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文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15:4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博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博文化论文

微博文化论文篇1

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信息技术发展和微博的和出现,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寻找微博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契合点,创新工作方法,合理有效利用微博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1微博文化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意义

微博文化是随着微博的应用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它能扩展信息传播范围,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对具体工作开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1)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

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微博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微博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时,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微博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思路。

(2)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微博的传播及时、迅速,所包含的信息丰富,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料。因此,具体工作开展时应该注重微博文化的利用,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效果和优势突出、明显的特点,有效辅导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时效性。

(3)推动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利用微博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管理,本身就是工作的创新,顺应时展和需求。微博文化能吸引年轻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载体,创造环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要,推动该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利用微博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策略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工作者未能认识微博文化的重要作用,思想观念落后,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影响工作效率提升。今后应改变这种情况,合理和有效利用微博文化,促进思政教育管理水平提高。

(1)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微博平台。

注重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微博平台,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可以成立微文化工作室,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微博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构建官方微博,将学院、班团支部、社团协会等纳入组织体系当中,并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品牌栏目,例如“学习两会精神”、“中国梦学子梦”等,为思政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平台。加强微博平台建设,更新和完善相关内容,提高关注度和订阅量,并且学校和学院开通运行微博平台,增进与学生的联系与互动,对学生进行指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促进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2)挖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微博文化内涵。

要求专业任课老师和专家为学生讲解新媒体专业知识,加强微博建设,校园微博运行报告,推动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微博平台,能为学生与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排解困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可以开办心理咨询工作室、小微在线等栏目,通过微博私信互动方式,咨询、指导和帮助广大学生,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还可以出版校园微博文化思想建设指导丛书,挖掘微博文化内涵,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3)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舆论阵地。

利用微博的沟通和信息传播优势,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互动,更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发挥微博成为掌握校园舆论的工具作用,增进师生联系,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对微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有意识地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思政教育管理。发挥微博传播速度便捷的特性,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指导各院系、党团支部、辅导员、班委开通微博,举办特色教育活动,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创新主题和形式,促进思政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3结束语

微博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微博文化 名人效应 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TG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308-01

1 微博文化的概述

1.1 微博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微博作为博客的衍生形式,在内容上限定用户文本的字数在140个汉字之内,这一要求从形式上体现了微博之“微”。目前,各微博网站都免费开放接入端口允许第三方客户端接入,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和第三方客户端发送个人信息。同时也从最初的文字逐渐增设了图片与视频的功能。微博属于社交类网站并提倡实名制,在微博平台内部,用户以关注与被关注的形式构成自己的人际圈。微博网站通过热门话题、搜索引擎等手段为用户提供关注对象,扩大用户人际圈。

1.2 国内微博文化的发展

微博起源于美国,2007 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微博网站,2010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3亿,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36亿(如图1)。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其用户的爆发出现在2011上半年,到下半年用户增速回落至28.2%,可见在微博使用率步入高位后,已经结束了爆发式的增长,用户数量已经逐步稳定。

2 名人效应下的微博文化传播模式

微博文化传播的名人效应是指,在微博转载中,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作用、扩大影响的效应。名人效应相当于一种品牌效应,它可以带动人群,它的效应可以如同疯狂的追星族那么强大,在微博文化的传播中,更是如此。

在传播学中,“二阶段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首先通过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然后通过意见领袖来影响更多的大众。所谓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名人在微博文化的传播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如图2所示)。当名人转载别人的微博或者自创微博时,很快就会引起粉丝们的注意,信息被强化、扩大,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以新浪微博为例,主持人何炅的粉丝有31545795,假设何炅老师对于某一事件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关注何炅老师的粉丝们有31545795,假如有20%的粉丝们对这一微博进行了评价和转载,这一微博信息将被约6309159人转载或传播,然而这只是初次传播,进过再次传播,将会有更大的影响。

如图2所示,当名人转载或者自创一条新的微博信息,就会迅速的引起众多粉丝们的关注,出于对自己偶像的喜欢、热爱、支持甚至是疯狂的爱慕,粉丝们就会转载自己偶像发表的微博信息,甚至加以回复。正如从上面的数据显示的那样,名人名气越大,拥有的粉丝越多,这种名人效应就会越发强大,因此,转载的微博信息就会愈加迅速,造成的影响力也就愈大。

这种微博信息的传播通过两种路径进行扩散,一种是网络用户之间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的传播,即名人的粉丝会将他们得到的信息分享或链接给他们的朋友、同学,从而使微博信息得到迅速的扩散,这也是主要的传播路径;另一种是人际传播与网络媒介传播的结合,即名人的粉丝将他们得到的信息与现实中的朋友、同学,分享,他们的朋友同学也对这一信息产生兴趣,进而进行的微博信息传播行为,这是第二条路径。微博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传播模式下进行扩散,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3 微博文化名人效应的利弊浅析

3.1 微博文化名人效应的优势分析

经过名人微博发出的信息,会引起众多粉丝、众多网络用户使用的关注、转载和评论,很多信息是危急事件,比如社会捐款。只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捐款才会达到一定的数额。从某种意义上看,名人在微博文化的传播中,吸引了更多用户的关注的眼球,这对于事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明星们通过微博,来做公益事业,无论是出于内心的那份热心,还是略带有一些商业宣传作用,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他们的言论、行为能够唤起众多网友的良知,能够引发一波波的网络讨论风暴,从而唤起人们对某些事件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反思,一次又一次传递着爱的火炬。如虐童事件,会引起人们对儿童的关注,对教育的反思;帮助“最美代课教师”,是救死扶伤,是对爱的延续。

3.2 微博文化名人效应的劣势分析

盲目追星,断章取义,造成微博信息的歧义传播,扭曲事实。由于名人微博拥有众多的粉丝,而各粉丝们的理解力、知识水平等各不相同,还有很多粉丝由于过度的迷恋一些明星,猜疑、八卦明星的微博言论,从而造成断章取义,造成微博信息的歧义传播,扭曲事实另外很多名人,出于各种目的,相互之间会进行言语上的攻击,并且带动粉丝参与。众多的粉丝在微博中支持自己的偶像,攻击另一方,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甚至是多个明星的帮派的口水之争,同时影响了文明的社会风气。

4 正确对待微博文化名人效应的建议

微博宣传了许多名人,名人带动了微博发展。名人,以其特有的魅力、名气,让微博信息得以被更多的人关注、转载、评价。对于如何正确的对待微博文化的名人效应,推动微博文化的良性传播,值得我们深思。在此,根据上文,本文总结出以下建议。

4.1 理性判断,不可盲目追星、断章取义

名人微博,关注的粉丝众多。我们在敬重自己偶像的同时,也要对其言论、信息加以判断,不可盲目的崇拜以至于丧失了对对与错的衡量;更不可过度的八卦,对自己偶像发表的心情、言论加以揣测,断章取义,以致于扭曲事实。

4.2 多多支持弘扬正义、传递大爱的微博

微博以其特有的便捷、简洁、快速互动、及时性,赢得了很多名人的青睐。使用微博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心情,已成为很多名人的常事。很多名人使用微博表达对某些事件的不满,弘扬正义;也会表达对某些事情的赞美,传递真爱。小小的微博,不仅用来发泄生活中的情绪,或者表达生活中的美好,还可以有更大的用途。通过微博,揭露丑恶的行为,抨击不道德行为;通过微博,弘扬正义,献出爱心,让更多的人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关注默默无闻的好人,从而将爱的火把延续。

因此,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该多多支持名人效应下的这种微博文化,关注偶像的同时,关注偶像的正义行为,弘扬正义、斥责邪恶,用小小微博传递点滴爱心,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微博文化。

参考文献:

[1]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01。

[2] 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 陈原:面对微博文化批评怎么办[N],人民日报,2011.04。

