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28 10:56:26

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研究

体育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认识、增强科学健身知识、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及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等有重要意义。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1广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开展现状

笔者在广西省各市区内随机抽样20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占广西省73所普通高校27.4%的比例。其中包括8所公办本科院校、8所高职高专院校和4所民办本科院校。20所高校分别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笔者采用电话访问的方法,对每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就体育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了解,经过访问了解得知,在被调查的20所高校中,有55%的院校按有关文件规定在教学大纲和计划中安排有每学期4个课时的理论课教学。其中,有27.27%的院校安排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理论考试,其余72.73%的院校没有统一的理论教学要求,一般都由授课教师自行安排,授课时间也是临时决定,教学内容主要是各个教师教授的体育专项介绍和比赛规则、裁判知识等。此调查结果与全国范围内高校体育理论课开设的情况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对体育理论课不重视、未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实施,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个中原因值得人们思考和探究。

2广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开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2.1学校不重视

通过电话调查访问了解到,大部分学校对于公共体育课没有过多的要求,有时还会出现为了专业课教学而挤压体育课课时的现象,因此,对于在体育教学中非主要内容的理论教学,就更加没有什么要求。所以,不论是广西省省内高校还是全国的高校,其一半以上都没有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进行详细的计划与安排。

2.2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

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理论课主要存在3个方面原因:(1)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技术教学最为重要,体育理论教学只是为技术教学服务而存在的。因此,造成高校体育理论课内容少且单一。(2)体育教师以技术教学见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技术教学和研究上,进行理论教学工作和研究的机会与时间非常少,且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和技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影响了体育教师对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性。(3)相对于已经轻车熟路的技术教学来说,体育理论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教师想要上一次体育理论课,需要提前申请教室,并且体育理论课没有固定的教材,需要体育教师查找资料进行备课,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费时费力,所以在主观上并不乐意上理论课。

2.3教学形式单一

从教师方面讲,体育教师讲解理论课有点“弃武从文”,上课艺术和技巧方面自然没有长期进行理论教学的其他学科教师擅长,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学生方面讲,青春好动的大学生本身就喜欢运动和体验式的学习,对于纯理论性的说教耐心有限,暂停室外活动进入教室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理论课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单一,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师生两方面都不太喜欢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教学在高校中逐渐减少以至除去,就已成为必然。

3广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改革建议

3.1提高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1.1体育育人职能所需

体育运动一直都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育人手段,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可对人进行综合教育。体育运动主要以体验的方式对人进行锻炼和磨练,让人在活动中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因此,体育不应该是“哑巴”体育,学生不能对体育运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有将体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才能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的影响,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1.2体育教学效果所需

体育理论教学是学生除了通过实践体验了解体育运动外又一个重要的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透过体育表象了解体育文化和内涵的关键。体育理论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和理解体育,进而喜爱体育。因此,体育理论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内心对体育的认识,消除偏见,调动体育学习动力和兴趣,辅助体育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1.3体育学科长远发展所需

(1)体育理论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门学科,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容易看其表面现象而忽略深藏的文化内涵。体育没有理论的教育和宣传,在外人眼中就像是一介武夫,让人产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偏见思想,因此体育需要人们的了解和理解。高校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人,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将会影响到一批人乃至几代人的思想。因此,做好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既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体育的社会认识和地位的需要。(2)加强体育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是体育学科顺应时展,融入当今信息时代所必需的。随着学生更加突出的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特点和新媒体的出现,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如果课堂不能吸引他们,他们就会“抛弃”课堂,迷茫地投入到手机的怀抱中。因此,体育理论的教育方式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顺势而为,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保持学科的先进性,不落伍于时代。目前,各个学科为了跟上时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如“微课”“慕课”等新的课程形式;“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微信”“APP”等新的课堂管理和信息互动模式等,都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体育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要走向智能化、信息化,才能跟上科技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因此,体育教育除了要继续加强和提高技术教学水平外,还需要加强理论教学研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理论知识和体育信息服务,促进体育学科的信息化发展和未来发展。

