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管理十篇

时间:2023-04-07 15:12:43

大学教学管理

大学教学管理篇1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49-02

大学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校都将本属于教学管理的工作交由学生管理负责,而许多教学管理并没有起到明显的管理效果,当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不能有效配合时,就会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加剧。根据以上的内容,一定要处理好大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彻底保障学生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大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不协调

许多大学在处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时,都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当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没有正视自身的职责,忽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时,就会导致学校管理工作的某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进而严重影响到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大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有许多需要两者相互配合的工作,其中比较突出的管理问题包括学校管理、校园建设、教学运行管理以及大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这些管理内容所包含的管理事项较多,如果单独依靠一个部门,很难保证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因此在开展这些管理中,往往由于部门间缺乏配合而导致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出现不协调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学生自入学之日起所记载的学习情况和个人信息,在大学学籍管理中,管理的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大学的学籍管理工作,从属于大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共同管辖范围内,一般的大学都会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部门独立划分,两个部门职责不同、权力不同,但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需要共同处理的工作和问题。在面对学籍管理问题时,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需要进行密切配合,针对具体管理内容来展开工作,部门之间做好沟通交流,共同应对学籍管理工作。大学在管理学籍时,一般都会使用专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的信息管理问题主要由教务处来负责,而学生的学籍注册和变更等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来负责,这就使得学籍出现多部门管理的情况,从而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烦琐。如果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处理好如何管理学籍的问题,就会导致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矛盾,进而影响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会给学校的各项活动造成影响。

(二)学风建设

学风问题不仅是大学教学环境的体现,而且是学校管理方式和学生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要想使学校树立起良好的学风,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大学一般都会将学风建设工作交由学工部门和教务处共同进行管理。但从大学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校由于没有明确学风建设的相关责任,导致教务部门忽略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将这些工作都推由学工部门负责,而自身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工部门由于不能把握学风建设的全局,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来搞好学风建设,就很容易导致学风建设方面出现问题。当出现实际的学风建设问题时,学校的教务处不会去考虑自身的问题,而是会将责任全部归结到学工部,认为本应该搞好学风建设的辅导员没有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学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在这种错误认识下,学工部门不能妥善解决问题,教务部门也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学校的教务处会根据学校的教学情况来开展管理工作,在检查上课问题时,教务处通常只关注教师的上课情况,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教师方面,而很少重视学生的纪律问题,也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职责范围和内容,进而造成教学管理的片面性。

(三)教学运行管理

从三个方面说一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不协调性。分别是考务方面、教学运行方面、和教务方面。虽然说教育管理部分应该完成考试组织工作、毕业论文、考评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定数量的教务、考务和教学运行问题都由学工部门完成。有些本属于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交由辅导员来完成,在执行的过程中,辅导员很可能由于不熟悉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从而造成重要通知延迟、消息不准确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大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管理

学校组织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这些社团活动一般都由学工部门负责,但由于学工部门没有深入了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宗旨,导致许多活动都没有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务部门没有提起重视,很多课外活动都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认为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任务,这种想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协调的措施

通过对部分大学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不协调性,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学校内部的某些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和完成,同时也制约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针对以上几点管理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有效协调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之间的联系

对于学校中需要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共同管理的工作来说,教务部门需要做好带头作用,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工作中的不足,做好和学工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及时了解学工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阻碍,并积极配合学工部门来处理学校的管理工作。针对大学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协调问题,学校一定要重视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之间的联系,让两个部门能够针对共同的工作进行密切配合,尽量减少由于两者之间的不协调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校领导需要起到引领作用,对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的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在全面审视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了解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之间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好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努力实现两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分管领导应该认识到两个部门配合的重要性,并做好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工作。根据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教务和学工部要拿出统一的方案。当遇到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管理的工作时,负责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教务人员应该全面了解和分析工作,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正确对待管理工作,并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案,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要想保证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够实现管理的协调性,学校可以组织这些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换学习,让这些人员能够了解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这种交换学习的方式,学校的管理人员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而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到自身的职责,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进而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圆满落实。

(二)将教风和学风相结合

在学校中,教风和学风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学校在重视学风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风的管理,教务处和学生处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将教风和学风结合在一起,使教风和学风形成互相促进的统一体。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保障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还应该针对辅导员和科任教师的职责来建立相关的制度,例如制定互动交流制度、管理合作制度等。在课堂的考勤方面,教师应该将班级上课的具体情况告知辅导员,方便辅导员开展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能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管理中应该包括教学情况的汇报制度,并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上课纪律以及生活情况,并在总结以后告知家长,以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辅导员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会得到改进,最终完成自身的蜕变。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管理学生,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在学校内可以定期设定校领导的接待日,并制定领导听课制度,让校领导能够从学生的周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更加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真正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

(三)充分发挥辅导员和青年专职教师的作用

青年专职教师一般只负责教学,辅导员则只负责学生管理,要想真正发挥两者的作用,就必须让负责教学管理和负责学生管理的相关人员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并深入了解和负责对方的工作,这样才能达到协调互助的作用。因此,学校可以让负责教学管理的青年专职教师担任兼职管理班级的班主任;而辅导员也可以在时间宽裕的条件下任课,让辅导员了解到教学管理的重难点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让青年专职教师和辅导员更加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的,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在这种方式下开展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总结

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都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必须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并将学生的发展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真正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实现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冬生.构建低重心的大学教学管理体制――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体制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2]顾国盛.浅析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观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3]刘小桃.试析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旅游纵览,2013(7).

