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论文3篇

时间:2022-05-19 11:20:40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比较

街舞作为公共体育的课程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大学生公共体育教学。首先,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街舞在拉伸韧带的基础上,通过头颈部、胸部、腹部、髋部以及四肢的伸展和收缩,适度刺激头脑、肌肉、神经、腺体,使全身的各部位得到锻炼,增强骨骼支撑强度、提高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提升身体协调能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改善身体机能、增强生命耐力的目标。[1]其次,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街舞具有运动舞蹈的活力性、健身的时尚性,符合大学生运动审美的标准,其作为一项新兴的高校体育教学科目,更加容易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爱运动、乐于健身,实现体育教学“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原则。最后,街舞可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街舞不像体操有规定的动作,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可以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对内涵的诠释尽情地发挥,达到释放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人际魅力的目的。社会街舞培训机构教学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街舞教学,具有商业性质,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学员要求,最终获取利润。其教学目标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制定的。较低水平的教学目标是健身,更高水平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身体素质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街舞舞蹈水平和艺术修养。虽然两者的教学目标都具有健身和娱乐放松的特点,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更基于体育本身的特点,主要通过教学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体育特征;社会培训机构主要是通过教学达到学习者健身,提高街舞舞蹈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比较

高校公共体育街舞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两个部分,以河北理工大学为例,基础理论教学一般安排3-4课时,基本技术课程25-26课时,其他学时安排体质健康标准、机动和考试。基础理论内容包括街舞起源、特点、分类等介绍。基本技术以CCTV-5《健身房》、《闻鸡起舞》为蓝本,教师编排固定套路为教学内容,内容几乎长期不变。由于教师街舞专业素质能力的限制、街舞专业教师配备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主要为教师擅长的单一舞种,或者一名教师教授多个舞种,限制了街舞教学的广泛性。[2]社会培训机构课堂教学多为技术教学,以上海CASTER舞蹈工作室为例,基本课程为GIRL’SHIPHOP、LOCKING、POPPING、HIPHOP、HOUSE、WAACKING、JAZZ、BREAK-ING,舞种全面,每个课程设置一至多名教师,课程内容以套路为主,套路为教师自编,每节课教学的套路不同,创编性极强。但是其理论教学内容几乎为零,在全国知名街舞培训机构,在技术教学过程中穿插少量的理论教学,主要是教授舞蹈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的内容以有氧健身为基点,运动健身特点突出,舞蹈性不强,舞种单一、套路内容比较单一,创编性不强,理论教学比较薄弱。社会培训机构多为单纯性技术教学,舞种设置比较全面,但忽略了理论教学。

三、教学模式比较

公共体育街舞课程目前还未在高校广泛推广,教学模式以基础教学为主,教师教授街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目前大部分高校街舞教学都是采取1-2套成套动作要求学生模仿,最终以是否完成这套动作学习为考评依据。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达到了健身的作用,但是学生学习仍然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对于达到快乐体育的目标相距甚远。另外,由于街舞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擅长单一舞种和风格的教授,街舞课程在公共体育的教学成为受限制的、狭隘的街舞教学。[3]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舞种繁多、风格多样,以Hiphop、Breaking、Jazz、Locking等为主,由多名教师担任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身体素质挑选合适自己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如把学生分为多组,通过团体合作创编套路进行竞争和比赛,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社会培训机构的最具特色的形式“斗舞”,沿袭了街舞传统竞争习惯,以比赛的形式交流提高街舞技能,同时也是教学成果展示的一种形式。基础教学是街舞教学的核心,两者基础教学都是以教学的最基本形式而存在。高校街舞教学舞种风格单一,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兴趣选择喜爱的舞种。社会培训机构教学舞种风格多样,以基础教学为主,“小团体教学”“斗舞”等形式探究式教学为辅。相比之下,基础教学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街舞技能的目的,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单调的基础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小团体教学”、“斗舞”等形式,激发学生热爱街舞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街舞学习,将健身的教学效果转变为培养健身的习惯。

