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3篇

时间:2022-05-28 08:51:02

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3篇

第一篇

一、微博的概念及特点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的关系,创建出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包括新闻、娱乐、生活、体育、财经、人文艺术、育儿、动漫、公益慈善等各方面的内容。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与博客相比,微博的字数一般不多,限制在140字以内。对于传播者来说,他们只需要用简洁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想法。同时,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消息,打破了以往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只要拥有网络终端,用户就可以任意地信息、更新微博。

(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微博中的信息传播不再像以往传统博客那样只局限于电脑这一载体。网站、外部API接口、手机客户端等都是人们访问微博的途径。微博可以绑定手机,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和接收信息,并且可以进行广泛的转载。这使得信息更新、信息分享变得更加即时。

(三)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微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完全公开,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信息,而且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进行关注。用户之间可以任意地接受对方的信息进而参与评论,达到与其交流的目的。微博的转发功能使得信息传播呈裂变式展开,这大大增强了微博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四)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在微博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微博用户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受任何控制。微博用户既可以是真实的名人,也可以是草根。微博把话语权进一步放下,让人人都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凸显了微博的平民化。

二、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格的完善。每一种新兴媒体的产生都会在青年大学生中掀起热潮,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微博也不例外。微博给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带来了挑战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树立典型和感染教育等教育方式来完成的。这些传统的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控性强,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育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合适的材料或一些典型的事例在课堂上对教育对象进行特定的信息宣传,从而促进教育对象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发生转变。然而,微博的出现使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大学生通过微博得到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将大大超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能控制掌握的范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如何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平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新模式是高校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来自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构成了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预见性,这样才能确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定对象和内容方法。但是,从门户网站、博客、再到微博的出现,信息传播越来越方便。青年大学生在微博中获得信息的同时,难辨信息的良莠真伪,容易被引向歧途。微博中可以有很多跟随者,一旦其中一人了不良的信息,则会很容易的影响到其他跟随者,这样就容易造成社会的动荡。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虽然微博的出现使得信息言论更加自由,但若没有一定的限制就会导致众多的不良后果。我们如何把信息开放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构成了挑战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工作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但是,微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这种信息优势。青年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类信息。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及时的了解到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的话,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尴尬的境地。也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教授的信息青年大学生早已知道,也许青年大学生所掌握的新鲜信息他们却从未耳闻,这些情况就会使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严重的脱节,教育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在微博时代,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新问题

由于在微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当媒体,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上微博,信息的重复与过载相当严重。这使得大学生对信息的与接受比以往更自由,更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微博使用方式便捷,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等上网设备随时登陆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微博上,易变成“微博控”,形成严重的微博依赖心理,从而无暇顾及与现实世界的交流。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身心健康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没有了高校的监督和老师的引导,大学生难以将垃圾信息从脑海中过滤掉。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思想冲击和错误引导,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三、微时代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如何正视并且用好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学校和教师急需的问题,准确的把握微博使用的“度”能够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微博这一新兴媒体。每一种新媒体的本质都是一种承载信息的载体,我们要用好微博这一新兴媒介的作用,要认可微博的信息传播力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力,不能将其一味的拒之门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分析研究它,使其发挥正面作用,避免消极的影响。其次,建立校园微博这一教育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微博平台,及时的一些时政热点、就业信息、校园动态、服务资讯等,为同学们提供信息服务。信息的具有高度的透明性,这将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同时,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这种走下讲台式的交流更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平面向立体转变。高校也可以通过开设微博讲座、使用微语言、建立特色微博网站等,会针对一些当前的社会热点以及一些时尚的话题,吸引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扮演好舆论导向的角色,进而提高微博网络教育的吸引力。最后,要强化微博运行的保障支撑体系。高校可以将微博与自身管理体系相结合,成立校园微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也可以逐级的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内部、干部与学生的微博,对各类微博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具体负责微博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积极地引导微博教育模式的发展。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应时展的新变化,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精神,充分重视并利用微博这一新兴交流平台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利用微博这一平台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成为高校的明智选择。

作者:陈宏泉1徐曼2工作单位:1辽宁大学2沈阳师范大学

第二篇

1微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1.1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是以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微网站为主要信息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新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随着增加,早在游戏开心农场里通过虚拟的小行为获得减压效果奠定微时代的到来,微薄率先开启微时代大门,微博访谈、微博打假等已将人们悄然带入网络微时代,根据教育部2011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微”开头的词语已成热点。微时代的到来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种特征,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参与人员更广、社会透明度更强,但同时让人担心的就是虚假信息的传播,流言、低俗、恶俗的风气也会在网络上出现。

1.2微时代的特点

1.2.1信息传播速度快

微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利用微博、人人、微信等信息交流媒介沟通,获取信息,尤其是公共平台进行的品牌推广、活动营销等方式越来越普遍,人们利用公共平台了解信息,微时代信息交流工具基本具有转载、评论的功能,使人们的内心想法得到抒发,一条好的微博能达到千万次的转载,受众群体迅速增加,同时具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充分体现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瞬时性。

1.2.2传播内容冲击力强

微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人们网络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网络传播信息的冲击力远远高于广播电视媒体,广播电视媒介受伦理学的约束,所以网络信息媒介传播的内容更加随性、自由、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微博打假、微博论证等信息传播深受广民众喜爱,尤其是当代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对网络的评论参与热度高,过度依赖网络是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冲击力强的体现。微时代的信息内容往往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更有对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社会热点的辩论等。传播内容紧紧抓住青年人的内心世界。