[4]张东.论大学教学管理的伦理诉求[D].重庆:西南大学,2012(4).

[5]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1).

大学教学管理篇2

【关键词】柔性管理 大学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14-01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大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一直致力于刚性管理的教学模式,对于各种教学行为的管理主要通过相关法令政策与规章制度进行规定与约束,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志通过相关条文得以体现,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使得教学行为受到一定约束,并促使教学行为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柔性管理模式的引入,不仅改进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而且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柔性管理的简要概述

(一)内涵

从本质上讲,柔性管理是一种针对于稳定与变化而进行的新型管理方略,柔性管理模式,将思维方式由线性向非线性的转化作为确立前提,其中线性思维主要体现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主要体现共时性,因此可以将柔性管理模式的确立前提看做是一种思维的同步转化。

(二)特点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其具体特点主要有:

1.灵活化的领导关系

在柔性管理中,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工作的需要,虽然设置了专门的证实组织结构,但是仍然加大了对临时组织的设置力度,领导关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经常进行调整与变动。

2.科学化的激励

在柔性管理中,其激励机制更加科学,不仅设置物质报酬,而且更加注重对教职工人格的尊重,对教职工产生很强的信任,为其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提供自我发展机遇,并鼓励其进行自我管理。

3.精简化的组织结构

在柔性管理中,提倡组织结构更加精简化,对组织结构中不必要的环节进行简化,对决策权力实行下放,并鼓励组织成员独立解决问题,促进其创造能力的提高,实现人尽其才。

二、大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了教学管理的人本性

大学的传统教学管理工作,组织结构严密,依赖于规章制度对教职工的教学行为进行约束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权威性,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了一定的人本性,对人的情感交流产生严重的忽视,忽略了柔性因素所带来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制约着教学行为的自主发展。

(二)束缚了教学活动的创造性

大学教学工作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但是部分大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用数字化考核方式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机械化的管理形式下,使得教学活动变成一种机械化又缺乏活力的教育程序,严重束缚了教学活动的创造性。

(三)诱导了教育工作的功利性

在大学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对教职工制定的各种考核,使得教职工将大量精力转向应付教学业绩考核,急功近利,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而且偏离了教育意义,造成教职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人性扭曲。

三、柔性管理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积极实施柔性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注重教育观念的人性化,倡导教学活动的个性化,以培养人与教育人为大学教学工作的核心。

首先,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主动性,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促进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大学教学目标。

其次,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与个人情感,鼓励教师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使其根据学校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自主制定教学计划,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最后,在大学教学管理活动中,要将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与教职工的自我发展作为重要价值目标,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人性化、和谐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二)建立健全基于柔性管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方面,在大学的柔性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要靠教学管理者与学校师生的共同作用,同时参与到管理决策工作中,将人本理念具体运用到实际管理中,促进教学管理活动的良好运行。

另一方面,要将开放性管理方式运用到学校柔性管理工作中,体现大学人才培养方式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以学生个性需求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服务工作,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三)加强对柔性管理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

在大学柔性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的教育建设。可以通过开放课堂的设置,完善教学监督管理体系,学校督导人员在没有进行事先通知的条件下,利用听课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检验,并对其不合格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完善教学活动的奖惩机制,强化对相关教学事故的处理力度,相关管理人员对其监督管理职责进行切实执行,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柔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引入顺应了教育工作改革的发展潮流,满足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于大学的教学管理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了教学管理质量,而且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了学生的综合性与多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丽萍.柔性管理在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大学教学管理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管理

1. 引言

高等院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用人部门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由于高校陆续扩大招生规模,使得教育投人不足的高校都出现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师不足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不得不开始尝试扩大英语教学班的规模,采用大班授课,大班学生数可以达到100甚至于150人之多。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教学管理和监控比较困难,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兴趣,直接影响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院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实际,从教师的角度阐述如何进行英语大班教学管理,以此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让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2. 科学管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1管理的内涵

关于管理的内涵,许多管理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一法国实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他指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具有五项职能,即计划(plan)、组织(organize)、指挥(command)、协调(coordinate)和控制(control),它们是构成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胡永晖2004)。

20世纪末,管理理论进一步发展。就人本原理言之,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既是对人的管理,又是为人的管理。人是组织的主体,人的参与是组织有效管理的关键,组织有效管理将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可见,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而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目标是人(胡永晖2004)。教学管理是个微妙而复杂多变的研究领域,它遵循教育学的理论和教学的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目标管理,同时发挥管理的协调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完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阶段教学任务。

2.2 科学管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相应的管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管理则因教学活动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没有教学就不需管理,没有管理教学也无法进行,两者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同时,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良好的环境会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活动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管理是依存于教学活动来展开的,是为教学活动而存在的,教学活动是管理存在的条件,必然受到教学活动的制约(邰玲2005)。

