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及完善策略

时间:2022-08-08 04:22:33

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及完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架设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标之间的桥梁,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教育对象的中介,教育方法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大学生心理迅速成熟的一方面为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引导其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大学生心理未成熟的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学校教育工作者既不能因大学生的心理已开始成熟而夸大其不足,采取一味谴责、压制或全部包揽的种种简单化教育方式去对待他们,而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科学研究,从其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及其客观规律出发,制订科学的教育计划和方法,实施有效的教育工作,以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在各方面进一步发展成熟。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喜欢说教而喜欢启迪;不喜欢结论而喜欢讨论;不喜欢居高临下而喜欢平等交流;不喜欢“舆论一律”而喜欢异彩纷呈;不喜欢委曲求全而喜欢张扬个性;不喜欢循规蹈矩而喜欢另辟蹊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枯燥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表现出不适应时展的滞后性。例如,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来看,教师往往只把它当做一种专业和知识体系来传授,学生也只把它当做能拿学分的课程来学,其思想启迪、精神培育、品德升华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式地听,应付式地考,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育方式不顾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和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囫囵吞枣地灌输给学生,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把学生当成一种接受教育的机器,以至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油然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自我内化来完成,只靠单向的灌输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大得惊人,300~500人的课堂比比皆是,教师态势语言得不到发挥,师生缺乏交流,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均难以落到实处,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对策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良好沟通交流关系和教育引导关系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1.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不仅是一个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还是积极活动着的主体。只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落实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形成能动的自我教育力量,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者要高度重视和开发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在积极施加外部影响的同时,应鼓励学生自觉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主动地根据社会与时代的要求,把自我作为认识、约束、控制和改造的对象,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要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能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大学生在生理上的发育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增强,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肯定,也十分渴望能尽快地成人成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用诚恳、平等、宽容、豁达、客观的态度对待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真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朋友,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学会变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分析、思考和理解他们的想法,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真正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从知识灌输向思维启发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着眼于启发大学生思维,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其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己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传递理论知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单向灌输型的教育方法体系占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和双向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采取专题辩论、课堂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现场教学、专家报告、社会实践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理论的兴趣和自觉性,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思想。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方式,如增强期末成绩中的平时成绩比重,采取开卷考试,重在能力考核,优秀生以论文写作的方式通过期末考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首先,在校园网上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既可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可以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通过搭建师生交往平台,加强网络互动交流,能够把握学生思想变化,对网上舆论进行正面引导,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成效。对此,学校可以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队伍,充实网上正面舆论的力量。其次,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融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增加教育内容的生动性,但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放”,仍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鼓励大学生在网上,尤其是校园网上开设内容健康、情趣高雅的个人主页,这些主页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达到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密切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当代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潮相互交错激荡的社会环境下,显性教育方法承担着引导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正确发展方向的任务。隐性方法是依托非政治领域的日常活动,是无形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教育方法,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力,但是如果长期依托和潜隐于非政治领域的存在形式,非常容易被所依托的活动所掩盖甚至取代,以至丧失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和影响力。因此,要坚持显性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然而,显性教育存在着强制性、教条化等缺陷,隐性教育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能有效地避免教育对象的对抗性、逆反性。高校要在改进与完善显性教育方式的同时,拓展多层次的隐性教育方式。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都要兼顾。显性教育方法是一种直接的、注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以保证对教育对象的指导、调控、管理。隐性教育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趣味性、感染性,更具吸引力,在带给受教育者愉悦感的同时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我们应该把有意识地注入与无意识地熏陶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