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4-20 10:53:44

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教学研究

一、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自下而上”的推动力,形成改革的源泉。学生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主体,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已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天下,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要求已经完全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和改革开放之时。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媒体对年轻人的影响更为严重,他们对于体育课的关注已经由本质向表象转化,他们不在关心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方式而是关注于不累、好玩、顺利毕业为主。学生学习目标的转化,注定了教学过程的改变和教学内容的革新。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推动该项目发展的源泉。(二)“自上而下”的推动力,是改革的保障。自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体育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探索的路上,高校教育的改革一直随着教学对象的转变而逐步在实行。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一直在路上。2014年教育部印发教体艺〔2014〕4号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该《标准》对学生参与体育的形式、学时,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数量、形式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因此,高校纷纷开始将田径项目作为基础普修内容。田径项目作为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高校的开展史是伴随高校体育的发展史,虽然在选项之初,给予田径课程的开设带来了极大的危机,但随着政策的出台,田径内容再次被高校体育重视。

二、基于ARCS模型田径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凯勒从知觉唤起、激发探究、多样性三个维度介绍了“注意力”的内涵。知觉形成的过程与个体的经验、生理因素、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知觉唤起的过程中,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环境,采用相应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录像、视频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田径场、室内场馆张贴田径名人的照片、格言等,在学校的活动广场播放田径比赛的视频等,重视学生田径知识的灌输,学校田径运动氛围的营造;将趣味田径引入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建立相关性。相关性主要是指田径课程的学习与学生其他方面的相关关系得到充分的挖掘,呈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跟学生密切关心的事情想联系,比如说交友、玩电脑、毕业目标、将来工作的计划等方面进行联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该项内容的必要性。田径项目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最初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生存,因此,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可以突出项目的生活化功用,比如将短跑的冲刺比喻为人生不同阶段、不同时刻要精心准备完成的冲刺,比做学生玩游戏中的某场胜利,激发学生尝试不同成功的感觉。(三)提升自信心。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可知,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的首要原因是自己的成绩太差,不想在别的学生面前丢人,部分学生甚至说自己从小就不擅长该项运动,每次都是应付。而对参加田径校运会的学生的访谈可知,他们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平常练习的次数要远远高于普通学生,主要来源于他们对于该项目的自信心。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态度?如何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并且完全能在课堂上掌握?在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依旧是以“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为主,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去选择田径课程。因为评价方式更注重竞技水平的提高而不重视学生努力的过程,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不经常运动也比不经常参与运动的学生成绩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落差,而对参与田径运动失望,因此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参与。(四)促使学生获得满足。2000年国际田联为了田径运动更受学生的喜欢,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推出了《趣味田径》,该项目已经广泛在中小学中进行推广。2007年开始,高校教师开始尝试对田径内容进行重组和改编,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证明了其效果。以后每年都有类似的文章出现。通过实地的调研和体验发现,趣味田径的推广在开始两节课虽然部分学生会有负面的情绪,觉得虽然很好玩,但是太累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这样的田径运动要比单纯的跑有意思多了,访谈中有同学说“我们老师太聪明了,以前我们都不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开始总是让我们跑三圈、四圈,太累了,现在这个老师设计得真好,轻轻松松就把我们给“骗”了,每次都是特别尽兴地玩,回宿舍之后发现累惨了。”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可知,学生参与到其中,能体会到田径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满足感,积极投入到游戏当中。高校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学生会更有想法,教师在将基本的技术讲解过后,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游戏和田径项目中的跑、跳、投相结合,编排游戏,进行分组练习,既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小结

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也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田径运动对参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共识。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会越加的重视,因此,田径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才能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宋清华.从普通高校体能训练课程设置太田径的回归[J].田径.2018.(11):26-27.

[2]陈丽英.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3):60-64.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N].2014-6-11.

作者:潘欣玥 姚辉洲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