教学是一种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组织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认识教材进而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活动。这种融科学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是通过对学生的管理来实现的(邰玲2005)。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必须是统一的,否则即使教学有方,而管理不得法也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先进科学的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对教学起促进作用。

3.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管理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受教学任务、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管理与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高效优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是指对英语教学过程的计划与组织,其特点是将现代管理的五大要素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胡永晖2004)。针对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3.1.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目标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所谓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个体对学习对象以及相关的学习环境的一种反应。John Oller等(1977-1978)就态度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态度与语言水平是相关的,且这种相关性随着学习者年龄和学习环境而变化。学习者只要对外语学习采取积极的态度,就能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外语水平就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学习意识,端正其学习态度,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课时数的不足,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第二课堂活动,具体如下:1)利用广播站播放英语节目,适时播放英语国家电影名片 2)定期组织英语角,委派教师或外籍教师进行指导;3)邀请校内外英语专家学者来校做讲座;4)创办各种形式的英语社团;6)举办多种英语技能竞赛。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英语学习持正确的态度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重视学生考勤,抓好课堂纪律

在当今时代,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已成为大学生的性格追求。于是,我们主张实行“人性化管理”,即管理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充分自由地表现与发展个性。而我们也要纪律和原则的约束,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形成自觉的行为模式。学生经常迟到、旷课,违反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对违规学生比较宽容,一般都不强行处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日常的学生考勤,并保持考勤的公正性、客观性。同时,教师也要抓好课堂纪律,为学生构建一个活跃、轻松、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我们甚至可以把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情况和平时考核挂钩,标准如下:1) 缺课一次扣1分;2)上课睡觉,交头接耳,看课外书、玩手机、迟到、早退等每次扣0.5至 1分。3)认真对待课堂练习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酌情加0.5指1分。所有这些举措不仅增强学生对平时分的累积意识,而且能够维护学校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克服英语大班学生不愿听课、逃课的现象,以此保障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3.3 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正在进行着改革与创新,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从教学模式、测试评估等方面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个性化教学方向发展,外语教学逐渐从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转化。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了挑战,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己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单调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很难长久保持注意力,无法达到个性化教学效果。加之,大班制英语授课,学生与教师交流时间少,课堂效率低下。而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许多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模式:1)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教师可随时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大量相关材料,开拓视野,加大了语言实践机会,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展现方式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接受信息;2) 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和快捷,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具有较强的动态模拟功能和人机双向交互的优势,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学习目的,借助计算机或网络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自主交流,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个性发展。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的最新发展和必然趋势,为外语教学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发展视听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现代社会,如果英语教师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没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没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就不符合教师发展的需要和英语教学的要求。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相关的知识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英语教师要强化学习意识,不仅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更新,创造各种培训进修的机会来学习业务知识以夯实自己的英语基本功,而且接受最新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地参加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自身信息化素质,更好地实现把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的目的,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

3. 结束语

教学管理是大班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组织与管理大班英语教学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尽管大班的学生人数多,只要管理科学合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White, Ron & Hodge Robert. Manage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2] 陈坚林. 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永晖. 进行科学管理促进大学英语教学[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4] 蔡基刚. 大学英语精读课新模式探索[J]. 外语界, 2001, (5)

[5] 邰 玲. 浅谈管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运城学院学报, 2005, (4)

[6] 李华田, 等. 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4)

大学教学管理篇4

首先,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园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堡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真正尽快地把学生培养成“四有”人才,需要全校各项工作互相配合与“综合治理”,需要全体教职员工都围绕学校综合治理的目标,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选的佼佼者,但如何把他们这种优势保持下去,要依靠大学管理教育的系统性、严密的计划性、学校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生活规律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符合培养目标的程序状态下进行。人才的培养是依靠教育去实现的,但是教育有它的局限性,它并不是万能的,环境或其它因素对于人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而这种环境条件的造成,在大学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实现的。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可以也应当通过教育的方式解决,而属于纪律行为表现和集体生活准则方面的间题,则应当以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即管理教育的方式去解决。“管而不教则死,教而不管则散”这已为多年的实践所充分证明。其次,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性发育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心理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知识不足,缺乏生活经验,识别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思想多变等特点。所以,大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亚文化的特点,加强行为管理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学校和社百的安定加强管理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和校风。良好的校风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激励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理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反之,不好的校风则是一种腐蚀剂、离心力、破坏力。所以说加强管理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有利,而且有利于良好的校风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而学校又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因此,校风的好坏也将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经济、文化等领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高等学校要把抓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提高到保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2实施管理教育的措施

大学学生管理与其他一般管理不同,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的重合,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被管理者—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科学管理,必然是与思想教育结合的管理,即管理教育。大学学生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集体管理、德育管理等等。几年来,笔者在管理教育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体会到加强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既能搞活教育,又能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有效的管理教育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意义上的管理教育,不只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学里,对学生的各种教育必须依靠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一切管理必须依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落实与提高。在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管理教育工作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其科学意义并进行实践的。

