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政治教育规范思考

时间:2022-03-07 07:16:00

高校就业指导政治教育规范思考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现代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及和谐社会建立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具体的、现实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能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和关注,最大限度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转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优化对接,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前的重大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优化对接的可能性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大学生为对象所开展的不仅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学业指导和学生维权等

2.就业指导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帮助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及时落实用人单位或自行创业;并为其就业后发展成才、创立事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闭从根本上说,就业指导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素质,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它包含指导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尽管各成体系,各有各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但两者在对象、目标、内容、途径和作用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很多共同点和契合点。如两者都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教育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的特点,教育内容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理想与职业理想同社会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从而改变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1.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功利化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多地关心自身利益,不能很好的兼顾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在选择单位上,纷纷涌向大城市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或外资企业,不愿意到中西部城市,不愿意去县城、乡镇、农村,不愿意到基层和生产一线.有的大学生宁愿留在大城市成为“漂流一族”。尽管国家政策不断的向农村、西部地区等地倾斜,却仍然改变不了大学生的就业趋向。由此可见,在个人利益与传统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利益和个人荣辱的追求,而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

2.职业定位模糊。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剧增,就业竞争激烈,部分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导致职业定位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逐渐在就业过程中迷失自我,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不少毕业生抱着先找个过得去的单位签约,再继续寻找更好的工作单位,等找到更好的单位马上提出违约。这种签约不严肃、随意毁约、不履行合同的行为,暴露出一些学生不顾基本的职业道德、诚信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信任度。

3.就业的主动性不够。愿望不强

部分毕业生就业态度消极.不主动了解就业信息,不主动寻求应聘机会,不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指导、就业宣讲、供需见面会。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家长、亲朋好友身上,自己坐享其成.认为即使没有找到工作,也没关系,有父母养着,宁愿成为“啃老一族”。

4.就业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不强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涉世不深,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仍然抱着理想主义的观念,胸怀远大理想却不能正视现实.当实际与理想背离时,多数毕业生就会心理失衡而产生心理误区,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低,各种心理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严重影响和阻碍毕业生就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就业指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类课程的重要作用。第一,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学科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善于发现和利用新形势,把就业指导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通过就业指导能很好的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就业指导让大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认识时代特点、国情和社会形势。对照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断的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通过组织大学生观摩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增强其直观感受,比空泛地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说服力,大学生更愿意听也更愿意去做。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要结合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把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带人课堂,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进而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这样即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实用,又可以推动就业指导的深入开展_引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成才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正确的分析影响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已有优势和潜在的能力。

根据社会需要将个人理想和追求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定位,确立自己的最佳奋斗目标,并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两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两者各有侧重,各有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明确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侧重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长期系统的设计与培养,提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但是在思想的熏陶和品质的培养上略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养成,但是个性化、针对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等方面有些不足。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二者优势凸显,克服不足,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逐渐转换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需要.更易于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优化、突出和落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和针对性。从而使大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按照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较少,渠道单一且多在校内进行,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在校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的环境中,且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组织纪律观念淡漠、盲目追求个人的自由等现象。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中融入社会实践环节.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社会兼职,创造大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触的机会,架起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生真切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所需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明确自身的不足,恰当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理想中的自我与实际中的自我的差距,正确地设计自我,调整角色期望值,弥补不足之处,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以中国传媒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克服学制短弱势.利用寒暑假、小学期、节假日鼓励学生社会实践,依托传媒行业优势与传媒一线进行深度对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和实习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该院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