微博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官方微博;大学生舆情;引导路径研究

自从2009 年8 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使得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中国微博用户群体快速扩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国内最早开设高校管微的是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11月24日),另据《北京日报》,截至2010 年12 月12日,全国共有50 多所重点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官方微博来校园信息、通知学术讲座、展示校园风光、推介书籍音乐电影、回答“粉丝”提问、开展主题讨论及调查。高校官方微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慢苏醒到快发展,从急剧扩张到理性回归的历程。

如今高校官微的影响力已经初步显现。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今年流行的“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就与陕师大官方微博的舆情引导息息相关,从陕师大校园官方微博一条普通微博的诞生,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编辑转发,再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经网、新闻晨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成都商报、楚天都市报、重庆商报、南国早报、凤凰网等多家知名媒体通过其官方微博和平面媒体及专题栏目对此进行了跟进报道,该事件引起全国网友热烈互动和广大校友的共鸣。最终相关微博全国网友转发数已超过八万余条次,评论数达两万余条,在新浪微博全国热门微博榜中位居第一位,“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生成为网络关键词,吸引了三百多万网友参与讨论。这一媒体事件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微博营销,“营销”的是陕师大深厚的人文关怀,浓浓的学子感动与爱校情结,还有正面有爱的陕师大形象。成功微博营销的背后是陕师大新浪官方微博舆论引导的推波助澜。

高校官方微博的兴起与发展拓宽了大学生舆情引导的平台,给大学生舆情引导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问题与新挑战。因此,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为案例,着重进行利用高校官方微博进行大学生舆情引导的路径研究。

一、高度重视高校官方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对高校官方微博舆论给予足够重视

1. 重视高校官方微博舆论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引领和舆情引导

基于Web 3.0技术,供用户传播信息、获取信息、实现信息互享的微博平台改变了过去信息传播资源只掌握在少数传媒机构和个人手里的垄断态势,它赋予每个人话语权,让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这种新型自媒体的平民化、自主化、交互性强、发展迅速、全面性、融合性、普泛化等特征,与当代大学生的特质完全匹配。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的自主意识、认知水平都得到空前提高,他们不再顺从于只听一种声音,强制性外界力量很难再决定他们的个体思考;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依赖大众媒介去认知世界,但思辨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自媒体时代既带来了信息共享,也导致鱼龙混杂,稍有不慎,大学生群体意识就会走偏方向。

高校官方微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媒介,是对原有高校思政工作载体——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和有线电视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信息传播、娱乐审美、“热点”引导、舆论导向、服务教育、激励凝聚等功能。它有利于大学生从微博中更好地了解高校工作,有助于高校利用微博舆论宣传校园发展与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并在分散无序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建立起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可靠性的舆论中心。它代表的是主流意见,能够吸引大学生针对某些特定议题进行广泛讨论,从而对这些舆论进行引导,能够应对大学生思想波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引领和舆情引导。

2. 重视高校官方微博舆论有助于实现高校个体和社会公共价值

高校官方微博作为各大高校现实社会资源的虚拟化延神,与其他个人微博、商业微博或者政务微博的不同在于它所拥有的虚拟价值。现阶段高校官微的个体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展现,但其社会公共价值还未充分显现。高校官微是借助具有一定文化品质和精神属性的高校实体影响力而建立的,它秉承了高校的现实“刻板印象”,其权威性有利于高校官微的舆论传播。高校微博所发微博较容易被转发评论,形成微博的“次级传播”,从而产生巨大的舆论效应,这为实现高校微博的社会公共价值提高了有利条件。

(二)对高校官方微博舆论加以宣传扶持

1. 宣传扶持高校官微舆论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陕西师范大学新浪官方微博从2010年11月8日正式开通以来,截止2013年7月28日,发表微博7225条,粉丝人数49324人。这近5万人的粉丝量和复旦大学477718位粉丝相比,二者粉丝数量的悬殊导致它们在舆论引导和传播效力上质的差异。积极宣传扶持高校官方微博的舆论,通过转发或评论,让更多受众了解并参与其中,通过不同的微博意见,再形成不同的微博舆论,代表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从中可以看到不同人群对大学的诉求与需要。不光是校内群体,还是校外群体,通过官方微博舆论,更深入地了解各高校的校园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得到不同层次的反馈和多元声音的混响,本身就是校园文化宽容度的体现。

2. 宣传扶持高校官微舆论有助于校园管理与服务。哈贝马斯认为理想的社会关系应该是交往者在没有压力与操纵的世界里平等交流、相互理解、求同合作。高校官方微博的出现,打破相关部门高高在上的衙门做派,以互动开放的沟通方式拉近了师生关系,而这种相对理想的社会关系是民意的一种体现。它能够促使决策者不断地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更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对高校的需求,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二、运用传播规律研究大学生舆情引导路径

在高校官方微博舆论场中,传播规律同样适用,联系陕西师范大学“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案例,从具体实践中探讨利用高校官方微博,运用传播规律,研究大学生舆论引导路径。

(一)借力舆论领袖,发掘舆论热点

网络舆论的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决定了我们要注重对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培养,由于舆论主体的分散和无组织的特点,在不少情况下许多公众尚不能明确自己应当对社会性问题持什么态度和观念,因而在表达自己观念时有意无意地总是需要“参照系”。在“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这一案例中,正是由于网友在陕师大官微上转发了微博“如果收到@陕西师范大学 的通知书请珍藏吧!因为它是全国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感谢老教授们,给了我们全国唯一……以前是红色的,现在是蓝色的了。感谢学弟的推荐,让我重温大学” 之后,陕师大官微进行了评论并转发,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断就此话题发表微博,将事件报道引向深入。

官方微博在事件的推进过程中,虽然不是“早期知晓者”,但它善于借力微博舆论领袖,发掘舆论热点。这就要求高校官微在平时的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中,要着力重视培养一批“有见解的同学”,建立覆盖不同校区、专业、年级、性别、民族、宗教的“意见领袖群”,不断树立他们“意见领袖”的形象,在大学生中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让他们将正确的舆论导向换成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个性化的表达,在微博中以大学生喜爱的方式传递,增强舆论宣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充分考量传播效果的前提下,高校官微转发“意见领袖们”的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意见领袖”肯定,也是对内容的赞赏,会将“意见领袖”的个人行为上升到学校官方态度,这对微博内容本身的真实性、时效性、权威性、接近性、重要性等特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紧扣新闻特性,交互设置议程

在陕师大官微转发之前,议程设置已经开始。首先陕师大官微在内容选择上,紧扣新闻的接近性、重要性、时新性等特征,甄别适合转发的内容,而这条“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的微博就是议程设置选择后的结果;其次在方式上,陕师大官微借鉴与信息分享相关的手段,进行议程设置。从7月11日到7月28日,18天时间里,陕师大官方微博共发表与事件相关微博21条,以平均每天1条的频率跟进追踪,引导舆论。

1. 标签运作将信息有效整合,使报道全面深入

陕师大官微分别通过“幸福师大,恋恋师大,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带你看看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现场、媒体师大、晒晒录取通知书”等6个标签,从转发到定性陈述,从细致报道现场到晒通知书,一系列标签提纲挈领将信息有效整合,并且动态呈现整个事态发展,对大学生舆情做到了积极的引导与推进。

2. 名人效应扩大高校官微影响力

陕师大官微依靠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的名人效应,通过发表相关媒体对相关事件的报道或对相关微博的引用转发,增加陕师大官微曝光度,从而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一定程度上有效扩大了高校官微的影响力。挖掘一个有潜力成为舆论热点的事件需要眼光;那么将事件真正变成舆论热点,则更需要战术。高校官微只有用对了恰当的战术,才有可能在大学生舆情引导中让受众心悦诚服。

(三)增强互动裂变,引感共鸣

在21条微博中,其中直接引用网友对此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的共7条,还有3条是晒通知书图片,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内容是网友与官方微博的互动,而正是这种裂变式的互动,极大地引发了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发挥了意想不到的舆情引导作用。无论是怀旧地拿出老录取通知书感叹,还是或简洁或深沉的赞美,亦或是向老教授求毛笔字的可爱,还是回忆学校人文关怀的点滴细节,微博互动的主旨是扩充,扩充事件本身,扩充受众反馈,扩充陕师大形象,扩充单纯事件背后的大学内容。

