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6-08 10:41:00

基层党建问题及解决对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总书记在全会上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贯彻全会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基层党组织肩负着本单位中心任务的组织与实施和上情下达的重要职责,支部工作的好与不好,堡垒作用发挥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总公司发展的兴与衰。基层队站工作不得力,就可能出现“热在上头、冷在中间、完蛋在下头”的局面,出现实用主义,走形变样的情况。因此,基层党组织责任重大,基层的工作得力了,就能增强职工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反之,就会给党抹黑,让职工群众失望。足见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一、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认识不足。个别同志“重生产,轻党建”的观念依然存在,只强调改革发展而不讲党的保证作用,不能正确看待党组织的作用,对党组织在员工思想、企业文化和企业凝聚力方面的巨大贡献视而不见,甚至将党建工作置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位置,进而弱化了党建工作,使党组织成为企业的附庸,客观上削弱了党对企业的领导,使企业党组织的威信下降。

2.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对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地位不突出,党建工作力量配置参差不齐,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党务知识了解不全面,业务不熟悉,工作因循守旧,缺乏热情和基本技能,创新能力不足。

3.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亟待改进和优化。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还停留在发文件、要材料、看记录上,基层的“”基本上是学文件、读报纸,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效果不佳。个别党务工作者对党的工作缺乏热情、缺乏信心,缺乏学习和提高,停留在被动的接受任务,粗浅的完成工作,不求效果,只做应付,更谈不上创新。因此,提高党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党务工作质量和水平是非常迫切的。

4.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部分党员忽视理论学习,宗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政绩观不正确,甚至少数党员还不如普通职工。党员能不能具备先进性,能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将直接影响群众对党的认识,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不排除我们本来个别想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员工,正是看到身边的党员平庸、甚至素质不高的表现,失去了对党组织的追求。

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思路

1.在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上做到四个突破。

1.1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老方法。就是把党建工作放到整个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中去定位和考量。要“融入中心促发展,进入管理起作用”,不能搞两张皮,不能搞空对空。

1.2突破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小圈子,要跳出党建抓党建。这就是要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要以党建带工建、以党建带团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带动基层的各项工作,包括妇女工作和其它群众工作,从而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活力。

1.3要突破党建工作是务虚的这种思维定式,做到虚功实做。使基层党建工作在促进生产、确保安全、队伍稳定等方面实实在在发挥作用。

1.4要突破党建工作靠经验、靠传统、靠教育的旧套路。要有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探索新途径、掌握新方法。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创建新的平台。推行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介绍先进经验,以示范来引领总公司党建工作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2.在丰富党建工作内容上要把握四个重点。

2.1明确出发点。就是要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在推动企业的发展,确保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2把握立足点。就是“围绕中心,进入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负责人的示范表率作用,发挥好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3夯实着力点。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好群众工作的优势,把这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2.4找准结合点。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渗透,积极融入,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任务确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就是把生产经营的难点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来排忧解难,促进发展。例如在确保安全生产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好安全生产的忠诚卫士,开展党员就是安全员,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在班组,党员就是这个班的安全管理员、安全监督员,有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的,党员就有权制止。在成本控制上,党员要献计献策,在班组中、在岗位上带头严格控制,带头节约成本,减少浪费。这些都是基层党支部的重点工作、重要任务。总之,在服务生产经营中心上,党组织要有声音,要有行动,要有作为。现在提倡“三先原则”,就是单位的重大事情,要让党员先了解、先讨论、先行动。这是党支部书记应该做到的事情,要让党员先了解,还要组织党员讨论制定措施,使每个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关键工作拿得下,关键问题摆得正。在重大是非面前不含糊,在关键时刻,重大是非面前坚持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模范带头作用突出。

3在确保党建工作实效上抓好五项工作。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把握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上见实效。

3.1基层党组织按照集团公司、川庆公司党建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创建“四强”党组织和争当“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四强”党组织,即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四优”共产党员即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要认真制定“四强”、“四优”创建活动方案,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实施。以“党建基础管理月”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建基础工作。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广泛深入开展“六个一”党支部创建和“发展新川庆、党员当先锋”等活动,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针对部分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基础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党员对权利义务认识不够明确等问题,适时开展“党建基础管理月”活动,以加强党建基础工作,规范党建基础管理,提高党建管理水平。以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为抓手,提高党建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盘,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支部“六个一”创建工作水平推向更高台阶。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完善措施,更好的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同推进,融入中心促发展,进入管理起作用,切实把党建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扎实推进党风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各级党组织要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和重点要害岗位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发挥好上级、部门、工团组织民主监督和广大员工群众监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真正从思想上贴近职工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全面落实厂(队)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

3.2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党建工作创新要紧密结合实际,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增强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党建工作内容必须由旧变新、由虚变实,改变过去“领导讲什么员工听什么”为“员工关心什么、议论什么就讲什么”。抓主要矛盾、抓关键问题,把作用发挥在决策前、落实在执行中、渗透到管理上。提升人情味。情,是做好党建工作的起点,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动力。要多用讨论式、互动式、扁平化的手段,以平等态度,真心实意,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学会换位思考,倾听不同意见,在切磋交流中共同寻求正确的答案,促进受教育者思想觉悟的提高。提升创新性。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思路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内容上,由单一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在形式上,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提升联动性。党建工作不能单枪匹马、自拉自唱,要与生产经营管理、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各方面工作联动起来,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

4.党员教育经常化。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能力这一核心,克服党员教育盲目化、短期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教育和平时教育相结合,业务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继续建立和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制度,要充分运用一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学习教育,实现党员教育的现代化、多样化和即时化,用科学发展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引导党员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5.党员管理制度化。

在党员管理方面,加大四个力度,强化制度执行。一是加大党员目标管理的力度。要按照基层党建管理对党员目标提出的要求,对每位党员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检查,进一步使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鉴定优劣,严格奖惩。二是加大规范发展党员的力度。按照《发展党员细则》,严把培养、培训、审查、审核、宣誓、公示、转正关,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的程序。三是加大党费收缴力度。对故意降低收入标准,隐瞒工资收入,无故拖交欠交党费的党员,除按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外,在晋级、评模、调资等方面要加以限制。四是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纪国法以及不发挥应有作用的党员严格处置,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