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力在政治教育中贡献

时间:2022-03-07 07:55:00

高校文化力在政治教育中贡献

当前,关于文化力的讨论盛行于学界。人们对于什么是文化力、文化力的构成要素、文化力的作用、文化力与物质力之间的关系都有一些深入的探索,这为推进有关文化力方面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高校文化力是整个社会文化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校各方面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仅就高校文化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种作用进行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现代化视野中的高校文化力关于文化力,学术界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有学者认为:“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由国民素质、科技教育、意识形态、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多种要素构成。各要素有其独特的作用并相互制约,构成文化力的整体力量。‘文化力’是一个物质力和精神力结合而成的显示出历史继承性和现实变动性、隐含性和外显性等复杂特征的综合概念。”【lI有的学者认为,“文化因素是世界性流动的因素,它构成的软实力难以垄断”,但“文化可以通过跨国界传播成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或主流文化,发源这种文化的社会自然就获得巨大的软实力”,“总的软实力态势对谁有利,谁在国际社会中就占据有利地位”『2]48。大体上来说,所谓文化力,就是指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局限于精神方面,而且在实实在在的物质方面也可以体现出来。在精神方面,主要是指文化对社会的精神文明、道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力,能够影响、感染社会大众,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的、先进的道德要求或社会行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在物质方面,文化力实际上指的是文化工业所产生的物质生产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远远不再是局限于人们思想领域的东西了,而是可以通过工业化的生产,产出各种各样的、大量的文化产品,创造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文化产品的大量生产和传播,文化通过文化产品能够更深远、更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社会认识和道德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在教育领域,“‘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同,而学校文化力的构建也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_3_。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其文化力在社会文化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构建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高校文化,提高高校文化力的影响,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所谓高校文化力,是指高校文化所产生的力量,它同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精神领域,高校文化引领了社会精神道德发展的前沿,具有社会道德文化风向标的重要地位;在物质方面,高校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各种专利、技术等,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高校文化力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高占祥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力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厚悠久,如果仅仅依靠个人来传承,很容易失传。如果试图依靠社会商业运作来延续,必然会出现一切服务于商业利益需求,从而扭曲传统文化的现象。高校既是文化生产和传播机构,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中地带。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当成为展示高校文化力的一个基础构件。

第二,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高校是研究学问之地,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地方。只有具备了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才有可能具备挣脱教条和权威的束缚,激发创新潜能,突破陈规旧矩,探寻真理、坚持真理,并推动真理的广泛传播,从而启发民智,促进社会科学意识的发展,提升社会文化凝聚力,强化社会文化力的作用。

第三,严谨、客观、规范、科学的学术风格。如前所述,高校是知识生产之地,如果没有了严谨、严肃以及严格的学术风气,要产生真正有质量、有文化内涵的科学研究成果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严格的学术训练中,培育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和严肃的学术态度,使之成为高校校园学术文化的主流,进而形成高校文化力核心,才能充分地发挥高校文化力引领社会文化道德风向的作用。第四,严肃、认真、活泼、向上的校园风气。高校既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地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可以使得学校教育透过隐性教育的渠道,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高校文化力的生力军。第五,良好的硬件设施、突出的文化产品、有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等,这些都可以视作高校文化力的物质力的构成部分。硬件设施是办学的基础和前提,很难想象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的高校如何能够形成高校固有的文化力。同时,高校文化力也不是通过自吹自擂就可以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它还必须具有突出的文化产品和有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文化产品和科学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实现高校文化力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引领作用。

二、高校文化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将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两种属性——政治性与文化性剥离开来的现象,特别是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单一化和教育形式的呆板化”。而恰恰是由于文化力量的缺失,“将对人的文化素质的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割裂开来;将育人的职责,从极其广泛的文化领域卸将下来;将具有丰富育人力量的文化资源,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排除出去”l5l。这就使得本应该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时变得空洞而枯燥,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和吸引力。事实上,高校文化力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渗透,高校文化力对文化素养、精神激励、制度安排等软实力的重视和强调,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试图强化和推进的。在某种程度上讲,高校文化力几乎涵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关注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一,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文化素养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兼具政治性和文化性,肩负着传承、光大民族精神,促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因此在遵循政治教育规律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文化教育的规律,注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不断拓展文化资源、充实文化内涵。“如果以为不必领会共产主义本身借以产生的全部知识,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领会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就足够了,那是错误的”I6]獬。因而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真正深入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的文化成果,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强化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承担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目前,尽管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辨别事物的能力。然而他们对社会现实以及民族传统的认识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固有的缺陷,如肤浅、偏激、多变、极端等。这既是青年学生思想发展必经阶段的基本特征,也与当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社会生活体验不足、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对课堂外事物的关心不足有着密切关系。这就导致其文化素养相当有限,需要恶补。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正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资源,解决学生文化素养严重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文化力的形成将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适时地引导学生从高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自觉地提高文化素养和社会见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辨别复杂事物的能力,这就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足够的文化素养基础,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第二,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发展,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艺术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对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巨大,历来被视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尺”『7J。高校文化艺术的发展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关键因素。高校文化力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创建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文化场”,“以文化传承、文化熏染、文化渗透、文化自觉等方式表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使社会准则和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质”。这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也充分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通过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文化的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人的知识及技能的潜力,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道德自律性,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与此同时,高校文化力通过“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丰富人的精神境界,陶冶人的心灵,净化并激发人的高尚情操,以促进主体的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人格的形成、稳定与提升,促进社会组织的内部功能优化以及文化环境的建设,从而孵化出新的文化人、新型的社会组织和新的文化场域”,也有助于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功能。