(一)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实现由为德育而德育,向为创新而德育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灵魂,必须把政治合格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标准。但是,仅仅巩固和加强已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是不够的,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校的一切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必须实现由为德育而德育,向为创新而德育的转变。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鼓励和启发大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不断追求新知,包括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其次,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认为思想好、学习好、表现好、听老师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观念,将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作为评价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途径都要不断创新,紧跟人类社会进步的潮流,紧跟世界新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背景下、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在规章制度上,必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校规校纪。规章制度,是一个集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要求它的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矩和准则,也是该集体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章程。学校也是一个集体,许多学生聚集在一起,要想管理好,必须借助规章制度的约束力量,才能使学校秩序井然。这种制度约束的方式是在学校为学生制定的一些具体的规则中体现出来的。其中包括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课堂规则,请假规则,课外活动规则,宿舍规则及学生生活、作息制度,扫除卫生检查制度,公物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极大地约束了那些组织纪律观念差,自由散漫的学生,防止了这些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所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能够使学生在统一管理中,适应环境,完善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会形成统一的作风,使那些有违纪想法的学生不敢轻举妄动,为建立一个学风正、校风好的社会主义大学打下稳固的基础。

大学教学管理篇5

关键词:大学生;学籍管理;高校;教学管理

前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的管理高校学生的学籍,才能够保障高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人才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现阶段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大众化教育。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中开始有一些矛盾和问题随之出现,例如违规招生、降低学历与学位证书的标准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保证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维护高校学生管理的秩序,加强大学生的学籍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四个方面概述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学籍管理要与高校的教学管理相适应

学籍管理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对学生学籍的档案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提高教育与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秩序的稳定。因此,学籍管理关系着学生的前途与学校的发展,它并不仅仅是学籍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更需要相关部门与教师和学校所有教职工的配合。

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双重目的,学籍管理工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要本着三个一切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学籍管理的工作中时时刻刻为学生服务,时时刻刻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管理是为了服务的思想,更好的为学生进行服务。②在学籍管理的同时,要树立对于学籍的统计与分析的意识,以达到能够及时准确的为学校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与学籍相关的数据、资料与分析结果,以便于高校领导能够根据学籍的相关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实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③学籍管理工作者要及时向全校师生公布学籍相关的信息,并宣传不同阶段学籍管理的不同方式,同时还提供方便学籍查询的途径和咨询媒介,实现学籍管理的透明性,做到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条不紊。④基于以上三点,学籍管理工作者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籍管理能力,更专业更科学的进行学籍管理,从而实现学籍管理与高校教学管理的真正适应。

二、实现学籍管理的制度化管理

学籍管理工作事实上是依据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对学生德智体全面管理的一项工作,因此学籍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想实现学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学籍管理制度,做到学籍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实现学籍管理的制度化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要建立一套严密并且具体的学籍管理措施,形成网络化、系统化的学籍管理体制。②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指南,也是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依据,因此学籍管理制度的确立要科学、系统、正规、全面,一方面能够保证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同时还要兼顾兼职工人员的日常注意事项。③学籍管理制度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另外还要涉及到对于学生考试作弊、代考等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④学籍管理制度的确立要遵循依法的原则,实现稳定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在尊重学校特色的基础上遵循适度、梯度的方式,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原有的学籍制度。

三、依托网络,提升学籍管理的效率

随着现阶段各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阶段的招生规模呈现出招生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学籍管理只有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籍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状况,实现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依托网络提升学籍管理的效率具体执行方式是,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这一点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要建立起机构完整、布局合理、反应度高且渠道畅通的信息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快速的掌握学校的动态信息,以及学生的一手资料。②要建立全面的信息网络,精确到学校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其下属的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的管理者。③要重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④学籍管理者在注重信息网络技术的建立的同时要注重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信息工作的沟通。⑤学籍管理者要注重对学籍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分类,把有价值的信息搜集起来,做到为我所用,同时还要通过网络的渠道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建设请情况对外宣布,以增进社会以及其他高校对我校的理解。

四、完善学籍管理机制

这一点也是针对于学籍的信息网络技术这一方面来说的。现阶段无论是什么水平的高校,其学籍管理基本上都是信息化的管理,这就要求各高校在进行学籍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完善信息的工作日常运作机制。

完善学籍的管理机制,要求学籍管理者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一个纵向与横向都能够一手掌握信息网络的机制。具体要求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要兼顾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消除信息收集的盲点,增加信息数量,保证信息质量。②建立信息应急机制,建立一个重点与紧急信息的输送通道,在第一时间内将突发事件和重要信息反映给上级部门。③重视对信息的收集,鼓励有关部门及时输送信息,并对信息的收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

结束语:加强大学生学籍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本文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学籍管理者应该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学籍管理。在四个方面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时现阶段学籍管理的最科学最普遍方法。希望能够为学籍管理工作者提供带来一定的工作灵感。

参考文献:

[1] 杨红梅.高等学籍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3-104.

