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策略

时间:2022-12-04 10:50:24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策略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力根基。进入新世纪,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高校是孕育文化的摇篮,也是社会养成的基础,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也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推动全面健身的风潮。新时期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和高校体制制定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要深思的课题。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体育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也有助于体育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本研究根据实际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基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根据辽宁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对如何建设辽宁省高校体育文化归纳出具体对策。

1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1.1高校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我国体育教育界泰斗卢元镇教授将体育文化定义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而校园体育文化,则是扎根于学校范畴内的拥有着深刻内涵及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学术文化乃校园文化之首,体育文化即校园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形态,不断促使校园文化更有活力、更加丰满。1.2高校体育文化的特点和功能。1.2.1高校体育文化的特点。高校校园体育也是人体配合器材、设备等进行的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中,不管是最基本的体育课或是其它的课下运动,不管是教授运动技巧或是宣传运动文化,目的都是想要强健身体,加强身体素质。所以,健身性是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体育运动,特别是大学校园的体育活动是极具娱乐性的,处于大学时代的学生们充满活力,正值青春。校园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的运动需求,非常受高校学生的追捧,被高校师生所认可,令其成为高校学习生活中课余和体育课上不可缺少的组成,对于高校师生学习生活产生着正面影响。1.2.2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想要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得先认识到其具有怎样的功能,这样才有动力,为了达到这些功能可以带来效果而不断的完善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概述也存在一些争议,研究者有自己分析的角度,而其中比较广泛被认可的看法,主要包括: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对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积极影响、高校体育文化的推广对体育文化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2辽宁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2.1高校体育文化精神日趋衰退。计划经济时代,辽宁省曾经是勇冠全国的体育强省,多支专业队伍甚至可以跟国家队叫板,如辽足、女子中长跑等。当时的省内上下,体育热情高涨,村村有球队,乡乡有联赛。而省内各高校的体育项目更是人人参与、如火如荼,可以说大学校园就是一个综合的运动公园。即便是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内的体育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辽足、沈足、连足、沈部,省内同时拥有4支顶级联赛的球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参加和谈论各项体育赛事,成为了大学生们学习之外的第二项任务。但是进入新世纪,随着辽宁经济的滑坡,体育人才大量外流,导致辽宁省内的职业体育队伍逐年减少,面对全省体育迷开放的专业比赛随之减少。这就导致辽宁省内高校的体育氛围不断走低,校园体育文化逐渐边缘化。加上手机、电脑、QQ、电游、微信的不断侵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塌方般地锐减。90后、00后的日常生活已经开始远离体育,尽管60后、70后还在坚持,但是大学校园里的体育氛围日渐低落。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同时又令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无可奈何的现象。现阶段的高校体育,始终无法激发出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减少,这也就很难将“体育”升华到“文化”的高度,“体育”都没了,还谈什么“体育文化”?个别高校已经几乎丧失了体育文化,如果不及时提供解决的对策,将会产生恶劣的连锁反应,甚至可以说不久的将来,辽宁省内高校将迎来体育领域的“鸦片战争”,很多洋垃圾、电子垃圾已经开始侵蚀、吞噬我国年轻一代的脆弱身体,因此,积极出台应对策略、提倡体育强省、弘扬体育文化,是每一个高校体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历史使命。2.2高校体育文化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辽宁省高校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远远跟不上日益发展的体育教学与训练要求。制度是体育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的规章、活动准则等,由于先天建设的不足,导致辽宁高校体育教育缺乏权威性、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践性。这与兄弟省份的高校相比,几乎是差距最大的领域。古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有“运动未始、制度先建”。完善的制度可以保障高校师生在明确的规则下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增强道德素质培养。2.3高校体育文化认知的缺失。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仍然没有得到高校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只把它片面的看作是可有可无,无须学校系统地去规划开展。个别高校领导只在意评估得分以及大学排名,只关注科研项目以及学术论文的数量,在做校内经费预算计划时,根刊的论文数量,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各式各样的资金支持,然而却很难看到对体育方面的资金支持,原因是体育教育无论怎样开展体育教育,都不会在评估时获得与部级课题以及核心期刊论文的相同回报率,正是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导致了高校体育文化无法蓬勃开展,更不可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已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4高校体育文化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从目前辽宁省高校体育文化开展情况来看存在很大问题。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体育文化进行开展。表面上看,虽然在开展实施上有规定有安排,但实际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也只是迫于学校的某些硬性规定,即使出早操或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是被动的。这种状况使得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三、四年级以及研究生(没有体育课的班级)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身体锻炼。即使有短期的、偶尔的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也可能只是为了应付达标或心血来潮,没有长期性和目的性,这种因素对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很大。

