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积极心理学价值观研究

时间:2022-05-26 03:55:48

高校体育积极心理学价值观研究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所谓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现有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全新的心理学流派。其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它认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具体包括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和乐观主义。其次,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主要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等。第三,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二、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唯成绩论”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根深蒂固,致使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如体育教学思想僵化、模式陈旧、内容枯燥、方法简单以及目标单一等弊端,严重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在此境况下,作为教学活动行为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两大群体而言,其自身素质能力体系的构建以及发展取向的体现,将直接映射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素质能力的缺欠,是造成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缓慢的主要诱因

1.高校体育教师责任心的缺乏。责任心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现阶段,由于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致使高校体育教师在责任心上呈下降趋势,具体体现为,对本职工作缺乏足够的热情、应付心理严重以及缺乏必要的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态度散漫、行为慵懒,在课堂上的随意性较强,经常无故迟到、早退,使得课堂纪律涣散,形如散沙。

2.自身的专业技能体系缺乏完善性。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其综合素质能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向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展示与传授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唯成绩论”思想的误导下,高校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对达标技能的掌握与传授,而在面对全新的教学内容时就会表现出无所适从,或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况。同时,由于达标内容的长时期沿用,也致使在高校体育教师群体中,不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的存在。因而,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难以切实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二)学生体育学习发展取向的不确定,是造成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因素

1.对于体育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知。目前,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对于体育教学重要意义的理解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因而,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唯一目的仅仅局限于顺利通过达标测验,用以获取足够的学分。于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敷衍了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存有应付差事心里的学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诸多学生还存在着对体育学习厌恶或抵触的心理,将体育学习视为苦差,因而拒绝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这种理解与认知水平低下所引发的厌学现象,已成为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主要元凶”。

2.对于体育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表现出对这一事物积极地探求行为。由于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在模式构建上缺乏创新性,因而无法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因而及大地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致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因而不能够确定正确的发展取向,导致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困惑、迷茫或消沉。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占有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地位的悬殊差距极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不仅有悖于教育的主旨,同时更束缚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心理学认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促进与规范教师和学生学习、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师生间不再存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给学生灌输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应该看到自己的进步,让自己与学生共同进步。这种思想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体,以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的成长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又受到了学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就是客体。同样的,学生也兼具主客体的性质。积极心理学反对传统教学的师生模式,提出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师生模式,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引导与规范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与确定

相关研究证明,积极或消极的自我观念决定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进而决定积极或消极的行为。积极的自我观念能让人乐观、自信,因此做起事来更容易成功。消极的自我观念悲观、自卑,容易失败。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用积极的思想去评价一个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避开学生的缺点。积极心理学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能够有效地加以强化,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自信,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而,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引导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向更高的水平挑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培养与维系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方便我们的生活。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快乐生活的基础,现在我们提倡快乐体育即是这个道理。没有健康的人格,学习肯定受挫,更谈不上工作了。因此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人格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没有好坏之分,更没有贵贱之别,积极主张人的平等性。尊重每个人的主体地位,重视每个人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是有的人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大部分人因为外部的或内部的原因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体育教学也一样,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而对学生的潜力加以开发,使学生的优势充分的展现出来。所以,在积极心理学里没有失败、自卑等字眼。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来自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刘振兴潘书波工作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