高校官微进行大学生舆情引导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单向传播,而是一种民主的平等对话,这就要求高校官微必须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在平等对话上实现舆论引导。首先,要牢牢把握话语权与主动权,作为“一直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控舆论走向;其次,要丰富深化互动内容,多维度立体化地通过互动扩充舆情引导;最后还要注意互动形式与风格,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达,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延伸大众传播,引爆舆论扩散

当微博传播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舆论宣传战场转移到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通过媒介延伸,更大规模地引爆舆论扩散,达到利用官方微博进行大学生舆情引导的合力效果。陕师大官微聚集媒体力量,自7月14日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编发了题为“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请珍藏”的博文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经网、新闻晨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成都商报、楚天都市报、重庆商报、南国早报、凤凰网等多家知名媒体通过其官方微博和平面媒体及专题栏目对此进行了跟进报道。并且,陕师大官微在整合多方资源条件下,于7月15日在校园网发表《“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感动广大网友》一文,详实报道事件始末,校内与校外媒体联动,共同将这一舆论热点推向高潮。

在引爆舆论扩散的过程中,加强高校官微粉丝和关注群建设,构建高校官微自身的信息系统至关重要。这样既有舆论源泉可以开掘,又有舆论支撑可以依仗,还有舆论推手可以帮忙,三位一体建设高校官方微博舆情引导大网络。首先是舆论源泉的建设,主要由社会的、高校官微自身培养的“意见领袖群”构成;其次舆论支撑则主要指能够对高校官微内容做出转发、评论等良性互动的铁杆粉丝群体,一般来说他们对高校官微的忠实度较高;最后舆论推手更多的是指那些具有一定传播影响力的媒体和个人微博,通过他们的转发评论能带动更大范围的舆论引导。

(五)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内涵

微博碎片化的信息处理和传播特点意味着大学生接收和破解信息时的拼凑特征,即校园官方微博无法将欲传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整体全面集中地灌输,只能撷取其中的热点亮点重点整合,而大学生也是从这些热点亮点重点中去一点一点拼凑出平面乃至立体的思想认知与深度思考。这更要求高校官方微博在进行大学生舆情引导时要进行多级改造再传播,通过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彰显人文关怀来增强大学生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认识。

在陕师大的此次舆情引导中,网友们的评论“这不仅仅是一份通知书,更寄托了师者的殷殷期望,凝聚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这是送给莘莘学子的一份礼物,这是向社会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份责任。”都反映了事件本身所融入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才是校园官微成功传播的关键。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官方微博在进行大学生舆情引导时,不怕从小事件入手,不管大事件还是小事件,必须有文化内涵,有人文关怀,才能引发更广泛的舆论关注。

自媒体时代的高校官方微博应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运用传播规律不断提升高校官微在互联网空间的影响力,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舆论引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小东.“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感动广大网友[EB/OL].http:///bencandy.php?fid= 1&id=10564/2013-07-28.

[2] 王帆,张立荣.高校官微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电教育,2012(5).

[3] 赵鹏.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方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

[4] 李军刚,孔垂海.论运用微博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

[5] 罗子欣.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8).

微博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西安;政务微博;舆论引导

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很多政府部门对外宣传、与民沟通的重要窗口,而舆论作为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不仅影响国家政策,社会生活,还能够煽动民众情绪,影响社会稳定。

在舆论波动中,如果不能做出正确引导,会导致公众的质疑、谣言的散播,使政府的形象大打折扣,公信力严重下降。因此,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政务微博舆论引导就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西安市政务微博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务微博舆论引导角色定位不准确。2014年8月18日,西安市级政务微博群――“西安厅”正式在腾讯上线。“西安厅”以西安市官方微博“西安”为主帐号,整合了各区县、各开发区、市级有关部门等60多家政务微博以及市属新闻单位媒体法人微博,形成微博矩阵,集群化、一厅式、及时政策法规、政务信息、民生热点、文化生活和重大社会事件等方面的权威信息。但是,目前很多政务微博还是没有能够将微博变成政府部门的另一只眼、另一张嘴,没能发挥听取民意、与民众沟通的作用,而是变成了一个摆设。

存在形式主义和打官腔的现象,没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与网民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把发微博当成发文件,让政务微博变成了官话微博,缺少亲和力。导致很多政务微博自说自话,即使是一些重要的或者是有意义的信息,因为没有人关注而失去了开通微博的意义。

其次,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的形式简单。由于一条微博只能发表140个文字,所以造成政务微博舆论引导形式简单、内容比较单薄。通过关注西安政务微博圈,36个政务微博信息的形式多是一段少则十几字多则上百字的文字,形式比较单一。

再次,政务微博舆论引导时效性不够。有的政务微博几天甚至十几天几个月更新一次,人们打开微博,看到的是很久以前的信息,以后也就失去了打开的兴趣,尤其是面对一些关注度高或者危机事件时,政务微博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舆论引导,现在提出“黄金一小时法则”。

二、西安市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策略探析

舆论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是关键。根据西安市政务微博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探索策略:

第一,明确角色地位,以“群众路线”进微博为主要指导,本着坦诚、及时、公开、有效的原则,进行政务微博舆论引导。在西安市政务微博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西安公安”,听众516025。

为什么西安公安的粉丝数最多,浏览西安公安,我们会发现,西安公安的微博信息首先时效性特别强,每天都会及时更新,例如,2014年9月1日起,《西安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正式施行,对于违反条例的一些行为及其处罚程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西安公安就于9月1号在空间了微博,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该条例,严格遵守,免于处罚。西安公安的微博设计的内容很广泛,除了道路交通安全,还有道路交通信息、天气状况、学费、工伤、车检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还有许多充满人情味的温馨故事,并提供了相关信息的链接,便于 人们更详细、具体地了解相关情况。这样,人们感觉这个微博对自己有用,继而持续关注。

第二,创新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的方法,丰富舆论引导的手段,优化舆论引导的机制。基于微博的特点,它属于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传播革命――互动传播。互动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以交谈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 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于它是指各种数据和文字、图示、动画、音乐、语言、图像 、电影和视频信号组合在电脑上,并以此互动。

由于微博的“微”,发表文字最多140个,不能完全实现互动传播的上述功能,但是可以部分运用,比如,有的微博除了文字的说明以外,还配有表情、图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丰富了文字,加深了人们对信息的印象。

第三,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重点,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情感认同。打开西安政务微博圈,人们会发现在界面的最上端有几个显眼的文字:“西安政务微博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政府机构的根本职责,也是开通政务微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政府部门就要不仅微博,而且要关注人们的阅读量、转载量和评论,做好舆情分析,“舆情是社会的脉搏”, 源自网络的言论和现实意见相互影响、融合,往往成为社会情绪的晴雨表。

由于参与的门槛低,同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网络舆情某种程度上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大众心声。善于倾听,及时捕捉网络舆论热点,了解不同阶层群众的想法和愿望,并对公众的诉求整理、吸纳之后转化为决策依据,对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政府通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会促使群众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并由此生发对政府工作的情感认同。

第四,做好政务微博管理,打造积极健康的舆论场。网络自媒体、微博发展迅猛,人们在为它推动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建设叫好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需要接受相应的监督管理,规避可能带来的弊端。首先要正视微博时代的舆论特点。政务微博的管理员一定要注重文字表达。日常微博的语言要用坦诚朴实的文风,同时要避免因语言断片残缺引起网友的误解。

此外,引导微博用户合理使用微博。有些微博用户责任观不强,致使网络上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人们来不及辨识事实真相,就开始表态发言,加速了不实消息的散播,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广泛性在这些时候“助纣为虐”,致使网络舆论走向暴力和失范。

因此,政务微博也应置于相关部门有效监管之下,需要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公众也需对此廓清认识,提高媒介素养。要使公众了解,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虚拟世界同样也要讲大局、负责任,网络世界中的个人言行,一样要接受法律法规的监管。

总之,政务微博要想真正起到为人民服务的作用,必须要做好微博舆论引导工作,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运作,可指定专人或团队负责,并定期培训,明确信息管理规则和流程,这样才能让政务微博真正成为政府与民众联系的纽带。

参考文献

[1]周世林.关桂峰.政务微博:舆论引导轻骑兵如何造就.中国记者[J].2013.3.

