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型政党内涵与途径之议

时间:2022-10-21 11:34:00

构建学习型政党内涵与途径之议

摘要: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命题,中央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目的和建设途径等问题,成为了当前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拟从分析学习型政党的含义、特征等方面,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建设;特征;途径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形成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初步理论雏形。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是在我党历史上,党中央第一次以全会决定的方式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第三部分着重强调“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建理论和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学习型政党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中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政党及学习型政党

政党的实质就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根本利益,在阶级斗争中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利益和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在世界现代政治中,政党是政治力量主导和代表,它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今世界有2000多个政党,活跃于近200个国家与地区。而学习型政党作为一种党建模式,是指将“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理论运用于党的组织建设中,在内部树立起新的学习理念,使其组织成员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获取新的学习能力,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以实现其政治目的或政治纲领的组织。

学习型政党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全员学习是指凡属党组织成员,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要参加学习,都必须投身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来。当前,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学生、社会各阶层成员,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依靠力量,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吸纳了全民族各个阶层的优秀分子,党员的数量在不断的扩大,但党员的学历水平、思想政治觉悟却参差不齐,据中央组织部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799.5万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787.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5.7%。坚持全员学习,能使全体党员提高理论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强化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为民族振兴建功立业。

(二)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每个党组织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并不意味着要不断进学校,而强调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学知识、强素质。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朝闻道,夕死可矣。”汉朝人韩婴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宋朝的朱熹也提出:“君子之学,终身焉则已。”这些强调的都是终身学习的观念。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新时期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党的先进性也就成为空洞的、没有感召力的口号。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曾经说过:“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1]。坚持终身学习,能使党的执政能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有力的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三)组织学习

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是密切相关的,有了学习型的个人,才能构成学习型的组织,个体学习往往是自发的,缺乏指引,更缺乏效率,但最终组织的学习能在瞬间放大个人学习。一个人的学习力、终身的学习力可能都比不上组织在短期内产生的效应。党员个体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不参加那个,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而不看那本,为什么要分享经验,而不是把自己的经验保密等等,这些都需要引导,而引导的核心是组织学习,而不是个人学习。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必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是学习型组织所起的重要作用。组织学习可以推动党员干部多学习、多读书、少应酬,改进我们的党风;组织学习可以使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使个人学习目标与政党目标相结合;组织学习能使党员领导干部在在个体学习基础上,通过各种研讨会、学习成果交流会等形式,深度汇谈、系统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素质和能力,增强学习效果。2002年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加以长期坚持。尽管国事繁忙,中央政治局平均40天左右就开展一次集体学习,从不间断,为全党加强组织学习带了一个好头。

二、学习型政党的学习内容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志曾指出,党员干部要学习中国的历史遗产,研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他还提出,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都要学习文化,从事军事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在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同志把对干部的学习问题提到“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的高度,要求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加强学习。在同志的大力推动下,全党上下创造性地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新世纪新阶段,2002年12月26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综上所述,学习型政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志就指出:任何一个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干部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此,他号召大家“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特别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工具——唯物辩证法”。1942年2月至1944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开展了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亦即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运用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经过六届七中全会(1944年5月23—1945年4月20日)和党的七大(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旗帜下空前地团结了起来,为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鼓励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为我们党的事业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成为全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89年的奋斗历程中,继承和吸收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随之也在长期的艰苦而复杂的革命实践中铸炼出来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是: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实行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坚定的走自己的路、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根本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从党的自身状况看,大部分党员都能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也出现了一些背离党的优良传统的现象,如:少数党员干部奢侈浪费、消极腐败,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只有学习和贯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凝聚党心民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

(四)学习研究世情国情党情

学习研究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是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同志面对建设新中国的全新任务,曾告诫全党“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也还是要再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3]把问题放到时代环境中去考察,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当今世界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国之间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激烈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之间的较量更加激烈了,为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进一步加强对世情的学习,放眼世界,准确分析当前的世界形势,努力掌握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掌握中央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既掌握外交政策又熟悉国际规则,开阔思路,增强辨别力、应变力,不断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赢得主动。

国情指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人口和自然资源,国土和历史传统等,而国情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发展阶段。曾说过:认清中国的特殊国情,这是解决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依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当前的国情。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概括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八大阶段性特征,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国情,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才能认清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定理想信念,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

党情指党的基本情况,即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建国以来成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员的队伍数量剧增,党员队伍的组织构成也发生了变化,革命战争年代,70%以上的党员是农民出身,建国后,工人和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阶层,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也积极加入了党组织,使党的社会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学习和研究党情,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增强党员意识,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组织,并对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等有清醒的认识,不断研究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途径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799.5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来说,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这样一个学习型政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领导干部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中坚力量。首先,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是职责的要求。按照西方流行的“知识折旧”定律的说法,“一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领导干部作为执政者、决策者,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原有的知识就会老化,目光短浅,思想僵化,就会说空话、假话,领导干部的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事业发展。其次,领导干部在学习上起着身先垂范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经常群众交流,能极大的带动本部门、本单位的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学习热情,形成全民学习的好风气。

(二)制定和完善学习制度和机制

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要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的大学校,为此,需有一整套的学习制度,以建立保障学习的长效机制。

(三)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型政党绝不是简单的读书看报和学习政策,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学习必须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敢于直面和探索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的稳定问题,通过学习和反思,在思想、观念、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不断破解矛盾和问题,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到2009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型政党“的命题,历时不到10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是个崭新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对这一命题的相关研究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想化的学习型政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这需要我们立足现实,创新思维,积累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作出新探索和新贡献。