大学教学管理篇6

【关键词】 大学;有效教学;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机制

一、前言

有效教学即指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又被称作杰出教学、优秀教学以及成功教学。基于有效教学而言,其本身属于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除了关注教师教学之外,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强调教学实践活动应当以教师作为其主导,而将学生定位为教学“主体”,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深入研究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理念与实践程序显得尤为关键。

二、国内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理念

1、柔性管理

国内大学在开展教学管理实践活动时,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刚性管理,单纯依靠规定性的惩戒、权威、硬性指标、指令以及组织制度等手段,将服从、全面控制作为其基本核心,但在管理阶层的需求方面却未得到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柔性管理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柔性管理重点强调内在比外在更加重要、肯定比否定更加重要、身教比言行更加重要、激励比控制更加重要。[1]若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有效应用柔性管理,即可使师生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大学整体发展活力也能得到提升。柔性管理需要管理层投入更多情感,在推行民主管理、权利平等以及人性解放的接触上,实现对师生动力的有效激发,促使教学管理相关机制朝着灵活性方向发展,也更能满足师生实际需求。

2、民主管理

就目前而言,“上令下行”式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管理实际需求,大学师生的基本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这就需要教学管理推行民主管理意识与手段,通过合理应用互相协商、共同参与等管理手段,用以调动师生积极主动性,并自觉形成管理意识。大学有效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推行民主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有助于师生之间构建起民主和平等的关系,以防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确保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交往得以实现。

3、以人为本

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还应当推行以人为本意识。大学管理传统模式过度依赖权力约束、行政命令以及章法制度,以至于管理程序缺少“人性化”,而以人为本则强调尊重人和信任人,肯定人类自我价值,并将人类视作一个独有的个体,同时具有自尊需求、物质需求、成就需求、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需求。鉴于此,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需要管理阶层营造出和谐、轻松的管理气氛,强调“依靠人”、“尊重人”和“重视人”,通过激发师生内在动力,使之潜能得以有效发挥。[2]

三、国内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具体实践程序

1、创建教学管理专项机制,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为了保证柔性管理、民主管理以及以人为本等理念得以有效落实,必须改革并创新大学内部行政管理专项机制,通过明确学生、教师发展的具体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民主化和个性化的高效教学管理专项机制,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创建起保证教学质量的专项机制,通过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有效教学实践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活动的评价系统,采取课堂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主动参与至学习效果、教学效果评定工作中。

其次,创建起教师发展中心以及培训中心,给予教师提供定期进修和培训的平台与机会,并指导其准确规划自身职业生涯。[3]以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督促教师总结自身教学方法,并客观评价教学程序、学生成绩等基本信息。

最后,创建起教学管理的创新制度,督促教师优化自身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2、创建人才培养专项模式,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强调推行以人为本意识,有助于学生发展其个性化特征,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各高校创建人才培养专项模式,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首先,以学生在个性化方面的要求作为出发点,旨在为大学生创造能够开拓自我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从而激发其发展潜能。

其次,学校应该对自身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再结合办学特征,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使之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

再次,督促学生不断完善其知识体系,在传授各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传授心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使之能够有效掌握互联网技术、外语交际能力和计算机技术,从而实现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目标。[4]

最后,不断提升学生操作技能与综合素养。大学生素质的培养程序中,应当将重点项目放在其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以及沟通意识的培养方面。而在培养其能力时,应当将重点项目放在适应环境、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

3、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发挥其主体性

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有效实践,需要教师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从而实现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自助式教学的整体目标。基于学习策略层面而言,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引导其主动探究、质疑以及分析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各种新型学习策略,已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的形式,使之长时间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澳大利亚的近邻、新西兰的各高校也同样把促进有效教学作为教学管理的首要目标。如奥克兰大学2004年制定了《奥克兰大学的有效教学》,该文件认为有效教学应基于研究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职业活动。有效教学通过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使之达到其最高水平。大学有责任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效果良好的职业发展目标,有效教学是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结束语

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理念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创新自身教学手段与管理模式,在保证柔性管理、民主管理以及以人为本等理念得以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管理专项机制、人才培养专项模式,从而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发挥其主体性,确保大学有效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体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柯璇.高职院校推进二级教学管理的思考――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3-14.

[2] 丁福兴,李源.大学服务型教学管理范式构建的内动力障碍分析――人性假设、身份区分及心理契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35-38.

大学教学管理篇7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40-01

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变革,大学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也开始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在大学逐渐开始受到重视。音乐教育有助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然而,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还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只有不断改善音乐教育现状,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育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育教W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大学生更易于配合和接受趣味性较强的音乐管理模式。然而,目前“单调”、“古板”仍是高校音乐教育仍未摆脱的特点,学生普遍对学校安排的音乐教育模式兴趣度不高,这种现象虽然在音乐艺术生中较为缓和,但是在非音乐生中较为明显。非专业音乐教育的管理很松懈,无法有效管理学生音乐学习成果。选修课是非专业音乐生接触音乐的主要模式,音乐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大学的音乐教育重视度一直以来都不够高,而且大学比初高中有更多自由来设置音乐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对音乐教育管理比较松懈。大学在评测教学成果、审核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安排时都不够严谨,这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重管理课堂风气、规范课堂秩序。由于缺乏必要的课堂规范,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比较随意,使得教学效果较低。同时,教师在在执行和设计课程时比较随意,对课堂课程的规划和管控不够合理,重视度不够高。大学生在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三)音乐教材缺乏规划。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只有合理规划好音乐教材才能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然而,当前大学的音乐教材专业化程度偏高,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非专业音乐生来说,学习这类教材较为困难。这种较为专业的音乐教材不仅无趣,而且比较晦涩,很难达到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标。高校在选择音乐教材时没有提前做好科学的规划,老师的教学目标与音乐教材贴合度不够,教材往往在课堂上没有任何作用,这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会降低课授课效果。