[2]孙振虎.杨嘉怡.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策略――官方微博受欢迎的几个因素浅析.中国记者[J].2012.5.

[3]罗俊丽.着力提升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力.理论探索[J].2013.7.

微博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 微博时代;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微博(全称“微博客”)2006年3月最早由美国Twitter公司发明,是一个不超过140字内容的信息更新、即时分享的个人网络平台。2010年,我国微博元年开启,短短两年间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根据一项使用微博群体的网上调查显示,青年大学生是使用微博的主流群体,微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情感、学习、生活的重要媒体。[1]与时俱进地研究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努力把微博打造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兴阵地,这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一、微博与高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传播生态变革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由政治形态向大众形态的转变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抽象政治话语向通俗生活话语转换,在内容上表现为理论逻辑向日常生活逻辑转变,其核心在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众的崇高信仰。微博作为新一代“社会化媒体”,其传播的最大优势是信息形态的微文本化和信息传播的社会化。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文化生态、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层面的重大变革,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 传播技术生态的变革

微博除了现代传播媒介具有的自主性、交互性、快捷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其他现代传播媒介难以比拟的传播方式的“点对面”性、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和传播效应的放大性。在微博中,每个用户都兼有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同时又是不同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传播中介,构成“点对面”的即时传播。微博传播往往会引起微博事件的放大效应,具有挑战其他媒介的以小搏大的能量,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微博的这些技术特点有利于扩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面,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时效性,引起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的变革。

2. 传播政治生态的变革

在现实空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传播信息由少数政治精英生产,传播方法主要是单向灌输,传播内容重视理论逻辑,传播过程带有一定的政治强制性,传播信息难以获得受众的彻底认同。在微博空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所有受众都能够参与传播信息生产,传播方法靠受众互动接受,传播内容重视生活逻辑,传播信息只有被受众认同才能继续传播,整个传播过程是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气氛中展开。可见,微博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互式传播政治生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带来了重大挑战。如何建立和完善与这种传播政治生态相适应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理论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体现出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真实关照,是亟需应对的时代命题。[2]

3. 传播文化生态的变革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多变化以及动态化,使文化创造和传播主体走向网路化、个人化、微型化和散播化,形成了文化创造中的有形与无形、汇集与多样、民族与全球的张力关系,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分化和整合,打造了多元文化互动、对话、融合和创造的嘉年华,生成了一种多元价值观博弈的崭新文化生态局面。在微博文化生态中,那些有巨大传播能量的微博信息代表着主导价值观的传播。这种传播是在平等、民主、开放、互动的虚拟环境中交互进行的,其价值认同感和传真率都是现实空间难以比拟的。这种新的传播文化生态有利于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信息的价值度和传真率,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更具人性化和生活化色彩,引起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文化生态的变革。

4. 传播社会生态的变革

微博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微博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社会。微博虚拟社会是一个以公共意志为基础、以公共权力为核心、以公共话语为工具、以公共事件为议题的微型网络社会。在这个微型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由实体性转变为虚拟性、由静态转变为动态、从中心化转变为网络化。微博用户虚拟实践的每一动向都会通过数字传递方式使他人分享,微博空间的每一具体事件都会通过微博传播与整个虚拟社会共享。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为公民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公民社会传播生态。探讨基于微博事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成果嵌入到微博事件中进行巧妙传播,是微博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现实命题。

二、微博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传播面临的若干理论问题

无论如何都不能简单地把微博视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微博实际上提供了一种信息传播的新体系,创设了人类言说话语的新形式,生成了多元价值观念传播的新境遇,开启了人类社会交往的新时代。对于微博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理论问题,既不能忽视,也不应过分夸大或缩小。相反,只有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才能使微博更好地服务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才能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使微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微博文化论文篇6

微博的虚拟沟通对现实沟通和人格产生阻碍。目前,大多数的微博用户前台还是采用匿名的方式,用户可以自愿选择用户昵称,网络的虚拟性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新的表达平台,很多学生通过网络活动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实现虚拟目标得到认同感,沉溺于网络不能控制,对现实的沟通交流产生了严重障碍,回到现实社会中不知如何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信息,监察部门由于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无法逐条的对微博进行审核,真真假假的信息在微博上进行传播,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力也受到影响。微博使大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退化。资源共享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微博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获取资讯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浏览各类新闻报道,一种“快餐新闻”现象应运而生,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看标题读新闻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浏览标题和大概内容已成为“快餐新闻”的主要特点,使大学生群体对新闻报道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一直这样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消失。

2微博视角下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思考

2.1依托微博,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在“微时代”下,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价值观、道德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影响力,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它都是“微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是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占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传播的高地,在与其他思想的较量中掌握主动权,但坚持这一思想的我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我国具体实际和国情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运用微博这一新兴的工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微博,对大学生的“三观”进行导向,加强大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袭的抵抗能力。

2.2建设高校官方微博,开拓高校与师生沟通新途径。

高校应充分运用微博这一工具,开通高校“官微”,实现师生之间一种特殊形式的“面对面”交流,师生可以通过微博评论,来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校通过“官微”平台对师生的提问进行回复。这一新的沟通交流平台的搭建,加强了师生对高校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高校“官微”作为一种官方的声音,能够对校园文化进行准确、真实而又丰富的宣传,为树立高校形象起到积极地作用,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同时增加了与师生的互动。当高校遭遇舆情危机时,可以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官方消息,给予官方的回复,快速掌握话语权,安慰师生情绪,增强高校在他们心中的公信力。在“舆情危机”得到有效控制后,通过“官微”多方听取意见,谨慎处理危机遗留问题,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有进行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

2.3合理引导微博发展,掌握话语主动权,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建立健全微博舆论导向机制。加强指导微博平台上的热点和舆论的突发事件,牢牢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来对微博平台上的舆论进行导向,遏制传闻和谣言蔓延。对微博环境进行净化,用户采用实名制的形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要保证师生的言论自由,在这个前提下,对在微博客负面舆论炒作,尽快来缓和与化解;对微博上的恶意攻击,积极开展斗争,防止微博上的信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加强微博监督管理,组建微博管理机构。微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专业的微博管理团队,及时适应当前形势,对话语权进行引导,应尽可能的掌握交流话语权,加强对微博平台上信息的把关,把握微博整体的舆论导向。

2.4挖掘微博潜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是创建“微班级”群。目前,大多数学校通过QQ群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对班级进行管理。微博在大学生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微博对班级进行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微博,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让他们作为管理人员,时时反馈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创建学生管理机构。将机构微博与学生个人微博连接起来,及时向学生传播校园内外的资讯。例如,大连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管的大连海洋大学微博协会官方微博,微博开设两年来,拥有超过一万人的粉丝,微博内容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母校资讯,活动信息,校园福利,失物招领等话题。“海大学子,榜样力量”校园明星评选活动中,通过大海大微博协会微博,对优秀海大学子的事迹进行宣传,引起了学生的热量参与讨论,对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

3结论

微博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微博 博客 轻博客 新浪

博客诞生于上世纪9。年代末期,在2000年左右进入中国,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诞生于2006年3月,2009年8月,新浪微博推出,开启了中文互联网的微博时代。

无论从名字本身,还是从产品起源来看,都可以认为微博是对博客的简化与升级。简化是指每条微博的字数被限制在140个字。升级则是指微博增加了关注机制,使微博用户之间建立了联系;微博具有转发功能,使信息能够得到快速广泛的传播。因为简化,微博降低了用户信息的门槛,吸引了更多人使用微博。因为升级,微博关注的存在增加了用户黏性,获得更长的用户停留时间;微博转发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吸引了更多人利用微博获取信息。