1.2.3传播内容多元化

微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文化交流,不同思维方式、审美价值观念频繁接触产生多元文化的接触、碰撞,这也是微时代信息内容冲击力强的一个原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更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吐槽已成为微时代信息参与的新型内容占据很多信息的版面。信息内容更是五花八门,相当于不同文化在信息传播中百花争鸣,无论语言、民族、政治、经济、生活、时事都成为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微时代的网络覆盖面广、监控力度逐渐降低,使得多元文化在信息传播中交融成为时代亮点。

2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1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微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信息汲取方式主要通过网络,学生对网络的信任与依赖程度较高,微信、微博、微网站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的主要沟通媒介。这一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契机,可以将思想引领通过网络实现,效果比传统媒体来的更快,我们应该抓住微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新媒介的沟通平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利用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不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手机、互联网及时的表达、更新、传播教育者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无处不在,时时刻刻信息,沟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变化,利用微时代的时代特征,从同学们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中可以发现同学们关注的热点,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变化,便于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口,尤其是在微时代同学们愿意与网络接触成为朋友,将自己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发表于微博、人人、微信等交流平台中,这些交流平台满足了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娱乐等需求,尤其是在心理压力释放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推动作用。我们应看到微时代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内容,发展自己的性格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让原本孤独的自己不再孤独,让现实生活中的不快在信息交流的这种模式中得以释放。这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

2.2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微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1],将理想和现实更紧密的在网络中联系起来,一方面学生会产生现实感觉低下,过度依赖网络,认为网络是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下降,认知方式、辨别能力、自主能力等都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微时代的新事物、信息的传播速度、学生的好奇心、占有欲更加强烈,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媒介的控制力、尤其是对新事物的看法、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要对新事物的洞察力、敏感程度和辨别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也是迎微时代的必然要求。微时代,信息的传播具有瞬时性主要体现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使用、获取、公开不受限制,这对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弱、思想激进的学生来说易于带来新刻的印象,很多信息的传递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微时代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对具有导向的信息的掌控和理解对高等院校思政工作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3.1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时代的到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要不断的深入,并研究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摒弃生硬、复杂的内容,应将思政工作生动形象、增加工作的可复制性,工作内容应更有感染力,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便捷性、瞬时性,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事政策相结合,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用崭新的案例探讨、研究、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感染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摈弃一种观点就是进行信息堵控的工作方法,提高网络的认识水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忌保守,工作方法应有创新,与时俱进,日常工作应提倡集体作战、全面突破,善于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机—人”的交流互动,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利用网络系统的强大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分门别类,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信息库,通过资料积累分析学生发展规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工作方法。

3.2构建微时代校园精神文化

学生的发展与大学的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根据微时代的特征,学生善于发掘信息、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快、参与网络活动热度高等特点。高校文化建设应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育人,将先进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积极利用微信、人人、微网站,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微生活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微文化氛围,抓住学生关注热点,积极掀起校歌、校训、校风、学风建设讨论,让同学积极参与学生的发展建设中,在活动中思考、提升。校园微文化的传播内容要将学校所追求、学生所追求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增强学生校园发展、个人发展想融合的状态,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微时代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应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于无形,通过学生信息获取、交流平台将主流思想融入其中,形成优良的学生信息交流之风,同时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氛围。微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要侧重学生自律性的培养,要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让同学们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提高学生道德水品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智超工作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三篇

一、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教育者通过控制学生的生活环境,给他们必要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他所希望的样子。微博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在极短时间内能获取信息,通过这样的平台自由的进行思想交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2.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微博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平台,有助于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现实中的隔阂,有助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生中空洞呆板、无趣的负面形象,使大学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学生对于一些现实问题的讨论,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

3.微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实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这些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导向作用、保证作用、育人作用和开发作用。导向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利用微博传播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对大学生一些历史和教育意义的材料,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更能增加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看待问题,避免大学生对外部事物消极的和负面的认识。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微博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新型平台,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对大学生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行为方式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1.部分大学生迷恋微博,造成人际交往的缺失。大学生通过微博交际平台,可以再短时间达到社交的膨胀状态,实现自由且无限制的交际,摆脱了传统交际的束缚,缺乏责任和义务感,因此容易引发大学生在现实中的交际冷漠,人际关系淡化,产生孤独感,造成大学生人格上的缺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阻力。

2.微博影响了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微博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真实性和娱乐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对外部环境的看法。微博的传播速度迅猛,信息涉及的范围广泛,信息量大且鱼龙混杂,大学生会从中获取到大量影响身心健康以及无法辨析真伪的信息,造成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判断,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微博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功能的实现。过度沉溺微博的大学生会导致学习上的懈怠,同时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思想政治的效果造成阻碍,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集中性体现。微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化影响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性功能,影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功能。

三、微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

微博打破了外部世界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微博成为一种虚拟世界的潮流。面对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各种影响,如何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三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2.提高大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会直接影响。因此,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下的素养。高等学校通过新媒体素养教育,普及大学生媒介知识,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辨别信息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要使大学生能正确运用新媒体增长知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当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利用微博的释放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也是利用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信息的发动者。为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工作者除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和知识,了解现代传播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及传播技巧。引导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与加强高校网络管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各自的优点,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载体合力”的特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泛滥的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要形成协同合作教育体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必将对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的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的提升以及我国的软实力的增强有利。第一,在思想上对学校的网络管理高度重视,加强网络监管制度和管理。高校必须充分重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第二,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监管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目标实现。第三,构建适应本校实际的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团队。校园网络信息管理不仅需要高校按照有关新媒体的法规和条例执行,同时还需要各高校针对本校实际制定相关的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制度。

作者:刘振工作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