3辽宁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策

3.1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这关系到体育价值观的建设、体育理论知识的培训、体育运动的组织、体育意识的宣传以及体育文化所需的场馆、设备、器材等物质保障。如何构建大学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氛围,首先需要确立大学体育文化构建的一般原则。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高校体育文化构建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3.1.1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学校。从社会输入的是人———新生;大学阶段受到加工的依旧是人———在校生;最后向社会输出的还是人———毕业生。体育文化的建设要走大众化的路线,普遍扩展意味着前进;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就意味着市场;市场就意味着长远的发展。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可以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也可以提高整个体育行业从业者的素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体育专业人才是未来的方向,也是中国体育在世界舞台越走越远的基础。因此发挥人的主动性,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3.1.2构建目标精准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目标。是做事的前提,也是发展任何事业的前提,做事之前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无论快慢都是奔着这个目标前进,有了方向才不会迷茫。建设高校体育文化也要先确定目标,并且要和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相同,不能违背素质教育的方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要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首先,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终身体育意思是人们热爱、重视体育运动并终其一生坚持体育运动和学习的过程。这个时代的主流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当今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现代生活方式对身体的负面影响的条件下,终身体育的概念产生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将终身体育作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一生需要坚持体育运动和学习,并将进行体育运动培养成为一种可以伴随终生的习惯。其次,要以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提升,要对日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说要做好可持续发展的铺垫。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保持一致,也为了保证体育可以不断完善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体育教育需要及时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体育。3.1.3构建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所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因果关系,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体育身为一项社会现象,那么它的发展和进程必然存在一定的继承性。体育文化的每一步的都是通过承上启下的桥梁连接而成。要秉承继承并革新的精神,保留优良的精神传统,但要积极改进革新其中的内容,在不断的创新内容的碰撞中逐步发展现代的体育运动。在创建高校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促进推进所有有利于对社会发展的活动方案和赛事组织,要弘扬发展这种文化,才可供后面的发展改进。3.1.4全面协调辽宁省校园体育文化体系。辽宁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协调性包含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加强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相协调。高校校园体育有两类,一类是体育学科,就是体育课,目标是“授业”;另一类是大学课余生活的体育,有运动会、运动比赛、体育活动等等。第二类课余活动的体育运动相对比较重视娱乐性。学科理论教学与课余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育学科收获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利用课余时间应用在各类体育项目中,理论结合实践,各司其职,共同促进高校学生学习参与各类体育运动。第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协调。体育建设的硬件部分包括体育设施、场馆、器材等,体育文化建设的软件包括拼搏精神、体育体系、体育知识,体育价值观等。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所以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同时重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不能忽略任何一方,如果只重视建设其中一方而忽视另外一方面的建设,会严重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进程,这种不平衡可能阻止整体建设前进的脚步。第三、普及与提高相协调。体育文化的建设要走大众化的路线,普遍扩展意味着前进;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就意味着市场;市场就意味着长远的发展。所以,要加大推广群体性的体育项目及活动,让同学们在过程中培养默契,建立友谊,让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到其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和竞争的成就感。同时也要举办水平较高的赛事,提高体育质量和水平。要普及也要水准,这两点并不矛盾,可同时兼顾。3.2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制度方面的建设。伴随社会发展的进程,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这种重要性同样体现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高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严格落实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的管理政策是高校体育活动实施的前提,是组织所有高校体育运动赛事、活动要严格遵守的准则。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主要参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执行力。要明确奖惩措施和细化惩罚条例。