微博对博客产生很大冲击,但并非纯负面影响

当微博流行起来之后,之前习惯于在博客上随意短文字的网友,有了微博就不经常使用博客内容。这导致了备大博客网站用户的减少,尤其是没有推荐页面资源的独立博客网站。门户网站的博客因为具有对博客内容的推荐页面,因此渴望获得推荐的们仍然坚持在门户上写博客。并且,独立博客网站始终没有获得盈利,而门户网站的博客能够分享门户已有的广告客户资源,产生广告收入。一方面,博客中国、博窖大巴、牛博等纷纷倒闭;另一方面,新浪博客、网易博客、搜狐博客却得到延续,博窖成为门户的标准配置。

如果进一步讨论新浪博客,有各种数据(如表所示)可以说明,在新浪微博繁荣发展的同时,新浪博客并没有衰落。新浪博客的每日访问用户数,仍然处于增长阶段,只是增长率比微博兴起之前变慢了。

微博与博客对新浪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在2012年最热门的互联网论战“方韩之争”中,能明显看到这种关系。

2012年初韩寒被方舟子质疑,这场引发备方名人参与、全体网友热议的论战主战场在新浪微博。但是微博受字数昕限,论战备方长篇大论大都是通过博客,再将博客转成长微博图片贴到微博止。在此次事件中,方舟子了超过50篇的博客,韩寒也了10余篇博客,双方的支持者的博文更不计其数。在新浪博客中以“韩寒方舟子”为关键字搜索,可以找到近5万篇文章。

打个比方,“方韩之争”中微博如同大炮,而博客如同炮弹,微博将博客内容快速广泛的传播,将信息送到每个网友的面前。在前博客时代,论坛上的网友可以讨论各种问题,但是并没有基于个人的相关文章积累。同样在微博时代,微博网友可以讨论各种问题,但是140个字的碎片也无法形成足够的内容积累和沉淀,而博客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微博时代,中文博客的几条可能出路

若将眼光放眼到整个互联网,全球访问量最高的15个网站中,有两家博客Blogspot和WordPress,只有一家微博Twitter。“博客已死”的言论似乎只存在于中文互联网,国外热门博客的生存发展模式能带给中文博客一些借鉴经验。

1.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模式

《赫芬顿邮报》由美国政界名流及评论家阿里安娜·赫芬顿在2005年创办,是美国当前影响力最大的政治新闻类博客。无论是检讨审视小布什的伊战政策、还是预测、点评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以及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入探讨等,此网站为公共议题讨论奠定了理性、深度且具有多元化声音的基调。

大量的名人博客,对公共事件发表具有独特视角、深入分析的文章,吸引了众多用户访问该网站,每天独立访问量达2500万。2011年3月,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了网站《赫芬顿邮报》。

《赫芬顿邮报》模式就是专业作者博客模式。微博兴起,大浪淘沙,将不能写长文章的博客用户全都过滤掉,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博客作者一定是能写深度长内容的优秀写作者。将这批写作者聚集起来,细分到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吸引特定的访问用户,赢得专业领域的广告客户,从而解决博客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2.Tumblr模式

Tumblr成立于2007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轻博客网站,也是轻博客网站的始祖,在全球网站访问量排名中占据第23位。雅虎公司董事会2013年S月19日决定,以11亿美元收购Tumblr。

很多人认为轻博客是一种介于传统博客和微博之间的全新媒体形态,既注重表达,又注重社交,还有各种个性化设置。其实轻博客就是在博客的产品层面上升级,为博客增加了关注、转发功能、“赞”按钮等。

Tumblr模式就是将博客产品升级,以适应微博时代,使博客用户之间建立联系,使博文也能通过转发得到传播。目前,无论是新浪博客,还是网易博客,均己增加了博窖关注和博文转载功能。

3.WordPress模式

wordPress起初是一款个人博客系统,并逐步演化成一款内容管理系统软件,用户可以在支持PHP和MySQL数据库的服务器上建立自己的博客。目前使用WordPress平台的站点占全球网站的10%。而WordPress网站的每月独立访问用户数则达到3亿。

微博文化论文篇8

微博,作为网络时代的衍生品,正在以一种迅猛而强劲的势头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以其迅速、便捷、随意、互动的方式参与新闻传播,影响社会舆论,在大众媒介及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微博的高速发展与背景分析

博客,源于英文Blog,即“网络日志”。“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不超过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8年以来,微博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众多微博网站。2009年,新浪公司凭借其多年积累下来的门户网站管理经验,打造出中国当下最成功的微博品牌:新浪微博。随后,搜狐、腾讯、网易等多家知名网站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品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大型企业、知名人士入驻微博、利用微博,微博在我国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11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已增至近2亿,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1]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载体,微博对我国的舆论格局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微博在我国的井喷式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从物质技术上看,近年来,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2]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微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基础。

其二,从社会政治层面上看,现在,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民主监督意识、诉求表达意识越来越强,微博为人们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契机,人们通过微博对社会政治经济事务表达意见,对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看法,对事关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诉求,这种“草根民意”在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中显现出了巨大威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

其三,从思想文化上看,现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碰撞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而传统媒体不可能为每一个人提供这样便利的传播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微博的适时出现,理所当然地激发起人们的交流和表达热情,日益成为人们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工具和平台。

二、微博功能中的传媒特征

便捷性。微博利用很短的“碎片化”时间完成信息发布和交流,以140个字的内容实现信息共享,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和接收信息,“分享和发现世界上正在发生之事”。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化、大众化、平民化的新兴传播媒体,也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市民媒体”。微博以多种形式,如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向公众提供实时、直接的现场描述,丰富了大众的接受感官,对受众产生更强的吸引力。通过微博,丑恶现象遭到挞伐,真善美的行为得以张扬,一批“平民英雄”成为“最美”、“最牛”、“最感人”的明星。微博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几乎等于发生在别人身边的事情。这是微博对信息传播最重要的影响。与互联网和无线电话相比,微博集合了这二者的优点——迅速、便捷、涵盖范围广、非线性的传播方式。”[3]

及时性。微博的及时性与互联网和手机的高普及率有直接关系,使得人们随时随地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自微博普及以来,许多新闻事实和信息的第一发布者不是传统媒体,而是由普通网民扮演的“公民报道者”。

多源性。由于微博的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机动性,特别是微博通过与手机绑定,便如虎添翼,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手机就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终端,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源头,每一个微博注册用户都可能成为重大新闻的发布人。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使信息的传播从信息源出发,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这种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传播,转化为多对多、群对群、面对面的传播模式。重大新闻信息经过关注、转发、跟随等,在短时间内即可呈现几何级的增长速度。这种多源性的信息传递,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导向性。现代社会,可以说“天天有热点,事事有评论”。微博作为人们平等自由交流的一种工具,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与日俱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微博已经成为左右公众情绪的最活跃的社会舆论场,其舆论导向的威力和作用不容小觑。应当看到,微博影响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意见领袖去影响或者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意见领袖在其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意见领袖的观点和视角往往对社会舆论产生极为关键的作用。一旦出现热议的话题,微博就突破了社交的界限,问题讨论更深、参与范围更广,有的时候,一些倾向性意见赢得广泛支持,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还有的时候,人们分列不同的阵营,有赞成、有反对,不同的意见看法相互交织。通过这种深入广泛的讨论,使人们对真相的认识更加接近实际情况,“虚拟社会”的背后实际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持的立场。

三、微博在传播格局中的局限和问题

信息真伪难以判断。由于微博的入驻门槛低,在微博上传播的信息海量,微博网站对于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作出判断,这就造成微博中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真假难辨,致使一些谣言得以滋生和蔓延。加上受众的猎奇、围观等心理特点,极易造成微博上的负面信息大量流传。部分微博谣言是信息发布者人为制造的,部分微博谣言是无意间传播的虚假信息,还有部分谣言是在信息缺失和不对称状态下,人们的主观臆断和推测,这就很难避免“误打误伤”、伤及无辜。