3.2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理论课的定位应该是为体育教学和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服务。(1)体育理论课要为实践教学服务。体育理论应联系实践教学,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中所涉及的体育文化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效果。(2)体育理论课要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提供健身指导服务。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教育,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在个人日常生活、社会交际、未来工作、娱乐消费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影响,进而促使学生自主、自愿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3)体育理论课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健身知识、运动影响、运动防护、紧急救护等实用体育知识,真正做到体育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终生受益。体育理论课应该以终身体育和育人为教学目标。只有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会体育、爱体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3.3精选教学内容,精心制作教材

3.3.1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时刻遵循实用性原则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大体上可分为3类:(1)体育认识类。包括体育本质、体育文化精神、奥林匹克文化、体育发展历史、体育对人的影响价值等。(2)健身指导类。包括科学健身方法、运动处方制订、科学减肥运动等。(3)运动服务类。包括专项运动规则和裁判、自我健身评价、营养与运动健康、运动损伤防护等。体育认识类知识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了解,重点教学内容是体育对人的影响价值,课程应安排在体育教学的前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健身指导类知识,重点教学内容是科学健身方法,应穿插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健身,及时解决学生健身过程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觉运动的能力和习惯,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运动服务类知识,重点教学内容是运动评价和运动损伤防护,其可以让学生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并进行自我检测和保护,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信心,此部分内容应与科学健身方法的知识相结合,穿插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3.3.2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应进行区别分类和技术加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和有实用价值的知识都应是学生要掌握的。少数难点知识,教师需要在课上集中讲解,大部分容易的或拓展性的知识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文化知识。在教材加工制作方面,要积极采用新的教学媒体和手段,通过技术加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学生喜爱的形式,才会取得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效果。学校体育部门应组织教师进行体育理论教学课件的制作,把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微课等形式。虽然会增进教师的工作量,但一旦制作出一套完整的体育理论教学课件,就可以长期方便的使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学生的欢迎,又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体育教师不擅长理论教学的问题。

3.4灵活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进新媒体手段

3.4.1在课程开设比例方面

大学体育课应按比例开设理论内容,且理论内容要少而精。体育课程从本质上来看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因此,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总的教学比例上不应超过20%,否则就会失去体育运动的本质。

3.4.2在教学组织方面不必局限

于集中教学的方式,应该劳逸结合,将教学内容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对教学内容和顺序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例如,第一次课可以对学生传授所学专项的体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技术教学的需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的后半学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教学比赛规则、运动损伤防护和救治、运动处方制订、科学健身指导等学生实用的体育健身知识,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调节实践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4.3在教学手段方面体育理论

课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主动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灵活教学,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教学手段的不断涌现,其他学科的理论教学正在不断努力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媒体,努力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体育理论教学应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教法,将其与自身特点相结合,采用更加便捷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例如,把体育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借助微信、QQ、学校“易班”、体育APP等新媒体手段,通过手机这个目前最为便捷的通讯工具,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体育学习和健身指导服务。

3.5多形式的进行体育理论考核,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不仅仅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对学生学习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新生代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学习自觉性普遍偏低,加上受手机、网络等繁多的娱乐信息的吸引,很多学生都不能自制,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对学习和成长无助的事物上。因此,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也有必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体育理论检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采用课堂提问、课程作业、期末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一般需要学生了解的体育历史和相关知识内容,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检验,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对于辅助体育专项教学的内容和简单易自学的内容,可以采用课程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并上交,教师检查打分,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对于重点、难点,必须要让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可以采用期末试卷或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并按20%左右的比例算入学期体育总成绩。

4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广西省各地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开展情况与全国并无太大差别,普遍存在不重视、开设不完善等情况。其中原因既有体育教师对理论教学的认识不足,也有实施教学条件受限等因素制约。但随时展所需,体育教学必须要跟上时展的步伐,满足新生代学生学习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育人和终身体育的目标,满足学科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对理论教学内容精心筛选,并制作成多媒体理论课件,积极使用手机等便捷的通讯手段,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体育健康知识,为学生提供科学健身服务和指导,使体育教育事业进入信息化时代。

作者:张树滑 单位:广西省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春荣,王彦成,胡永南,等.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

[2]熊晓正.关于体育理论与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

[3]曾小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1(15).

[4]李波.浅析体育理论中的评价体系[J].科技信息,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