第三,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将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价值。高校文化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的文化艺术领域,它对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深远、深层的影响。如学校的传统和精神,将无形地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举止,使之带有各个学校的深刻的烙印。诸如哈佛大学崇尚真理、平等、自由、科学的大学精神,广泛地影响了哈佛学子;普林斯顿大学推崇“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的理念,其学生在世界各地出类拔萃,不同凡响;耶鲁大学在“真理与光明”的精神鼓舞下,出现了许多真理卫士;北京大学对形而上的命题进行思考和辩论的传统,影响了学生们对宏大的社会叙事的浓厚兴趣。类似这种在大学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理念和言行举止,从而潜移默化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事实上,高校文化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教育资源还有学术精神、文化产品、科研成果的影响、学术骨干和带头人的人格魅力等,这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素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女h学生在追求学术理想时,不可避免地会为其所崇拜的学术名师、大师所影响,学术名师、学术大师的人格魅力和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所展示的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将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为;老师们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气概。一旦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获得积极、正面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积极进取的社会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心中的信念,并将在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下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这将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精神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第四,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将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载体立体体系的构造,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丰富多样,面向学生群体的载体有课堂、社团、校报、校园网等等。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种载体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只是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面图,无法凸显各种载体的综合力量,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正是在综合各种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相互作用和互动,形成紧密联系的载体空间,从而实现文化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正因为如此,高校文化力充当了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联合起来,使之立体化、系统化的纽带。一旦有意识地融人文化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就将形成立体化的、系统化的文化空间,产生出非同寻常的作用,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文化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的发挥,不能仅仅靠理论论证,还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采取适当的对策,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重视对高校文化精髓的凝炼,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构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家园。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承是高校文化力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传统文化而言,高校是理想的传承之地。对于高校自身而言,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身也会逐渐融入各个高校日常生活,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种多样的高校文化现象,久而久之构成各个高校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准则,进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赖以发展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会随着时代变化、实践发展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高校所拥有的这种独特的内在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赖以进行、发展的最根本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要重视对高校文化精髓的高度凝炼,形成高校所特有的文化传统,构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家园。

第二,尊重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制度安排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高校文化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学、理性的精神。失去了科学精神的支持,任何“力”都将成为无用功,甚至成为反作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是具有高度主观意志的群体,人的思想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竟该如何展开呢?如何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呢?归根结底就是要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客观规律。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的制度安排等,都是我们在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观规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否则,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将成为无稽之谈,更遑论按其客观规律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高校文化力强调对科学、理性的尊重,将积极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整合高校所拥有的良好的文化元素,打造特色的高校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育德的小“宇宙”。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良好的文化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必然形成强大的文化合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促进。只有对高校所拥有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地组织、调配和整合,“使大学文化的各层次相互交融,各形态互动,并真正形成系统整体性的良性运转,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才能使学校真正形成良好的文化力,最终实现大学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对不同高校而言,这种“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表现为各个高校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这也是一所大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标识’,也是大学文化具有无限魅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20这种特色的高校文化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使学生对其所在学校产生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感,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利于顺利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第四,结合高校文化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促进教育方式的转变,发挥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显性教育途径来实现,如课堂、党校教育、日常谈心交心、社团活动等带有明确目的的教育活动,都是显性教育的一种体现和手段。然而文化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可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文化也同样具有这种潜在性和隐匿性的影响力。高校文化力的形成和发展,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转变,即从过去注重显性教育、忽略隐性教育转变到注重隐性教育,淡化学生对空洞说教的对抗情绪,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于无形之中。这就消除了课堂教学的空洞化以及社团活动的功利性倾向对学生思想发展的负面影响,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深入。

第五,找准高校文化力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高校文化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一般来说,高校文化力内涵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高校文化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不是高校文化力中的一个简单组成部分,它的展开和发展,能够影响高校文化力生成、发展的方向和进度。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必须要找准二者的结合点。这一结合点就在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同时重视高校文化力本身所必然带有的政治性。惟有如此,才能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第六,加大投入、系统规划,重视高校文化力的建设,为持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校文化力是动态发展的,而且“文化力的形成也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慢慢积累,无法模仿也无法依靠外界力量”。因而“对大学文化的培养进而形成大学文化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400同时高校文化力也是持续的,一旦形成,它将长久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使之带有强烈而鲜明的特征。然而当前对高校文化力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不够,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么投入不足,使得高校文化力建设捉襟见肘;要么短期突击,没有长期而系统的规划,惊天动地地来,悄无声息地走。因此,要重视高校文化力建设,对高校文化力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加大对高校文化力建设工程的长期投入,积极地促进高校文化力的形成和提升,从而为持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筑造一个坚实的精神平台和深厚的智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