微博舆论难以掌控。微博网站作为一个信息交换、思想交流的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宣泄情绪、提出诉求、表明态度、彰显好恶的全新空间。微博用户“强烈关注时事”,聚焦一切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重大问题上群体发声,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微博称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一点也不过分。微博在影响公众情绪和社会舆论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微博打拐”、“微博卖瓜”所产生的正面舆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彰显了微博的独特优势。但微博上也有许多错误的甚至是扭曲的思想观点,情绪化、非理性的思想发泄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沉默的螺旋”使一些正确的思想言论难以对公众情绪进行正确疏导和对社会舆论产生正面的作用。

信息的系统性完整性受限。微博之“微”,在于它容量有限,仅有区区140个字符可用;微博之“博”,在于它内容宽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都可能成为微博关注的话题。由于微博既“微”又“博”,因此,人们对一些现象和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话题发表的观点看法,往往不系统、不全面、不完整、不具体、不深入,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使得微博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传播思想的严谨性受到很大制约。

传播的有效性目标性较差。由于微博采取点对面的传播模式,很多情况下微博内容的指向性不明,微博对受众的有效性、目标性大大降低。换句话说,微博的海量信息很多是我们并不需要的,接收这些信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微博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

四、微博时代背景下传播格局的重新构建

深化认识、高度重视。现在,微博正在发展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载体、新阵地。我们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微博媒体的运行规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微博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微博管理纳入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新闻宣传监督管理的轨道,使微博同传统媒体一道成为重要的宣传资源,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加强立法调研,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依规、科学、有效地管理微博。高度重视包括微博在内的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强化监管、兴利除弊。微博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疏于管理、放任自流,极有可能沦为虚假信息的推手、制造谣言的帮凶、误导公众的暗器。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管理者应当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创新管理思维,变革治理手段,“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要高度关注微博舆情信息,加强舆情收集和研判,对重大苗头性问题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对违背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稳定和违法犯罪行为要开展治理和打击。微博网站要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社会责任,完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控制和处理能力,遏制不实信息、垃圾信息、不良评论等,为微博的健康发展编织一道可靠的防线。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和窗口单位,应当开通实名微博,充分利用微博快捷便利的优势,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在发生重要情况和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减少人们的疑虑,防止谣言的发生,掌握引导的主动权。

优势互补、推动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与微博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交融的一面。传统媒体要注重利用这一新的手段,不断丰富和拓展传播渠道,增强新闻传播时效,扩大新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目前,尽管有一批传统新闻媒体开通了实名微博,但在回应大众关切、应对突发事件时仍显得不够“给力”,人气不够旺,效果不够理想。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与微博的交融,通过议题设置促进与微博的互动,搞好热议话题的深度评论和调查,推动形成强势舆论,构建富有各自特色、立体化、全方位、多手段的宣传引导格局。

加强自律、倡导文明。每一个微博活动的参与者都应自觉加强责任意识,增强自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道德,自觉遵守网络社会秩序,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的所历所闻、所思所悟,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在微博上发表的言论和意见,不散布、不传播违背社会主义道德、污染社会风气的内容。像河北省博客圈向广大网友发出的倡议那样,“文明微博、从我做起”;“守住法律和道德这两个底线,坚持以健康心态对待微博,以文明语言写作微博”;“自觉抵制网上的恶意炒作,不参与、不围观、不转帖”。[4]“在微博中,公众人物与普通受众在话语权利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些平时就掌握话语权的公众人物,在微博上依然将话语权紧紧握在手中”。[5]官员微博、明星微博、意见领袖对于微博舆论场的形成至关重要,一定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给予大众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引导,与众多草根网民一道,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微博氛围。

微博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人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微博发展的大势,科学管理、积极利用、文明使用,构建有微博参与的新闻舆论引导新格局,使之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来源:《新闻爱好者》杂志 文/孙逸璠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 编选:)

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R].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3]郭亮.微博将带来什么[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微博文化论文篇9

【关键词】校园微博;政治社会化;意见领袖

一、微博及其特征

自2007年起,微博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迅速蓬勃发展,微博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传播方式为其带来了难以计数的网络用户群,在这其中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群体的主力军。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与传统的网络传播方式相比,微博具有自己明显的优势特点:简易操作、信源多样,能够即时信息;信息精炼化,原创性强;信息碎片化,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个人化、碎片化的特征;转发功能使传播速度几何增长;反馈多元化。在微博界面上,用户可以对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直接转载到自己的微博,评论也可以不仅仅针对原创者还可以针对相关评论者。这些功能使得微博在多元化的网络世界里引起了高校大学生的特殊青睐。

二、微博与大学生

2016年的新浪官方数据表明,新浪微博超过5000万名的青少年用户中,大学生就占了7成之多。而且大学生在微博上的活跃程度明显高于高中生。大学生群体一直都是时代的领军人物,对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心,他们的思想活跃,有更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社参与意识也更强,这种特征显著地表现在微博的使用上。

近期江苏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是放松和娱乐,如关注明星和浏览娱乐新闻;另一方面,沟通交流、了解时事资讯、参与社会活动等也是其多元化的目的。微博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承载着他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社会交往、政治表达等方面的各种心理诉求。

微博的表达与传播方式迎合了大学生对信息多而精的追求,微博文本的草根化、圈群化、个性化这些明显特征,契合了大学生们这个青年群体敏锐前卫、渴望沟通交流和被关注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尤其是学生本体的个性化特征也就越来越突出。

微博出现后,信息传播的各种限制逐渐弱化,传统媒体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见的统一性,在微博上被大大减弱,微博政治的无屏障性,即“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的状态干扰了公众对政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Facebook和维基解密。其中Facebook就是外国版本的微博。据调查,10个突尼斯人当中就有一人拥有Facebook账号,民众正是通过这个网站来传递示威的信息,放大政府对示威者的镇压,激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让原本胆小怕事的普通民众开始打破沉默,走上街头。这一事件对我们具有警醒意义,在我国微博环境下,受各类微博爆料、谣言、谩骂和“人肉搜索”等舆论环境影响,部分大学生对政府、社会、他人的信任度有所降低,导致虚假、功利和模糊的政治认同。

微博信息传播迅捷性和传递的裂变型,也导致难以把握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过程的动态变化。如果微博上某一突发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就会引起信息的不断求证和反复淘洗,随着受众情绪的共鸣、媒介的无限扩大以及事件自身的进展,微博信息不断得到转发,加上微博主体的隐匿性,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表达意见、开展批评的热情会持续发酵。这种隐性的政治参与加大了大学生参与的不可控性,也催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提升大学生微博素养,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近年来,网络正逐步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成长,也影响着高校管理和维稳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官方微博进行信息收集、思想宣传、舆情收集、舆论疏导。具体而言,高校官方微博是指高校机构或个人以真实身份开通且获得认证的微博,比如高校政务微博、共青团系统微博、高校学院官方微博、学生社团组织微博等。综合微博数量、粉丝数、微博量、互动程度等多个方面,985、211及各部属重点高校取得了较显著的实践成果。90%的211高校、38所985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在高校人气活跃榜上,名校也占据了大半江山。如今的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之一,加上其自身新传播的特点,完全有条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渠道。高校应该认识到并重视微博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加快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

(一)精心选择校园微博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从目前高校微博的内容来看,不同高校各有侧重点。一些高校微博擅长运用自带的各种功能,如加入微群、微活动、发起投票调查来和粉丝进行互动,并开发了具有校园特色的微话题。但目前高校政务微博普遍偏重校园信息,较少关注国内外时事要闻,一定程度上使微博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价值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方面的功能有所折损。因此高校应加强此方面的校园微博内容建设,建设完善校内微博平台,并使之成为学校信息交流互动的工具。