结合学校的真实情况,重新审视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更新传统观念,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因为不同高校办学理念、教学资源、专业构成、生源的不同,导致各大学体育文化差别的存在,各大学要结合自身的时间状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不能一味复制他校,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根据本校情况发展最适合本校的道路,否则他校体现优异成果的方法照搬过来可能得到非常不理想的结果。3.3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作为一个学科是开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手段,体育课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构成,是教授体育知识和树立体育价值观的基本方式。所以,体育课要以体育的教学和学生的实践为核心教授学生体育知识、技巧和意识,明确体育终身价值观,提升运动技能。动机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非常重要的趋向性心理。所以,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动机十分关键。建议参考下面几个方法。一、增强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挖掘同学对于体育运动的好奇心;二、体育老师在课内外都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情况,针对个体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差异、接受程度合理的实施分类教育,根据每个学生的真实状况有针对性的教学,令所有学生都能愉悦并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就感,进而提升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三、利用运动会、体育节、体育运动赛事等活动宣传运动常识,体育技术、理论、技巧等知识。保持学生们对于体育运动和学习的热情。在日常的教学中增加体育运动的推广强度,让高校体育文化充斥在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让体育锻炼作为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网络等方式宣传体育赛事,普及体育知识,近期体育动态等信息。利用体育课、体育讲座以及体育宣传,网络宣传等方法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对身体、对生活、对家庭、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令大学生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内心渴望参加体育活动和运动。3.4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所以体育老师要积极交流各种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扭转陈旧的教育观念,从注重教授运动技巧,同一对学生的要求,转变为注重体育文化和科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强身健体,注重差别化发展。同时,体育教学也是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教学项目。体育老师需要了解这些综合科学,全面掌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而且,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伴随当今时代的发展而持续更新,所以,体育老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具备一定的自我拓展更新的能力。3.5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文化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就是校运动会,但是多年以来主要以运动竞技为主,因此要改革为重娱乐、健身、文化、知识的综合体育项目;以往的校运动会是小部分体育特长生的竞技赛场,要改革为鼓励高校大众参与的体育活动;以往的校运动会追求的是比分,排名,要转变成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创造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以往的校运动会是单纯的技术体力等竞技,要转变为身心智慧兼具的体育活动,体现出体育的多方面功能。将校运动会变为增进同学感情和默契的桥梁,增强全体同学的凝聚力,强调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的意义。另外,应该在每周固定的一天下午作为体育节活动时间。要表现出各项体育运动的魅力,同时也要有观赏性,最好是集体体育项目,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让同学们在体育学习、锻炼、竞技的过程中释放压力,感受快乐交到朋友。比如两人三足、拔河、多人跳大绳等活动。这类项目参与人数多、竞争激烈,同时让不参加项目的同学组成啦啦队,不只是观看比赛更可以为选手们加油,增加不参与项目同学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4结语

辽宁省一直是我国的体育强省,同时也是我国的教育大省,体育与教育相结合,辽宁省也应该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排头兵。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社会性、承接性、多样性以及包容性。但同时也具有高校体育文化自身的特性,比如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高校体育文化充分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正面效果,不管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建设、体育文化的长远考虑以及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大学时代经常参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年轻人的身心健康,也可以不断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当代大学生在运动场上的身影,绝对是大学校园最靓丽的风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爱国的伟大事业,这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同时也会促使大学生在运动之余,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辽宁省内各大高校的体育工作者,应当抛开陈旧观念,不断学习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更新自身的管理与训练理念,积极投身于高校的竞技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保健体育等各个领域,为重塑教育大省的荣光、再造体育强省的辉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提升年轻一代的身体素质,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者:韩兵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