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共体育心理健康研究

时间:2022-07-19 03:23:48

大学生公共体育心理健康研究

1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问题

国家学术界将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类,其中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1.1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中学阶段我国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方面,没有时间思考其它问题,即使出现心理方面的压力也大多与学业相关,进入高校之后学生学业压力大减,部分学生的面对多选择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现状,甚至部分学生感到空虚,这主要是学生从单一方面的心理问题转化为多元化的心理问题的一种变化过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图1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持不确定态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心理健康没有概念,调查中主观上感觉自己处于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学生为71名,认为自己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为55名,通过数据调查说明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需要高校通过课程或者宣传的形式加大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1.2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大多已经年满十八周岁,进入成年人的行列,相对于中学时期的青春懵懂,大学生的世界相对更加丰富,进入高校之后学生面对的问题不再单单是学业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学业、就业、考研等多因素的选择与取舍,选择何种方向发展对于高校学生来讲是重要的一件事情,由于心理和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影响高校学生的问题也有感情方面的因素,无论哪个因素出现问题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若不及时疏导严重的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因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就业因素,占到调查人数的52%;其次是学业问题,占到调查人数的30.3%;考研因素占到的比例最小,仅为1.7%;情感因素和其他方面因素影响占到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8.7%和7.3%,就业和学业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中的学生思想较为成熟,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是很乐观,舆论的压力对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入高校后学生的学业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部分学生对于这种管理模式和学习方式不适应,心理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2当前我国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公共体育课面向的群体主要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高校中体育课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公共体育课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以及缓解学业压力产生重要的影响。2.1当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在学习方面,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对体育的态度不端正、上课懒散,对测试内容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通过表2的数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大学公共体育课持较为中立的态度,觉得公共体育课重要性一般,占总调查人数的65.3%;觉得比较重要的为16人,占到调查人数的53.5%;认为不重要的学生为88人,占到调查人数的29.3%。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不是很乐观,这种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改变现有的对公共体育的不重视的现状,提升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影响力。2.2当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公共体育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课程设置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和教师的因素。第一,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单一,与学生学习发展的诉求不相一致;第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造成运动技能好的学生觉得教授的内容较为单一,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觉得内容设置过于难,造成两极分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进行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第三方面的问题是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这种心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心态以及对体育的浅层次认识。

3大学体育公共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体育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的重要影响,体育能够有效缓解人的精神压力,给人以正能量。大学生正处于成熟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心理产生的纠结以及矛盾较多,通过公共体育课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3.1大学体育公共课程对学生情感、情绪、心理素质的影响。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体育课能够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进而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技能,从而实现自我满足,通过与队友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情商。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在体育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运动这个媒介有效地抑制负面情绪,提高正面情绪。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尤其是对抗性的体育运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与对手之间不断进行心理博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体育能够对人的情感、情绪、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课,学生也应该不断转变思想,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对学生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竞争力的影响。即使是单打项目,其背后也是有强大的团队做支撑,因此,所有的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团队项目,通过体育运动能够使队员之间相互交流技战术,不断沟通取胜渠道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运动竞争力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4大学体育公共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长远性,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4.1课前评估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对某一个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明确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现状,这对体育教师产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在上课的开始阶段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准备,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两部分,在上课过程中我们过分重视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这也是在上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4.2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掌握快慢程度各异,心理健康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促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中的很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够使水平相似的学生聚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身心素质各异的情况。4.3课后跟踪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现状。学生健康水平通过体育课有所提升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这种健康水平是否能够保持、能够保持多久,这是另一个亟需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保持情况,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心理将康水平。

5结论与建议

大多数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态度不够乐观,随着学业、就业、考研等多因素的选择与取舍问题的出现,高校学生心理开始出现微妙变化,甚至部分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其中就业和学业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课程设置、学生、教师三个因素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现阶段公共体育课对学生心理正面影响的效果不够好。建议高校教师通过课前备学生、备教材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课后跟踪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大学体育公共课程的质量,进而对学生情感、情绪、心理素质产生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R].

[2]高谊.试析高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00-102.

[3]殷海涛,郭滨.运动干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3):87-90.

作者:季春美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