二、音乐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高校应该创新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建立单独的艺术教研室和艺术教育中心实行单独管理,而不作为附属机构来管理,为改进音乐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实行单独管理后,应对高校音乐教育做出相应的规划。首先要调整音乐课表,设置一系列的音乐教学课程,并赋予其相应的学分,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优化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还应该渗透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仅将教学停留在艺术形态的层面上,要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教师应该用经典的作品来影响学生,用优秀作品来感化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蕴,只有这样,高校的音乐教育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完善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可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即集实践、体验、聆听三者为一体。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欣赏”这个阶段,还要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通过训练音乐技能,学生的耳、心、口等器官将更加协调,通过鼓励学生自己谱曲、作词、设计舞台背景、配乐朗诵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与专业来决定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可以创设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练耳训练,音乐的欣赏是建立在敏锐的听觉之上的,练耳课程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其创造力。这些对优化教学管理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管理模式还存在管理模式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音乐教材缺乏规划、重视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应该从建立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完善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优化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等方面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蓉.关于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音论乐坊,2013:128.

[2]陈海珍.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艺术教育思考,2011:132.

[3]吴岚.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的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2013:2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丁 婕(1989-),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论)。

大学教学管理篇8

西南大学教务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反映教学管理、教学运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载体等重要材料。

第三条 教务处应落实一名处领导主管教学档案工作,贯彻有关档案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做好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四条 教务处应确定一名档案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组卷和移交,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第五条 教务处各科室要指定人员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归类、装订、移交及保管工作。各科室均要设置专用档案资料柜,使教学档案材料保管做到集中、妥善、安全。

第六条 综合类档案

(一)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

(二)学校及教务处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办法、规定及有关教学文件。

(三)学校关于教学工作的计划、总结及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报表。

(四)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的有关教学、教务工作的汇报、请示和批复。

(五)教务处及其科室职责、岗位责任制、机构沿革材料。

(六)教务处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的相关资料。

(七)教务处及各科室的工作计划(要点)、工作总结等。

第七条 教学基本建设

(一)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调整及特色品牌专业的有关材料。

2.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及课程计划的有关文件。

(二)课程建设

各级重点课程、课程建设规划、管理有关材料,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材料。

(三)教材建设

1.教材建设规划及管理的系列材料。

2.本科教材使用及优秀教材、CAI课件评选材料。

(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验室建设及评估系列材料。

2.实习基地建设相关材料。

第八条 教学运行管理

(一)教学常规

1.培养方案、学期教学工作执行计划,培养方案变动申请表。

2.教学任务书、授课进度计划表。

3.课程表、调课、停课、代课申请表。

4.关于考试和成绩管理的文件和有关规定。学生期末考试卷、评分标准、试卷分析及学生原始成绩单、学生成绩总册、考试通报、总结、分析和处理情况。

(二)学籍管理

1.学籍管理、学籍异动的有关文件及其相应的附件材料。

2.毕业生资格审查的规定及历届毕业生资格审查材料,毕业生名册、结业生名单及有关审批材料,学位授予审查材料、授予名册。

3.新生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学生名册。

4.专升本有关文件与材料,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有关材料。

(三)实践教学环节

1.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生优秀设计(论文)评审资料,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集。

2.实验课程、实验项目一览表,实验教学大纲汇编,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汇编。

3.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及其相关材料。

第九条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一)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督导等资料。

(二)教学检查、各类教学情况调查总结材料,教学评价总结,优秀教学奖评奖办法、评奖结果与记录。

(三)各级各类听课记录、学生评教、教学竞赛、示范课或公开课资料。

(四)各类技能竞赛组织、参赛、获奖等资料。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资料。

(五)教师培训有关材料。

第十条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一)各级教学研究文件。

(二)历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各种教学改革与研究活动等系列资料。

(三)部级、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及其系列材料。

(四)学校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办法、申报与评审材料、获奖名单。教师的教学研究论文、教学研究成果等。

第十一条 教务处和各科室要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及日常工作计划。凡以本处行文的文件,必须由处办公室归档管理,每年定期汇总、整理、保存。凡与岗位相关的通知文件,除交处办公室一份外,各岗位必须存档保存。

第十二条 教学档案实行按教学年度立卷归档。每年9月至11月,各部门应将上一个学年度形成的教学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立卷和向档案室移交。