四、课程资源开发比较

公共体育街舞教材在教学中的缺失,致使理论教学相对薄弱。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理论教学为3-4个课时,内容为街舞相关知识,街舞技能教学和乐感培养。书面材料是教师上课使用的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大部分课程是基本技术、技能的实践教学。在课程内容上,按照1-2套规定套路来进行,课程内容陈旧,开发速度缓慢,创新能力较低。科研方面,关于街舞的课题研究几乎为零。社会专业街舞培训的理论教学主要是,乐感的培养和基本技术、技能,没有教材,通过口述的形式进行教授,课下视频交流频繁,形成了交流电子资料的氛围。在课程开发方面,街舞培训比较积极,尤其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自创和共同创编的套路不断更新,紧追街舞发展的前沿,对于街舞前沿的发展尤其是国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形成了未成文的研究氛围。二者在教学中都没有统一的教材,理论教学很薄弱,课程在高校的开发比较缓慢,技能教学内容陈旧,创新能力偏低,有相关科研但发展缓慢。而社会专业培训由于学习者的需要,在课程内容开发方面发展良好,但是一切理论教学和科研都是没有形成书面形式。仅仅靠技能传授,不能够达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高度,高校需要更高层次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教学。

五、教师专业素养比较

街舞教学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街舞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发展比较缓慢。在大部分开设街舞课程的学校,基本是将街舞当做健美操课程的补充内容,但是健美操和街舞在动作结构、身体感觉和表现特点方面有着本质区别。街舞教师一般都非专业主项,擅长1-2个舞种,街舞的舞种繁多,仅仅是1-2套套路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街舞文化中某些元素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相互抵触,夸张的打扮、宽松的衣着,总给人以疏于教育的感觉,在学习街舞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街舞文化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进修街舞技能的过程中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4]社会专业培训街舞教师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舞种专攻,能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满足学生的要求,但是在文化素质方面还有所欠缺,穿着夸张、打扮入时,沾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文化素养方面有待提高。[5]专业素养是教师能够实现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技能影响教学质量,高技能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街舞教学的特点;教师不仅发挥技能传授的作用,一言一行也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言传身教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者,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更需要严以律己。

六、对高校体育街舞教学的启示与借鉴

(一)以“快乐体育”为导向,让学生爱上运动。高校街舞课程相对受欢迎,大学生对街舞有足够的兴趣,但是公共体育的街舞教学还没有能够与时俱进,枯燥的套路教学可能会引发学生懈怠的情绪,从而丧失兴趣。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的目标应遵循“快乐体育”的原则,让学生主动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二)丰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首先,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具有新潮性,创编性。高校街舞教学应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更新套路内容,同时也避免教师反复教学造成的职业倦怠。其次,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高校街舞教学面对的是无基础的大众,内容不能过于复杂,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丰富舞种,高校街舞舞种比较单一,多舞种发展,采取不同学段分舞种教学,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兴趣因材施教。(三)探究式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高校街舞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教,以基础教学为主,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形式比较丰富,包括分舞种教学、小团体教学、斗舞等各种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编能力。高校街舞可以学习社会培训街舞的教学形式,形成特有的“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基础教学方法,增加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编,不限条件地启发教学,组合间变化、重复变化、改变动作变化、上下肢配合变化、单个动作的左右对称变化,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到街舞创编中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兴趣,真正达到释放心情的功效。(四)开发课程资源,提高科研能力。目前高校的街舞教学,重点集中在街舞套路的教学,偏重技能,以及根据生理解剖特点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具有体育的科学性。社会培训的街舞教学更加注重街舞文化的熏陶,对舞种的细化,以及风格的多样有相应的教学,高校街舞教学应有偏重技能教学转向多方位教学,加强街舞文化的理论的教学,以及街舞技能及生理解剖特点的分析和教学,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材的缺失是高校和社会培训共同存在的问题,加强街舞教学方面的科研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鼓励教师研究街舞教学的相关课题,提高教师在街舞教学、推广的科研能力,研究制定街舞课程教材,为街舞教学提供教学依据。(五)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提高教师文化素养。高校街舞教师大多非专业街舞出身,专业技能比较受限制,舞种比较单一,社会培训机构舞种繁多,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师,教师专业技能较高,定期外出培训,教师间交流较多。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培养多个街舞教师,学习多个舞种,定期外出培训交流,教师主动自学、多练,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编能力。街舞发源于美国黑人贫民对生活发泄的一种形式,穿着打扮夸张,带有痞性和消极色彩,街舞进入高校后,高校教师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街舞环境,摒弃街舞习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生活态度。

