育App”的改革模式;创编黔南地区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舞蹈》线上课程。使体育舞蹈与民族特色得到融合创新,借助慕课、微课的视频课程形式,扩大民族体育舞蹈的影响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促进课程创新改革以及黔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春英.体育舞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3):62-64.

[2]廖辉,孙群群.全民健身背景下民族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程改革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03):93-94.

[3]张晓萍,许金鹏.“学训”协同模式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大连理工大学舞蹈健美课群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07):36-40.

[4]杨维松,孙群群,姚志辉.“智能化教学”背景下民族地区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尚舞,2021(04):74-75.

作者:孙群群 杨维松 阳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