第十三条 综合类档案由办公室集中统一收存、立卷;其它属各岗位业务档案的由各岗位集中整理立卷。如需交综合档案室长期保存,各岗位需保留交存档案目录。

第十四条 档案管理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大学教学管理篇9

    教育办公室(OfficeofAcces-sibleEducation,简称OAE)为学生提供有关住宿、辅导方面的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确保学生能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7],让所有学生在校内都拥有平等的机会来获得学术和实习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在校担任的各项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4)院系。在斯坦福大学每个学院的各个系中,系是教学助理工作的地方,直接承担对教学助理的监督和管理。教学助理主要由系主任负责管理,各系根据自身的需求安排教学助理相应的教学工作。另外,各系还要为教学助理分配指导教师,安排专职咨询和服务人员。

    二、斯坦福大学教学助理的培养

    1.教学中心提供的培训教学中心为教学助理设计了一系列的培训项目,并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每学期向教学助理提供短期职前培训、教学咨询、探讨会、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学资源和讲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等。(1)学期前的短期职前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教学中心会对教学助理进行一个简单的为期半天的职前培训。培训的主题包括:欢迎来到斯坦福大学;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介绍教学中心为教学助理提供的资源;研讨如何有效的开展讲课、评分、引导讨论;第一天如何开展教学及如何学习工作等[8]。通过短期职前培训,教学助理对教学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教学助理为新学期的班级教学工作做准备。(2)联络和咨询课题。为了促进教学中心与院系对培养教学助理进行交流合作,教学中心设立了联络和咨询课题(LiaisonsandConsultantsPro-grams)[5]。各院系为教学中心组织的课题和为教学助理提供的资源提供意见,院系和教学中心一起合作优化教学服务。所有的院系在实施教学时都要寻求与教学中心合作,通过教学中心提供的支持来展开对教学助理的培训。教学中心为院系的教学助理提供个人教学咨询、期中学生评估和班级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咨询员都是在教学助理评估中表现优秀被选拔出来的,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丰富的教学助理经验。经过一定的培训后,这些做教学助理的研究生在教学中心为其他教学助理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和咨询。(3)教学助理研讨会。教学中心每月都会组织全校性的教学助理研讨会。每次研讨会的论题不同,中心网站会提前公布会议的时间、地点、讨论的题目。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信息对研讨会内容进行提问或评论。2013年秋学期将举行研讨会内容:学生学习投入策略探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教学助理可以做些什么;饮食、交流、教学与运动[10]。另外,教学中心会定期开展关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诊断教学的研讨会。(4)发行《教学手册》。教学中心通过编写《教学手册》(AnIntroductoryHandbookforFaculty,Ac-ademicStaff,andTeachingAssistants)为教学助理提供书面上的指导,手册中对课堂教学准备、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等方面给予了详细介绍。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助理、教学助理的职业发展、时间管理、学生课程指导、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从目的、内容、方法角度进行了细致说明。在每一所院系,教学中心与院系合作根据院系的需求编写了各院系独具特色的教学助理手册,以此为教学助理提供指导。(5)实施教学档案袋。教学档案袋(TeachingPortfolio)是教学助理自我成长和发展、任职和晋升的有效工具。档案袋内记录了教学助理作为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成长、优点和成绩等。袋内装有个人简介、教学大纲和课程资料、学生的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教学的视频记录等。教学档案袋可以帮助教学助理获得来自同事、学术指导员、教学中心咨询员的建议[11]。建立教学助理教学档案袋,可以有效地观察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程教材的使用和评估方式,帮助教学助理认识自己教学的过程和进展,并据此判断教学效果。教学档案袋也反映了学生的教学经历,对学生未来的求职有很大帮助。(6)视频记录和咨询指导。教学中心会将教学助理上课的内容和情景用视频记录下来,以提高其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教学助理需提前一周向教学中心申请进行视频记录。视频录制结束后,中心的专家将与教学助理一同观看教学视频,协助教学助理分析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为教学助理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其教学技能的改善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12]。教学中心的教师还经常与教学助理进行对话交流,询问教学情况,提供教学指导和帮助。

    2.院系提供的培训方式是教学中的导师制斯坦福大学的很多院系都安排了教学导师,为教学助理提供指导,这些导师由教学效果优异、经验丰富的教学助理担任。他们既是经验丰富的教学助理,又是新任教学助理的指导教师,根据院系的实际需求实现多样化的角色,为新任教学助理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为院系和教学中心评估教学助理提供有效反馈。由于教学导师掌握了卓越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知识资源,他们既能为新任教学助理提供专业发展指导,又为班级和院系的培训项目提出建议。每年秋季学期开始前,院系会组织为期2.5天的工作坊,推动教学中的导师制,教学导师与新任教学助理一起交流教学助理的成长与发展,不同课型的教学指导方式,不同类型班级的管理,本科生学习的特点,为教学助理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在此,教学导师可与教学助理展开深入的互动与交流。导师制项目还包括在每个学期和其他的教学导师交流,其形式可能是一个圆桌讨论会或课堂观察[13]。教学导师将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既提高了新任教学助理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学导师学习了反馈、评估教学助理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于教学助理的培训,目前斯坦福大学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教学能力、指导能力。通过教学助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本科生的学习,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三、斯坦福大学教学助理制度的特点