本文作者:岳吉方任元波工作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第二篇

1.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类型及内容

1.1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类型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和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与人们以往所熟悉的一般的体育教学检查和评定不同,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除了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区分的教学评价外,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根据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对象的多少,可以把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分为综合和单项评价。(2)对学生评价和对教师评价。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表现最集中的体现里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活动的结果。因此,对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3)内部参与者与外部参与者的评价。学校内部参与者除学生和老师外,还有教师的同事和领导,外部参与者除家长外,还有社会与学校有关方面的人员。(4)主观和客观评价。从教学评价运用的方式看,有以评价者通过听课、谈话、以主观体验方式而进行的主观性评价,也有以通过客观的测量和测验收集资料而做出的客观性评价。(5)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为集合,考虑该集合目前实际的状态,而确定评价标准之后将集合中各个个体与之相比较,绝对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为集合,但不考虑该集合体的现状,使其同预定的目标对比,判断各个个体与目标的差距。(6)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是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而确立的。以上是一些最为重要的基本课堂教学评价类型。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分类。

1.2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专家和学生评价其评价内容是:(1)专家评价标准;一般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于专家采用一定指标体系构成评分表标准,它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操作应用,主要包括一级指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二级指标(主要是一级指标中各个层面的细化)。(2)学生评价标准: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也是体育教学的对象,由于他们长期在体育课堂中从事体育学习,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而真实的感受。让学生作为评价者来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这在国外体育教学也很常见。主要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此量表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感受的调查分析来评价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为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评判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但在实际运用这类方法时,不可盲目的照搬量表,而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重新设计,使问卷和量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信度。

2.国内外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德国体育学者海克尔教授曾在20世界80年代他把评价标准用“汉”和笑这两个字加以概括。其含义大致分为学会技能知识、练习负荷达到一定量和学生愉快的学习气氛。前苏联著名体育学者马特维耶夫教授在《体育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指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为;(1)体育教学任务完成程度如何,是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2)课的教法、教师讲解的能力、对学生态度和方法运用。(3)学生的态度。近20年来,日本学校体育理论对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快乐体育”的教学理论,日本著名的体育学者前川峰雄在《体育科教教学》中指出好的教学主要表现在:(1)能使学生自始至终、全力以赴、愉快的地运动、下课时学生有竭尽全力运动的爽快感觉。(2)能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效果的喜悦。(3)能使学生与同伴一起活动、快乐的合作和交朋友。(4)每次教学能使学生有所发现和进步,满足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日本另一位学者高田典卫(1972年)提出的评判好课的“高田四原则”更为简洁,即“能使学生尽情活动、能使学生技能得到提高、能使学与同伴和睦相处、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我国学者毛振明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明道理、掌握技能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和目标。而根据“懂、会、悦”这三个要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把体育课的教学分为8种不同的效果类型。只注重“懂”的教学,是“光说不练”的教学;只注重“会”的教学,容易产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养成;而只重视“懂”和“会”的教学,也会导致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的不足和情感的失落,使体育课失去原有的意义和魅力。而理想和完美的体育课,应该是“即懂又会,有饶有兴趣的课”。周登嵩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教学目标达成的整体性、时效性、教学过程的深刻性、迁移性等方面来把握。上述学者对体育课堂的评价标准虽然有所不同,分析发现大都从体育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达成的角度来考虑相应的评价标准,都有共性。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及其教学指导思想有所不同,在体育教学的目标层次定位上,或者各自追求的体育价值取向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但从总体上看,大多都是从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认知、技能、情感体验以及社会性发展这几个方面影响,来考虑体育教学课堂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标准。以上是国内外的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历史和现状,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及目标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在不同阶段课堂教学评价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3.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发展趋势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呈现以下趋势:(1)评价理念不断更新。要建立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理念,确立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学校体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使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2)评价内容不断扩展。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将越来越注重多元评价,即包括新课标所规定的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技能考评或健康测验,而是心理情感态度的评价则会受到普遍重视。(3)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4)科学评价,重在激励。充分的利用评价结果来激励学生,促使学生的教育进步与成长。

4.总结

如何使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现能够体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使评价和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相结合,从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入手,从有利于综合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角度考虑,是把多种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性的构建评价体系。真正把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所具有诊断性、激励性、反馈性、教育性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将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本文作者:杨伟林工作单位:塔里木大学体育工作部

第三篇

1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性

篮球课作为公共体育课在高校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篮球课教学一直采用的是讲解—示范—练习—巩固的传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在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实现,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篮球意识和锻炼意识作用不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被禁锢,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创造性会逐渐被扼杀,这就使得学生在篮球课上往往是机械的完成训练,并不能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因此,必须要进行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采用能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篮球运动,让学生尽情的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这才能推进公共体育篮球课的健康发展。