通过微博信息的即时快捷性,高校应充分发挥微博的信息传递特性,通过微博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高校调查显示,使用微博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使用微博,因此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依托手机平台办理学生手机微博,由学校团委组织编辑和微博信息,设立时事点评、高校热点、人生讲堂、社团活动、社会百态、团情资讯、心理健康等栏目,面向广大学生及时传递校园内外的最新动态,有系统、有组织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学校更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微群、微吧,及时传递主流文化,并对于社会政治热点事件进行客观分析,积极引导他们向主流政治文化靠近,逐步建立健康正确的政治价值观,防止减少政治认同模糊的发生。同时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群中进行集中、多彩的政治教育,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带来主流的政治理念,也可以在群中对于某些政治热点问题发起讨论,并适时给予适当的提示与指引,使学生们自觉地向主流政治意识靠拢。这种形式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进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掌控微博的主导权,提升校园微博的吸引力。高校应组建专门的人员队伍,打造有特色的校园微博,在校园微博出现以来,一些高校已在短暂的发展中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品牌特色,武汉大学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根据新浪微博的官方统计,武汉大学的校方微博在高校人气排行中长期位列第一。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强烈的文艺气质是武汉大学微博的显著特点。以“洛迦心语”“看不见的美景”为代表的微互动话题,在关注人群中颇具影响力,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在微博上发言互动,在其中形成了具有正能量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高校应针对利用微博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活动进行分析,计划安排,分配任务,抢占大学生微博的政治阵地,宣扬主流政治文化,减少避免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袭,与大学生时刻保持沟通交流,一旦出现思想动态异常,也能尽量及时进行疏导,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据报道,近年来北京高校的每名学生每年至少得到辅导员的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所谓“深度辅导”,就是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一举措无疑是颇具创意的,然而,“深度辅导”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却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道难题。而师生在微博上用简短文字交流、反馈,这些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能够减少师生关系的隔阂。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亲和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等应当有效运用微博,塑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主题融入到微博的使用中,在春风化雨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深度辅导”。

(三)培养意见领袖,提升大学生微博素养。“意见领袖”是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一个传播学概念,主要指通过经常传递信息给其他社会成员进而影响他们观念和态度的中间人。这一概念来自拉扎斯菲尔德对社区的口口相传的细致观察,而随着报纸、电视、电脑、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这个概念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微博的迅速兴起和繁荣为意见领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微博上的舆论领袖关注人数多,微博被转发数多,他们在微博中表达的观点和情绪也非常容易被受众所接受,这其中就包括很多青年大学生。如清华大学的“真维斯”冠名风波中,部分师生排斥对校园内建筑物的命名,他们作为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将事件曝光,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所以我们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种舆论领袖的存在,对他们的言论影响进行分析引导,并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培养我们自己的舆论领袖。

“传统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处于尴尬位置”,这一点在高校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高校要号召学校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开通微博,鼓励他们善用微博。一方面,借用舆论领袖的微博将舆论引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与舆论领袖的互动淡化官方微博的官方形象,提升亲和力和公信力。当下高校出现师生冲突、伤亡事件和管理纰漏时,官方声音容易引发学生质疑,校园意见领袖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在“北大邹恒甫事件”中,微博用户“呆呆老师”作为意见领袖,以学校教师的身份清晰地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好地引导了舆论走向。

高校必须认识到意见领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要构建培养高校微博意见领袖的长期机制。其组成部分应以富有个人魅力和责任感的青年教师、学生骨干和团委干部为主,利用写作课程、阅读培训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培养其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时事观察视角,为其提供支持服务,规范其议程设置。通过高校意见领袖浸润式的辐射能力引导周围大学生,助力高校舆情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姜秀敏,陈华燕.我国政务微博的实践模式及发展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思想教育研究,2011(2).

微博文化论文篇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630029)

作者简介:田 盼(1990-),女,湖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数据挖掘;何 跃(1961-),男,重庆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

摘要:随机选取腾讯微博100个热点话题作为研究样本,绘制了博文数量增长曲线,然后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再通过数据分组处理方法拟合各类曲线发展趋势,最后使用随机抽选对话题分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微博话题的相关博文数量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七种类型,它们随着时间变化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关键词:微博;热点话题;网络舆情;SOM;GMDH

中图分类号:G350;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8-0075-05

1 引言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是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它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性化等特点。网络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的特点,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Web20时代,受传者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有强烈需要表达自我的意愿、而这种意愿也能够得到实现。但是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随意性、及时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舆情的直接性、突发性和偏差性。

微博(Micro-blogging)是Web20时代流行起来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平台,最先流行于2006年Evan Williams等人联合建立的Twitter,接着国内也纷纷出现微博网站。目前国内较流行的微博社交网站主要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等。微博的兴起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信息的平台,但是微博的开放环境为网络舆论自由化提供了便利,各种网络谣言、偏激的思想和报复性的人身攻击出现在平台上,部分舆论甚至给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微博在网络媒体中的地位提高,微博舆情是无法忽略的问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加强对微博舆情发展趋势的及时监测和有效引导,提前预测微博舆情的发展趋势,以及积极解决微博舆情危机,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微博舆情的检测和引导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举动。

国内关于微博话题的研究以定性方法为主,内容主要侧重于以某一个或多个突发事件为对象进行研究。罗朋梳理了药家鑫审理过程中一些关键节点的媒体报道和微博舆论,探讨了微博舆论对此案审判所产生的影响[2];周葆华在探讨“动态范式订定事件”概念的基础上,以2010年三大突发公共事件为例,分析“微博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关系[3];杨亮提出了情感分布语言模型,通过分析相邻时段间情感分布语言模型间的差异,实现有效地从微博平台中发现热点事件,有助于抵御微博平台中热点事件的管理和监控[4];夏雨禾以6个新浪微博突发事件为例,对微博突发事件中舆论的分布形态、构成要素、生成机制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5];盛宇提出基于微博的学科热点发现、跟踪和分析机制,解决依据传统信息源对学科热点进行分析研究存在时间上严重滞后的缺点[6]。

国外对微博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对而言在微博话题方面的研究也更加具有多样性。J Weng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witterRank思想,通过对影响力的Twitter者跟踪寻找敏感话题[7]。Thomas Heverin等以华盛顿州西雅图-塔科马地区枪击事件为例进行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民使用微博作为组织和传播危机事件信息的方法[8]。Amanda和Leysia Palen通过Twitter平台统计微博在美国、共和党全国大会,Gustav、Ike飓风4个事件中的使用情况,了解事件中用户行动并且指出网民通常使用微博分享紧急信息、参与应对突发事件[9]。

目前针对微博话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个或者几个突发事件的研究,且没有查询到对微博热门话题博文变化趋势的研究。

本文随机选取腾讯微博100个热门话题为样本,自话题出现的15天内博文数量为研究数据,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对话题博文数量变化趋势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利用数据分组处理算法针对聚类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建立微博话题博文数量曲线分类模型,最后通过另外搜集的6个微博话题对该分类模型进行验证。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腾讯微博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微博平台,据腾讯官方统计腾讯微博用户约4亿,每天活跃用户数是6800万。

本文数据全部来自腾讯微博热点话题,通过腾讯微博开放平台官方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获取相关数据。使用程序通过官方API随机收集100个话题的微博信息,具体信息内容包括:微博ID、微博时间。

22 样本数据预处理

对获取样本信息进行简单分析,话题微博发表的时间跨度集中在15天内。另外,由于话题的时间不同,为了使时间数据统一,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对比,把绝对时间进行相对化处理。即将第一条博文的时间定为绝对时间1,以4小时为刻度+1,对每4小时时间段博文数量进行汇总,并且将每个时间段内微博数量进行累加处理。这样相对化及累加处理之后,每个话题下数据量都有90条。第i个话题的博文数量向量Xi=(xi1,xi2,…,xi90),其中xik表示第i个话题的前k个时间段内的博文数量。

由于每条话题受关注程度不同,参与讨论用户的博文数量差异性较大,为了方便数据的分析,必须对数据进行去量纲处理。去量纲的方法主要是将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第i个话题博文数量增长标准化向量Yi=(yi1,yi2,…,yi90)

(1)