    1.保障教学助理的工作质量为保障教学助理教学技能的提高,斯坦福大学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教学中心在教学助理的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教学工作开始前,通过学期前短期职前培训,教学助理对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络和咨询课题及开展教学助理研讨会,教学助理能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说明并得到解决。在指导方式上,不仅书面指导材料,如《教学手册》为教学助理的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说明,而且安排了教学导师,为教学助理提供面对面、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服务。教学档案袋的运用,关注教学助理的成长和提高。这些培训形式有效地帮助了教学助理认识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使本科生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学习指导与帮助。

    2.及时评估与反馈,以评促教评估是一种有效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积极性的方式。通过评估,教师和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检查教学助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为改进教学助理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也是评价教学助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期中评估和期末评估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学助理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和提高教学助理的教学效果。每一次评估结果都能及时反馈给教学助理,让教学助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调整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小组讨论评估与在线网络评估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使评估的结果更加真实可信,有利于教学助理的成长和进步。

    3.关注教学助理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斯坦福大学认为,教学助理经验对研究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斯坦福大学的教学助理制度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安排教学指导教师。无论是对教学助理的培养还是评估,都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锻炼学生的教学技能、沟通能力,同时促进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教学助理培养制度为将来想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在籍研究生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教学助理未来到大学任教提供了比以往更有价值的工作经验。

    四、斯坦福大学教学助理制度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1.将教学助理制度纳入到研究生教育20世纪中期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突飞猛进。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入高校本科生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助理不仅能够协助教授教学,分担一些学习咨询、作业辅导等方面的工作,减轻教授工作的压力,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及时和细致的学习咨询与指导,实实在在地改进本科教学质量。博士生是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新进的高校教师通常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在博士阶段急需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教学助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教学助理本身而言,其教学技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教育部自2011年提出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有必要建立教学助理制度,将教学助理制度纳入到研究生培养中,鼓励研究生担任教学助理。

大学教学管理篇10

1.1实验环境要求

室内铺线采用标准4平方铜线,每学期开学时要检查线路老化问题,有老化现象及时更换。实验室要保证用水安全。原则上每个实验室要有自来水上水和下水通道,要保证下水通道的疏通状态。用水安全还包括冬天暖气用水和夏天房顶渗水问题。光照问题包括采光和遮光两方面。每间实验室要保证良好的采光条件,定期清洗玻璃,配有窗帘。实验室照明设施一般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但零星的灯管更换应由实验室完成,保证光照效果。光学实验室和其他需要暗环境的实验室要配有遮光性较好的窗帘。实验室要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每个实验室必须配有的清洁工具包括:拖布、扫帚、抹布、水桶、水盆和簸箕。清洁工具集中悬挂放置在一个角落。实验台摆放要整齐,在每个实验台醒目位置写上编号。实验台要自带或另配小柜,保证小柜的使用良好。每间实验室配5-7个仪器柜,仪器柜内至少可以放入20套以上的仪器。每间实验室放置一张维修台,维修台配备常用的维修工具。实验室的教学设施包括两部分:黑板与讲台,多媒体教学设施(液晶电视与电脑)。黑板主要用于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的讲解;液晶电视主要用于播放示范仪器操作的课件和仿真实验软件,必要时在液晶电视旁设一白板。

1.2实验设备管理规范化

实验设备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适合以实验项目为主要条目进行分类管理。在实验项目下,记录实验仪器的名称、规格、入库年份、价格、所在实验室、管理人和使用情况等。低值耐用品和实验耗材也归入相应的实验项目中进行管理。

2.对学生的规范化要求

大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中主要获得两方面的提高:实验知识和科学实验素养。这里的规范化要求主要针对后一种。对学生的规范化要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求实、爱护仪器和主动探索的科学实验素养。学生要养成遵守实验纪律的习惯:课前进行预习,熟悉实验,按规定时间进入教室,未完成实验和未征得老师同意不能提前离开实验室,请假时必须履行请假手续,按时完成实验报告上交;学生要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实验数据记录不能使用铅笔、不能抄袭或凭主观篡改,实验结果严重偏离预期值时要主动思考原因并重做实验,实验后及时总结在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并考虑该实验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学生要养成爱护仪器和环境的习惯:不轻易打开仪器的开关和转动旋钮,轻拿轻放易碎的光学器件,连接好电学仪器后要仔细检查电路并请老师检查后再接通电源,机械类结构不能用力过度,仪器损坏要及时报告老师,离开实验室要先整理好自己的仪器,按照老师要求打扫实验室保持实验室卫生;学生要建立和训练自主创新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主动熟悉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仪器构造,积极思考并勇于提出问题,密切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的实验方法,培养发明创造的动手能力。

3.对教师的规范化要求

实验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和理论课教师有不同的规范。实验教师要吃透所做实验的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所用仪器的维修与保养。实验教师要穿统一且整洁的实验师服装,并在醒目的位置悬挂姓名标牌。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要有足够耐心,不能训斥学生,更不能侮辱学生。上课前要保证仪器的完好和开出率,上课中遇到仪器问题可以快速及时解决,下课后及时整理仪器和维护仪器。上课前提前一定时间到达实验室,不能提前下课,中途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