2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及实现

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来理解和感知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掌握知识,具备知识运用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应该是不变的学习主体。作为学习主体,他们只有主动的持续不懈的进行学习,才能获得扎实的知识,才能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自身学习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要发挥其“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要在依托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的、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就是要摆脱唯师独尊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学习,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就问题展开讨论,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发挥主体地位的学习环境,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

3在公共体育篮球课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方法

3.1构建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营造良好环境

3.1.1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消除教师和学习主体隔阂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该只是教和学的关系,如果只停留在这层关系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将会有距离感,学生面对老师将始终怀有畏惧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例如教师在篮球课前几分钟,可以跟学生交流一下当前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很多学生都爱看NBA。体育教师可以在篮球课开始前与学生讨论当日或最近的比赛,对比赛中篮球运动员的表现进行激烈的讨论,当教师和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融洽,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感会瞬间缩短,这就奠定了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主基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3.1.2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诱发主体学习欲望

长期以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都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欲望很难被激发。因此,必须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又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给学生营造共同探讨和互相学习的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当学生不能快速消化某一篮球理论知识或技能要求时,教师要停下来等一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他们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有助于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3.1.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主体的主人翁意识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打破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局面,教师要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学生可以质疑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和教师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首先,教师针对某一难点问题可以采用民主讨论的方式,选择学生喜欢的训练方式。比如三步上篮是篮球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项目,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能够让他们快速掌握三步上篮诀窍的方法,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不满意可以直接提出,教师也要悉心听取学生意见,积极的改善教学方法。其次,针对学生在篮球课上的表现,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其动作要领中不合理的地方,让学生感到学习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同时让他们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只有进一步完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快速的掌握篮球知识和技能动作。

3.2注重球感培养,为学生主体学习打好基础

球感指的是对篮球的形状、大小、弹性。运行方向、运行速度、轨迹及控球者自身的动作的一种综合的精细的知觉。球感是篮球课上学生必须的训练项目,培养基本的球感对于提高他们的篮球水平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在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中,首先就是培养基本的球感。体育教师首先要规范学生的持球和运球的姿势,一只手掌握篮球,腰部微向前屈;另一只手护球,训练带球移动。其次学生集中固定地多次进行拍球练习,在训练中,渐渐掌握球的触感、形状、按拍球时的感觉、球弹起落下的直观体验等,提高对篮球的敏感度。最后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进行训练,一人负责运球,一人抢球,并不断变换角色频繁地进行联系,以此来训练学生对运球速度、方向的感觉并提高反应能力。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学生对运球时的球感有了很好地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球技术的训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如果不注重球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无法激发。

3.3采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主体学习兴趣

3.3.1游戏法

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游戏能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和能力。在篮球运球技术教学时,一味地重复训练、练习某一个动作和姿势,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游戏方法,将篮球运球技术应用于其中,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课余时间组织“花样运球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演各种搞笑的、夸张的运球方法,由同学们选出最具创意的动作,获得相应的奖励。游戏法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3.3.2比赛法

比赛法与游戏法的区别在于采用更加正式的活动形式,以比赛的形式来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运球技术,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比赛有胜利与失败的结果,失败者接受惩罚,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运球接力赛,将学生分为两队,每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依次运球至50m线处再回到起点与下一名学生“交棒”,在保证姿势正确的情况下先完成的一队获胜,获胜队可以要求失败一方接受适当的惩罚,通过这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比赛法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热情。

3.4采用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篮球技能差异。如果体育教师仍然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就会使一些身体素质差或者由于各方面原因体育总是难以达标的学生丧失篮球学习的兴趣,怕上篮球课,不想上篮球课,觉得篮球学习是一种负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按程度分为好中差三种,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与适当的指导,以其自己训练并继续提高水平为主。成绩一般的保证其完成课堂运球训练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提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重点指导和训练,先打好基础,培养球感,再适当的进行运球技术上的练习,以完成篮球运球教学的任务。并对他们加以耐心的辅导和练习,树立他们的信心,逐渐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对篮球课的厌倦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主动锻炼、主动学习。

3.5鼓励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锻炼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篮球知识和技能之后,教师在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之后,可以在篮球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进门之后,他们就可以掌握自主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制定一份自主学习计划表,让学生把对当节篮球课的安排写下来,比如先用5min热身、10min练习低位和高位运球以及三步上篮等,25min用来参与篮球比赛。通过这种让学生自主安排的方式,能够唤醒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让他们主动自觉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练习计划,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的改革,在篮球教学中,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已经成为课堂焦点。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构建高效的篮球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和自主体育意识。

本文作者:呼和工作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基础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