其中yik代表第i个话题前k时间段内博文数量标准化结果。

23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聚类

本文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M)对100个话题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该方法是由荷兰学者Teuvo Kohonen于1981年提出的,是一个由全连接的神经元列阵组成的无导师、自组织、自学习网络[10],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其区别于自组织网络在于在SOM网络中,竞争层中的神经元会尝试识别输入空间临近该神经元的部分,即:SOM神经网络可以学习训练数据输入向量的分布特征,也可以学习训练数据输入向量的拓扑结构。SOM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步骤归纳如下:

(1)网络初始化,用随机数设定输入层和映射层之间权值的初始值;

(2)输入向量的输入,即将输入向量输入给输入层;

(3)计算映射层的权值向量和输入向量的距离(欧氏距离),通过计算获取最小距离的神经元(胜出神经元),并给出其邻接神经元集合;

(4)权值学习,修正输出神经元以及其邻接神经元的权值;

(5)计算输出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要求,如达到要求则算法结束,否则返回步骤(2)进行下轮学习。

24 GMDH模型

本文采用乌克兰控制论学家A G Ivakhnenko创立的数据分组处理方法(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GMDH)进行曲线拟合。

其主要思想是以“遗传—变异—选择—进化”的进化论原理为基础,通过各简单的初始输入(局部模型)的交叉组合产生第一代中间候选模型,再从第一代中间候选模型中选出最优的若干项结合而产生第二代中间候选模型,重复这样一个产生、选择和遗传进化的过程,使模型复杂度不断增加,直到选出最优复杂度模型为止[11]。

GMDH算法基本步骤:

(1)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A和检测集B;

(2)建立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一般函数关系;

(3)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外准则作为目标函数;

(4)在训练集上使用内准则(最小二乘法)进行参考估计得到中间待选模型;

(5)在测试集上使用外准则进行中间候选模型的选择;

(6)重复(4)、(5)步骤,直至外准则值不能再改善,最终得到最优模型。

该方法遵循进化论的原理,其区别于一般回归模型的最大优点是使用外准则进行中间候选模型的选择,这样可以保证在一定噪声水平下,得到数据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之间实现最优平衡的最优复杂度模型,不会出现一般回归方法中常出现的过度拟合而牺牲了预测能力的现象。

3 实证分析

31 博文数量曲线的聚类分析

在假设微博话题中博文数量增长趋势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使用Matlab软件编程,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对100个样本话题事件的博文数量增长标准化向量Yi进行聚类分析,初次聚类后对相对分散的曲线再次聚类,最后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七类曲线。

注:图中左上角第一个数字代表类别,第二个数值是该类别中热点话题的数量32 博文数量曲线的拟合

为了对话题时间博文数量进行预测,需要对每类曲线进行拟合。为了使拟合结果模型具有每类中各条曲线的特征,同时也方便曲线拟合,本文选取对每类曲线的均值进行拟合,这样就对每类曲线拟合变成对该均值序列的拟合。例如:对第j类曲线(其中包含k个话题事件)时刻为t的数据进行处理,其均值为:

(2)

下面只需要对第j类向量Cj=(Cj1,Cj2,…,Cj90)进行曲线拟合就能得到该类曲线的博文增长曲线。

本文使用Knowledge Miner软件,采用GMDH方法建立模型,经过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得到七种曲线类型的拟合方程。综合来说,七类曲线拟合效果较好,调整R2均大于099,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以及预测误差平方和均在合理范围内。为了对各个类型话题进行描述性说明,为每类话题简单命名,具体拟合效果如表1所示。

坡型话题博文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显示相似性,当话题在出现一段时间内,相关话题发表博文数量呈笔陡状上升,在微博上经过短暂时间热议后,话题博文数量的增长趋势迅速减慢直至趋零。这三类话题不同之处在于:1类话题前期博文增长数量最快,到趋零经历时间最短,博文数量增长主要在前2天内实现;2类话题博文数量增长速度较1类慢,大多数博文在前4天内被;3类话题刚出现时,博文数量呈现低速增长的趋势,1天后博文数量快速爆发,2~4天博文数量快速增长,4天后博文增长数量增长逐渐趋零。

阶梯型话题所代表的曲线增长模式呈阶梯状,话题产生前2天内,相关博文数量得到快速增长,该话题得到广泛的关注,2天后增长速度明显减慢;5~10天时间段内,相关博文增长呈小阶梯状增长,增长速度不如话题出现前2天;10天后博文数量基本停止增长。

弧形话题相对直线型话题,博文数量初始增长速度较大且后期话题博文数量降低速度更快。但在观测期15天内,该类话题博文数量未停止增长。

S型话题在话题出现4天内,博文数量一直处于低增长状态,表示该话题并未被广泛关注;话题出现第4~9天时间段中,博文数量出现急剧增长的势头;9天后博文数量增长趋势逐渐趋零。

直线型话题的博文数量变化趋势大致呈现直线增长,但是每个时间段所代表的博文数量点到原点的斜率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增长速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观测时间15天内,话题博文数量持续增长。

上述工作主要是对微博热点话题博文数量从增长规律角度进行分类并建立模型,得出各类曲线的传播规律,简单地从数量趋势方面了解民众对于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随时间变化发展趋势。另外,通过上述研究基础,实现对日后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趋势预测。

33 热点话题变化趋势实证

当新话题产生时,首先通过该话题前10个时间段博文数量数据判断该话题所属类别,应用表1中的话题类别模型进行曲线拟合,预测话题随时间推移博文数量变化趋势,然后将博文预测数量值与真实值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随机选取包括“香港海逸君绰酒店发生大火”事件在内的6个话题,同样使用腾讯开放平台API获取其博文数量数据,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由于本文前期对数据进行的预处理,实证阶段应有相应的预处理过程。对采集到的6个话题事件前10个时间段数据作为拟合数据,均减去其第1时间段数据,进行自适应缩放变化后,逐一与表1所示7类话题类别模型进行匹配,选择均方误差和最小的话题类别为该话题所属类别,并记录下缩放比例k。

(2)拟合该话题所属类别后,对该类别模型计算的数据按1/k进行缩放,还原到原始数据的大小,缩放的结果即为该话题事件的博文预测数量。

下面是对获取的6个话题进行拟合得到的预测曲线以及与实际曲线的对比图。

表2展示了针对图3中6个微博热门话题事件博文数量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的详细信息,这6个话题包含有五种不同的曲线类别,且结果显示的拟合效果良好,判定系数R2均在08以上。

4 总结

微博逐渐成为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平台,人们在这个平台上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观点、互动交流等,这些频繁的交互活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该类舆情的产生,有必要使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其做分析和预测,为正确治理以及引导舆情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以腾讯微博平台上的话题事件为对象,随机选取100个话题事件作为聚类样本,对话题事件博文数量增长曲线进行聚类,发现话题事件博文数量增长曲线大致能分为7个类别,绘制每类曲线模型并对每类话题博文增长情况进行描述性说明。这些工作可以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微博等网络舆情进行监管。

由于话题信息量不足等原因,本文不能精确地预测微博话题中博文数量爆发的拐点,只能提供大致的时间范围,未来可以针对拐点进行研究,相信拐点的预测对防治微博舆情危机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前沿,2006(10):140–143

[2]罗朋“微”力量下的舆论审判[J]当代传播,2011(5):45-48

[3]周葆华作为“动态范式订定事件”的“微博事件”[J]当代传播,2011(2):35-38

[4]杨亮,林原,林鸿飞基于情感分布的微博热点事件发现[J]中文信息学报,2012,26(1):84-109

[5]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43-51

[6]盛宇基于微博的学科热点发现、追踪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8):32-37

[7]J Weng,E P Lim,J JiangTwitter Rank:Finding Topic Sensitive Influential Twitters[A] WSDM’10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C]New York,2010.261-270

[8]Thomas HeverinMicroblogging for Crisis Communication:Examination of Twitter Use in Response to a 2009 Violent Crisis in the Seattle-Tacoma, Washington,Area[A]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ISCRAM ConferenceSeattle,USA,2010.110-114

[9]Hughes Amanda Lee,Palen Leysia Twitter Adoption and Use in Mass Convergence and Emergency Ev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USA), 2010,11(6):24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